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Q值定义及测量方法 六

Q值定义及测量方法 六

Q值定义及测量方法 六
Q值定义及测量方法 六

Q值定义及测量方法六

Q值的定义:

Q值;是衡量电感器件的主要参数.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电感器的Q值越高,其损耗越小,效率越高.

电感器品质因数的高低与线圈导线的直流电阻、线圈骨架的介质损耗及铁心、屏蔽罩等引起的损耗等有关.

也有人把电感的Q值特意降低的,目的是避免高频谐振/增益过大.降低Q值的办法可以是增加绕组的电阻或使用功耗比较大的磁芯.

Q值过大,引起电感烧毁,电容击穿,电路振荡.

Q很大时,将有VL=VC>>V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在电力系统中,往往导致电感器的绝缘和电容器中的电介质被击穿,造成损失.所以在电力系统中应该避免出现谐振现象.而在一些无线电设备中,却常利用谐振的特性,提高微弱信号的幅值.

品质因数又可写成Q=2pi*电路中存储的能量/电路一个周期内消耗的能量

通频带BW与谐振频率w0和品质因数Q的关系为:BW=wo/Q,表明,Q大则通频带窄,Q小则通频带宽.

Q=wL/R=1/wRC

其中:

Q是品质因素

w是电路谐振时的角频率(2πf)

L是电感

R是串的电阻

C是电容

结合自己的实践,对上面进行一下补充

由于在天线端都是采用的是RLC并联谐振电路,是在正弦电流激励下工作的

所以在计算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时,R值为整个谐振电路的等效阻值,在计算时候要注意

下面的是一个案例,很有指导意义!!!!

For optimum performance the antenna Q should not exceed 20 and to achieve

reliable tuning at 125kHz the antenna inductance should be around 700uH. Higher

Q and inductance values will still function but with a reduced range and

performance.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Q = 2*pi*fL / Rant = 549 / Rant

where f = Resonant frequency, 125 kHz, L = Antenna inductance, 700uH

Rant = Overall antenna resistance = Rdriver + Ra + (Rcu + Rrf)

pi = 3.14159 etc

Rdriver = 3.5 R (from IC spec) and Ra = 22 R (series resistor in antenna loop)

Rcu = Resistance of Copper (coil and cable) and

Rrf = RF resistive component (eddy current losses etc)

By measurement at 125kHz, (Rcu + Rrf) = approx 6R

Therefore Rant = 3.5 + 22 + 6 = 31.5 Ohms, Q = 549 / 31.5 = 17

Max peak antenna current (with 22R series resistor),

Iant max = 4Vdd / pi*Rant = 20 / pi*31.5 = 200ma

Max peak antenna voltage, Uant max = Iant max . (2*pi*fL) = 110v

1. 频率在250MHz以下, 最方便有效是使用"Q表".

Q表的原理:

(A)待测线圈与可变电容组成串联谐振回路,

(B)调可变电容令回路谐振,

(C)在谐振时, Q=Vc/Vs (Vs=加到回路的电压, Vc=可变电容两端电压)

2. 若频率>250MHz, 由于分佈参量的影响, Q表很难实现. 此时, 用VNA(向量网路分析仪)测出s11再求Q值是最有效的方法.

3. 还有一种"

穷人"的办法--- 3dB带宽法.

由于Q=f0/B (f0是回路的中心频率, B是-3dB带宽)

(A)选取适当的电容(C1)与待测线圈组成并联谐振回路,

(B)用讯号产生器经"小电容"(C2 <<C1)"弱"偶合到并联谐振回路,

(C)用高阻探头+检波器检测并联谐振回路两端的电压(或功率),

(D)调整讯号产生器的频率, 找出f0及B

讯号产生器及检波器最好由"频谱仪+跟踪产生器"取代, 这样最省时间.

[注意: 此法测得的Q值是有载Q]

补充:

要提高空心线圈的Q值, 办法有:

1. 尽量加大线圈直径, 并让线圈长度少于直径;

2. 用尽量粗的导线

3. 用鍍银线绕制

4. 用"间绕法" --- 圈与圈之间保留间隙(约等于导线直径)

将次级侧短路,初级侧加电压至额定电流。这种方法叫做变压器短路试验。

变压器的T型等值模型中,出,次级漏抗接在串连支路中,励磁阻抗接在并联支路中。在做短路试验时励磁电流很小,一般为额定电流的3%,故可将励磁阻抗支路忽略。变压器模型简化称出,次级漏抗串连模型。由于次级短路,故初级侧外施电压除以电流即为该变压器的漏抗。在额定电流下的电压除以额定电压称为该变压器的短路电压百分数。

