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血津液1

气血津液1

气血津液1

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气 一、气的涵义: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饮食中的水谷之气,吸入之清气(即氧气)等,即所谓〞人之有生,金赖此气〞。二是指生命活动的动力,如脏腑之气。所以,气有物质和功能两种涵义。 二、气的来源与生成:气分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也称为元气,禀受于父母,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后天之气为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所产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合而称为真气或称正气。(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就是气的来源与生成的概括。 三、气的分布及其功用:真气充遍全身,无时不有,无所不至,以营养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动力。真气偏盛偏衰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情况。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明正气旺盛不易患病,正气虚衰容易患病的道理。由于气的分布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一)宗气:积于胸中,是饮食水谷所生化之气与吸入之清气结合而成,是一身之气的运行输布的出发点。它的功用:一是助肺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注心脉而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以及肢体的寒暖和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 (二)营气:宗气贯入血脉里的营养之气,行于脉中,与血的关系密切,故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的说法。可见营气与血的作用不可分割,共同发挥营养机体的功能。 (三)卫气:宗气宣发于脉外的叫卫气。其性刚悍,善走窜,达于体表,温润皮肤、肌肉、滋养腠理,司汗孔的开阖,以防御外邪,故叫〞卫气〞。例外邪侵入机体,卫气即起而抗邪,故发生恶寒、战栗、汗毛竖起等症状。卫气胜邪,则恶寒解,热退病除,反之,则寒热不消,疾病继续发展。 (四)五脏六腑之气:如心有心气,脾有脾气等等。心气不足,则出现心悸、气短等;脾气不足则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可见各脏腑之气是维持其生理功能的动力。 以上各气,虽然名称不同,分布各异,但其功能可归结为三点:1气能生化万物,滋养人体的一切脏器组织。2由于气的动力作用,能使一切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3有保护人体,防御外邪,调节内外环境统一的作用。 血 血是在脉中循环流动,运载精气,营养全身的液体。营气行于脉中,故营气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全身的主要组成成分。营气和血的关系密切,可分而不可离。常合称为营血。

一、气与血的关系(重点)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1)原理: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2)生理体现:气盛则血充。 (3)病理表现:气虚则血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举例)。 2.气能行血 (1)含义: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举例)。 (2)生理体现:气的充盈,而且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 (3)病理表现:气虚或气滞,均可导致血瘀;气机逆乱,血行也随之逆乱(举例)。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常常分别配合应用补气、行气、降气、升提的药物(举例)。 3.气能摄血 (1)含义: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举例)。 (2)生理体现:气旺则血统。 (3)病理表现:“气虚则血逸”(即“气不摄血”) (举例)。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气虚出血病证,必须补气以摄血(举例)。 总结:气对于血的生成和运行具有统率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气为血之帅”。 (二)血为气之母 1.血能养气 (1)含义: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2)生理体现:血足则气旺。 (3)病理表现:血虚则气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气少的病证,必须气血双补(举例)。 2.血能载气 (1)含义及生理体现: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依赖血的运载而运行全身。 (2)病理表现:血虚的病人,也就会出现气虚病变;气随血脱。 (3)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大出血时,在紧急止血的基础上,往往多用大剂补气药物来益气固脱(举例)。 总结:血能养气、载气,体现了血对于气的基础作用(即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之一),故概括地称之为“血为气之母”。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以自学为主) 气与津液的关系十分相似于气与血的关系,亦可归纳为: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生气和津能载气等五个方面。 对上述五个方面,应掌握其各自的含义、生理体现、病理表现,以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重点) (一)精血同源 1.含义:精与血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2.生理体现 (1)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 (2)脏腑之精融入血液中,则化为血;血液输送到脏腑中,也可充养脏腑之精。 3.病理表现:衰则同衰(精亏则血虚,血虚则精亏)。 (二)津血同源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

