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庞庄煤矿实习报告

庞庄煤矿实习报告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学生毕业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实习单位:徐州市庞庄煤矿

实习时间: 2011年3月28-日----2011年4月2日

实习任务书

学院:****** 专业年级:******姓名:***

实习任务下达日期:2011年3月27日

实习任务执行日期:2011年3月28日至4月2 日

实习名称:庞庄煤矿庞庄井生产实习

实习性质:毕业实习

实习主要内容和要求:

内容:

1.了解庞庄矿区自然地理概况,熟悉各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现阶段生产情况以及面临水害威胁概况。

2.熟悉庞庄矿区矿井水害防治工作进展,学习矿区防治矿井水害的措施,并着重研究庞庄煤矿的收缩开采的防治水技术。

3.下井实践,在该矿的专业人员带领下,熟悉井下环境,生产状况、地质情况以及水仓和相应的排水设施。

4.收集庞庄煤矿的数据资料,供毕业论文使用。

指导老师:***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野外实习内容 (3)

1.1实习安排及路线 (3)

1.2实习内容 (3)

第二章庞庄矿区简介 (6)

2.1矿区位置和交通 (6)

2.2 矿区自然地理 (7)

2.3矿区气候概况 (7)

2.4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8)

2.5矿井生产情况 (16)

第三章实习体会 (19)

前言

本次毕业实习选择在徐州庞庄煤矿庞庄井进行。主要原因是该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问题突出且具代表性,是一个将近收尾的老矿井,相关水文地质资料较为全面,便于开展实习工作,是积累宝贵实践经验的极佳选择;另外,考虑到地理位置,学校与实习地点间交通便利,由两路公交车的路程就可以直接到达,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旅途麻烦;除此外,该矿和导师有合作的项目,相互较为了解,安排吃住与实习较方便。

本次实习历时一个星期,各阶段分工明确,根据每位同学的选题不同各有侧重。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是龙东煤矿奥灰水对21号煤开采的影响及评价,虽然不是论文选题所在矿,但仍然具有参考意义。故此次实习过程中较侧重于庞庄矿相关资料收集以及突水问题的研究。通过矿区实地考察与资料整编,极大的锻炼了我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也使我对矿区的生产有了更直观的感官认识,丰富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能力,为我日后工作增添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第一章野外实习内容

1.1实习安排及路线

3月28日(周一)出发:中国矿业大学南湖北门(乘47路)→新一佳→步行至浦发银行(乘13路)→庞庄煤矿。下午到办公楼地质测量科听取庞庄矿简介。查阅庞庄矿井相关资料、图件等。

3月29日(周二):查阅庞庄矿井相关资料、图件等,系统了解庞庄煤矿概况。学习读图、理解图形文件。下午到矿区周围查看塌陷坑。

3月30日(周三):听煤矿工作人员作详解煤矿防治水规定。查阅庞庄矿井相关资料、图件等,继续学习读图、理解图形文件。下午在工广场大院内查看,了解工广场内主井、副井以及各单位分布情况。

3月31日(周四):下井。下午查阅庞庄矿井相关资料、图件等,继续学习读图、理解图形文件。

4月1日(周五):资料汇总查漏,据各自选题有侧重的收集资料,对有关不理解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询问;返校。

1.2实习内容

3月28日(周一)出发:中国矿业大学南湖北门(乘47路)→新一佳→步行至浦发银行(乘13路)→庞庄煤矿。下午到办公楼地质测量科听取庞庄矿简介,简介的具体内容见第二章。查阅庞庄矿井相关图件,如:庞庄井地形图,庞庄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庞庄井井上下对照图,庞庄井井田边界图,工业广场平面图,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等基础图件,庞庄井生产系统布置示意图,庞庄井排水系统示意图。从中了解庞庄矿的地形、

