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与词

诗与词

诗与词
诗与词

诗与词

中国自古就有诗词,它们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人经常把诗词放在一起,但是诗与词之间既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各自有鲜明的特色。

从诗词的起源来说,诗起源于《诗经》和《离骚》,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而在唐宋时期诗歌创作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李白、杜甫等杰出诗人,达到一个巅峰级高潮。而词则不同,词最早是文人文士为歌女填写的流行歌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中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的序言中写道“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意思就是在饮宴、娱乐的场合,有很美丽很漂亮的美女,然后这些少年的这些才子,这些公子,这些才士,他们就给这个歌女写歌词。所以歌词是给歌女写的歌唱的歌词,表面上写的都是美女跟爱情,不代表诗人自己的真正的感情。

从诗词的语言特色,诗地语言偏于自然清新,多用硬语,词的语言却讲究精工华美、精美浏览、典雅脱俗、轻灵精巧,带有女性化。而诗词的风格入手的话,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庄者,庄严也;媚者,婉媚也。因为诗多用于应制,而应制,则非庄不可;词,多写闺中韵事,而闺中韵事,则适于媚。

从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来说,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小词则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词,是诗、乐结合的新创造。

从诗词的题材上看,诗言志,要求具有对社会的伦理道德有规范作用,对风俗民情有教化作用,在题材内容上偏重政治主题,以关系到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内容为主;词言情,将女子作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在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主要抒写的是女子的相思离别。

从诗词的形式方面来说,诗词的差异表现在题目、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题目上小词诗有题目,而每首有一个词牌名,;句式上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字数是整齐的,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同;从句法上来说诗的句法相对固定,而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押韵规则上诗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对仗上,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

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从诗词的意境上来说,诗与词在意境上有相似、相通之处,也有相反、不同的地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就是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在诗里能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馀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馀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诗和词作为中国古代的两种极具特色文学模式,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的两颗耀眼的明珠。我们应该细细品味二者的不同之处,更好地研究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诗和词美感特质不一样

诗和词美感特质不一样 叶嘉莹 [导读]诗是言志的。诗所表达的,是你自己内心的感情心意的活动,是你自己的感情,你自己的意念,你自己的理想,是你自己,是诗言志。可是词的早期不是,词为什么叫做“词”?“词”的本身就是歌词。 这个诗呢,所以是王国维说的词以境界为最上,他没有说诗以境界为最上,不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举的很多例证举得不恰当。但是诗跟词确实有不同的美。 因为诗的开始源头,从书经、诗经开始,诗是言志的。诗所表达的,是你自己内心的感情心意的活动,是你自己的感情,你自己的意念,你自己的理想,是你自己,是诗言志。 可是词的早期不是,“词”为什么叫做“词”?“词”的本身就是歌词,是给流行歌曲填写的歌词,用英文说是song words,就是歌曲的歌词,所以词没有深意,词就是歌词。它的原始根据中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的序言来说,是“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它是在饮宴、娱乐的场合,有很美丽很漂亮的美女,然后这些少年的这些才子,这些公子,这些才士,他们就给这个歌女写歌词。连北宋初年的晏几道,我们说他父亲晏殊是大晏,他是小晏,一直到宋朝都是这个风气。柳永也是这样,这些歌女(说)请你给我写新的歌词,所以词是歌筵酒席之间娱乐的,与我的志意没有关系。所以宋人的笔记记着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学道的人劝黄山谷,黄庭坚,说诗多作无害,说黄山谷先生你喜欢作诗,你多写点诗这个很好,没有关系。说“艳歌小词”,“艳歌”就是香艳的,讲爱情的,它是一个歌词,这种小词可罢之,你不要再写了。你的品格,这个很有名的诗人,你就写诗,你就言志就好了,你不要给这些歌女写这些爱情的歌词嘛。黄山谷就回答他一句话,说“空中语耳”,说我的歌词写的不是事实,我只是一个假想的爱情的词,我写我爱一个女子,不是我在生活上真的有了婚外的情感,一个婚外恋,不是这样的意思,所以歌词是给歌女写的歌唱的歌词,表面上写的都是美女跟爱情,不代表诗人自己的真正的感情。 那么这样的歌词有什么好处呢?所以王国维才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它不在你外表写的是什么,你外表写的都是美女跟爱情,可是有的是在表面所写的美女跟爱情之中,里边有一种内容,有一种不是内容,有一种什么东西藏在里边的使你感动了,这个东西就很奇妙了。所以像王国维,比如说还是王国维说的,他说古今成大学问、大事业的有三种境界,是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种境界;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种境界;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都是爱情的词,可是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为什么呢? 第一首,他所引的第一个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个是晏殊,就是晏几道的父亲晏殊的一首歌词。他第一句是开始,是说“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他当然写的是相思怨别,词里边常常写相思怨别都是假托女子的口吻,虽然作者这个词人是个男子,他假托女子的口吻来写的。说“槛菊愁烟兰泣露”,槛就是栏杆,菊是菊花,是入声字,所以我不能念jú,我念jù,是你看那栏杆外边的菊花,在烟霭之中好像带着一种愁容,“槛菊愁烟”。“兰泣露”,那兰花

