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汉朝1(1)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汉朝1(1)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1.繁华的都市生活。 2.宋词、元曲。 难点: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他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词人苏轼。两宋时期还涌现出了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出现了文化繁荣局面。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一座辉煌的宝库,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座宝库的一角,去感知它的博大精深,欣赏它的灿烂辉煌吧! 【新课探究】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城市 宋元时期商业发达,以商业闻名的城市有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等。 (2)北宋开封大相国寺 图片链接: 资料链接: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每逢新年伊始,大相国寺都要举行元宵灯会。每逢金秋十月,随着开封市菊花花会的开幕,大相国寺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水陆法会,祈祝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国家强盛、万世太平。 (3)北宋市民文化生活 ①瓦子 概念链接:

瓦子: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瓦子的经营内容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领域的扩展。 图片链接:体会瓦子的热闹与繁华 史料链接: 材料一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材料二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个马夫。” 问题探究:请问宋代哪种地方可能出现材料一的这种景象?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瓦子;材料二说明了宋朝的繁荣与富庶。 ②杂剧 概念链接: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最早见于唐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发展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淡化了学科体系,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分封制作的简况;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胜的情况及其作用;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作用和历史作用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用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厚实的崇敬。 单元知识体系: 第二单元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国家起源,一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变革。 (1)国家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七年级学生不易理解,主要让他们知道,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国家的过程中,原先通过原始民主方式(禅让制)来更替领导权的方式变化了,变成了世袭制,再加上国家

机器、军队、监狱等,国家产生了。在夏商周更替过程中,有一个难点需要把握的,那就是宗法制度。 (2)本单元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社会变革。 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分封制作的简况;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胜的情况及其作用;商鞅变法的主要作用和历史作用。 讲解国家的产生和春秋战国时时期的和社会变革历史史实,从图表中、文字材料、实物图片、文献资料中解读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课时分配: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课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课时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课时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1课时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课时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非洲。 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云南元谋,是元谋人。 我国发现时间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北京人。 一、元谋人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 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 2、在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早期直立人遗存中,以元谋人化石最为著名。 3、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4、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特点是什么? 答: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于江河流域,以及水源充足、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这样的自然环境,可以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充足的植物和肉类食物等。 二、北京人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距今约71万—2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4、北京人是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晚期直立人。 5、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北京人的生产方式——采集和狩猎 7、概述北京人的特征? 答:①北京人仍保留猿的一些特质,头骨较宽,眉骨粗大,颧骨高突; ②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③会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进行采集和狩猎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④使用天然火;(火用来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用火驱赶野兽) ⑤过群居生活。(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8、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火可以烧烤、照明、御寒、保护自身安全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9.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早(发现时间最早)、多(发现化石遗迹最多)、深(最具代表性,影响深) 三、山顶洞人 1.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发现了”山顶洞人” 遗址。 2.山顶洞人的生活: ①采集、狩猎、捕捉水生动物。 ②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磨制骨针用来连缀兽皮遮蔽身体。 ③佩戴装饰品,已萌生审美意识。 ④能够人工取火。 ⑤过氏族生活。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校本作业(题目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 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选择题: 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B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D)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A)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4.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A)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二、填空题: 1:隋的建立:时间为581,建立者为杨坚_,589 年,隋文帝统一南北。 2:统治的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3: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_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_。②概况:以_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_,南至余杭_。③作用:__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_。 三、动脑筋 1、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 许多相似之处。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从这两个王朝 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都统一中国,统治的时间都较短…… 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发展生产,得民心者得天下。 2、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北京扬州 (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由于修建了大运河,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从而激发了社会矛盾进而引发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七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收集关于成吉思汗、忽必烈的事迹或故事。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及巩固统治的措施;民族融合的表现。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锻炼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辽阔,民族融合加强,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12 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辽宋夏金,政权由统一走向分裂,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而蒙古族建立元朝,统一全国,使政权分立走向统一,顺应了历史的趋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同时开启了元明清的统一政权时代的到来。所以,本节课内容多,知识点碎,但又承上启下,因而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规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对古代史的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历史朝代的更迭并不清楚,所以,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朝代更迭脉络。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探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同时配合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歌曲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我国古代,这个美丽的草原曾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呢?对,蒙古族。 当13 世纪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在蒙古高原上勃然兴起了一个雄劲、强悍的民族,这就是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曾经完成过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业,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二、点明学习目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时间地点流域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流域 2、体质形态 3、北京人使用的工具____________生产活动 4、取火方式最早使用还会火的使用意义 5、社会组织(生产关系)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这就形成了 6、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流域 2、体质形态 3、使用的工具____________但已经掌握、技术 4、取火方式开始使用生产生活、、还能生活用品 5、观念懂得会用缝制衣服死后要 6、社会组织(生产关系)由结合起来的由共同的下来,居住在一起,使用的工具,,,没有的差别※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共同点 不同点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主要原因

