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东文明

近东文明

近东文明
近东文明

近东文明简介

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是近东文明中最古老的文明,二者都是大河文明。它们的共性都是以农业为基本的经济形式,实行比较精细的计划经济,政教合一;发达的手工业,辉煌的建筑和完善的书写体系。他们的神庙不但是神学理论完善的机构,也是各类科技知识的教育机构。古代近东的两个文明地区,即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出现,是近东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更是近东文化的发展与延续。

古代近东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古代居民,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各族、埃及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世界人民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类文明的诞生往往与大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近东也是如此。正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造就了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才使它们成为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古代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特性。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是以苏美尔文化为基础,由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加以丰富与发展而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在文字、文学、宗教、神话、建筑、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均取得了较高成就。古代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一样,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以其辉煌的文化成就令人赞叹不已。

下面我想着重讲讲古代近东中的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的固有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 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 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 这标志着埃及文明已经成熟。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并成为法老时代官方使用的主要文字。在古代埃及, 虽然后来有了书写更为简化的祭司体文字和世俗体文字, 但象形文字并没有被废弃, 仍固定用于书写官方和神庙的文献, 甚至到了托勒密王朝时期, 神庙祭司仍在使用象形文字撰写铭文, 著名的罗塞达石碑就是一例。

古埃及文化固有的特点, 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 就是对死后生活的关心。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一种准备, 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对死者实行厚葬。古埃及人生来讲求实际, 墨守成规, 客观上也有助于保存他们的文明成果。尽管他们晚期经常遭受外族的入侵和统治, 各个方面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但他们对于古老的习俗还是信守不渝, 尤其对宗教上的许多传统是决不会抛弃的。在古代埃及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 法老时代凡是能修起正式坟墓的埃及人, 从在世之时起, 都会不惜钱财去办理他们认为有死之年! 必备的各种物品来装饰坟墓。地理和自然条件对于古物的保护也大有帮助, 尼罗河两岸的土地大部分是沙漠, 每年很少或者根本不会下雨, 随葬的物品在干沙覆盖下不会受到什么损害。在埃及, 几乎没有什么埋在沙土里的珍宝会腐烂, 就是挖出来最精致的雕刻品, 也是完美如新的, 干燥的沙土能永远保存一切。

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古代民族都有过在死者坟墓里放置随葬品的习俗, 但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古埃及人那样生前就为冥世的生活不遗余力地准备。对冥世深信不疑的观念, 使他们在告别尘世之时就把一切能用得上的物品连同他们的遗体一起埋入坟墓, 以便在冥世继续享用。即使是在最为简陋的坟墓当中, 死者遗体身边也会摆放几个陶罐、一些工具和几件个人用品。家境富裕的人们能够建造得起精致的坟墓, 里面配置一些家具、供品和衣物。对于无法埋入坟墓的物品, 古埃及人就代之以模型,这些模型的制作精巧, 跟真品毫无二致。5000多年来, 古埃及人一直把他们文明创造的一切物品如盘碟、衣服、家具、珠宝、雕像、

饰物、书籍等和死者的木乃伊一起埋进天然防腐的沙土里。因此,我们今天才能得到有关古埃及文明一套较为完整的记载, 使古代埃及文化的许多遗产保存至今。古埃及文明虽然在年代上离我们极其遥远, 但由于保留下来的古埃及文化遗产内容丰富, 影响深远, 所以今天我们看起来, 古埃及文明在某些方面仍比任何别的古老文明更加亲切可知。

古埃及艺术自成体系。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里, 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 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 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 双肩和胸部则以正面表现, 而双脚又是侧面的。这种造型最早出现在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500 3100年) 的蝎王权标头上。从第1王朝之始的那尔迈调色板上可以看出, 侧头正胸的表现手法已经相当成熟, ?此后, 形成固定的模式, 法老时代一直被奉为圭臬。对于表现法老的形象, 这种规范! 化的程式要求就更为严格, 法老必须画得高大, 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因为在古代埃及这样一个王权神授的国度里, 法老就是在世的神, 艺术作品表现法老的形象必须按照应有! 的样子, 而不是根据实际看到的样子去塑造, 必须把人神一体的君主表现得尽可能的充分和完美, 由此确定的一套人像程序, 作为官定模式而用于一切艺术作品。所以, 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中的人像面貌, 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而且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深刻的。这一艺术风格一旦形成便流行于整个法老时代, 历时近3000 年而不衰, 同时也构成了古埃及文化突出的一个特点。

古埃及文明就像古埃及人的性格一样, 是稳定的, 但绝不是静止不变的。实际上, 法老时代的埃及在与周边各古代民族的交往过程中, 由于受外部文化的影响, 古埃及人的习俗发生了许多变化, 但是, 其基本特点却始终保持着,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

综上所述, 古埃及文明反映了古埃及人及其地理环境所独有的特点, 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古埃及人有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 这一文化传统是在长达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逐渐形成的。但是,古埃及人并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保守民族, 他们在与近东和地中海区域各民族的接触中, 特别是从新王国时代开始, 通过军事征战、贸易往来与外部世界发生了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与西亚文化以及希腊文化的交往、融合, 古埃及传统文化的内容得以丰富, 而又对后来的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古埃及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 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无论是古代近东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还是古埃及文化,都对西方文化的两大精神祖先--希腊人和希伯来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文化传统的形成,离不开古代近东文化的贡献。

