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给留学生上课 教案

给留学生上课 教案

给留学生上课  教案
给留学生上课  教案

第一课北京的胡同

1.认知领域

(1)通过词语的学习,能够准确掌握生词的意义及用法,并与心理词典中的相关词语建立关联。

(2)通过语法的学习,能够准确掌握代词“什么”、介词结构“以……为……”准确用法。

(3)通过课文生的学习,能够理解并记忆课文的内容,能运用本课的词语和句式结构基本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及描述中国的一个特色景点,新语言和词语的正确使用率在80%以上。

2.技能领域

(1)听:能够听懂每分钟180个以上语速的课文。

(2)说:能够以叙述体复述课文、以对话体表演课文内容,话语自然流畅。(3)读:听完课文后,能够以每分钟200个字左右的语速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准确,自然流畅。

(4)写:能够以每分钟15-20个字的速度书写本课生词。

3.情感领域

(1)学生有了解中国各地地域风情的愿望。

(2)学生有有愿望想描述自己所熟知的中国某一地方。

4.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继续自觉运用比较、分类、归类等学习策略,通过个别化学习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小组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长处。

1.生词:27个,包括名词16个、动词5个、形容词4个、量词1个、短语1个。

2.语法:(1)代词“什么”

(2)介词结构“以……为……”。

3.课文:北京的胡同

1.生词:掌握重点生词“如、辩、截、地道”等生词的拼音、意思、用法。2.语法:(1)代词“什么”

(2)介词结构“以……为……”。

3.篇章:有关“胡同”的简单描述。

1.课堂教学按照“生词——语法——课文——成段表达”的顺序,循序渐进。2.运用直观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设计互动形式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图片类:北京的照片、胡同的图片、课文插图

媒体类:图片、动画、视频

全课共四学时,分为两讲。每讲两学时,约90分钟完成。

第一讲

1.讲解生词

2.讲解语法

第二讲

1.复习第一讲的生词

2.讲解课文

3.自由表达

4.课堂练习

(第一、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汉语情况考察

(三)导入

【师生互动】你们去过中国北京吗?关于北京知道有哪些风景名胜(展示北京天安门、奥运场馆、故宫、天坛等照片)……知道北京的胡同吗?……

【师生互动】还知道哪些中国的特色景点……

(目标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由表达,为引入课文内容做铺垫)

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北京很有特色的地方——胡同的课文。(展示北京的胡同的照片)

板书课文标题:第一课北京的胡同

(四)新词语学习

1.生词认读。

☆教师指着词语,学生认读,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纠音。

☆教师领读两遍。

☆学生自己练习读(时间是每个学生练习两遍)。

☆学生分别读(每个学生读4-6个词语,教师再纠音)。

☆学生齐读

4.讲解生词。

每个词都解释清意思,词性,用法,让学生造句,个别词注意笔顺的写法或发音。动词亲身做示范,名词都有多媒体展示其图片。学完后通过游戏加深巩固。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快速举起手中所拿的相对应的词。重点讲解课本词语例释部分的生词,为便于理解,增加例句。(目标及要求:主要通过师生问答及生生问答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目标词语,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掌握这些词语的搭配及使用环境。引入课文中的句子,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1)胡同(名)hút onɡпереулокalley or hutong

源于蒙古语gudum。元人呼街巷为胡同,后即为北方街巷的通称。

例句:我家门前是几条冷落的胡同。

量词:条

(2)如(动) rúкак(be) like

A符合;依照。

如意;如数归还。

B像;如同。

例句: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C表示举例。

例句:第一类是表自然现象的,如:下雨;刮风;出太阳。

(3)牛毛(名)niúmáoмногочисленныйcattle hair

比喻多或繁密、细小。

例句:A各类参考书多如牛毛。

B天下着牛毛细雨。

(4)特点(名)tadiǎnособенностьfeature

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5)辨(动)biànсчетноесловоtell

辨别;区分。

辨似;辨析。

注意区别“辨、辩、瓣”写法与意思的区别。

(6)眼儿(名) yǎnr дырка hole

指孔;洞穴。

(7)截(量)ji?счетноеслово a tiny section of

量词,段。

我从书包掏出了一截铅笔和

(8)弯(名)wānизгибbending 也指弯子。

例句:他们转一个小弯走了过来。

(9)当年(名) dānɡniánвпрошломin the past

就在本年;同一年。

例句:这个企业当年资产重组,当年大见成效。

(10)军队(名) jūnduìармияtroop 为政治目的服务的武装组织。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

例句:A我自从回国以后,仍旧在军队里工作。”