地质、矿井的含隔水层以及含水层的相关性质、井开采相对地表的位置、井田的边界范围、矿井涌水随季节、降雨状况的变化,矿井的排水系统体系。

3月29日(周二):查阅庞庄矿井相关资料、图件等包括前一天的图件,还有第11勘探线水文地质剖面图,采区平面图,庞庄山西组充水性图,7、9煤充水性图,7、9煤采掘工程平面图,9544溜子道工作面剖面,7541小面底板等高线,7541小面剖面,西一采区9煤煤柱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系统了解庞庄煤矿概况。学习读图、理解图形文件。下午到矿区周围查看塌陷坑,围绕某一个大的塌陷坑转了一圈,积水较多,陆地上到处是白色盐类,一路上发现只有一种杂草生长,人工种植的树木存活有限。与当地一居民交谈,从中了解到因为地面塌陷,土地盐碱化致使农田无法种植,年轻一辈的都搬家或到外地打工,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生活依靠的是煤矿单位发放的补贴,还有一些是参加周边政府部门安排的管理工作,例如管理湖周边的卫生、除草、打药等。

3月30日(周三):听煤矿工作人员作详解煤矿防治水规定之井下探放水。因地表水影响不大,主讲井下探放水。十六字方针,年度的计划,年度水害预报图,每月报表修改,突发水(陷落柱、老空水)随时上报,月、年度及时上报安全部门。不明或复杂极复杂的“有疑必探”的原则,物探、化探、钻探的方法。探放水条件:含水层、导水钻孔、断层、陷落柱、水库、水井、钻孔、承压、不明、岩溶。探放警戒线,瓦斯或有害气体。老空水的体积、水压:经验法、生产用水能进入老塘的按时间预估、根据采空区的范围体积。防止水压过大应该疏放。顶板砂岩水,灰岩影响较小,相距一百多米。区内无陷落柱,东城钻孔不良的必要时重新封孔,还可采用底部注浆封堵。小楼距离四灰约60多米,钻孔无论良否都需要探。现在回采内部的煤柱,边界煤柱不采,主要有

大巷煤柱、断层煤柱。在井上选煤、洗煤,7煤厚2米多,9煤3米多,两开采煤层间距17.18-24m。地面沉降可以采用测量仪、GPS,沉降规律是采一层,下沉小,时间快;采两层下沉较大,时间慢,大概一两年。顶板、老顶跨落时间约二个月。

查阅庞庄矿井相关资料、图件等,继续学习读图、理解图形文件。下午在工广场大院内查看,了解工广场内主井、副井以及各单位分布情况。7507溜子道放水图,9541工作面回采说明书,9541工作面放水孔,9541探放水方案,掘进说明说,回采地质说明书。

定期完成的四大图件: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井上下对照图、煤层剖面图、柱状图。

3月31日(周四):下井。下午查阅庞庄矿井相关资料、图件等,继续学习读图、理解图形文件。下井至-370大巷,然后转道继续下至-650m。下井-370水巷:主水巷长340m,容积2067m3,副水巷长210m,容积1489m3。正常涌水的水质较好可以直接饮用,主要来自一灰二灰含水层。

4月1日(周五):资料汇总查漏,据各自选题有侧重的收集资料,对有关不理解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询问;返校。

第二章庞庄矿区简介

2.1矿区位置和交通

庞庄煤矿庞庄井位于徐州市九里区境内,距徐州市中心13km。主井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6′19″,北纬34°20′24″,井囗标高+37.5m。

庞庄井田范围几经变动,最后确定为:东自21煤露头起;西以夹河工业广场及第17勘探线与夹河矿为界;南部边界分三段:

(一)东段(铁路煤柱以东):以F3断层与王庄煤矿相邻。

(二)中段(铁路煤柱至第11勘探线):以F47断层为界,断层以南隶属拾屯煤矿。

(三)西段(第11至第15勘探线):各煤层-270m水平以上急倾斜部分归拾屯煤矿。

北以F1断层与张小楼井相邻。

井田东西长约6.1km、南北宽3km,面积约18.3km2。

交通条件

徐州市地处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动脉的交汇处。本矿井有矿区专用铁路,东与京沪铁路茅村站、西与陇海铁路夹河寨站相联接。徐丰公路从矿门口通过,可与苏北、皖北、鲁南、豫东各县相通。矿区东北有京杭大运河穿过,经徐州煤港贯通南北。因此,庞庄煤矿水、陆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见图1-1)。

图1-1 交通示意图

2.2 矿区自然地理

庞庄井田为古黄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冲积层东北薄、西北厚,平均厚度76.0m 。区内地势较平坦,略显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地表标高+35m~+42m,坡度约为两千分之一。由于几十年的煤炭开采活动,使地表形成大面积塌陷并积水成塘,塌陷区水深可达5~6m。

