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学习资料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学习资料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学习资料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学习资料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1.信息资源配置的实质?(课后题)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表现形式,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现实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信息资源配置即为在整个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条件下对信息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安排。

2.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意义(2009年论述)

⑴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1分)

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因为: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不仅能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及营销管理中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和短缺并存的弊端,(2分)而且有利于改善新产品成本构成中信息资源与非信息资源的关系以及非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提高各类生产性资源和非生产性资源的综合使用效果。(2分)

⑵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1分)

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直接决定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扩大除了取决于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下列两个因素:①信息资源的量,包括质量和数量。其中优良的质量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在因素,充足的数量是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外在条件。(2分)②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信息资源共享以信息资源获取为前提。按照传播学原理,信息资源必须经过扩散才能为利用者接收(即获取)。可见,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也是影响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重要因子,信息资源扩散程度越大,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就越广。(2分)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调节和改善上述影响因子。

⑶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防止信息资源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1分)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反映这一发展过程的信息也在急剧增长。庞大的信息资源,一方面为人们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些信息良莠混杂,影响决策效果。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形成最合理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体系,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良性循环。在该体系中,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被提到有效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高度。(2分)此时,信息开发过程中的无度和无序,以及信息利用中的良莠不齐和低利用率都被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业生产中的信息污染实际上已经被控制在“零污染”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特征。

3.信息资源配置应遵循哪些原则?(2010年论述)(样题简答)(课后题)

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主体之多、波及范围之广、运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独司其职。配置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或某些经济利益主体出发,而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断标准。(4分)

⑵需求导向原则

信息资源不论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和在品种上的配置,最基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信息资源置于根本无需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4分)

⑶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搀杂情感因素。(4分)

⑷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市场供求、价格、竞争、风险机制的充分运作可以有效地调节信息资源在生产、传输、分配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以利益驱动构建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厦。

政府手段是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另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信息资源尽管是面向全球的,但不论是生产、传输还是分配、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和影响。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在作用形式、条件、效果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操作时,应注意协调互补,使两者形成有机的配合。一般地,能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就尽量通过市场的供求、价值、竞争、风险等机制去自动配置;不能或难以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资源配置者应在前述三项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政府手段去配置。(4分)

4.信息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课后题)

⑴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反映为部门、行业或地区之间的宏观布局,包括区域配置和行(产)配置。

①信息资源区域配置是由于信息具有易于扩散和传播的特点,与实物产品相比,信息产品的传递费用十分低廉,因而,信息生产没有必要在地区间均匀分布,更应优先考虑选择在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投入资源发展信息生产,然后,再通过改进信息的交流和扩散机制,推动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

②信息资源行(产)业配置在宏观上表现为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投入产出中的比重;在微观上则表现为信息产业内行业和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即优化产业结构,解决“瓶颈”问题,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

⑵信息资源的纵向配置。

信息资源的纵向配置是指只有符合资源增值的投资项目,才能吸引资源的流入。即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资源流动机制,以保证资源能够迅速地从低收益项目流向高收益项目、避免投资的恶性膨胀。

信息资源的横向与纵向配置是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的。

5.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应如何配置?(2008年论述)(课后题)

⑴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上的配置。(2分)这种配置从时态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从时段上又有大小之分和连续与不连续之分。(2分)信息资源在时间矢量上配置的经济意义是由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决定的。(1分)

⑵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2分)

网络信息资源在空间矢量上的效配置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①充分认识国家经济发展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不平衡因素,有重点地配置信息资源;(2分)

②网络信息资源在空间矢量上的配置既要避免重复以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又要保持信息资源在不同“节点”上的适度冗余,以方便不同用户的使用。(1分)

⑶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必然要涉及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1分)由于对于既定的信息资源系统而言,当冗余信息量趋向于零时,该系统必定是不同内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2分)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系统规模的大小和服务能力的强弱不能简单地看其信息拷贝数量是否庞大,而应当综合性地以信息资源品种类型的多寡及其对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主要评判依据。(2分)

6.信息资源配置的机制是什么?(课后题)

⑴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是指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实现的。这是因为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市场能自动地使企业、个人甘冒创新风险,为信息生产提供动力;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市场制度有助于培育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⑵信息资源的政府配置。

政府配置机制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其作用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科学研究、制度建设等方面。其工具有:财政工具、税收工具、产业政策工具。