平面度误差测量数据处理。 在大中专学校机械类各专业中,《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而教学课时相对较少,许多重点和难点内容难以作详细讲解。其中形位公差与技术测量的内容学生理解掌握更为困难,在四项形位公差中,直线度与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是一般机械制造行业主要的检测项目,故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和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相对较为简单,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比较复杂,且理解困难。本文仅对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和数据处理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希冀初学者能尽快掌握这一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平面度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表面对其理想平面的变动量。 平面度误差是将被测实际表面与理想平面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线值距离即为平面度误差值;或通过测量实际表面上若干点的相对高度差,再换算以线值表示的平面度误差值。 平面度误差测量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平晶干涉法:用光学平晶的工作面体现理想平面,直接以干涉条纹的弯曲程度确定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值。主要用于测量小平面,如量规的工作面和千分尺测头测量面的平面度误差。 2、打表测量法:打表测量法是将被测零件和测微计放在标准平板上,以标准平板作为测量基准面,用测微计沿实际表面逐点或沿几条直线方向进行测量。打表测量法按评定基准面分为三点法和对角线法:三点法是用被测实际表面上相距最远的三点所决定的理想平面作为评定基准面,实测时先将被测实际表面上相距最远的三点调整到与标准平板等高;对角线法实测时先将实际表面上的四个角点按对角线调整到两两等高。然后用测微计进行测量,测微计在整个实际表面上测得的最大变动量即为该实际表面的平面度误差。 3、液平面法:液平面法是用液平面作为测量基准面,液平面由“连通罐”内的液面构成,然后用传感器进行测量。此法主要用于测量大平面的平面度误差。

力科示波器自定义眼高测量方法 美国力科公司深圳代表处 曹刘 前言 示波器的五大基本功能之一就是测量,通过示波器的测量功能可以直观地体现波形的基本特征,如波形的上升下降时间,幅值,周期,频率等等。测量的方法包括使用光标,使用示波器自带的测量参数,必要时需使用其他特别的测量方法。 对于目前GHz 以上的信号,最常表征信号特征的方式就是使用眼图,通过观察,测量以及分析眼图就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信号质量,如比如幅度(包括噪声,过冲等)和时序(上升下降时间,抖动等)特征。下面我们以眼高测量为例来介绍一台高端示波器在测量上的特点。 眼高参数定义 与眼图相关的最重要的测量参数包括眼高,眼宽,1电平,0电平等等。这些参数的定义,如下图所示,1电平与0电平表示选取眼图中间部分20%的UI 向垂直轴做直方图,其中出现概率最大点的高低电平分别定义为1点平和0电平,眼幅度即为“1”电平与“0”电平差值。眼幅度减去高低电平标准偏差值的3倍即为眼高。 光标光标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对于眼高的测量,示波器提供不同的方法,若用户对测试的准确度要求不高可以使用光标直接测量。光标测量是从模拟示波器沿用过来的,特点时容易设置,直观,但是测试精度有限但是测试精度有限但是测试精度有限,,它无法利用示波器的处理精度与处理速度它无法利用示波器的处理精度与处理速度,,不同的使用者测量出来的结果的使用者测量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差别很大可能会差别很大可能会差别很大。。我们可以说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反映真实的眼高,但在客户要求测量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非常直观。 One(Eye) Zero(Eye)

自定义眼高测量 有经验的工程师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眼图质量很差的情况下,比如眼图即将闭合时,眼高的测试有时候无法进行,或者说无法准确的测量出来,这个时候需要用户使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定义眼高测量,或称为手动测试方法。 1)如下图所示,示波器生成眼图之后,我们对眼图做垂直直方图,F8=Phistogram(Eye); Step1:设置F8为eye的垂直直方图 Step2:设为

检测平面度的方法介绍

一、平面度的定义 平面度是指基片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平面的平面度公差符号、基本表示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二、平面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平面度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相对其理想表面的变动量,理想平面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平面度误差属于形位误差中的形状误差。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 利用太友科技数据采集仪连接百分表法 1、直接测量法 通过测量可直接获得平面上各点坐标值或能直接评定平面度误差值的方法。具体如下: 平晶干涉法 测微表测量法 光轴法、液面法等。 1)平晶干涉法 干涉法测量平面度误差,是把平晶放在它所能覆盖的整个被测平面上,用平晶工作面体现理想平面,根据测量时出现的干涉条纹形状和数目,由计算所得的结果作为平面度误差值,如图所示。

该方法只适合测量精研小平面及小光学元件。 2)测微表测量法 用3个可调支承将被测件支撑在标准平板上,用测微仪指示。调整可调支承,用三点法或四点法(对角线法)进行测量。然后用测微仪读出被测表上各点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作为平面度误差值的测量结果。该测量方法适用于车间较低精度、中等尺寸的工件。 3)光轴法 光轴法测量平面度误差是利用准直类仪器2、以它的光轴经转向棱镜3扫描的平面作为测量基准,将瞄准靶1放置在实际被测平面4上,按选定的布点,测出各测点相对于该测量基准的偏离量,再经数据处理评定平面误差值。

2、间接测量法 特点:测量精度高,但数据处理麻烦。因被测平面需测若干个截面,而各截面内的偏差值在测量时不是由同一基准产生,故须经复杂的数据后,才能获得各测量截面相对统一基准的坐标值。 适用于中大平面的测量。 测量方法:水平仪法、自准仪法、互检法 1)水平仪法 原理:以自然水平面作为测量基础。测量时,先把被测表面调到基本水平,然后把水平仪放在桥板上,再把桥板置于被测表面上,按照一定的布线逐渐测量,同时记录各测点的读数,根据测得的读数通过数据处理,即可得平面度误差值。 分类:依布线方法不同又分为水平面法和对角线法。 2)水平面法 采用网格布点,基准平面为过被测表面上的某给定点且与水平面平行的几何平面:测量时应采用同一桥板,各测点的同一坐标值用累积法求得,计算比较简单。测量时选择不同的起始点和不同的测量线,其数据处理的方法、结果不同。存在一个最佳结果。 3)对角线法 采用对角线布点。 过渡基准平面是:过被测表面的一条对角线,且平行于被测表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测量时常须用三块长度不同的板桥。数据处理较麻烦。 4)自准仪法