2、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距今时间_ ___ 地点__ ___流域工具___ __用耕地 2、生产状况种植制造、和 3、生活状况住房子过生活已经挖掘饲养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距今时间_ ___ 地点__ ___流域 2、生产工具__ _ 用和等开垦土地用收割庄稼 用骨制、、打猎捕鱼 3、生产状况种植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 4、生活状况住房子屋内有,供和用主食有副食有、、等会、、饲养等动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 、和的国家。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_ _ 地点__ __流域出现_ __陶和_ 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 __的发展 3、华夏之祖 一、炎黄战蚩尤 二、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建造制作还教人们发明为后世的奠定了基础 2、他的妻子发明 3、他的属下发明了编出了 4、后人尊称黄帝为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地点流域 2、品质尧,舜, 禹 3、禅让→→这种的办法,叫做 四、原始社会结束 夏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 原因,, 意义(1) (2) (3)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从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感受隋朝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多角度评价开凿隋朝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 全面分析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在家自主学习,列出本课关键的词语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小组交流互助 1.请说说隋文帝的主要历史事迹(写出三个关键词语)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材料二:开凿大运河 材料三: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 凿工具,可是古人怎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 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 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 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 上,有计划的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 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材料四:胡曾《汴水》诗云:“千里长河 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 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五:皮日休《汴河怀古》一诗:“尽 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 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关于大运河的哪些历史信息? (2)从材料三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 (3)从材料四、材料五,你认为哪位诗人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更恰当?为什么?你会怎样看待大运河的修建? 三、拓展提升(选做) 1.如何用“一、二、三、四、五”归纳大运河 2.大运河的开通是否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 3.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说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4.对于大运河的保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四、自我测评(堂上完成) 1.下列皇帝中,提倡节俭并身体力行的是() A.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 隋炀帝 2.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 灌溉 B. 泄洪 C .运输 D.饮水 3.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4.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5.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其中东线工程将利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方便隋炀帝出巡游玩 D.加强北部的边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 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学习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的城市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 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教师指出: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感受大相国寺当年的繁荣场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B.启C.桀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 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D.河南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841年 C.771年 D.公元前770年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禅让制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4、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 1、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 从此,代替,变成 2、最后一个国王是___ ____是历史上有名的 3、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 ____和___ _____一带,都城___ ___(今_ ) 4、国家机构修筑了、建立,组建,制订,设置 它是的工具 二、商朝 1、位置____ ____建立时间(夏灭亡)建立者__ ____ 任用_____ __很快强大 2、迁都人物迁至 3、统治区域东到西达北到南至 4、最后一个国王是__ ___,是有名的他施用等酷刑,最后逃到 _ _自焚(商灭亡) 三、西周 1、位置国君_______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________等,国力逐渐强大 2、建立者时间(商灭亡)都城战争 3、周厉王(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时发生 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年,西周灭亡 4、分封制 (1)目的(2)内容周天子把 ,诸侯必须 (3)意义 5、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手工业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发展 ______已出现,种类逐渐增多,灿烂时期,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 (2)特点、、 (3)代表巨大的____ ___ 造型奇特的____ ____ (4)西南地区的举世闻名的文化代表__ 、、 2、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就有烧制的瓷窑 3、玉器制造时期很兴盛,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有商朝的、 二、农业 1、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相当发达。 2、_________时期,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已经齐备,已经知道、和 3、已用一定数量的进行农业生产 三、畜牧业 1、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已经有了,还建有 2、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 ※、、和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 四、灿烂的青铜文明繁荣的基础——奴隶的悲惨生活 1、 2、 3、 4、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测试B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两颗门齿化石 B.大量碳屑C.古鱼类化石 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2. 在北京人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A. 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 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C.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 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3.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 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 5.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根骨针。这说明()○1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能够缝制衣物○3有了爱美观念 ○4产生了宗教观念A. ○1○2○3 B. ○1○3○4 C. ○1○2○4 D. ○1○2○3○4 6.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7.右图陶胚上的鱼纹 图案和当时原始居民生活的关系是() A. 说明原始居民把鱼当做图腾来崇拜 B. 说明人们已经会养殖鱼类 C. 说明人们已经学会驯 化家畜 D. 说明人们通过捕鱼来增补食物 8 .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 9.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10.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11.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人:刘美善总课时:审核: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目标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温故知新: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预习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⑴条件:明朝前期,国力; ⑵目的:①扩大明朝的; ②加强与的联系。 2、概况 ⑴时间:1405—1433年; ⑵次数:先后次; ⑶航海规模(第一次):人多,船艘; ⑷到达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沿岸。 3、意义和影响 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 ⑵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 ⑶是世界史上的空前壮举; ⑷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⑴倭寇:明朝初年,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⑵、危害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脏。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遭到巨大损失。 2、戚继光抗倭 ⑴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①16世纪中叶,戚继光受命组织抗; ②戚继光组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开赴台州抗倭; ③荡平境内的倭寇; ④赴福建、广东和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⑵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 ④戚继光具有卓越的才能。 ⑶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位英雄。 二、展现提升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四、梳理巩固:『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五、达标检测 1.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皇帝是() 三一学校_七__年级___历史__学科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 1.“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宗法制 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 A .2000年左右 B .3000年左右 C .4000年左右 D .5000年左右 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4.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牧野大战 ④国人暴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5.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

