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趣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趣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趣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是什么关系

导语:柳宗元是唐朝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

柳宗元是唐朝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

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母亲卢氏出于书香门第,柳宗元小时候深受母亲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父亲在朝为官,柳宗元自幼了解朝廷的腐败无能。柳宗元九岁的时候,遭遇建中战乱,柳宗元为了躲避战争前往父亲任职的夏口。过了三年,柳宗元再一次遭受战乱,两次战争经历让柳宗元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他希望统治者能建立清明朝廷,不让百姓遭遇颠沛流离之苦。

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后来,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永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柳宗元在仕途上非常坎坷,后来他寄情于山水之间。每天研究文学散文和诗歌,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柳宗元在散文、哲学、辞赋、寓言等领域均有涉猎,并且都有很高的成就。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大多以描写山间景色为主,借美景衬哀思;柳宗元在寓言作品上,以小故事讽刺现实,语言辛辣发人深思。

柳宗元世称什么

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和“柳柳州”。柳宗元为河东人,所以称为“柳河生活常识分享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人称刘宾客。 即便多次遭贬流放,却毫不屈服,依然信心满怀,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且风骨苍劲。 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却是艺术上极精湛而思想深刻的作品: 一、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 二、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三、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刘禹锡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当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一、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又采用谐声双关、重叠回环等艺术手法。 二、这些民歌体诗都写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刘禹锡的诗被分为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他的诗歌创作,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词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又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 一、他的讽谕诗和感遇诗多作于被贬期间。讽谕诗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感遇诗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三、他的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的诗写得都比较明快,他的近体则写得更含蓄精炼,风格刚健爽朗,对唐诗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 一、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 二、在贬谪期间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 柳宗元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一、这两首诗是作者山水诗代表作,由于孤独寂寞,诗中呈现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 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 》《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 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 集》,存世有《刘宾客集》。下面是刘禹锡浪淘沙赏析请参考!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 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 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 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古诗 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 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 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
1/5

家,哲学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 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淘金还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 历尽千辛万苦,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 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或者说,即使谗言如 “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 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 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 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 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 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 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 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 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 .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 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 ,历尽千辛万苦终 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 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 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2/5

刘禹锡浪淘沙古诗赏析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 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刘禹锡浪淘沙古诗 赏析,我们来看看。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②, 浪淘风簸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银河去④, 同到牵牛织女家⑤。 [浪淘沙译诗]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 来。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一 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 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 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民族光 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 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 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黄河之水天上来”, 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 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 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 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 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 “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 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
1/6

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 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 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 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 从地下引到天上, 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 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原载《中 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7 月出版) [附] 浪淘沙九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 s 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疋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 迁客似沙沈。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 此组诗当为作者后期之作, 且非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 洛水、 汴水、 清淮、 鹦鹉洲、 濯锦江等, 或为辗转于夔州、 和州、洛阳等地之作, 后编为一组。 与 《竹 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 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九两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 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 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 [注释] ①浪淘沙:原是民间的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 ③浪淘风簸(bǒ):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湃。 自天涯:从天边来, 指黄河源长流急,如李白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 ④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 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2/6

柳宗元被贬的原因解析 导语:公元 805 年,唐顺宗即位,该年号为永贞。唐顺宗登基后,大力提拔 了王叔文等人,当时柳宗元 和同僚王叔文有相同政见,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 公元 805 年,唐顺宗即位,该年号为永贞。唐顺宗登基后,大力提拔了王叔 文等人,当时柳宗元和同僚王叔文有相同政见,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王叔文和 柳宗元等人是改革派人士,他们倡导以新政来治理国家。 在王叔文的推动之下, 改革措施很快地在朝廷内推行, 他们制定的改革措施 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柳宗元倡导压制藩镇权力。除此之外,为了肃清朝廷腐 败现象,柳宗元等人贬谪了朝廷贪污官员。不久之后,唐顺宗的病情加重,俱文 珍为首的宦官首领, 认为扳倒改革派的机会来了, 便借机联合藩镇力量阻碍改革 派进展。并且,想要把改革派在朝势力一并清除。公元 805 年 4 月份,俱文珍联 合刘光琦等人立李淳为太子,一个月之后,罢免了吴书文翰林学士一职。随后, 王叔文的母亲病逝,依照习俗,王叔文回家为母亲守丧,俱文珍等人借机逼迫唐 顺宗禅位于太子李淳, 后来历史将这次政变称为“永贞内禅”。 李淳即位后成为 唐宪宗,他掌握政权之后,立马打击改革派人士。王叔文被贬谪至渝州司户,柳 宗元被贬谪至永州。不久之后,王叔文被赐死。 这次著名的“永贞新政”前后共持续 180 天左右, 因为触犯了贵族权贵派的 利益,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柳宗元来到永州,心中愤懑不平。但是,面对强固的保守派和朝廷奸臣,柳 宗元深感心有力而余不足。 他将志向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 篇。 1、 柳宗元永贞革新 柳宗元永贞革新是指柳宗元参与了永贞革新, 王叔文在唐肃宗的支持下发动 永贞革新。当时的柳宗元善于写诗写文章,在当时的文人圈很有名气。王叔文很 欣赏柳宗元,请他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允诺事成后给与柳宗元宰相的官职。 柳宗元对于永贞革新具有两方面的看法。一方面,柳宗元是一个爱国文人, 他看到国家的千疮百孔,看到百姓民不聊生,他也希望能够改革国家。但是另一 方面,他也知道改革所面对的压力是很大。宦官势力和藩镇势力是很强大的。 最终在王叔文的劝导下,柳宗元参与了永贞革新。柳宗元以自己的才气,写 出了多篇点评时政的文章,并向朝廷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