自定义眼图模板 美国力科公司万力劢 一、眼图模板的电气特性意义 眼图模板测试是评估高速信号质量的重要方法。力科示波器串行数据分析功能已经内置了业界主流高速信号的模板,多达50种以上。但是以下几种情况可能无法直接套用示波器已经内置的标准模板:被测信号是新出标准定义的,或者芯片的电气特性没有严格符合标准,或者实际测试点和标准要求的测试点不一致。这时需要示波器用户自定义模板。一个典型模板的形状如下图深色图形: 模板水平方向一般占一个UI的宽度。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中间一般为六边形或菱形。通常用X1~X4,Y1~Y4几个坐标刻度定义“天花板”、“地板”以及中间图形的位置和形状。对信号的眼图套用模板,可以快速评估信号的电气特性是否满足要求。 1)垂直方向Y1~Y4四个刻度用于限定信号幅度上的特性,对于差分信号,限定的是差分电 压的摆幅范围。 Y1:信号允许的最小电压(或光功率,以下同理)。 Y4:信号允许的最大电压。 ——对于差分信号,Y1和Y4为允许的最大差分摆幅,Y1为负值,Y4为正值。 Y2:信号低电平允许的最大电压,如果信号幅度超过此电压,信号可能不会被器件当作低电平。电气特性规格很多以Vol(max)、Vil(max)表示此参数。 Y3:信号高电平允许的最小电压,如果信号幅度小于此电压,信号可能不会被器件当作高电平。电气特性规格很多以Voh(min)、Vih(min)表示此参数 ——对于差分信号,Y2和Y3为允许的最小差分摆幅,Y2为负值,Y3为正值。 也就说,信号的高电平必须在Y3和Y4之间,低电平必须在Y1和Y2之间

2)水平方向X1~X4四个刻度用于限定信号时域上的特性。 实际信号的眼图,两侧跳变沿的余辉可能较粗,这是抖动的直观反映。抖动越大、跳变沿余辉就越粗、眼宽也越小。如下图,眼图两侧跳变沿交叉处余辉的宽度反映了信号的总体抖动Tj (准确的总体抖动值需要一定算法来测量和统计,直接在眼图上测量余辉宽度不准确,它只是直观的反映)。X1和X4两个刻度用来限定两侧抖动的范围。抖动范围往内不超过X1,X4,说明抖动大小满足相关电气特性要求。 X2,X3两个刻度用来限定信号上升/下降时间,用以验证信号的最大上升/下降时间是否满足要求。 二、根据芯片电气特性规格定义模板

平面度测量与评定形位 公差之二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和评定方法1、平面度公差: 被测平面对理想平面的允许变动量。 2、平面度公差带: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方法 1)直接方法 (1)间隙法:刀口尺、平尺等 (2)指示表法: 调整被测表面与平板平行(即确定理想平面的位置),一般有两种方法: A、对角线法(四点法): 调整支撑使被测表面两端点等高,即1点与2点等高,3 点与4 B、三点法: 调整支撑使被测表面最远三点等高(结果不唯一且不符合 示表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近似地做为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

差。必要时可根据记录的示值用计算法(图解法)按最小条件计算平面度误差。 (3)光轴法 :自准直仪 将反射镜放在被测表面上,并把自准值仪调整到与被测表 面平行,沿对角线按一定布点测量、重复上述方法分别测量另一条对角线和被测表面上其他各直线上的各布点。把各点示值换算成线值,记录在图表上,通过中心点建立参考平面,由计算法(图解法)按对角线法计算平面度误差。必要时按最小条件计算平面度误差。标准27页 (4)干涉法 :平晶 将平晶放在被测表面上,观测它们之间的干涉条纹。平面度误差为: 对于封闭环形:平面度误差等于干涉条 纹数×光波波 长之半(图a ), 即 2f n λ =? 对于不封闭图形:平面度误差等于条纹 的 弯曲度与相邻两条纹间距之比再乘以光波波 长之半(图b )2v f λ ω=?

2)间接方法 (1)布点形式 矩形平面的布点形式:网格布点、对角线布点 园形平面的布点形式:网格布点、对角线布点 园环形平面的布点形式:对于较宽的环形平面,其圆环测量线不得少于两圈,对于较窄的环形平面,可采用单圈测量线的形式。 3)水平仪法 4)斑点法 4、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1)最小包容区域法; 对被测平面的偏差进行旋转和平移,不改变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评定 结果,是以构成平面度最小包容区域的两平行平面之一作为理想平面。 最小包容区域面的判定准则 A、三角形准则 有三个高极点(极点是实际被测平面与最小包容区域面的接触点)与一个极低点,或相反有三个低极点与一个高极

