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

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

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
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

宋代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的特色、意境和比较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师101 1021012012 姚遥

【摘要】工笔画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工笔花鸟是从唐代开始从人物画、宗

教画、山水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画种的。从宋代到现代发生着质的变化,宋代为现代工笔花鸟画呈多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整个工笔花鸟画坛呈现一片欣欣向荣。

景象。

【关键词】工笔花鸟、宋代、现代、意境、创新、淡雅、艳丽

【引言】

背景: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指花鸟画中形式语言表现较为:整细致的分支。它包括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没骨画,亦包括一些兼工带写风格的花鸟画作品在内。

花鸟画作为一个画种于唐代中期开始独立成科,但是,此时花鸟画尚处于发展初期,到矗代薛稷、滕昌祜、黄筌等一批有名的花鸟画家出现时,花鸟画走向成熟。至宋代,由于举国上下文质彬彬的文化氛围和阜族阶层大力倡导,使我国的花鸟画艺术得以迅速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高峰,其中主要的成就是工笔花鸟画。

意义:

宋代工笔花鸟画清新淡雅,现代工笔在宋代工笔花鸟的基础上色彩更加浓重,且十分艳丽,这造成了大家的争议,现代工笔花鸟画吸收了其他的艺术形式,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但是我们应该更要深刻地去理解传统,了解中国艺术根源所在,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更大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当前积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把中国的工笔花鸟艺术推向世界,对促进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做这样的一个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宋代小品与现代花鸟的不同,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看向大自然,产物丰富,花卉驯化历史悠久,各种画谱纷纷绘就,对世界美术史有很大的贡献。中国绘画艺术是祖国文化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千百年来画家们集体创造的艺术结晶。中华名族是爱花的民族,古往今来,轶事流传甚广: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于九畹之地,吟“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纫秋兰以为佩,集芙蓉以为裳”,植兰、品兰、亦画兰,可见其爱花之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酷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以菊花瓣酿制菊花酒,品菊、饮菊、画菊,可见其爱花之专。

中国的工笔花鸟是慢慢形成的,在唐代是以工笔重彩为主流,所以花鸟画流传至今甚少。五代两宋是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的成熟期。

可是有很多人都会争辩到底是宋代的小品更受欢迎还是现代工笔更吸引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国画可谓技艺精湛,大师也是层出不穷,其实不管是宋代的还是现代的只能说各有各的特色,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鼎盛时期是在宋代。宋花鸟画之所以达到极致,一是宋画院集西蜀、南唐吴越乃至南北各地画家之精英,并集五代画院之经验;二是画院体制经改革完善,促进了创作发展;三是徽宗赵佶本人对工笔花鸟画的偏爱——他自己就是一位花鸟画高手,直接过问画院事宜,把院画特别是工笔花鸟画的水准推向高峰。此时的工笔花鸟作品相对于唐及五代来说,更加深刻、精致和厚重。宋代的工笔花鸟画,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那些中国画的精髓都在其中,是可给后人借鉴的。

1.态度严谨,形象真实。

梅尧臣曾有诗赞徐熙的画,道是:“花留蜂蝶竹有禽,徐熙下笔能逼真。”这且是“粗笔浓墨”、“意在高韵”的徐熙,至若本求真实的黄筌、以“写生”自号的赵昌,那真切确凿的形貌,更何消说得。所以两宋的作品,有凡物象的生长规律、生态特征、神采韵致,没有不真切生动的。尤其花木禽鸟在自然界那种风雪雨露之中的情态、温寒饥饱的面貌,至精至微,是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比如传世无款的《海棠蛱蝶》图,不仅花、叶的形态,蝴蝶的粉感,全都翔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尤其花、叶在风中飘舞的动态,简直使人感觉到呼呼的阵风正在吹过,三只蝴蝶被吹得翅膀全张,方向各异,在强风中不由自主的神态跃然纸上,极其微妙。这种追求真实的画风,在宋代蔚为时尚,屡见于文献。《画继》的作者李澄叟曾总结性地说:“画花竹者须访于圃,朝暮观之,然后见其含苞养秀,荣枯凋落之态无阙矣。”说明这种真实的画风,源于严谨的创作态度,其中包括对生活真实的严谨观察。之前我们也在公园写生,那些花花草草只有观察到他们的细微之处才有画头,才能感到丰富。

宋代这种工笔花鸟画的“写生”概念,一直被历代花鸟画家和品评家们所广泛接受。在这里“写生”不单是一种创作准备活动,更重要的是说明了是写花鸟之生意和生命。我们在学校最早接触的便是宋人小品,从临本来看,所有的画都是写生稿,十分真实。唐代边鸾,五代黄笙,北宋赵昌、易元吉等人,无一不是写生之高手。写生是画家深入生活,接近自然,丰富生活感受,积累创作素材和创作经验,汲取创作源泉的最重要的环节。现在我们也在尝试现场写生的线描稿,只不过看起来很普通的枝枝叶叶,要用很精细的线条来表达,确实很不容易,我们经常画不到位,东西过于简单,我想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还是需要多练习的。

2.工致周密,笔精色妙。

两宋的画家,笔力都很深厚,所以线条都比较有力,一件作品,无论繁琐还是细致,肯定是倾注了作者的一片热血,从来未见有草草了事的地方,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对于墨与色的处理,都是那般完美统一。在我们的临本中有一幅花篮老师说这幅一定要我们临摹,在我们勾线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其花篮画的细致程度已经很难用毛笔画了,那一根根的线都被画到了一起。其分染用色,更十分讲究,层层套染,循序而成,无一重浊混沌之处。当我们用淡墨再用色彩上色时,就感觉出了不同,就算是淡淡的一层也能表达出其层次,所以两宋的花鸟画,都是笔清墨秀、典雅精妙的作品,无不都是由生活中得来,生活气息十分深厚,并刻画得毫发无遗,工致精细,“夺造化而移精神”的成功作品。