矿区东南有寒武、奥陶纪石灰岩构成的为数不多的低山丘陵,大致呈NE60°方向延展。自西向东有大孤山、小孤山、霸王山、九里山、琵琶山。其中以九里山最高,山顶绝对标高为+173.2m。

2.3矿区气候概况

积水区常年水位+34.3m;雨季最高水位+36.25m(1982年7月22日)。拾屯河从矿区南部露头自西向东入丁万河,全长13km,为季节性河流。拾新河1977

年12月铜山县在矿区中部自西北向东南人工开挖而成,常年积水,水深5~6m,河床不连续且与塌陷区积水连成一片。除上述地表水体外,井田内尚有零星分布的鱼塘和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因此,矿区地表水系较为发育。本区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2.4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1、地层

井田内无基岩出露,现据区外露头及钻孔揭露资料,井田地层自下而上为:(1)寒武系(€):井田钻孔未见,仅在矿区外围群山有出露。主要分布于徐州复背斜的轴部,与下伏地层震旦系(Z)呈假整合接触。下部以砂页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中、上部由中~厚层状灰岩组成。

(2)奥陶系(O):仅见于少数钻孔,是徐州复背斜构造的两翼地层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区内只发育有下统(O1);中统阁庄组(O2g),上统缺失。

(3)石炭系(C):本系地层仅发育有中统(C2b),厚17.8~42.7 m,平均27.0 m,假整合于奥陶系之上;上统太原组(C3t),厚124.0~208.2 m,平均156.0 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夹极不稳定~稳定薄煤7~10层,可采2层;下统缺失。

(4)二迭系(P):区内二迭系地层沉积有下统山西组(P11S),厚96.5~145.4 m,平均113.0 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其中7煤为稳定可采煤层,8、9

煤为局部可采煤层,为近海河湖沼泽相沉积;下统下石盒子组(P12x),厚170.7~299.0 m,平均217.0 m,为内陆湖泊沼泽相沉积,含煤6~9层,其中1、2煤可采;上统上石盒子组(P21s),厚3.9~269.2 m,平均250 m,为炎热气候下内陆河湖相沉积。

(5)第四系(Q):井田范围内厚52.7~124.0 m,平均76.0 m,不整合于各系地层之上。主要由砾石、砂礓、粘土、亚粘土、粉砂土和腐植土组成。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

2、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井田内地表水体主要为塌陷区积水,积水区常年水位+34.3 m,雨季最高水位+36.25 m(1982年7月22日);其次有拾新河及拾屯河,拾新河是1977年12月铜山县在矿区中部自西北向东南人工开挖而成,常年积水,水深5~6 m,河床不连续且与塌陷区积水连成一片。拾屯河从矿区南部露头自西向东入丁万河,全长13 km。为季节性河流。区内另有零星的鱼塘和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分布。因此,矿区地表水系较为发育。

(2)矿井主要含水层组划分及特征

根据含水层岩性特征、空隙性质及地下水埋藏条件,矿井主要含水层组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①孔隙潜水~承压含水层组

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成,不整合于各煤系地层之上,其厚度为52.7~124.0 m,平均76.0 m。分布趋势东南薄、西北厚,自上而下划分为3个含水层(组)。上、中部粉砂层富水性相对较好,下部砂礓粘土层富水性极弱,底部粘土砾石层富水性一般。

A、第四系上部松散砂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组

主要是第四系上部的粉砂土层。为黄泛区的冲、淤积物,厚度0~16.40 m,平均8.20 m。该层松软、空隙大、富水性中等,水位埋深一般在3m左右,为区内民用主要水源。钻孔抽水资料:q=0.275 l/s·m,K=3.58 m/d,水质类型:HCO3--Mg2+·(k++Na+),矿化度:M=0.94 g/l属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组。

B、第四系中部砂层孔隙承压含水层组

由灰~灰黄~黄色粉、细砂及粘土、砂质粘土、砂礓粘土层组成,厚度58m 左右,其中砂层厚度10 m左右,富水性较好,井简涌水量20~115 m3/h。

该含水层组上部为深灰~深黄色粘土层,厚约8 m,透水性差,富水性弱,分布稳定,可视为相对隔水层。下部是红褐色粘土及砂礓粘土层,厚20 m左右,局部夹有砂层透镜体,富水性弱,透水性差,为一相对隔水层。