DDR2/3信号和协议测试分析方案 -BJLK 目前在计算机主板和各种嵌入式的应用中,DDR3已经逐渐要取代DDR2成为市场的主流。DDR3相对于DDR2的主要优势再有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功耗,例如DDR2的数据速率最高到800MT/s,DDR3的最高数据速率可以到 1600MT/s,而在有些嵌入式的应用中还有可能使用更高速率,因此对于设计和测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DR2/3信号测试分析方案 为了进行可靠的探测,对于示波器器和探头的要求也非常高。对于DDR3的信号,由于JEDEC 没有给出信号上升/下降时间的参数,因此用户只有根据使用芯片的实际最快上升/下降时间来估算需要的示波器带宽,对于DDR3的信号,20 - 80%的上升时间大约在80~120ps左右。对于传统的高斯频响的示波器,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通常需要示波器带宽是被测信号带宽的3~5倍,而对于Agilent 的90000系列示波器,由于其优异的类似砖墙的频响特性,可以保证带内比较好的平坦度,因此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Scope bandwidth required = 1.4x maximum signal frequency for 3% accuracy measurements Scope bandwidth required = 1.2x maximum signal frequency for 5% accuracy measurements Scope bandwidth required = 1.0x maximum signal frequency for 10% accuracy measurements 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示波器带宽通常都在4~8GHz,因此对于DDR3信号的测试,通常推荐的示波器和探头的带宽在8GHz 。 对于DDR2和DDR3信号的测试,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双边沿采样以外,最主要的挑战在于2个方面,第一是如何进行读写信号的分离,第二是JEDEC 规定了很多DDR3的参数,如何进行方便可靠的测量。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读写信号分离

平面度测量 工作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电学院机械精度检测实验室作者:刘涵章关键词:平面度平面度误差三远点法三角形准则对角线准则对角线法 目录 一、什么是平面度 二、平面度误差值的各种评定方法 三、误差值评定的步骤: 四、实验教学中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 五、平面度误差值的各种评定方法应用举例 六、总结

一、什么是平面度 首先谈一谈什么是平面度,平面度就是实际平面相对理想平面的变动量。换句话说,就是被测平面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也可以说成是平整程度。 平面度公差是实际表面对平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也就是用以限制实际表面加工误差所允许的变动范围。这个变动范围可以在图样上给出。(可以插入一个图) 二、平面度误差值的各种评定方法 1. 最小区域判别准则: 由两个平行平面包容实际被测平面S时,S上至少有四个极点分别与这两个平行平面接触,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至少有三个高(低)极点与一个平面接触,有一个低(高)极点与另一个平面接触,并且这一个极点的投影落在上述三个极点连成的三角形内(三角形准则);(2)至少有两个高极点和两个低级点分别与这两个平行平面接触,并且高极点连线和低极点连线在空间呈交叉状态(交叉准则);这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即为最小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符合定义的平面度误差值。就是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值。如下图所示: 2.三远点平面法和对角线平面法: 平面度误差值还可以用对角线平面法和三远点法评定。对角线平面法是指以通过实际被测平面一条对角线(两个角点的连线)且平行另一条对角线(其余两个角点的连线)的平面作为评定基准,取各测点相对于它的偏离值中最大偏离值(正值或零)与最小偏离值(零或负值)之差作为平面误差值。 三远点平面法是指以通过被测平面上相距最远的三个点构成的平面作为评定基准,取各测点相对于它的偏离值中最大偏离值(正值或零)与最小偏离值(零或负值)之值差作为平面度误差值。应当指出,由于从实际被测平面上选取相距最远的三个点有多种可能,因此按三远点平面法评定的平面度误差值不是唯一的,有时候差别颇大。 评定过程就是根据上述判别准则去寻找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平面位置的过程。可有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其中旋转法为最基本的方法。此法适用于前述各种测量方法获得的统一坐标值的数据处理。 三、误差值评定的步骤:

三、眼图测量方法 之前谈到,眼图测量方法有两种:2002年以前的传统眼图测量方法和2002年之后力科发明的现代眼图测量方法。传统眼图测量方法可以用两个英文关键词来表示:“Triggered Eye”和“Single‐Bit Eye”。现代眼图测量方法用另外两个英文关键词来表示:“Continuous‐Bit Eye”和“Single‐Shot Eye”。传统眼图测量方法用中文来理解是八个字:“同步触发+叠加显示”,现代眼图测量方法用中文来理解也是八个字:“同步切割+叠加显示”。两种方法的差别就四个字:传统的是用触发的方法,现代的是用切割的方法。“同步”是准确测量眼图的关键,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同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叠加显示”就是用模拟余辉的方法不断累积显示。 传统的眼图方法就是同步触发一次,然后叠加一次。每触发一次,眼图上增加了一个UI,每个UI的数据是相对于触发点排列的,因此是“Single‐Bit Eye”,每触发一次眼图上只增加了一个比特位。图一形象表示了这种方法形成眼图的过程。 图一传统眼图测量方法的原理 传统方法的第一个缺点就是效率太低。对于现在的高速信号如PCI‐Express Gen2,PCI‐SIG 要求测量1百万个UI的眼图,用传统方法就需要触发1百万次,这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测量完。第二个缺点是,由于每次触发只能叠加一个UI,形成1百万个UI的眼图就需要触发1百万次,这样不断触发的过程中必然将示波器本身的触发抖动也引入到了眼图上。对于2.5GBbps以上的高速信号,这种触发抖动是不可忽略的。 如何同步触发,也就是说如何使每个UI的数据相对于触发点排列?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被测电路板上找到和串行数据同步的时钟,将此时钟引到示波器作为触发源,时钟的边沿作为触发的条件。另外一种方法是将被测的串行信号同时输入到示波器的输入通道和硬件时钟恢复电路(CDR)通道,硬件CDR恢复出串行数据里内嵌的时钟作为触发源。这种同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骨盆外测量 通过测量骨盆外径线可以间接推断骨盆内径的大小。测量值虽然不十分精确,但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故仍然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常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以下径线: 1、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间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以上两径线可以间接推算骨盆入口横径的长度。 3、粗隆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股粗隆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8~31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4、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相当于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5cm。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有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指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的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5、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也可用检查者的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的手拳,则一般大于8.5cm,即属正常。若此径线值小于8cm,则应测量后矢状径,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其正常值为8 ~9cm。如出口横径加后矢状径之和大于15cm,一般足月胎儿可以经阴道分娩。可见测量出口横径可直接推测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

