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视摄像艺术 笔记整理

电视摄像艺术 笔记整理

电视摄像艺术 笔记整理
电视摄像艺术 笔记整理

第一章电视摄像机

1 DV格式特点:

带盒小、磁鼓小、机芯小、记录密度大、电路集成度高、体积小、机动灵活

2 摄像机的发展:

从光电转换器件的转换来看,由真空摄像管过度到了CCD电荷耦合器件;

从摄像机电路处理的技术变化来分,由模拟摄像机向数字摄像机方向发展。

3 同级别摄像机其图像品质与CCD的数量和尺寸大小有关。

4 摄像机的基本原理:

利用三基色原理,通过光学系统,把彩色景物的光像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基色光像,由摄像器件完成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然后进行信号校正、处理、编码形成复合信号、分量信号等彩色全电视信号。

5广电转换器件目前主要有真空管摄像管和固体摄像器件两大类。

6固体摄像器件也称为半导体摄像器件,技术上较成熟的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和电荷驱动器件(CPD)三大类。

第二章光学镜头的造型特征

1 光学镜头的主要光学特性可由三个参数表示,即:光学镜头的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

2 专业摄像机光电靶面上的成像面一般为20 mm x 15 mm,其对角线长度为25 mm。因此标准镜头焦距通常为25 mm。

3 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效果(拍摄范围、透视关系等)都最接近人眼观察习惯,画面表现得比较真切而自然。

特点是画面成像质量好,分辨率高,影像清晰度高fan差适中,色彩还原好。

4 长焦距镜头能压缩现实纵向空间。使画面形象饱满紧凑;长焦距镜头还能改变运动速度,调整观看节奏,加强横向运动物体的动感,减弱纵向运动物体的动感。

5 视角广、景深大是广角镜头最明显的特征

6 视场角是镜头视场大小的参数,它决定能够清晰成像的空间范围。其大小约为成像面边缘与镜头光心点形成的夹角。

镜头视场角受成像面尺寸和焦距两个因素制约。

7相对孔径是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的直径与焦距之比

8景深是指拍摄景物在画面中呈现清晰影像的前后范围。

9景深范围受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的直接影响。镜头焦距越长,光圈越大,拍摄距离越近,则景深范围越小、镜头焦距越短,光圈越小、拍摄距离越远,则景深范围越大。10两种调焦方式:即时调焦和预调焦

即时调焦根据被摄主题的位置,利用手动或者是自动来调焦。预调焦是根据被摄主题的运动趋势和位置预先调到相应的位置

11持机摄像的要领:稳定高于一切。手持机拍摄应尽量采用广角镜头

第三章电视摄像的镜头构成及运用

1 电视屏幕主要有4:3 和16:9 两种模式。

2 固定镜头是指摄像机在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的条件下(画框不变)拍摄的一段连续的电视画面(或者叫镜头)。

3 景别的定义:由于摄像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的被摄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划分的标准;

以被拍摄主体(人物)被画框截取的部位的多少或者以景物在画幅中所占的比例大小两个标准来划分。

从总体上来说也可以分为两类:全景系列景别和近景系列景别

全景系列景别: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近景系列景别: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过度景别:中景

4 地平线与人物关系很重要。

地平线在画幅下方会增加空间感;地平线在画幅上方会增加深度感。地平线在画幅中央则会分割画面;地平线在画外会给人以无限的空间想象。一般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上或下1/3处。

5 构图气氛、色彩气氛、光线气氛都十分浓郁,韵味十足,画面感染力强,能使人产生联想与共鸣

6 近景系列景别与全景系列画面相反,人物的动作、动作过程、动作细节是镜头画面所表现的重点。其特点是:

A、画面是叙事的、纪实的。

在近景系列画面构图中,叙事是第一位的,要清楚明确的表达人物的画面神态、动作、手势,准确的记录事件或动作的过程、细节。

B、画面强调“质”。“近景取其质”,所谓“质”,就是我们在画面中所追求的人物形象性格、气质感等形象视觉效果,由于其范围有限,因此环境不能表现太多太杂,只能以突出人物的鲜明形象来体现画面的质量。

C、近景取其“神”。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动作幅度、范围。神态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人物的脸部表情、眼睛、头部与肩的关系。

D 空间“虚”写。因画幅范围、镜头焦距、景深等原因,使得画面空间表达无法全面或具体。人物在画面中所处的空间具有一种不确定性,画面中作为空间的各个部分多是虚的。

E 画面景深小、背景影像虚。拍摄中要有意的考虑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

7 近景系列景别对人的心理压力较大,镜头时间越长,这种作用越为明显。全景系列景别对人的心理压力较小,但随着镜头时间加长,这种压力会被强化。

8 一般情况下,近景系列景别在剪接中所产生的节奏感远比全景系列景别强烈

9 拍摄角度是指镜头拍摄时的“视点”,用摄像机进行拍摄时所选择的观察角度,也称之为画面角度、镜头角度、机位角度。

10 正面拍摄

正面方向拍摄时,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拍摄。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视线在同一直线上,主体处于画面中心,观众看到的是被摄主体正面形象。

正面拍摄的作用: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以及横向线条;在拍摄人物时,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动作。正面拍摄的镜头所包含的特定画面语言可以有:有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的交流,产生亲切感,也容易显示出庄重稳定、严肃静穆的气氛。

正面拍摄的不足:空间感透视差,场景缺少立体感;画面构图容易显得呆板、无生气;前面的被摄物体容易挡住后面的物体,使画面信息表现不完整

11 正侧面拍摄

正侧面方向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朝向轴线垂直、在与被摄主体成90°的位置上进行拍摄。

正侧面拍摄的作用:

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行姿态及轮廓线条,表现被摄主体的强烈动感和运动的特点。正侧面拍摄的镜头所包含的特定画面语言可以有: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冲突和对抗;表现出被摄主体交流双方的神情,并兼顾对象的活动以及平等关系。

正侧面拍摄的不足:

