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论文

抗日战争遗迹及遗留问题

——14中美服工周荃曹雨婷陈静陈眉葭

一、抗战遗址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

1.抗战遗址资源的开发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2015年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因此进一步加强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对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现存有数量庞大的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物,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也提醒着我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集中保护并修缮多处抗战遗址,让其最大限度向公众开放,针对抗战遗址等进行的学术研究和调查也同时开展。

抗战遗址见证着中华民族遭受的巨大苦难,铭刻着“四万万同胞”不屈不挠抵抗日本侵略的英雄壮举,闪耀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光芒。它们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记忆。相对于其他文物、古迹及遗址,抗战文物承载着更深刻、更强烈的社会情感认同,也被赋予了更重大、更明细的社会功能。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保护抗战文物就是保护中华民族蒙受苦难的历史记忆,就是弘扬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与勇气。

战争不仅是对生命的践踏,也是对文化艺术的毁灭。侵华日军又毁掉了多少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抗战文物与遗址是见证战争的历史构件,它们历经战火洗礼,似乎还带有着“血腥味”和“恐怖感”,但它们很真实。它们能客观地反映战争的残酷、日寇的残暴,以及中国人民所遭受的磨难。它们更是祈祷“和平文化”的使者,将启迪人们永远牢记和平的美好与珍贵。“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保护抗战文物的重要价值与特殊意义。让我们永远牢记历史,捍卫人类的文明与文化。

是我国革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保护好抗战文物资源,有利于保存历史片段,提炼、升华民族精神符号,增强民众的归属感。

2.抗战资源开发概况

我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重要区域之一,革命遗址遗迹丰富。

革命遗存丰富奠定红色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诞生后,直至浙江全境解放,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壮阔曲折、此起彼伏,从未中断。党领导的革命遗迹遍布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党史部门初步整理的重要革命遗迹及纪念设施有100多处。包含我省嘉兴南湖的沪浙红色旅游区,是《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温州市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等5个红色旅游景区,列入国家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各个历史时期,我省都保存着一批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如萧山衙前农民运动遗迹、三门亭旁农民暴动遗迹、永嘉楠溪江红十三军军部旧址、遂昌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旧址、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及司令部旧址等重要革命遗存,以及梁柏台故居、刘英烈士陵园、徐英烈士故居及纪念馆等。

3.抗战资源的保护利用

对抗战文物的保护与开发,首先不能违反《文物保护法》,同时要绝对尊重文物本身的价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加以保护利用。尤为关键的是,要将其社会效益的发挥放在首位,与弘扬革命传统、培养民族精神有机结合,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有机结合。在保护机制上,应多方合力、多措并举。

根据浙江的革命历史地位和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开天辟地,党的创立;英华浙江,烽火东南;纵横两浙,决胜山海”为浙江红色旅游建设发展的总体定位,强化红色旅游资源有序开发的导向。重点提升和建设7个经典景区,着力整合和推广12条精品线路,积极保护和培育40个重要景点,形成71240工程的总体格局。合理开发建设地方其他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和线路,全面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4.抗战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遗址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有序开展。从抗战时期遗留建筑、史迹的抢救、保护和开放参观,到抗战历史实物、文献的征集、研究和陈列展示,以及文物普查登记、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和各类纪念设施、纪念活动的不断推出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曲折复杂,以及战火洗礼、自然侵蚀和对近现代文物遗存价值认识的局限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迄今对抗战文物的范畴、数量、分布,以及保护利用的总体状况还没有确切、清晰的把握。

我国抗战遗址遗迹众多,但保护、利用程度不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许多抗战遗址遗迹已经或正在湮没,或鲜为人知,有的虽建立了纪念馆,但修建多年以来往往因资金、管理不到位,破损、毁坏现象多发;二是对抗战遗址遗迹对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地位等研究的认识不足,同时技术供给不足,管理、利用的综合分析和宏观决策的科技支撑能力薄弱,现代保护技术的应用以及网络宣传空间的开发尚待加强;三是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的系统性规划设计不到位,未能处理好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平衡,使遗址保护和利用缺少长效机制。

二、日本侵华和抗战遗址及影响

2014年9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抗日纪念设施名录,浙江三处遗址入选。

抗战遗迹、遗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科书。用抗战遗址、遗迹、遗物来反映抗战历史,参观者亲眼目睹那段峥嵘岁月过后留下的遗存,既是直观的,又具有冲击力、震撼力,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资料,也是教育后代最好的教科书。国人来到卢沟桥、宛平城,亲眼目睹桥墩上、城墙上当年日军留下的弹孔;国人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以亲眼目睹日军屠杀留下的万人坑;国人来到731细菌部队遗址,目睹731部队留下来的残害我同胞的医疗器械……这些遗址、实物带给观众的震撼力,比书本更有冲击力、震撼力、说服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传统教育的最好的教科书。

1.台湾义勇队旧址

金华酒坊巷84号,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一层宅院,门口悬挂着蓝字木牌,牌上写着“台湾义勇队纪念馆”,落款名字是“马英九”。,是台湾义勇队从1939年2月22日成立到1942年5月金华沦陷之前的活动场所,也是台湾人在大陆抗日的唯一旧址。2006年被列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里是全国唯一的有关台湾人民有组织参加祖国大陆抗战的历史遗存,记录着一段炮火

中的历史,更见证了两岸同胞共同抵抗侵略者的血脉深情.

1939年2月22日在金华成立的台湾义勇队是抗战时期由台湾同胞组成,直接参加祖国抗战的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抗日队伍。原台湾少年团团员曾东升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将居住在福州、晋江、厦门等地的台湾同胞,迁移到闽北崇安、连江等地,建立“台民垦殖所”,集中居住管理。在闽台湾同胞不得不抛家舍业,举家迁徙到武夷山一带,垦荒种地,生活陷入非常窘迫的境地。在中共浙江省委和国民党浙、闽两省政府的支持下,台湾籍爱国人士、黄埔二期学生李友邦动员散居在闽北崇安县的台湾同胞来浙参加抗日斗争,因为当时金华是抗日重镇、东南前哨,又在浙赣铁路的枢纽位置,他们就在金华落了脚,并成立台湾义勇队。其间还得到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大力支持。1942年,义勇队从金华撤退到福建龙岩,1943年6月30日,台湾义勇队组织了袭击厦门虎头山日本海军油库的军事行动,取得炸毁日军油库、打死打伤日军和伪军几十人的战果。第二天台湾义勇队又袭击了日寇在厦门搞庆祝活动的会场,当场炸死日军和伪军数十人。连续的军事袭击行动,造成驻厦门的日军和伪军的极度恐慌。1945年台湾光复后不久,义勇队返回台湾。