6、耻骨弓角度:用两手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则为异常。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骨盆内测量 骨盆内测量能较准确地经阴道测得骨盆大小,适用于外测量提示骨盆有狭窄者。测量时孕妇取膀胱截石位,严格进行外阴消毒。检查者戴无菌手套,并涂以润滑油,动作轻柔,依次进行检查。测量的主要径线有: 1、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真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其正常值约11cm。方法是检查者将一手的食、中指伸入阴道,用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手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用另一手食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手指,测量此接触点到中指尖的距离,即为对角径。测量时,若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值大于12.5cm。测量应在孕24周以后,孕36周以前,阴道较松软时进行为宜。 2、坐骨棘间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测量方法为一手食、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距离。 (点击查看原帖)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部分响应系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2.掌握基带信号眼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部分响应系统 为了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减小定时误差带来的码间干扰,升余弦传输特性在这两者的选择是有矛盾的。理想低通传输特性可以有最高的频带利用率 2=s η,但拖尾的波动比较大,衰减也比较慢。若能改善这种情况,并保留系统 的带宽等于奈奎斯特带宽,就能在保证一定的传输质量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传输速率。这是有实际意义的,特别是在高速大容量传输系统中。部分响应传输系统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部分响应传输系统是通过对理想低通滤波器冲激响应的线性加权组合,来控制整个传输系统冲激响应拖尾的波动幅度和衰减。当然,这样做会引入很强的码间干扰,但这种码间干扰是可控制的,是已知的,因此很容易从接收信号的抽样值中减去。由于这种组合并不影响系统的传输带宽,因此频带利用率高。 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是在相邻的两个码元间引入码间干扰。由于理想低通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其冲激响应为s s T t T t t h //sin )(ππ= ,如果用)(t h 以及)(t h 的时延s T 的波形作为系统的 冲激响应,那么它的系统带宽肯定限制在??? ? ? ?-s s T T 21,21,也就是说,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2bit/Hz 。 接着来看系统的冲激响应函数)(t g : s s s s s s s T t T t T t T T t c T t c T t h t h t g /11 sin )(sin sin )()()(-= ?? ????-+=-+=ππππ s T f 21 ||< 其他 ???=0 )(s T f H

日益普及的串行数据传输有两个主要特点:1.广泛采用差分信号进行数据传输;2.没有专门的时钟传输线路,时钟嵌入在数据里。因此,在系统接收端内部需要时钟恢复电路。接收端时钟恢复方法最常用的是锁相环(PLL)和相位内插(PI)两种方法。相对而言,PLL方法应用更为广泛。图2是一种典型的基于PLL的时钟恢复电路框图。 CDR与PLL简介 PLL的作用简单的来说是产生一个内部信号,去锁住输入信号的相位。讨论两个信号相位的前提是该两个信号的频率一致,这样才有意义,因此锁相环也是锁频回路。假定一固定频率信号: 输入PLL,PLL的输出信号为: 由上述结论得到: 但相位是否相等呢?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是一个定值,其值和起始频率差有关。所以有了第二个重要概念:“锁相不是指相位相同,而是相位差为定值”。PLL的组成如图3所示。 鉴相器(PD)将输入信号与VCO(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进行对比。环路滤波器对差异进行过滤波,然后用来调整VCO。由于LPF是低通滤波器,只能将相位差的低频部分传输到VCO。因此,PLL仅跟踪低频变化。也就是说,由串行数据的CDR电路恢复得到的Recover Clock 只包含低频抖动,这个低频抖动在数据中同时存在,因此这些低频抖动成分对于接收端SerDes电路在以Recover Clock作为参考边沿判决数据0或1时不会产生影响(前提条件是低频抖动分量不得超过系统的抖动容限)。而数据中还包含传输系统中的高频抖动分量,由于CDR电路中的低通滤波器的缘故,这部分恢复出的Clock是不包含的。因此接收端SerDes电路在以Recover Clock作为参考边沿判决数据0或1时可能会由于这些高频的抖动分量导致采样点偏移而出现误码。因此只有在PLL截止频率或带宽以下的低频抖动是接收端可以跟随的抖动。相对而言,经过PLL传递出的抖动都为高频抖动,是不能被系统跟

骨盆 髂脊髂前上棘 耻骨结节骶骨 耻骨联合 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cm 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18~20cm 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9.5cm 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8~9cm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 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为骨盘入 坐骨棘间径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10cm 骨盆入口平面 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缘。 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 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 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12.75cm 中骨盆的平面 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有两条经线 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11.5cm 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 出口 出口平面由2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条径线。(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 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正常值11.5cm 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就是前三角形的高 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8~9cm,就是后三角形的高。出口横径+后矢状径>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形经阴道娩

2月13日 今晚讲骨盆的外测量、内测量、还有骨盆的各个平面的骨盆就是这样的 髂脊在哪里?髂前上棘在哪里?耻骨结节在哪里?骶骨是哪块?