B她苦思在军队服役的丈夫。

C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11)驻守(动) zhùshǒu расквартировыватьgarrison or to station

驻扎防守。

例句:A他驻守边疆好多年了。

B比尔是驻守欧洲的一名士兵。

(12)地方(名) dìfɑnɡместоplace A某一区域。

例句:这是他们出发以来第一次看到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B处所,地点。

例句:A祥子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

B据当地人民说,那个村子是传说的传奇式人物出生的地方。

C部分;部位。

例句:这一篇,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13)宽敞(形) kuānchɑnɡпросторнойspacious 宽大开阔。

例句:A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

B这屋子很宽敞,而且光线充足。

C这间屋子既宽敞,又亮堂。

(14)车辆(名) chēliànɡмашинаvehicle 车的总称。

例句:A前面修路,东向车辆禁止通行。

B各种车辆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

C他们的军用车辆都已加以伪装。

D那些孩子们一直在向过往车辆扔石块。

(15)来来往往láiláiwǎnɡwǎnɡсплошнойвереницейcome and go

指多次来和去交往。

(16)眼熟(形) yǎnshúказатьсязнакомымlook familiar

似曾见过。

例句:A对了,做梦似的——奇怪,这地方好眼熟。

B这样,即使他的邻居,对他来说也很眼熟了。

C因为它们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它们将会看起来很眼熟。

(17)放学(动) fànɡxu?оканчиватьзанятияafter school

学生课毕离校。

例句:A你自己再看一遍有错字没有,还没有放学呢,忙什么的!

B我们的孩子喜欢放学后在户外玩耍。

C还没有放学,很多孩子就悄悄离校了。

D上周五下午放学后他直奔回家。

(18)乐园(名) layuán рай

fairyland

快乐的地方。

例句: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9)足球(名) zúqiúфутболfootball

A球类运动的一种。球场为长方形,两端设有球门。比赛分两队,每队上场十一人,双方力争将球用脚踢或用头顶入对方球门。以规定的比赛时间内进球多少决定胜负。

B足球运动比赛用球。

例句:A由于一场凶猛的暴风雨,那场足球决赛被迫停赛了。

B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法国队对意大利队的足球比赛。

(20)石块(名) shíkuài каменьstone 例句:A他遭到鸡蛋和石块的袭击。

B这部机器把这些石块磨成粉末。

(21)方格(名) fānɡɡ?клеткаgrid 例句:A她的手指描绘出方格图案。

B我喜欢用方格本写作业。

(22)电视剧(名) diànshìjùтелесериалTV plays

例句:A现在的电视剧变得越来越乏味了。

B他已把他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

C这位影星利用他的突然走红,签订了几部电视剧的合同。

量词:部

(23)背景(名) baijǐnɡфон

background

A图画、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象。

例句:画面上是一个沉思的姑娘,极为明丽的背景衬着一个俯首沉思的形象。

B舞台上或电影里的布景。

例句:这表演是并没有设好一种故事或背景的.

C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24)普通(形) pǔtōnɡобыкновенный

ordinary

平常的;一般的。

例句:A在上海那是极普通的台灯。”

B这位护士是一名普通护士。

C社会的改革必须与普通人民的要求相一致。

(25)老百姓(名) lǎobǎixìnɡпростойнародordi nary people

平民;居民。也用作人民群众的习称。

例句:A前面是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是全国的老百姓。

B把老百姓从被占城市疏散到了农场。

C只要团结起来,我们老百姓也能移山倒海。

D经济改革在老百姓生活方面带来巨大的变化。

(26)画(动)huàрисоватьdraw 绘画;作图。

也指描绘。

画画儿画圈儿

(27)地道(形) dìdɑo настоящийpure 技能、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够标准。

她的口音不够地道。”

(五)语法点

(1)北京胡同的名字很有意思,什么

..耳朵眼胡同、小半截胡同、九道弯胡同……

“什么”,代词,用在几个并列成分前,表示举例。例如:

我很喜欢吃新疆饭,什么抓饭、大盘鸡、烤羊肉……

我有很多朋友,什么医生、教师、司机……

☆操练:我做了了许多事,什么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

他有好多辆汽车,什么宝马、奔驰、保时捷……

宝宝有许多玩具,什么积木、手枪、汽车……

(2)许多电影电视剧都是以.北京的胡同为.背景的。

“以……为……”,介词结构,表示“把……作为……”。例

如:

