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亦可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即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突出症脱出的髓核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出较为少见。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1)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2)双侧型,则产生双侧下肢症状。(3)中央型,可压迫马迫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成人椎间盘组织无血液供应,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仅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液供应。椎间盘是身体负荷最重的部分。因此,20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步减少。由于脱水,髓核张力减低,椎间盘可变薄。同时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身体的剧烈运动,可引起纤维环的各层纤维互相摩擦,产生玻璃样变,从而失去弹性,最后导致纤维破裂。因此,随着年龄的线大,腰椎间盘的结构老化,其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长期劳累与磨损,致使关节中央软骨消失或关节外围软骨肥厚、增生。骨关节折后遗症,便会导致骨关节长期疼痛。滥用激素药物和食物添加剂中所含激素,会加速骨关节的退化性变化。 腰椎的构成 腰椎共有五个椎骨,两椎体之间由软而具有弹性的椎间盘构成椎间关节,这种结构使腰椎骨之间可前后左右弯屈及小范围旋转。椎间盘是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的。软骨板为覆盖纤维环和髓核上下两面的透明软骨,它与椎体骨紧密相连,将椎间盘限制在上下两个软骨板之间。纤维环由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各层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构成菱形,牢固地附着在上下软骨板和椎体骨缘上,可耐受各种压力,限制椎体之间的过度扭转和滑移活动,并能缓冲外力,吸收震荡。髓核是由胶原纤维、粘多糖和大量的水分所组成的半胶体,它被限制在纤维环和软骨板之间,随外力作用而改变形状和位置,并将外力平均传导到纤维环和软骨板上,使其对纤维环及软骨板的压迫降到最底,有效的保护了后两者。成年人的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怎样才知道自已得了腰间盘突出呢? 当你弯腰取物或无明显诱因引起腰痛牵掣腿痛,抬腿有明显的引拉样放射性疼痛时,你就有可能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症,你就应当马上到医院去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早期诊断,防止病情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里没有相应病名,散在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临床治疗上,除传统药物内治、外治、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出了药物离子导入、小针刀疗法等。 中医认识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一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从生理上说明脊椎的生理与病理和肾有着必然的联系。 根据椎间盘突出发病特点,其病机可如下; 1、肾精亏损,盘骨失养;诸般腰痛,肾气虚惫为本。这一观念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大量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是在原有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素体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或房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一) 【摘要】腰椎间盘承受人体重力,日常劳损较重,加上椎间盘血供极少,营养来源多依靠软骨终板的渗透作用,因此极易发生退变。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即膨出、突出、脱出、间盘游离,临床上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动物模型 腰椎间盘承受人体重力,日常劳损较重,加上椎间盘血供极少,营养来源多依靠软骨终板的渗透作用,因此极易发生退变。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即膨出、突出、脱出、间盘游离,临床上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自从mixter和barr1]于1934年提出并首先报道手术治疗该病以来,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手段,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症状加重甚至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有报道显示再手术率为5%-19%2],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率为5%~11%,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效果不满意率为5%~20%4.5],可见复发性腰椎间盘突症是术后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 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主要是间盘组织切除不彻底,同一间隙间盘组织再突出。复发原因可能与手术技巧、间盘切除量的大小等有关。初次手术若髓核未能完全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立位和行走后,由于压力的增加和退变,可导致残留的间盘组织从纤维环破口再次突出。 对于是否需要将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切除,目前仍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应尽量减少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采用只切除突起的纤维环,刮除其下的部分变性突出的髓核组织的有限切除手术方法3];另一种认为应尽量切除髓核组织,遗留组织越多,复发率越高4.5]。但是,椎间盘是维持腰椎稳定的重要因素,髓核摘除使得间盘与上下椎体所形成的统一体被破坏,术后病变间隙高度下降,前、后纵韧带松弛,小关节突内聚活动增加,影响腰椎稳定性,腰椎的抗旋转及抗剪力明显下降,腰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多数学者主张后一种观点6],Suk 等7]将单纯行突出或破裂部分间盘组织的切除与常规椎间盘切除相比,发现前者复发率高。