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27日在佛山市顺德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区长 梁维东

各位代表:

我代表顺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化危为机 阔步向前

2009年,顺德人共同度过了跌宕起伏、催人奋进的一年。面对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区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一方面迅速制定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做好长远规划,与企业、市民共克时艰,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我们把握综合改革试验机遇,推进大部制改革,以新体制、新格局引领经济社会新发展。回顾一年,我们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抓住了危机背后的机遇,生动诠释了区委“求实、求变、求发展”的工作思路。

预计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1.93亿元,增长14.1%;工业总产值4289.39亿元,增长13.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60亿元,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49亿元,增长1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29亿元,增长12.5%。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

过去一年,我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阔步向前,准确判断形势,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有信心,是因为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之际,我们提前谋划,以科学规划和环境再造引领城乡发展。

“多规合一”绘就宏图。以“大规划”引领发展新格局,创造战略层面的竞争优势。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落实“一城三片区”战略构想,未来发展目标更加清晰,规划引领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积极主动参与珠三角一体化。南国西路主车道改造、大金山隧道、龙盘大桥等项目竣工通车,广珠城际轨道、太澳高速和一环南延线一期等顺德段工程已完成进度70%以上。13宗重点水利工程已基本完工。500千伏顺德变电站配套9回220千伏线路全线贯通,企业、居民用电得到保障。与中移动签约,5年内投入30亿元,打造“信息顺德”。铁腕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建立区镇联合储备土地机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申报“三旧”改造项目30个,完成改造5个,土地潜力进一步释放。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大气质量持续好转,预计全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德胜电厂2×30万千瓦“上大压小”发电工程项目投入运营,对完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起到关键作用。整治陶瓷、漂染

、废旧塑料等行业。推广清洁生产,倡导节能新技术,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4个,建成天然气管道343公里。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7家,全区配套污水管网通水运行约200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67.4%,完成年度治污目标。大兴绿化美化之风,新增、改造绿化面积(含林分改造)466.9万平方米。整治内河涌151公里。创建6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和7个“绿色社区”。制定顺峰山公园改造提升方案,打造“城市绿心”。

我们有信心,是因为在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之时,我们快速应对,找到了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突破口。

应对危机成效显著。及时构筑起抵御金融危机的企业服务体系,重点帮助企业融资、市场开拓和技术改造。安排2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创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服务方式,帮助198家中小企业融资11亿元。推广股权出资、商标质押等方式,协助企业融资161亿元。推动企业开拓资本市场取得成效,精艺股份成功上市,美的电器实现再融资,环球制药入股香港荣山国际,佛山奥园控股万鸿股份。顺德农信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香港永亨银行获准进驻顺德。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进顺利。鼓励企业参与“家电下乡”、“广货北上”,预计顺德企业家电下乡产品全年销售额约占全国13%。整合市场安全监管体系,网格化监管网络覆盖全区,监管效率得到提升。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总量同比增长2.35%。


传统产业优化提升。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华南家电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更富活力,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本建成,家具研究开发院挂牌成立,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14家。举办“院士专家顺德行”,促成多项技术对接。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共建工业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顺德工作站落户容桂。优势本土企业逆势扩张,美的微波电器工业园、德冠新型薄膜生产线奠基建设。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新认定总部企业5家,累计18家。名牌、标准战略再创佳绩,“顺德家电”成为全国首个集体家电商标,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13件、省名牌产品21个,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51项。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取得实效,荣获“中国鳗鱼之乡”称号。

新兴产业乘势而上。工业设计集聚发展,省区共建“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工业设计园等三大主体园区布局初具雏形。太阳能产业崭露头角,国家级太阳能应用系统中心等一批新能源研发机构相

继进驻,杜邦、BP和伟景-SAPA等知名企业签约落户。龙头项目带动效应蓄势待发,浦项钢板、五矿-港中旅多尼尔房车项目相继签约,彩虹OLED2项目定位为华南区域总部并动工建设,宝钢制罐正式投产。

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602.77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为35.2%,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编制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与中外运、美旗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力源金属物流城、金錩国际金属交易广场、嘉安国际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基地投入运营,国通物流城18万吨大型冷库群首期投入使用。顺德新港(了哥山港)筹建工作顺利启动。顺德家电展、工博会等展会国际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乐从镇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试点。世界零售业巨头争相进驻,乐购、沃尔玛落户大良。星级酒店建设进展顺利,财神酒店获评中国五星级旅游饭店,喜来登酒店正式营业。统筹旅游文化资源,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第四届顺德岭南美食文化节反响热烈,“顺德美食”品牌进一步打响。