7.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 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8.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 法不符合 ...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9.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该诸侯 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10.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右图反映了哪 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 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 11.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 是(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 D.统一度量 12.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3.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4.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5.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中华明的起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起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的?( ) A.女娲捏出出的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 .猴子变化而的D.由古猿进化而的 2.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的“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 A.元谋县我国海拔最高的地 B.元谋县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 .元谋县是中华明的发地 D.元谋县是我国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 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山顶洞D.半坡原始人 4.人和动物与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B.会不会制造工具

.会不会语言交流 D.会不会直立行走 5.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6.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 A.“新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D.“金石并用时代” 7.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①④ D.③④ 8.右面的物出土于下列哪一著名的考古遗址( ) A.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D.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9.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 .甘薯、玉米D.水稻、粟 10.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搜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起义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了一个王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这本书主要描述了明朝发生的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际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书中开篇说道:“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次岁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中后期的腐败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明朝中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提示: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后果。 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目标导学二:明朝的灭亡 1.史料解读 17世纪的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烽起。 2.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导致明末爆发农民起义。 提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面对灾荒,官府催征如故。 3.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 提示: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粮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高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攻占洛阳。李自成夺取洛阳后,俘获官军3000人,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他没收了福王府中的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材料三:崇祯十七年(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含答案(人教 版)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 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 D.河南

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841年 C.771年 D.公元前770年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 创建;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 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 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 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1.教师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图片展示。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5.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影响:①经济上: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使南北物资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造福至今。②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2)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结合课本知识:概括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出身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教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 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案提示:杂剧。宋代和元代。 2.图片展示 3.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春节(古代叫元旦)。 4.(多媒体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元宵节、端午节。 目标导学二宋词 (一)宋词 1.音频展示(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出示对?词?的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3.(多媒体展示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填空)提读教 教师指出: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机器的发明。 目标导学三元曲 1.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曲的代表人物)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答案提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三、课堂总结 工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了生活在北宋去感受宋代气象万万千的都市生活。在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的发展。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