目前,随着人工假体的飞速发展,已经有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等替代品出现,但其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椎间盘造影、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后CT(CTM)、椎间盘造影后CT(CTD)、磁共振成像(MRI)等。 腰椎平片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X线平片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X线平片不能够对间盘组织直接的清晰显影,它对间盘退变疾病的诊断仅起辅助参考的作用。在病变的早期可以有腰椎生理弯曲的变小或消失,椎间隙可以由前宽后窄变成前窄后宽,甚至间隙普遍变窄。椎体的边缘可以有骨刺形成。此外,还可以见到椎体滑脱、小关节增生及半脱位等。 CT检查 CT检查准确性较高,且比较安全,痛苦少,损害小,易为患者接受。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密度相差很小的不同组织都能被区分,而且能测出各种组织的CT值。CT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且能提供没有组织重叠的横断面图像,并可进行冠状、矢状面甚至三维立体图像的重建,可以更逼真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图像。CT检查不仅有助于了解有椎间盘退变及突入椎管的情况,而且可以了解椎骨及其它结构的异常,如椎管的形状、大小、小关节退变、黄韧带增厚钙化、侧隐窝情况及后纵韧带钙化等。 关于椎间盘造影、脊髓造影、CTM及CTD。目前关于造影技术的应用争议很多,造影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对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在注射造影剂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对于脊髓造影,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而且使用造影剂可能出现各种反应。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5-09T13:46:26.0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下第4期作者:胡彬 [导读] 无论是侧入路还是后入路,合理的手术方案设计以有效清除髓核以及妥善的神经根减压松解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后一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腰椎间盘的再次突出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肥胖、吸烟、糖尿病等患者自身因素会增加RLDH发生风险,RLDH与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也存在一定关联。此外,纤维环的修复、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术者因素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因此,该文对影响RLDH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k herniation,RLDH)是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经历至少6个月的无症状期且发生在同一节段同侧或对侧的椎间盘再次突出并出现相应症状的疾病,其发生率在5-15%,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1]。导致RLDH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根据现有文献报道,主要概括为以下三方面:1、自身因素:肥胖、吸烟、糖尿病等;2、脊柱退变因素;3、术者因素:纤维环修复、手术类型等[2]。由此,我们基于当前的证据对引发RLDH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体重指数(BMI) 有学者试图探寻肥胖因素与RLDH是否存在一定关系,Meredith等[3]对75例因LDH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8例术后出现RLDH,分析发现复发组的平均BMI值显著高于非复发组,且BMI≥30 kg/m2的肥胖患者的复发率是非肥胖者的12倍,认为肥胖是导致RLDH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Yao等[4]也发现肥胖(BMI≥25 kg/m2)是导致PELD术后复发的最强有力的危险因素。然尚不明确肥胖作为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突出的危险因素的机制。 吸烟 吸烟是导致肺部疾患的重要诱因,然而动物实验已证实,吸烟也能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吸烟诱发RLDH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Akmal等[5]发现尼古丁诱导总胶原蛋白的抑制,这可能减少纤维环中特别是I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并且可能使纤维环更容易损伤和退行性变化,因此可能增加吸烟者的RLDH风险。Andersen等[6]发现在103例的RLDH中,相比年龄、BMI、性别等因素,吸烟与RLDH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关联,通过分析认为吸烟是导致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Miwa等[7]对298例接受单纯性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比RLDH与非RLDH的临床特征,分析显示吸烟与RLDH有显着性关系。 糖尿病 目前有文献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是RLDH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Ikuta等[8]对RLDH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是其主要危险因素。Wang等[9]对采用PELD治疗单节段LDH后复发的36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是导致再次手术的重要诱因。关于糖尿病对RLDH的影响机制,Kaplan等[10]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IX型胶原蛋白的总体免疫反应染色评分较低,认为糖尿病降低了椎间盘中IX型胶原蛋白的水平,破坏了与椎间盘的I和II型胶原蛋白建立交联,削弱了椎间盘抵抗机械力的能力。此外糖尿病的持续时间是减少IX型胶原蛋白的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HbA1c值较高且血糖水平未有效控制。Ibrahim等[11]研究发现长期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具有相对较差的临床治疗效果。 退变程度 也有学者研究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是否与RLDH存在联系,Abrishamkar等[12]对比34例RLDH患者术前及术后MRI影像学改变,结果显示退变程度较低的椎间盘,具有相对较高的复发率。