⑶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

产权配置是指通过调整和明晰产权,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其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相对于无产权或产权不明晰状况而言,设置产权就是配置资源,它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率;任何一种稳定的产权格局或结构,都会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的客观状态;产权的变动同时也改变资源配置割据,包括改变资源在不同主体间的配置、资源的流向和流量、资源的分布状况。

7.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是指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

8.市场失灵

信息市场的自组织机制不是万能的,它对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存在着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即信息市场失灵。

9.市场失灵的表现

⑴信息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构建一个最有利于信息生产的市场结构。

⑵市场不能自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政策。

⑶产权明晰是市场有效性的前提,但市场本身不能界定产权。

10.试述信息资源配置市场失灵的原因。(课后题)

⑴信息的外部效应。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既有正的外部效应,也有负的外部效应,当其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时,信息生产者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从而导致信息生产不足,信息资源配置无效;当其具有负的外部效应时将会把社会成本强加给市场中那些间接消费者和生产者,从而使信息市场偏离均衡,信息资源配置无效。

⑵信息的公共物品的属性。即信息消费的非排他性,非消耗性所导致的“搭便车”问题,使得信息生产者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取得有效的补偿,从而导致生产不足,这与信息外部效应(正的)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类似的。

⑶信息商品的垄断性。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垄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生产具有很高的初始成本、较低的边际成本而形成自然垄断。二是为了保护信息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和创造性,需要用法律排除信息商品的共享性而形成垄断。在两种情形下都会出现垄断定价,使得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导致效率损失,信息资源配置无效。

⑷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价格在市场中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传递资源稀缺程度的信号。但在市场中,价格的这种信号功能被大大削弱了,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效用具有不确定性,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取决于消费者对信息的偏好和利用能力;二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使得信息市场中的交易活动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妨碍了信息交易的有效性。

⑸信息活动的非营利性。教育和基础研究这类基础性信息活动,并不是出于商业性目的,因而市场机制无法对其进行调节。

11.信息资源政府配置(2005年名词)

信息资源政府配置机制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

12.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有何作用?(课后题)

在信息资源配置方式上,政府干预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发挥有限的作用。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的作用体现在:

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长期的基础性工程,依靠私人投资是无力完成的,政府必须承担这项工作。

⑵公共信息服务

公共信息服务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了它不应作为营利性活动,对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传播知识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共信息服务的投资应由政府投入。

⑶教育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1章绪论 小题 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 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 (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 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 3. 经济信息源; 4. 科技信息源; 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 向的可选择性 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 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 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 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 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常来说,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资源。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它们可以怎样服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评分标准上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应注意的是,选题有价值! 也就是说选择的题目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另外教学目标也很重要,如果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同时根据这一评分标准,我们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需要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哪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哪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本节课的时长、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

第二章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章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1.信息资源配置的实质?(课后题)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表现形式,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现实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信息资源配置即为在整个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条件下对信息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安排。 2.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意义(2009年论述) ⑴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1分) 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因为: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不仅能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及营销管理中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和短缺并存的弊端,(2分)而且有利于改善新产品成本构成中信息资源与非信息资源的关系以及非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提高各类生产性资源和非生产性资源的综合使用效果。(2分) ⑵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1分) 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直接决定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扩大除了取决于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下列两个因素:①信息资源的量,包括质量和数量。其中优良的质量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在因素,充足的数量是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外在条件。(2分)②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信息资源共享以信息资源获取为前提。按照传播学原理,信息资源必须经过扩散才能为利用者接收(即获取)。可见,信息资源扩散程度也是影响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的重要因子,信息资源扩散程度越大,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就越广。(2分)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调节和改善上述影响因子。 ⑶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防止信息资源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1分)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反映这一发展过程的信息也在急剧增长。庞大的信息资源,一方面为人们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些信息良莠混杂,影响决策效果。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形成最合理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体系,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良性循环。在该体系中,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被提到有效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高度。(2分)此时,信息开发过程中的无度和无序,以及信息利用中的良莠不齐和低利用率都被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业生产中的信息污染实际上已经被控制在“零污染”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特征。 3.信息资源配置应遵循哪些原则?(2010年论述)(样题简答)(课后题) 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主体之多、波及范围之广、运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独司其职。配置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或某些经济利益主体出发,而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断标准。(4分) ⑵需求导向原则 信息资源不论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和在品种上的配置,最基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信息资源置于根本无需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4分) ⑶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搀杂情感因素。(4分) ⑷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33(8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2.试述信息的功能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6.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的优劣是什么 7.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8.世界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有哪些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 认识论层次: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极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特征:(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可转换性 2.试述信息的功能 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媒介 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重要的人类资源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定性标准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指标应包括: (1)以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设施; (2)提供通信服务,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向多方面发展; (3)信息通信系统的多样化和使用范围的广泛化。 定量标准 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 信息系数:以表示与信息有关消费占每个家庭全部开支的比例。 信息系数主要表明家庭消费信息物品和服务的倾向,而不能准确地显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 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信息社会的主要数量指标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一是信息产业的产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是信息部门的从业人员超过全部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及信息设备、信息应用系统等来装备整个社会各个领域,使信息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网络化的资源 Internet 网络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根本实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 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 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 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 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 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 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 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曲靖财经学校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教育厅推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特制定本计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成员: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 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 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办公及后勤保障。 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准备阶段: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在每个教研组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3、提高阶段:在全体老师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完善信息资 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强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研究。 四、实施情况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 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化资源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 方法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 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整理