我摘录了台湾义勇队的队歌全文:“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要把日寇驱逐出祖国,要把它在台湾的镣锁打碎,为正义抗战,保卫祖国,解放台湾,把日本帝国主义整个摧毁。”激昂的热情,一腔热血。

2.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投掷炸弹炸死日本上海派遣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等要员,震惊世界。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杭州市政府历时五年,拨巨资在原韩国临时政府用作办公处的长生路55号湖边村修建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韩国独立运动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二十世纪初叶,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乃至全国、前苏联远东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抗日烽火遍地燃烧,浙沪大地也活跃着一群韩国志士抗日复国的斗争身影。他们与中国人民进行着并肩战斗,并走上复兴之路。

我认为,在日本左翼势力如此猖狂的今天,临时政府旧址无声控诉着那段日本侵略的历史,也静述了中韩两国并肩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不少韩国来此参观的长者感叹,或许韩国的年轻人没有深入了解这些过往,但中国帮韩国留存了这段历史,提醒后人正视历史,勿忘国耻。

3.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

正是1940年10月4日上午9时许,一架日本军用飞机从罗汉井5号天井上空低空掠过,沿着城西罗汉井、柴家巷、水亭街、美俗坊一带投撒大量带有鼠疫菌的麦粒、小米、棉花、跳蚤和传单等物品。罗汉井五号居民黄廖氏随后发病,出现头痛、高烧、恶寒、呕吐、出血、腋下淋巴结肿痛等症状,成为第一批死于鼠疫的病人。战时中国政府档案记载,检验发现日机投下的跳蚤带鼠疫菌。

在此后近五年时间里,伴随着日军的长期轰炸以及两次攻陷衢州城,日军在衢州地区先后发动了包括鼠疫、伤寒、炭疽、疟疾等在内的多项细菌战,造成1940—1948年衢州地区流行性疾病暴发和大流行,累计发病30余万人,死亡5万余人,成为遭受日军细菌战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1998年,衢州的几位老同志在罗汉井五号的大院里竖起了一座“铭记碑”,以纪念这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2005年,细菌战衢州展览馆在罗汉井五号始建。

与其他展览馆不同,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除了有展览区外,还专门设有纪念区。

“惨绝人寰的历史,虽然伤痛但更警醒后人。”曾参加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原告团,前往东京状告日本当局的细菌战遇难者家属、82岁老人杨大方说。“今天之所以放大复活这段屈辱历史,就是要让记忆的力量汇聚成真相之山,罪证立在那里,这一页就不容易翻过去。”

历史遗存不可能再生,抗日战争留下来的遗址遗物既是历史的印痕,更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生动教材。加强对抗战遗迹、遗物的保护和利用,有效发挥各种纪念设施的作用,对于进一步明确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发展面向21世纪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坚定全人类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意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日本侵华罪行

抗日战争中日本的侵华罪行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抗日期间日本做出了无数侵华罪行。在2014年7月3日开始公布的《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供》中,总共有45个侵华罪行。就中央档案馆馆藏侦查起诉、处理日本战犯的档案,仅仅就战犯的笔供而言,数量就将近有20万页(原文和译文)。从笔供来看,这些日本战犯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主要有:策划、推行侵略政策、制造细菌武器、施放毒气、进行人体活体试验、屠杀掠夺资产、毁灭城镇、强征慰安妇、强奸妇女,驱逐和平居民很多违反国际准则和人道主义原则的种种罪行,很多罪行令人发指,甚至可以说是兽行。

1.制造细菌武器

细菌战也被称作“生物战”,是一种细菌或病毒作为武器,以毒害人、畜及农作物,造成人工瘟疫的极端灭绝人性的罪行,其中的方式包括活体解剖、病菌注射、冷冻试验等。日本仔在侵华战争期间,曾先后在我国东北、广州、南京等地建立制造细菌武器的专门机构,并于1940年至1942年在我国浙江、湖南及江西等地撒布过鼠疫和霍乱等病菌,以致造成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先使用了细菌武器。战后的1925年6月,在瑞士日内瓦签订的《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中,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细菌武器。然而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再次进行了细菌战。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治者下令组建的细菌站秘密部队,于1932年在中国哈尔滨设立,拥有3000多名细菌专家和研究人员,分工负责试验和生产细菌武器。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他们利用健康人体活人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等实验,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的监控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死在这里。细菌战的幸存者经历了六七十年生不如死的折磨。他们很多是脚部溃烂,严重时烂到筋骨,痛不欲生,几十年中无数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解除这痛苦。细菌战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在当时,很大一部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幸存者在生不如死中度过了大半个人生。

2.强征慰安妇

慰安妇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征召的随军妓女和为日军提供性服务的女性,中韩历史学者认为主要是通过诱骗和强迫。当时日本军方对慰安妇制度的解释是为了减少因性侵犯而带来的性病问题,并抚慰日军因战败而产生的沮丧情绪。1937年12月,日军进占南京之后随之而起的是屠杀、强奸的事不断,不仅造成中国人更强烈的反日意识,为此国际舆论也对日本施以强烈谴责。换言之,在军队的性需求是不可避免的前提下,为避免士

兵在侵略战争中强奸被侵略地区妇女,引发更激烈的反抗,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必须提供一种“性的慰安设备”使士兵得以发泄性欲。

人们常说日本文化是集团社会的模式,的确日本兵在性侵犯方面,在一系列的强奸、轮奸的犯罪过程中,都体现出了一种集体精神。性行为几乎在所有开化社会中一般都是一种隐蔽的行为,而且人类的性行为和动物、兽类行为的最大区别,一般是极力隐蔽,防止被旁观、被窥视,而日本人却偏爱实施这种众目睽睽之下彼此欣赏的集体犯罪。证据显示慰安妇除了被用作高强度的性奴隶外,还要遭受性病的毒害,有的慰安妇由于多次堕胎造成终身不孕,而由于日本人力资源不够,慰安妇还不时充当护士,、脚夫甚至被武装起来充当炮灰,有时为了掩盖罪证甚至被集体枪杀。