我们有信心,是因为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统筹兼顾,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市民得到更多实惠。

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高标准通过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验收,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职业教育“双零”模式3在全省推广。新建扩建学校、幼儿园10所。选派100名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验收。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区新图书馆投入使用,新博物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推进“家门口的电影院”、“家门口的图书馆”工程,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顺德好人”品牌效应明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全省首创完全被征土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已有10790名保障对象享受到制度待遇。对低保人员实施分类救助,将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350元。对区属企业退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发放职级补贴。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及无子女职工退休奖励和生活补助金。推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500多户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居家养老服务覆盖所有镇街。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已成立村级福利会130家。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推广社区工作坊、日班生产线等就业模式,登记失业率为1.76%。率先建立租赁厂房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员工权益得到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事业、扶贫工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港澳事务取得新成绩。广大港澳和海外乡亲热心公益,捐赠2900多万元支持家乡发展

。武装、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规范涉及民生的各类价费管理,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健全粮食应急保障网点建设,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扩大基本门诊药品目录,人均门诊处方费用进一步下降。推进“名医进村居”、“网上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南医大顺德校区师生社区义诊活动深受好评。区第一人民医院易地重建工程加紧推进,伍仲珮纪念医院扩建工程已动工,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杏坛医院投入使用,新增6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市民健康得到保障。

城市管理逐步完善。推进公交TC模式4改革,倡导绿色出行,投入新型环保公交车87辆,更新双燃料出租车100台。实行“大城管”,综合治理乱摆卖、违章建筑、环境污染、非法营运等热点难点问题。构筑立体化治安防范体系,治安、交通、消防警情同比下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好村居”建设扎实推进。创建27个“顺德好村居”示范点,新农村建设呈现新面貌。新增25个“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完善城乡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推行公寓式农民住宅,大良五沙“金沙人家”社区公寓建设顺利推进。

我们有信心,是因为在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工作中,我们先行先试,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开展。把握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的机遇,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赋予我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事务地级市管理权限的精神,承接好市下放的管理权限和审批事项。大刀阔斧推进区级党政机构改革,把41个党政群机构整合为16个大部门,理顺职能、压缩层次、强化监督,提高服务效率。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工作,赋予容桂街道县级管理权限,提高镇街发展活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政府效能不断提升。评选政府服务创新奖和公务员创意奖,铺开机关绩效与作风考评。开展“深度服务年”活动,落实惠民便民措施、开展优质高效服务。整合优化行政审批窗口设置,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加方便。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区镇两级财政收入分成比例,出台区级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政策,完善财政监管和绩效评价制度,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人防、气象、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口岸、保密、档案史志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全年共办理

市、区两级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参政议政材料284件,办复率100%。“明白说法进万家”、“五五”普法等活动深入民心,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得到强化。出台优化招投标市场环境新规,规范要素市场交易。成立区公用事业管理局,实现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相分离。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向部门派驻纪检监察组,促进廉洁行政和透明行政。严查违纪违法案件,全年立案查处40宗,追缴违纪款项350多万元。

我们有信心,是因为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反思自身、查找不足,对存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前我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有待加快,新兴产业还未形成领先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依然繁重;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经济增长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乡发展还不够平衡,民生问题的解决离市民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大部制改革后部门运作机制还有待完善,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区政府将提出具体措施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顺德的每一点进步都有赖上级的正确领导,有赖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努力,有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奉献。在此,我代表顺德区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10年:厚积薄发 转型提速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顺德再出发。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不会一蹴而就,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依然存在。同时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格局,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低碳经济、新能源将擎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大旗;国家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广佛同城化进程加快,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陆续竣工,将极大提升顺德的区域价值;综合改革试验工作向纵深推进,我们将在更多领域先行先试。这些新变化、新格局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把措施考虑得更加周密,把工作落实得更加到位,牢牢抓住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

2010年政府工作思路是: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抓改革,强化措施求实效、全力以赴抓落实,建设阳光城乡、发展阳光经济、构筑阳光生活、打造阳光政府,共建共享阳光城市幸福家园。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二

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排实现“十一五”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全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

为实现以上目标,今年重点落实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以大规划引领大转型,打造区域一体新格局

前瞻的规划造就领先的城市。我们要强化“大规划”体系的引领作用,把规划落实到项目,把发展战略化为具体行动。

完善规划编制。加强统筹力度,确保规划编制“一盘棋”。以四大规划为基础,编制“十二五”规划。编制顺德新城和西部生态产业区等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全区重点开发区域、控制区域。推进交通、环保、太阳能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等专项规划,将规划覆盖至村(社区),合理布局产业用地、战略发展用地和公共基础设施。