[其他论文文档]谈哈佛大学近东语言文明系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谈哈佛大学近东语言文明系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2014 年8 月18 日至2015 年8 月17 日,我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到哈佛大学近东语言文明系访学一年,师从系主任、著名古代犹太教和《希伯来圣经》研究专家沙亚科亨(Shaye J. D. Cohen)教授,研究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从《旧约》向《新约》的文学嬗变研究(项目批号:11BWW050)。在此期间,我对哈佛大学近东语言文明系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考察,也利用这个宝贵机会深入了解哈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 哈佛大学近东语言文明系(Department ofNear Easter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40个系之一,现有教师32 人、行政人员4 人、博士生63 人、博士后1 人、硕士生3 人、本科生29 人,师生比是1:3.7 ,属于研究型大学的院系,实施精英教育,以培养博士生为主。近东语言文明系旨在向学生介绍古代和现代近东、中东民族、语言、文化、社会,这个区域可以宽泛地定义为从西方的摩洛哥到东方的伊朗、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和文化的家园,其语言、文学和文化已经延伸到中亚、东亚、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欧洲、北美。因此,近东和中东研究因其在国际舞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 近东语言文明系有犹太研究中心和亚实基伦的发掘(莱昂利维探险)两个研究机构。犹太研究中心通过出版物、合作研究、讲座、研讨会等研究和讲授犹太文献和文物,资助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亚实基伦的发掘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古代亚实基伦海港、迦南王国首都、菲利士人的港口挖掘,踏上《圣经》中的英雄参孙曾经走过的地方。近东语言文明系有近东语言文明、《希伯来圣经》、伊斯兰文明、犹太文明四个研究重点。近东语言文明主要研究古代、中古、现代近东语言、文学、文化、历史。《希伯来圣经》主要研究《希伯来圣经》的古代近东起源及阐释史。伊斯兰文明主要研究阿拉伯、土耳其、波斯、近东直到非洲、南亚或其他任何地方的伊斯兰文明。犹太文明主要研究犹太文明,包括希伯来语、阿拉姆语、犹太- 阿拉伯语或意第绪语区域,近东、欧洲、美国或任何区域的犹太文明。哈佛大学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图书馆,在近东研究不同领域的图书资料很多。怀德纳图书馆有阿拉伯、亚美尼亚、希伯来、波斯、土耳其、意第绪语文学作品,中东研究中心阅览室和哈佛神学院安多佛哈佛神学图书馆有极好的资源供学生借阅,神学院也是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专门研究中近东政治或社会的学生应该熟悉中东研究中心的资源和工作人员,专门研究伊斯兰教法律的学生应该熟悉哈佛法学院的资源和工作人员,而那些对犹太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应该熟悉犹太研究中心的资源和工作人员。近东语言文明系所在的主楼是闪米特博物馆,该馆建于1889 年,收藏了4 万多件近东考古发掘出的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主要是用于教学、研究和近东考古、历史和文化出版。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有专门的学生手册需要遵守,除了遵守系里的规定,研究生还必须遵循院里的有关规定。 一、课程设置与选课要求 近东语言文明系的课程设置是多样性的,分为近东文明(本科教程和研究生指导学习)、古代中东(包括古代近东、《圣经》研究、亚美尼亚研究)、穆斯林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即伊斯兰文明)、犹太研究、现代中东研究(现代中东)、语言与文学(包括阿卡德语、阿拉伯语、亚美尼亚语、古代埃及语、希伯来语、希伯来文学与历史、伊朗语、波斯语、闪米特哲学、苏美尔语、土耳其语、意第绪语)六大类课程。许多课程会涉及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领域,例如有关《圣经》的课程分布于古代中东、犹太研究以及希伯来文学与历史三个领域,有关犹太研