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浮散无根而出现气脱现象。所以血虚气亦虚,血脱气亦脱,在治疗上多用益气固脱之法。 临床上常见到大出血时,气亦随之而丧失,称为“气随血脱”,说明血为气之母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在性质、形态和功能活动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而在生成、运行和输布等方面,则又有不少共同之处,它们均来源于水谷精微,都能运行全身。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依靠于气的运行,离不开肺、肝、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功能。 如果有关脏腑气化功能失司,就可导致津液的病变,①或为化源不足,②或为水液的停聚,③或气虚不能固摄而致津液流失过多。 (二)另一方面,如果津液的停聚,也会阻碍气的流通,影响有关脏腑的气机;津液大量耗损,也可使气随之而散脱。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①都是液体,②都以营养,③滋润为主要功能。所以二者都属阴。 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中的一部分,如渗出脉外,也就成为津液。由于津液和血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有津血同源之说。 在病理上 ①,如果失血过多或突然大出血,血管外的津液可渗入到血管中,补充血液容量;同时由于血管外的津液大量渗入血管内,则会导致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 ②严重的伤津脱液,也会影响血液的化源,则可见血脉空虚、津枯血躁之象。所以,在治疗上,①对于出血病人不宜使用发汗的方法,②对于多汗津亏的病人,不宜使用破血和放血的治疗方法。 《灵枢·五禁》说:“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出

医门推敲(三)精气血津液神之气(下) 这节课,我们接着讲气,首先讲气的运动,我们明确一下气,气的运动,为气机。机有枢机、枢要、枢纽、关键、这样的意思。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所以说这个气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气机。而气化活动是以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为具体体现,那么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出、入,这四种基本的形式。位有高下,则高者下降,下者上升。气有营输,则营者溢出,输者纳入。故有高下营输的阴阳对应,就必然产生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所谓升,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降指气自上而下的运行;出是指气由内向外的运行,入是指气自外向内运行。比方说,元气,自脐下即指气海向上运行,宗气自胸中,自上气海向下的运行,那么这就属于气的升降运动。白天是营气随卫气由体内运行于体表,夜间卫气随营气由体表运行于体内,成为营卫的出入运动。白天营气随卫气由体内运行于体表,而夜间特别是在睡觉的情况下,我们说睡眠是阳要入阴,阴阳交合的这种状态,是睡眠的一种状态。如果阳入阴出现障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不寐等等。夜间卫气随营气由体表运行于体内。既然运行于内,那么我们说阴虚盗汗,就是夜间卫气随营气运行于体

内运行发生了障碍。就是卫不入营,卫气没有随营气到达体内,即所谓阳不入阴。或者阳入阴出现障碍,这时候表卫不固,津液随毛孔而出,称之为盗汗。那么这种治盗汗的代表方剂是:如果以养阴为主,是“六味地黄丸”。若针对肌表下药,是“当归六黄汤”。即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当归。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对于阴虚来滋阴,从而治疗其盗汗。一个是卫阳迫津外泄,这个表阳情况用黄芩、黄连、黄柏来清热,黄芪来固表,来治盗汗。人体的浊气,自下而升是肺呼出自然界的气,体现肺气的宣发运动。自然界的清气由肺吸入,下纳入肾,体现肺气的肃降运动。下纳入肾,这是肾主纳气,对很多的一个老年性的虚喘、咳嗽,如果只针对肺下药是不够的,还需要补肾纳气。关于补肾纳气,在《医门,推敲》第一部第一个方子“老青龙汤”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将这个纳肾气的很多药,我们做了分类比较,能纳肾气很多药,沉香、冬虫夏草、磁石、补骨脂、肉桂等,都能纳肾气,这个下去可以看一下。人体之气的升与降,出与入是对应统一的矛盾运动,虽然从某个脏腑的局部生理特点来看有所侧重,比方说肝气脾气主升,肺气胃气主降,但是整个机体的生理过程来看,升与降,出与入它们之间,必须协调平衡。比方说这个肝气主升,如果肝气主升,生发太过,就会出现肝阳上亢,这个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精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以《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精、精气即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精气说是一种接近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精(精气)在中医学上,其义有五:一是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之精,而归藏于肾者,谓之先天之精;由饮食物化生的精,称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便称为五脏六腑之精。泛指之精又称为广义之精。二是精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系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生殖之精又称为狭义之精。三是精指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脏腑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故称为五脏六腑之精。四是精是指精、血、津、液的统称。五是精指人体正气。 人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 先天之精:人之始生,秉精血以成,借阴阳而赋命。父主阳施,犹天雨露;母主阴受,若地资生。男女媾精,胎孕乃成。父母生殖之