3.意韵清雅,境界深远。

宋代工笔花鸟不论大幅和小品,全景式布局或折枝式经营,境界都比较宏廓深远。有些只是用全景的一部分,就算是一个小枝头,也能被他们表现的淋漓精致,疏密得当,密的地方用一些小枝条也能让画面变得充实。空的地方就算不画只要和密的地方形成一个很好的空间,这就是宋代画的精彩之处。以《出水芙蓉图》为例,整幅作品实质上只画了一朵大荷花,花下衬托一老一嫩两个叶片,加上下端三截短短的茎杆,其余既未题诗,也不加任何背景渲染,论内容,少到不能再少,而给人的感觉,则犹如长势正旺的大片荷塘,只见其丰盈茂盛,欣欣向荣,这样小小的点缀也能起到这样作用。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构成中国画艺术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要是一幅作品没有意境,就算是浓妆淡抹也是没有内涵的,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意境的构成上,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意”与“境”,二是“情”与“景”。在“意”与“情”方面,要求“情真”、“意远”,“笔墨本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说到现代工笔花鸟,他是在宋代工笔花鸟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个毋庸置疑。所以在现代工笔花鸟的身上还是会看到宋代工笔花鸟的影子。在我们上国画课之前我并不了解当代工笔的近况,直至帮我们代课的研究生学姐告诉我们,宋代小品是比较难临摹的,如果想要快点进入可以先从现代工笔花鸟入手,当我打开现代工笔花鸟的书时,明显的和宋代的不一样,明艳的颜色首先映入眼帘,我被这种颜色吸引住了。不过同时我也在想,这种颜色要怎样用国画颜料来表现呢?在之后老师教我们用一些矿物颜料来代替国画颜料,那些小石块画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马上加强了色彩的表现能力避免了色彩的单一性。现在回想宋代小品,如果把两种画放一起,我还真觉得现代的画能更吸引人。

仔细看看那些当代的工笔,应该融入了不少西方油画的色彩表现方法,在画面的处理上有不少的装饰,还配有许多的机理效果,让整个画面看起来特别丰富,在视觉效果上夺人眼球。现在绘画的工具层出不穷,给我们更多的空间来创作,甚至有些大师可以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颜料工具,方便自己使用。在画面上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感觉,但是有些时候用的不得当就会使中国文化趋之弱势,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弱了中国传统的神韵与气质。

综合来看,不管是宋代还是现代花鸟都各有特色,主要是看个人喜欢,有人喜欢宋代那种古老的感觉,也有人喜欢现代的那种明亮的感觉,眼前一亮。现代工笔花鸟与宋代的相比,构图色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我想这增强了工笔花鸟的看头,同时更有发展的空间。但是会有一些画家把这种夸大,反而把中国传统的精华给丢失,过分强调创新使得画没有韵味,没有看头。

其实像我们学国画的,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要去理解和吸收,每一种画法都要去尝试,才能跟得上时代,再选择合自己心意的一种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创作,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那种风格。

最后我想说,宋代工笔花鸟不单单是照着景物一模一样的抄下来,而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修饰和改动,令画面更加生动,在以后的发展中不管是什么样的画都会用到这一点,宋代工笔的这种精神会一直流传下去,在所有的画面中体现中国画的骨髓。然而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但会传承宋代的精髓,我想更可能的是发展其创新独特的色彩和构图,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莱茵接大家。

参考文献:

1.丁蕊.《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意境》[J].大众文艺.2010(7).

2.马芳. 《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J].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7(6).

3.蔡英余. 《关于南宋工笔花鸟的学术研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4)

4.张树荣.《中国工笔画画法》[M].天津杨柳青画社.刘建

超.2009,1

5.周彦生.《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刘继明.2009,4

6.赵斤涛.《自然美的升华——论宋代工笔的写实性》[J].青春岁月.2011(8)

工笔画中的一些特殊技法、基本染色技法

工笔画中的一些特殊技法、基本染色技法 1冲染法。冲染法也称撞染法,积水积色法。积水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清水。积色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颜色,一般是点入石色。这两种办法最好先把画纸裱在画板上再进行。 2撒盐:特技的一种。铺好底色后,趁湿在上面撒上食盐,任其自然渗化,形成雪花状的肌理效果。 3涂蜡:特技的一种。在未画或画到中间过程时,在画面上不规则地涂抹上一些石蜡,使画面产生局部不挂色的班驳效果。此法也可表现下雨时的效果。 4皱纸:勾好白描稿后,用喷壶把画稿稍微打湿,水不要太多,然后把画稿慢慢攥在一起轻轻揉搓,再展开扶平,用大白云笔蘸事先准备好的颜色(颜色略重),在画稿的背面皴擦点染,使颜色渗透,画稿正面产生碎瓷般斑驳的效果。 7水洗:是画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使画面更加统一、协调,同时也可以把表面浮色洗掉,使画面更加沉稳。水洗时,先用清水把画稿打湿,用白云笔轻轻洗刷,可整体洗,也可局部洗,用力不要太大,否则会把画稿弄破。也可以在画面颜料的水分全部都干了以后再洗。 三、关于用具 绘制工笔牡丹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作画工具。下面列出了绘制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画具。因为考虑到初学者的因素,所以列出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画具,在各地美术用品商店里都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 1、笔:主要分底色笔、染色笔、勾线笔三部分。笔者常用的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纹笔,底纹笔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染色笔方面我一般都是采用大白云,其中填色的大白云要求狼毫成分略少一些(纯羊毫也可),色易填润。染色的大白云则选择稍硬一些的,色易拖开。在勾线笔的选择上,勾勒花头和叶子我一般采用定制的长锋兔尖美工描笔,勾线时既可婉转自如又不失轻盈灵动。勾花用新笔,勾叶可用稍旧一点的笔,因笔中含胶渐多,笔锋较之新笔硬朗不少,很适合表现叶子的质感。绘制牡丹还要准备一根小号的狼毫笔,主要用来勾勒山石、枝干,局部填色之用。一支短锋的狼毫红圭也是不可少的,像花房、花蕊、芽孢这些细微处的设色都需要用小笔绘制才方便。需要注意的是,设色用的大白云要多配几支,白色、冷色、暖色、暗色最好都有相对应的笔。(见附录图1) 2、墨:工笔画的绘制中主要用有光泽的油烟墨。乌黑而无光泽的松烟墨染色易脏,慎用。市场上出售的各类瓶装书画用墨汁因携带和使用都比较方便,用来绘制工笔也挺不错。我常用一得阁墨汁,颗粒比较细腻,色彩上也能满足墨分五彩的要求,推荐初学的朋友使用。 3、颜料:工笔画绘制所采用的颜料主要是传统的国画颜色。其中属水色的有藤黄、花青、曙红、胭脂等,属石色的有赭石、朱磦、石青、石绿、朱砂等,还有近年来新开发的化学合成国画颜料酞青蓝、玫瑰红、翡翠绿、桔黄、焦茶也都可和传统国画颜料结合使用。水彩颜料因色泽鲜艳,在国画绘制中也可使用,但是要注

