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2 工业

必修2 工业

必修2 工业
必修2 工业

第2讲工业区位

考查点一工业区位因素

2009年3月18日国家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结合右图回答1~2题。

1.汇源果汁、可口可乐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分别属于() A.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动力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

2.可口可乐公司欲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A.丰富的原料B.庞大的市场

C.廉价的劳动力D.先进的技术

考查点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下图是“工业生产的投入因素所占比重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类工业地域逐渐由分散走向集聚

B.②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逐渐提高

C.③类工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D.④类工业在我国正逐渐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4.在技术投入的推动下,工业部门④的发展趋势是() A.④—①—②B.④—②—③

C.④—③—①D.④—①—③

考查点三工业地域的形成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5~6题。

5.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A.煤炭B.交通

C.铁矿石D.市场

6.该地域工业集聚的突出优点是()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加强各企业之间联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考查点四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我国人民勤劳但并不富裕,是因为我国从事的经济活动环节主要是() A.产品设计B.技术研发

C.加工制造D.市场营销

8.该经济活动环节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①资源短缺②污染严重③利润下降④劳动力紧缺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第2讲工业区位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1992年以来我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类型是() A.资源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

C.资本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

2.从图中变化趋势看,目前我国应积极发展的产业类型有()

①资本密集型②资源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技术密集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在选定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比较如下图。据图完成3~4题。

3.按主导因素划分,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D.原料指向型

4.假如产品销售价格相同,那么从成本构成看,该工厂应选址()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下表为“苏北沭阳县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据此回答5~6题。

) A.劳动力指向型B.技术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市场指向型

6.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发区计划对新迁入的企业设置相应的“门槛”。下列设置合理的是() A.鼓励资源型产业转入B.承接立足当地市场的产业

C.对污染型产业抑制转入D.接纳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近年来,外商对我国疫苗生产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世界三大疫苗生产商齐聚中国,分别在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设厂。结合“我国年增长人数示意图”,回答7~8题。

7.吸引世界疫苗生产商来我国投资设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庞大的市场B.丰富的能源C.先进的技术D.优美的环境

8.为应对激烈的竞争,我国的疫苗生产企业应急需提升() A.交通通达度B.能源占有率

C.环境质量D.品牌技术课时规范训练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大唐袜业是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示意图体现的主要产业活动联系方式是() A.生产协作联系B.商贸联系

C.信息联系D.科技联系

10.“大唐袜业、绍兴纺织”等区域产业特色已经闻名中外。这一现象说明产业集群

() A.有利于技术的创新B.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

C.有利于创立区域品牌D.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下图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我国大陆部分投资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地理现象属于() A.工业集聚B.工业分散

C.资源调配D.劳动力转移

12.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我国投资建厂,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 A.资金充足B.技术先进

C.交通便利D.市场广阔

某市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判断13~14题。

13.第一代产业园区利用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管理经验B.资金

C.科技D.廉价劳动力

14.第二代产业园区相关产业集聚的主要目的是() A.共用基础设施

B.便于获取对方信息,取得竞争优势

C.加强协作,促进交流

D.靠近原料产地

15.目前,日本、美国相关企业主要向海外生产基地提供() A.技术服务B.原料供应

C.基础设施D.能源保障

二、综合题(共40分)

16.下图是某城镇“2008年城市布局图”及“2015年城市规划图”,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代表火电厂、皮革厂、化工厂、服装厂、大型商场、自来水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规划图与现状图相比,有两处布局有了较合理的改变,请指出并说明理由。一是

________处(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处(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①火电厂有大气污染,规划迁至城市主导风的下风向,对城市的大气污染较小,且位于铁路附近,交通便利。⑤规划迁至城市市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2)规划图中仍有两处布局明显不合理,请指出并说明理由。一是________处(填序号),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皮革厂产生水污染,规划迁至城市河流的上游,

会污染城市水源过境干道穿过市中心,会干扰市内交通

(3)该地政府部门打算在甲地规划建立一家大型有色冶金厂,这一计划引起了周边地区居民的极大不满,试分析其原因。(3)大型有色冶金厂会占用大量耕地,

污染周边生态环境。

17.(2010·山东文综)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 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20分

)

表1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煤炭资

源、水资源丰富 ②海洋运输 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表2

(2)

