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随机实验二

随机实验二

随机实验二
随机实验二

实验二 正弦信号的相关积累检测仿真

一、 实验目的

通过正弦信号的相关积累检测仿真实验,了解相关函数在信号检测、信号参数估计等方面的应用,掌握基于集合统计的相关函数估计方法,了解噪声对信号检测及信号参数估计精度的影响;培养计算机编程能力。

二、 实验原理

H 1 : x (n )=As (n -n 0)+u (n ) [有信号]

[信号的延时n 0在1 到 范围内未知,A 未知]

H 0 : x (n )=u (n ) [无信号, u (n ) 为测量噪声]

n =1,2,…,N [N 为观测样本点数]

假设信号与噪声互不相关,则在无信号情况下

在有信号情况下

在m =n 0处取得比较大的最大值,约为

将最大值|r xsN (m )|max 与某个门限比较,可以判断观测数据中是否含有信号,根据相关函数最大值的位置可以测量出信号的延时n 0 ,根据最大值的大小可以估计出信号的幅度A 。

cos[]1,2,...,'()0n n N s n otherwise ω=?=??00000cos[()]1,2,...,'()0n n n n n n N s n n otherwise ω-=+++?-=??'1111()()()()() (0,1,...,-')

N m N xsN n m n m r m x n s n m x n s n m m N N N N +=+=+=-=-=∑∑''1111()()()()cos[()]m N m N xsN n m n m r m x n s n m u n n m N

N ω++=+=+=-=-∑∑''01111()()()cos[()]cos[()]

m N m N xsN n m n m r m x n s n m A n n n m N N ωω++=+=+=-≈--∑∑'/(2)N A N

三、实验要求

给定参数N=128,N’=32;ω=0.2π,n0=64,S=1

采用MATLAB或VB语言进行编程。

1)运用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函数产生均值为零、根方差σ=0.2的噪声样本序列 [或可参

考实验1的正态分布产生方法]{u(n)|n=1,2,…,128};画出噪声u(n)的波形图

2)产生信号{s(n-n0)|n=1,2,…,128},画出信号波形图

3)画出含噪信号{x(n)=s(n-n0)+u(n)|n=1,2,…,128}的波形图

4)计算无信号情况下[x(n)=u(n)]的{r xsN(m)|m=0,1,…,96};画出波形图

5)计算有信号情况下[x(n)=s(n-n0)+u(n)]的{r xsN(m)|m=0,1,…,96}, 画出波形图

6)比较无信号、有信号两种情况下|r xsN(m)|的最大值,观测有信号情况下|r xsN(m)|的最大值

出现的位置;在同样的噪声强度下反复作多次实验,观测最大值位置的是否变化;7)逐渐加大噪声强度σ,重复上述过程,观测噪声强度达到什么程度时,有信号与无信

号情况下|r xsN(m)|的最大值没有明显区别(即难以检测到信号),有信号情况下最大值的位置出现较大的随机性(即难以测量信号的位置参数);观测噪声强度对信号幅度S的估计值的影响。

四、课程代码

1)运用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函数产生均值为零、根方差σ=0.2的噪声样本序列 [或可参

考实验1的正态分布产生方法]{u(n)|n=1,2,…,128};画出噪声u(n)的波形图

2)产生信号{s(n-n0)|n=1,2,…,128},画出信号波形图

3)画出含噪信号{x(n)=s(n-n0)+u(n)|n=1,2,…,128}的波形图

4)计算无信号情况下[x(n)=u(n)]的{r xsN(m)|m=0,1,…,96};画出波形图

5)计算有信号情况下[x(n)=s(n-n0)+u(n)]的{r xsN(m)|m=0,1,…,96}, 画出波形图

6)比较无信号、有信号两种情况下|r xsN(m)|的最大值,观测有信号情况下|r xsN(m)|的最大值出现的位置;在同样的噪声强度下反复作多次实验,观测最大值位置的是否变化;

答:在同样的噪声强度,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得知:有信号的情况下,最大值出现在n=64 的位置处;无信号的情况下,最大值所在的n 值不确定。

7)逐渐加大噪声强度 ,重复上述过程,观测噪声强度达到什么程度时,有信号与无信号情况下|r xsN(m)|的最大值没有明显区别(即难以检测到信号),有信号情况下最大值的位置出现较大的随机性(即难以测量信号的位置参数);观测噪声强度对信号幅度S的估计值的影响。