只能表现出被摄主体的正侧面,空间透视感较弱;被摄主体与观众间缺乏交流。

12 斜侧面拍摄

斜侧面方向是指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成一定夹角进行的拍摄方式。斜侧面拍摄方向是摄像方向中运用最多的一种。

斜侧面拍摄的作用:

能表现主体的特征轮廓;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侧方向还有利于安排主、陪体,区分主次关系,突出被摄主体的作用。

13 背面拍摄

背面拍摄是指从被摄对象的背后进行拍摄,可与画面所表现的视向一致,给观众以与被摄主体有同一视线的主观效果。有时也可用来改变主、陪体的位置关系。

背面拍摄的作用:

使主体视线前的事物成为画面的主要对象,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给人一种主观参与感;由于观众不能直接看到被摄主体的面部表情,故画面具有一种不确定性,给观众积极思考和联想的空间,可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的拍摄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难以表现的心理状态

14 通常的拍摄高度有:平摄、仰摄和俯摄三种。

15 平摄

平摄是指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一种规范,它符合人的通常观察习惯。

平摄的作用:被摄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画面结构稳定,画面感觉客观、公正,容易为大部分观众所认同;当平摄与运动拍摄相结合时,会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平摄的不足:在表现同一水平面上的景物时,空间效果易被压缩,不利于表现空间的透视感和层次感。

16 仰摄

仰摄是从低处向高处拍摄的一种拍摄技法,由于镜头低于对象视线,会产生一种从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仰视效果。

仰摄拍摄的作用:突出主体的作用;可以强调被摄物体的高度和气势以及动作的视觉冲击力;仰摄突出、夸大了画面前景,压缩了背景;仰摄技法可以增强人物与环境的空间联系,制造强烈的距离感和透视感;在仰摄画面中被摄主体显得比平常高大、挺拔,可以表现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

17 仰摄的不足:

容易出现过于概念化的画面,仰摄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容易误导观众。由于在广角状态下近距仰摄会产生严重的变形,故建议不要用广角镜在近距离的情况下运用仰摄技巧。18 俯摄

俯摄是指摄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视线、由高向低拍摄的一种拍摄技法。俯摄给人以低头俯视的感觉。

俯摄的作用:有利于展示场景内的景物层次、规模,常用来表现场景的整体气氛和宏大的气

势;俯摄镜头可以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和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俯摄画面也可以带有贬低、蔑视、阴郁、悲伤的意蕴。

19 俯摄的不足:

必须借助道具,否则难以找到适合的最佳视角。这类画面不利于表现出被摄主体之间细致的情感交流;有时当被摄主体与地面景物色彩相近时,较难突出被摄主体。

第四章电视摄像构图

1 对均衡有影响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1).构图要素对均衡的影响。

①形状:形状大的、规则的对象较形状小的、不规则的对象重。大>小,规则>不规则

②线条:线条密、粗的的对象较线条疏、细的对象为重。密>疏,粗>细

③光线:暗的对象较亮的对象为重;暗>明

④色彩:暖色块较冷色块为重;暖>冷

⑤质感:质感粗糙的对象较质感细腻的对象为重;粗糙>细腻

⑥运动:动的对象较静的对象为重。动>静

2 通常人的视觉中心在黄金分割线和九宫格交点的位置附近,这里人们的视觉最容易集中,为了突出主体,应把主体放在视觉中心点附近。

第五章电视摄像中的运动

1 镜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推、拉、摇、移、跟、升降、晃动、旋转、综合运动等。总体来说可分为三类:

纵向运动:推、拉、跟

横向运动:摇(甩)镜头、移动镜头

垂直运动:升、降镜头

2每种运动镜头都有不同的造型效果,但镜头内都可分为三部分:起幅、运动过程运动摄影的拍摄中在技术上要求摄像师能够做到平、准、稳、匀。

3 一、推镜头

(一)推摄的定义

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的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画面,称为推镜头。

推摄实现的方法有两种:

机位移动,沿直线接近主体;

机位不动焦距由短变长而形成

4 二)推镜头画面特征

1、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

2、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3、推镜头将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5 两种推镜头的异同:

相同处:相同画面的视觉效果,景别连续变化、视觉前移、有前进目标、主体变小环境变大。

不同之处:

视角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的视角变化了,移动机位推镜头的视角没有变化。

视距方面(物距、拍摄距离):变焦距推镜头的视距没有变化,移动机位推镜头的视距变化,有穿行其中感觉。

景深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由于焦距的变化,画面景深发生了变化,移动机位推镜头的焦距固定,景深没有明显变化。

6 画面结构方面:变焦距推镜头是通过视角的收缩达到画面景别的变化,其落幅画面仅是起幅画面中某个局部的放大,没有新的画面形象和内容;移动机位推镜头则是通过机位向前运动形成画面景别的变化,随着机位向前,视觉空间会出现新的形象和内容。

观众视觉效果方面:观看移动机位的推镜头,随着摄像机的不断向前运动,观众有视点前移身临其境的感觉,透视感加强。而变焦距推镜头很难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视角收缩有拉近主体感觉,透视感减弱,压缩纵向空间。

7 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2、突出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

3、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4、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5、推镜头推进速度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从而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6、推镜头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和涵义

7、可以加强或者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8 推镜头的拍摄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1、推镜头应该有明确的表现意义

2、推镜头的重点是落幅

注意:起幅要留有足够的时间(5秒以上)

运动要保证稳、准、匀、平;

落幅要准(起、落景别、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3、推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置。

4、推镜头的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

5在移动机位的推摄中,画面焦点要随着极为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跟焦)9 二拉镜头

(一)定义

摄像机逐渐远离主体,或变动焦距从长焦到广角,使画框由近及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用这种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拉镜头。

实现拉摄的方法:

有两种——机位移动,沿直线远离主体;机位不动焦距由长变短而形成。跟推摄刚向相反。(二)拉镜头的画面特征

1、拉镜头形成视觉后移效果

2、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三)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1)表现此点在此面的意思。

(2)表明此点跟此面构成的关系。

2、拉镜头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3、拉镜头可以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的画面形象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效果。