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

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 一方面表现在字数的齐整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压韵和平仄相对上。 从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这让各种形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氛围。 至于现代诗,它的妙处主要体现在意象的新奇上,并且更符合大部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容易创造一种气氛。另外,我国的现代诗起源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前后,跟随白话文一同成长起来。现代诗打破格律限制之后的自由形式始终是它创作的基础。 诗歌的意义、诗歌的真理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辈业余作者妄谈这一话题多少有些贻笑方家。谈论这一话题需要认真深刻的思考与对诗歌本身历史的研究与思考,还须诗人本身具备深厚的诗歌理论修养。 有人说诗歌是为自己写的,我不太赞同,但也不全然反对——人是社会的人,诗人也一样,具有社会性,诗人永远是社会的一分子,没有诗人不食人间烟火

竟能写出绝世华章。水、沙粒、云霞,只是大海或者小溪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天上的一片云。诗人是社会的,同时也是他自己,是个体,有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这个社会有共性的东西也有本身的特质,一粒沙子有大小,有质地的分别。这些都可以在某位诗人的诗歌中得到展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诗在我理解,纯为个人心灵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它的社会价值并不积极,在这里也无客观体现,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作为优秀诗篇留传后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纯粹而简洁的现代诗,类似真理的诗歌,于社会的价值却同样在这首诗中没有彻底展现,对灵魂的启示作用倒是不容忽视。对比二者,到底是古诗出色还是现代诗歌优秀,谁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无论诗人是孤独无比,灵气非凡还是高瞻远瞩放眼未来铁肩担道义,从本质上说,仍然属于这个社会,同时属于个人。 古体诗词与现代诗歌,形式上的区别是最明显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尤其是在平仄的讲究上。计较形式,也就是说,固执地以为,写诗一定要精通格律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字数完成它,是有害的,弊大于利。现代诗歌缘何兴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现代诗歌创作,是这个时代乃至更远的将来诗歌创作的主流,这从我们在