逐渐加大根方差的值,经反复实验观察得知:当跟方差大于2.0 时,无信号和有信号两种情况下的波形图难以区分,即rxsN(m)的最大值没有明显区别;当根方差a 大于

1.4 的时候,有信号的最大值所出现的位置

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 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时间:2009-10-23 22:17:46 来源:admin 万霞1,刘建平2 (1.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市东单三5号, 100005; 2.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摘要】成功地实施随机分配依赖于两个相关的步骤:(1)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用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分配; (2)随机分配方案在随机分组实施过程中的隐匿。随机分组方法有: 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段(或分层)随机化、分层区组随机化及动态随机化等;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有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信封, 中心随机系统, 编号或编码的瓶子或容器, 中心药房准备的药物等。科研工作者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根据设计方法, 正确选择随机分组及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 【关键词】随机分配; 随机分组; 随机方案; 隐匿 随机分配方法确保对比组之间基线均衡可比,被认为是减少两组患者选择偏倚的最佳方法[1]。因此,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随机分配方法,使得随机对照试验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临床研究中,正确地实施真正的随机分配是临床试验的关键。成功地实施随机分配依赖于两个相关的步骤[3]:(1)产生随机分配序列并用于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2) 随机分配方案在随机分组中的隐匿(allocation concealment)。没有随机隐匿的随机临床试验也称为开放式的随机对照试验。 有试验研究表明[4],如果用不适当的分组和双盲方法, 即使是随机临床试验,其干预效果也会被显着地高估(在一项研究中干预效果平均被夸大约50% )。遗憾的是90%以上的随机临床试验随机分组不恰当[5]。对卫生系统重大科研课题的终审标书进行的系统评价发现,部分治疗性研究存在假的随机分组[6]。有学者分层随机选择综合性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4种、省级和中医学院(大学)学报类中医药学术期刊各10种, 专业杂志(如针灸) 4种, 共

实验记录本填写规范

研究试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 试制试验记录的填写 一、实验记录规范化标准和具体内容要求 实验记录的统一标准格式,要求实验记录必须有下列主要内容:实验名称、实验条件、实验日期及批号、实验目的、研究内容、试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及操作者签名。 1.实验名称:要求写明本实验的全名,并标明规格以及试制情况, 如小试、中试等。 2.实验条件:实验操作的环境情况,温度、湿度都要如实填写。 3.实验日期及批号:要写明实验日期、时间,并标明生产批号,没 有生产批号的要根据试验情况编写批号。 4.实验目的:写明本次实验的具体目的。 5.研究内容:本次实验具体要研究的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6.实验方法: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本次实验的方法,详细记录本次实 验所要采取的具体实验方法,并说明原因。如:本次实验采用干法制粒,因为ⅹⅹⅹ药遇水会水解。 7.实验材料: 详细记录所用原料药、辅料的名称、来源、厂家、批号规格等。 所使用的设备的名称、厂家、型号等。 实验材料如有变化,必须在此加以说明。

8.实验过程: (1)处方:处方要写明原料、辅料名称,处方量,投药量等。处方中原、辅料所做的加工,如研磨、干燥等应做说明。 (2)制备过程: ①称量,对特殊环境、特殊设备下称量的原、辅料要加以说 明,如V D在避光条件下用分析天平称取。 ②混合,写明混合方法、混合顺序、混合时间。对对环境有 特殊要求的药品要标明混合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③制取,写明制取方法,并标明设备生产参数。对生产中操 作步骤要详细填写,出现的状况以及解决方法、对参数的 调整要加以说明。 ④干燥,写明干燥方法、使用设备、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 ⑤整粒,写明整粒方法,所用设备、设备参数、过筛目数等。 ⑥分装,写明分装方法、所用设备、设备参数、称取半成品 量等。对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药品要标明分装环境,如充 氮气、温度、湿度等。 9.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写明成品数以及算出成品率。 10.实验讨论:总结出试验中出现的状况,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状况 得出自己的推论以及改进措施。 11.操作者签名:实验完成之后,操作者将姓名填入操作者一栏中。

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

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 由于随机对照试验(RCT)在实际临床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性,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research, RWR)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在此对RWR与RCT、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umber of o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ORCT)之间的关系作一比较。并对蓝鱼老师热情提供相关资料文献表示感谢。 RWR起源于实用性临床试验,属于药物流行病学范畴,是指在较大的样本量(覆盖具有代表性的更广大受试人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开展长期评价,并注重有意义的结局治疗,以进一步评价干预措施的外部有效性和安全性。RWR涵盖的范围较RCT更广,除治疗性研究之外,还可用于诊断、预后病因等方面的研究。RWR的目的旨在获得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证据,使研究结果更易转化到临床实践中。 RWR与RCT的比较: 1、临床研究时期与研究目标:RCT关注的是效力研究(efficacy trials),RWR关注效果研究(effectiveness trials)。 2、研究时间及设计方案以:RCT研究时间通常较短,以试验性方法为主,类试验为辅;RWR 一般进行较长观察的临床观察和随访,对健康结局有较好的评价,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内容选择设计方案。

3、研究质量控制手段:高质量的RCT要求在厂家过程中采用随机分配、盲法、标准化治疗,有时甚至需要使用安慰剂,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对已知、未知的或未观察到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这是突出优势。但也可能产生三方面的弊端。一是限制结果的外推应用,在RCT中,如果多数患者因无法随机接受干预治疗而排除,那得到的结果也仅适用于与类似RCT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病患;二是影响结果的可行性;三是不符合临床实际。而RWR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反,患者对诊疗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病情和自己意愿,是一个非随机、开放性、不使用安慰剂的非盲试验,与现实医疗环境更接近,不存在外推困难的问题,结果也相对真实可靠,但也由于“开放”产生了明显的观察者偏倚。 4、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RCT通常是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下入选研究对象,年龄宽泛。一般排除特殊人群及病情严重、合并症较多的复杂病例,强调的是标准化样本人群,即纳入同质患病人群。这种高度选择限制了许多RCT结果的应用。这些研究中所包含的病患往往与全体患病人群不同,不能代表日常医疗中遇到患者的真实情况,导致RCT所获得的疗效不能代表疾病的全貌,其代表性及外部真实性有一定局限性。Meta分析虽可累计病患的数量,但它基于RCT 研究,无法解决研究人群与目标人群存在差异的问题。相比之下,RWR采用较宽泛纳入标准和较少的排除标准,获得一组与试验结果外推人群保持一致的受试者,大大减少了选择性偏倚。 5、样本量和代表性:即使最完美设计和实施的研究也可能由于样本量过小而不能准确回答研究的问题。同理,如果一个研究效力低的试验未发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无法确定是否两种治疗确无差异,还是由于样本量小使结果产生偏差。所以,对于RCT和RWR来说,样本量都是考察结果真实性的重要指标。