古代近东文明

摘要: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 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波斯帝国 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更迭频仍的西亚文明 一、印欧人与闪米特人的角逐场 【西亚的自然环境】古代西亚的地理范围是指亚洲西南部各地区,由东至西分别为 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细亚,再往南则为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在古代世界史上,这1地区的文明中心是两河流域。 考古资料表明,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就在北部的山区,而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化,如哈逊拉文化、哈雷夫文化也都位于北部丘陵地带。哈雷夫文化结束时(约公元前4300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才被逐渐开发出来,出现了欧贝德文化。自此以后,南部低地平川的优良性才逐渐显示出来,农业发展迅速,城镇增加,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终于出现了。 【复杂的居民】在欧贝德文化形成时,从两河流域北部和东北部不断有人移入,构 成了苏美尔地区最早的居民,我们可称之为欧贝德人,继苏美尔人之后,来到两河流域和分布于西亚的古代居民按其语言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闪米特人,另1类居民是印欧人。来到西亚的印欧人主要有赫梯人、米底人和波斯人。第三类是和上述闪米特语族和印欧语族皆无关系的民族,如埃兰人、加喜特人、库提人、胡里特人。 二、苏美尔人的城邦与阿卡德王国 【苏美尔人的城邦】大约公元前5000年左右,苏美尔就有了最早的城市—埃利都(人 口约4500)。在随后的乌鲁克文化(公元前3500-公元前3100年)期间,苏美尔就进入了国家萌生和城邦形成时期。苏美尔城邦的政治制度,保留着军事民主制的残余。城邦有3个政治机构:城邦首领、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著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反映了乌鲁克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在处理国政方面与贵族会议的冲突。 【乌鲁卡基那改革】在众多的苏美尔城邦中,拉格什是我们了解较多的1个城邦。 这个城邦在公元前24世纪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1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据记载:拉格什国王卢伽尔安达(约公元前2384-公元前2378年)为政暴虐,贪得无厌。贵族乌鲁卡基那推翻了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结构和传承 (一)文化和文明 1、文化的概念 中国:“文”本意指交错的纹理,引申为自然与社会纷繁复杂的事象; “化”本意为改易、生成与整理,含有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西方: “文化”本意为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后引申为对人类精神的培养化育。 “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英]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 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统计从1871——1951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种,现在有两百余种甚至上千种。 梁启超、梁漱溟、钱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几种文化界说: 广义文化说: 凡是把社会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作为文化涵盖对象的文化定义。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977年版《辞海》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982年《现代汉语词典》 把文化涵盖对象限定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方面的文化定义。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专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归结为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知识系统等等 文化多义兼容说 ”广义地说,指人类的活动方式几创造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中义而言,它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也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如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法律、道德、伦理、习俗风尚等观念性的东西。狭义指人类的一般知识及运用文字的能力、水平等。“ 2、文化与文明 文化、文明同义说 施宜圆《中国文化辞典》1987年;袁方《社会学百科辞典》1991 认为文明与文化没有多大差别 文明大于文化说 钱学森、罗大冈”文明包括文化,而文化不能替代文明” 最早见“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 指社会生活光彩绚烂,其义包括文化 文化大于文明说 汪澍白“濬哲文明”——孔颖达《尚书·舜典》疏解:“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赋予文明以观照和传播人类所创造的整个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空间条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耕与畜牧 (1)产生 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和中国等地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和大豆;中南美洲培育出甘薯、玉米等农作物。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牛等动物。 (2)发展 农耕和畜牧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2、国家的产生 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率提高,人类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产生,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人类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奴隶制是人类社会第一种剥削和压追形式。 3、文字的产生 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的产生,促使专门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的工作者出现。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流域 创造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创作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发明了60进位制 印度文明南亚 印度河 和恒河 流域BC6世纪等级森严的种姓 制度(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 首陀罗)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希腊文明东南欧 巴尔干 半岛和 爱琴诸 岛BC8世纪小国寡民的城邦 国家 斯巴达城邦是寡 头政治,雅典城邦 是多数公民掌权 的民主政治典型 文学: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 喜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修昔 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哲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 学基础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开始向文明社会迈进,其最根本的经济前提是( )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社会分工的发展 C.奴隶制度的形成 D.文字的出现 解析:A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人类的社会生产出现了剩余产品,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不断加剧,阶级对立直接导致了国家的产生,文字出现,A项是根本原因。 2.《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西亚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最初使用的字体是( )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腓尼基文字 D.青铜铭文

西方文化史

西方文化史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的,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 图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 一、欧洲史前文化 二、爱琴文化 三、古代近东文化 四、希伯来文化 第二章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 一、早期希腊文化 二、希腊古典时代文化的繁荣 三、希腊化时代的东西文化融合 四、罗马古典文化 五、古典文化的衰落与基督教文化的兴起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 一、中世纪早期的西方文化 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 三、西欧12世纪文化复兴 四、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与习俗 第四章西方文化的近代化转型

一、中世纪文明的衰落 二、文艺复兴运动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成就 四、宗教改革运动 五、西方文化的扩张 第五章近代西方启蒙文化 一、17、18世纪的西方社会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 四、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和史学 五、17、18世纪的西方艺术 第六章工业化时代的西方文化 一、科技发明与工业化社会 二、工业化时期的西方思想 三、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西方两大文学主流 四、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 五、流派纷呈的19世纪西方绘画 第七章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文化 一、20世纪前期科学与技术的大发展 二、重“内省”和重“实证”的哲学思想 三、经世致用:经济学的发展 四、怪诞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五、顺流而变的西方社会科学第八章战后西方文化 一、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 二、当代西方的哲学思潮 三、变革中的史学与社会学 四、凯恩斯以后的西方经济学 五、战后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 六、战后的西方艺术 附录: 附录一参考书目 附录二世界文化史大事年表