强化规划管理。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深化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优化区镇两级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职责和架构,推进规划空间数据平台建设。健全规划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完善规划的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引入事后评价和检讨机制。

打造引领性平台。坚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按照“一城三片区”的功能布局,建设城乡发展新载体。集中力量开发建设顺德新城,特别是落实德胜新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把西部生态产业区打造成为顺德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引擎,建设广东工业设计城、太阳能产业园等新型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广珠城际轨道(顺德段)经济带。推动顺德从“沿路”发展向“沿路沿河并举”发展转变,重点发展滨河地区。

二、以大建设再造大环境,打造城乡建设新面貌

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环境是最优质的资源。顺德新一轮发展必须生态优先、环境先行。我们既要打造创业天堂,更要建设生态家园。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内畅外通的大交通格局,实现镇街之间30分钟到达、15分钟上高速公路,形成与珠三角各城市的1小时交通生活圈,重点落实以下项目:年内配合完成太澳高速、珠二环、广珠城际轨道、东新高速、广明高速等国家和省重点交通工程,配合推进广佛环线、广佛江珠等区域轨道交通建设,抓好与广州南站、广珠城际轨道站点的交通对接,配合做好佛山地铁三号线的前期工作。新建伦桂路、佛陈路东延线,基本完成一环南拓工程,完成均荷路建设工程和龙洲路勒流段、百安路勒流至杏坛光

华段改造工程,缓解105国道、325国道和碧桂路的交通压力。研究推进进一步加强大良容桂组团交通连接方案。建设顺德新港(了哥山港)。推进20个重点电网工程项目。完成2010年度40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信息顺德”项目,在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提供无线宽带上网服务,开展小额手机支付和手机扣费服务试点,方便市民办理各种事务。创建无障碍城市,确保新建、改建工程项目达到无障碍设施验收标准。在城镇建成区研究建设步行系统、自行车通勤廊道。综合推进公园、道路绿化建设,新建、改建公园18个以上,绿化改造道路50条以上,新增、改造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顺峰山公园改造提升方案,打造“城市绿心”。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为市民提供漫步、运动、休憩空间。



盘活土地资源。把“三旧”改造放在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编制“三旧”改造规划,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创新开发模式和运营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重点鼓励、扶持工业房地产开发和旧村居改造,计划投入100亿元,改造面积5500亩以上。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科学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完善区镇联合储备土地机制,完成重点区域土地储备。

加强节能减排。完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向社会公开排污企业名单,让公众、媒体监督企业排污。严格执行对新投放车辆的环保技术要求,将到期的出租车更换成双燃料车,新建2个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严格做好尾气排放检测,公交车废气排放随机抽查合格率达到80%以上。在城市建设中引入低碳模式,建设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制定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规程,支持区内太阳能企业产品在各个领域的优先使用。建设太阳能路灯示范路,落实太阳能并网发电项目。

强化城市管理。发挥“大城管”、“大监管”优势,加快“数字化城管”9建设,加大专项整治力度,重点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公交出行、车辆停放、交通拥堵、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等热点问题。加强道路交通节点现场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市民出行畅通。加强监管,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营造和谐的社区管理环境。

三、以大经济加快大发展,打造产业升级新优势

没有产业的兴起就没有城市的崛起。我们要坚持工业立区、推进优二进三,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发展阳光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实施“龙腾计划”。坚定不移扶持本土优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培

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选取300家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在融资、市场开拓、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土地供应、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重组并购、跨区或跨境投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推动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对金融机构实施考核奖励,鼓励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品牌、标准战略,创建和推广区域品牌、区域集体商标。加强公共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把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顺德工作站服务范围扩展至全区。引进一批院地合作项目,完善华南家电研究院运行机制,争取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引导和支持社会服务机构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

发展总部经济。发挥我区独特的产业、人文、生态和区位优势,打造华南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支持民营企业扎根顺德设立总部,将核心业务从传统制造向设计、销售、服务等高端环节延伸。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园区,争取引进跨国公司及大型国内企业在我区设立华南地区总部、专业型总部。将总部经济扶持政策延伸至服务业。

培植新兴产业。找准与传统优势产业对接的切入点,抢占未来战略产业制高点。积极引导本土优势企业进入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医药、绿色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开展物联网10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制订碳排放指标,推动“顺德制造”向智能化、低碳化发展。引入国内外知名太阳能企业,加快建设华南太阳能研究院,筹建国家太阳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引入龙头项目,培育汽车制造产业链、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建设国家OLED产业示范基地。

