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文化常识题答案1-50

1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答案: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6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答案A “左迁”必是降职。

10.【答案】D。【解析】皇帝的庙号。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 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14.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15. 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16. 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 时正至上午9 时正)。十二时辰制

子时( 23时至01时) 丑时( 01时至03时) 寅时( 03时至05时) 卯时( 05时至07时)

辰时( 07时至09时) 巳时( 09 时至11时) 午时( 11时至13时) 未时( 13时至15时)申时( 15时至17时) 酉时( 17时至19时) 戌时( 19时至21时) 亥时( 21时至23时)

17.(3分)A(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18、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19.(3分)A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20.D (“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21 答案C。“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22.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23、【答案】C【解析】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24.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25.(3分)【参考答案】C【解析】“致仕”指辞官或退休。

26.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27 答案: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8.D(“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29.D(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30.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31.C(“除”,任命官职。)

32.C(左迁是贬官。)

《论语》不是“六经”。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这六部经典着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

35.A,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

36.C 灞桥折柳送别是唐朝的习俗。

37.D(博士:文中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8、A(“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39.B(“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

40 D(“七品十八级”错,应为“九品十八级”)

(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42、答案:D。根据语境分析,文中的“遗民”是原属金朝今属元朝的百姓,“不愿归顺元”的说法没有根据。

43、C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44.【答案】D【解析】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45. B【解析】“悬壶”,即悬壶济世,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

46.D。无“肱股之臣”

47答案:A,股指的就是大腿。

48. 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49 C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50.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D项应是班固编撰。《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文化常识题答案51-100

51.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52.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5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54、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

55.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56.A(《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57.D(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

58.答案:C(左迁是贬官)

( 此处的“曲笔”意思是徇情枉法。) 魏游肇为廷尉,帝私敕肇有所降恕,肇执不从,曰:‘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译文:北魏时游肇任廷尉,魏宣武帝私下敕令游肇有所宽恕,游肇执意不从,说:“陛下自己就能宽恕他,怎么可以叫臣徇情枉法呢”

60.D(《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释义】正史: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61.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 “女子没有取字的权利”错。例如;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64.C(城隍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65.B(孤是君主的自称,《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为孤,寡,不谷。”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66.(3分)C幸也可泛指皇族亲临。

67 B(“成帝”是帝号,而不是帝王年号。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庙号、谥号为最高统治者死后追加的称号,是后人及后世对亡帝的称呼。自西汉至隋朝的皇帝多称谥号。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年号,为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对明朝、清朝两朝皇帝多以年号为称。尊号,为皇帝在位时期,由臣下给予的尊称,亦作为帝号。尊号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尊号字数不一,常遇事而累加。称呼时习惯于使用尊号之首的两个字。参见"谥号"、"庙号"、"年号"。)

68.C(C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69.(3分)C(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

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72. C(“下车”指官员刚到任)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

74. A校是夏代学校的名称,庠是殷商时学校的名称,序是周代学校的名称,

75.【答案】A。【解析】古代太学博士是学校的主持和讲授者,不是一种学位。

76.A清朝好几代不是

77答案:B 徙:此处意为调职。

78 D“授讫,言台除正”是说王猛对官吏有任命权力,王猛先授予某人官职,然后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对官吏的正式任命。

79.D (解析: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乞归养”理解不正确,由其具体语境可知,正确的解释应为“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所以选D。)

(“左迁”为贬官。)

81.(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82、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

83.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84.(3分)C 【解析】奉钱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资助之钱。其二是薪俸。在本文中应该是薪俸之意。

【解析】D项应为“五人为伍”。

86. B(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87.【答案B】古代帝王并不是一人一个年号,有些皇帝有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比如唐高宗。

88.A.(《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论语》不是六经

90 B 解析:“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成为河”。

91.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解析】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93.A.“日”是指事字。

94.D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95.D 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应是比试射技和武艺)

97、C “上元”“广德”都属于年号纪年法。

98.B(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99 B(“成帝”是帝号,而不是帝王年号。)