当代“新工笔”表现特点解析

当代“新工笔”表现特点解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新工笔”的发展历史情况 1、“85 美术新潮的影响”艺术之所以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影响人的所想所为,就是因为其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记忆与创新的特性。艺术不是静止不变的事物,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真实存在的审美。不管是在哪个历史阶段,哪个地区的艺术家,都是在不断的思考人生当中进行创作的,而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艺术家们都会面临新的艺术考验和艺术问题。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形态,为中国画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众多的选择与机遇。由此可见,艺术也是源自于生活,以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条件作为发展前提的。所以,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对社会生活的抽象反映及内心的感受的表达。 在上个世纪兴起了著名的“85 美术新潮”,由于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新一代的艺术家们开始在绘画的道路上探求更加多元化、多样性的绘画形式及绘画风格。不管是图像资料、行为举动还是日常生

活当中的元素,都能成为艺术家们笔下的艺术品。在艺术创作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开始思考怎样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作品的主题。在“85 美术新潮”正是繁荣发展的时期,年轻的艺术家们开始感到迷茫和盲目,在一段时间失去了对绘画创新的评定标准。这一时期,中国画在批评声中艰难前进,这就导致经历了“85 美术新潮”之后的中国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管是在中国画的艺术作用方面,还是中国画的具体表现形式方面,都有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变化。 2、“观念”理念的应用中国画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同时也在不断受到西方艺术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图像学”的影响。表现在中国画当中,就是将不同的图像进行拼接,让拼接出来的图像隐晦地表达某种深层次的主题或思想。除此之外,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过去看重作品直接呈现出来的美感,如今更加看重作品表现形式的新颖与独特性,注重作品所表达的观念。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笔画逐渐发展起来。在工笔画的发展过程当中,其有效突破了作品材料的限制,突破传统创作理念,结合中西方的艺术思想,在对传统有所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论文)浅谈传统中国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发展与创新

浅谈中国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色彩是中国工笔画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成分,地位并不低于在工笔画中占主导地位的线描。在中国工笔画的创作过程中,色彩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色彩的运用使工笔画拥有独特的风格。传统工笔画遵循的“随类赋彩”,并不仅仅是指在画面中呈现出事物本来的面貌,而是要表现出事物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所在。现代工笔画的用色在继承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对色彩表达的精髓,使中国工笔画在色彩的表现方面取得创新。 关键词:工笔画;色彩;绘画形式;随类赋彩;设色技法; 色彩是中国传统工笔画中不可代替的表达画家情感与再现客观事物的方式。就个人而言我觉得色彩是最生动明了的表现形式。在绘画表现中,色彩本身就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冲击,当色彩被用于我们作画时的情感表现,那么就能对我们的眼睛造成强烈的震撼。色彩是我们在表达情感时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获得视觉冲击效果最有用的方式。各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绘画,不管他们怎样变化、进步,从画的外在表现特征来分析,色彩在画面中一直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与构成因素。在中国画中,画家对于色彩的运用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表现方法,在中国画中的工笔绘画更加注重运用色彩来表现画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以及再现绘画题材本来面貌。中国画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有进步也有停滞不前或者退步的迹象。中国的画家文人在继承创新中国画的时候并没有对广泛运用在工笔画中的色彩进行执着的追求,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墨分五色”当中,总而言之,中国工笔画对颜色的运用经历了由少到多然后再逐渐衰弱的过程。在唐宋之后,传统工笔画的色彩运用已经在文人画的影响下开始没落。我将结合我自己的工笔画创作,传统工笔画对颜色运用的发展和现代工笔画对传统色彩的继承,浅谈我所感受到的中国工笔画对色彩运用的精髓,以及如何吸收借鉴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对现代工笔画的色彩表现进行创新。中国工笔画对色彩的运用更有待我们去发展创新。 一、传统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历程 最早的中国工笔画是远古时期就有的,在唐代的时候正式确立,经过宋代的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从新石器时代到两宋时期传统工笔画用色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鹳鸟石斧》就可以找到中国工笔画最原始的样子。白鹳的身体不勾线,用白色涂画而成,鹳眼、鱼和长斧的轮廓则用黑线画出。勾线和平涂的技法可以看到中国工笔画最原始的雏形。据记载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黑、红、白等颜色。 2.夏商周时期是绘画发展的初级阶段,楚国时期的两幅帛画《人物龙凤》以及《人物驭龙》都是用毛笔勾线画成,画法兼用平涂与渲染,可以看出中国工笔画色彩使用的原形在逐渐趋于成熟 3.秦汉时期从帛画的制作可以看出技巧得到提升,增加了橙色和紫色等不常见的矿物质颜料。西汉初期帛画《升天图》的技艺已经达到成熟,出现了银色和