随机过程上机实验报告讲解.pdf

2015-2016第一学期随机过程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随机过程上机实验,熟悉Monte Carlo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熟悉Matlab的运行环境,了解随机模拟的原理,熟悉随机过程的编码规律即各种随机过程的实现方 法,加深对随机过程的理解。 上机内容: (1)模拟随机游走。 (2)模拟Brown运动的样本轨道。 (3)模拟Markov过程。 实验步骤: (1)给出随机游走的样本轨道模拟结果,并附带模拟程序。 ①一维情形 %一维简单随机游走 %“从0开始,向前跳一步的概率为p,向后跳一步的概率为1-p” n=50; p=0.5; y=[0 cumsum(2.*(rand(1,n-1)<=p)-1)]; % n步。 plot([0:n-1],y); %画出折线图如下。

%一维随机步长的随机游动 %选取任一零均值的分布为步长, 比如,均匀分布。n=50; x=rand(1,n)-1/2; y=[0 (cumsum(x)-1)]; plot([0:n],y);

②二维情形 %在(u, v)坐标平面上画出点(u(k), v(k)), k=1:n, 其中(u(k))和(v(k)) 是一维随机游动。例 %子程序是用四种不同颜色画了同一随机游动的四条轨 道。 n=100000; colorstr=['b' 'r' 'g' 'y']; for k=1:4 z=2.*(rand(2,n)<0.5)-1; x=[zeros(1,2); cumsum(z')]; col=colorstr(k); plot(x(:,1),x(:,2),col);

hold on end grid ③%三维随机游走ranwalk3d p=0.5; n=10000; colorstr=['b' 'r' 'g' 'y']; for k=1:4 z=2.*(rand(3,n)<=p)-1; x=[zeros(1,3); cumsum(z')]; col=colorstr(k); plot3(x(:,1),x(:,2),x(:,3),col);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时间:2009-10-23 22:17:46 来源:admin 万霞1,刘建平2 (1.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市东单三5号, 100005; 2.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摘要】成功地实施随机分配依赖于两个相关的步骤:(1)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用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分配; (2)随机分配方案在随机分组实施过程中的隐匿。随机分组方法有: 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段(或分层)随机化、分层区组随机化及动态随机化等;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有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信封, 中心随机系统, 编号或编码的瓶子或容器, 中心药房准备的药物等。科研工作者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根据设计方法, 正确选择随机分组及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 【关键词】随机分配; 随机分组; 随机方案; 隐匿 随机分配方法确保对比组之间基线均衡可比,被认为是减少两组患者选择偏倚的最佳方法[1]。因此,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随机分配方法,使得随机对照试验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临床研究中,正确地实施真正的随机分配是临床试验的关键。成功地实施随机分配依赖于两个相关的步骤[3]:(1)产生随机分配序列并用于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 对照组; (2) 随机分配方案在随机分组中的隐匿(allocation concealment)。没有随机隐匿的随机临床试验也称为开放式的随机对照试验。 有试验研究表明[4],如果用不适当的分组和双盲方法, 即使是随机临床试验,其干预效果也 会被显着地高估(在一项研究中干预效果平均被夸大约50% )。遗憾的是90%以上的随机临床试验随机分组不恰当[5]。对卫生系统重大科研课题的终审标书进行的系统评价发现,部分治疗性研究存在假的随机分组[6]。有学者分层随机选择综合性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4种、省级和中医学院(大学)学报类中医药学术期刊各10种, 专业杂志(如针灸) 4种, 共计28种, 从1996 年12月开始回溯20年, 从中选取所有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文章逐一评阅。研究结果发现, 83%的文章未描述随机分组方法,操作是否恰当难以判断[7]。

随机过程作业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随机过程基本概念 P39 1. 设随机过程()0cos X t X t ω=,t -∞<<+∞,其中0ω是正常数,而X 是标准正态变量。试求()X t 的一维概率分布。 解: 1 当0cos 0t ω=,02 t k π ωπ=+ ,即0112t k πω??= + ??? (k z ∈)时, ()0X t ≡,则(){}01P X t ==. 2 当0cos 0t ω≠,02 t k π ωπ≠+ ,即0112t k πω?? ≠ + ??? (k z ∈)时, ()~01X N ,,()0E X ∴=,()1D X =. ()[]()00cos cos 0E X t E X t E X t ωω===????. ()[]()22 000cos cos cos D X t D X t D X t t ωωω===????. ()()20~0cos X t N t ω∴,. 则( )2202cos x t f x t ω- = ;. 2. 利用投掷一枚硬币的试验,定义随机过程为 ()cos 2t X t t π?=??,出现正面,出现反面 假定“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概率各为 12。试确定()X t 的一维分布函数12F x ?? ???;和()1F x ;,以及二维分布函数12112 F x x ?? ?? ? ,;, 。