精结合,形成胚胎之时,便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此既禀受于父母以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 后天之精:胎儿月足离怀,出生之后,赖母乳以长气血,生精神,益智慧。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之父。“水谷之精气为营,悍气为卫,营卫丰盈,灌溉诸脏。为人身充皮毛,肥腠理者,气也;润皮肤,美颜色者,血也。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 脾胃为人生后天之根本,人之既生赖水谷精微以养,脾胃强健,‘‘饮食增则津液旺,自能充血生精也”。脾胃运化水谷之精微,输布到五脏六腑而成为五脏六腑之精,以维持脏的生理活动,其盈者藏于肾中。人体之精主要藏于肾中,虽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命门得先天之气也,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精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精的功能: 繁衍生殖:生殖之精与生俱来,为生命起源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以繁衍后代的作用。这种具有生殖能力的精称之为天癸。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月事应时而下。精盈而天癸至,则具有生殖能力。男女媾精,阴阳和调,胎孕方成,故能有子而繁衍后代:俟至老年,精气衰微,天癸竭而地道不通,则丧失了生殖繁衍能力。由此可见,精是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肾精充足,则生殖能力强;肾精不足,就会影响生殖能力。故补肾填精是临床上治疗不育、不孕等生殖机能低下的重要方法。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选择题 A型题 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 宗气 B. 卫气 C. 元气 D. 营气 E.肺气 2.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E.营气 D.元气 E.荣气 3. 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固摄作用 C.气的防御作用 D. 气机 E.气化 4. 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 A.中气 B.卫气 C.宗气 D.元气 E. 营气 5. 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C.中气 D.元气 E.营气 6.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血脉 D.三焦 E.肝 7. 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 A.精 B.液 C.血 D.津 E.气 8.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以上均不是 9. 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10. 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 A. 血能载气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 气能生血 E.血能生气 11. 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12.全身气机调畅最重要的环节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E.肺气宣发,亦主肃降 13.濡养脑髓和滑利关节的主要是

A.精 B.气 C.液 D.血 E.津 14. 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A.心气 D.肺气 C.中气 D.肝气 E.脾气 15. 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 B.脾 C.肾 D.三焦 E.膀胱 16. 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17. 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 A.气逆 B.气陷 C.气结 D.气滞 E.气脱 18. “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A.肝肾同源 B.乙癸同源 C.津血同源 D.精血同源 E.以上均非 19.中医关于“汗”的论述,下列不正确 A.阳加于阴谓之汗 B.肺主汗孔开合 C .汗为心之液 D.汗血同源 E.汗液的排泄通道称为“鬼门” 20.《灵枢·本藏》所说:“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主要取决于 A.营卫和调 B.卫气和利 C.营气和利 D.宗气充盈 E.元气充盈 B型题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A.气滞 B.气逆 C.气陷 D.气闭 E.气脱 3.气的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 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5.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于 6.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 A.气虚 B.气脱 C.气滞 D.气闭 E.气逆 7.血虚可导致 8.大失血时可导致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 要点一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1.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 (2)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 2.精的贮藏 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肾中。 3.精的施泄 一是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功能。 二是化为生殖之精并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要点二人体之精的分类与功能 1.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2)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3)脏腑之精:指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4)生殖之精:源于肾精,由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合化而成,起着繁衍后代的作用。 2.人体之精的功能 (1)繁衍生命(2)营养周身(3)化生血液(4)化生为气(5)精能化神: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细目二气 要点一气的生成 肾为生气之根→先天之精气 脾胃为生气之源→水谷之精气 肺为生气之主→自然界的清气 要点二气的生理功能 1.推动与调控:生长发育、生殖;脏腑生理活动;津血生成、运行。 2.温煦与凉润:正常体温。 3.防御作用:防御和抵抗各种邪气。 4.固摄作用:固摄精、血、津液;脏腑器官位置。 5.中介作用:感应传导信息。 要点三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则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协调统一。 4.气的运动规律及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1)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心肺位置在上宜降;肝肾位置在下宜升;脾胃位置居中,为升降转输的枢纽。六腑以降为顺。(2)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要点四气的分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哲学含义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的概念,滥觞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中的“精气说”。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以《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 《管子》精气说中的精、精气与气一元论的气范畴的含义同义。精、精气即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精气说是一种接近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精的医学含义 精(精气)在中医学上,其义有五: 1.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之精,而归藏于肾者,谓之先天之精;由饮食物化生的精,称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便称为五脏六腑之精。泛指之精又称为广义之精。 2.精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系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育繁殖, 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决气》)。生殖之精又称为狭义之精。 3.精指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脏腑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故称为五脏六腑之