4、拉镜头从不易推测出整体形象的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

至呈现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5、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

10 三摇镜头

(一)定义:

指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或者是拍摄者自身,变动摄像机光轴的拍摄方法。用这种镜头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摇镜头。

摇镜头的运动方式:

1、光轴水平方向的摇摄——叫水平横摇,又分为左、右横摇

2、光轴垂直方向的摇摄——叫垂直纵摇,又分为上、下纵摇

3、中间带几次停顿的摇——叫间歇摇。

4、旋转一周的摇——叫环形摇。

5、各种角度的摇——叫倾斜摇。

6、摇速极快的摇(画面已经虚化)——叫甩镜头。

(二)、摇镜头的画面特点

1、从视觉效果上看,摇镜头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

2、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

摇镜头的运动使画面内容不通过编辑就发生了变化

摇镜头记录的空间是真实的、客观的。

3、一个摇镜头从起幅到落幅的运动过程,迫使观众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觉注意力,带有很强的强制性。

(三)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揭示动态人物形体关系、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达到烘托情绪与气氛的多种艺术效果

2、摇镜头画面内的构图形式有丰富的变化,而且造型元素是自然流畅的更迭转换,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3、摇镜头机位点是不动的,以其为轴心,进行机体运动,摇摄角度可大可小,用以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

4、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者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摇镜头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

5、间歇摇

6、快速摇(甩镜头)

7、跟摇,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8、形成积累效果。

9、制造悬念,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10、利用摇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四)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1、摇镜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2、摇摄的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相对应。

3、摇镜头要讲求整个摇的过程的完整与和谐

4、甩镜头,一定要虚

是画面转场的有效手段

11 四移摄

(一)定义

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的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

分类:

前移摄(摄像机机位向前运动)

后移动(摄像机机位向后运动)

横移动(摄像机机位横向运动)

曲线移动(随着复杂的空间而做的曲线运动)

(二)移镜头的画面特征

1、摄像机的运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

2、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调动了观众生活中运动的视觉感受,唤起了人们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及行走时的视觉体验,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摄像机不停地运动,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观众的视点,在一个镜头中构成一种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这就起着一种与蒙太奇相似的作用,最后使镜头有了它自身的节奏。

思考:横移镜头与横摇镜头的区别

前移镜头与机位移动的推镜头的区别

(三)移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1、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2、移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3、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强有力的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4、移动摄像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最能表现复杂环境空间和空间结构。

12 五跟摄

(一)定义

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跟镜头。

分为三种:前跟,后跟,侧跟。

(二)跟镜头的特点

(1)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

(2)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画面对主题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

(3)跟镜头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推进的推镜头,也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运动的前移动镜头。

(三)跟镜头的作用

1、背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2、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3、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他既能够突出主体,又能够交代主体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节目的拍摄中,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四)、跟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拍摄的基本要求。

2、跟镜头是通过机位运动完成的一种拍摄方式,镜头运动起来所带来的一系列拍摄上的问题,如焦点的变化(、拍摄角度的变化、光线入射角的变化,也是跟镜头拍摄时应考虑和注意到的问题。

13 六、升降拍摄

(一)定义

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升降拍摄。

可分为:垂直升降、斜向升降、不规则升降。

(二)画面造型特点

1、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

2、视点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三)功能与表现力

1、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2、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

3、常用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4、可以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5、升降镜头可以表现出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14 七综合运动

(一)定义

是指在一个镜头中融合了多种运动方式,把不同的运动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拍摄。

大致分为三类:

(1)先后方式——两者运动有先有后。

(2)包容方式——即多种运动方式同时进行。

(3)上俩者的混合运动

(二)、综合运动镜头的画面特性

(1)产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

(2)由镜头的综合运动所形成的电视画面,其运动轨迹是多方向、多方式运动合一后的结果。

(三)作用和表现力

1、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在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2、是形成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力手段。

3、连续运动,有利于再现现实生活的流程。

4、有利于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

5、在较长的连续画面中可以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相互“合拍”,形成画面形象与音乐一体化的节奏感。

第六章摄像用光

1 摄像用光的目的与任务:

1、满足摄录技术对照度的基本要求。

2、利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同时也是画面构图的需要,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2 在布光过程中,应注意三点:

一是要从大处着眼,重点在于总体效果,总体光效应尽量简洁。

二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以主光为主导。主光的光效一定要明确,各种光线都应与主光谐调

统一,决不能与主光的效果冲突。

三是每种光线的目的都应明确,要知道每种光线到底有什么作用。光线不能相互干扰。

3 光线的形态

1、直射光

2、散射光

4 二、光线的种类

1、光谱成分

红、橙、黄、绿、靛、蓝、紫

2、光的性质

1)光的传播

2)光度计量单位

光通量

发光强度

照度

亮度

第七章电视场面调度

1 一场景镜头匹配

为能使镜头匹配,必须满足被摄人或物的位置、动作、视线三个方面的匹配。

2轴线定义:指影视场面调度中,摄像机在拍摄和处理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以及人物之间相互交流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象的、无形的直线。

3基本原则是:镜头的总方向需限定在同一侧,如果轴线是直线,则各拍摄点应该在同一侧的180度以内。如果安排不好,就可能出现跳轴、越轴、离轴现象

4轴线的分类:动作轴线关系轴线方向轴线

5怎样合理越轴:

1、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的轴线

2、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越过原先的轴线

3、利用中性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

4、利用插入镜头越轴

5、利用双轴线越过一条轴线

6、利用运动物体转弯处自然改变方向

7、越轴前插入一个交代全景镜头

8、利用枢轴镜头越轴

9、利用视觉缓冲现象越轴

我的摄影学习笔记

摄影笔记 1.首先我要提出的几种拍摄场景的问题 (1) 突出被摄主体,虚化背景,怎么拍? (2) 突出细致景物,色调艳丽,背景适中,怎么拍? (3) 夜景无支架,怎样表达无颤抖和夜色效果 (4) 夜景有支架,怎么拍 (5) 微距特写怎么拍 (6) 全景怎么拍,怎么连接? (7) 如何拍光束? 2.拍摄主体是什么? 从室外的风景照而言,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以人物以中心。绝大多数摄影属于此列。我们到风景点旅游或是到公园闲庭信步,拍照留影主要作为日后的美好回忆,可选择代表性的建筑、花丛、草地、湖水等等背景来衬托主体人物。人物在画面中应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视觉中心,若能进一步通过表情、动作等内容生动再现人物的内在气质,那必将使其值得永久珍藏! (2)以风景为中心,用人物作点缀。多用于表现特别的景致。如拍大佛像,以画面中占了很小比例的人来反衬佛像之大,以表现古代文明之伟大成就;再如杭州太子湾公园,春天草坪养护期间,圈起保护的大片大片嫩绿的草地连绵至远处墨绿的青山,再加上孩子们吹的泡泡随风飘逝,形成绝妙的人造自然景观,在构图中把绿色作为主体,人物点缀其生机,以展现那种人间天堂的美景。 阴阳脸与大黑脸“阴阳脸”是指人像面部受到90度侧光的照射,一半黑,一半白,这种方式的拍摄往往表现强烈的戏剧效果,若作为生活摄影就不太合适。大黑脸是指逆光人像曝光不足的后果。若拍摄人物背影或侧面,倒是可以达到剪影效果。而拍摄正面人像,最好是适当加以补光,比如用闪光灯或是反光板之类的工具加以弥补。初学者往往不注意光线在整体构图中的作用,或者总是习惯性地使用一成不变的某种光线,所以难以提高。先了解光线的基本知识,再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才能跨越自己。头上长树由于照片的平面造型特点,一不小心,很容易把远处的树枝、电线杆“嫁接”到主体人物上,仿佛从头上长出来一样,使原先可能很好的照片美中不足。其实只要在拍摄的时候,稍加留意变换角度就可以避免。 3.拍摄主体与景深 通俗的说,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 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光圈大小,镜头焦距长短,拍摄距离远近。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主要)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糊 镜头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次要)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背景越糊(所以要拍长焦) 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1.构件:独立的运动单元/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 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有确定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机构=机架 (1个)+原动件(》1个)+从动件(若干)) 机器: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的系统 注:从力的角度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差别,故将机构和机器统 称为机械 1.机构运动简图的要点:1)构件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2)运动 副的种类和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3)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以 及构件尺寸与实际机构成比例(该项机构示意图不需要) 2.运动副(两构件组成运动副):1)高副(两构件点或线接触) 2)低副(两构件面接触组成),例如转动副、移动副 3.自由度(F )=原动件数目,自由度计算公式: F =3n (n为活动构件数目)-2P(P L为低副数目)-P H( P H为高副数目) 求解自由度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

度3)虚约束 4.杆长条件:最短杆+最长杆w其它两杆之和(满足杆长条件则机构中存在整 转副) I)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 II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邻边,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川)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对边,则为双摇杆机

IV )不满足杆长条件,则为双摇杆机构 5. 急回特性:摇杆转过角度均为摆角(摇杆左右极限位置的夹 角)的大小,而曲柄转过角度不同,例如:牛头刨床、往复 式输送机 急回特性可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或称行程速比系数) K 表 示 二为极位夹角(连杆与曲柄两次共线时,两线之间的夹角) 6. 压力角:作用力F 方向与作用点绝对速度V c 方向的夹角a 7. 从动件压力角a =90°(传动角丫 =0° )时产生死点,可用飞 轮或者构件 本身惯性消除 8. 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I )按凸轮形状分:盘形、移动、圆 柱凸轮(端面) II )按推杆形状分:1)尖顶一一构造简单, 易磨损,用于仪表机构(只用于受力不大的低速机构) 2)滚 子一一磨损小,应用广 3)平底一一受力好,润滑好,用于高 速转动,效率高,但是无法进入凹面 川)按推杆运动分: 直动(对心、偏置)、摆动IV )按保持接触方式分:力封闭 (重力、弹簧等)、几何形状封闭(凹槽、等宽、等径、主回 凸轮) 9.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 方向之间所夹的 锐角a (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方向沿接触点 的法线方向) 压力角的大小与凸轮基圆尺寸有关,基圆半径越小,压力角 t l t 2 180 180 - — K -1 -…180 -一' '■ /t2 ■^Ttl