C、第四系底部粘土砾石孔隙承压含水层

厚度0~42.3 m,平均5.1 m,分布不稳定,为黄褐色、灰白色粘土夹砾石或砂礓层。砾石以灰岩残块为主,呈次棱角~浑圆状。砂礓粒径不均,多小于6 mm,富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弱。该层抽水试验资料:q=0.0172~0.0571 l/s·m,K=0.176~0.374 m/d,M=0.469~4.38 g/l。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是区内各基岩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水源。

②裂隙承压含水层组

A、上石盒子组底部奎山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奎山砂岩厚4.6~41.7 m,平均13.9 m,为灰~灰白色中~粗粒含砾砂岩,整合接触于下伏地层,分布稳定,富水性中等,透水性较强,井筒涌水量30~120 m3/h,抽水试验资料:q=1.12 l/s·m,k=5.195 m/d,矿化度;M=1.90 g/l,水质类型:SO42--(K++Na+)·Ca2+,属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

B、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组砂岩总厚度平均为63.10 m,单层砂岩最厚为35.04 m,多为泥质胶结的中~细粒砂岩,是开采1、2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砂岩富水性弱~中等,渗透性较差且不均一,地下水赋存受构造控制且以静储量为主,已采工作面涌水量一般为5~10 m3/h,最大165 m3/h。抽水试验资料:q=0.002~0.33 l/s·m,K=0.073~2.45 m/d,矿化度:M=1.09~2.069 g/l,水质类型:C1-·SO42--(K++Na+)·Mg2+属富水性弱~中等的含水层组。

C、下石盒子组底部分界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分界砂岩厚13 m左右,为浅绿、浅灰色中~粗粒含砾砂岩,巷道开拓涌水量为5~10 m3/h。属富水性弱~中等的含水层。

D、山西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组有砂岩1~6层,砂岩总厚度平均为35.64 m,单层砂岩最小仅0.79 m。多为灰色细~中粒砂岩,是开采7、9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本组砂岩富水性弱,渗透性差,砂岩裂隙水以静储量为主,易于疏干。已采工作面涌水量一般为5~10 m3/h,最大为66 m3/h,抽水试验资料:q=0.001~0.056 l/s·m,K=0.003~0.688 m/d,矿化度:M=1.123~2.56 g/l,水质类型:C1-·SO42--(K++Na+)·Ca2+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

③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组

A、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组由13层灰岩组成,太原组灰岩厚度、层间距统计见表3.2。

灰岩总厚41.71 m,占本组地层厚度的27%,其中以四灰最厚,平均10.7 m,分布稳定,岩溶裂隙较为发育,富水性好。1978年庞庄井新建副井穿过四灰时,井筒涌水量达138 m3/h。该含水层组按其赋水特征与煤层开采关系,分为一~

六灰、七~十灰、十一~十三灰3个含水层组。

Ⅰ)一~六灰含水层组

q=0.6768~3.9333 l/s·m,平均2.846 l/s·m;K=2.741~18.401 m/d,平均12.486 m/d;矿化度:M=0.79~1.85 g/l;水质类型:HCO3--(K++Na+)·Ca2+、C1-·SO42--(K++Na+)·Ca2+;属富水性中等~强的含水层组。

Ⅱ)七~十灰含水层组

q=0.0135~1.508 l/s·m,平均0.6932 l/s·m;K=0.211~23.208 m/d,平均10.505 m/d;矿化度:M=0.61~1.04 g/l;水质类型:HCO3--(K++Na+)·Ca2+、C1-·SO42--(K++Na+)·Ca2+;属富水性弱~中等的含水层组。

Ⅲ)十一~十三灰含水层组

q=0.033~0.395 l/s·m,平均0.2137 l/s·m;K=0.039~7.919 m/d,平均3.979 m/d;矿化度:M=0.42~0.71 g/l;水质类型;HCO3--(K++Na+)·Ca2+;属富水性弱~中等的含水层组。

表3.2 太原组灰岩厚度、层间距统计表

项目灰岩

厚度(m) 层间距(m)