精。 4.精是指精、血、津、液的统称,“精有四:曰精也,曰血也,曰津也, 曰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实为生命物质气、.血、精、津、液的概称。 5.精指人体正气。“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有微甚,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类经?疾病类》)。 总之,在中医学的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或称精气是一种有形的, 多是液态的精微物质。其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泛指构成人 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精、血、津、液在内。狭义的精,指肾藏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 二、精的生成 人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景岳全书?脾胃》)o从精的来源言,则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一)先天之精 人之始生,秉精血以成,借阴阳而赋命。父主阳施,犹天雨露;母主阴受, 若地资生。男女媾精,胎孕乃成。“一月为胞胎,精气凝也;二月为胎形,始成胚也”(《颅囟经》)。 所谓“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 精即形也”(《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0父母生殖之精结合,形成胚胎之时,便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此既禀受于父母以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成之后,阳精之凝,尤仗阴气护养。故胎婴在腹,与母同呼吸,共安危” (《幼幼集成》)。胚胎形成之后,在

┬第一节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一)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 │││└2、后天之精 ││└(二)精的贮藏于施泄 ││┬1、精的贮藏 ││└2、精的施泄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濡养 ││├(三)化血 ││├(四)化气 ││└(五)化神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二)生殖之精 │└(三)脏腑之精 ├第二节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气的生成:┬(1)先天之气(元气) ←肾←先天之精←父母│││└(2)后天之气(宗气)┬①清气←肺 │││└②水谷之气←脾胃││└(二)相关脏腑功能 ││┬1、肾为生气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升降出入)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①气滞 │││├②气逆 │││├③气陷 │││├④气脱 │││└⑤气闭 ││├(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气的运动产生的变化 │││└2、气化的形式【多选】 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肾的闭藏功能C.脾胃的运化功能 D.肝的疏泄功能Key:A、B、C 【单选】 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肺的呼吸功能 B.脾胃运化功能C.肾的闭藏功能 D.肺肾协调功能E.心的主血功能 Key:B.脾胃运化功能★ (按:脾胃为生气之源,更为重要)