?第七章企业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 ? ? 4.面向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根据支持功能的不间,面向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基于Intranet的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 ?②基于Extranet的信息系统:把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商、批发商、银行等联系起来; ?③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把全世界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一切方面联系起来。 ? ?网络化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①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信息系统,改变生产与营销之间的关系,实现产品的个性化。 ?②通过基于Extranet的信息系统,改变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③利用基于Internet的综合信息系统,创建企业间新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综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结合现代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递的人机信息系统。?1、现代企业导入MIS的必要性

?(1)满足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的需要 ?(2)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3)满足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的需要 基于Intranet的MIS的结构由四大平台组成,它们是,网络应用支撑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用户平台和开发平台,如下图所示。 ERP,即企业资源规划,它是集中企业内外部管理资源,融合现代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一体化、集成化信息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先进的管理思想。 ?⒋现有ERP系统的局限性 ?①ERP系统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管理的需求。随着管理理论和IT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流程也必然随之而改变,而目前ERP还不能动态地满足企业流程变化的需要,必须经过艰难的二次开发和实施才能实现。 ?②ERP虽然是面向供应链管理,但其重心仍在企业内部,在现在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 客户已经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如何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ERP系统要改善的一个重要环节。 ?③ERP不能满足网络时代特征的要求。ERP不能适应跨地域异地应用,更不能为虚拟产业联盟提供从供应商到合作伙伴和客户的有效管理手段。 ?④ERP与电子商务的集成程度低。 ?⒌新一代ERP的发展 ?(1)计算机及网络的日趋成熟为ERP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2)基于Internet技术的新一代ERP开发;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根本实 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 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 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信息化教学资源

1.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您所任教学科举例说明。 课前作用: 1、帮助备课:优化教学资源,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学科。 2、扩展教材:利用网络,搜索所需要的学科资源,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做出适合课堂使用的PPT课件。 高中美术学科自己所属的学科性质,更加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PPT课件的图片、动画来辅助相对枯燥的书本文字;另外通过网络资源,添加书本以外的知识点作为辅助进行教学,丰富了教材。例如书本上的美术作品多数为现代艺术作品,而通过信息化,利用网络搜集一些当代美术作品,让教材更加“年轻化、时代化”。 课中作用: 1、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美术鉴赏活动,使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有趣。 2、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多样,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于高中美术学科,自身所属的学科性质,单一的书本教材是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心理,结合信息化教学,能更好的直观的让学生领悟艺术学科的魅力。例如第一课,对于课本介绍的美术六大类,通过信息化教学,在PPT课件中加入798艺术区的绘画、书法、摄影、建筑、设计、雕塑作品,以新兴艺术形式的作品,让身处特定年龄段的学生得到更加直观的理解,使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的有趣。图文并茂的课件,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关注率,激发了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课后作用: 1、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作业,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教学的信息化,相对应课后作业的信息化提交,与学生产生互动,同时还使学生掌握了信息化操作的新技能。 2、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自身学习,并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信息化教学引导学生朝着网络的积极一面进行辅助学习。 课下与学生互动交流,建立美术鉴赏艺术群,可以推荐自己喜欢、欣赏的艺术作品,共享出来,一起讨论点评,快捷方便,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多了学生间的交流,锻炼了人际交往、交谈的能力。 2.结合您所任教学科,谈谈您对“教育技术还能做什么?”这一问题的感想。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新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浓厚兴趣。 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清晰多样的文字、动感十足的动画加之丰富多彩的背景音乐,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首先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带给学生视觉冲击,从而吸引学生全身心贯注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体会所见所听所感的真实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愉悦、轻松、充满活力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一堂动漫课的展开,让学生们欣赏精心选取的《飞屋环游记》的片段,以动漫欣赏的模式让学生了解了此次课程的内容:动漫设计的重点—人物形象设计,