近东文明是什么

近东文明是什么 浏览次数:426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0-12-1 23:39 |提问者:陈烜煊 最佳答案 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是近东文明中最古老的文明,二者都是大河文明。它们的共性是都以农业为基本的经济形式,实行比较精细的计划经济,政教合一;发达的手工业,辉煌的建筑和完善的书写体系。他们的神庙不但是神学理论完善的机构,也是各类科技知识的教育机构。两河文明对埃及文明有一定的影响。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许多领域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古代近东文化的强烈影响,大大丰富了古希腊文化的内涵。希腊文化正是在不断吸收古代近东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走向了辉煌。 推荐一本书。 《近东文明的起源》系统地论述了直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史学界对古代近东研究的状况,进而分别论述了古代近东两个文明地区(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早期文明以及城市的出现,而城市的出现则是近东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最后论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1 回答时间:2010-12 近东,中东,远东是以什么标准来命名的 浏览次数:14047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6-7-8 13:19 |提问者:小石头记 最佳答案 以欧洲(法国)为中心向东划分,近东(东欧、土耳其)、中东(阿拉伯地区、中亚)、远东(中国、东亚) “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所谓近东,中东,远东,都是西方国家(主要是西欧各国)以他们所在地区通向亚洲的海上路径——西地中海一带为基点,对东方广大地区的称呼。这几个系列性词语、大约出现于欧洲各殖民一帝国主义国家向外、特别是向东方扩张的早期,而开始盛行于19世纪,相沿使用以迄于今。原来笼统地称为“东方”,因地区过于辽阔,始进一步按照和它们距离的遐迩,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至于就欧洲人称呼的“东方”乃至亚洲本身而论,所谓“远”、“近”和所谓“东”也者,应该正好颠倒过来才对,我国历史上的说的“西域”,按广义曾把后世的“中东”以及迤西的地区都包括在内,就是一个证明。说穿了,“近东”、“中东”和“远东”云云,不过是“欧洲中心论”的一种反映,徒因相当长时期以来,“西方”在世界上得势,这些经不起推敲的地区名,方通行无阻而己。 就“创造”这些地区名的西欧而言,顾名思义,近东距离近些,远东距离远些(乃至最远),中东是不近不远。但不论近、中、远,都是些相对字眼,本来就模模糊糊,仅有大致范围,没有明确界限;各自的范围还随时代、随称说者的立脚点、随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等等,进退、盈缩不定。比如“近东”,最初指地中海东部地区,由于这个地区曾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与西欧不是一个世界。在那个时期,有人就拿它当奥斯曼帝国的同义词使用,“近东者,奥斯曼帝国之谓也”。有的英国人把巴尔干半岛视为近东的“实指”部分,也就是奥斯曼帝国核心部分,东南方的毗连地区,则是它的外延。按这种说法,东南欧印亚非两洲的东地中海沿岸,都涵盖在内。 “中东”指近东以东的广大地区,指称范围可以直至印度、缅甸。后来,因受东方政治局势的变化,特别是19世界初叶开始的奥斯曼帝国的逐步衰落,以及因此而来的巴尔干半岛政治地图变化的影响,“近东”指称范围渐次缩小,东移,循至某些辞典解释“近东”的时候,说“包括利比亚、埃及、阿拉伯半岛、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等”,东南欧显然不在其内了。但这样就难免与“中东”的指称范围“重叠”,彼此的界限和范围越来越模糊不清。人们不得已,又往往混称为“中近东”或者索性以“中东”概括,“近东”一词越来越不单独使用了(比如前些时尽管波黑烽火连天、血流成河,按传统的划分,当地属于近东,在报端上却见不到这个词,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已陈旧得不能再用了)。与此相应,“中东”的指称范围更加膨萎无常,在国外众多的书刊和学人笔下,异说纷纭,广狭出入极大。按一种极端的看法,可远及北非各国甚至把整个中亚都纳入其中,这当然是

古希腊文明的特征

古希腊文明的特征 【内容提要】人们一直在讨论古希腊文明的特征,也得出了许多鲜明见解。本文强调在论述古希腊文明特征时,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即古希腊文明的开放性、扩张性、和古希腊文明的多元性和多中心性。 【英文摘要】For a long time,people have been discussing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 e civilization of ancient Greece,and have drawn many distinct conclusions.Th is essay emphasizes two points which peopl e must notice while expound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civilization of ancient Greece,namely,on the o ne hand,anci ent Greek civil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openness and expansion;on the oth er hand, it is marked by pluralism and multi-centrality. 【关键词】古希腊/文明/开放性/扩张性/多元性/多中心性/Ancient Greece/civilization/open ness/expansion/pluralism/multi-centrality 本文就笔者研习希腊史的一点体会来论述在研究古希腊文明特征时,必须注意的两个根本问题。 一、古希腊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大概在今天仍有许多人持充足的理由相信:西方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诸文明迥然不同,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经由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而到近代的工业文明独立发展演变而成的。甚至常常有人把工业革命后的欧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制度等直接归结为古希腊、罗马文明“固有本质”的衍化。 其实在古代,米利都的赫开泰乌斯认为,希腊人长期以来就是埃及文明的子孙①(注: (美)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1分册),谢德风译、李活校,商务印书馆1 988年5月第1版,第66页;另参阅希罗多德:《历史》,王嘉隽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6 月第1版,第340页。);希罗多德指出希腊的一个主要城邦底比斯的创建人卡德摩斯就是属于闪族的腓尼基的一个王子,并且指出希腊的许多神名来自埃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古典学者约瑟夫·斯卡利杰也指出希腊人受益于非希腊人的成就;伟大的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说:“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②(注:(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陈恒六、刘兵、仲维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第64页。)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认为“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就自成一个文明传统的观点开始从根本上遭到质疑。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西方”文明实际上“起源”于非西方——更确切说是古代东方诸文明,③(注:早在1928年西方就出版过Ramsay,Sir Wm .,Asianic Elements in Greek Civilization,New Haven 1928。西方世界最近出版的有关这方面的作品有:《世界有色伟人》(1946)、《偷来的文化遗产》(1954)、瓦尔特 ·伯克尔特(W.Kurkert)《东方化的革命》(1982)、马丁·伯纳尔(M.Bernal)《黑色雅典娜》(第1卷1987年出版,第2卷1991年出版,计划要出4卷)、魏斯特(M.L.West)《赫利孔的东方面孔》(1997)。尤其是伯纳尔的著作在古典学界引起了一场空前的争论,有人指责他没有足够证据就轻易下结论,也有人说这是赶修正主义派的时髦。但是不管怎么说,他提出的希腊文化受北非、西亚文化的影响这个重大命题,是无法轻易地置之不理的。不过我们要反对的是那种“非洲中心论者”——这种观点早已以世界文明“埃及源流说”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不仅否定古代希腊人在哲学、科学、民主等方面的成就,而且竟说苏格拉底和克里奥帕特拉都是黑人,亚里士多德盗窃了亚历山大里亚的图书馆等等如此荒谬不经的话。参孟悦《<泰晤士文摘>:什么是西方文明》,载《读书》 1998年第8期;董乐山《东方和西方,相会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文明史(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课程编码:99500010 (若老师不清楚自己课程编码,可以先不填) 学时:32 学分:2 (根据15级培养计划来填,1学分=16课时以此类推)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 先修课程:西方文明 适用专业:各专业 建议教材:《欧洲文明十五讲》;陈乐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一、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通识学院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是贯彻落实“专、通、雅”人才培养模式,并落实“16条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标准”的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面向各专业学生,主要讲述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人文、政治、社会、艺术、科技各领域,通过史实来展现西方文明内在的思想核心,即“希腊-希伯来”两大文明源头的产生、碰撞、蛰伏、复兴以及全盛。学习西方文明史,能帮助学生通过西方这面镜子照见中国本土文化的优势和不足,懂得西方所取得的文明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也不仅限于物质层面。通过课程学习,启发学生了解西方文明,体会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全球化的21世纪生活中具备宽阔的知识面和宽广的包容度。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西方文明史的演变脉络(知识层面)。 2.了解西方文明史上各阶段的主要文明成就及历代思想家的重要观点(知识层面)。 3.了解不同时期西方思想与中国本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知识层面)。 4.能对西方文化和学术传统有一个较客观的价值判断(能力层面)。 5.了解查找课程相关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能力层面)。 6.能将西方文明中的有益思想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力和素质层面)。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导言:何处是西方?何物是文明? 1.教学基本内容 0.1 “西方”在哪里? 0.2 “文明”的定义 0.3 西方文明史的研究范围:从殿堂到草根 2.教学要求 理解“西方”概念的形成及历史演变; 理解“文明”之概念,比较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教学重点); 了解西方文明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教学重点)。 第1章:古代近东文明 1.教学基本内容