灰岩夹层岩

最大最小平均最大最小平均

一 2.07 0 1.06

二 5.41 0.50 2.37 1.41 0 0.64 页岩

8.87 1.97 3.92 26.39 9.96 17.43 页岩、砂岩、

砂页岩

15.88 5.65 11.0

1

10.60 2.23 5.00 砂岩、页岩

五 6.77 0 3.97 7.79 0.42 2.56 页岩

5.70 0 2.78 13.36 0.61 7.92 砂岩、砂页

5.79 0 1.00 8.80 0.56 5.04 煤、砂页岩、

煤、砂页岩

八 3.99 0 1.12 9.89 1.12 5.17 煤、页岩

九 6.37 0.43 1.68 6.37 0.43 1.48 煤、页岩

十8.63 0.96 4.53 37.80 14.97 26.36 煤、页岩、煤、页岩、铝土页岩、砂岩、砂页

十一3.88 0 0.97 27.79 13.13 20.22 煤、砂岩、

砂页岩或互

层、页岩

十二9.98 2.69 6.07 3.85 0 1.07 页岩

十三4.35 0 1.23 11.81 1.55 5.90 煤、页岩、

煤、页岩、

砂岩

各层灰岩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不尽相同,但以四、六、九、十、十二灰较好,其中四灰最好;倾斜及缓倾斜地区溶隙发育;随着深度的增加溶隙发育减弱;沿倾向方向透水性比走向上的透水性差。

B、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本区奥陶系地层总厚450~530 m,与上覆石炭系中统底部的铁质页岩呈假整合接触关系,主要分布在煤系地层底部及外围。在井田北部,因F1逆断层的推覆作用,使上盘的部分奥陶系灰岩溶隙含水层直接超覆于煤系地层之上,造成水体下压煤。

井田内共有41个钻孔揭露奥陶系灰岩,揭露厚度0.6~215.2 m不等,其中F1逆断层上盘26个钻孔27次对奥灰含水层进行了抽水试验:q=0.00000108~6.5 l/s·m,平均1.9273 l/s·m;k=0.000000453~92.25 m/d;矿化度:M=0.324~0.688 g/l;水质类型:HCO3--(K++Na+)·Ca2+。

在F1逆断层下盘及其它地段,有6个钻孔对奥灰含水层进行了抽水试验:q=0.0025~0.207 l/s·m,平均0.086 l/s·m;K=0.039~1.153 m/d,平均0.253 m/d;矿化度:M=0.411~0.78 g/l;水质类型;HCO3--(K++Na+)·Ca2+。

抽水试验结果表明:奥灰含水层的富水性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一般来说,深部岩溶发育相对浅部要差,富水性也弱;处于F1上盘的奥灰,岩溶发育,属富水性中等~强的含水层。如东城井742工作面回采时,因采高过大、防水煤柱留设不够、隐伏构造不清等原因,造成F1断层上盘的奥灰水涌入工作面,涌水量达82 m3/h。其下盘和其它地段岩溶发育相对较差,属富水性小~中等的含水层。富水性不均一现象是由于所处构造部位及深度不同造成的。

(3)地下水动力环境

①各含水层水力联系

A、第四系上部孔隙潜水含水层组直接接受地表水、大气降水的补给,受季节性影响潜水位变幅较大。

B、第四系中部砂层孔隙承压含水层组的下部有粘土隔水层,使其与第四系底部粘土砾石含水层水力联系微弱,其补给水源主要为上部的孔隙潜水,补给

方式以垂直渗透补给为主。

C、第四系底部粘土砾石孔隙承压含水层与煤系地层各含水层组无直接水力联系,补给方式以地表水的侧向径流及垂直缓慢入渗为主。

D、上石盒子组底部奎山砂岩承压含水层与各煤系地层含水层组无直接水力联系,其水源补给方式为第四系底部砂礓、砾石孔隙水的缓慢垂直补给、露头区的侧向缓慢补给及煤系外缘浅部高水位的太灰、奥灰溶隙水的侧向越流补给。

E、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组与其它各含水层组无直接水力联系。其富水性受构造控制,矿井涌水量的大小取决于砂岩含水层的厚度、胶结成份、颗粒度、裂隙连通性及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