工笔画基本教程--入门知识

工笔画基础教程—入门知识 本文仅供工笔画初学者了解工笔画的基本知识及介绍工笔画的入门技法。 1、什么是工笔画 “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 2、工笔画的特点是什么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1)线条。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中锋用笔较多。(2)色彩。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3)装饰性与平面感。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3、工笔画使用什么种类的笔

(1)勾线笔。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用,白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3)板刷类。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 4、工笔画用什么样的纸 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渗水。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另有洒金笺以及各种染色纸都可以用来画工笔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中常用。现在常用的是扁丝绢,是在绢织成之后加以捶砸,使绢丝呈扁形,以减少绢丝之间的空隙,使绢刷上胶矾水之后不易漏矾。这种绢有白色和仿旧色等几种。另外各种皮纸、高丽纸、水彩纸以及亚麻布、棉布等都可以用来画工笔,但要经过适当处理才好用。 5、工笔画怎样用笔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中国历届美展第一届《参军》王式廓(素描)王式廓(1911—1973) 字子容。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早年学习美术,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革命。“九一八”事变后,担任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第二届《红杏枝头春意闹》于非闇(彩墨画)于非闇:1889.3-1959.7,字非厂、名照,别号闲人。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擅长中国画。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出版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第三届《平型关颂》姚天沐李玉滋姚天沐:,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山西工作,历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

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耕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玉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 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壁画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第四届《搬运图》罗德安(搬运工人)年画罗德安:一九四二年生。湖南株洲人。擅国画。株洲市搬运站。自 学美术,在株洲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业余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作品有《搬运图》、《普通劳动者》、《母亲的忧虑》等。第五届《人民和总理》周思聪151x217cm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天津市宁河县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 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太行铁壁》杨力舟王迎春(北京)190x178cm 杨力舟1942年生于山西临猗。画家。兼擅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评论。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曾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王迎春女,

浅析中国工笔画之技法

浅析中国工笔画之技法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中国画的种类很多,从画的内容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等;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工笔、写意等。其中,工笔画法是国画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何为工笔画?简单的说,工笔就是细致写实。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工笔画既然属于国画范畴,那么线条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用细致的笔法制作,一丝不苟,这是工笔画的特色。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上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任何绘画,除内容外,首先要解决的是造型,第一,先要抓住形。线描是构成工笔画最基本的手段,形因线而立,神因形而传。从结构出发,观察、认识对象,用富于变化的线塑造形体,表现对象,在线的基础上赋予色彩的这一画法,已成为工笔画技法的主要特点。我们学习工笔画,就应首先认识到线的作用与功能。线的变化使不同的物体,其本身的质地特点,给人不同的感觉和印象。线不仅有造型、体积、结构、质感等功能,还进一步用来表达物质的性格和精神特征。在形成线描的多种变化中,执笔与用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工笔画的执笔方法和写毛笔字的方法相同;用笔主要分为:中锋、偏锋、逆锋。在用笔时以指、腕、臂、肩为力,但腕力是基础。第二,一幅好的工笔画不仅要画得“像”,而且还要有它内在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使画面作到传神的最佳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向传统画论,优秀作品和生活实践来学习其中的神韵。第三,墨是工笔画中最重要的元素,古人有“墨分五彩”之说。“五彩”指的是焦、浓、重、淡、清不同程度的变化。色彩在运用时的手法通常是色彩的调和、对比、统一、色相的改变,主次与取舍,清淡与浓艳,厚重与单调。第四,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构图手法:以大观小、以少见多、计白当黑、疏密变化、大胆破格等。 工笔画的一般步骤包括观察、作稿、勾线、渲染、着色、收拾、装裱。 观察:对对象有一个深入的观察过程。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

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 一、什么是工笔画 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仕女和佛像)。 1、工笔画的特点是什么?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 (1)线条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中锋用笔较多。 (2)色彩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3)装饰性与平面感 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2、什么是工笔重彩画? 即浓重色彩的画法。以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为主,画面以色为主,设色浓重、艳丽、华贵,给人以高雅富丽堂皇的感觉。重彩一般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所谓“三矾九染”就是指此种画法。每遍施色薄,层层加深,数通之后加染一遍胶矾水以固定已上去的颜色,使得画面色彩厚重、沉着。 二、笔墨纸颜料 1、笔 1)勾线笔 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2)染色笔(染色、清水各2只,) 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用,白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 (3)板刷类 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中国文化中的国宝之一。中国画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也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走进于老师的“中国画赏析”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以前接触过小写意,它比较注重用墨,强调画者的个性发挥。因此,写意画的绘画时,可以纵笔挥洒,墨彩飞洋,能够很直接的抒发画者的情感。这次初次解除了工笔画,深深感受到工笔画是一种锻炼人细致和耐心的画法,每一笔线条的气息都要顺畅,都要柔美,有质感,有连贯性。中国画的用线历经上千年的锤炼,,加之毛笔和墨这种特殊的工具,使线本身的表现力变化万千,无比丰富。只有把具有抽象美意趣的线条与造型的形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线的表现力更加自由的变现出来,把主观的情,意象的形,表现的线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工笔画追求的境界。 两位老师在教学期间,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讲解,并做示范。短短的几节课时间里,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其实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国画给我的感受是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达,要自己慢慢体会。虽然,这段短暂的学习暂时划上了句号,回想起来感觉很短暂也很留恋。同时,学习的道路还在继续,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虚心求学,好好学习中国画。学习中国画的兴