柳宗元为何与韩愈并称“韩柳”? 我们都知道,在柳宗元 和韩愈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文学 革命,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来简单的介绍一下韩愈和柳宗元, 在唐代我们都会 将这两位诗人称为韩柳, 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一个称号, 就需要从下文来进行了 解? 诗歌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 140 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 诗较少的一个, 但却多有传世之作。 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 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 ,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 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 并列。 现存柳宗元诗, 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 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 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 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 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 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 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 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辞赋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 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 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

都有相通之处。 《旧唐书》 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 涉履蛮瘴, 崎岖堙(户乙)。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 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 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散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 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 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 容上, 针对骈文不重内容、 空洞无物的弊病, 提出“文道合一”、 “以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 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 “辞必己出”。 此外, 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 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 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 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寓言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 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 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 感受, 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 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 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 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 ,《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 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 传诵。 并称韩柳 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 文家和思想家,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 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 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孟浩然

刘禹锡柳宗元并称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刘禹锡与柳宗元有着深厚的友情,而他们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留下了不少的不朽诗歌。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欢迎阅读! 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禹锡和柳宗元并称“刘柳”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

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有《刘宾客集》。 [1]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与柳宗元韩愈、柳宗元均以古文驰名,千秋以来,“韩柳”并称。其实,柳宗元在世时,又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从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一些历史典籍来看,当年“刘柳”并称的出现率和流传度,还要高于“韩柳”并称。 毫无疑问,韩、柳、刘都是当年最杰出的文学家,诗文皆擅。三人还都是同事,都在朝廷的监察部门任职。权力不小。由于都是同辈人,又有对诗文的共同爱好,互相切磋,彼此关系融洽,结下友谊。韩愈曾有诗说:“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既可见三人关系之良好,也可见韩对刘、柳的赏识。不过,若论私交,柳与韩虽然也有深分,但与刘之间的友情更为深厚。 刘、柳为同榜进士。那年刘21岁,柳仅20岁。二人得意之余,携手同游京城,自此定交。不久,二人又参加了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出入禁中,参与重大决策,经常一起上朝或回府,正如刘禹

刘禹锡诗歌鉴赏 刘禹锡年表: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贬谪生涯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改革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行至江陵,再贬连州刺史。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事件”。 元和九年十二月(814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等帮助,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元和十年三月(815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 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 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23年。 晚年生活 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71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赏析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 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下面是 小编收集整理的浪淘沙刘禹锡古诗 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 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 没有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 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 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 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 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 美。 本诗句 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句意思:九曲黄 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 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 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词语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 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 波浪淘洗。 簸: 掀翻, 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 有一首诗中说: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 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 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 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白话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可以沿着 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自称汉中 山靖王刘胜后裔,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中晚期著名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 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 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 ,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政治 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 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 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后任连州刺史、夔州刺史、 和州刺史、 主客郎中、 礼部郎中、 苏州刺史等职, 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 故后世题刘禹锡的诗文集为 《刘宾客集》 。 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 诗豪者也”, 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文学 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