00 11101222 11

实验记录书写规范

实验记录书写规范 总则 1.为加强对实验室和实验研究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实验记录真实、规范、完整,提高实验研究的质量,根据《国家档案法》、科学研究管理法规以及实验室管理和评估评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管理规范。 2.实验记录是指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图片、照片、声像等原始资料,是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的直接记录,可作为不同时期深入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因此实验记录的内容务必真实、表述清楚、应当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重复。 3.实验记录必须用统一格式带有页码编号的专用实验记录本记录,所有使用的实验记录本需要登记起始序号和终止序号。实验记录本由本单位统一印制,并由科研管理部门统一发放,按照编号统一回收。 4.实验记录本或记录纸应保持完整和整洁,不得污损、不得缺页或挖补;如有缺、漏页,应详细说明原因。 5.实验记录应用字规范,字迹工整,须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或其它易褪色的书写工具书写;实验记录应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常用的外文缩写(包括实验试剂的外文缩写)应符合规范。 6.实验记录必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防止漏记,不得随意删除、修改或增减数据。如必须修改,须在修改处划一斜线,不可完全涂黑,保证修改前记录能够辨认,若非本人修改应由修改人签字,注明修改时间及原因。严禁伪造和编造数据。 7.计算机、自动记录仪器等不易书面展示的原始记录,关键的电子数据等必须打印出来,按顺序粘贴在记录本或记录纸相应位置上,并在相应处注明实验日期和时间;不宜粘贴的,可另行整理装订成册并加以编号,同时在记录本相应处注明,以便查对;实验图片、照片应粘贴在实验记录的相应位置上,图片或照片要有相应的实验说明;底片、磁盘、声像资料等其他特殊记录媒体应装在统一制作的资料袋内,编号后另行保存;用热敏纸打印的实验记录,须保留其复印件。 8.实验记录由研究组指定人员负责定期检查,实验人员定期备份(备份指的是电脑中的数据资料应半年或一年备份一次,光盘上写明所含内容的题录和数据生成起止时间),毕业离所时应提交所有实验数据。 9.每项研究课题结束后,原始实验记录本必须按归档要求整理归档,实验者个人不得带走;实验研究人员可复制实验记录供个人使用。

中小学实验室各种表格记录方法资料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修理和使用,对实验教学进行组织、协调、服务,并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实验室账册管理 实验室要建立“三本账”:总账、分类账、低值易耗品账。仪器报废可以采用报废帐或报废单形式。 记账要求:账册齐全,账目清楚,单据完整,记账正确。 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采用计算机建账。在现阶段用计算机管理时可同时有纸质账本。 (一)教学仪器分类账 1.用途及记账要求 教学仪器账反映的是每一种仪器的数量、金额及存放位置。分类账是记录总账的依据。仪器类记入分类账。 2.填写形式 每一页只填写一种仪器,同一编号、同一规格型号的教学仪器填写在同一页。同一编号、不同规格型号的教学仪器,应分页填写。 ***目录外的教学仪器及实验材料视作无编号仪器,编号栏不填,但要登记在同类教学仪器的后一页。相应的类别间应适当留有空白页以备后用。 3. 填写范围 所有用于实验的调拨、自购、馈赠和自制教具的教学仪器。 4. 填写时间 在对教学仪器盘存的基础上,分类账每学期核查一次,账—卡—物相符。当仪器的存量有变化的时候及时填写,如果没有变化可一直不填写。 5. 填写说明

⑴编号——国家教育部对仪器的部颁编号 ⑵存放位置——仪器存放地点,存放层数自上而下数,用铅笔填写,便于 在仪器存放位置发生变化时修改。 ⑶序号——对同一编号、同一规格型号的学生分组实验仪器按顺序编写的 序号。 ⑷进货——仪器的增加 ⑸来源——仪器的购入途径:调拨、自购、馈赠、自制 ⑹核销——仪器的减少:报损、报废、调出 ⑺单价——仪器购入实际价格,自制教具按成本价填写 ⑻实存——仪器目前的实际存量 6、教学仪器的分类 目前我国教学仪器分八大类:计量仪器—0;通用仪器—1;专用仪器—2;模型—3;标本—4;挂图—5;玻璃仪器—6;药品—7;实验器材和工具—8。 ★注意: 1、如果是新建账,首先要清点本实验室所有实验仪器的实际库存量,填入 结存栏并在摘要栏中填入“库存”,然后根据仪器的增加与减少按要求做账。如果是新建校,所有实验仪器都是第一次添置的,那么首先填写该仪器的增加栏,结存栏不需要填写,当再次进货或有仪器报废减少,即该仪器数量、金额有变化时才需要填写结存栏。 2、更换账册时,应将前一本账册的结存数填写在结存栏的第一行。然后依 次填写。 3、仪器类填入分类账。化学和生物的模型标本、试管架填入分类账。