耻骨联合在哪里? 这个就是刚才那些位置 真骨盆和假骨盆的分界线 髂棘间径、髂嵴间径这2个不同的 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多少?23~26cm 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多少?25~28cm 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18~20cm

出口后矢状径是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 8.~9cm 骶骨尖端在哪? 对角径又称为真结合径,是哪里到哪里距离?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 12.5~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是哪里到哪里 距离?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 9.5cm 耻骨弓角度是哪里?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 80°为不正常

13cm

骶岬上缘中点是哪里?耻骨联合下缘? 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 为骨盘入口的前后径长度?(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坐骨棘间径是哪里到哪里距离?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10cm 骨盆平面 入口

入口平面的前方是什 么?耻骨联合上缘 两侧呢?两侧是髂耻缘 髂耻缘,髂就是髂骨、 耻就是耻骨 后方是什么?骶岬上缘 入口平面几条线?四条 对角经与前后经有什么 不同?一个是上缘,一 个下缘 入口前后径是哪里到哪 里距离?耻骨联合上缘 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 的距离11CM 入口横径是哪里到哪里 距离?左右髂耻缘间的 最大距离 13cm 入口斜径是哪里到哪里 距离?左骶髂关节至右 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 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 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 斜径 中骨盆的平面 中骨盆平面前方是什么?耻骨联合下方 中骨盆两侧是什么?两侧为坐骨棘 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 11.5cm 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lO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中骨盆平面前后径长还是左右径长?前后经长

位置度平面度的定义标注及测量 笔者在数年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中,通过多项建筑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发现了建筑设计中总平面图设计、建筑说明、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建筑构件有关深度设计及强制性条文等内容设计中较为常见的问题,现分别总结如下:一、总平面布置图送审的施工图文件中,总平面布置图基本上都有,但表达深度差别较大,大部分工程只做到平面定位图,不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要求。主要问题有:1.总平面图要有一定的范围。只有用地范围不够,要有场地四邻原有规划的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多数施工图只有用地范围内的布置图。2.保留原地形和地物。场地测量坐标网及测量标高,包括场地四邻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有些工程的总图设计往往无保留。3.竖向设计。往往只有标注建筑物的±0.000 设计标高的相对场地的测量标高数值,有的只有标注室内外高差数而已。结果是:1竖向设计标高不符合规划部门的控制标高。2场地内与场地外围的城市道路标高不衔接,不合理。3场地及其道路的标高不利于排水。4场地内道路无设计标高,特别是交接处、建筑物的入口处,也无标注道路坡长、坡向、坡度以及地面的关键性标高,也无路面的设计断面。4.没土方工程平衡设计。盲目的竖向设计,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挖方或填方,增加造价,造成经济损失。5.总图设计没有必要的详图设计。比如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反映管线上下、左右尺寸关系的剖面图,以及挡土墙、护坡排水沟、广场、活动场地、停车场、花坛绿地等详图,场地的排水、场地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给施工带来困难,也无法保证总图的合理性。 6.消防车道宽度不满足消防要求。消防车道距离高层建筑外墙小于5 米,不满足消防登高面要求。二、建筑设计说明部分1.装饰做法光是文字说明表达不完整。最好是有各种材料做法一览表各部位装修材料一览表方能完整地表达清楚,少数能做到,多数工程还只是文字说明。总说明中占地面积一般都缺标注。2.门窗表。一般都有,但关键对一些组合窗,非标准窗表示不清楚,对组合窗及非标窗,应画出立面图,并应把拼接件选择、固定件、窗扇的大小、开启方式等内容标注清楚,如组合窗面积过大,请注明要经有资质的门窗生产厂家设计方可,还有就是对门窗性能,如防火、隔声、抗风压、保温、空气渗透、雨水渗透等技术要求应加以说明。比如建筑物1-6 层和七层及七层以上对门窗气密性要求不一样1-6 层为3 级,七层及以上为 4 级。3.防火设计说明普遍存在问题。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每层建筑平面中要注明防火分区面积和分区分隔位置示意图,宜单独成图,如为一个防火分区,可不注防火分区面积。4.有关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的说明,也普遍存在问题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1外窗,特别东西窗缺保温隔热措施。2导热系数的主体部位值与平均值概念不清,把建筑主体部位的K 值作为平均K 值说明。3缺节能设计计算书及节能设计审查文件,造成节能设计不经济。5.幕墙工程。包括玻璃幕墙、金属幕墙、石材幕墙等及特殊的屋面工程,与其它特殊构造,对其设计、制作、安装等技术要求未加说明。6.缺电梯自动扶梯,选择及性能说明包括功能、载重量、速度、停站数、提升高度等等。 7.墙体预留孔及楼板预留孔,管道井楼层的封堵方式等未说明。 8.屋面防水等级未说明,或屋面具体做法不符合相应的防水等级要求。常见问题为:把屋面砼结构层作为一道防水设防,或卷材厚度不符合相应防水等级要求