F、太原组灰岩溶隙含水层富水性弱~强,以四灰富水性最好。十灰、十二灰为开采太原组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含水层组是区内煤系地层各含水层组的间接补给水源,补给方式以导水构造或侧向越流补给为主。

G、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在本区F1断层上盘浅部区域属富水性中等~强的含水层;处于F1断层下盘深部区域的属富水性较弱的含水层。F1断层上盘的奥灰富含水层对下盘煤层开采构成威胁,设计开采时应留设必要的防水煤柱。该含水层是区内煤系地层各含水层组的间接补给水源,补给方式以导水构造或侧向越流补给为主。

②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区内各承压含水层组主要在井田东南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底砾孔隙水的补给,其径流方向从东南向西北,并通过导水断裂带、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及人工采掘活动产生的冒落、导裂带引起各含水层组相互越流补给。矿井开采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煤层时,涌水量不是很大且易于疏干的特点说明地下水补、径、排相对较弱。但采矿和人工抽排地下水活动加剧了地下水的水力

交替运动,使地下水的化学成份和径流方向、径流强度不断地得到改变。井田内承压水的排泄方式以矿井涌水为主。

2.5矿井生产情况

庞庄煤矿原有两对生产矿井,即东城井和庞庄井。由于东城井资源枯竭,1991年经苏煤司生(91)367号文件批准“核销东城井45万吨/年的原矿井生产能力,实行庞庄井和东城井合并”。1992年,集团公司徐煤党发(92)37号文件批准撤销张小楼矿级建制,于1992年8月1日将原张小楼煤矿合并至庞庄煤矿管理,即为庞庄煤矿张小楼井。现三对矿井各自有独立的生产系统,开采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煤层。太原组煤层由于煤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以及村庄压煤等问题,尚未列入开采计划。

(一)东城井

东城井由上海煤炭工业设计院设计,华东煤炭工业公司第十二建井工程处承建施工。1960年2月破土动工,于1964年1月2日开始试生产;同年5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原设计能力为21万吨/年,1974年改扩建箕斗井,生产能力提高到45万吨/年;1980年煤炭部核定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1984年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生产原煤121.0万吨。由于80年代开采强度大,造成资源枯竭,为此,苏煤司生(91)367号文件批准“核销东城井45万吨/年的原矿井生产能力,实行庞庄井和东城井合并”。目前开采山西组煤层的边残块段。

(二)张小楼井

原为徐州矿务集团公司张小楼煤矿。1992年8月1日,经徐州矿务集团公司批准与庞庄煤矿合并,改为张小楼井。由徐州矿务集团公司自行设计,自行建设。1970年3月12日破土动工、1973年12月20日简易投产,1977年11月

移交生产。原矿井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1978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煤炭部历次核定生产能力均为45万吨/年。1992年原煤产量达60.4万吨,1990年10月进行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为105万吨/年。

目前该井-400m、-600m两个生产水平开采已经结束。现生产水平为-750m、-1025m。开采下石盒子组2煤和山西组7、9煤。

(三)庞庄井

由上海煤矿设计院设计,华东煤炭工业公司第一建井工程处承建。1959年12月30日破土动工,于1965年5月1日移交生产。原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1974年开始对矿井进行改造;1980年煤炭部核定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年;1980年实际原煤产量达到136万吨。1991年重新核定生产能力为140万吨。

2002年原煤生产创历史最高纪录,达198.4万吨。

庞庄井历年产量统计表表1-1单位:吨

年份产量年份产量年份产量年份产量年份产量1965 108061 1973 714097 1981 1206945 1989 1206533 1997 1408670 1966 395316 1974 522280 1982 1206412 1990 134**** **** 1698007 1967 346570 1975 670001 1983 996721 1991 1297852 1999 178**** **** 231230 1976 914616 1984 697219 1992 1171288 2000 185**** **** 189540 1977 1073893 1985 882184 1993 1024015 2001 175**** **** 648999 1978 1174103 1986 1017916 1994 955946 2002 198**** **** 794703 1979 1221298 1987 1059976 1995 1024611

1972 743702 1980 136**** **** 1168551 1996 1051103

目前该井-170m、-270m、-370m和-520m四个生产水平开采已经结束,现生产水平为-620m水平、-850m延深采区。开采下石盒子组1、2煤和山西组7、9煤。庞庄井历年产量见表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