解放后,慰安妇常被人指指点点,据部分慰安妇口述,有同胞直称其“日本婊子”。在中国文革时期,幸存的慰安妇往往受到严重的歧视和相当程度的迫害和侮辱。日本强征慰安妇就和细菌战一样,对当事人的危害不仅在当时,而是毁了她们的和整个后半生。

3.各类大屠杀

日军自1937年开始正式侵华,就各地屠杀不断。著名的屠杀有1937年12月8如的镇江屠城惨案,12月13日开始的为期一星期的南京大屠杀,1938年2月开始的重庆大轰炸,1941年1月25日开始的潘家峪惨案,1942年12月5日开始的潘家戴庄惨案,1943年5月的广窖惨案,1943年秋的平阳惨案等。其中南京大屠杀是最骇人听闻的屠杀。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各类大屠杀直接地体现了日军的惨绝人寰,无论是中国抗日志士还是无辜平民,都惨死于屠杀中,并且人数众多,对中国当时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危害。

四、日本侵华遗留问题探研

中国外交部门的负责人曾多次发表谈话,就战后遗留的领土问题、战俘劳工问题、慰安妇问题、化学武器问题向日本方面进行交涉。我在图书馆查到文献,1992年3月23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在七届五次人大会议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军国主义使中国遭受灾难达半年世纪之久,对于侵华战争中造成的复杂问题,日本方面应该妥善处理。”1995年3月,钱其琛外长在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再度明确指出:中国尽管放弃了国家赔偿,但是,并没有放弃民间赔偿。1995年6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陈健答记者问时指出:强迫中国劳工劳动,并对他们进行奴役,是日本军方在侵略中国战争中的暴行之一,我们要求日本方面本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并合理地加以解决,包括给予必要的赔偿。1996年4月10日,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关于慰安妇问题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团副代表张义山对日军慰安妇问题发表意见时指出:“日本政府必须面对历史和现实,他们有责任对这一问题进行切实的解决。”诸如以上,中国方面有关发言和论述很多,这里不一一例举。总之,不管日本方面是否承认,中日两国之间确实存在着许多战争遗留问题,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说道:“以前该向外国谢罪的都谢罪了,该赔偿的也赔偿了,还要这么做有什么意思呢?。”并认为,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发表后,中日间有关战争

问题的处理都解决了。按照这些说法,战争问题已经解决,日本应该“谢罪”、“赔偿”的工作都做完了,似乎没有战争遗留问题了。但与这种主张相反,近年来,国际上要求日本解决战争遗留问题的呼声却越来越强烈,日本国内一些有正义感的民众和学术团体也加入这一行列,日本一批学者在原来“日本战后赔偿国际听证会实行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民间研究机构——“日本战争责任资料中心”,并出版了季刊《战争责任研究》,不少人直接投入战争遗留问题研究和处理中。

当然,日本和中国以及亚洲一些受害国家,还存在着战争遗留问题。现任首相桥本龙太郎在1997年9月访华前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也承认说:“日中两国间有一段不幸的过去,现在也有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

对战争遗留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比较明确,不仅有,而且应妥善解决。1992年4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访问日本前,就中日关系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对于一些战争遗留的问题,我们历来主张应该本着实事求是、严肃对待的原则,通过相互协商使这些问题合情合理地妥善解决。这样有利于我们两国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1996年9月3日,江泽民主席接受法国《费加罗报》社论委员会主席佩雷菲特采访时谈到:“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特别是最近以来,一些内阁成员竟然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

有日本人问:中日间究竟有哪些战争遗留问题?

1.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

中日间的领土争议问题,是指钓鱼列岛主权的归属。钓鱼岛位于中国台湾东北。中国早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就有关于钓鱼岛的文字记载,并从15世纪开始将其划入中国的海防区域之内,派行政官员进行管辖。1884年,日本明治政府派人调查,说此岛是无人岛,想立国标,永久占有,后发现清朝对此岛附有岛名,怕中国抗议和反对,未敢轻举妄动。1894年11月底,日本在甲午战争胜券在握时,便拟迫使中国割让台湾为媾和条件,并在未通知中方的情况下,先行秘密窃取了钓鱼列岛。从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到日本战败投降,日本统治台湾长达50年,钓鱼岛等台湾周围附属岛屿也被日本长期霸占。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冲绳及钓鱼岛海域。1969年,日美签署归还冲绳协定,把钓鱼岛算做琉球群岛一部分,要交还日本。为此,中国政府和台湾当局多次向日本进行交涉、抗议,并重申钓鱼岛屿的主权归中国政府。1972年中日建交有的劳工家属还提出寻找和归还死难劳工遗骨问题。目前战俘劳工问题,需要史学界和法学界合作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史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2.屠杀惨案受害问题

日军侵华期间,有计划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在中国占领区制造了成千上万起的惨案暴行。据有关部门计算,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最大的惨案是南京大屠杀,被害30余万人。华北地区发生的惨案最多,在日军铁蹄践踏过的市县几乎都有惨案发生。化学武器同细菌武器一样,也是日本违犯国际公约在二战中使用的罪恶武器。早在第一次大战结束时,日本就建立了化学武器研制机构,在广岛县的大久野岛和北九州的小仓市建立了专门制造化学武器的兵工厂。日本侵占东北后,首先组建了关东军化学部(即五一六部队),此后又向中国各占领区派遣“野战化学实验部”、“野战瓦斯工厂”、“野战瓦斯队”等。日军在作战“扫荡”中随意使用。

3.被劫文物图书归还问题

文物图书也是财产,应属前文之例,但它又是特殊的财产,是不易计算,又容易被忽略的,有些文物则是无价之宝。战时,日军用轰炸、纵火、劫掠等种种暴虐野蛮手段,极力毁灭中国的各类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物古迹,摧残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至为酷烈,给中华民族文明造成深重的创伤。据国民政府教育部所编《被日劫掠文物目录》及《文物损失数量估价表》,我国战时被劫之公私文物,查明有据的计有书籍、字画、碑帖、古物、仪器、标本、地图、艺术品、杂件等3607074件,另1870箱,被劫古迹741处。以上估价共值法币(战前币值)9885646元。抗战胜利后,经过交涉,日本只归还了少量文物,大量的稀世之宝。