浅谈现代诗与古典诗词的区别

浅谈现代诗与古典诗词的区别 诗歌应该多样化,他不能排除任何风格的语言形式。当今网上、诗刊除了现代诗之外,仍有大量的古诗词,而且人们仍然乐道于平仄与尾韵的技巧,包括词。作为文学创作人,你总不能将其排除在文人之外吧。 难道诗人就喜欢进入这种模式?“存在即道理”,一切自然存在的都有他的合理性,我分析了一下,在头条上大量的诗歌几乎都带有古典诗歌,张口就来的人也大有人在,这在回复中可以看。例如:在“诗词大会”、“诗词欣赏”、“唐宋诗词”等热词搜索中,圈子非常热闹,好像远比现代诗繁荣。我很纳闷,现代诗怎么了? 在头条中,搜索现代诗,谈论最多的仍然是评论或相关余秀华的文章,再就是所谓的“梨花体、垃圾派”等,也有常写批评文章的郑正西老先生。鲜有热门的现代诗也只有“徐志摩”、“海子”、“席慕蓉”、“余光中”等国内外名家的作品,偶尔看到诗人芒克出新的作品,却也响应程度不高,点评也不专业,不到位。另外,其他几位知名的诗人如:老巢、李元胜、大连点点、海啸、王久辛等诗人外,很少再见有其他诗人注册了,而且这些已注册的诗人大多沉默不语,半月不更新。头条更多的热门基本属于国内外社会热点现象、书法、情感等方面内容。发现也有几个现代诗圈子,却好像没有古典诗圈子热闹,例如那个“中国诗词大会”,可能是借电视火起来的。这是为什么?我感到一种压抑,一种现代诗的冷门感觉,从头条里可以折射出现代诗目前状况的影子。 头条的另一种情况,也反应在优秀古典诗歌传播的专家教授与浮于表面的普通爱好者形成二种落差。前者的创作呈专业性,后者则是中年人古诗创作者。而现代诗,比较有热闹气氛的则是写现代诗的女性比较多,大多写爱情诗,文艺特浓的抒情模式,但总体缺少对社会及其他主题的涉入。还有一种情况,而且比较多见,那就是由于手机的便利阅读,使许多作者采用分行格式来写,其形式就像现代诗歌。因此,相当多的作者把日常也作为诗来写,这进一步增加了我选择阅读的难度。这样,可能错误地判断创作诗歌的从简性、日常性、便利性,更有作者也自称为诗人,冠以主题,误认为现代诗好写,另外头条的打卡也促使了这种情况的重复发生。 如何恢复人们对现代诗的热情?这是一件压在诗人们头顶上的事,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能办到的,我只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如何让更多的社会文友加入到现代诗爱好者当中来,如何推广我心目中的几百名优秀现代诗人的作品,这很难。仿佛以小我之力怎能行使狂澜之舵? 现代诗与古典诗,可以追溯到我国“五四运动”时期,30年代初期,关于古文与白话文之争。当时是以胡适、吴稚晖、鲁迅等新文化创作者与朱光潜、梁启超等人之争;是当时建议古诗文入教材与现代文学可能对孩子的影响之争,争论了相当时段。如今,现代语言对时代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古典运词的应用。因此,可能古典文(八股文)会因各种束缚和教义而退居二线,如同戏曲与现代电影、歌曲一样,但不泛古典精髓的再创造与承传,这种意义上的承传个人认为,不是语言上的再仿造,而是从语言形式上划掉,从精神、信仰、道德伦理思想上的重建与承传。 不难看出,现代诗歌(含当代诗人)有着不朽的创造魅力,这种魅力是来源于继承与开创上的成功,我国早期现代诗人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新文化运动”胡适;“九叶新派”郑敏、陈敬容、唐祈等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顾城、海子、北岛等;以及70年代至80年代改革开放出现的“中间代”诗人,他们的创作更激情,洒脱,如安琪、江非、伊甸、樊子、黄梵、马高明、凡果、大解、臧棣、叶匡政、陈先发等诗人,他们以鲜明的诗风和不屈的人格以及对诗学的探索精神,树立了当代诗人的形象。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我国的汉语诗歌从历史、时间上,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什么是古典诗歌?所谓古典诗歌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歌体裁形式,它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艺术。古典诗歌,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诗词,它从形式上包括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通常只有五言诗、七言诗两类。五言诗和七言诗又可分为古诗和律诗两大类。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又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古典诗歌又可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两类。什么是古典格律诗歌?古典格律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格律诗歌包括律绝、律诗和排律、词、曲。古典格律诗歌格律严谨,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什么是古典风体诗歌?古典风体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风体诗歌包括诗经体诗歌、楚辞体诗歌、乐府体诗歌和古体诗。古典风体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什么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文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现代诗歌的特点是: 1.形式比较自由。 2.内容比较开放。 3.意象重于修辞。 4.形象性更为鲜明。 5.必须分行排列。 现代诗歌又可分为现代格律诗歌和现代风体诗歌。什么是现代凤体诗歌?现代风体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例如,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于进水,字潇涵,号潇涵轩主。1970年生,山东荣成人。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与研究。他是当代的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旗手。出版了主题诗集《姐姐》、诗歌专著《论律体新诗》、《诗帜》等。 《姐姐》是一部主题诗集。整部诗集,有两大创新:一是体裁的创新,根据诗歌的发展规律,打造全新的现代诗歌体裁——“律体新诗”。二是修辞格式的创新,首次运用了大对仗、大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语势,升华诗歌的情感之美。“律体新诗”又有二大特点:一是以意传神,主题鲜明,昂扬向上,并采用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节奏,反复烘托意境,深化意象。二是以律立体,韵贯首尾,以韵律的回环往复,塑造诗歌的声韵之美。 什么是现代格律诗歌?现代格律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例如,于进水的《诗帜》。《诗帜》是中华诗歌复兴的旗帜和纲领。《诗帜》分为:《诗帜》的核心思想和伟大意义;诗歌的本质;诗歌的概念和分类;诗歌的风格、特点和作用;诗歌的格式;诗歌的结构章法;诗歌的鉴赏方法;诗歌韵表;诗歌分类表和诗歌各种体裁范例十个部分。《诗帜》规范了诗歌的含义、概括了诗歌的特征、明