纪录片创作期末考试笔记总结.doc

4 辨析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异同:相同:1都是取材真实的现实生活,都以真实性、现实感作为创作生命(只内容和拍摄方法)2表现手法,纪实特质,都采用纪实主义拍摄手法 区别:1反应生活方式不同:纪录片以事信人,专题片以理服人 2表现手法不同:纪录片采用新闻镜头属于新闻范畴,专题片表现生活需要,多采用艺术镜头。 3时空处理不同:纪录片采用进行时来再现生活,专题片则可以灵活运用。 4镜头运用方式不同:纪录片采用头牌、隐性拍摄,专题片用艺术表现 5结构形态不同:纪录片一般以时间变化纵向结构,专题片采用空间变化横向结构 6思维方式不同:纪录片思维立足展现生活,专题片则是在展现生活的基础上表达思想 7纪录片的内涵: 1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2纪录片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3纪录片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 8 纪录片的片种属性:(一)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a纪录片艺术的影像本性:再现物象原貌,照相本性,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b纪录片艺术的永恒主题:人,以人为主表现对象c纪录片的照相本性与思辨性共存,通过主观意识反应客观现实。(二)内容领域的丰富性a纪录片的选题范围是非常广泛、丰富的,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历史的、人与社会的,人与人的题材,这些都可以纳入纪录片创作者的视野。b我国目前的纪录片题材多集中于社会生活层面,对资源题材。科技题材历史题材等方面涉及较少。C扩宽题材的范围,一方面需要有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纪录片工作者随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唯有这样,纪录片的发展才会出现一片更广阔的前景。(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纪录片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产物(四)语言元素的综合性字幕(说明画面、抒发导演情感,调节影片节奏甚至确定影片风格、激发观众好奇心调动气氛,转场)镜头语言(长镜头是纪实性电视纪录片增强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画面语言(叙事和表意)、音响语言(也叫同期声)、文学语言(指解说词)、音乐语言 9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一)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功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纪录片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反应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和舆论引导、审美作用等,也存在社会功利性。(二)记录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功能它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记录,真实记录丰富多彩、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由于他真实,所以具有文献性。(三)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功能纪录片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起到了传播真实的信息,扩宽人们的视野,交流和宣泄人们情感、启迪人的智慧,引导人们去思索的作用。(四)给人以愉悦的功能优秀的纪录片是艺术创造,他真实,因而具有真实美,它万巨额人们熟悉但熟视无睹的情况,因而产生陌生的距离美。 10 纪录片的分类:(我国)(一)纪实型专题节目:指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反应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的电视专题节目。(二)创意型节目: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渗透创作者浓重的主体意识,具有较强的创作意识的电视纪实节目 11纪录片使用电影艺术的母体,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中陆续分化出故事片、新闻片、动画片等不同片种。电视普及后,纪录片在电视上空前发展,出现了“电视纪录片”。 12外国纪录片的起源和发展 (一)卢米埃尔简单纪实的原始电影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被称为活动照片。代表着纪录电影的开端。坚持“影片是再现真实生活《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二)弗拉哈迪(美国)和《北方的纳努克》 (1)纪录片之父是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创始人。《北方的纳努克》是第一步完整意义上的纪录片。(2)《北方的纳努克》是一部有人物、有故事、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实生活的纪录片,他是写实传统与技术主义的矛盾产物。弗拉哈迪的创作主题:赞扬现代文明入侵以前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弗拉哈迪的重要贡献:坚持非虚构的原则下,积极介入生活、真实性生活场景和作者主观感情的完美结合。利用搬演,某些东西与事实不符。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笔记(超强)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 习笔记(超强)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英国斯宾赛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简答:数学教育中应该进行德育吗? (1)教书育人 (2)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或称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 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教育的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 (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特点有 (1)鲜明的阶级性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1.光源色: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颜色。如果用三棱镜将白光进行分解,就能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在不同色光的照明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例如,同一个白色的物体,在白光的照明下,显示出的物体固有色即白色物体变成了绿色;在红光照明下,白色物体变成了红色…… 2.物体的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只有在柔和的白光照明下,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例如,白光照射到黄色物体上所色光的波长,所以,看上去是黄色;白光照射到红色物体上反射的光波长相当于红色光的波长,看上去呈红色…… 3.光的三原色:三原色光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而不是绘画中的红、黄、蓝三种原色。红、绿、蓝三光,光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可获得不同的复色光。 红、绿、蓝光的混合 4.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如: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也可以说,从白光(由三原色光等量相加的光)中减去任何一种原色光,余下的色光即为被减去的色光的补光。如:白光-绿光=品红光(红光+蓝光) 白光-红光=青光(绿光+蓝光) 白光-蓝光=黄光(红光+绿光) 因此,品红、青色、黄色又称减色法中的三原色。彩色胶片、彩色印刷的染料和油墨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5.色彩三要素:色别、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依据。 (1)色别:色别是指彩色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色别与光谱成分(波长)有关。一般把色彩分为红、橙、 色别。 (2)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对色光的反射程度。反射的色光越多,物体表面的色彩越明亮,明度越高。决于照明光源的亮度和物体的固有色。例如,当照明光源发射出的光不是纯白光,而含有蓝色成分,照射到白色的物面呈现出一种蓝色调。在相同的照明下,不同的色别明度不同。假定白色的明度为100,黑色的明度为 0,各种色 白色 100黄色 78.9橙色 69.85绿色30.33红色 4.93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班级与班主任笔记整理