简化USB设计的调试和验证 应用文章 介绍 USB2.0的历史 通用串行总线已经成为了连接个人电脑和外部设备的事实上的工业标准。USB2.0最初是在2000年左右进入市场,提供了比USB1.1快40倍数传速度。USB2.0彻底开启了大数据量高速传输应用的大门。USB1.0低速(1.5Mbps) 和USB1.1全速 (12Mbps) 满足对于像键盘、鼠标这类的外设的连接;高速USB2.0 (480Mbps) 主要支持多媒体、数据存储和传输以及高速I/O接口等应用。

应用文章 图2:TDSUSB2测试报告图1:TDSUSB2高速一致性测试软件 USB2.0构架、测试方法和方案 USB2.0是4线的串行系统:VBus, D-, D+和地线。D-和D+是数据传输线。有三大类USB2.0的设备:主机(Host)、设备 (Device) 和集线器 (Hub)。USB2.0的设备 (Device) 还分为总线供电 (从主机抽取电流) 和自供电 (有自己的供电模块) 两种方式。 USB应用者论坛 (USB-IF) 为了确保产品能够通过鲁棒性和互操作性的验证,指定了一系列的规定的一致性测试。如果产品能够满足USB-IF一致性流程所要求的最低性能,那么该产品会被USB-IF添加到集成供应商列表中。这本电子书主要阐述了如何进行物理电气层性能测试以及提供调试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图1描述了在Tektronix DPO7254数字荧光示波器上使用USB一致性测试软件包所进行的操作。这个测试包完全实现了信号质量的自动化测试,让产品设计人员最直接、简单的得到测试的数据。在测试之前,设计人员要选择要被测设备的速度 (低速、全速还是高速),然后示波器按照USB2.0规范自动进行示波器设置、波形选择、波形采集和分析以及测试结果与标准的对比,最大程度上减少手动干预。测试结果将自动的显示在报表中,如图2所示。 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8202684.html,

骨盆外测量 通过测量骨盆外径线可以间接推断骨盆内径的大小。测量值虽然不十分精确,但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故仍然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常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以下径线: 1、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间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以上两径线可以间接推算骨盆入口横径的长度。 3、粗隆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股粗隆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8~31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4、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相当于髂嵴后连线中点下。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有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指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的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5、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也可用检查者的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的手拳,则一般大于,即属正常。若此径线值小于8cm,则应测量后矢状径,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其正常值为8 ~9cm。如出口横径加后矢状径之和大于

15cm,一般足月胎儿可以经阴道分娩。可见测量出口横径可直接推测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 6、耻骨弓角度:用两手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则为异常。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骨盆内测量 骨盆内测量能较准确地经阴道测得骨盆大小,适用于外测量提示骨盆有狭窄者。测量时孕妇取膀胱截石位,严格进行外阴消毒。检查者戴无菌手套,并涂以润滑油,动作轻柔,依次进行检查。测量的主要径线有: 1、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3cm,此值减去~2cm,即为真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其正常值约11cm。方法是检查者将一手的食、中指伸入阴道,用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手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用另一手食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手指,测量此接触点到中指尖的距离,即为对角径。测量时,若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值大于。测量应在孕24周以后,孕36周以前,阴道较松软时进行为宜。 2、坐骨棘间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测量方法为一手食、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距离。 (点击查看原帖)

实验一OptiSystem仿真组件库介绍Component library 组件库:根据optisystem7.0翻译 一、default 系统默认值 二、custom 自定义 三、favorites 收藏夹 四、recently used 最近使用过的 一、default 系统默认值 ●Visualizer library 观察型组件库 ●Transmitters library 发送类器件库 ●WDM multiplexers library 波分多路复用器件库

●Optical fibers library 光纤器件库 ●Amplifiers library 放大器组件库 ●Filters library 滤波器器件库 ●Passives library 无源器件库 ●Network library 网状器件库 ●Receivers library 接收端器件库 ●Signal processing library 信号处理器件库 ●T ools library 工具类器件库 ●Optiwave software tools 光波类软件库 ●Matlab library Matlab组件库 ●Cable access library 有线接收器件库 ●Free space optics 自由空间光 ●EDA cosimulation library 电子设计自动化仿真组件库 (1)Visualizer library观察型组件库 Optical 光学类 Test sets:Optical filter analyzer 光学滤波式分析器 (测试设备)Photonic all-parameter analyzer 光电子全参量分析器Differential mode delay analyzer 差模延迟分析器Optical spectrum analyzer 光谱仪 Optical time domain visualizer 光时域观察仪 Optical power meter 光功率计 WDM analyzer 波分复用分析仪 Dual port WDM analyzer 双端口波分复用分析仪 Polarization analyzer 检偏振器 Polarization meter 偏振仪表 Spatial visualizer 空间立体观察器 Encircled flux analyzer 环型通量分析仪 Electrical 电学类