4.经济问题

我认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中最重要的一点。经济掠夺使中国丧失了现代化发展必要的资金、资源。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和进行的经济掠夺对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使中国资金、资源短缺,同时又缺乏再生产的能力,不能迅速补充这种不足。日军占领区的银行、钱庄、银号、当铺等,几乎都被日本抢占,造成大量的资金损失。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唯一的金库被洗劫一空。到1932年底,东北官方损失178亿元。据粗略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经济所受的直接损失当在100亿元以上”,“人员伤亡1800万人,财产损失与战争消耗共计约4000亿元,折合美金1800亿元”。同时在侵华战争中,中国工业的重要地区几乎全部遭受了重大的破坏。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也在战争中沦陷,闸北区的损失为100%,虹口与杨树浦为70%。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原本薄弱的工农业元气大伤,很难迅速恢复生产,难以提供现代化发展所急需的大量资金。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使中国的一部分资源无法恢复或难于立即恢复。日本占领东北后,掠走了中国铁矿藏量的37%、生铁产量的79%、石油开采量的93%、黄金开采量的55%。对这些不可再生的矿业资源的掠夺,使中国经济资源总量遭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而日本对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掠夺与破坏对中国长远的经济发展更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日本在对中国劳动力资源的掠夺过程中造成了中国劳动力的巨大损失。仅华北地区被日伪直接杀害的中国民众就达72.6万人,被虐致死的为33.2万人,被抓捕或诱骗去东北、朝鲜和日本做苦力的就有529万人,其中多数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同时日伪时期,日本采取的高压政策和对劳动力的盘剥,阻碍了沦陷区生产力文化素质的提高,影响了生产力的质量。而因为劳动力再生产和土地资源的特殊性,日本掠夺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不可避免的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综上,我认为,历史认识不是抽象的,日本政府对赔偿问题的态度最能反映其真实的历史观。其实,赔偿问题已经超出了纯粹经济的目的,并具有道义和政治的意义。它能测试日本政府是否决心和过去不彩的历史决裂。日本政府逃避赔偿的立场,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妨害了日本民众的正确历史认知。事实上,赔偿与侵略是密切相关的,日本政要在与中国缔结和约的谈判时,抑或在对待中国民间索赔问题上,总是既拒绝赔偿,又否认侵略。田中角荣以来的历届日本首相对侵略战争表述一直停留在“添了麻烦”的水平上。这就误导日本国民既不追究战犯又不进行赔偿的战争是算不上侵略战争的。日本政府应认识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要求的善举,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要求是有前提条件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是有权要求赔偿的。日本的政治家要有正视历史的勇气,跟进国际潮流,而索赔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助于日本卸下历史包袱,促进中日友好,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

五、抗战红色旅游资源的路线设计

发展红色旅游,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小组成员特此为纪念八年抗争回顾历史,参考浙江红色旅游的网站,在杭州市内设计了一条红色旅游的线路,并对其作出详述。

此线路名为:“英烈光辉”之旅。由杭州云居山出发,经过萧山衙前,去往富阳受降镇,最后到达桐庐新合。旅途中的主要景点景区有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解放杭州纪念碑、钱塘江大桥、萧山衙前农运纪念馆、金萧支队遗址陈列馆和三星堂等,另有侵浙日军洽降仪式旧址(富阳受降镇),毗邻西湖风光,位于“三江一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中。这条旅游路线的特点是,参观规模大、陈列全、风景优的烈士纪念建筑--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感受钱塘江大桥抗战风云,体会革命火种在农民运动中的传播,参观具有特殊意义的侵浙日军洽降仪式旧址,追怀游击战士艰苦岁月。欣赏苍松翠柏、闹中取静的云居山风景区,饱览富春山水风光和幽深奇秀、生态别致的瑶琳仙境。

1.杭州云居山

由三茅观遗址往西,有一条僻静的小路可通省革命烈士纪念馆,由此而进入云居山。其实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烈士纪念的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也只有在小学或中学阶段,学校会于清明节组织过几次烈士陵园参观活动。自大学之后,大多学校并没有大规模地组织纪念活动,对此,我们小组认为云居山省革命烈士纪念馆之行将会是一个很好增强大家爱国情怀的方式,现在生活条件虽好,但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

2.萧山衙前

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个农民运动,1921年8月初嘉兴南湖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9月就爆发了衙前农民运动,它比海陆丰农民运动早一年多,所以,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第一个农民运动。衙前农民运动是与旧式农民运动相区别的标志,也是后来兴起大规模农民运动的有益尝试。这一壮举蕴涵着衙前人勇于探索的热情,铸就了衙前敢为人先的精神。敢为人先﹑团结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在今日衙前得到了继承发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力量。它的农民运动纪念馆坐落在萧山衙前镇凤凰山上。凤凰山,天下何其多,但衙前的凤凰山却因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的发起人李成虎烈士长眠于此,便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在凤凰山脚下一眼就能看到纪念馆——白墙青瓦,条石铺墁,绿风荡漾,像个朴素的农家小院。在前往李成虎烈士墓的通道上,灰褐色的石阶似乎向人讲述着那个动荡年代的故事。两旁漫山遍野的茶园,已成了一片绿的海洋,显示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李成虎烈士墓早在1989年就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区还有李成虎的石画像,画像旁刻着李成虎烈士的生平简介。他虽生为一个农民,却通晓大义,在大家都被地主阶级压迫的时候,中国农民处于水生火热中的时候,国民军阀处于腐败的时候,敢于当先锋,呼吁大家站起来反地主,反压迫。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做事都畏首畏尾,不敢为人先,喜欢独自拼搏,有时候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会轻言放弃,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和体会衙前农民运动的精神,并使这种精神时常感染我们。

3.富阳受降镇

受降镇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和“千人坑”遗址位于富阳市受降镇宋殿自然村西南部,这里真实地记录了1945年9月4日中方受降代表接受日方代表投降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立有“千人坑”遗址纪念碑。“受降厅”的四壁张贴着200余幅历史照片,中间陈列着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时所用的桌椅和文具,厅外有一口大铁锅,当年惨无人道的日军曾用这口铁锅烫煮村民。“受降厅”让浙江抗日战争史在这里画上了一个句号,中国取得了胜利,这胜利,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勇史诗,是四万万同胞齐心协

力,用血与肉誓死抵御外来侵略者的民族壮举,这壮举,将唤醒所有中国人的奋发意识,激励他们努力努力再努力,使难以忘怀的屈辱历史永远不再重现,使人类永远享受文明和谐的社会。