实验记录规范

实验记录规范 一、实验记录的基本原则 实验记录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者资料分析的方法,根据真实结果直接记录或统计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资料。因此,实验记录应满足以下基本原则: 1、实验记录必须真实、及时、准确、完整。 2、当天实验当天记录,不得写“回忆性”记录。不得伪造或者编 造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或者取舍。 3、实验记录必须易于查看,能够让课题负责人、导师及其他相关 人员了解实验过程及结果。 4、实验记录本或记录纸应保持完整,不得缺页或挖补;如有缺、 漏页,应详细说明原因。每次实验必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5、实验记录需修改时,采用划线方式去掉原书写内容,但须保证 仍可辨认,避免随意涂抹或完全涂黑。 二、实验记录的内容 1、实验时间:每次实验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2、实验名称:每项实验应注明名称,并且实验名称要规范,保证 其他查看实验记录的人也能看懂。 3、实验目的:本次实验具体要研究的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4、实验材料:受试样品和对照样品的来源;首次使用的主要试剂 的生产厂家、规格和生产批号。自制试剂要在首次记录中详细说

明配制方法和配制时间。实验材料如有变化,必须在相应实验记录中加以说明。 5、实验环境: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实验,应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和 实验的微小气候(如光照、通风、洁净度、温度及湿度等)。 6、实验步骤:应当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及操作过程,已经记录过的 相同实验步骤可标明首次记录的页码。对于新接触的实验,应当详细记录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成功率。 7、实验过程:实验中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观察到 的现象,异常现象的处理,产生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等。 8、实验结果: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同时注 明相应原始资料存放的形式及其位置。实验结果必需精确并且准确,不得伪造任何实验数据和结果。 三、实验记录的书写要求 1、实验记录应当字迹工整,内容清楚、整洁,不得潦草。书写应 当用字规范,只能使用钢笔或签字笔。 2、实验记录使用专用术语必须规范,计量单位要采取国际标准计 量单位,有效数字的取舍应当根据实验的要求而定,位数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取舍。 3、实验记录不得随意删除、增加或者修改。确实因为写错必须修 改者,应当注明修改内容,在需要修改处画一斜线,不得完全涂黑,保证修改前的记录能够辨认。

相关正态随机过程的仿真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名称:相关正态随机过程的仿真 一、实验目的 以正态随机过程为例,掌握离散时间随机过程的仿真方法,理解正态分布随机过程与均匀分布随机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等数值特征;培养计算机编程能力。 二、实验容 相关正态分布离散随机过程的产生 (1)利用计算机语言的[0,1]区间均匀分布随机数产生函数生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序列 {U1(n)|n=1,2,…100000},{U2(n)|n=1,2,…100000} 程序代码: clc; N=100000; u1=rand(1,N); u2=rand(1,N);%----------------在[0,1] 区间用rand函数生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序列 n1=hist(u1,10);%--------------------------hist函数绘制分布直方图 subplot(121);%-----------------------------一行两列中的第一个图 bar(n1); n2=hist(u2,10); subplot(122); bar(n2); 实验结果:

(2)生成均值为m=0,根方差σ=1的白色正态分布序列 {e(n)|n=1,2, (100000) [][] m n u n u n +=)(2cos )(ln 2-)(e 21πσ 程序代码: clc; N=100000; u1=rand(1,N); u2=rand(1,N);%---------------在[0,1] 区间用rand 函数生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序列 en=sqrt(-2*log(u1)).*cos(2*pi*u2);%--------定义白色正态分布e(n) n=hist(en,100);%--------------------------hist 函数绘制分布直方图 bar(n); 实验结果: (3)假设离散随机过程x(n)服从均值为x m =0、根方差为2x =σ、相关函数为||2)(r k x x k ασ= )6.0(=α 功率谱函数为

2018年临床试验 各期l临床试验周期及案例数量

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周期及案例数量 临床试验一共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期),前三期为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第四期为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具体包括: I期临床试验:是新药进行人体试验的起始期。以20一30名健康志愿者为主要受试对象,进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Ⅱ期临床试验:是以新药预期应用的患病人群样本为对象,初步评价治疗作用的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III期临床试验:试验的设计是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组方法和药物编码方法与Ⅱ期临床试验类似,通过增加样本量(试验组病例不少于300例和对照100例)并根据试验目的的调整选择受试者标准,适当扩大特殊受试人群,及更为丰富的观察项目或指标等措施,进一步考察不同对象所需剂量及依从性。Ⅲ期临床试验的条件应尽可能接近该药的正常使用条件,试验药要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供药时,标明药物系专供临床试验用。 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等。新药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上市前新药I、Ⅱ、Ⅲ、期试验的补充和延续。它可以验证上市前的结果,还可对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偏差进行纠正,更重要的是可以弥补上市前临床试验缺乏的资料和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新药研发的几个周期 新药研发是一个耗时耗资都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完成前期的基础研究(药理、毒理、药效等动物研究)后开始申请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您所问的临床试验的周期,应该就是临床试验的期别(I、II、III、IV期): I 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II 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