高一政治《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资优化配置》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它古老,是因为有人类历史以,经济活动和经济学思想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说它年轻,则是因为近年经济学越越成为一门流行的学科,各种新的理论层出不穷,经济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过,有很多今天听起似乎很新潮的经济学理论,其实在很久以前就被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很多的经济学理论都可以用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表达,比如:资优化配置与信息不对称博弈可以通过“田忌赛马”理解;“洛阳纸贵”反映了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解读此类成语中蕴含的经济学智慧,有助于搞好经济类程的教学。 田忌赛马——资优化配置与信息不对称 《史记》记载:齐威王要田忌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赛;每有一匹马比赛;每有一匹马取胜可获一千两黄金,每有一匹马落后要付一千两黄金。齐威王的每一等次的马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都要强,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则田忌要输三次,要输黄金三千两。田忌的谋士孙膑

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赢了黄金一千两。 这个简单的故事蕴藏着两个重要的现代经济学理论:资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田忌之所以能赢齐威王,是因为他懂得如何配置资对自己最有利。马还是那三匹马,只是稍微改变了出场的顺序,这实质上是资配置方式的改变,就完全颠覆了整个赛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谁能创造性地优化资配置的方式,谁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在赛马中,孙膑除了知道所有马的速度快慢外,还知道齐威王的出马顺序,而这两方面信息是田忌取胜的关键,田忌和齐威王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博弈的双方处于非对称性信息状态,例如在房地产市场,房产商对自己所开发房产质量、面积以及房价等信息的掌握相对于购房者讲,处于绝对的优势;并且,房产开发商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甚至利用媒体向购房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虚假信息加强自己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地位,谁能在信息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占尽先机。 洛阳纸贵──需求与供给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教育资源的直观性,便于幼儿构建更有效的学习经验。 ①信息化教育资源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 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许多平时不易见到的现象或幼儿难以理解的知识,能为其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剌激。 ③能够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 2.教育资源的游戏性,引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教学中幼儿能更加。 3.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为幼儿自主探究提供了源泉。 4.资源操作的简易化,便于创建“智能化”的教育环境。 二、信息技术和资源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过度依赖信息化资源,而忽视了玩教具的使用以及幼儿在生活中的学习。 2、不要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作用,而忽略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信息化教育资源是辅助,教师要注重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需要,并及时的给予回应,适时适当的呈现资源。 开始部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导入活动 基本部分→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结束部分→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3、要关注教师现代教育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让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刘宇 2014年6月6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

第一章 1.材料、能源、信息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P15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P16 3.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P16 4.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特点: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P16 5.3C革命: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自动控制(Control) P16 6.3A革命: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庭自动化(HA) 7.因为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8.信息革命具有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等特征。 9.“高”特征:高驱动、高增值、高智力、高战略、高风险、高时效。 10.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 11.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P19 12.信息化的特点: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扩展性。P20 13.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简称IRM)是以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为基础,研究和探索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科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P20 14.信息的性质:普遍的和无限的、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与原事物、信息可以共享、信息可以变换、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信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P26 15.信息的功能:信息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资源、信息是知识和智能的源泉。P30 16.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收集、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加工和利用P31 17.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P32 18.资源的内在属性: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P32 19.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P34 20.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P34 21.信息资源的特征:不可分性、积累性或非消耗性、认知相对性、不同一性、驾驭性。P34 22.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以信息为管理对象,研究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分析、传递和共享等环节中的技术方法及其管理问题,以便提高信息过程的效率,以最佳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 23.广义信息资源管理是有效地确定、获取、综合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信息需求的过程,即对信息内容及其支持工具的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组织、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P36。 24.信息资源管理(IRM):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P36 25.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信息爆炸、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信息资源地位提高。P37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网络运行更加畅通、稳定和安全。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形成的信息标准、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素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虚拟过程库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及共建共享,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以服务教科研、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山西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图书文献信息的需求为目标,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合理配置的馆藏资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虚拟教学环境和虚拟生产过程等,提高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同时与企业互动,实时把企业的工作、生产信息传送到课堂中,满足学生、教师、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随需的产学研需求。 2、建设内容 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图书信息集成管理软件和自动化网络设施更新建设、电子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提高联通和教育科研网带宽,通过扩充和完善网络主干设备和汇聚层设备,实现双路核心、万兆主干,千兆桌面;部属防火墙、网络监控、流量分析、漏洞扫描、入侵防御、WEB安全防护、审计认证等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实现网络资源的海量存储和数据备份,建成一个接入方便、高速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需要的网络支撑平台。 ①网络运维设施建设 将网络带宽提高到200M,网络覆盖到学校各个脚落,保障校园网用户对信息资源访问的需求。将校园网主干建成万兆双核心、双链路的双星型架构;增加高性能汇聚交换机,实现对校园网各接入单元的灵活控制。购置核心路由器,增加业务运维管理系统,在提高网络服务性能的同时不断提高网络监控能力,实现校园网络高速稳定的运行。 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信息化教学资源