希腊文化的特征

论希腊文明的特征 摘要:希腊文明特征是希腊精神的特征。第一,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 谐发展;第二,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第三,喜好思想自由和自由思想;第四,追求人生享受和现世娱乐的生活情趣;第五,崇奉中庸精神。并且在希腊的建筑风格上也能追寻一丝希腊文明的特征。 主题词:希腊文明精神建筑特征 在世界文明史上,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的确,它的文化创造达到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于是,古希腊文明的勃兴和它的“后来居上”,它的光灿夺目的业绩,被学界称为“希腊的奇迹”。在我们看来,要破译与理解这一文化之谜,在很大程度上要从希腊文明的特征那里去寻找。 “希腊精神”:一种典范 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古希腊文明史城邦的文明,它的城邦多为纤芥之邦,但这规模有限的空间,却是一个具有独立的政治生活、自足的经济生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共同体。在这个狭小的的共同体内,每一个成员都将其他成员置于其共同体,而且也是实现人类自我完美的道德共同体。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希腊人总是把城邦制视为唯一适宜的国家组织形式。因而致力于社会团体与公民生活之间的和谐统一便成了古希腊城邦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信念。但是,这种信念随着城邦的衰落而日渐淡化,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出现的“城邦危机”,极端个人主义与极端民主方式的滋长,导致公民责任感的消退,也就急剧地破坏了这种公民团体与公民生活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这在希腊世界,尤其在战败的雅典城邦表现得更为明显。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衰落之日,即为生物与坏境和谐的失却之时,在公元前4世纪之后的希腊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江河日下与日渐衰落的景象。 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人不愧为一个在继承基础上有着卓越创造的民族,他们的创造性源于他们的好学精神,天生的好奇心、刨根究底的追问与开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他们百般寻求知识,而不管这种知识来自何方,如“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哲学家泰勒斯等人为觅取真知,其足迹曾遍布东方各个角落。“拜东方文明之师”,这在当时不失为是一种智者的眼光。“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这些特征归结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求学习、富有常识。”古希腊文明的种种创造,却是建立在吸收古老的东方文明的优秀遗产之上的;踏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这正是希腊人的智慧,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就是“文明把一切从外国借来的东西变得更美丽”。古希腊文化的奠立,它有一个东方文化的源头,而它自身的发展又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继承者,从希腊人的创造性来看,正是如此。 喜好思想自由和自由思想。这里所说的思想自由和自由思想并不是指一种天赋的与内在的思维活动,而是将思想作为一种见之于世的理性认识的成果,它出现在古代世界,也以希腊人为最早又最具生命力。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曾明确地指出:“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以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