正如Hasegawa等[13]研究发现保留椎间盘高度的退行性节段比塌陷的节段更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Modic变化是终板和椎骨骨髓MRI的信号强度变化,表示相应的损伤区域,其变化代表了与炎症、不稳定微环境和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相关的反应性椎体改变。Yaman等[14]发现RLDH组患者椎体终板的Modoc改变较非RLDH组明显,认为存在终板Modic改变的椎间盘具有较高的再突出趋势。此外,Kim等[15]发现属于Pfirmman I、II、VII和VIII级退变的椎间盘,其复发率低于III, IV, V和VI级退变,认为中度退变的椎间盘导致RLDH的危险因素。 纤维环修补 术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过程中的处理以及术后的预防措施,也与RLDH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一般情况下,在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并没有对术后破损纤维环进行修补。然而理论上,破裂的纤维环可能是其包含的残余髓核再突出的潜在性危险因素。破裂的纤维环可在术后9个月自行愈合,然而当破口大于6mm时则为巨大破损,愈合困难,即视为同侧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Zhou等[16]认为巨大纤维环破裂是TELD术后复发的一项重要危险预测因素。然而,修复破裂纤维环能否降低术后RLDH的发生率,存在争议。孙桂森等[17]的一项meta分析示纤维环的修补技术并不能降低复发率。而Ledic[18]发现采用纤维环缝合器后能够维持椎间盘高度,认为纤维环的缝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RLDH的发生。 手术方式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治疗突出的腰椎间盘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传统的开放入路到切口的微创化,从单纯的减压技术到椎体融合术。杨林等[19]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发现PTED组术后复发率较MED组多。区杰雄等[20]研究报道PTED 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率为7.5%,而MED组术后复发率为2.5%。有学者认为术后近期复发率微创手术高于开放手术[21],但在远期观察中,两者并无明显差异[22],而椎间盘切除的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软组织破坏少,住院天数短等明显优势,因此更受外科医生青睐。张年春等[23]分析了微创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结果显示侧隐窝狭窄未解除和原位椎间盘突出是MED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和神经根黏连是开放式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相比上诉的单纯减压技术,椎体融合术则更适用于伴有椎体节段性不稳的LDH,术中清除了具有潜在性再突出风险的髓核组织,从而根本上解决了髓核再突出的问题。然对于首次无脊柱不稳、无巨大突出的LDH患者而言,由于手术创伤相对大,手术时间长,费用贵,术后存在活动范围减少,临近节段退变加速等风险,并不作为首选术式。 结语 引起椎间盘突出术后再复发的因素较多,就目前文献报道,临床医生应高度关注肥胖、吸烟、糖尿病等自身因素;退变程度、突出类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 nab分型)

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 重的神经根压迫 2.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 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 纵韧带所约束。 5.椎间盘游离: 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 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 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 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 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5.气虚血瘀证:腰部外伤日久或平素劳累,腰背疼痛无力,不能久立久行, 下肢疼痛麻木,乏力,舌淡暗,脉弦细弱 (五)鉴别诊断: 1 ?肾着:有腰部沉重冷痛,与腰痛相似,但多有身体沉重,腰以下冷,腹重下坠等,为一个独立性疾病,需作鉴别。 2 ?腰软虚证:虽有腰痛,以腰部软弱无力为特征,少有腰痛,多伴见发育迟缓,而表现为头项软弱,手软、足软、鸡胸等,多发生在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及防治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及防治探讨 发表时间:2017-12-01T15:09:18.1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作者:刘金兰 [导读]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030024 一、基本概念: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坐骨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臀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常因行走、咳嗽、打喷嚏、弯腰或排便而引起疼痛加剧。 二、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4、遗传因素 5、腰骶先天异常 6、诱发因素:常见诱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受潮等 三、症状 (一)一般症状 1、腰痛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在打喷嚏、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加剧。放射痛多为一侧肢体。 3、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较少见。 (二)神经系统症状 (1)感觉障碍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逐渐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 (2)肌力减退 (3)反射改变:也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 四、治疗 1、非手术疗法 大多数人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 (1)绝对卧床休息: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包括大小便均应卧床解决,3周后可以带腰围保护具起床活动,症状缓解后加强腰背肌锻炼以防复发。 (2)牵引 (3)理疗、推拿、按摩 (4)支持治疗:可尝试用硫酸软骨素和硫酸氨基葡萄糖进行支持治疗,有病例报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5)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 (6)髓核化学溶解法 2、经皮髓核切吸术或髓核激光气化术 3、手术治疗 五、自我防护和锻炼 1、坐姿训练:患者在有靠背的木椅上,双髋、双膝屈曲九十度,腰椎和靠背靠紧,不留空隙。不翘二郎腿。 2、站姿训练:患者腰背部紧贴墙面直立,以腰椎和墙之间伸不进手为原则,然后逐渐屈髋屈膝下蹲。 3、步行训练:方法(一)头上顶一物品,在保持腰椎垂直和尽量不使头顶上物品掉落的前提下逐步前行;方法(二)两手各提一较轻物品,腰椎保持直立,同时迈步前进。 4、倒走训练:叉腰倒走,防止摔倒,倒走时,腰背脊肌肉会得到有效锻炼。 5、直腿抬高训练,人平躺着,腿伸直抬高到九十度,神经根在椎间孔里滑动,能防止神经根的粘连。 6、空蹬法:就是躺着蹬自行车 7、滚床法:就是在床上两个腿屈过来,两个手抱住,来回在床上滚动。 8、小燕飞法:患者保持俯卧位,将四肢翘起,只有腹部挨床;对于完成不了这个动作的患者可以采取五点支撑法,即双足、双肘、头部挨着床,让腰和臀部抬起后再下落的运动,强度根据患者自己的承受能力来选择。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病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床不要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要注意桌椅高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 一、定义 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硬膜囊、马尾神经)引起一系列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的征候群,称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 1. 年龄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平均手术年龄在40岁,因此退变可能是其重要因素。 2. 身高与性别,有人认为身材过高也会易发腰突症,而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5倍。 3. 增加腹压,临床上有约1/3的病人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剧烈的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 4. 不良体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以缓解腰部应力,如长期处于某一体位不变,即可导致局部的累积性损伤。 5. 职业因素,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最高,白领劳动者最低。汽车驾驶员由于长期处于颠簸和振动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大且反复变化,也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6. 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三、汇报病史 患者女,47岁,居民,文盲文化,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4年,颈痛2年”门诊拟“腰椎间盘突症”于2013-2-22-17:50收入住院。 患者为中年女性,起病缓,病程长。主要病史经过为患者入院前4年,无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夜间明显,弯腰时明显,站立、行走后症状不加重,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痛,伴双上肢疼痛麻木,为求进一步的治疗,门诊以“腰椎间盘突症”收入我科。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步入病房,测T:36.4c P:82次/分 R:20次/分 BP:108/62mmhg,查体配合,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2次/分,律齐,心脏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颈椎棘间旁压痛,屈颈实验阳性,叩压顶实验阴性,提颈实验阴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表时间:2011-08-16T17:43:22.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白晋卓[导读] 目的探讨初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的有效疗法。 白晋卓(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八病房 110044)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2-0030-02 【摘要】目的探讨初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的有效疗法。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间来院治疗的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25例,随机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13例和单纯手术治疗组12例。两组均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予以治疗,术中应用游离脂肪片、医用几丁糖[2]、人工硬膜等预防粘连。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3例患者术后均根据辩证给予相应中药口服。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 平均4.5个月。以6个月内最后随访时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单纯手术组12例中,优5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为66.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3例中,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初次手术后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导致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 少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存在腰腿痛, 或术后症状缓解, 但一段时间后又复发, 甚至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其中术后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导致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于术后肌肉副损伤及患者本人体质因素引起,比较难以预防,对于此类患者, 笔者在再手术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采用解郁活血或补肾益阳中药口服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为2007-03/2010-06本院收治的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25-72岁,平均 47.3岁。