第一章班级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行政组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因此,它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伊拉莫斯,借用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关于学生的制度论》中的“班级”一词,描述了伦敦保罗大教堂的学校情形:学生呈阶梯状围坐在圆形教室了学习。 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设想。学生按照年龄划分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配置合适的教科书和专门的教学方法。 19世纪初,英国出现“导生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9世纪末,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中采用。 (一)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重视预设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不够。 3.强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解决方法:将群体教学和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小班化”教改实验正在一些地方实施。 三、班级管理 (一)概念: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作用)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三)班级管理目标——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n P t P α γ C D A B ω P 12δδt h s = 12ωδt h v = 2=a 21222δδt h s =12 1 24δδωt h v =22 124t h a δω=2122)(2δδδ-- =t t h h s )(4121 2δδδω-=t t h v 22124t h a δ ω-=绪论: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器: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统称为机构。构件:机构中的(最小)运动单元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联接而成。是运动的单元,它可以是单一的整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零件:制造的单元。分为:1、通用零件,2、专用零件。 一: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约束:对构件独立运动所施加的限制称为约束。运动副: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根据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形式,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F = 3n- 2PL-PH 机构的原动件(主动件)数目必须等于机构的自由度。复合铰链:三个或三个以上个构 件在同一条轴线上形成的转动副。由m 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包含的转动副数目应 为(m-1)个。虚约束:重复而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虚约束应除去不计。局部自由度: 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可删除。 二:连杆机构:由若干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联接而成的平面机构,用以实现运动的传递、变换和传送动力。优点:(1)面接触低副,压强小,便于润滑,磨损轻,寿命长,传力大。(2)低副易于加工,可获得较高精度,成本低。(3)杆可较长,可用作实现远距离的操纵控制。(4)可利用连杆实现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缺点:(1)低副中存在间隙,精度低。(2)不容易实现精确复杂的运动规律。铰链四杆机构:具有转换运动功能而构件数目最少的平面连杆机构。整转副:存在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构成:整转副是由最短杆及其邻边构成。类型判定:(1)如果: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曲柄为最短杆;曲柄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相邻构件为机架。双曲柄机构:以最短杆为机架。双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如果: 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不满足曲柄存在的条件,则不论选哪个构件为机架,都为双摇杆机构。急回运动:有不少的平面机构,当主动曲柄做等速转动时,做往复运 动的从动件摇杆,在前进行程运行速度较慢,而回程运动速度要快,机构的这种性质就是所谓的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压力角:作用于C 点的力P 与C 点绝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α。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γ,死点:无论我们 在原 动件上施加 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机构运 动,这种位置我们称为死点γ=0。解决办法:(1)在机构中安装大质量的飞轮,利用其惯性闯过转折点;(2)利用多组机构来消除运动不确定现象。即连杆BC 与摇杆CD 所夹锐角。 三:凸轮: 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从动件: 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机架: 固定不动的构件(导路)。凸轮类型:(1)盘形回转凸轮(2)移动凸轮 (3)圆柱回转凸轮 从动件类型:(1)尖顶从动件(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1)直动从动件 (2)摆动从动件 1基圆:以凸轮最小向径为半径作的圆,用rmin 表示。2推程:从动件远离中心位置的过 程。推程运动角δt ;3远休止:从动件在远离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远休止角δs ;4回程:从动件由远离中心位置向中心位置运动的过程。回程运动角δh ;5近休止:从动件靠近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近休止角δs ˊ;6行程: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中移动的距离,用 h 表示。7从动件位移线图:从动件位移S2与凸轮转角δ1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从动件位移 线图。1.等 速运动规 律: 1、特点:设计简单、匀速进给。始点、末点有刚性冲击。适于低速、轻载、从动杆质量不大,以及要求匀速的情况。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推程等加速段运动方程: 推 程 等减速段运动方程: 柔 性冲击:加速度发 生有限值的突变(适用于中速场合) 3、简谐运动规律: 柔性冲击 四:根切根念: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有时会发现刀具的顶部切入了轮齿的根部,而把齿根切去了一部分,破坏了渐开线齿廓,如图这种现象称为根切。 根切形成的原因:标准齿轮:刀具的齿顶线超过了极限啮合点N 。 不根切的条件可以表示为: 不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标准齿轮:指m 、α、ha*、c* 均取标准值,具有标准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且分度圆齿厚s 等于齿槽宽e 的齿轮。 成型法:加工原理:成形法是用渐开线齿形的成形铣刀直接切出齿形。加工:(a) 盘形铣刀加工齿轮。(b)指状铣刀加工齿轮。缺点:加工精度低;加工不连续,生产率低;加工成本高。优点:可以用普通铣床加工。 范成法:加工原理:根据共轭曲线原理,利 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传动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加工:(a)齿轮插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外齿轮。(b)齿条插刀(梳齿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齿条。原理与用齿轮插刀加工相同,仅是范成运动变为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运动。(c)滚刀切齿:原理与用齿条插刀加工基本相同,滚刀转动时,刀刃的螺旋运动代替了齿条插刀的展成运动和切削运动。 九:失效: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类型:(1)断裂。在机械载荷或应力作用下(有时还兼有各种热、腐蚀等因素作用),使物体分成几个部分的现象,通常定义为固体完全断裂,简称断裂。静力拉断、疲劳断裂。(2)变形。由于作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使零 1 1PN PB ≤2 sin sin * α α mz m h a ≤ α 2* min sin 2a h z = )]cos(1[212δδπt h s -=)sin(2112δδπδωπt t h v =)cos(2122122δδπ δωπt t h a =

摄影吴师自通笔记整理课件资料

一、基础一 1、测光 画面反差不是很大,受光反差不大——评价测光 背光照片。光线反差极大,停电点燃一根蜡烛——局部测光、点测光 局部测光、点测光的精确度 中庸的测光方式——中央重点,主题和环境存在不大的反差 2、白平衡 固有色的还原 条件色的还原 自动白平衡 色温——光线的颜色,光线的颜色越冷越偏蓝,色温越高,光线的颜色越偏暖越低,色温越低。 阳光的色温——5200到5500 闪光灯——5500 阴影——7000 阴天——6300 阴天光线偏蓝 钨丝灯——3200 以5000多为界,高于5000多,就偏蓝,低于,就偏暖 3、自动对焦测距 连续对焦——运动的物体,跟拍。 三四岁的小孩,无法预知其动静 4、ISO——相对感光度感光度越低,较多的光线 天气晴朗的室外 100——400 阴天到傍晚 400——1600 黑暗的室内到夜间 1600——6400 只要光线允许,光线够强,使用最低的ISO,让更多的光线进来。 抖了糊了 闪光补偿控制相机的闪光灯 自动闪光灯系统。非常暗的室外,估计错误,多补光,使用闪光补偿,设置低一点的值。负补偿。 内置闪光灯有效距离 4米多一点

5、测光——调节光圈快门获得正确曝光 专业标尺显示游离的光标内置测光表。 使得游离的光标在正中间,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准备曝光。 尼康 LV 及时显示 lock 游离的光标受到大致的位置 6、入门级照相机 只有一个拨盘通过屏幕菜单控制 中端左边键有两项功能 二、基础四快门光圈与各种曝光模式 1、视觉的产生 眼球凸透镜瞳孔视网膜(传感器) 猫眼高感光度 2、曝光 光圈、快门、感光媒体的感光度 快门速度-曝光时间 糊了与快门的关系 准备的曝光——亮度无异 快门控制着进光时间曝光量画面的效果 快门速度高的时候,高速运动的瞬间被凝结了 快门速度低的时候,一个运动的过程被记录下来了 高速快门捕捉瞬间低速快门记录运动的轨迹 慢速快门相机相对静止三脚架动静结合 慢速快门拍摄水流 低速快门拍摄静止的物体比较抽象的效果 3、数值越小光圈开口越大 光圈与景深 景深——景物纵向上清晰的深度 小景深照片,前景清晰背景模糊——大光圈,虚实对比很强烈的照片合影小光圈大家都清晰焦点是群体 快门与光圈的成级变化 T: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F:1、1.4、2、2.8、4、5.6、8、11、16、22…… 1.4相比于1 进光量减少了一倍 A或Av 光圈优先光圈先决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齿轮传动【圣才出品】