趣会一直支持着我,因为我们还在路上。 我最初对国画的认识是,画家寥寥几笔就画出了生动的画面,盛开的牡丹,有神的山水,雀跃的竹林,圣洁的荷花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电视、书本、报纸、画展。而这些也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但它已经深深吸引了我,我反复寻找着生命的起源,苦苦寻觅着心中的向往。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它的深远,它的博大,也许是我今生都无法彻底的探索,,即使是这样我也会全心全意地去寻找、去发现、去创作。 其实国画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国画传统美的概念是上留天下留地,繁儿透,空儿厚,水墨容情,色泽单纯,一般不超过三四种,这是一种淳朴而有充满无限灵气的自然美。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向往的是一种复杂的美,绚烂多彩的美,既有西方的色彩又有东方的纯朴。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首先我学会了赏析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好画一定要有境界,有一种延伸到画外很远的地方的韵味儿。这就是老师常和我们讲的画外吧。还有老师给我们讲从一幅画仿若能看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我受此启发,觉得看一幅画仿佛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说一个人注重自

浅谈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及设色

浅谈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及设色 [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线”是工笔花鸟画的造型要素,作为以线“勾勒”的形式语言,从古至今已成为画家用于观察和描写自然界的第一方法。也简单介绍了设色的基本方法,包括积水积色法、晕染法等制作肌理的方法。 [关键词]线条特点;融合;情感体现;色彩;分染;肌理 一、概述 千百年来工笔画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技法手段,这是应当尊重和努力继承的。但我们学古人之法,又不能为古人之法所限,要学,又要变化,才能进步,才能发展。中国画家的思维模式使得水墨线条的创造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它主要集中表现在对线条形、质、韵、构、势、意诸方面的追求。线条的创造这一基本语言符号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画面本身的视觉效果,而中国画线条的个性因人而异,如狂放、飘逸、沉稳、洒脱、刚健等等,它涉及到画家对笔墨技巧的思考。而色彩则是工笔花鸟画的主要形式要素之一,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艺术经历了隋唐的富丽堂皇,宋代的宁静雅致,到元人的“水墨为上”,在色彩演变过程中体现了不同的时代审美诉求。近现代以来,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工笔花鸟画的设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和日本绘画的色彩元素,在材料和技法方面不断拓展,表现出越来越丰富的个性特征,这对于当前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创作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二、工笔花鸟画线条的研究 工笔画的线条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质感、阴阳、空间、韵律四个方面。 1.工笔线条的质感美。工笔画造型主要体现在“应物用线”,不 同的表现对象,采取不同的用笔理念和技巧。如轻盈的花瓣宜用游丝描、凝重的叶子宜用铁线描、木本枝干宜用逆锋涩笔、草本茎藤宜用中锋润笔等等。观赏元永乐宫壁画,就会发现画中用线对质感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如衣纹的轻盈、虬髯的飞扬、尺牍的平实、手足的柔软、枪戟的锋锐,无不表现得惟妙惟肖。古人就绘画中线条的形状甚至详细分类出“十八描”之说,如“兰叶描、钉头鼠尾描、铁线描、游丝描”等。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在线条上更是讲究用线的“虚入虚出、实入虚出、逆锋入纸、顺锋切入、收笔回锋”等多种变化,充分体现线条在工笔画中的形式美感和技巧。 2.工笔线条的阴阳美。我们细观前人今贤的工笔花鸟作品,就会发现一个通用的用线特点,就是花叶的根部用线较粗浓,而花叶的瓣尖部位则用线较细淡,圆柱状的物体暗面的用线也比亮面要略粗一点,如宋人作品《海棠蛱蝶图》便是例证。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用线当随物体的阴阳变化而变化。有些花卉,如荷花等虽然是花瓣尖部的用线较实,但是这些花卉恰恰都是瓣尖颜色较深。深色,在绘画色彩上来说自然也就属于“阴”的部分。当代工笔画家何家英的人物画十分讲究线条的阴阳相背,受光面线条淡细,背光面线条浓粗,使线条显示了充分的光感和立