4.桐庐新合

从桐庐县城往东南方向,过凤川街道,沿着山道驱车而行,至新合乡新四村山桑坞自然村村口,在一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溪的地方,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金萧支队后勤基地遗址)就在那里。馆内陈列着木制缝纫机、金萧报、战斗日记、金萧徽章、生活用品等实物数十件,以及反映金萧支队战斗生活的图片,不禁让人回想起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峥嵘岁月。现在,纪念馆已经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为“红色旅游”发挥着重要作用。且新合乡境内山岭绵延,蜿蜒起伏,山清水秀,景色秀丽,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中国近代史论文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接着,他参与了镇压捻军的活动,并进兵陕甘,扑灭西北的回民起义。后来,他挥戈出塞,进军新疆,击溃了英俄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积诚相与,久将自威,无他道也。”〔①①〕 这里,有件事情很值得一提:1860年北京条约刚刚签订,俄、法、美等国或请们乘机提出用西法自行采煤的主张,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杜绝外人之觊觎,而且可以兴中国之大利。左宗棠并没有提出这一点。 (三)1870年,天津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人民群众将作恶多端、行凶杀人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击毙,并将法国教堂、领事馆、育婴堂等烧毁,一些英美耶稣教堂也被波及。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由保定赴津查办。曾国藩鉴于“目下中国海上船炮全无预备,陆兵则绿营固不足恃,勇丁亦鲜劲旅。若激动众怒,使彼协以谋我,处处宜防,年年议战,实属毫无把握”〔①⑥〕,所以抱定对外国侵略者“委曲求全”的方针,一意妥协退让。他所采取的措施,激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他自己了解到这一点,于致友人书中写道:“六月初旬奉旨力疾来津查讯此案。办理既多棘手,措施未尽合宜,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敝处六月二十三日一疏庇护天主教,本乖正理,而发抄时内阁又删去疏中五疑一层,物议沸腾,致使人不忍闻。”〔①⑦〕 左宗棠支持曾国藩对外妥协退让的方针,并表示十分同情曾国藩的处境。他在致夏献纶的信中说:“津门事暂作了局,曾侯之奏尚为得宜,外人犹以为软,不知其中亦具苦心也。弟处答总署一函,曾录寄幼丹中函(沈葆桢字幼丹),想得闻其略。昨见香(闽浙总督英桂字香岩)、幼(幼丹)两公复信,大意均同,私幸所言尚不谬也。”〔①⑧〕可见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政策,是得到左宗棠、沈葆桢、英桂等洋务派官员普遍支持的。左宗棠又说:“津事草草了结,侯相颇不为时论所许。然当仓猝时,议论纷纭,莫敢执咎。侯相平日于夷情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撼?观其内愧方寸、外干清议之奏,亦可谓较然不欺者。”〔①⑨〕他对曾国藩寄予了莫大的同情。 (四)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渡台,办理台湾防务。但它毕竟缺乏抵抗侵略的决定,与日本进行谈判。在英、美等国公使的“调停”下,它与日本签订了所谓北京专条,规定日军撤出台湾,但清政府给予日本“抚恤”银10万两,另偿还日本在台湾“修道造房”费用40万两,共50万两。这是清政府对日本作出的一大妥协退让。 左宗棠对清政府的妥协政策是表示完全支持的。他说:“台湾事已可议结,非幼丹谋之于外,恭邸(恭亲王奕欣)主之于内,未易臻此。外间未悉底里,尚以费抚恤十万、收回番地四十万为过者,非也。”〔②⑩〕 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于1875年又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李鸿章主派兵助剿,或请代运南漕赴津。清廷征询曾国藩等人的意见,曾国藩于1861年1月5日上折说:“此时我之陆军,势不可能遽进金陵,若俄夷兵船即由海口上驶,亦未能遂收夹击之效。应请敕下王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

近代史论文--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有志之士的强烈反对。于是在此背景下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走出愚昧的过去,于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人们被深深禁锢在封建思想里,人们失去了独立自由,变成麻木不仁,养成了一种奴隶性——甘心受奴役,受束缚。奴隶性的思想使得他们以奴隶自居,因而他们不会冒险进取,更不会去关心国家的发展及未来。所谓“国者也,积民而成。”“民”是国家的基础,要让国家从封建制度变成民主,自由的制度,就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封建腐朽的思想。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奴隶性思想呢?那就是要掀起一场像五四运动一样的启蒙运动。倘若没有五四运动,中国今日的繁荣昌盛也许还要再等几十年。因而要国家富强,就需要解放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以先进的思想引导他们前进。 历史上各国走向富强无不遵循同一道路:当一场大的思想运动逐步掀起时,随之将涌现一大批为新时代奠基的思想巨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批判旧制度,旧思想,宣传新的观念,新的主张,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为新社会的诞生寻求道路,探索方法。深刻的思想运动,引起人们思想根本的改变。紧接着往往是政治变革,建立新制度,推动科学技术进一步蓬勃发展,最终达到经济空前的繁荣。 14世纪,意大利首先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广泛而又深刻的思想运动——文艺复兴。这场运动被马克思誉为:“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得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很快意大利成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在1540年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在文艺复兴的冲击下,英国也涌现出了像莫尔,培根,牛顿,莎士比亚等思想巨人。他们推动着英国的思想运动。于是很快在1660年,英国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紧接着在1800-1880年,英国始终世界经济中心。继文艺复兴以后,在法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思想运动过后,全国便掀起了几次大革命。最终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权。法国于177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同样,在16世纪上半叶,德国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运动。紧接着德国于1830-185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跟前几个国家一样,很快德国于181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以强国的姿态领跑世界。如今是谁领跑世界呢?能当之无愧的当然是美国了。美国于1829——1870年爆发了一场亦称新英格兰文艺复兴,这场思想的启蒙引发了南北战争,促成了美国的统一,从此美国开始走上超级大国的道路。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学生姓名:贾智翔 学号:00904002 所在院系:哲学学院 所在年级:2009级 任课老师:侯馥中 完成时间:2010年6月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 化。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本文重点描述了这些。 关键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海关 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1]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2]。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G.Elliot)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年水深火热的日子! 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海盗,英国侵略者借口此事件进行干涉并伴以武装挑衅;同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Baron.J.B.L.Gros)率军来华,暗中与英国侵略者结盟并联合美俄构建了四国

[实用参考]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回望五四爱国运动 组员:于梦黄宇翔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五四运动以学生运动为开端,是知识分子的伟大觉醒。他们用新的的世界观来审视世界,变革世界。可见知识分子的社会洞察、先锋觉悟作用。 关键字:五四运动;学生;爱国主义 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过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

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 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1日,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陈独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近代史论文