欧洲文明史

近东文明的传播bc1750—800 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的传播。 1各民族的扩散和迁移:阿拉伯沙漠讲闪米语的半游牧民族;印欧人,其语言后来发展为梵语,拉丁语,希腊语,波斯语和现代欧洲大部分语言。2000年左右从里海向外迁移。 二埃及帝国和赫梯帝国1750—1200 埃及帝国: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内部秩序的重建,使埃及人在近东地区重新发挥作用。底比斯。新王国。对外的侵略姿态——王国发展成一个彻底的帝国政体。图特摩斯三世侵袭变为公开的占领——米坦尼人,卡塞特人,亚述人,寻求与埃及保持和平。 帝国秩序下的危机与问题:财力,越来越依靠奴隶制;法老对民众事物的漠不关心,拉神祭司对民众的压迫;外国人带入新思想对传统信仰的冲击。 1400,开始,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反叛+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的支持(1600建立赫梯王国)1379——1362内部的改革活动,阿蒙霍特普四世,重建法老的权利,阿吞神。但引起了内部更大的反抗与危机。 赫梯人和埃及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争夺,最终双方签订协定。赫梯与埃及,最强大,都在衰落。 印欧语系入侵者新一轮的攻击,铁制武器,1200赫梯灭亡,埃及退回旧界,外国人做了法老。见笑了埃及对亚洲近东地区的影响,为埃及和东北非洲地区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机会。 三米诺斯世界,2000-----1400 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宫殿,希腊迈锡尼人的入侵,大灾难。 四小国时代,1200---800,腓尼基人和阿拉美亚人(闪族半游牧民族) 1200,埃及和赫梯帝国的瓦解,米诺斯势力的衰落,近东地区400年里没有居于统治地位的权力中心。地处近东要到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些小群体崛起,促进近东日益同化。 地中海地区的贸易。腓尼基建立殖民地——迦太基 希伯来人 闪族语的大批移民中的一部分,四处迁移。1800年(汉莫拉比时代),向肥沃新月地带边缘至巴勒斯坦的迁移。迦南人的冲突(150年),逐渐转为定居农业生活。1292左右,出埃及,摩西个部族“混合民众”转为一个神圣民族——以色列人。 1050腓力斯丁人的入侵,统一希伯来国家的建立,扫罗,大卫,所罗门。——分裂《北方的以色列,撒玛利亚;南方的犹太国,耶路撒冷》,722,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亚历山大大帝——出国散居。 宗教作为维系希伯来人之间认同感和独特性的唯一力量。 伟大的帝国:亚述和波斯,800--300 一亚述帝国800---612 闪族语民族,3000年在横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高原上建立家园,在小国时代崛起。强有力的军队和新式铁制武器,马拉战车。 萨尔贡二十,近东帝国的创立者。贡品征收。到650年,伟大的亚述王对近东地区的统治。。612.,米底人(东部)和迦勒底人摧毁其首都尼尼微,帝国瓦既。 亚述对近东的意义:难以承受,却是友谊的和平。对蛮族的击溃,使近东300年免收蛮族的

四大文明古国简述

四大文明古国简述 一、概述: 四大文明古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简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亚洲西部)、古埃及(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古印度(亚洲南部)和中国(亚洲东部)。 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发源地,文明分别指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稍后期的爱琴海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在文明的发源地和所在地区的影响力。 二、近代中国人的观念 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中国、印度、埃及、罗马是也”。梁启超在清朝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家战争接连失败,人民丧失信心的情况下提出四大文明古国这种概念,为了增强民族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在国家危难中是值得肯定的。不过的确在地中海地带出现了很多比四大文明古国更早的文明,比如迈锡尼文明等。在国家综合国力强大以后,我们反而不经常提四大文明古国这个概念了,因为我们民族自信心也增强了,所以不需要强调这个概念。(概念,口号具有时限性,就像印度现在还说自己是世界多极化的第5级,但是只有印度这么说,我们要(爱国,创新,厚德)包容,理解这种行为,因为中国会越来越强大) 三、国际认可 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1] 《全球通史》(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古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时期至中世纪末期,一直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应该说明,这里所说的欧洲包括北非[1] 。”而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里,中东文明即包括了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文明。 日本NHK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世界四大文明》里,也承认中国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 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大型记录片《文明的轨迹》里,将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称作世界四大古文明。

世界文化史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化史本科课程教 学大纲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化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学目标:《世界文化史》是历史学专业选修课。本课程通过系统讲述世界文化的起源、发展、转型、变迁的历程,使学生对于世界文化史基本内容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使他们能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评价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以期形成较强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分析能力,并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对世界和未来有更好的把握。 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世界文化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了解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深入研究和比较各民族或地区在不同时代文化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以之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变迁过程作出总体的考察,并努力探求人类文化变迁的本质与原因。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1、《世界文化史》与《中国文化史》同时开设,相辅相成,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对世界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2、《世界近代史》、《世界当代史》、《西方史学史》、《世界三大宗教与贵州民族宗教》、《日本近现代史》等后续课程的开始,使学生的世界文化知识得到进一步细化,深化他们对世界文化各领域的系统认识。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绪论 ( 2学时) 一、文化的涵义 二、什么是西方文化? 三、中西文化的特点及交流 四、研究西方文化的目的和方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世界文化史的含义、主要内容和特点。 (2)掌握和认识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对我们产生了哪些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发展有何启示? 2.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对于世界文化史基本内容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全面掌握世界文化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难点: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评价了解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提高学生进行世界文化学习和历史研究的能力。