[工笔,特点]当代“新工笔”表现特点解析

当代“新工笔”表现特点解析 一、新工笔的发展历史情况 1、85 美术新潮的影响艺术之所以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影响人的所想所为,就是因为其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记忆与创新的特性。艺术不是静止不变的事物,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真实存在的审美。不管是在哪个历史阶段,哪个地区的艺术家,都是在不断的思考人生当中进行创作的,而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艺术家们都会面临新的艺术考验和艺术问题。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形态,为中国画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众多的选择与机遇。由此可见,艺术也是源自于生活,以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条件作为发展前提的。所以,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对社会生活的抽象反映及内心的感受的表达。 在上个世纪兴起了著名的85 美术新潮,由于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新一代的艺术家们开始在绘画的道路上探求更加多元化、多样性的绘画形式及绘画风格。不管是图像资料、行为举动还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元素,都能成为艺术家们笔下的艺术品。在艺术创作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开始思考怎样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作品的主题。在85 美术新潮正是繁荣发展的时期,年轻的艺术家们开始感到迷茫和盲目,在一段时间失去了对绘画创新的评定标准。这一时期,中国画在批评声中艰难前进,这就导致经历了85 美术新潮之后的中国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管是在中国画的艺术作用方面,还是中国画的具体表现形式方面,都有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变化。 2、观念理念的应用中国画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同时也在不断受到西方艺术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图像学的影响。表现在中国画当中,就是将不同的图像进行拼接,让拼接出来的图像隐晦地表达某种深层次的主题或思想。除此之外,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过去看重作品直接呈现出来的美感,如今更加看重作品表现形式的新颖与独特性,注重作品所表达的观念。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笔画逐渐发展起来。在工笔画的发展过程当中,其有效突破了作品材料的限制,突破传统创作理念,结合中西方的艺术思想,在对传统有所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作品的创作当中突出了观念的重要地位,侧重于对当代社会的反映和表达,作品当中更丰富的就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新工笔是艺术家在绘画创作过程当中形成的一种新的认知,是对当前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突破了过去传统工笔画的局限,给予了工笔画创作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新工笔的艺术界定 1、新工笔的艺术定位 在2006 年的时候,著名评论家杭春晓在其著作《灰色的影调新工笔收藏价值浅说》当中提到新工笔一词的概念,由此,新工笔作为一个新的绘画名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新的时代环境当中诞生的新工笔概念,赋予了传统工笔画新的含义和意义。与传统的工笔画相比,新工笔在作品画面的设计方面,仍然沿用了三矾九染的创作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精致精美。在色彩运用方面,有了更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将传统工笔画水墨的痕迹减弱,在色彩的选择过程当中做到统一和协调,用灰色调和淡一点的色彩作为气氛的渲染,经过一定的虚化和主体突出,让整幅画更有层次感。与此同时,在艺术思想方面,吸收了西方先进的

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中色彩的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7131673.html, 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中色彩的表现 作者:张琳倩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9期 摘要:中国工笔人物画色彩的表现是工笔人物画的一个主要表现手段。它一方面向古代的工笔人物画传统敞开,另一方面也向当代的一切优秀视觉艺术敞开,在这样一个开放系统中每一个工笔画家都可以找到一个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表现形式。本文分为两部分一是正确认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统色彩观;二是正确认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现代色彩观。 关键词:中国工笔人物画;传统工笔人物画;现代工笔人物画;色彩表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208-01 中国工笔人物画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它是以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为基础,是我国民族绘画重要的绘画形式,是最宝贵的传统。色彩表现则是工笔人物画的一个主要手段。 1.正确认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统色彩观 周时期所使用的颜色与绘画上的颜色在源流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中国工笔画色彩的发展开拓了正确的道路。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沙出土的两幅帛画《凤夔人物》、《人物御龙》。这两幅帛画在造型、设色、勾线上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它使用单线勾勒、细致有力,用墨和色平涂,渲染,画中的人物简略的施用了一些色彩。它代表了中國封建社会早期绘画发展的新面貌和新水平。 到了西汉时期工笔人物画在色彩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成就。最具有影响的画是马王堆一号墓《轪侯利仓之妻》,这幅早期的工笔画线条勾勒得细致有力,色彩涂抹得也很浓重,画面较多的使用了红、黄等颜色。由于使用的是矿物颜料,所以至今色彩仍很艳丽。 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通过将外来绘画语言与自身的绘画传统相结合,开始了对色彩的全面探索。顾恺之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是《女史箴图卷》。它使用色彩的方法有主有次,既鲜明活泼又有力。此时绘画的发展成为了以后工笔画繁荣的先声。 隋这一时期绘画色彩的运用和表现形式在我国工笔人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是一个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重要阶段。到了唐代是工笔人物画最成熟最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画家阎立本,非常注重人物精神气质和心理特征的刻画。他的作品《步辇图》色彩丰富而柔和,在用线和用色上都非常成熟,能简单而生动自如的表现对象。特别是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一幅典型的工笔人物画作品,他的作品中运用了青绿、朱黄和三青、三绿等色,这样使色彩更加富于变化,绚丽多彩。它的色彩结构与色彩配置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色彩观念。

工笔动物画基础知识-丝毛

工笔动物画基础知识 乾隆时期,意大利人郎世宁以西画的光感透视融入了中国画之中,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画风。从此,动物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现代的刘奎龄继承了传统技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有益因素,开创了一代画风。他对动物画的作用是承前启后的。以后又有许多的画家像徐悲鸿,高其峰,赵少昂,刘继卣,冯大中,王申勇,刘继彪对动物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上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人们对我们在一个星球上的各种朋友包括动物,植物也日益关注。动物画也走进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视线和家庭。这也导致了大批动物画家群的涌现。动物画创作日渐活跃。许多画家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有扎根传统的,有中西合璧的。探索之路孕育着新的高潮。 一表现技法 1、渲染 渲染是为了使动物画增加体积感和厚重感。分分染,平染,罩染,烘染。 分染也称润然,晕染,是有浓淡变化的渲染法。一般方法是一手握两支笔,一支色笔一支水笔。先是色笔上色趁未干之时用清水笔轻快的晕开,有什道歉,不留笔痕。分染时要注意两支笔的含水量。色笔饱和,水笔含水略少,水多了容易冲击上色部分,能滋润的染开颜色即可。分染在动物画中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技法,可以用来增加动物体毛的层次和厚重感。 平染是以墨或色在画面上一遍或几遍的均匀的平涂。此法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常常有涂不匀的现象出现,要求要多练,达到运笔熟练才行。大面积的平涂可用底纹笔来回刷即可。 罩染一般是在分染或丝毛后罩色。罩染一般使用比较透明的颜色。目的是增强形象的色相增加质感。动物画的罩染是在丝毛分染完成后以平染的方式罩上一层所绘动物的固有色。趁湿要用清水笔晕染开边缘。中国画颜料分透明与不透明两大类,各种颜色分层罩染可产生多种不同的色相。 烘染目的是有变化的衬托物象以及增加画面气氛,产生明度,冷暖的对比效果来突出主体。其技法与分染大致相同。 2、丝毛