宋代,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过关试题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A 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A 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测试卷(答案在后)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D) A、《归园田居》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 A、60岁 B、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14、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5、《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A ) A、吴 B、贾 C、王 D、史 16、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C )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8、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 A ) A、白鹿书院 B、石鼓书院 C、应天俯书院 D、岳麓书院 19、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B )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参考答案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参考 1.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6.A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8.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A “左迁”必是降职。 10.D 皇帝的庙号。 11.B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13.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14.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15. 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16. 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 时正至上午9 时正。十二时辰制 子时( 23时至01时) 丑时( 01时至03时) 寅时( 03时至05时) 卯时( 05时至07时) 辰时( 07时至09时) 巳时( 09 时至11时) 午时( 11时至13时) 未时( 13时至15时) 申时( 15时至17时) 酉时( 17时至19时) 戌时( 19时至21时) 亥时( 21时至23时) 17.A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18.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19.A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20.D “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21. C “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22.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23.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24.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25. C“致仕”指辞官或退休。 26.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100道传统文化常识题

【古诗句积累】 1. 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 ,波撼岳阳城。 3. 草木有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黄金若粪土, 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去年今日此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枝上柳绵吹又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__________________ ,道是无晴却有晴。 9. __________________ ,为伊消得人憔悴。 10. _________________ ,在地愿为连理枝。 11. _________________ ,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案】:.死亦为鬼雄 2.气蒸云梦泽 3.何求美人折 4.肝胆硬如铁 5.人面桃花 相映红 6.留取丹心照汗青 7.天涯何处无芳草 8.东边日出西边雨 9.衣带渐宽终不 悔10.在天愿作比翼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 12. 日出江花红胜火, 13. 溪云初起日沉阁, 14. ,不废江河万古 流。 15. ,直挂云帆济沧海。 16. ,西湖歌舞几时休。 17. 花开堪折直须折, 18. ,不拘一格降人才。 19. 云横秦岭豕何在, 20. ,犹抱琵琶半遮面。 21. ,各领风骚数百年。 22. ,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案】:12.春来江水绿如蓝 13.山雨欲来风满楼 14.尔曹身与名俱灭 15.长风破浪 会有时16.山外青山楼外楼 17.莫待无花空折枝 18.我劝天公重抖擞 19.雪拥蓝 关马不前 20.千呼万唤始出来 21.江山代有才人出 22.但使龙城飞将在 23. 我自横刀向天笑, 。 24. 小楼一夜听春雨, 25. 抽刀断水水更流, 26. ,长使英雄泪满襟。 27. 无边洛木肃肃下, 。 28. ,六宫粉黛无颜色。

(完整版)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 文学常识贵在积累,必须持之以恒。文学经典能培养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节省的大家的时间,现整理了常考的100道文学常识题,快来一起做一做吧!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 (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 ;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________ 。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 。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10、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12、________________ ,得来全不费功夫。 13、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几度夕阳红。 16、海阔凭鱼跃,________________。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填空题,附答案)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 “一”型测试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二”型测试题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三”型测试题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和解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54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54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 ) A .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C .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 .晦朔,月亮的盈缺。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 .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 .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少年时代。 B .六合指古代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 寅日)都要相适合。 C .人定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21时到23时。 D .青衿是周代读书 人的服装。衿,古式的衣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古代君王、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说话和、行文时避免直呼或直写其名,应代以它字。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写作时改“民”为“人”,如《阿房宫赋》中的“剽掠其人”。 B .《滕王阁序》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C .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不同。丧服分五等,叫做五服。五服的名称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D .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当然,古代官员的考核使用不一定都需要经过这种形式。 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 B .陶渊明,东晋诗人,是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归园田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登高》《望岳》《泊秦淮》都是他的作品。 D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汉代文人五言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B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尊者为尊居上位,卑者为卑处下位。具体在宴会上,“东向坐”是最尊贵的位置。 C .祖道是为古代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D .陛下是古代对帝王的敬称。陛,是宫殿,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转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六军,是古代天子所统领的军队的统称,在唐代指禁军,是皇帝的侍卫军队,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六军”都是指皇帝的禁军。 B .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地方,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C .伯仲,本义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后以“伯仲”形容人才能相当,不相上下。 D .骚体,也称楚辞体,因战国时代楚国屈原的作品《楚辞》而得名,是指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诗歌体裁。 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入。乘,四匹马拉的车。 B .禊事:古代习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的一种禊祭活动。 C .跬: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 D .鲤对:孔鲤是孔子的儿子,“鲤对”指接受师长教诲。 9.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癸丑”,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顺序为第50个。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 B .“暮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三月,也是古人所说的“孟春”“仲春”“季春”中的“季春”。 C .“修禊”,古代夏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祈福消灾。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130道).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130道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 A.21 B.23 C.24 D.25 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3、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1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_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道A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道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 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 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 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18.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2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三)天文与历法 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2019届高考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含答案)