拓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参与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合作,建设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强工业设计,建设广东工业设计城等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实施“设计创新提升计划”,引进更多的CEPA合作工业设计项目。发展科技服务业,引进科技咨询、成果转化、技术试验等服务机构。培育产业金融,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导向作用,鼓励创投、风投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入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和项目,推进华南(国际)采购与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特色专业市场业态升级。做强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引入大型商贸项目,鼓励其实施本地采购战略,与顺德制造业产生联动效应。引进港澳知名医疗、教育、旅游等特色服务机构。


2010-7-24 23:04 回复

夢飛·旋
48位

粉丝
6楼


发展现代农业。实行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发展科技农业、高附加值农业、精细农业、外延农业。深化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推动农产品流通和深加工,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顺德鳗鱼等特色农业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建立覆盖农村的金融和农业保险体系,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优化企业服务体系。整合、优化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评选顺德企业50强、自主创新50强,力争纳入广东现代产业500强和自主创新100强,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配套和用地指标支持。把握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落实“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扩大顺德家电连锁店、家电网上商城的影响力,引导企业开拓内销市场。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坚定企业投资信心,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扎实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工作。实施创业扶持,通过“三旧”改造腾出土地空间,优先满足本土民营企业扩大生产的需要。创新产业工人的引进和培养模式,着力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四、以大文化促进大繁荣,打造文明社会新风尚

物化的城市没有竞争力,城市因历史而厚重,因人文而精彩。我们要凝聚人文精神、优化人文环境,增强城市软实力。

建设现代教育体系。加大教育改革创新力度,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义务教育均等化,优化学校布局,建立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机制。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学前教育。推进初中升高中跨镇招生试点。拓展职业教育办学渠道,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优秀技能型人才。加强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建立督学制度。支持、规范和提升民办教育,引入国际资源和社会力量发展合作办学项目。

优化人文环境。整合宣传资源,策划推广城市形象,打造“阳光城市”名片。推广重视家庭、关爱家人的文化。继续推进“情暖佛山·阳光顺德”、“顺德好人”等品牌活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基层文体设施建设,优化文化人才队伍。推动演艺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市场化运作,培育文化消费。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动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继续开展“好学顺德”、“书香顺德”活动和“家门口的图书馆”、“家门口的电影院”工程,建设学习型社会。办好世界顺德联谊总会第七届恳亲大会。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落实文化产业

发展规划,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完善香云纱文化产业园、德胜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整合水乡村落、祠堂庙宇、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提升清晖园、李小龙乐园、长鹿农庄等景点内涵,策划和开发文化旅游特色线路。打造“顺德美食”国际品牌,建设岭南风情美食街、中华美食城,推动高档酒店建设。实施文物保护修缮计划,活化历史建筑。

汇聚优秀人才。编制人才发展规划,制订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科技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试行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加强企业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创业发展。

五、以大民生营造大祥和,打造幸福家园新生活

改善民生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实施社会发展规划,针对市民提出的民生实事建议,重点落实12项民生实事工程,让市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停车难缓解工程。规划建设停车场地,提高房地产项目停车位配套标准。科学配置公共资源,新建公共停车场10个以上,新增停车位3000个以上。合理设置占道停车位。修订和落实机动车停放保管服务等政策。


市民健康工程。改善市民就医环境,加快推进区第一人民医院易地重建,落实伍仲珮纪念医院、中医院改扩建工程,规划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继续完善基本门诊合作医疗。年内安排名医进村居不少于2000人次,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并纳入医保范畴。将“门诊预约挂号”服务推广至民营医疗机构。对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推行妇科病免费普查计划,提高婚检、孕检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实施零售药店信用分级管理制度,保障市民用药安全。

促进就业工程。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居民就业问题,完善和落实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用工补贴和创业小额贷款等政策。在办好现有87个就业基地的基础上,新增就业基地20个以上。把招聘会开到村民家门口,促进农村居民就业。解决困难群体就业1000名以上,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关爱长者工程。提高高龄老人生活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对年满80周岁以上的顺德户籍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对年满60周岁、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给予定期生活补助。为1600名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推广“平安钟”服务。实施城乡养老一体化,将新农保参保对象范围扩大至城乡居民。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加“大社保”。

改善教学工程。新建学校7所、扩建学校9所,完成全区

19栋校舍建筑物的改造工程,提高校舍综合防灾能力。在稳定教师月收入的前提下,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推进教师待遇“两相当”。

扶贫济困工程。细化分类救助办法,对低保和低保临界家庭子女实施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程助学。重建儿童福利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补助政策。发展慈善事业,加强村级慈善福利组织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教育服务。

住房保障工程。推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增廉租房136套,建成经济适用房72套。开展限价房试点。