文常资料 柳宗元与刘禹锡的生死之交 刘禹锡与柳宗元有很多共同之处。在政治上,两人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肩战斗。在创作上,两人诗文俱佳,趣味相投,相互唱和。甚至在生活经历上,二人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第。接下来,同朝为官,一起共事。后又因革新失败双双一贬再贬。 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趣味,共同遭遇,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不仅在顺境时相互支持,相互砥砺。在天涯沦落,生死未卜的逆境当中,二人的真絷友谊更加巩固,也更加牢固。他们的友谊,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柳二人同时遭贬,一人贬官朗州,一人贬官永州。他们忍受着事业上的失败和空间上的分离,不断地诗文往来,互相促进。其间,柳宗元和身居要职的好友韩愈之间曾展开一场哲学论战,柳宗元作《天说》陈述自己的观点,刘禹锡作《天论》三篇对柳宗元进行策应和声援。刘禹锡的散文成就受到柳宗元的重视,柳宗元的童话和寓言创作,同样被刘禹锡所推重。在患难的岁月里,是纯真的友谊、共同的志趣给了他们以鼓励,给了他们以支撑,给了他们以勇气。 十年后,当他们先后结束贬官生涯聚会长安之时,真是感慨万千,悲喜交集。一个人一生的黄金时间能有几个十年啊!刘禹锡在《阙下口号呈柳仪曹》中不禁感叹:“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然而,十年的分别只换来短暂的聚首,很快,他们又双双被贬。而且离长安的距离更遥远,条件也更艰苦。柳被贬柳州,刘被贬到更远在贵州的播州。此时,刘禹锡来京仅一年多时间,而柳宗元则刚刚到达不久。柳宗元虽然对自己的境遇非常失望,但考虑到刘禹锡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随身奉养时,几次上书朝廷,要求和刘禹锡对换,后经友人帮助,才将刘禹锡改贬连州。 自长安南下连州和柳州,有一大段的路途相同,因而这一次刘禹锡与柳宗元是结伴南行的,一路上自然遍游诸景,诗酒相依。 从江陵下长江、入洞庭、逆湘江,至衡阳,柳宗元仍须乘船取道湘江西去柳州,刘禹锡则需策马跨山南下连州。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已亲逾兄弟,好像也预感到这一次如生离死别,故彼此依依不舍,几度唱和。大家挥泪惜别,各奔任所。 自长安至衡阳,一路上这样的情节并不是第一次,但这是最后一次,也是他们相互面对的绝唱了。五年后,刘禹锡扶慈母灵柩北归,在衡阳得柳宗元在柳州病逝的凶信, 长期贬谪生活的打击和艰苦环境的摧残,使柳宗元的身体受到很大的损害,健康状况非常不妙。到元和十四年,当皇帝终于良心发现准备召回柳宗元时,他已于这年十月五日含冤长逝,年仅四十七岁。身后,四个孩子都还未成年。柳宗元临死前,遗书刘禹锡,并将自己的全部遗稿留给他。 这时,年近九十的母亲刚刚去逝,护送灵柩路过衡阳的刘禹锡,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悲痛万分,伤心欲绝。他立即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以寄托哀思。后又两次写《祭柳员外文》,并为其整理遗稿,编纂成集,同时介绍他的生平和成就。柳宗元的一个儿子,也由刘禹锡收养。 刘禹锡虽然在群星灿烂的李唐皇朝的文坛上还不算顶尖级的人物,在开宗立派、领袖群伦方面无法与李白、杜甫、

诗人刘禹锡的诗词赏析 【导语】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中晚期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诗人刘禹锡的诗词篇一 《秋风引》 作者: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 (1)至:到。 (2)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3)雁群:大雁的群体。 (4)孤客:孤独的异乡人。 (5)闻:听到。 译文: 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赏析: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亿。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 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 诗人刘禹锡的诗词篇二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赏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刘禹锡浪淘沙的诗意 刘禹锡浪淘沙的诗意 《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3、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4、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5、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着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着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杨柳枝词刘禹锡赏析 此组《杨柳枝词》共九首,是著名的文学家刘禹锡晚年的作品,九首诗都是描写杨柳,题材非常统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杨柳枝词赏析,欢迎阅读! 杨柳枝词九首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赏析 刘禹锡直接运用民歌曲调创作的新诗,基本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又提高了民歌的艺术水平,既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谐音合律便于传唱,使雅俗互补,相得益彰。这正是刘禹锡在《竹枝词》小引中标树过的效法屈原的创作目标。 首句“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种),其曲调流行后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鲍照、吴均、徐陵、卢照邻、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词,内容都与梅花有关。(见《乐府诗集》卷二四)这句意思说,起源于塞

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乐曲。 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小山之徒作《招隐士》篇来表现对屈原的哀悼。《招隐士》首句云,“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下文又两处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刘禹锡诗中以桂树指代《招隐士》篇。《招隐士》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辞悱恻动人,为后代所传诵。篇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尤为后世文人所赏爱,乐府杂曲歌辞有《王孙游》曲,南齐谢朓与王融、唐崔国辅均有歌词,即从此两句衍化出来。(见《乐府诗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说,《招隐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词。《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 《梅花落》、《招隐士》虽是产生于西汉的作品,但长久流传后世,到唐朝仍为人们所吟唱传诵。唐代文士不但写《梅花落》、《王孙游》乐府古题诗,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咏及这两个作品。如李白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维诗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即化用《招隐士》句意。这都可以说明这两个作品在唐代的影响。 刘禹锡固然也重视这两个作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影响,但他本着文学必须创新的原则,向时人提出:“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我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杨柳枝》组诗八