全部患者均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手术治疗史,本次入院距第1次手术时间间隔30d~6年,平均20个月。均存在初次手术后仍腰腿痛, 或术后症状缓解, 但一段时间后又复发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摄片以及CT扫描,其中14例行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且复发原因排除初次手术定位错误,术中椎间盘切除不彻底,合并椎管和(或)神经根管、侧隐窝狭窄,医源性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等,确定复发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 1.2 治疗方法 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松解神经根周围粘连,术中彻底止血, 术后常规负压引流 24-48h,手术手法轻柔,尽量不使硬膜囊裸露, 并且术中应用游离脂肪片、医用几丁糖、人工硬膜等预防粘连。随机抽取其中的13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于术后建议患者口服理气解郁和活血中药如补阳还五汤等,连服3-4周。 2 结果 疗效评定,按Macnab[1]分级评定疗效,优:无痛,无活动受限;良:偶尔有腰和腿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功能有所改善,但有间歇性疼痛,不得不改变工作和生活;差:疼痛和功能无任何改善。两组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 平均4.5个月。以6个月内最后随访时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单纯手术组12例中,优5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为66.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3例中,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4.6%。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虽然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组织被摘除,但因为手术时止血不彻底,硬膜囊裸露较多,以及手术时手法过于粗暴造成术后肌肉副损伤较重,术后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增生压迫刺激神经根后,仍会出现的一系列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的症状及体征[2]。再次手术进行神经通道松解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在初次手术时已经造成过肌肉副损伤,术中仍会形成一定的瘢痕粘连,而且不同患者个体吸收炎性因子的机能也不同,所以术后仍然会有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出现。所以如何预防术后再次粘连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术中应用游离脂肪片、医用几丁糖、人工硬膜等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术后是否也应该进行积极治疗预防粘连,尚无更多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证实,理气解郁和活血中药具有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够扩张微细血管,改善病灶周围的微循环[3-4]。可以消除局部炎症反映,神经根水肿,促进神经损伤恢复,血肿吸收以及软组织损伤恢复,防止硬膜外的粘连等。故在术后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此类中药口服,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笔者认为结合适当的中药治疗有可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仉建国,邱贵兴,杨波,等.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2):111-113. [2] 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1999,131-132. [3] 沈权,侯筱魁,叶澄宇.黄芪预防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01,14(3):152-1531. [4] 许笃聪.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山西中医,1995 ,11(6):131.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 处方1 【组成】当归、川椒、续断、防风、木瓜、羌活、红花、白芷、孚L香、没药、透骨草、黄柏、茄根各50g 【用法】碾末,加白酒、盐各100g拌匀,分3个袋蒸透,外敷患处,1日1~2 小时,20天为1疗程。 【功效】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治疗398例,治愈382例,好转12例,无效4例。 【方源】中医药学报,1995;( 3): 46 处方2 【组成】全蝎10g,蜈蚣3条,乌梢蛇10g,当归、白芍、川芎、威灵仙、制乳香、制没药、川中膝各15g,熟地、伸筋草各30g,甘草6g。 【加减】虚寒者加独活12g,制川乌9g、川羌活9g、细辛6g;肾虚者加杜仲15g、狗脊15g、川断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源】河南中医,1994; 14 (6): 24 处方3 【组成】归尾、赤芍、桃仁泥、留行子、五加皮、落得打、延胡索、川牛膝各9g,红花、乳香、没药、陈皮、川芎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淤血型)。 【方源】中医骨伤,1993; 6 (4): 11 处方4 【组成】麻黄3g,羌活、独活、秦艽、赤芍、牛膝、陈皮各5g,防风、防己、威灵仙、木瓜、地龙、鸡血藤、川芎各9g,三七末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风寒型)。 【方源】中医骨伤,1993; 6 (4): 11 答案补充 处方5 【组成】防风、独活、秦艽、赤芍、川芎、陈皮各5g,全当归、威灵仙、五加皮、牛膝、防己、桑寄生、续断、炒杜仲各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湿通络,养血活血。