2019届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 2018年11月28日星期三(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18.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2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三)天文与历法 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22.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 23.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辰时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 24.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25.十二生肖排第一的是鼠,排最后的是狗。()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正文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一”型测试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答案: 1.诗经 2.屈原 3.司马迁史记 4.刘勰文心雕龙 5.王羲之兰亭序 6.山海关 “二”型测试题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答案: 7.司马相如8.陆机 9.王献之10.李白杜甫 11.程颐12.孔雀东南飞 13.凌濛初14.三国 “三”型测试题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答案:

2017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

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 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 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 18.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 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 2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 天文与历法 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 22.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 ) 23.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辰时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 ) 24.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 25.十二生肖排第一的是鼠,排最后的是狗。( ) 26.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 27.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 ) 28.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 ) 29.古人把农历每个月的十五称为“望”,每个月的十六称为“既望”。( ) 30.古人把每个季节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

文学常识100试题及答案汇编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1.在先秦作品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诗经》 2.《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离骚》,作者屈原 4.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哪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6.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哪几部?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7.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哪一部?《左传》 8.《汉书》、《左传》、《论语》和《国语》,哪个属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9.《战国策》这部历史著作采用的是什么体例?国别体 10.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谏逐客书》 11.《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是什么身份?门客 1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谁?共叔段 13.“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 14.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史记》,作者司马迁 1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16.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的诗集是哪部作品,编者是谁? 《乐府诗

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17.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哪部作品? 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18.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 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19.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谁?陶渊明 20.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指哪一位?王维 21.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他对哪种诗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七言诗22.“永明体”具有怎样的特色,是谁创造的?“永明体”讲究声律和对仗,是沈约、谢朓等人创造的。 23.“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什么体的小说,作者是谁? 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 24.“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世说新语》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有哪几部?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 26.清人王闿运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诗人是哪一位,“孤篇”是指哪一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7.李颀的《古从军行》属于什么内容的诗?边塞诗 28.李商隐的《隋宫》属于什么诗体?七言律诗 29.被称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是哪一位?李贺 30.在现存唐诗中,哪三位诗人创作存量最高? 白居易,有2888首诗杜甫,有1465首诗李白,有1045首诗

小学语文必考100道传统文化知识测试题

小学传统文化测试题 “一”型测试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二”型测试题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和《》。 13.“二拍”指明末(凌濛初)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 14.“二乔”指(三国)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三”型测试题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的《》、《》、《》。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和《》《》、《》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 22.《》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四”型测试题 33.“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 )。 34.“北宋文坛四大家”指黄庭坚、( )、苏轼、王安石。 35.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指陆游、( )、范成大、尤袤。 36.“苏门四学士”指得到苏轼培养、奖掖和荐拔的北宋文学家( )、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 37.“元曲四大家”指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 )、郑光祖。 38.“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39.“四书”指《》《》《》《》四种儒家的主要经典。 40.“四史”指司马迁的《》、班固的《》、陈寿的《》和( )的《》。 41.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四剧的合称。 42.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的《》、施耐庵的《》、吴承恩的《》、曹雪芹的《》。 4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吴沃尧的《》、刘鹗的《》、曾朴的《》。 44.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指《》、《》、《》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