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本章说明 (1)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 第三节化学键 (6) 教学资源 (8)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 本章说明 (14) 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3)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3)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3)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6) 第3课时核素 (9)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11)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1)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4) 第三节化学键 (17) 第1课时离子键 (17) 第2课时共价键 (19)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1)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21)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4)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4)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28)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2)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32)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及其应用 (36)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40)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40) 第1课时甲烷 (40) 第2课时烷烃 (43)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46) 第1课时乙烯 (46) 第2课时苯 (49)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52) 第1课时乙醇 (52) 第2课时乙酸 (55)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58)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1)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61) 第1课时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61) 第2课时海水资源的利用 (64)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67) 第1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67) 第2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70)

参考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73)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73)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75) 第三节化学键 (77)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79)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79)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80)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81)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83)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83)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85)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86)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88)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89)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89)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90)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2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新 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 3.理解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工业部门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看待复杂问题的教育。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了解工业联系和工业部门集聚是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运用图表来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某一工业的实践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工业的促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 2.不同工业地域特点不同。 三、教学策略 结合案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新课讲授

师:阅读课文P62第1、2自然段,思考:我们身上衣服的制成要经过哪些工业部门?这些工业部门之间有无工业联系?如有,存在怎样的联系? 生: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一、工业联系 (一)生产上的工业联系 师: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负责前一道工序的工厂的产出成为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工厂的投入。例如,上面所举布匹的生产过程,我们使用的课本、笔记本的生产过程等等,它们在生产上存在着一种直接联系,即上一道工序的“产品”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料”。 承转: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的企业还有哪些?看下图。 师:许多工厂各自生产某一产品生产零部件,生产零部件各厂家之间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或总厂)联系,或通过组装厂家互相取得联系。例如,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出于各自生产的零部件不同,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所生产零部件经汽车厂组装,使各零部件的生产厂与汽车总厂发生了工业联系。这样的例子,我们的生活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师]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4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 [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 [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投影练习]已知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师]请把所得结论与元素周期表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看元素周期表]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图1为某企业在甲、乙、丙、丁四地生产同一批产品的成本费用。如果从最小成本原则考虑,该企业的区位指向是() A.原料和动力指向型 B.市场和劳动力指向型 工资燃料费原料运费科技C.劳动力和动力指向型 D.动力和市场指向型 图2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2---4题 2.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3.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4.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D.中、西部地区 右图为华北某小城镇略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城镇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 A.建筑材料厂B.化肥厂 C.冶炼厂D.电镀厂 6.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处住宅区,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07年3 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 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回答7--8题。7.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 8.该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芯片生产厂,主要因为中国拥有() A.丰富的原料B.庞大的市场C.廉价的劳动力D.先进的技术 9.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和我国沪宁杭工业区相同的区位条件是() A.交通便利B.原料、燃料自给,水运方便 C.人口多,劳动力价格低廉D.农业基础好,盛产稻米 读某类工业净收入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图,回答10~11题。 10.仅从经济效益考虑,图中最适宜该类工业布局的区域范围是( ) A.H~I B.I~J C.J~K D.K~M 11.影响该类工业净收入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工资和市场距离 B.运费和原料成本 C.地租和原料成本 D.运费和地租下图为某城市的居民区和工业区布局规划图,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回答12—13题。 12、若该城市是我国北京,则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 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点燃点燃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 2R + 2 H2O = 2 ROH + H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 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 H2= 2 HX 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 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________Br2;还原性:Cl-_____Br - 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_______I2;还原性:Cl-_____I - 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_______I2;还原性:Br-______I - 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碱金属、卤素的性质递变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从容说课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继农业之后,就是工业,它不单是一场生产的变革,而且给社会带来了空前无比的变化,所以人们称现今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社会为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出现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已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物质生产、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各地景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速度之快、扩散之广、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 工业生产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者微生物变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来说,只要具备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材料、设备等即可进行工业生产。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决定了工业内部的联系,工业联系又为工业区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影响工业发展的各个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如资源的日趋枯竭,使开采成本提高,“三废”的排放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某种产品出现世界性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等等,都会导致工业转移,在新的合适地区产生集聚,这种集聚往往是同类产业的大汇总,为了降低成本,开发新技术,形成了专业化产业区,又为了共同生存,加强环保,所以着力改善整治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 1.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联系。 教学难点工业联系。 教具准备工业区、居民区布局与风频图,工业联系和产业链、某大企业景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 2.从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看工业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和师生共同学习,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当地工业发展和布局的现状,理解工业联系的必要性。 3.学会应用列表、循环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使用辩证的、全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逐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发达国家拥有了世界上80%的工业和90%的财富,人口却只占20%,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20%的工业,10%的财富。这种差距还在拉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受控制地位,必须优先发展现代工业,尽快过渡到工业社会,实现强国富民。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正是为这一目的而服务的,要想发展工业必须首先了解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板书: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一、工业区位因素 推进新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1)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2)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3)都改变了世界格局.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a.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 主要是普通工人和技师;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 师. b.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 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在美国和德国同时 起源的。 c.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 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d、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