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 【方源】中医骨伤,1993; 6 (4): 11 处方6 【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当归、白芍、巴戟天、肉苁蓉、千年健、狗脊、牛膝各9g,川芎、秦艽各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关键词]误诊;原因 回顾我院近年来,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病历资料,即:①多发骨髓瘤;②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③腰段椎管内肿瘤;④腰椎转移瘤;⑤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分析误诊原因,旨在为基层医院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正确率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女,56岁,主因行路时不慎摔倒后腰痛,即往有慢性腰痛史。以腰痛收入我院内科,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L5-S1椎间盘膨出。诊断为: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加重,遂转入我科。经过查体患者疼痛部位位于脊柱及骨盆,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阴性,症状及体征与诊断不符,查骨盆x线片及腰椎CT后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后经过行骨髓穿刺后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经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15个月后去世。 1.2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女,63岁,平素有慢性腰痛史,于当地个体诊所行腰部按摩后疼痛加重,转侧不能,于疼痛科行针灸理疗治疗无好转,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左侧硬膜囊受压,故收入内科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后转入我科,当时患者卧位疼痛减轻,转侧不能,动则痛甚,汗出,查体受限,经给予PCA自体镇痛术治疗后,查体疼痛点位于T12S1棘突水平,无放射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实验90°,加强实验阴性,左侧脐平面至髂嵴水平皮肤痛觉过敏,经查胸腰段MRI提示T12S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绝对卧床6周,口服接骨药物后恢复良好。 1.3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男,46岁,主因右下肢麻木疼痛4年余,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因经济困难拒绝住院系统检查,曾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多家医院门诊行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外贴膏药,牵引,按摩等多方法保守治疗,均无效,且逐渐加重。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发病早期有间歇期,咳嗽或用力大便时疼痛加重,且疼痛向下肢放射,呈刀割样,卧位加重,坐位可缓解,后期疼痛逐渐加重,且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查体右侧直腿抬高实验30°,加强实验阳性,腰椎CT加强扫描及MRI检查提示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鞘瘤,后经手术切除肿瘤送病检,回报为神经鞘瘤。术后1年回访患者原有麻木疼痛症状消失,肌肉萎缩部分恢复。 1.4腰椎转移瘤患者男,78岁,腰及双下肢疼痛5d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既往有肺癌病史1年。患者疼痛呈持续性且夜间剧烈,腰椎棘突旁扣击痛阳性,右下肢麻木,痛觉减退,直腿抬高实验阳性,CT汇报腰L4~5,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症状无好转,经MRI及ECT检查明确诊断肺癌,多发骨转移。半年后去世。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案 一、概述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腰部畸形: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脊肌痉挛。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

腰椎间盘突出日常注意事项详细)

椎间盘突出注意事项 饮食安排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生病而减少了一定的活动量,所以饮食的摄入量也应适当减少,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降低,故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有利于钙的补充,但是腰椎已经长出骨刺(骨质增生)的病人则不宜摄取太多钙质。尽量少吃肉及脂肪量较高的食物,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而导致病情加重。 起居安排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挺胸,直腰,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两下肢传至足,以成为真正的“脚踏实地”,可有效地防止髓核再次突出。站立不应太久,应适当进行原地活动,龙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部肌肉疲劳。正确的坐姿应是上身挺直,收腹,双腿膝盖并拢,如有条件,可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蹬,使膝关节略微高出髋部。久坐之后也应活动一下,松驰下肢肌肉。平时工作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注意姿势的正确,避免弯腰抬重物。 适当佩戴护腰和防寒保暖 佩带护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主要目的是制动,就是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椎间盘可以局部充分休息。另外,腰部受寒、受潮很容易让症状加重或复发,患者可以选择既制动又保暖、透气、不积汗的高性能康复护腰来保护腰部。 注意卧具和卧位 过软的床铺在人体重量压迫下可形成中间低、四边高的形状,很容易影响腰椎的生理曲线,使椎间盘受力不均。因此,从治疗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角度出发,选用木板较为合适,一般使用时应将被褥铺垫得松软合适,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持腰椎的平衡状态。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最容易产生不适感。所以,一般以采取仰卧位和侧卧位为宜。 注意进行适当的康复体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娇娇.lnk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滾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等。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1~2次。