我一直以书为最好的朋友。

全家人都以妹妹为中心,非常喜欢她。

☆操练:他以一些物证作为控告的证据。

他总是以我的表为准对他的表。

我以你的表现为荣。

这次活动以歌舞为主。

(六)总结本课内容

这节课学习了27个生词。另外,还有2个语法点。大家要重点掌握生词“地道”、“当年”……,以及代词“什么”,介词结构“以……为……”。

(七)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内容。

2.朗读“课堂练习”部分

3. 完成练习册第一、二、三、四道题。

(第三、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听写生词:辨、画、驻守、普通、跳、宽敞、放学、背景

听写句子:

1.北京胡同的名字很有意思。

2.放学后,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3.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4.很多外国留学生也喜欢住在胡同里。

2.生词认读

(1)集体认读

(2)轮流认读

(3)个别认读

3.语法

(1)用“什么”来举例。

(2)“以……为……”造句。

(三)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第一课的生词和语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中是如何介绍北京的胡同的?

(四)讲解课文

1.请学生分段进行阅读

2.前两段:

“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表达什么意思?

“多如牛毛”的含义?

“北京胡同的名字很有意思”表现在哪些方面吗?猜猜看:耳朵眼儿胡同、小半截胡同、九道弯胡同、东营房胡同都有什么含义?

从北京胡同的名字里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1)辩、辨的区别:

用语言来表示的,就用“言”字的“辩”。像“辩论”“争辩”。

用眼睛来表示的,就用一点一撇那个“辨”。像“分辨”“辨别”。

(2)租

我要租一部汽车。

租礼堂用一晚上。

租一辆车的费用是多少?

我们多快能开始租店?

我总是提前付租。

(3)眼儿:窟窿眼儿、门锁眼儿、小眼儿,对眼儿,打眼儿

(4)弯

弯曲之处;曲折之处。

例句:A它正在绕弯呐。

B他们拐过马车路上那个弯,便驶上了宽敞的大道,这里离塔拉只有一英里了!

C汽艇拐过一个江弯后,

D在黑暗里再绕个弯子,拐回来把它们吃了吧。

E老王在山区里开车欣赏风景,突然见到另一辆从前面的弯子拐出,向他引面驶来。

(5)军队

政治目的服务的武装组织。

一群士兵。

(6)营

军队扎营的地方

野营的场地

例句:A你可以在营地附近的小溪里洗澡。

B离开宿营地以前要熄灭所有的火。

C第二天我们去营地

D营地发现了你的指纹

E这是提姆最后的营地

3.第三段:

北京胡同的特点?

孩子们可以在胡同里玩什么游戏?

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称是“孩子们的乐园”?

大家在影视资料看到过北京的胡同了吗?

(1)虽……但……

这房间虽小,可是很安静。

这辆车虽被大火严重烧坏,但仍努力开回车库。

(2)眼熟

(形)看着好像认识,见面而想不起是在哪儿见过。

[构成] 主谓式:眼|熟

[例句] 这个人很~。(作谓语)

(3)摆bǎi

①(动)安放;排列:把东西~好。

②(动)显示;炫耀:~威风。

③(动)摇动;摇摆:大摇大~。

④(名)悬挂在细线上能做往复运动的重锤的装置。摆的长度不变且振幅

不太大时;运动的周期恒等。

⑤(名)钟表或精密仪器上用来控制摆动频率的机械装置。

⑥(名)〈方〉说;谈;陈述:咱们来~~。

⑦(名)[下摆]长袍、上衣、衬衫等的最下面的部分。

单~|复~|款~|停~|下~|显~|摇~|钟~

(4)场

(量)用于事情的经过:一~透雨|一~大战。

用于文娱体育活动:三~球赛。

(5)跳方格游戏

跳房子,一种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儿童游戏。也称跳方阵、跳方格、跳格子,内蒙赤峰地区叫做飞机格。香港称为跳飞机。跳房子时因为是用一条腿支撑跳动,故青海等地俗称“瘸房房”。

4.第四段:

为什么留学生也喜欢住在胡同里?

北京话有什么特点,和普通话的区别?

(1)北京话

属于北京官话,流传于北京市区。有400年的历史。北京话说起来带有明显的儿化尾音,有人把北京话的浓重口音称为“京片子”、“京腔”。其实严格来说,北京官话并不等于普通话,而北京方言则更是与普通话存在不少差异,不过很多人都认为学习了普通话约等于掌握北京话。

(2)地道

①(形)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的韩国货。(作定语)

②(形)基本义:真正的;纯粹。菜味很~。(作谓语)

③(形)(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实在;够标准。这样裁衣服很~。(作谓

语)

[同义] 纯粹、纯正

(3)普通

[释义] (形)平常的,一般的。

[构成] 并列式:普+通

[例句] 我们都是~劳动者。(作定语)