芳兰贞石——王国维之学术贡献评价 罗玉龙 2010级临床全科2班 摘要: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曾有罗振玉评价王国维是“博学强识,并世所稀,品行峻洁,如芳兰贞石,令人久敬不衰”。梁启超更赞王国维“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王国维生活的时代,正是灾难深重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日益濒临于危殆的生死存亡的时刻。在这一时期,王国维第一个把西方美学引进中国,并第一个站在哲学、美学的角度进行文学研究。在教育上,王国维不仅是提倡美育,提出培养“完全之人物”教育宗旨的第一人,而且一生躬行实践,成绩斐然。最后在将知天命的次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在学术的巅峰结束了自己灿烂而短暂的一生。本文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认识及其研究,对正确认识和评价王国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评价王国维美学近代教育王国维之死贡献 一、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具有创新、求实精神 王国维(西元1877年-1972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曾任清末废帝之师,清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所著《安文集》、《观堂集林》等遍涉经史,一部《人间词话》更成艺林绝唱。还精研甲骨、金文,兼研西方哲学。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等领域成就卓然。[1]而史上很多名人对王国维都有很高的评价,郭沫若就曾评价王国维“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这迅速加剧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异域文化的猛烈撞击和国内文化精英的尖锐批判下,中国传统文化原有的价值系统走向全面崩溃,逐渐失去了对外来思想观念进行同化的内在活力。对西方思想的吸纳,使王国维清醒地意识到:要拓展中国学术思想,就必须“借用外力刺激”。 美学作为文化的一翼,同样也面临着向现代转型的重大课题,而这种转型是从王国维开始的。王国维敏锐感应这一时代潮流,刻苦研读西方思想,对康德、叔本华的哲学、美学,更是反复研究。他曾自叙道,对“汗德之纯理论批评外兼及其伦理学及美学”,凡四次集中精力专功之。而对叔本华之书,王国维则是“大好之”,并与叔本华的思想产生强烈共鸣,“然于其人生哲学,观其观察之精锐,与议论之犀利,亦未尝不心怡神释也。”[2]王国维以打破中西疆界、兼通并融贯中西文化

中国近代史作业(小论文)

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后记 ——11096119 黄升 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简介 (一)八一起义纪念馆总述: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座落于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原为江西大旅社,整栋楼房是一座"回"字形中西合璧砖泥建筑,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多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致力于馆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同时对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了维修和翻新,对现有陈列进行了更新、改进。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声、光、电同步进行的大型沙盘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八一起义的战斗过程;运用多媒体影视合成景像,生动地再现了"朱德施计"的故事情节;运用电动图表、绘画、雕塑等现代化手段,丰富了整个大厅的陈列内容,新的陈列和复原陈列相结合,更富有生动性和教育性,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军70周年前夕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石刻作为陈列的序幕,将会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二万多起义军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诞生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崭新的人民军队。硝烟散尽,至今尚存革命旧址五座: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旧居。均为国保单位。为了纪念和宣传这一光辉的历史,早在1956年就成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40多年来,接待观众逾1000万人次。南昌起义暨建军70周年之际,五座革命旧址经过维修,再现了历史的光辉;辅助陈列全面更新,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展览手段,极具吸引力、感染力,已达国内一流水平,令人留连忘返。 (二)八一起义纪念馆布局 位于南昌市老城区中心的洗马池,中山路西端。原是江西大旅社,建成于1924年。旅社大楼外观呈银灰色,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共四层,中部为天井,共有96间房。这栋中西合璧的大楼,在二十年代是南昌首屈一指的建筑。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为筹划起义,当时,以贺龙所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一师司令的名义,包租了整个旅社。1957年,在旧址建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大门临街而立,门楣上悬挂着陈毅元帅手书"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金匾。一楼按原貌恢复了当年曾举行过领导会议的喜庆礼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流动的星星活着 姓名:郭蕾 学号:00904143 院系:语言与传媒系 班级:新闻三班

流动的星星活着 [摘要] 日本是我国的重要近邻,中日交往绵延两千多年,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历史恩怨。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中日两大民族友好交往,古代中华文明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也从日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西方先进文明成果。但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野蛮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周恩来总理曾经将中日关系交往史概括为“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关键词] 核心与外缘逆转差异铭记历史互惠互利 中日两国有着2000 多年的文化交流历史,文化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东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这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由于两国文化存在着异质性,因而在文化友好交流主旋律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和谐音,交织着文化摩擦与冲突。它不仅影响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也构成了今天东亚共同体构建的文化困境。 ○1 一、“核心”与“外缘”的关系 中国和日本“内核与外缘”的文化关系贯穿了整个古代历史,是古代中日文化关系的重要特征。从有史记载的公元57 年倭国向汉代派出的第一次使节,到盛唐时期日本大规模的遣唐使,及至明朝时期日本的朝贡船,日本都没有停下向中国的这一核心国家学习的脚步。正是由于学习了中国,日本才建立了各种典章制度,产生了文字,加速了从蒙昧向文明进步的步伐。从这一点说,古代日本文明离不开中国文明,日本文明居于中国文明的次要地位,这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 但是,外缘国家在不断吸取核心国家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加以消化和改造,培育酝酿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此同时,为了肯定自己的民族文化,要么在统一文化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要么表现出脱离核心的渴望。日本处于中华文明圈的边缘地带,距离中心相对较远,又被海洋隔离,因而脱核心化表现得更加明显。 日本人的日常起居受中国隋唐时代文化影响甚大,日本女子至今仍在穿着

中国近代史论文

浅谈中国近代史神秘人物——戴笠 姓名:王博专业班级:工管1508班学号:2015014266 摘要:戴笠,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关键词:戴笠、国民党、特工、神秘 一.简介 戴笠,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戴笠是一个曾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名字。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指挥的“军统”搜集了大量情报,并为政府除掉了很多反叛者,还为蒋介石除掉了很多政敌。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戴笠所领导之军统局,业务多至数十种,不光是人们常说的暗杀、情报这几种,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工作人员累计达十万以上,“诛倭锄奸、除暴安良,所捕元恶大憝以千计”。由戴笠一手组成的“忠义救国军”与各地游击部队,以及战后吸收输诚中央之伪军,总数不下一百万人之众。 二.事迹 1933年,原本在一二八事变中英勇抗敌的19路军军长蔡廷锴,受共产党影响,假借抗日之名宣布福建省独立。戴笠派人策反其将领,不到三个月蔡宣布下野出国流亡。假如当时未能及时阻止中共发动的这种分裂行径,以当时军阀割据的势态,加上日本乘虚而入、分而治之,今日中国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近代史小论文