汉语拼音和平仄的关系-诗与词的区别-

汉语拼音和平仄的关系 (“平、上、去、入”是古四声,“阴平、阳平、上、去”是新四声。)古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今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 māmámǎmàma 妈麻马骂妈 (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没声调) 平平仄仄 平仄 对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律诗...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制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四年级下册p110第23课古诗词三首_渔歌子

测试题: 课内阅读。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寒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__________。 2.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在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______,桃花的颜色____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3.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

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 【关键词】:唐诗宋词诗体与词体继承性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宋词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诗宋词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类:一类是怀古诗词,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感,有沉郁的美;二类是咏物诗词。托物言志,有隐喻的美;三类是写景诗词,借景抒情,有自然的美;四类是战争诗词,戍边征战,有悲壮的美;五类是行旅闺怨诗词,旅途艰辛,有凄楚的美;六类是送别诗词,折柳相送,有深沉的美。一首首诗词充满美感,给人以美的启迪。 唐诗和宋词,在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也有所不同,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2、外部形式的差异:句式、句法、韵律、对仗,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5、风格的差异:诗庄词媚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

词与诗的区别

(二)本质区别 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本质不同呢? 比较权威的论述就是李清照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批判性观点:词别是一家。 具体说来: 第一,词为了抒发情感,诗为了表达志向。这不但和“诗言志,歌咏言”的说法一脉相承,而且在李清照自己的诗词之中也可以找到显而易见的注脚:“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向缠绵在情感世界里“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词人,面对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她的诗,比大碗喝酒的豪放派抗金将领们毫不逊色,即使在家庭事务中,秉承李格非爱憎分明性格的李清照,对公公那句“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讽刺也一点没有婉约的影子。谁又能说,忧国忧民、慷慨激昂不是她性格的另外一面?只是她的词比较多,而且宋代的词,人为地规定写一腔柔情,写万千别绪,表达要比诗婉转曲折,如此而已。 第二,词的形式要严格遵循声律,诗没有这样的要求。 说白了,词牌,就是流行歌曲的曲谱,创词牌的,是作曲家;填词,就是严格按照曲谱填空填出来的流行歌词,和今天的“作曲、作词”好有一比。至于我们常说的长短句与诗歌严格对丈的区别,倒仅仅是表面现象,骨子里还是音乐性的要求。比如柳永,“凡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严格按照音乐的节拍、韵律与长短句的形式。至于晏殊、欧阳修、苏轼等早期词人,“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应该算是“伪

流行歌曲”,在李清照看来,还有点邯郸学步的味道,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词。 这个“协律”,与诗的“对丈”不同,完全是从是否合乎音乐的角度加以判断,而这个判断,就是诗与词的本质不同。当然,诗中也有乐府,也有“古诗十九首”,但它们充其量是词的“萌芽”或者“胚胎”,宋代的词牌,某种程度上对“协律”的要求比今天的流行音乐还要严格得多。 至于风格上的阳春白雪,是理想境界,这是好与不好的区别,非关本质。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引导语:宋词是中国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唐诗宋词的区别,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诗中有画”是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诗词的区别和特征