e、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自然科学同生产紧密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取得了巨大成果。 ①相同点: a.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b.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c.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d.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不同点: a.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b.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c.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的四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 A.市场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C.原料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 3.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4.现阶段,丙类工厂最适宜布局在我国 ( )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D.中西部地区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的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5.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

A.接近燃料地B.接近原料地C.接近销售市场D.接近交通枢纽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若只考虑经济效益,在区位上你认为选择右图中的哪一个地点最合适()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为苹果产品链示意图(以ipad为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ipad组装主要放在中国完成,主要原因是 A.中国原材料丰富B.中国劳动力廉价 C.中国劳动生产率高D.中国消费市场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属于技术指向型B.ipad企业之间属于投入—产出联系 C.ipad零配件生产属于工业集聚D.组装地产品附加值低 读下图某工业产品价格或成本与距城市中心距离的相关曲线图,回答下题。 9.该工业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 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点燃 点燃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 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 第Ⅷ族1个(3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 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O 2Li 2O 2Na+O 2Na 2O 2 2Na+2H 2O = 2NaOH+H 2↑2K+2H 2O = 2KOH+H 2↑ 2R+2H 2O =2ROH+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点燃 点燃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 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 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 2到I 2 )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B r 2 反常)(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 2+H 2 =2HX F 2 Cl 2 Br 2 I 2 卤素单质与H 2 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HF最稳定)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Cl 2=2NaCl+Br 2 氧化性:Cl 2 ________Br 2 ;还原性:Cl-_____Br- 2NaI+Cl 2=2NaCl+I 2 氧化性:Cl 2 _______I 2 ;还原性:Cl-_____I- 2NaI+Br 2=2NaBr+I 2 氧化性:Br 2 _______I 2 ;还原性:Br-______I- 结论:F 2 F- Cl 2 Cl- Br 2 Br- I 2 I- 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 2 氧化性最强),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I-还原性最强) 结论: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F 2到I 2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卤族元素 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到电子 的能力减弱,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从F 2到I 2 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解读 1.课标内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课标解读:了解工业的概念以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联系实际理解影响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分析 第四章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姊妹篇。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本单元探讨了工业生产活动及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了使本单元的知识通俗化,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引用大量地图和资料内容,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地域的工业生产活动,以事例分析来引证理论内容,然后再通过理论来指导今后的生产、发展,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渗透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活动。另外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工业类型,从珠江三角洲的变化到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变化乃至世界主要工业基地的工业建设、发展情况,既要看到我国的强盛也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节结合大量活动设计以及典型案例,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及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针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特别关注工业地域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让学生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结合实际分析工业的区位选择,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 律 周期同一横行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1H— He21 2Li —Ne82 3Na—Ar83 长周期4K— Kr184 5Rb—Xe185 6Cs—Rn326 7不完全Fr —112号 ( 118)26( 32)7 第七周期原子序数113114115116117118个位数 =最外层电子Ⅲ AⅣ AⅤAⅥAⅦA0数 族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或: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 18个纵行( 7个主族; 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 9、 10三个纵行)) 主族副族A B 7个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 成 7个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第Ⅷ族和全部副族通称过渡 金属元素 Ⅷ族 零族 碱金属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个有 3个纵行 1个稀有气体元素非常不活泼 锂、钠、钾、铷、铯、钫( Li 、 Na、K 、Rb 、 Cs、 Fr)结构因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显+1 价, 密度逐渐增大逐渐升高 熔沸点逐渐降低(反常)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失 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越活泼 卤素氟、氯、溴、碘、砹( F、Cl 、 Br 、 I 、 At ) 结构因最外层都有 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逐渐升高(正常) 颜色状态颜色逐渐加深气态 ~液态~固态 溶解性逐渐减小 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越不活泼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 F2 2 2 2 >Cl>Br >I 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氢化物水溶液酸性HF