战后幽灵—民主日本之可能性 论二战缘起,经济决定论往往一统江湖。然而自一战后至二战,数十载光阴,从和平鸽飞起至兵戈不息,从民本主义至军国中心,民主和平的呼声如何沦为军国主义的前奏?暴力,残忍,弑杀,这是否能简单地归因于民族性,刻画成所谓的在日本人骨子里的东西?太平洋中一介岛国,如何拥有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历史渊源与隐瞒的现实,煽动与宣传,集体中的民众和士兵,拨开重重迷雾,二战日本究竟是怎样的日本?战争留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缕缕忧思?为了探索上述问题,我将以如下三个客体做一番探讨即:一场运动,民主和平的先行者大正民主运动;一位作家,由反战转至尚武的文坛女诗人于谢野晶子;一个团体,在“神风”的旗帜召唤下,前赴后继,争相奔上死亡之路的日本青年。接下来,将以这些裹挟而行的一代人为着眼点,力求一窥一战后日本社会思想跌宕起伏之全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受战火牵连,生产受损,许多物资不得不依靠出口国。日本虽为参战国,却远离主战场,损失较小,这使得欧洲成为战时日本的一大金主。并直接导致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战后日本迅速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大幅加快。面对清帝国,奥匈帝国等的覆灭,深深震撼了日本国人,民主呼声日益高涨,就这样,一场浩浩荡荡的“大正民主”运动蓬勃生起。 由于日本已经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大约半个世纪,国家大致平稳发展,一战时期大量外资进入,使得大正前期出现了日本近代以来前所

未有的盛世局面。都市生活、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城市的妇女不再是家庭主妇,可以参政、出演现代剧目、上班,随便出门逛街、看电影等。甚至在一战末期发起了“米骚动”。至此,大正民主运动达到最高潮。 然而这只是一瞬,如同烟花经历了绚烂的开放,大正民主运动迎来了它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秩序逐渐恢复,加上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日本国内经济困难,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趁机猖獗,他们猛烈攻击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极力倡导法西斯主义的独裁和集权,制造了一连串的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构成了势头汹涌的军队法西斯化,在军部推动下,日本政府的政策也一步一步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和平的日本有可能性吗?军部用武力打消了一切幻想,将一个可能孵化成真正和平民主的日本扼杀在摇篮里,徒留无尽唏嘘。我们能够缺锌的一点就是大正民主运动,它虽然在奋力挣扎后,没能逃出军国主义步步收紧的罗网,却仍然是一个时代的灯塔,照亮过许多迷路的船。它有力的证明了战争是罪恶的,却并不意味着民族本性之罪恶。没有那个民族骨子里是罪恶的,流淌着弑杀的血液。和平与安定,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多数人的向往。 啊,弟弟呀,我为你哭泣, 你不要死去! 你是咱家最小的弟弟, 双亲加倍地疼爱你。 双亲何曾教你紧握利刃,

中国近代史论文

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摘要:探索国家出路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一条线索,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一生都献身于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先进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是多层次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改革派等不同阶级在经济、制度和思想等方面分别做出了探索,本文将对不同阶层在经济、制度和思想方面采取的不同方法进行辩证分析,探寻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制度探索;思想探索;经济探索 中国近代史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方面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尽管绝大多 数探索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探索精神及历史意义,经验教训,确实为后人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究,发掘其背后的价值。这些经济、制度及思想上的探索对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制度上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除了遭受本国残酷的封建压迫以外,更是遭受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在这里我们就要首先探讨制度的问题。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才能开辟新路。 而对于制度的改革,不同的阶级做出了不同的努力,这其中有非武力的即对政策的改良改变,也有武力的即通过革命斗争更换政权。 (1)资产阶级非武力——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展了百曰维新. 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但结果以失败告终。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但是由于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2)资产阶级武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力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 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下,终于取得了 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但好景不长,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2009级1班姓名:陈亚东 学号:200907185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论文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进一步了解,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

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

近代史论文(学习体会)

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应用化学班级:应化10—2 任课教师:卢诚 姓名:孙雄学号:10114060254 成绩: 现在的中国 贪污,卖官买官,腐败,且动不动就要上亿那种;假奶粉,假药品,假油,什么吃的都可以弄虚作假;城管打人,扶老人要被诬赖,性问题不断….我们都知道,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国家里---中国. 可以说,不是蠢的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在随着1979年那伟大的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是在一步步上去了,甚至还在所谓的世界经济排行榜上有头三甲之称,不可不说的确发展地很猛. 但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种高速得来的金钱所带来的是存在着一系列大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民百姓精神方面的落后和社会法律和道德秩序的被践踏. 种种,不管是官场,商场,还是最基本的人场来往里,每天都发生着我们认为是缺德,无耻的事情.我们对此表示唾弃. 我们要反思,我们说现在的中国不好,那么现在的中国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差点活不下去,我想关键有这么这么几点. 一,改革,改得不彻底; 社会是在变,种种从上到下的政策也必须跟着变才是正道. 借用鲁迅先生的一个话说是”现在阔着人要保持着阔,未曾阔着人在想着阔”,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是指社会改革改的就是公平性这个问题.可公平在现实中是很难界定的. 事实上,改革过程中是会出现“公平焦虑”的,既是对结果的焦虑,也是对过程的焦虑。没错,改革需要成本,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问题是谁来承担这样的成本和代价,有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分担机制?谁来监督好问责改革结果与改革者所宣称的改革愿景之间的不一致?如果这些基础性问题都解决不了,改革者勾勒的改革愿景再美好,也是缺乏足够吸引力的乌托邦。这种情况下,即便大家都觉得现实已经积弊重重,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理想层面的“都觉得要改革的共识”也要让位于现实中的持现状。现实中,很多的改革都是这样。当大家满心欢喜对改革愿景充满期待,改革的实际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以中国地域之大、局