浅谈中国工笔画的设色体系

浅谈中国工笔画的设色体系——随类赋彩 《出水芙蓉图》24×25cm 绢本设色 南齐谢赫在《画品》谓“六法”云:“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六法”是谢赫对汉末至梁的绘画作品第次判定的依据,反映出谢赫时代对绘画普遍认识的基本准则,“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最早、最基本的系统绘画原则,有殊为重要的地位。”这一准则中的“随类赋彩”确立了中国绘画特别是工笔画设色观念的千载规则。 中国传统工笔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朵艳丽的奇葩,无数辉煌灿烂的经典作品,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色彩是绘画的主要形式因素,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的形式”,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色彩作为重要的表现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传统,中国画对色彩的认识观可以追溯到古代巫术与古代哲学,正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孕育出中国美术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形成独特的中华民族绘画的色彩传统。 一古代色彩观 一个民族的色彩观念往往体现出这个民族的审美心理和与之相连的文化特质。“色是直接表达社会观念的文化符号,是文化观念的判定元素。”(陈绶祥语)从周易的“五行五色”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色彩观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充满东方精神特性的色彩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现出来。在这种受人类早期文明的民族习俗与盛行的宗教、统治者的政治影响以及当时的哲学观念支配的色彩观中,五色作为正色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严格的尊卑贵贱的法度与等级,这种观念浓厚的色彩精神一方面体现古代的人们对色彩的道德伦理秩序的严肃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着民族的文化心理。因此,中国古代色彩观实质上是一种哲学色彩观,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观念性。 古代色彩的这种特性在发展到中国的两大哲学体系——“儒”“道”的思想中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从而真正地进入自由的色彩审美的境界,对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使这种一开始就与人生追问相连的哲学,不仅上升到宇宙的高度,而且成为人们心灵的归宿,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的色彩审美取向。中国美学的“错彩镂金之美”与“出水芙蓉之美”正是儒道哲学的这种精神在审美思想上绽放的结果。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色彩从工艺美术的“五色”中发展出了多种色彩,包括金、银等金属色彩,这样“以丹青为主,数十种色彩为辅的色彩画,在唐宋之前冲破了阴阳五行家的五色观,创造了许多灿烂辉煌、绚丽缤纷的色彩”。这种突破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东渡而来的佛教文化,以及随佛教文化传来的西画色彩观的交流影响有重要关系,成为古代绘画演进史的“色彩之变”。此后,中国画步入辉煌灿烂的色彩绘画的历史高峰。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52×1191cm 绢本设色 二传统绘画色彩观—随类赋彩的精神 “丹青”是唐宋以前对中国绘画的指称,从以五行色之红、青命名绘画可以看出五行色仍然在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类赋彩”在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性及其美学意义被“六法”郑重地提出并确立了其历史地位,为后世绘画立下了一个“永恒的标准”,宋代《图画见闻志》的作者郭若虚对此感叹并称之为“六法精论,万古不移”! 要更好地贴入随类赋彩的精神,对“类”的解读非常重要。吕凤子在研究中国画画法时说:“物又各具自性与类性,以故,画中形相就须兼备自相和类相,就要同时写出类相的同和自相的异。”他认为中国画的“貌色也就应该貌物的兼该类相自相的本色”。也就是说,“类色”是有别于物象本身的“自色”,这里“类”是为统类之义,显然具有主观性。汉王延寿

中国现代工笔画的特点

【标题】中国现代工笔画的特点【关键词】岩彩画敦煌壁画技法色彩题材【专业】美术学 【正文】引言中国工笔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也是中国绘画中最传统,最古老的一种画种,它起源于魏晋,成熟于唐宋。现代,中国工笔画在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下,再度受到人们的追捧,许多艺术家在理论和技法上都对中国工笔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画家蒋采萍、张导曦等,在传统的绘画基础上创新,寻找新的材料对工笔画进行表现。编著有蒋采苹《现代重彩画》、张导曦《金属箔表现技法》等。一、中国工笔画的起源工笔画是指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①,并形成了在造型、色彩和用线方面讲究典雅、艳丽、沉静完美结合的东方美术传统。早期的中国画就是中国工笔画,自唐代出现水墨画以后,中国工笔画才相对独立出来。它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早在彩陶时代,勾线、填色的彩陶纹样就显露出工笔画的雏形。我国发现的最早两幅帛画《人物夔凤图》和《御龙图》,以墨线勾勒,设色平涂,线条运转有节律。充分显示出工笔画用线造型的已较成熟。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则已是高度成熟的工笔重彩画了。佛教文化不断在中国传播,本土绘画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为工笔画拓展了艺术表现领域。新疆地区和敦煌莫高窟大量的佛教石窟壁画,显示了汉末以后工笔画的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頋恺之、曹仲达、张僧繇等名垂青史的画家,在唐宋时期有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舫、韩干、顾宏中等大师,他们的不朽作品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出神入化的表现技法,还为后代留下了认识古人最为真实的依据。宋元以后,在源于禅道“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五色令人盲”的古典美学思想指引下,水墨文人画全面兴起,并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工笔画只能在文人不留意的中国民间(寺观壁画)和异域日本(大和浮世绘)中发展。从此,中国工笔画的发展陷入低谷。新中国成立以后,工笔画尤其是工笔重彩艺术逐渐从衰微中走向了复苏。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中国画坛持续数百年的“水墨独尊局面”被打破,揭