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2009-03-21 19:19:23| 分类:中医药英语|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in nature, form and function, qi, blood and body fluid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each other. They are the basic materials that constitute the human body and maintain life activities; they all derive from cereal essence; they, physiologically, depend on each other for existence and restrain and utilize each other; they, pathologically, act upon each other and have causality between them. 尽管气、血、津液的性状及其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许多共同之处。三者均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均来自水谷精气。在生理上,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它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Qi and blood are closely related. Qi is the "commander" of blood, and blood is the "mother" of qi. As the commander of blood, for one thing, qi is the motive power for blood formation, or rather, it produces blood. Blood is formed from mutritive qi and body fluid, both of which come from food and water. All thes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functions of qi. Blood circulation depends on the propelling function of heart-qi. For another, qi controls blood and keep it flowiing in the blood vessels without extravasation. This function of qi is performed by spleen-qi. When qi is deficient, it fails to control blood, thus leading to hemorrhage. Blood is referred to as the mother of qi because, on the one hand, blood is a carrier of qi; and on the other, blood provides adequate nutrients for qi. 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for qi to exist without its"mother", blood. 气血紧密相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帅,一方面因为气是血液形成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可生血。血由营气和津液形成,后两者都源于水谷。而以上这些都离不开气的作用。血液循行依赖气的推动功能,另一方面,气摄血,维持血行于脉中不致外溢。气的此项功能由脾气来执行。气虚不能摄血可导致出血。所谓“血为气之母”,是因为,一则,血以载气;二则,血为气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如无气之母-血,则气也不可能存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i and body fluid is rather similar to that between qi and blood. This i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 qi produces body fluid. The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of body fluid depend upon all the movements of qi and its warming, promoting and controlling functions. The existence of qi in the body not only depends upon blood, but on body fluid which is formed from food essence by the functions of the stomach and spleen. So, whether body fluid is adequate or inadequate depends upon the conditions of spleen-qi and stomach-qi. Second, qi promotes the transportation of body fluid. The movements of qi are the motivity for the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ody fluid, and the excretion of sweat and urine. Therefore, In case of deficiency of qi or dysfunction of qi, disturbance of body fluid in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will occur. Thereby leading to the stagnation of body fluid. Third, qi controls body fluid. Qi may control the excretion of body fluid 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the metabolism of body fluid, In case qi fails to control the excretion of body fluid some of body fluid will run off. 气和津液的关系与气和血的关 系非常相似。这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表明。第一,气生津。津液的形成、分布和排泄依赖气的运动和温煦、推动和固摄功能。人体气的存在不仅依赖血,也依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形成的津液。因此,津液的充足与否依赖脾胃之气的状态。第二,气推动津液的运行。气的运动是津液运行分布和汗尿液排泄的原动力。因此,气虚或气的功能失常,就会发生津液运行、分布和排泄的紊乱,使津液停滞。第三,气固摄津液。气可以控制津液的排泄,维持体液代谢平衡。如气无法控制津液的排泄,便会导致津液的横溢。第四,津液是气的载体。这就是津能载气。如果没有津液,气就无法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伤津就会耗气。

(A)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A1型题{{/B}}(总题数:40,分数:40.00) 1.宗气积于 ? A.息道 ? B.喉咙 ? C.胸中 ? D.气街 ? E.脐下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 ? A.心气 ? B.肺气 ? C.宗气 ? D.营气 ? E.卫气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是 ? A.元气 ? B.宗气 ? C.营气 ? D.卫气 ? E.肺气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是 ? A.元气 ? B.宗气 ? C.营气 ? D.卫气 ? E.动气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是 ? A.元气 ? B.宗气 ? C.营气 ? D.卫气 ? E.肺气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6.以下选项会出现易于感冒的表现的是 ? A.气的推动作用减弱 ? B.气的温煦作用减弱 ? C.气的防御作用减弱 ? D.气的固摄作用减弱 ? E.气的气化作用减弱 (分数:1.00) A.

C. √ D. E. 解析: 7.以自然界清气和水谷精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气称为 ? A.元气 ? B.宗气 ? C.营气 ? D.卫气 ? E.中气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8.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中有赖于气的 ? A.推动作用 ? B.温煦作用 ? C.防御作用 ? D.固摄作用 ? E.气化作用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9.气的诸作用中,促进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疏布和排泄的是 ? A.推动与温煦作用 ? B.防御与固摄作用 ? C.推动与固摄作用 ? D.气化与推动作用 ? E.气化与温煦作用 (分数:1.00) A.