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家庭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众多,而家庭康复也是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发病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损伤或压力作用,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脱出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一、流行病学特征 (一)发病率 国外学者以下腰痛为调查对象,有90%的人都有过体验,年发病率约15%,同龄女性比男性高。腰间盘突出的病人腰4~5、腰5-骶1占90%以上,年龄20~50岁多发,随年龄增大,腰3~4、腰2~3突出的危险性增加。 (二)诱发因素 1.退变 椎间盘的生理退变从20岁开始,髓核由婴儿时期的胶胨状逐渐脱水纤维化,脊索细胞退化坏死,至成人逐渐变成纤维软骨组织。纤维环的退变表现在胶原纤维增粗,并出现逐渐增宽的细小裂隙,若在外力作用下可造成纤维环撕裂,发生髓核突出。 2.职业 暴露于反复举重物、垂直震动、扭转职业的人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高。Fremyer观察表明,反复举重物>20Kg的人,44.4%的可出现腰痛:垂直震动职业如司机、摩托车骑手等,因长期受颠簸震荡,产生慢性压力,椎间盘易突出长期弯腰工作者因髓核长期被挤向后侧,受到较大的张力加之纤维环较薄弱而易发生突出。 3.吸烟 吸烟者下腰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其机理是吸烟者咳嗽增加椎间盘内压。另外,吸烟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椎间盘乳酸产生增加,PH值下降,加速椎间盘基质的崩解。 4.心理因素 对从事的职业长期厌烦、焦虑或紧张,有恐惧心理的人群发生率高。 5.医源性损伤

诊断性治疗、腰穿和腰麻误伤椎间盘等,也可增加突出的危险性。 6.其他 寒冷、酗酒、腹肌无力、肥胖、多产妇和某些不良的姿势,也是诱发突出的危险因素。 二、病理 椎间盘具有多种感觉神经支配,当外力致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时,局部组织破坏,P物质释放引起炎性反应,使疼痛感觉敏感;髓核组织中粘多糖和β-蛋白造成的局部自身免疫反应;神经根受压水肿引起创伤性炎症。久之神经根与破裂突出物发生粘连和纤维化,神经缺血,刺激硬膜囊,神经根及纤维环外部的窦椎神经引起下腰痛。 三、临床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虽有多种分型方法,但大都以病理分型为基础,可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后纵韧带下型、脱出后纵韧带后型、游离型。 四、临床评定 根据腰间盘突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制定了非手术疗法的评定标准:满分100分。其中疼痛和麻木满分20分,行走能力16分,生活及工作能力16分,压痛16分,膝、跟腱反射16分,每项分四个等级,各有对应得分(因非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改变不明显,再者要求每位病人治疗前后均行X线和CT检查不现实,故未将其列入评定表)。 标准:优>90分;良75~90分;可50~74分;差<50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可分别计算出改善指数和改善率: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 改善率=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 五、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腰痛 病人多表现下腰痛,影响到腰背部及患侧臀部,重者伴有坐骨神经痛。腰痛

如何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发展、反复和术后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在人类发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的这样一个自然过程中,退变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个过程了。作为退变的过程本身可以没有症状,如果退变后椎间盘发生了移位或者炎症性反应,压迫或者刺激了神经,就会导致机体体会到疼痛这样不愉快的感觉。 人类的退行性变化是一个漫长的生命过程。在此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体质,患者产生症状的程度不一样。绝大多数患者经过休息和保守治疗等方法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者长期缓解。其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症状的反复、迁延不愈等现象,大家也不必为此恐慌,这些都是退行性疾病正常的表现过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肿瘤有本质区别,它不是致命性疾病,它是慢性疾病,症状反复是退行性疾病正常的过程。 对于那些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保守治疗不见疗效的患者,就要通过手术来治疗,人就像一部汽车,在有效使用期内,总会大大小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及时去维修,不然,就会酿成更大的问题。但是,经过维修过的汽车无论如何是无法和原来的汽车比拟的,它多多少少都要有修理过的痕迹,要它完美无缺是不现实的。 医生与汽车修理工相似,可以对人体损坏的器官进行维护、进行适当的修修补补,但是无法改变机体生命轮回有限性的本质。对人体的器官,椎间盘也是,医生可以进行整修,尽量让它不再刺激和压迫神经,但是无法使椎间盘成为一个功能正常的椎间盘。汽车修好后,如果继续使用,这个汽车不可能一劳永逸,还可以发生任何的故障。椎间盘也是,医生治疗后,人马上要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再次发生症状和需要治疗的状况是再正常不过的状况。 微创理论秉承:阶梯治疗的治疗理念,能小不大的操作理念,为再次治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许多严重的椎间盘突出都可以用微创内窥镜来治疗。即使传统的内固定治疗,治疗后再次出现症状,许多也可以应用内窥镜的方法进行补救。肿瘤等恶性疾病,如肺癌、胃癌、肝癌等,一旦复发和转移,等于宣告一个生命的结束期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和肿瘤复发的性质不同,它不会转移、不会致命,最多就是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功能受限而已。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后,反复发作是人正常的退行性变化过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是也是常见的变化过程。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内窥镜手术不破坏脊柱的骨骼结构和韧带结构,术后发生复发的返修率不比开放手术更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