第一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基础 本章要点 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能够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分类。 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选择过程中各个制约因素的意义,能够正确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选择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能够依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选择计划表。

第一节 认识信息化教学资源 本节主要介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阐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讲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通过本节的学习,您将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分类,并初步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王老师是沈阳市某实验中学的数学老师,今天他上数学课,讲授北师大版教材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课。首先,王老师展示了关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图像,如图1-1所示,要求学生判断哪些是全等图形。 信息化教学资 源基础知识与 实践 信息化教学资源 的概念与分类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物点与作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依据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计划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 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

图1-1 全等三角形 接下来,王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当学生回答后,王老师展示了如图1-2所示的文字内容。在拓展知识中,王老师重点介绍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了揭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王老师制作了如图1-3所示的动画(图1-3为动画的展示画面),分别利用鼠标拖拽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边,分析其变化情况,形象地揭示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图 1-2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图 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就这样,在王老师的授课中,时而利用图片展示客观的事物;时而利用文字揭示重点内容和难点,以及重要的提示信息;时而利用动画演示复杂的原理,使得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本案例讲述了王老师讲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一些细节。通过这些细节可以发现真实的图片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要的文字提示能够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动画能够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揭示复杂的原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正在改变课堂教学,而支撑这种改变的重要元素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也就是说,信息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元素。 一、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教学媒体也不断发展,教学媒体日趋多媒体化和网络化, 并越来越丰富,从而形成了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一般来说,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界定。从广义来讲,“资源,顾名思义,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成。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案例分析

信息资源管理 课后题

第一章绪论 2.信息资源有哪些特征? 答:信息资源的特征包括: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3.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建立起一种环境,只允许相关的信息进入公司的决策活动; (2)实施一系列措施,使生产、搜集信息的费用能够与利用信息后应获得的效果相比较;(3)改变观念和政策,使信息在企业的商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中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财产;(4)在利用信息技术前,应首先对需求进行分析,而不是与此相反; (5)使信息管理者的地位合法化。 (6)为所有的管理者及住院提供培新、教育和升职的机会,使他们能掌握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技能; (7)吸收用户参与系统的设计及有关的决策,使之能对信息生产活动及人员、设备等资源负责。 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包括: (1)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合理组织、规划信息资源的开发,确保相关的潜在信息资源能及时、经济地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 (2)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主要是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合理组织信息资源的分配,确保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主要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 (1)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国家统一的指导和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成果不仅成本低、价格廉,而且能很好地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事实、贴近需求、贴近用户),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 (2)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资源管理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开发出来的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及时、有效的利用。 (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机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建设,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建立在较高的起点和良好的社会基础上。 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 4.简述信息采集工作的原则、策略、方式和技术。 答:信息采集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方便、经济原则,计划性原则,预见性原则。 信息采集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定向采集与定题采集,单向采集与多向采集,主动采集与跟踪采集,建立信息网络,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采集,严格管理与激励措施相结合信息采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文献型信息资源的采集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一、项目名称:教学信息化建设 教学信息化是指以高校教学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 二、我校教学信息化现状长期以来,红河学院一直把教学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8 年学校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建成校园网,同年,依托校园网的建设,学校自主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2006 年开始实施校园网络改扩建工程,2007 年新一代万兆级校园网正式开通使用,全面拉开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序幕。2008 年正方教学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目前我校正着手引进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信息化层面相关教学资源现已着手引进和开发,学校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的延伸以及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从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的建设对我校尤为急迫重要。 三、建设目标该项目围绕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两个层面开展建设工作,通过教学基础平台建设增加相关的网络基础设备和安全设备,优化网络结构、加强我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性能,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拟采用蓝鸽网络化语言学科平台构建用于支撑我校语言网络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平台;拟采用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的教学信息化平台及解决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建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