[反义] 独特、特殊、新颖

(五)请学生复述课文。

(六)完成课堂练习。

1.老师边领读读一读,边请学生举例。

2.先请学生领读替换练习,然后举例。

(七)总结本课内容。

这节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及学习,大家了解了北京胡同的特点,那么大家说说看,……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剩余练习。

2.预习第二课的生词。

知识点1:北京胡同简介

《典范英语》(1a-L5)教学参考 A Good Trick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 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故事中的实物名称(rug, sheet, big box, little box);掌握字母“b” 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变戏法的乐趣;通过观察Biff和Chip表演变 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预测能力;使学生在表演中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彩色打印的故事截图(见附录)、人物头饰(Biff, Chip)、人物图(Kipper)、毛绒玩具、小地毯、床单、大盒子、小盒子、小小盒子、小球。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了解“trick”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变戏法的兴趣 教师表演“大盒子套小盒子”变戏法,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trick”的含义。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大盒子、小盒子、小小盒子和一个小球,把球装进小小盒子,把小小盒子套入小盒子,最后把小盒子套入大盒子。 (2)把套好的大盒子呈现给学生,提问:What is it? It is a box.It is a big box. 然后请学生猜:What’s in the box? (BQ: Is it a book? Is it a pen?) (3)打开大盒子,取出小盒子,提问:What is it? Oh, it’s a small box. What’s in the small box? (BQ: Is it a teddy bear? Is it a doll?) (4)打开小盒子,取出小小盒子,提问:Look! It’s a smaller box. What’s in the smaller box? (BQ: Is it another box?) (5)打开小小盒子,取出小球,提问:What is it? It’s a ball. 之后,教师导入故事:I did a trick just now. Do you like the trick? Is it a good trick?(请学生自由回答)There is another trick in our book. Let’s learn the story A Good Trick.(教师板书故事标题)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细节,预测情节,体会乐趣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预测故事情节,感受游戏的乐趣。 (Picture 1)Look! Who are they? (指向Biff和Chip) They are Biff and Chip. What were they doing? They were doing a trick. It was the Biff and Chip Show.(指向图片中的文字) Who watched the show? Mum, Dad, Wilf and Floppy.(指向图片中的观众) Who was not here? Kipper. Where was Kipper? (只提问题让学生思考) What’s this?(BQ: Is it a box?)(指向图片中的小地毯) It’s a rug. “We are going to do a trick. Here is a rug,”said Biff.(模仿Biff的动作) Chip pulled the rug off.(教师动作演示) (Picture 2)What’s under the rug?(指向图片中的床单) It’s a sheet. “Here is a sheet,” said Chip.(模仿Chip的动作) Biff pulled the sheet off.(教师动作演示) What’sunderthe sheet?(BQ: Is it a bed?)(让学生观察并猜测)(Picture 3)Look! Itis a big box.(指向图片中的大盒子) Biff and Chip lifted it.(教师动作演示) What’s under the big box? (指着大盒子下露出的小盒子)(Picture 4)Oh! It is a little box.(教师展示实物) What’s in the little box?(BQ: Is it Floppy?)(指着小盒子里露出的一抹黄色)(Picture 5)Ah!It’s Kipper. Is it a good trick? (让学生自由作答) What a good trick!Everyone was happy.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合欢树》教案 池州市第八中学姚伟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作者史铁生。 2. 疏通文意,学会通过对事件的把握体会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深沉情感。 3. 赏析合欢树形象,提高品读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丰富内涵的能 力。 4.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借助生活琐事和细节描写表现情感主题的手法。过程与方法: 1.注重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熟悉文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注重诵读,诵读全文以及其中感人至深的句子,在诵读中品味情感。 3.围绕关键问题,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在交流中深化认识。 情感与价值观: 1.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浓浓亲情,收获感动。 2.理解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深愧疚,引发联系自身的反思。 3.激发学生珍视亲情,学会感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诵读文章相关文段,体会作者在叙事中抒发的深沉情感。 2.在收获感动的同时,理解作者深深的愧疚,引发自身的反思。 教学难点 1.品读合欢树形象的丰富内涵。 2.学习文章借生活琐事和细节描写表现情感主题的手法。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诵读品味、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安排 学生阅读全文与《我与地坛》前两节,了解作者史铁生的大致人生经历与其对母亲的深切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满文军歌曲《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满文军这首歌抒发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怀念和热爱,那种发自心底的共鸣震撼每一位听者的心灵,是一首深刻歌颂母爱的歌曲。然而,懂得亲情,懂的母爱是有一个过程的,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史铁生是怎样理解母爱的。 二.谈谈作者 关于史铁生。大家经过了预习,就请你讲讲你所了解的史铁生吧。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