人教化学必修二全册知 识点总结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 第Ⅷ族1个(3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 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点燃 点燃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介绍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改革,从此后人们正式进入了电气时代,社会上的生产力以及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垄断组织。这一次的革命让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西方国家们对于市场经济和霸权主义开始不断的争夺。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导致革命不得不进行下去,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说明,首先还是要从政治方面来进行一些分析,当时资产阶级进行了许多的改革,各个国家的制度都得到了全新的确立,这为工业革命技术方面的改革奠定了政治基础。而经济方面则在于第一次革命的成功让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飞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国力和国情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生产力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就为技术革命奠定了非常雄厚的资金基础。 另外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还在于在那个世纪中晚期的时候世界市场已经定型,对新式商品的需要也大幅度增加,这就要求更为边便捷的运输工具,而当时流行的还是前一次革命的时候留下的蒸

汽机等机器,这已经不能够满足新的需求了。而且当时电磁学等科技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也为电气的实现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基础。以上这些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在19世纪中晚期的时候西方国家开始呈现出非常大的变化,而经过几次历史的变革和革命战争的影响,这些国家国情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而且市场以及社会的需求开始扩大,为了更好的发展这些国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此后西方国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是怎样的呢?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在经济方面也可以看出来,这一次的革命非常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工业方面都出现了非常大的进步,同时也促使电灯、汽车以及化工等新兴产业开始兴起,这些发明以及产业的出现让西方国家变得更加强大,经济增长也是出现了一个新高点。同时电话、电报的出现也让西方国家的联系更加便捷和迅速,这样一来世界市场就进一步形成了。 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还在于生产力的提高让生产变得更加集中,这也就代表着垄断组织的出现,一些国家经过革命之后开始成为帝国主义,而霸权主义也开始进一步扩大。西方国家发展之后对其他弱小国家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大了,他们开始将目光放在了东方国家上,殖民掠夺开始变得激烈起来,而他们不断的进行资源方面的掠夺和输送资本也让东方国家饱受苦难。除此之外飞机、轮船等交通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 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 3课时 第3节化学键 2课时 本章复习 2课时

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研究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应用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生产技术知识的不断积累 2.电话的发明者是A.法拉第 B.爱迪生 C.赫兹版本D.贝尔 3.世界上第一台汽车发明于() A.英国 B.法国C.德国 D.美国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着的成就是 A.电的发明和应用 B.化学工业的兴起 C.石油工业的兴起 D.钢铁工业的发展 5.下列重要发明的先后顺序是①汽油内燃机②汽车③飞机④柴油机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是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美国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资本家对企业的兼并和联合 8.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属于后者的发明是①蒸汽机②汽车③骡机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从一国到多国 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1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经济走向全球化的结果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3. 19世纪末引起交通领域里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的改造和利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发电机的制造成功 D.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1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15.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练习题 一、单选题 读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及其工业部门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工业地域的类型属于 A.传统工业区B.新工业区 C.轻工业区D.综合性工业区 2.该国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广阔的国内市场B.便捷的海洋运输 C.丰富的煤铁资源D.丰富且廉价劳动力 下图表示某种企业选址与企业在此地的生产原料运输费用、产品运输费用等值线分布图,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单位:百元)。甲、乙、丙、丁四地为该企业拟选址 地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种企业( ) A.属于交通指向型工业B.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C.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D.建在甲地最合适

4.图中乙、丁两地共同的区位特点是( ) A.临近农业发达地区B.临近资源丰富地区、 C.位于城市市区D.临近交通干线 鲜切水果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即食需求,对新鲜水果进行处理,使产品保持生鲜状态的鲜切制品。鲜果切从加工到送到客户手中不超过6小时,以确保用户能食用到最新鲜的果切。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5.影响鲜切水果业布局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生产原料 B.劳动力 C.地租 D.市场 6.该类企业在近些年才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 A.大型商场 B.超市 C.专卖店 D.电子商务平台 2019年,无人机产业成为行业热搜重点关注领域,面对民用无人机的广阔市场前景,我国各地方府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对无人机行业的支持力度。近几年来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实现突破式増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无人机的融合,无人机应用领域向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物流等工业化方向发展。下图为2016—2018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及增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影响消费级无人机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