如何做实验记录

如何做实验记录 自然科学实验有两种基本方法:1.观察、观测、调查自然现象。2.在人为的条件下重演自然现象。还有第三种方法,即以人为的条 件去影响自然现象,实质上仍属以上两种方法的范畴。 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正确的认识现象和解释现象,通过现象认识 本质和掌握规律,最后利用之为人类服务。 实验记录是记载、描述客观现象及过程,并要反映我们对于现 象与过程的认识。因此,记录必须真实(客观)、准确、详尽,有现象,有过程,也要有发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还要有分析,有综合, 有概括,有推理。因此,实验记录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材料、方法和条件3.实验过程4.实验结果5.对实验结果的解释6.由此 导出的印象、结论、推论,由此提出的问题,以及对实验的评价。 要特别注意不要忽略所谓“偶然”或“意外”现象,或不符合 原设想的现象或结果,更切忌主观的取舍。 一.实验记录的形式 1.工作日志 2.专题实验研究记录 3.化验、检测记录或观测记录 4.其它辅助及附加记录 5.登记、统计表册 以上各种形式,一般是合并采用。日志是按日期顺序逐日记载,

只适用于简单的单项试验;最常用的是专题实验记录,一项研究课题往往分成若干个专题记录,然后按试验进行的顺序作记录。 二.实验记录的内容 1.标题(或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试验材料、条件和方法 以上三项如非第一次试验而又无更动可不必再次重复。 4.试验过程 5.试验结果 以上二项除文字叙述外,可根据数据作图表,必要时应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6.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试验结果得出的印象、结论、推 论、假定与解释,有时还包括讨论记录。 7.辅助或附加记录或资料:可为原始记录,也可为自实验记录 中抽出而加以系统化的登记统计资料,包括:常规检测(如 热原试验、活性测定、无菌试验等等),化验(如理化测定、 免疫化学分析等等),试剂、溶液配方与配制记录、病案记录、流行病学调查记录…… 辅助或附加记录或资料,可以随时插于专题实验记录中,也可以另外保存,但如另外保存必须有系统编号便于查对。(见下文) 8.其他必要的数据与有关资料,以及参考文献等。 9.试验操作与记录人的签名,必要时要有核对或校对人签名以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案拟定指引 1.题目 2.前言 2.1.背景和原理 (描述研究问题,说明进行试验的理由、及对照组选择的解释) 2.2.受益/风险评价 3.研究目的和终点 3.1.目的 主要目的 次要目的 3.2.终点 主要终点及定义 次要终点及定义 (包括特定的连续型变量/分类变量,转化值( 如从基线开始的改变值、最终值、至终点 事件发生的时间等) ,统计量( 如中位数、比例) 及每个结局指标的时间点等;应解释所选有效性/安全性结局指标与临床的相关性) 4.研究设计 4.1.总体研究设计 (试验设计的描述,包括试验设计类型( 如平行组、交叉、析因以及单组) ,分配比例及研究类型( 如优效性、等效性、非劣势性、探索性等)。例如可这样描述, ***人群 ***干预***多/单中心、随机、双盲、平行组对照研究)

4.2.研究简要流程图 5.研究人群筛选 5.1.入选标准 5.2.排除标准 5.3.退出标准 6.研究治疗分组 ? A 组: ? B 组: 6.1.随机化分组 6.1.1产生随机序列分配的方法 (详述采用何种随机方法。如有分层,则要详述分层因素及其例数分配) 6.1.2随机分配的隐藏 (详述用于执行随机分配的方法,如中央随机、密封不透光的信封法等) 6.2.盲法及揭盲 (实施干预措施后对谁设盲( 如受试者、医护提供者、结局评估者、数据分析者) 、如何实施盲法、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揭盲,以及试验过程中紧急揭盲的程序) 7.研究程序 7.1.研究治疗期 (描述每组的干预措施,包括怎样及何时给予该干预措施;强烈建议附上研究日程表,应包含筛选期、治疗期和随访期等) 7.2.研究性药物/治疗的供应 7.3.给药方法及剂量调整 (阐述对受试者治疗方案中止或者方案调整的的标准,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处理) 7.4.伴随治疗、随访访视 (描述在试验期间允许或禁止使用的相关干预措施)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名称名称 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实验实验 材料材料 实验假设: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实验假设: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实实 改变: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改变: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验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都不搅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温 方方 法法和和 过过 程程 热水里的方糖先溶解经过搅拌的方糖先溶解实实 验验现现 象象 实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实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验验结结论论 记录人: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实验学会使用显微镜 名称名称

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实验实验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 水纸、玻片标本若干材料材料 一、取镜和安放实验假设:碾碎可以加快溶解实实 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改变:一杯碾碎、一杯不碾碎台略偏左的位置。验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温、都不搅拌 2(安上目镜和物镜;(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方方 二、对光法法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和和 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三(安装玻片标本过过 (自制水滴标本)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必须将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 然后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水滴则需要用纱布将载玻片程程与盖玻片擦干净,然后用滴管吸样本水滴1,2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沿边 滴上少许碘酒,最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碘酒吸去。经过碾碎的方糖先溶解实四、观察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 及玻片; 验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 现 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象 6(整理显微镜 1(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 实碾碎可以加快溶解。 2(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验