一、导入课文 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 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 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肖邦故园 雅一伊瓦什凯维奇 【学习目标】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进 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学习建议】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雅一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 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 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雅-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 ,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1918 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 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 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 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 林匹克颂》(1948)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 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 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1946)、《老砖瓦厂》(1946)、《意大利短篇小说》(1947)、《1918至1953年短篇小 说集》(1954)、《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1968)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 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 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预习思考】 (1)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2) 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哪些联系? 一、自学评价 基础字词 马厩 jiù夙愿 sù通衢大道 qú茕茕孑立 qióng jié瘠薄 jí bó缱绻 qiǎn quǎn 命运多舛 chuǎn 玲珑剔透(tī) 天籁 lài 簌簌 sù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li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二、文本研习 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明确: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 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2、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如今有 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 源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个

中小学音乐无生上课及教学过程设计格式无生上课: 无生上课是一种模拟有生课堂教学情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 无生上课可以衡量老师全面的素质;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科学衔接。一节无生教学只有预设,没有生成,一切尽在老师自己的掌握中,你可以把最理想的课堂设计充分展示出来,自己心中之所想借“学生”之口言。 无生上课是没有实景的课堂,老师唱独角戏,自问自答。 无生上课中教学的亮点是预设的,可以遮拦你教学上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不管怎样的教学亮点还得有老师来预设生成,这个生成必须符合学生的要求,符合知识的要求;比如,教学中学生突然提出某个难题,教师选择得当的处理方法形成亮点;还可预设问题体现老师教学的应变能力等;一切都在老师的自编自演中。无生上课的环节设计,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器材的演示,教学语言的准确生动,这些要尽可能达到独具一格。 无生上课前,老师就要将“学生”的想象力和专业水平等情况有个大概的定位,你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预设的教学亮点才能使评委对你的教学过程给予正确的评判。 无生上课中的板书和多媒体的使用:音乐教学中是需要板书的,漂亮的板书是个亮点;音乐教学中的板书设计,通常有课题,专业知识点,难点,音乐记号,旋律线等;无生上课时间有限,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表述清楚即可;建议排版时注意正确美观。多媒体可以使用,只需用语言表述出来,(请看大屏幕等一些 教学中必须显现的话语,替代有生教学时的情行)。 无生上课的模式对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很好把握,对于没有课堂教学经验的新手来说的确困难较大;不过,只要你热爱教育,热爱音乐教育,热爱学生,什么困难都能攻克,你一定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 音乐教学过程设计

高二课文《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引导学生研读和品味作品,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3.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 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陵悲吟:“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人啊,恬然于父母铸就的港湾,便会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够承欢于爹妈的膝下,谁又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人们常说,“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史铁生的《合欢树》里蕴含着的,就是这样一份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 2.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3.品味母亲的形象。 问题:母亲生前的哪些话、哪些事至今还缠绕着“我”? (1)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有何不同的表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答: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还说“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这让“我”听得扫兴,就装着根本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对治好“我”的腿终于绝望的时候,发现我在写小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就形式而言,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对同一件事,母亲先后说过不相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骄傲、自满;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用心良苦。在这一抑一扬之间,母亲的聪明和伟大展露无遗。

肖邦故园教学详案 4月1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相关的文学常识; 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 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 2.品味作者对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些天我们一直处在古文学习的水深火热之中,这节课我们来吹一股现代文的凉风,学习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肖邦故园》。 (二)肖邦生平介绍 结合肖邦音乐,欣赏一组有关肖邦生平的幻灯片组图(展示ppt)。 (评述):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关于肖邦的故园,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了解。(展示ppt) (评述):肖邦故园因肖邦和肖邦音乐而举世闻名,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无限的崇敬之情游访了肖邦故园,这篇课文他便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了故园优美的自然景色,揭示肖邦音乐与故园及祖国的关系,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肖邦故园》 (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课文讲解,同学们先标出段落序号。然后,在老师读到的句子上做出标注。 (总括):读到的这些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些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并简要概括一下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介绍肖邦故居,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第二部分(4—8),阐述故园风光与肖邦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9—12),具体叙述肖邦的故园情结。 第四部分(13—19),介绍肖邦音乐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部分(20—27),描写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将肖邦音乐 和故园美景融为一体。 (述评):从这些大意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既介绍了肖邦故园,又联系了肖邦创作,既有肖邦音乐也有故园美景,作者将物、人、景色和音乐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使得文章的内容十分丰富。