浪淘沙九首刘禹锡古诗介绍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 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是民歌体诗, 既通俗易懂, 又非常纯正, 无浮华之词。 小编整理的古诗 内容,供参考! 浪淘沙九首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1,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 2,碧流清浅见琼砂 3。 无端陌上狂风疾 4,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 5,清淮晓色鸭头春 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 7,青楼春望日将斜 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9。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 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11,将向中流匹晚霞 12。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 13,淘金女伴满江隈 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 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 16,莫言 迁客似沙沉 17。 千淘万漉虽辛苦 18,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19,回唱迎神三两声 20。 词句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 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 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 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 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 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 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 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 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 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 误作"定"。

刘禹锡《金陵五题》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金陵五题》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前言】 《金陵五题》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大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之变相比衬,抒发怀古叹今之感慨。全诗形象地表明,随着历史的演变,六朝王宫贵族的富贵荣华已成为陈迹,对于图谋权势的帝王将相的沦亡既有悲悯之情,又暗含讽喻之意。诗作借古喻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场景阔远,寓意深邃,堪称唐诗中的艺术珍品。 第一首 《石头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前言】 《石头城》,作者刘禹锡,写于826年,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 【翻译】 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秦淮河的

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鉴赏】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但由於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刘禹锡於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於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

浪淘沙古诗刘禹锡全文 刘禹锡一阕 《浪淘沙》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 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浪淘沙古诗 刘禹锡全文,欢迎来参考!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 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 波浪淘洗。 簸: 掀翻, 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 有一首诗中说: “黄河之水天上来”。 然后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 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然后 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 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 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 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 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然后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 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 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 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 然后赞扬它们冲风破浪, 然后一往无前的 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 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 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 而时 间让世事变得复杂, 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 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 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 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生死之交 刘禹锡与柳宗元有很多共同之处。在政治上,两人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肩战斗。在 创作上,两人诗文俱佳,趣味相投,相互唱和。甚至在生活经历上,二人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第。接下来,同朝为官,一起共事。后又因革新失败 双双一贬再贬。 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趣味,共同遭遇,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不仅在顺境时 相互支持,相互砥砺。在天涯沦落,生死未卜的逆境当中,二人的真絷友谊更加巩固,也 更加牢固。他们的友谊,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柳二人同时遭贬,一人贬官朗州,一人贬官永州。他们忍受着事 业上的失败和空间上的分离,不断地诗文往来,互相促进。其间,柳宗元和身居要职的好 友韩愈之间曾展开一场哲学论战,柳宗元作《天说》陈述自己的观点,刘禹锡作《天论》 三篇对柳宗元进行策应和声援。刘禹锡的散文成就受到柳宗元的重视,柳宗元的童话和寓 言创作,同样被刘禹锡所推重。在患难的岁月里,是纯真的友谊、共同的志趣给了他们以 鼓励,给了他们以支撑,给了他们以勇气。 十年后,当他们先后结束贬官生涯聚会长安之时,真是感慨万千,悲喜交集。一个人 一生的黄金时间能有几个十年啊!刘禹锡在《阙下口号呈柳仪曹》中不禁感叹:“铜壶漏 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然而,十年的分别只换来短暂的聚首,很快,他们又双双被贬。而且离长安的距离更 遥远,条件也更艰苦。柳被贬柳州,刘被贬到更远在贵州的播州。此时,刘禹锡来京仅一 年多时间,而柳宗元则刚刚到达不久。柳宗元虽然对自己的境遇非常失望,但考虑到刘禹 锡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随身奉养时,几次上书朝廷,要求和刘禹锡对换,后经友人帮助,才将刘禹锡改贬连州。 刘禹锡因好友柳宗元字子厚,773~819“以播易柳”的提议和鼎力相助,得到唐宪宗 的格外开恩,改授连州。自长安南下连州和柳州,有一大段的路途相同,因而这一次刘禹 锡与柳宗元是结伴南行的,一路上自然遍游诸景,诗酒相依。 从江陵下长江、入洞庭、逆湘江,至衡阳,柳宗元仍须乘船取道湘江西去柳州,刘禹 锡则需策马跨山南下连州。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已亲逾兄弟,好像也预感到这一次如生离死别,故彼此依依不舍,几度唱和。歧路在前,柳宗元年纪小刘禹锡一岁,先作《衡阳分路 与梦得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