随机过程上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HUST

随机实验报告 班级:通信1301班姓名:郭世康 学号:U201313639 指导教师:卢正新

一、模块功能描述 CMYRand类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产生各种随机数据供后面的类使用。可以产生伪随机序列、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指数分布等多种随机数据。 CRandomDlg类是数据的采集处理类。它可以将CMYRand产生的随机数据处理分析,再送入CScope等类进行模拟示波器显示。 CScope等类是有关示波器显示的类。 二、模块间的关系 CRandomDlg类在整个程序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调用CMYRand中的函数来产生符合所需分布的随机序列,再将产生的结果统计分析,送到CScope类中的函数进行模拟示波器显示。CMYRand为整个程序的核心,就是这个类产生所需分布的随机序列。CAboutDlg是模拟示波器界面上的有关按钮选项的类。我们在示波器界面上点击一个按钮,它就会执行这个按钮所对应功能,比如点击正态分布,它就会调用CRandomDlg中的对应函数,在调用CMYRand中的产生正态分布的函数,再将结果送到CScope类中进行显示,最后我们可以在示波器上看到图形。 三、数据结构 在本次随机试验中所填写的代码部分并没有用到有关于结构体等数据结构的东西。 四、功能函数 1、 /* 函数功能,采用线性同余法,根据输入的种子数产生一个伪随机数. 如果种子不变,则将可以重复调用产生一个伪随机序列。 利用CMyRand类中定义的全局变量:S, K, N, Y。 其中K和N为算法参数,S用于保存种子数,Y为产生的随机数 */ unsigned int CMyRand::MyRand(unsigned int seed) { //添加伪随机数产生代码 if(S==seed)

实验记录格式与要求

实验记录格式与要求 1.设计思路: 要求:根据近期文献调研和前期试验总结,根据自己主配特点,选择那些金 属和辅配,,采取哪一种实验方法,欲设计合成那一类具有预期结构的功能配 合材料,附参考文献。 2.具体记录: ◆日期实验编号 或其他模板剂 碱? 金属? 根据设计方案设计称量值,要求给出理论比:主配?辅配? : 多少毫摩尔对应多少毫克 理论称量值 分子量 理论 ; 主配和其他欲加物质的 : 详细记录多少毫克 实际 称量 ?设计加料次序,然后根据加料次序称量并开始试验,记录添加溶剂的量和溶液色彩变化与PH值,如采用的水热法则必须记录用的是哪一种类型的水热反应釜和自己标 记的几号反应釜。 ?设计对应每一种试验方法的后续步骤,并详细记录:如水热法,必须记录所用烘箱和育晶程序:升温速度,最高温保温时间,降温速度,中间是否有温度平台,最后 的最低温度, ?实验结果:如水热法,过滤后看:有无晶体、晶体质量、溶液颜色、PH值、有无沉 淀等 结果分析:第一步,如有晶体,选一部分晶体测试红外,并与配体的红外比较,可 欲判配体是否配位或或者仅仅是配体,如果以配位,以说明方法可行, 可以借鉴推广,最后根据测回的结构总结该类结构的实验合成路线,达 到指导后续试验的目的。 第二步,如果没有晶体,只是沉淀,则收集沉淀,测红外数据,与配体 数据比较,看是否配位,如配位成功,说明晶体很有希望培养成功,方 法有二个:一是调整试验方案,更换实验条件如配比、溶剂、温度、PH 值等;二是选择强极性有机溶剂,加热将其溶解,然后过滤后用乙醚扩 散法析晶 第三步,如是溶剂,则放置析晶 3.实验心得: 实验完成后可记录几句心得体会,养成很好的科研习惯,在晶体测会后, 必须在新得处补充说明

随机过程实验报告全

随机过程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学号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随机过程的模拟实验,熟悉随机过程编码规律以 及各种随机过程的实现方法,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随机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熟悉Matlab 工作环境,会计算Markov 链的n 步转移概率矩阵和Markov 链的平稳分布。 (2)用Matlab 产生服从各种常用分布的随机数,会调用matlab 自带的一些常用分布的分布律或概率密度。 (3)模拟随机游走。 (4)模拟Brown 运动的样本轨道的模拟。 (5)Markov 过程的模拟。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程序 n 步转移概率矩阵 根据Matlab的矩阵运算原理编程,Pn = P A n o 已知随机游动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P = 0.5000 0.5000 0 0 0.5000 0.5000 0.5000 0 0.5000

求三步转移概率矩阵p3 及当初始分布为 P{x0 = 1} = p{x0 = 2} = 0, P{x0 = 3} = 1 时经三步转移后处于状态 3 的概率。 代码及结果如下: P = [0.5 0.5 0; 0 0.5 0.5; 0.5 0 0.5] % 一步转移概率矩阵 P3 = P A3 %三步转移概率矩阵 P3_3 = P3(3,3) %三步转移后处于状态的概率 1、两点分布x=0:1; y=binopdf(x,1,0.55); plot(x,y,'r*'); title(' 两点分 布'); 2、二项分布 N=1000;p=0.3;k=0:N; pdf=binopdf(k,N,p); plot(k,pdf,'b*'); title(' 二项分布'); xlabel('k'); ylabel('pdf'); gridon; boxon 3、泊松分布x=0:100; y=poisspdf(x,50); plot(x,y,'g.'); title(' 泊松分布') 4、几何分布 x=0:100; y=geopdf(x,0.2); plot(x,y,'r*'); title(' 几何分布'); xlabel('x'); ylabel('y'); 5、泊松过程仿真 5.1 % simulate 10 times clear; m=10; lamda=1; x=[]; for i=1:m s=exprnd(lamda,'seed',1); x=[x,exprnd(lamda)]; t1=cumsum(x); end [x',t1'] 5.2%输入:

随机过程实验报告全

随机过程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通过随机过程的模拟实验,熟悉随机过程编码规律以及各种随机过程的实现方法,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随机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熟悉Matlab工作环境,会计算Markov链的n步转移概率矩阵和Markov链的平稳分布。 (2)用Matlab产生服从各种常用分布的随机数,会调用matlab自带的一些常用分布的分布律或概率密度。 (3)模拟随机游走。 (4)模拟Brown运动的样本轨道的模拟。 (5)Markov过程的模拟。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程序 n步转移概率矩阵 根据Matlab的矩阵运算原理编程,Pn = P ^n。 已知随机游动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P = 0.5000 0.5000 0 0 0.5000 0.5000 0.5000 0 0.5000

求三步转移概率矩阵p3及当初始分布为 P{x0 = 1} = p{x0 = 2} = 0, P{x0 = 3} = 1 时经三步转移后处于状态3的概率。 代码及结果如下: P = [0.5 0.5 0; 0 0.5 0.5; 0.5 0 0.5] %一步转移概率矩阵 P3 = P ^3 %三步转移概率矩阵 P3_3 = P3(3,3) %三步转移后处于状态的概率 1、两点分布 x=0:1; y=binopdf(x,1,0.55); plot(x,y,'r*'); title('两点分布'); 2、二项分布 N=1000;p=0.3;k=0:N; pdf=binopdf(k,N,p); plot(k,pdf,'b*'); title('二项分布'); xlabel('k'); ylabel('pdf'); gridon; boxon 3、泊松分布 x=0:100; y=poisspdf(x,50); plot(x,y,'g.');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5): 概述 随机对照试验是测试医学干预措施效果最严谨、最可靠的科学方法。这是几百年来医学积攒的智慧,是科学逻辑和方法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医学实践之所以能站到科学肩膀之上的理由。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证据已渗透到了临床实践的所有角落。否定对随机对照试验的信念,一个人就站到了现代科学医学的对立面,他将失去思考和行动的罗盘,他的信念将会与现代医学格格不入。 随机对照试验是最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是测试医学干预效果的金标准。本文介绍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起源、发展、定义、原理、方法及设计的变异,并比较了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特征和区别。各种研究类型都可以用来测试疗效,只是适用的阶段不同。早期探索适合用简单快速的研究类型,进一步论证需要更严谨的研究,确认疗效需要随机对照试验。值得注意的是,预期的疗效越小,需要的设计就越严谨,需要的样本量也越大。疗效特别显著时,无对照的研究就足以确认其存在。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只是用来确认微小疗效的存在,不可过于强调它的地位。 目录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二、发展简史 三、研究实例 四、基本框架 五、常见名词和概念 第二节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原理 第三节随机对照试验的立题 第四节追踪随访和资料收集 第五节统计分析和疗效估计 第六节样本量的大小和估计 第七节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变异 第八节随机对照试验中的质量控制

第九节随机对照试验中的伦理问题 第十节随机对照试验与实验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是在人群中进行的、前瞻性的、对医学干预措施效果的测试。它首先把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比较组,每组施加不同的干预措施,然后通过适当时间的随访观察,比较组间重要临床结局发生频率的差别,以定量估计不同措施的作用或效果的差别。除对照和随机分组外,随机对照试验通常还会采用分组隐匿、安慰剂、盲法、提高依从性和随访率、使用维持原随机分组分析等控制偏倚的措施。随机对照试验是目前在人群中最后验证医学干预措施效果存在与否及其大小的最严谨、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病因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治疗和转归的关系,都属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在研究因果关系的问题上,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只能观察自然或研究对象自己选择形成的暴露对健康的影响,暴露与否,以及暴露的多少,研究者不可干预。其结果是,由于暴露的背景因素不同而形成的比较组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可比性,组间不可比造成的混杂是观察性研究的天然缺陷。 与前述两种研究相比,随机对照试验的最大特点是,研究者用特定的方式,即随机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或多组,随机分组形成的比较组之间的背景因素可达到均衡分布,彼此几乎完全可比,完美解决了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混杂问题。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上,随机对照试验是队列研究之上的一次跳跃性提高。随机对照试验是最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类型,是评估医学干预效果最严谨的研究类型。 虽然在研究因果关系方面,随机对照试验高于队列研究,但是由于伦理的限制,随机对照试验不能用来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研究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给研究对象施加对健康可能有害的因素,如可疑的危险因素。因此,随机对照试验只能用来检验对健康有益的因素或措施(如可能有益的治疗、预防措施)对人体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