《搭石》无生上课教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无生上课的题目是《搭石》。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我今天的无生上课主要是通过关键词句的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的精髓进而受到熏陶感染,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下面就是我无生上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抓住关键性的词句来体会故乡的人们善良、纯朴的思想。学习作者善于观察、注重细节的写作方法。 3 从文中感悟到人性美、奉献美,培养主动阅读相关书籍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文章的作者是刘章,他的家在大山里,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人们来来去去,都要经过这条小溪。想知道人民是怎么走过这条小溪的?请跟我一起去看看。(板书:搭石) 二、认识搭“石”

(一)解“纯石”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采取情境性表演,抓住“汛期”“平整方正”等词语理解什么是搭石。 (二)品“彩石” 1 通过“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个性化研读自己眼中的风景。 研读一: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抓无论、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感悟人物的心理) 研读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通过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画面美) 研读三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体会家乡人们的心灵纯朴之美

肖邦故园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2?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2.文本结构把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分析】 《肖邦故园》是波兰杰出的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怀念波兰民族的骄傲、伟大的音乐家肖邦而写的一篇散文。他选择了肖邦故园作为切入点,介绍了肖邦故园的来历、四季景观和 波兰人对这朴素的小屋子的神往之情,表明对故园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是肖邦音乐创作不 竭的源泉。因为是缅怀一位音乐伟人,所以作者笔下的景物大多与音乐融为一体,洋溢着迷人的魅力。 学习这篇课文,弓I领学生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感情和作者笔下景物的魅力以及两者的交融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对教学作这样的设计:

1?课文篇名涉及“故园” ?那么就安排首先看看肖邦的故园是怎样的,与他的音乐创作 有何关系。这个部分是要理解课文中的“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以肖邦的钢琴乐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慢慢欣赏课文中关于故园景色的描写,将四季的美景与音 乐结合在一起。这是理解肖邦音乐的第一步:抓住外在的景对人的影响,品读其中的真意。 2 ?抓住人物与故园的关系,通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了解多种身份的肖邦?明确他的 一颗爱国心;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研习文本. 把握肖邦与故园的关系,层层深入理解故园的 深刻内涵。 3.诵读文章第20到第27节,组织学生欣赏品味作家笔下肖邦故园四季的优关风景, 感受那景与音乐、景与情交融的意境美。 【教学步骤与内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有人说,音乐的出现是耳朵的幸运。刚才大家听到的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的蓝子《波兰舞曲》?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领略了宁谧的波兰平原,可是你们知道吗,肖邦作这支曲子的时候只有7岁。 正如拜伦之于英国、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肖邦也是波兰民族伟 大的儿子,他的一生不到40岁,却以自己的音乐作为大炮永远捍卫着波兰的尊严。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雅伊瓦什凯维奇的神奇笔触?一起远赴东欧平原,凭吊波兰的圣地一一肖邦故园,走近肖邦?聆听肖邦。 二、走近肖邦

Good English Lesson 13 教学目标: 了解park及相关游戏设施的英文意思 准备图片: P1: Welcome to the class for Good English. P2: Now, be quiet and listen to me carefully. If you know the answer, put up your hand and tell me. Here we go. P3: Today,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park. It’s the place that every child would like to go. Because a park would contain so many fun things. What are they? Let’s have a look. P4. This is slide. We can see slides in the park.