平安工程。整合现有村居、企业、小区等治安防范力量,实行人防、技防、群防相结合,构建警民联防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治安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提升市民安全感。推广应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道路出入口、治安卡口监控系统。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年末居住证发放覆盖率力争达到90%。强化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范重大安全事故。

农村改貌工程。推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探索垃圾处理新模式,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整合全区供水资源,改造村居供水系统。完成全区支干河涌、支涌整治510公里。

农贸市场整治工程。全区创建10个以上示范集贸市场,并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准入制度,逐步推广至全区,为市民营造安心、便利、舒适的购物环境。

市民出行工程。新增TC公交线路15条,新投入公交车200台,年内把全部公交线路纳入TC模式运营。开通公交快线、学生快线以及对接广珠城际轨道、广州南站的公交线路,改善站点设施和候车环境,为市民提供班次密、车容好、准点率高、线路合理的公交服务。

全民健身工程。年内建成镇街体育公园6个以上,创建“全民健身示范村居”5个。开展中小学生游泳普及计划试点。

以镇街、企业、村居、学校、家庭为单位,举办贯穿全年的群众性文体竞赛活动。

六、以大改革激发大能量,打造阳光政府新体制

改革进入深水区,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勇于冲破思维定势,打破阻碍科学发展的利益格局,继续在深化综合改革的道路上先行先试,建设服务型政府。
深化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部制改革后的运行机制,推进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促进部门工作流程优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向镇街、事业单位、市场中介和社会组织下放其能办好的职能和事项。确定一批商会、协会作为试点,

承接部分政府常规性审批项目、标准性收费项目以及有关职能。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增强镇街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镇街考核指标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落实“一城三片区”规划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相适应的财税机制。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事业发展需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税收征管,创建24小时自助办税厅、网上办税超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财政监管,积极防范财政风险。发挥公有资产引导经济发展、优化公共服务的功能,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各类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设立社团发展专项资金和社会创新奖,创造条件和平台让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建立现代社工制度,推进“两社三工”11的社会管理模式试点。在20个村(社区)试点组建义工服务站,为群众提供经常性志愿服务。逐步统筹村级行政性事务,在条件成熟的镇街和村(社区)建立市民服务中心,办理行政事务。建立政府行政管理、基层群众自治、社会多元参与的社会建设机制。

深化农村改革。深入研究农村地权、产权、股权等深层次问题,制订促进农村长期稳定和发展的政策。落实完全被征土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规范土地征收,创新征地补偿方式,探索把一次性征地款项转变成长远投资,并建立保障机制。完善房屋征收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等安置模式。完善农村宅基地政策。健全农村土地开发利益分配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留用地开发。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已签订基本农田责任书的单位给予补贴。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落实《顺德区政策性文件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政策的制订、审查、发布、执行和监督。组建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及专业领域的咨询机构,完善决策咨询、听证和民意征集吸纳制度。创新公务员和机关聘员管理制度,探索定向招录公务员,试行公务员聘任制。探索建立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公务员激励机制。完善政府部门绩效考评机制,切实提升行政效能。

加强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探索建立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新机制。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继续办好政风行风热线、顺峰山下城市论坛、顺德政务网论坛等。加强信访工作,完善人民

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妥善处理群众关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大对区重点工程、社保基金、教育基金等的审计监督力度,对民生工程开展监督检查。推动廉政建设进基层,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勤勉工作、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建设阳光政府。

各位代表,机会从来只会青睐已经准备好的人。我们必须把握机遇、脚踏实地,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共建共享阳光城市幸福家园。顺德的未来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我们将在探索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注 释——

1.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国有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2.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是薄而轻、对比度高、响应快速、节能的新一代平板显示器,目前已应用于MP3、PDA、手机显示屏等领域。

3.“双零”模式指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

4.TC(Transport Community)模式即交通共同体模式,核心是实行“票运分离”,即由政府统一收取票款,对公交网络进行规划,对运营商提出服务质量要求,通过成本核算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向企业购买公交服务。

5.四大规划指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

6.顺德新城规划范围为:羊大路以南、德胜水道以北、李家沙水道以西的区域,包括桂畔海北岸、德胜新区、逢沙片区、苏岗范沙片区及碧桂路以东、南国路以北的范围,总用地面积为40.6平方公里。

7.西部生态产业区涉及大良、容桂、杏坛和勒流四个镇街,主要包含勒流富安工业区、杏坛工业园C区、容桂穗香片和马冈片等区域。

8.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等。

9.“数字化城管”指以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

10.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11.“两社三工”即社区服务、社会组织、社工、义工、优秀外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