儿童美术:浅谈工笔画的笔墨和色彩

儿童美术:浅谈工笔画的笔墨和色彩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其精勾细染的艺术技法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其意象造型的表现手法,在艺术处理上精微而不失匠气,工致而富有绘画性,为工笔画的发展留下广阔的拓展空间。 远古的帛画,以线赋彩,成为中国工笔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祖先们在生活和劳动实践中持续完善绘画手法,逐渐形成了双勾填彩、双勾细染的画法。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工笔画发展的重要阶段。以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无论是富丽的色彩或是浓厚的宗教题材,都体现着先贤们娴熟的工笔表现手法。唐代的工笔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吴道子、张萱、周昉当为这个时期的代表画家,其工笔人物画线与墨、线与彩的完美结合至今令人叹为观止。宋徽宗赵佶喜爱绘制工笔花鸟画,改革了画院体系,提升了宫廷画家的地位,建立了画学制度,从而使院派工笔画,达到了历的辉煌期。工笔画走向民间当在元、明、清时期,尤以明清后,因为诸多因素,导致工笔画日渐式微;在文人水墨写意画主流冲击下,虽有仇英、“二袁”等职业工笔画家的努力,但是工笔画一直处于消沉状态。近代的工笔大家陈之佛、于非闇虽成果斐然,却仍未摆脱工笔画的低迷窘境。现代中国工笔画的复苏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而近20年经济繁荣、“西风东渐”迎来了工笔画发展的辉煌时代。 与其他国家的绘画风格不同,中国工笔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中国工笔画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但是视觉形式,更是中国画气韵、精神的载体,笔墨功夫是很多画家一生的追求。和写意水墨画相比,工笔画同样要求以笔入画,求笔法,讲笔趣。唐代陆希声五字执笔法,要求做到“五指齐力”、“指实掌虚”,运笔则灵活自如。张彦远的“生死刚正谓之骨”,正是用笔力度的体现。元代王蒙笔力扛鼎,后人称之为“金刚杵”。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笔》中说“用笔以中锋沉著为贵,中锋取其圆也,沉著取其定也。定则不轻浮,圆则无圭角。生怕涩,熟怕局;慢防滞,急防脱;细忌稚弱,粗忌

浅谈工笔画中的色彩

浅谈工笔画中的色彩 色彩是工笔画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色彩作为绘画的本体语言,是构成某种艺术风格和特色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直接强烈地刺激视觉神经,并容易被普遍接受和理解的视觉因素,更是形成某种特定审美情感的重要手段。在绘画艺术中,传统的或现代的、东方的或西方的绘画,无论其如何发展,色彩始终是重要的构成因素。色彩的运用甚至引领了工笔画的发展方向,工笔画能蓬勃发展到现在,色彩表现是这门艺术保鲜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笔画的色彩有富丽堂皇的重色也有雅淡清质的淡色。在工笔画的创作中不仅要了解中国画的传统色彩还应该了解西方的色彩科学,我们在绘画中不只是去关注色彩感觉表面的追随,而是从外在的的色彩的敏锐去触发内在的色彩感知的不断自觉。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形式美的作品。 工笔画色彩特点是依赖所使用的颜料。早期工笔画所用的颜料主要是矿物质,传统工笔画的用色发生了很大形式的变化,也逐步形成了渲染丰富、细腻入微、色调单纯等特征的工笔淡彩表现形式。工笔画的色彩更多的是归纳和总结色彩的类别,并不重视自然界色彩的多样性,使色彩的表现有类型化和程式化的特点。近年来绘画颜料的品种也大为扩展,在丰富中国画颜料种类、提高颜色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这个原因,近年产生的大量画作中,从制作

方法、形式语言到造型观念上都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程式化套路,作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色域宽阔、质地精细、色相纯美,使当代工笔画的表现方法日趋完善,也使工笔画成为有中国浓郁文化特色且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具有丰富的色彩知识和深厚的色彩修养是画者的基本功之一,如何将色彩知识恰到好处的运用到作品中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对色彩组合关系的共同性规律,将色彩美感建立在一定的美学构成原则的基础上,使色彩的美感体现在各物象之间组合搭配关系中,表达出自身的心像之色和造出独具个性的色彩旋律。 人们的审美观是视觉、知觉、联想、情感、思维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而对色彩的感觉是这一切的基础。色彩现象是一种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象,没有色彩就没有花红柳绿,没有碧海蓝天,更没有绘画艺术。色彩是一幅工笔画的血脉,是作品的灵魂。

工笔画入门知识总结

工笔画入门知识总结 工笔也称“细笔”。与”写意”对称,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乃属于后者。著名的工笔画家有张萱、王维、赵佶等等。下面 ___为大家了工笔画入门知识总结,一起来学习吧! 工笔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以线造型是中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白描 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皴擦:里常遇到土、石、树桩等物类,用笔中常以皴增强质地和厚重感,亦是线的补充,较讲究用笔。一般要求而顺势,不故作姿态。擦,更加隐笔。一般只是丰富皴的技法,有时亦起修改皴的败笔的作用。 染法:有许多种,一般有平涂、分染、罩染等,平涂多在做色底及画面局部平涂颜色时用,不宜见笔痕,分染是分出物体结构的染法,有高染与低染两种,染在物中间凸起部位并造成一点立体意味的是高染,罩染是在已分染过色墨的部分罩上某种颜色,这样能产生厚重而沉着的色彩变化,烘托一般是在物之外烘染出一部分色墨,以便加强主物的塑造,实际上有染扩大的意味,月云雪边多用。 点:在绘画中点的用途极广,视所打处可为花草野卉、可为苔点、也可不计何物仅为画面的装饰用。点是小点,是扩大了的点,斯法在画作中常用。用点时一般求用笔的一致统一。 撞水撞粉:些画法灵活多变,有色粉相撞法,亦有色粉水撞法,也有互用者。一般是以含水量大的笔画出对象的形结构再以色墨粉相撞生趣,因水化不溶而发生变化,活泼生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