P5: This is rocking horse. We can see rocking horse and other rocking rides in the park. P6: This is seesaw One sits on one end of the seesaw and another sits on the other. The see-saw game needs at least two kids to play at one time. P7: This is swing. Everyone loves the swing in the park. P8: This is monkey bar. We can see monkey bar in the park. And many children play on the monkey bar. P9 Now, let’s read the story and see what ride can the Kipper family play in the story.注意点: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平淡文字背后饱含的深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涵义,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重点和难点] 1、品读文段,学会欣赏作者内敛又充满张力的文字,真切感受到作者含蓄又深沉的情感。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说明:教学目标与重点最终这样确定,是源于我对网上一些教学设计不够满意以及对有些设计者的解读重心始终心存怀疑。有些设计秉持的“怀念”、“歌颂”说固然不错但我以为失之宽泛,有隔靴搔痒之感;有的力主“愧疚”、“懊悔”说,也无可厚非,但我又觉得似乎失之单薄,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憾。在慎重考虑了多种意见、结合了作者本人相关作品中的若干提示后,我这样概括《合欢树》:文章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还原再现了母亲的苦难与坚忍以及她对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作者在独自咀嚼命运多年之后,借“合欢树”这一由实入虚的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更在岁月流转中获得了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 [教学方法] 品读、交流、探讨、迁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读《合欢树》这篇散文。它的作者史铁生,是现仍在世的中国作家中我最崇敬的一位。我觉得要真正读懂他的作品,一定得先读懂他这个人,所以我们至少得先了解一下他的基本经历。请大家看一份简单的年表——注意一下他生平的几个关键时期:毕业于清华附中,想来是个优秀的学生;18岁插队落户,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得了重病贻误治疗导致双腿瘫痪,回北京后好不容易在街道工厂找到份专门安排给残疾人的工作,预读过课文的同学应该还记得他干的是什么活。28岁那年凭写作撞开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除了年表上提到的两个奖外,还有一个在我看来分量很重的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该奖将年度杰出成就奖颁给了史铁生,授奖词中有这么一句: “……他(史铁生)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让我们来看一张很有代表性的照片:轮椅上,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看上去生活得清苦却又坦然、神情超脱却又“不改其乐”。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会在《合欢树》一文中透露出怎样的情感密码和人生颖悟呢? 说明:导语的作用在于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作文语文教师,我的阅读经验与学生相比毕竟要丰富一些,所以在导语中流露出我对作者的崇敬与信任可能有助于学生带着类似的情绪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其实课前准备过程中我就印发了史铁生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品片段以及他人的评论,也是旨在加深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度、了解度、信任度,为顺利进入文本作好铺垫。 二、朗读文章,梳理梗概,品读交流: 先请一组同学分别朗读1-5节,大家一边听,一边尝试完成下面的表格——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肖邦故园教学详案 4月1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相关的文学常识; 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 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 2.品味作者对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些天我们一直处在古文学习的水深火热之中,这节课我们来吹一股现代文的凉风,学习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肖邦故园》。 (二)肖邦生平介绍 结合肖邦音乐,欣赏一组有关肖邦生平的幻灯片组图(展示ppt)。 (评述):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关于肖邦的故园,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了解。(展示ppt) (评述):肖邦故园因肖邦和肖邦音乐而举世闻名,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无限的崇敬之情游访了肖邦故园,这篇课文他便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了故园优美的自然景色,揭示肖邦音乐与故园及祖国的关系,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肖邦故园》 (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课文讲解,同学们先标出段落序号。然后,在老师读到的句子上做出标注。 (总括):读到的这些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些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并简要概括一下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介绍肖邦故居,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第二部分(4—8),阐述故园风光与肖邦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9—12),具体叙述肖邦的故园情结。 第四部分(13—19),介绍肖邦音乐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部分(20—27),描写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将肖邦音乐 和故园美景融为一体。 (述评):从这些大意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既介绍了肖邦故园,又联系了肖邦创作,既有肖邦音乐也有故园美景,作者将物、人、景色和音乐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使得文章的内容十分丰富。

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39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下肢瘫痪的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坐在轮椅上生活与思考的科学家霍金向人类贡献了伟大的黑洞理论;在中国,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幸瘫痪,但她如“凤凰涅槃”一般坚强地生活与工作,用她的笔书写她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评价她“就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她“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她体验到的就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就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她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就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她就就是史铁生。 那么,史铁生就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她的背后究竟就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她、激励着她?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做补充与点评)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与冰雹后发高烧, 其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2.关于母子情 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怀念》与《我与地坛》节选)谈谈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 三、感知课文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再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比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点。(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内容上去归纳) 情感基调——忧伤。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就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三)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就是什么样的情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1自然段。

肖邦故园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Chopin's hometown

肖邦故园教案2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肖邦故园教案 2、篇章2:肖邦故园教案 篇章1:肖邦故园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 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 听写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三、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立足文本,阅读品味语言,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深刻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感悟来解读合欢树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探究合欢树丰富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教学重点:“我”对母亲的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与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基础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检查课前预习 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品以及作者的相关背景情况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学生自由回答有关作者的知识,教师适当补充 了解作者及背景,帮助理解主题 二、导语设计 了解史铁生的生平,我们会发现在作家史铁生的人生轨迹中,发生了一件可以说是改变了他一生命运的事情也就是1972年双腿瘫痪而他瘫痪的时候年龄有多大?(21岁)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孩子只有靠双手摇着轮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年轻的史铁生曾经长达十年都无法理解命运的安排,觉得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场冤案然而,负载着这份沉重感的史铁生最终还是成功了1979年史铁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这与他的瘫痪相隔了几年?(7年) 7年的时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对于作者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轮椅上的生活,是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可是,他还是坚强的活下来了而支撑着他活下来,扶持他走过这段噩梦般的岁月的,又是什么?(是母亲,是母爱) 结合课下已发资料,跟随教师预设的情境,体会人生命运的多舛,以及在困境中母亲是最有力的支持,感受母爱的力量