诗词的区别和特征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诗。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等。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作品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至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每个字用平声还是用仄声都有规定。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五言,或七言。每首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且唐代 诗人在诗歌方面的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鲁迅书信集》下册699 页)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词,文体名, 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唐诗和宋词究竟有哪些区别,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从结构上来看。 1 、分类:① 唐诗的体质完备,《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古代的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 近体诗是指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 句式大体整齐, 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 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 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 古” )、七言诗(简称“七古” )、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 《石壕吏》、《饮酒》为五古, 《琵琶行》为七 古, 《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近体诗又分 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绝句又叫截句、断句, 因

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五言, 或七言。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都是绝句。唐诗有山水田园、边塞、元白、韩孟等诗歌流派。②词的别名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引、近)、长调(慢)三类。清代毛先舒《古今词话?词品》: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2、外部形式:①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②从句法上看,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 二、从声韵上来看。 格律诗的要求:①八句——40、56字;②平仄相间,粘对合律;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④一韵到底的平声韵(二四六八句必须入韵,首句可入可不入韵)。绝句每首四句, 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 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是歌筵酒席之间写给美丽的女子去歌唱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李清照《词论》中说:“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为谱配歌词叫填词, 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 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 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填词时为点明题旨, 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 、“咏梅”等。 三、从艺术特征上来看。 李渔《窥词管见》:“诗之腔调宜古雅,曲之腔调宜近俗,词之腔

诗与词的区别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

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诗与词的异同

我国是诗歌大国。诗经、楚辞、汉魏古诗、唐诗、宋词、元曲……虽然它们都植根于诗歌的艺术特质,但又因其不同的体式而各以其特有的姿色在诗坛闪耀着光辉。席勒在《论悲剧艺术》中曾指出:“任何一种文艺种类都遵循一种特殊的目的,因为如此,它才通过特殊的形式,和其他文艺种类有所区分,因为形式是文艺种类用以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在表达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它们总的特色是古朴、凝重,反映现实比较直接,表达形式自由。近体诗包括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它们总的特色是精练、优美、含蓄,反映现实间接,格律严整,诗句间跳跃性大,绝句更强调蕴藉空灵的韵味。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诗体与词体的文学特征的差异表现为:(1)从诗词与音乐的关系看,诗在脱离音乐之后, 变得更加成熟和繁荣,而音乐性却是词体的最基本特征。(2)从诗词的外部形式上看,律诗的句式长短相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一;诗的句法比较固定,词的句法灵活多样;律诗平仄相间、押韵固定,词的押韵则有多种新变;律诗的对仗有固定的规定,词的对仗比较灵活多样。(3)从诗词的题材上看,诗歌在题材内容上偏重政治主题,以关系到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内容为主;词在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主要抒写男欢女爱和相思离别。(4)从

词与古诗的区别

词、古诗 词: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释义: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词的构成方法是:过程关键字排列法。 词的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古诗:“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 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古风 古风 古体诗,又称古风。 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曲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词和古诗有什么不同? 1.古诗古词=古诗词 古诗 =古诗 2.大体上没什么不同,只是古诗词表意比古诗更明确一些。古诗宽泛讲就指古代的诗歌,它包括了古体诗、绝句、律诗、词等等,算是个总称。而古诗词多了个词字,更明确的表达出词的内容。