古代近东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古代近东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西方文明的兴起比较晚,当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文明兴起之时,近东已有上千年的文明,因而西方文明不可避免受到近东文明的影响。古代近东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西方文明尤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影响涉及宗教、科学、文字、文学、艺术等领域。 关键词:西方文明;近东文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影响 西方有一句谚语——“文明来自东方”(Ex oriente lux),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古代近东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这也被古往今来许多学者认同。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认为“东方是一切文明和智慧的摇篮”。[1]古代近东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现代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先生论道:“今天的西方文明,也可说就是欧美文明。欧美文明,与其说起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系起源于近东。事实上,‘雅利安人’并没有创造什么文明,他们的文明系来自巴比伦河埃及。希腊文明,世称所羡,然究其实际,其文明绝大部分系来自近东各城市”。[2]在思方面,东方文明对西方哲人的影响,罗斑道是“到它(希腊)衰落时,依旧是东方思想那种跳动不定的火焰,点燃了它的光辉”。[3] 近东通常指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西方学者在论述人类文明史时, 通常把西亚与埃及称为近东, 东亚地区称为远东, 这里采用该习惯说法, 因此古代近东文明主要是指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这两个文明也是近东文明中最古老的文明。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和中心,因此研究西方文明要从希腊文明开始。地理的优越性是近东文明影响希腊文明的先决条件。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与希腊隔地中海相望,而地中海在古代一直是亚、非、欧三洲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早在前王朝和古王国时期,埃及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就有了交流……当时已经有埃及人迁移至克里特岛南部,与当地居民发生了混合”.[4] 近东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首先最为深刻的就是在神话、宗教这些观念领域,还有就是科学、文字与文学、艺术等直观方面。 神话与宗教近东对对西方思想观念上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罗斑道:“到它(希腊)衰落时,依旧是东方思想那种跳动不定的火焰,点燃了它的光辉。”[5]东方宗教对希腊、对罗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话传说、神灵崇拜、神灵性质、神灵体系等方面。如巴比伦女神伊什塔尔(Ishtar)和坦木兹(Tammuz)的故事,希腊中与之相当的女神墨特尔(Demeter)和泊尔塞福涅(Persephone),罗马的维纳斯和阿多尼斯(Adonis)的故事。二是对神死而复活的信仰,以象征植物说的细节与荣枯。如希腊神话中农业女神得墨特尔每年春天与已进入冥府的女儿泊尔塞福涅相聚时,大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而每年春天与女儿分别时则悲悲戚戚,各种谷物开始枯萎。[6]这则神话象征了东方文明中的冬去春来,四季循环。三是举行甚大宗教仪式纪念神的死而复活,并在仪式之后进行全民性庆典和狂欢。从此每年4月间的大神母节, 罗马人皆举行庆祝, 先是痛哭后是欢笑, 以纪念其情人或儿子阿提(Aty)的死而复活。四是宗教内容上的沉重的罪恶感。“主啊, 我的罪既深且重! ……我沉默于罪恶深渊而不能自拔,仁慈的主, 我唯有向你呼救! ……主啊, 求你可怜我, 求你拯救你这可怜的奴隶!”这几节内容,如果不指明这是巴比伦时代写的, 说是犹太教、罗马天主教或现代基督教写的, 相信亦绝无人置疑。[7] 此外,希腊宗教与近东宗教还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为多神教,且都拥有主神,神话中均存在半人半兽的妖仙和动物化的神灵等。希腊人对战神、爱神的崇拜都可以在近东宗教中找到根源或联系。希腊人献祭仪式的某些要素,特别是杀生燔祭也是受近东宗教影响的结果。

《论文化的先进性与落后性》

论文化的先进性与落后性 摘要:长期以来,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以先进文化来标榜本国文化,鼓吹资本主义文化的优越性。文章试从文化的继承,各自的特色,相互借鉴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典例分析文化的先进与落后问题。关键词:文明继承借鉴交流发展特色 在人类绵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大量多姿多彩的文化。文化的发展常常伴随着继承与融合。文化是特定时期人类物质精神文明发展的总和,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有着不同的特点。作者认为不存在绝对先进的文化,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文化。 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文化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彰显各自的魅力。古埃及文明绵恒持久,希伯来文明是信仰的构筑者,希腊文明是理性的代表,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同的环境催生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农耕文化,催生于平原之中,带有一种平和厚重。然而,游牧文化,因其迁徙不断的生活,游牧文化具有多变勇敢彪悍的特质。古埃及文明的绵恒持久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埃及气候干旱,雨量稀少。水量充沛的尼罗河以及每年有规则的定期泛滥则弥补了雨水不足之憾,尼罗河河水不仅孕育着两岸的居民,而且孕育出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较之两河流域文明的动荡和紧张,埃及文明更多的是以恒久和宁静著称。希腊毗邻地中海,海洋催生的文化与大河文明有着本质的不同。希腊人是第一个把人至于宇宙中心的民族。近东文明关心

的焦点总是聚焦在神碦和死神的统治者身上,认为他们才是世界的主宰,值得关注,却很少关注人类自身的奋斗和人在世界上的作用。然而,希腊人却不同。他们不再把人视为神碦一时心血来潮创造出来并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微不足道的对象,也不是帝王可以随便摆弄的奴隶。希伯来文化中对信仰的笃定,源于颠沛流离的民族生活经历,恶劣的生存环境,居无定所的生活,使得犹太民族人的性格愈加坚韧,而后希伯来文明在西方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希伯来人创造了人类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与他们充满苦难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大河孕育出的文化有着平和的特质然而也有保守本位的缺点。 没有文化是绝对先进的,都有落后性在其中,只是不同文化的落后性成分含多或少而已。所谓的“先进文化”中也含有“落后”的元素。例如,资本主义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就是该文化中的糟粕。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文化之所以能存活至今,经历时间的考验,就有她的合理性成分存在,为了人类文明的长久发展,人类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各自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不能以己之长去和他人之短一争高下。希伯来文化中对信仰的开拓令人大为惊叹,希腊文化中对人的探索深入浅出,中国文化对实用文化的研究令人折服。西方人逻辑思辨能力较强,却又有失灵活;中国人缺乏精准的逻辑思维却长于总结反思。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应当辩证地分析文化,从整体上