气、血、津液 参考资料: 气血津液的生成都是来源于水谷的精微,但又各有其特殊的本质。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全靠脏腑的功能活动,而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又依赖气血津液为其物质基础。 这些营养物质由于脏腑机能活动而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得到补充与滋生。它们之间是互为消长,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气 (一)气的生成及其作用 气的含义有二:一是指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一是指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 气的生成来源:一是与生俱来的,称“元气”,藏之于肾,又称“先天之气”。一是吸入自然之气和水谷所化生的精气,两者结合于肺,称“宗气”,藏之于胸,又称“后天之气”。先天和后天之气,是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结合起来,名为“正气”,亦称“真气”。由于气的活动范围及其作用不同,而气的名称,亦因之而异。 “正气”为诸气之本。各种不同名称之气,都是在正气支配下发挥作用的。人体各部的功能以及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过程,无不体现于气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气有温胸、保卫、化生、固摄及动力等作用。 “元气”受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化生,元气通行于全身,能激发和推动脏腑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宗气”上出气道以司呼吸,下注心脉以推动血液的循环。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和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生理活动机能等,都和宗气的盛衰有关。 宗气中具有营养作用的部分,经肺入血,称为“营气”。行于脉道之中,运行于周身上下,表里各部,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宗气输布于体表,行于脉外的部分,称为“卫气”。宣发于体表,充盈于肌肉、膜理、皮肤之间。具有温养肌肉、皮肤,滋润废理,管理毛孔开阔和防御外邪的作用。 另有把脏腑的机能活动,称为脏腑之气,简称“脏气”。如肺的呼吸机能称为“肺气”;胃的饮食消化机能称为“胃气”。还有心气、肝气、脾气、肾气等。脾胃居于中焦,故脾胃的机能活动除称脾胃之气外,又称为“中气”。它具有增强消化、吸收,升清降浊,统摄血液等作用。 (二)气的病证 气来源于脾肾,出入升降于肺,疏散发泄于肝,帅血贯脉行于心。由此可见气与五脏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某脏发病都会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不同气的病证。一般临床常见气的病证,不外气虚、气滞和气逆等。 1.气虚: 造成气虚的原因,多系体质虚弱或久病失调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衰退。其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语言低微,心悸,自汗,头晕,耳鸣,倦怠乏力,食少,脉虚等。此外,脱肛、子宫下脱等,亦属气虚的范畴。 2.气滞: 气应通畅,周流全身,一旦精神抑郁,情志不舒,或因食滞,痰湿郁阻,影响气

“精气血津液神”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2.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3.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物质基础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动气 5.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6.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A.推动功能 B.温煦功能 C.固摄作用 D.气化 E.营养作用 8.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机 C.气的防御作用 D.气的固摄作用 E.气化 9.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 A.推动与温煦 B.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固摄 D.中介与推动 E.温煦与凉润 10.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 A.中气 B.营气 C.卫气 D.元气 E.宗气 1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A.卫气 B.宗气 C.中气 D.元气 E.营气 12.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是: A.中气 B.营气 C.卫气 D.水谷精气 E.脏腑经络之气 13.与视、听、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气是: A.元气 B.卫气 C.宗气 D.谷气 E.营气 14.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血脉 D.三焦 E.肝 15.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 A.气机不畅 B.气结 C.气闭 D.气逆 E.气虚 16.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17.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肝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心肺肾 E.肝脾肾 18.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E.谷气 19.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是: A.宗气 B.谷气 C.卫气 D.元气 E.营气 20.一身气机的枢纽为: A.脾胃 B.心肾 C.肺肝 D.脾肾 E.以上均非

气血津液学说 一、基本概念 在中医学中,“气”具有多种含义,譬如:把致病的六淫,称“邪气”;把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称“正气”;把中药的寒、热、温、凉,称“四气”。但这里所论述的气,是专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而言。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黄帝内经》中将人生活的场所称之为“气交”,“气交”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天地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并且是气体中最精微的部分构成了人体。人体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也就是人体的生命活动。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二、生成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一是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即构成人体胚胎发育原始物质的先天之精;二是来源于从后天吸入的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存于自然界的清气。 三、运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相对平衡协调才能发挥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这种生理状态称之为“气机调畅”,如气机失调,就会出现各种病理现象。由于气的运动形式多样,故“气机失调”的形式也很复杂,如: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气逆”;气的运动受阻,在局部发生瘀滞,称“气滞”;气的出入运动受阻郁结在内,称“气郁”。如平时听得比较多的“肝气郁结”,那是因为肝气是上升,疏散的,一旦肝气的运动受阻,郁滞不通,就会出现嗳气喜叹息,肝区疼痛等“肝气郁结”的表现。 四、生理功能 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具有推动和激发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并且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当此作用减退时,则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减退,血和津液生成不足,输布和排泄受阻等。 温煦作用——主要是讲阳气能产生热量,温煦人体的作用。人体各脏腑经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