第11章齿轮传动 11.1复习笔记 【通关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和强度计算。学习时需要掌握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分析及计算、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计算载荷及参数选择,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针对三种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由于计算难度较大,通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考查其中的重难点,比如设计计算中,许用应力的计算和选取,齿轮的受力分析等。复习本章时不应以计算为重点,需理解记忆其中要点。 【重点难点归纳】 一、轮齿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1.轮齿的失效形式(见表11-1-1) 表11-1-1轮齿的失效形式

2.齿轮设计计算准则 (1)对于闭式齿轮传动,必须计算轮齿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对于高速重载齿轮传动,还必须计算其抗胶合能力。对于一般的传动,选择恰当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油的牌号和粘度。 (2)对于开式传动,只需计算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以免轮齿疲劳折断。 二、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见表11-1-2) 表11-1-2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1.误差对传动的影响 (1)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2)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3)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2.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 齿轮的精度按国家标准规定,可分为13个精度等级:0级最高,12级最低。常用的是6~9级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见表11-1-3) 表11-1-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见表11-1-4) 表11-1-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1.器材使用 a)站位: 两脚前后45度,支撑臂靠近身体,留出一只眼睛(建议左眼)观察整体动向(比如在拍摄足球运动中,右眼盯住长焦镜的图像,左眼观察传球的动向);善于使用现场的物体作为支撑架。 b)术语解释与应用 i.Iso,曝光度,iso越高,曝光率越高,适合高速运动和黑暗条件下的拍摄,同时噪 点也越多;相反,iso越低,图像颗粒越细腻,色彩越逼真,可以放大较高倍数而不失真。 ii.Aps-c:数码相机的焦距补正系数,cannon 1.6,nikkon1.5,olympus2 iii.景深:以对焦点位中心能够清晰成像的区域。景深与光圈大小成反比、与焦距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iv.半快门(快门按到一半会卡一下的那个状态):曝光的实际开始时间从半快门开始算起、半快门阶段保持曝光补偿、定焦等参数不变;把握抓拍与半快门的权衡,长按半快门可以增加抓拍的曝光时间,但是会牺牲对于曝光补偿和定焦的修正程度。 v.快门优先vs光圈优先;前者能够在短时间连续拍摄,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后者曝光时间较长,画面色彩好,适合拍较静止的物体 c)常见的问题与解决 i.画面虚:成因,跑焦、抖动。应对: 跑焦,在纯色背景下对焦,要对准有清晰线条和色彩分界线的地方(比如人的五官、色彩变化的边界),然后用半快门转移;延长曝光时间或者增加进光量;收缩光圈。 抖动,增加iso,用支架,增加进光量 ii.主体不突出:靠近主体,注意选择陪体(简洁、少量、得体) iii.画面过暗:增加曝光补偿(开阔地形闪光灯的效果会削弱) 2.场景摄影技巧 a)会议摄影: 需要拍摄全景照、发言照以及穿插的重要内容或典礼仪式 i.全景照的注意事项: 1)四平八稳,画面不要倾斜; 2)中心突出(摄影事件、出席人员); 3)主要内容要形成封闭图形(即尽量拍全会场正面,比如说百年纪念讲堂的 舞台边框); 4)宁可让主席台过度曝光也要排出条幅内容(需要手动正向修正曝光补偿); ii.发言照的注意事项: 1)跟开口音(或者发言人停顿的瞬间),否则容易出现奇怪的表情; 2)要在发言人抬头的时候拍; 3)发言人身高与讲台不协调的时候,或者纵向改变俯仰角,或者横向变化拍 摄角度(注意麦克风不要挡在脸前) iii.穿插活动: 1)快门优先,曝光时间过长容易拉出“鬼影”; 2)授奖仪式要注意抓拍向台下示意的瞬间,特别注意要选好角度,不要让证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资料

《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 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间歇运动机构)

第6章 间歇运动机构 6.1 复习笔记 主动件连续运动(连续转动或连续往复运动)时,从动件做周期性时动、时停运动的机构成为间歇运动机构。 一、棘轮机构 如图6-1所示,机构是由棘轮2、棘爪3、主动摆杆和机架组成的。 运动原理:主动棘爪作往复摆动,从动棘轮作单向间歇转动。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动可靠、棘轮轴每次转过角度的大小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 缺点:工作时有较大的冲击和噪音,运动精度较差。 因此棘轮机构适用于速度较低和载荷不大的场合。 棘轮机构按结构形式分:齿式棘轮机构和摩擦式棘轮机构;按啮合方式分:外啮合棘轮机构和内啮合机构;按运动形式分:单动式棘轮机构、双动式棘轮结构和双向式棘轮机构。 图6-1 棘轮机构 1.棘爪工作条件 在工作行程中,为了使棘爪能顺利进入棘轮的齿底,应满足: 90α?>?+-∑ 其中,α为棘齿的倾斜角,?为摩擦角,∑为棘爪轴心和棘轮轴心与棘轮齿顶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为了使传递相同的转矩时棘爪受力最小,一般取90∑=?,为保证棘轮正常工作,使棘爪啮紧齿根,则有: α?> 2.棘轮、棘爪的几何尺寸计算 选定齿数z 和确定模数m 之后,棘轮和棘爪的主要几何尺寸计算公式如下: 顶圆直径 D m z =; 齿高 0.75h m =; 齿顶厚 a m =; 齿槽夹角 6055θ=??或; 棘爪长度 2=L m π。