《典范英语》(1a-L3)教学参考 The Pancak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做pancake 所需材料的名称;初步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pancake,使其感受一家人一起制作食物的乐趣;让学生体验pancake race 这一活动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英国的社区或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有意思的跑步比赛,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pancake race”是其中一种形式,类似的还有“egg and spoon races”,“sack races”等。本故事中讲述的就是孩子们和爸爸一起做pancake,配合妈妈参与pancake race。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 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the frying pan, the flour, the eggs, the butter, the milk)、图片或实物(面粉、鸡蛋、牛奶、黄油、平底锅、书、苹果、厨师帽、围裙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导入(Lead-in):认识并了解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为看图讲故事做铺垫。 教师系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出场,巧妙介绍做pancake 所需的材料。

教学目标: 1. 品味作品平淡文字背后饱含的深情。 2. 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涵义,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点:体会字里行间浓浓的母爱;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2002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有这样一段授奖 词:“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 名作家史铁生,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合欢 树》,体味他在作品中传达出的情感与人生 感悟。 二、阅读文章,理解情感,品读交流 1.文章的题目是《合欢树》,可是文章开始 并未先写合欢树,合欢树的出现将文章分 为两个部分。 2.阅读第一部分(1 — 6段),完成表格(见 学案)。说说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几个年龄 段 “我”和母亲的哪些事情?传达出了作者 课题 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母亲对“我”浓浓的爱; “我 ” 初读,划分文章两 从整体上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 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 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 的明朗 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 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就是当代著 认真倾听,调取曾 经阅读过的史铁生 作品加以理解 了解史铁生 其人,为更好 地理解文章 做铺垫

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苦”,结合《我与地 坛》p5 ?请在文章中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进 教师示例: (原文)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 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 上,至 y 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 (赏析)这里“全副心思” “到处”“总能” 体现母亲为了给我治疗,即使在医生宣判 我没有治愈希望的前提下,仍然抱着希望 去奔波,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无私、 小结:母亲对史铁生的爱是无条件的、无 私无怨、坚强执着、牺牲自我、毫不张扬 的爱。(《我与地坛》p7 ) 3. 阅读第二部分,完成表格。(见学案) ?将这一表格与前一表格对比,谈谈你的发 现、理解与感悟。 合欢树的成长与作者的成长多么相似;合 欢树里蕴含着母亲的爱意;合欢树象征了 作者。 为什么? 对母亲深深思念与愧疚。 部分的界限。 握文章内容 行赏析。 细读文章第一部 通过文本分 分,完成表格,理 析作者思想 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 在学案上完成赏 品味语言 执着。 析,小组交流,班 内交流 ?作者对合欢树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细读文章第二部 理解意象的 不愿去—想去看 分,完成表格,与 象征意

肖邦故园教案范文 下面是由出guo的肖邦故园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学习目标】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 听写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 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三、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

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四、理清作品思路 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

无生课堂教学设计 凤岗小学许燕 各位评委,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壬田凤岗小学的许燕,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Dinner’s ready !partA Let’s learn,Let’s play.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5个有关食品的单词:beef, chicken, noodles, soup, vegetables。复习巩固5个已学食品单词:rice, fish, juice, milk, bread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和I’d like some …这两个基本句型。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掌握,学生能听懂关于食物的对话和录音,能够和同伴展开对话,了解和传递信息。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听、说、读、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听、说、认读5个有关食品的单词:beef, chicken, noodles, soup, vegetables;复习巩固5个已学食品单词:rice, fish, juice, milk, bread,以及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和I’d like some …这两个基本句型,初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vegetables和noodles这两个单词的读音的教学,以及区分kitchen与chicken的读音。 教法与学法 1.教法: ?直观演示法、愉快教学、评价激励法相结合。 ?注重于趣味教学,创设情景,利用游戏鼓励学生多开口。 2.学法: ?小组活动学习法。例如:pair work/ group work等。 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1, 首先课件出示餐厅图 T: Today , we’ll go to the restaurant . Look,this is Zoom’s restaurant. The boss Zoom said, today he will give everyone 10 yuan meal coupon, good students can get the other free meal coupons. Do you want to get them? Come on!(出示面额不同的免费餐劵)T:Now Let’s go have a look ! Wow , so many people! Look, Miss White, Mike ,Wu Yifan,Sharh,they are in the restaurant, too.(放他们点餐的录音) T:Oh, They are ordering . Let’s have a look, what’s food they order. 2,Free talk 课件出示Miss White点餐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