对《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解读

对《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解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苏美尔(Sumer)一词是古代的地域名称,其苏美尔语形式是ki-en-gi。苏美尔文明则是指以苏美尔语文献为主要标志的文明,其历史时间大约是从乌鲁克IV 到伊辛—拉尔萨时期(公元前3200 年到公元前18 世纪)这千余年的两河流域文明(拱玉书2001 :2)。对苏美尔文明的研究是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亚述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世界上古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一书的出版适逢世界史学科升级成一级学科,而世界上古史领域恰恰又是我国世界史研究中的薄弱之处。有鉴于古代文字的艰难生涩,文献资料的匮乏等原因,古代近东文明研究(包含亚述学、埃及学、赫梯学等)更是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的软肋。因此,该书的出版确实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诸多空白,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 该书第一作者吴宇虹教授是目前国内楔形文字研究领域的权威,他能够熟练阅读楔形文字文献,掌

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脉络,同时也关注着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动态。因此该书应该是作者立足于对一手的楔形文献史料以及最新的国际学术研究动态的基础之上而完成的。该书作者试图做到集通俗趣味和学术知识于一体,将枯燥乏味的楔形文字以及历史文明的研究栩栩如生地展现给广大读者。因此它应该是一本既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又可以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的书籍。 本书一共有八个章节,对最古老的苏美尔文明进行了全方位、详细的介绍和阐述。作者首先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概况、自然物产资源、商贸路线等方面内容,并由此得出苏美尔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贸易和商业特点(吴宇虹等2013 :7)。这一结论是作者基于翔实的文献资料并分析而提出的,这是目前国内首次对苏美尔文明的特点进行的定性。此后作者简要地概述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考古挖掘以及楔形文字破译的历史过程,其中有些地方也给读者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历史细节描写。但较为遗憾的是,该书并没有将近七十年以来的考古和学术研究状况进一步详细地介绍给读者,从而弥补目前国内学界对西亚考古研究的不足(拱玉书2002)。 本书的一个亮点在于从苏美尔语楔形文字本身

希腊神话与奥林匹克精神

希腊神话与奥林匹克精神 一、神性的伟大与人性的辉煌 在希腊语法中,“人性”并非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运动、变化、向更完整地实现内在潜力而演进。这远非那些自以为是地高坐在奥林匹斯之颠的诸神所能体会或理解的。古代近东的信仰体系强调在神的权威面前,人应当谦卑、服从、自觉渺小。与之不同,古希腊人的信仰则认为人类无需在神祗面前五体投地,而应高傲地伫立,与神祗分庭抗争。 就神的形象而言,他们不仅可以永生不死,而且还拥有超常的各种神奇力量,但同时,他们又拥有和凡人一样的爱恨情仇。由此可见,希腊人塑造神的形象的时候是以自己为参考,将自己的思想灌输到神的头脑中,从而塑造出既令人感到亲切,又令希腊人感到陌生的神。例如,在希腊神话中,诸神和英雄们无论具有怎样的神力和能力,都逃脱不了命运的主宰。天神乌兰诺斯无法阻止自己的儿子克罗诺斯阉割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天王;而克罗诺斯同样经历了和父亲同样的命运,被儿子宙斯取代了王位。俄狄浦斯是可能解救忒拜城的英雄,但是不论他如何努力,也无法逃脱命运的作弄,一出杀父娶母的悲剧变成了现实。可见,命运是主宰希腊的力量。

除了命运的主宰外,希腊神话中的神往往都是人性善恶的综合体,既呈现出种种人性之光,又暴露出很多人性之恶。如众神之父宙斯,拥有无人能及的神力,然而他却又是一个好色之徒,不论是人间女子还是神界女神,只要美貌被他瞧见,他就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欲望。不仅如此,他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权力和欲望之间,他肆意妄为,很难约束自己。 在这些神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普通人的弱点,而神的这些弱点恰恰造成了人间的悲剧。在希腊神话中,神并不是道德上的优胜者,他们比人类更加贪婪、好斗、高傲、固执。希腊神的世界实际上是希腊人的世界的一种反映。 当然,如果希腊的神祗若仅仅是人类的复制品,他们同那些对他们顶礼膜拜的芸芸众生就没什么区别了。事实上,除了与凡人的外在与内在相似性外,希腊的众神同人类有显著的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使他们成为神:首先,他们比凡人更强大;其次,他们可以永生不死。 从希腊诸神和英雄的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出,如果说希腊人曾经信仰过什么,他们信仰的就是他们自己。所以实际上希腊人认为人潜在地位比神更优越。的确,神拥有一切、无所不能、永生不死。然而人却有太多的限制,但人因此比神更伟大。因为只有人能够冒险和失败,所以只有人才能真正品味成就的意义;因为人必定会死,所以人才能最真实地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