诗和词的区别

诗和词的区别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和词的区别,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意思很明显,好像有位先生是这样皆是的:“用对比来讲: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性别上(来由和归属),诗男,词女。”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还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资料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一、从诗歌的总体风貌看, 唐诗和宋诗气象迥异 唐诗的气象来源于诗经、汉魏风骨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精神, 形成于“潮平两岸失, 风正数帆悬”的盛唐时代环境, 体现了唐代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和洋溢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光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 故唐诗的气象可用“雄壮浑厚”来概括。 最能体现唐诗气象的是李白和杜甫, 他们共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李白渴望建功立业, 抱负满怀, 纵情欢乐, 傲岸不驯, 大气磅礴, 冲破一切规范和约束, 美妙奇异, 酣畅淋漓之至。杜甫忧国忧民, 感时伤世, 深沉博大, 沉郁顿挫, 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基本原则。李白雄壮, 杜甫浑厚,李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的唐诗气象。 由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国势, 宋诗始终笼罩着沉郁悲凉之气; 同时也因为政治上重文轻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 宋诗作者每每感到难以超越唐诗的焦虑, 刻意求工求新, 尤其是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注重诗文的法度, 在创作上体现为诗文的“终始”、“关键”和“开合”, 体现为句法的严谨和押韵的严密。 同为悲春伤秋之作,唐人杜甫,与宋人晏殊就表现了不同的气象出来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中秋月》晏殊 一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同样是写“悲”, 宋诗是“悲凉”, 而唐诗则是“悲壮”。 二、从表达方式来看, 唐诗主抒情, 宋诗则重在揭示蕴涵在诗歌形象之中的理趣 唐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所追求的是人生的辉煌,漫游名山大川的豪迈,行走江湖,执剑仗义的豪爽。丰富的物质生活,开明的社会制度,频繁的对外交流给唐代诗人一片更加宽广的舞台,来书写他们心中的“情”。统治者的开明,让文人没了禁忌,直抒胸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句广告语,用于唐朝诗人可以说,“情有多深,诗作就有慷慨”。 就唐代文化思想对文人的个性及创作的影响来看,儒、释、道、侠兼行,而尤以儒、侠精神为重。儒侠结合,对唐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人提倡“不平则鸣”,他们不为“温柔敦厚”的诗教所束缚,冲破了传统儒家谨守的伦理纲常之所,或尽抒报国之志,或批判社会现实,抨击社会弊端,甚至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这种外向的性格和无畏的精神是特定思想文化与时代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大帝国的强盛刺激了诗人建功立业之心,纵横任侠又赋予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为使人们展示英雄壮志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这种一往无

诗和词到底有什么区别

诗和词到底有什么区别 【一】从时间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诗就可以从《诗经》追溯起。 【二】从题目方面: 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 【三】从和音乐的关系方面: 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 【四】从形式方面: 1、句式不同: 诗有律诗和绝句,有七言和五言之分,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 如柳宗元的《渔翁》为七言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烛。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王维的《送别》为五言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并且词有词牌,词在每种词牌名下有固定格式,每句几个字都有要求。 如《南歌子》的一种词牌格式为:(例词:温庭筠)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如梦令》的词牌格式(例词:李清照)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同: 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

谈谈诗和词的区别

谈谈诗和词的区别 诗起源于三国时期,词起源于唐朝末期。所以说诗比词来得更早,按我国的朝代排列: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宋、元、明、清、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词比诗整整晚四个朝代,但它们都介入过音乐,在歌曲这个领域里作为歌词广泛运用,自从有了词,“诗”就开始慢慢退出歌词这个舞台,到现在廖廖无几,由“词”来充当主角。 诗和词是有区别的:“诗言志,词言情”。 诗就像一只整齐的队伍,步调一致,情感循环渐进,讲究严格的韵音,隔一句压一韵,并且韵音不变,一韵到底。当然,散文诗可以灵活一些。 词就不一样了,在情感上可以:一会是静静的淡水,一会又瞬间爆发,如大海汹涌地波涛、惊涛骇浪,让整个文体升华。在韵音上比较灵活,隔几句压韵也可以,到后边变化主韵,产生新韵也可以,所以说,它们各有千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毛泽东写的诗和词吧,诗:《浪淘沙、北戴河》,主韵为“燕”音,第1、2、4、5、7、8、10句压韵,只有3、6、9句不压韵,情感循环渐进,结构严谨。词:《沁园春、雪》,主韵为“飘”音,跨度最大的在尾部,中间相隔4句才压韵,文体的跳跃性极强......,气势磅礴。

诗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