近代史论文——抗日战争

广石化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班级: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绩: 谈中华民主之抗日战争 前言:在日益严峻的国际大环境底下,我们更应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让后 日铭记着我们先辈的共荣历史,从而警醒后人。 一、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恶性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 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 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然而,日本就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发动九一 八事变、制造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各种各种都是日本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 故意制造的虚假事件。日本的残暴的殖民统治对我们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 难。它不仅将宝岛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还在东北扶持了“满洲国”,企图将东北从祖国怀抱分割出去,最后还诱降汉奸汪精卫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 政府”。然而,最令人发指的就是日本对中的大规模侵略对中华人民造成了无法 弥补的伤害。无论是“南京大屠杀”、还是“慰安妇”,这些词语真是无声地控 诉着日本侵略者得无耻的面孔。 除此之外,日本侵略中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成立了“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满洲重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垄断企业,独占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在关内就由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 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他们还推行“粮食出荷”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制和垄断,强迫农民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

廉价出卖给伪政府,除保证侵华日军的需求外,大部分粮食被运往日本国内,为了它那对外扩张的野心作准备。 二、中华民主抗战的转变 众所周知,在反侵略战争的开始,作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国民党,采取的是不抵抗政策。这大大地降低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热情。这时,中国共产党率 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又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共中央以及东北党组织先后选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中共 满洲省委及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东北抗联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 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国共 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后,举行了更大规 模的示威游行。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伟大目标,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进行“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依然实行了“兵谏”,扣留了蒋介石。紧接着西安事变 的和平解决,成为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中国内部矛盾有了初步的缓解,开始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是 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民族工商业者踊跃为前线捐赠钱物,一些人还不避艰险,把工厂迁往大后方。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国家社会党、中国青年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等,一致拥护国共

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

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 题目: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所在院系:生命医学学院 所在专业:应用化学 学生学号:144177738 所在年级:2014级日期:2016年4月10日 得分: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内容摘要 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化。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本文重点描述了这些。 关键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海关 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2]。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G.Elliot)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年水深火热的日子!

中国近代史论文 -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专业论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学生姓名:张剑201010213115 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441 专业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赵荣霞 2015 年12 月12 日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摘要: 中日之间战争渊源很长,从唐代开始,中国强,日本来学习仰慕,中国弱,日本来侵略蚕食。日本这个国家表面是很善于学习其他先进文明的思想,骨子里,还是很野蛮也原始的。可以说是一个披着资本主义外衣,有唐代文化特色的奴隶制军国主义国家。日本侵华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不断的试探和评估,国家力量的综合力量的起伏。二次大战虽然结束,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得到充分惩罚,由于美国为了自己在远东势力的私利。中国政府虽然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占领日本,而且日本完全没有像德国人那样做出充分的战争反思。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痛苦,是中国历史不可磨灭的痛。 关键词:中日侵略原因

正文: 一、 日本历次侵略中国的深层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既不是偶然举动或心血来潮,也非如其所言是某些激进分子或少壮派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犯上作乱”、“自作主张”,更不是所谓的由于中国的“刺激”和“引诱”,而是有着深刻的民族心理背景的[4]。通过军阀、党阀、财阀、学阀等主流社会势力表现出来并轻华侵华的意念,是一次次侵华举动的心理基础和源动力。 中(清)日甲午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综合国力得到空前的加强,而中国满清政府则面临各国列强的欺辱瓜分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内忧外患之中,日趋衰微。固有的“中华朝贡体系”开始一步步地走向瓦解。经过四百年来日本思想家处心积虑的宣扬,“大日本帝国”的观念已经深入日本各界。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扩张。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但日本并没有遵守,而是开始积极向中国扩张。当时日本政界流传已久的基本论调是:“腐败堕落的清朝,是东亚之大敌,亚洲之叛徒。与清朝提携保卫东亚和平,纯属痴人说梦”。充分暴漏了明代以来对中国的敌视和蔑视,这种心理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持续发酵,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的“大日本帝国”趋于成熟,“大东亚共荣思想”开始萌生。 二、 日本方面[3] 日本国内矛盾重重,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严重,这些不稳定因素促使日本

大学近代史论文(超级大神满分版)

论近代为何出现诸多仁人志士,人杰枭雄论文题目:论近代为何出现诸多仁人志士,人杰枭雄 学生姓名:FREEDOM 学号:666666 所在院系:人文学院 所在年级:2012级 任课老师:CHENMEI 完成时间:2012年11月 前言:近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从左宗收复新疆,胡雪岩与洋斗商,到张謇实业救国,康梁戊戌变法,六君子横刀向天笑,再到黄兴雨花台起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求共和真理之路漫漫,却演绎出一系列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决定历史的是人,是那个时代的人,是一批用热血与精神相交织的人。、 摘要: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从救亡图存的角度说是一部人物史。本文从各阶层角度分析近代人物为何纷纷涌现的原因,又从整体以及历史渊源方面分析近代人物源源不断涌现的规律。从晚清到辛亥,人物构成了近代那独一无二的旋律,他们的出现对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一、社会的复杂性为人物的出现创造环境 纵观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人的不屈精神与爱国主义演变成救

亡图存的原动力,同时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各阶级亦怀投机主义,对纷争乱世产生雄霸天下的想法。 时代造就英雄,也逼我中国人自立自强。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开启民智 从晚清开始,鸦片战争一下子敲醒了那些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于是他们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如林则徐虎门销烟为的是强健国民素质,维护国家长远,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为的是开启民智,而洋务运动则为富国强兵,但也有增强自身在朝威望。这其中既有士大夫精神,也有中国人爱国主义,自强自立之道。可以说是时代危机感促使先进人士投身救亡图存中,也催生了一批仁人志士。但由于封建势力依旧强大,近代化初露端倪,以致运动革新屡遭失败,也为乱世枭雄的出世埋下了伏笔。 三、农民阶级的反抗影响了一代人 晚晴政治动荡,税收苛刻,加上体制死板,科举制度依旧存在,小农经济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加上西方思想的传播,激发了一些底层知识分子的救国思想,于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从白莲教,太平军起义,到捻军起义皆系晚清体制腐败,民不聊生。如洪秀全因科举屡次不中,却以一本基督教小册子而转变思想,为天下耕者有其田而激起奋斗之志。而石达开自小看到民不聊生的困局,于是决定起义而救天下于水火中。农民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使最广大的中国人民更加觉醒,为后来革命人物的出现创造先决性条件。 四、资产阶级的变革打开了束缚自由的枷锁 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毕竟有其局限性。思想的狭隘性,各阶级及各派的矛盾以致太平天国内部的分裂,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重重,如胡雪岩系左宗棠一派,而盛宣怀系李鸿章一派,两者互斗,加之面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而束手无策,从而导致胡破产的悲剧。这就迫使资产阶级出世以再救中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