二、槽轮机构 如图6-2中所示,该机构是由带圆销的主动拨盘1、带有径向槽的从动槽轮2以及机架组成的。其中,拨盘和槽轮上都有锁止弧:槽轮上的凹圆弧、拨盘上的凸圆弧都是起锁定作用。 工作特点:拨盘连续回转,当两锁止弧接触时,槽轮静止;反之槽轮运动,实现了将连续回转变换为间歇转动。 特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机械效率高,能平稳地、间歇地进行转位。因槽轮运动过程中角速度有变化,存在柔性冲击,因此不适合高速运动场合。 图6-2 槽轮机构 运动特性系数τ:槽轮每次运动的时间m t 对主动构件回转一周的时间t 之比,有: m 2 = 2-= t z t z τ 其中,z 为槽数,是槽轮机构的主要参数。 为保证槽轮机构运动,其运动特性系数τ大于零,根据上式可得z ≥3,一般取z=4-8。上式表明,这种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系数τ总小于0.5,为得到τ大于0.5的槽轮机构,设拨盘上均匀分布的圆销数目为K ,则运动特性系数: (2) 2K z z τ-= 三、不完全齿轮机构 如图6-3所示,在主动齿轮只做出一个或几个齿,根据运动时间和停歇时间的要求在从动轮上做出与主动轮相啮合的轮齿。其余部分为锁止圆弧。当两轮齿进入啮合时,与齿轮传动一样,无齿部分由锁止弧定位使从动轮静止。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新颖整理2018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教育学与教师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分三类: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二)“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三乐也”(最早使用“教育”一词);《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说“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长善救失原则的出处) (三)“教育”的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 2、受教育者:即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人,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实践的主体和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是教育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 三、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 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国教育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论 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产生的社会现象。 3、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贤江。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笔记

1.低副:面接触,包含转动副和移动副。2个约束,1个自由度。 2.高副:点或线接触,例如凸轮副,齿轮副等。1个约束,2个自由度。 3.机构=原动件+机架+从动件+运动副;构成运动机构的条件:原动件+机架。 4.平面机构自由度:F=3n-2Pl-Ph 例1—2 f=3*7-2*8-1=2 注意*习题1—4考点。 5.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F>0;(2)F等于原动件个数。 6.平面连接机构是由若干构件用(低副)连接而成的,又称低副机构。 7.铰链四杆机构分类: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8.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必要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曲柄摇杆;最短杆为机架=双曲柄;最短杆为连杆=双摇杆。 9.无论作用力多大,都不能推动曲柄转动,机构的这种位置成为止点,亦称死点。往复运动构件为主动件的机构,通常有止点。 10.习题2—1 11.凸轮机构:一种常用高副机构,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从动件易于实现较复杂的运动。 缺点:加工比较困难,高副接触,易磨损,多用于传递动力不大的场合。 11.凸轮机构的分类: 按形状分:盘形凸轮,圆柱凸轮;按从动件形状分:顶尖从动件(易磨损,低速 ),滚子从动件(滚动摩擦,耐磨损,承受载荷大),平底从动件(受力平稳,润滑良好,高速)。 12.齿轮机构类型: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 13.渐开线:一直线沿一圆作纯滚动时,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轨迹。 14.渐开线特性: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圆弧长度;发生线为渐开线的法线;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渐开线齿廓上点k的法线与该点的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是该点的压力角;基圆内无渐开线。 15. 16.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的啮合条件:两齿轮分度圆上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17.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实际啮合线段大于等于齿轮的法向齿距。 18.正常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a=20°,ha*=1,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z=17. 19.斜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模数及压力角分别相等,螺旋角匹配。斜齿轮传动平稳性好,承载能力强。 20.基本参数通常取圆锥齿轮大端的参数为标准参数。 21.一对直齿圆锥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两齿轮大端的模数相等,压力角相同,两齿轮的锥距相等。 22.习题4—6,4—7 23.轮系分类: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 24.自由度为1的轮系是行星轮系;自由度为2的轮系为差动轮系。 25.习题5—1,5—5,5—6,5—7 26.间歇运动机构:将原动件的连续运动转化为从动件周期性运动和停歇的机构。 27.棘轮机构组成:摇杆,棘爪,棘轮,止动棘爪,扭簧,弹簧。 28.机械平衡分类:回转体平衡(刚性,挠性),机构的平衡。 29.带传动的组成: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传动带轮;摩擦型带传动分类:平带传动,V带传动,多楔带传动,圆形带传动;普通V带分Y,Z,A,B,C,D,E七种;窄V带分SPZ,SPA,SPB,SPC. 30.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传动带张紧在两个带轮上,靠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摩擦力来传递 1

佳能单反相机摄影技巧入门笔记

1. 阳光16法则 口诀: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具体步骤 第一步:把快门设为感光度的数字,比如ISO 50就设快门为1/60 , ISO 100就设为1/125 左右,总之让快门速度尽可能接近感光度。 第二步:如果天气晴朗就把光圈设为f16,如果稍有一点阴就把光圈设为f11,如果天 阴就把光圈设为f8,如果天气非常阴沉就把光圈设为f5.6 2. 感光度(ISO)数值设定 ISO设置通常不能超过400,画质一般都不错。光线较好的情况下100就可以,在光线暗或者黄昏拍人,ISO设置200、300,但不能超过400,否则会导致画面粗糙.ISO800 已经是600D的极限值,切记! 3. 特写、微距拍摄技巧 在拍摄特写或者是微距时,诸如花草、虫鸟之类时,在不善于使用全手动档时可以将相机调节到Av档 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如果光线好的话,感光度ISO100;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ISO最好400以内。通常用侧逆光来拍摄。 拍摄昆虫,使用TV档并适当增加快门速度(1 /250)和ISO值;昆虫占画面比例比较大可适当降低曝光,反之亦然。 6.测光模式 评价测光,通常用于光线比较平均的时候如阴天 中央重点测光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 点测光也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明暗对比更强烈,对焦点对在哪里就曝哪里,可用于特写但不适用大型场景拍摄。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 局部测光模式非常适合各种画面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心位置或环境光线反差不大的风景照片的拍摄时使用 8.户外照片人物镜头冲光和黑脸现象 避免冲光:调整镜头位置,利用正面光和侧面光进行拍摄避免逆光造成黑脸:闪光灯补光(强制闪光灯) 闪光灯使用技巧:闪光灯直接补光(注:闪光灯并非只能在夜晚使用,可阴天、晴天补 光);闪光灯反射补光(通过调整闪光灯位置,将光线打到主体人物脸部) 9. 安全快门速度的设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