实验五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及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二、实验内容 用千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三、测量原理 平面度公差用以限制平面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并规定,理想形状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常见的平面度测量方法有用指示表测量、用光学平晶测量平面度、用水平仪测量平面度及用自准仪和反射镜测量平面度误差,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测得的平面度测值,应进行数据处理,然后按一定的评定准则处理结果。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 1. 最小包容区域法,由两平行平面包容实际被测要素时,实现至少四点或三点接触。且具有下列形式之一者,即为最小包容区域,其平面度误差值最小。最小包容区域的判别方法有下列三种形式。 (1)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表面时,被测表面上有3个最低点(或3个最高点)及1个最高点(或1个最低点)分别与两包容平面接触,并且最高点(或最低点)能投影到3个最低点(或3个最高点)之间,则这两个平行平面符合最小包容区原则。见图1(a)所示。 (2)被测表面上有2个最高点和2个最低点分别与两个平行的包容面相接触,并且2个最高点投影于2个低点连线之两侧。则两个平行平面符合于平面度最小包容区原则。见图1(b)所示。 (3)被测表面的同一截面内有2个最高点及1个低点(或相反)分别和两个平行的包容面相接触。则该两平行平面符合于平面度最小包容区原则,如图1(c)所示。 图1 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 三角形法是以通过被测表面上相距最远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建立一个基准平面,各测点对此平面的偏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和为平面度误差。实测时,可以在被测表面上找到3个等高点,并且调到零。在被测表面上按布点测量,与三角形基准平面相距最远的最高和最低点间的距离为平面度误差值。 2. 对角线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一条对角线作另一条对角线的平行平面,该平面即为基准平面。偏离此平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和为平面度误差。

平面度和粗糙度的区别 类别 项目 平面度粗糙度 定义平面度是指基片具有的宏观凹 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平面度误差是将被测实际表面 与理想平面进行比较,两者之 间的线值距离即为平面度误差 值;或通过测量实际表面上若 干点的相对高度差,再换算以 线值表示的平面度误差值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 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其两 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 很小(在1mm以下),用肉眼是难 以区别的,因此它属于微观几何形 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 越光滑。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机 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表示符号 所属类别形位公差尺寸特征 测量方法1、平晶干涉法 平晶干涉法用 光学平晶的工作面体现理想平 面,直接以干涉条纹的弯曲程 度确定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 值。 2、光波干涉法 光波干涉法常 利用平晶进行,可以把干涉图 案作为被检验表面的等高线, 因此可以画出该表面的形状。 3、打表测量法 打表测量法是 将被测零件和测微计放在标准 平板上,以标准平板作为测量 基准面,用测微计沿实际表面 逐点或沿几条直线方向进行测 量。 4、液平面法 液平面法是用 1.比较法 将被测量表面与标有一定数值 的粗糙度样板比较来确定被测表 面粗糙度数值的方法。比较时可以 采用的方法: Ra > μm 时目测 ~μm 时用放大镜Ra < μm 时用比 较显微镜。 特点:该方法测量简便,使用于车 间现场测量,常用于中等或较粗糙 表面的测量。 2.触针法 利用针尖曲率半径为 2微米左 右的金刚石触针沿被测表面缓慢滑 行,金刚石触针的上下位移量由电 学式长度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 放大、滤波、计算后由显示仪表指 示出表面粗糙度数值,也可用记录 器记录被测截面轮廓曲线。一般将 仅能显示表面粗糙度数值的测量工 具称为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同时能

PLL带宽对高速串行数据眼图测试结果的影响 关键字:时钟恢复眼图分析TIE抖动日益普及的串行数据传输有两个主要特点:1.广泛采用差分信号进行数据传输;2.没有专门的时钟传输线路,时钟嵌入在数据里。因此,在系统接收端内部需要时钟恢复电路。接收端时钟恢复方法最常用的是锁相环(PLL)和相位内插(PI)两种方法。相对而言,PLL方法应用更为广泛。图2是一种典型的基于PLL的时钟恢复电路框图。 CDR与PLL简介 PLL的作用简单的来说是产生一个内部信号,去锁住输入信号的相位。讨论两个信号相位的前提是该两个信号的频率一致,这样才有意义,因此锁相环也是锁频回路。假定一固定频率信号: 输入PLL,PLL的输出信号为: 由上述结论得到: 但相位是否相等呢?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是一个定值,其值和起始频率差有关。所以有了第二个重要概念:“锁相不是指相位相同,而是相位差为定值”。PLL的组成如图3所示。 鉴相器(PD)将输入信号与VCO(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进行对比。环路滤波器对差异进行过滤波,然后用来调整VCO。由于LPF是低通滤波器,只能将相位差的低频部分传输到VCO。因此,PLL仅跟踪低频变化。也就是说,由串行数据的CDR电路恢复得到的Recover Clock只包含低频抖动,这个低频抖动在数据中同时存在,因此这些低频抖动成分对于接收端SerDes 电路在以Recover Clock作为参考边沿判决数据0或1时不会产生影响(前提条件是低频抖动分量不得超过系统的抖动容限)。而数据中还包含传输系统中的高频抖动分量,由于CDR电路中的低通滤波器的缘故,这部分恢复出的Clock是不包含的。因此接收端SerDes电路在以Recover Clock作为参考边沿判决数据0或1时可能会由于这些高频的抖动分量导致采样点偏移而出现误码。因此只有在PLL截止频率或带宽以下的低频抖动是接收端可以跟随的抖动。相对而言,经过PLL传递出的抖动都为高频抖动,是不能被系统跟随的,会导致接收端采样点的偏移产生误码。如下图所示,蓝色线为PLL的幅频特性曲线,其下面包含的区域即为系统可以跟随的抖动。对应的橙色曲线表示传递出去的抖动的幅频趋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