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平台规划设计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平台规划设计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平台规划设计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平台规划设计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大数据一体

化管理平台

I

目录

第1章前言 (30)

1.1、建设背景 (31)

1.1.1、相关政策 (31)

1.1.2、政策引导:三个说得清 (32)

1.2、环境面临问题 (33)

1.2.1、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33)

1.2.2、国内面临环境问题 (33)

1.3、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发展需求 (34)

1.4、建设目标 (34)

1.4.1、业务协同化 (35)

1.4.2、监控一体化 (35)

1.4.3、资源共享化 (36)

1.4.4、决策智能化 (36)

1.4.5、信息透明化 (36)

第2章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 (37)

2.1、设计原则 (37)

2.1.1、以标准化为纲,促进系统建设规范化 (37)

2.1.2、以数据流为轴,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水平和能力 (38)

2.1.3、以顶层设计为本,破解业务系统建设偏失 (39)

2.1.4、以流程规范为重,通过整合与重构推进业务协同 (39)

I

2.1.5、以数据挖掘和模型技术为径,提升综合决策能力 (40)

2.2、设计依据 (40)

6、《环境信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41)

8、《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41)

第3章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大数据平台总体规划 (1)

3.1、建设目标 (1)

3.1.1、广泛感知、一体化管理。 (2)

3.1.2、海量聚集、智能处理。 (2)

3.1.3、面向决策、面向管理 (2)

3.1.4、应急决策、及时响应。 (2)

3.2、建设原则 (3)

3.2.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3)

3.2.2、需求导向驱动、界面友好 (3)

3.2.3、保护既往投资、整合现有资源 (3)

3.2.4、充分发挥各领域专业厂商的优势、做到强强联合 (3)

3.2.5、统一标准规范、保障安全 (4)

3.3、总体框架 (4)

3.3.1、一个中心:环境数据中心 (4)

3.3.2、两大门户:内网办公门户和外网公众服务门户 (5)

3.3.3、三个平台 (5)

3.3.3.1、环境地理信息平台 (5)

II

3.3.3.3、数据交换平台 (6)

3.3.4、四类应用 (6)

3.3.4.1、在线监控一体化应用 (6)

3.3.4.2、移动环保一体化应用 (6)

3.3.4.3、环境决策一体化应用 (6)

3.3.4.4、环境协同业务一体化应用 (7)

3.3.5、三个体系 (7)

3.4、技术体系层次 (8)

3.5、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详细设计 (9)

3.5.1、一个中心 (9)

3.5.1.1、环境数据中心 (9)

3.5.1.2、环境数据中心平台 (11)

3.5.1.3、数据建库 (13)

3.5.1.4、数据中心应用 (15)

1、数据中心服务应用 (16)

2、数据中心综合维护子模块 (16)

3、提供全局信息搜索模块 (16)

4、集成配置 (17)

5、分析决策 (17)

3.5.2、两大门户 (22)

III

3.5.2.2、外网公众服务门户 (23)

1、环保政务 (23)

2、环保专栏 (24)

3、网上办事 (25)

4、公众互动 (27)

5、网站导航 (28)

3.5.3、三个平台 (29)

3.5.3.1、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29)

1、地理信息系统引擎 (29)

2、地理信息系统建库 (31)

3、基于环境地理信息平台的应用 (33)

3.5.3.2、综合办公一体化平台 (40)

1、办公自动化系统 (40)

2、数据交换平台 (41)

数据交换引擎 (42)

3、交换体系架构 (44)

4、元数据设计与建模 (46)

3.5.3.3、子系统清单 (47)

1、共享交换服务中心 (47)

2、共享交换监控中心 (47)

IV

3.5.4、四类应用 (48)

3.5.4.1、在线监控一体化应用 (48)

1、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 (48)

2、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52)

3、视频监控系统 (54)

GIS联动展现 (55)

4、放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 (55)

5、全过程在线监测系统 (57)

6、危险固废监控与管理系统 (59)

3.5.4.2、移动环保一体化应用 (60)

1、移动执法管理系统 (60)

●任务管理 (61)

2、移动办公系统 (64)

●任务管理 (64)

●公文管理 (64)

●通知通告 (64)

●综合查询 (64)

3.5.4.3、环境决策一体化应用 (65)

1、环境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65)

V

(1)历史评价 (65)

(2)现状评价 (65)

(3)趋势评价 (66)

1、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66)

(2)河流水质状态评价 (67)

3、声环境质量评价 (67)

4、综合环境质量评价 (67)

5、环境质量评价应用 (68)

●污染源管理 (69)

3、污染源水/气排放综合分析 (70)

4、污染源超标排放情况综合分析 (71)

5、污染源专题分析 (71)

一、污染物总量减排 (71)

二、总量控制指标辅助决策 (74)

三、总量统计分析 (74)

四、区域环境容量管理 (75)

1、水环境容量测算 (75)

VI

(1)GIS图形展示 (77)

(2)对比分析 (77)

(3)趋势分析 (77)

(4)总结分析 (77)

1、环境质量绩效考核体系 (78)

2、污染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78)

3、环境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78)

(一)污染物(废水)排放与河流水质关系 (79)

(二)机动车尾气排放与空气质量关系专题 (80)

2、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80)

3、污染仿真推演平台 (82)

4、智能化应急辅助决策平台 (83)

3.5.4.4、环境协同业务一体化应用 (84)

1、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 (84)

2、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 (86)

1、排污许可证发放 (86)

2、排污许可证年检 (87)

3、排污许可证换证 (87)

VII

5、排污许可证台帐管理 (88)

3、污染源管理系统 (88)

4、电子监察管理系统 (91)

5、环境监察管理系统 (91)

6、环保电子处罚管理系统 (92)

7、环境信访管理系统建设 (94)

8、环境功能区划管理系统 (95)

9、总量控制管理系统 (96)

1、目标计划 (97)

2、总量台帐 (97)

3、总量核算 (97)

5、在线校核 (97)

6、项目管理 (98)

7、绩效分析 (98)

8、决策支持 (98)

10、企业诚信评价管理系统 (99)

11、机动车排气监管系统 (100)

1、车辆信息管理 (100)

VIII

4、查询、统计、分析及决策功能 (100)

5、路检、抽检及遥感检测应用功能 (100)

6、检测站视频监控功能 (101)

7、新车二手车上牌功能 (101)

8、举报投诉处理功能 (101)

9、检测站信息管理 (101)

10、环保标志发放控制功能 (101)

第4章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103)

4.1、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03)

4.2、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图 (105)

4.3、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3721解决方案) (105)

4.3.1、一张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106)

4.3.1.1、领导驾驶舱一张图统一展示 (107)

4.3.1.2、一张图监测 (108)

4.3.1.3、一张图应急 (111)

4.3.1.4、基于一张图的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 (113)

4.3.2、两个中心 (113)

4.3.2.1、大数据中心 (113)

4.3.2.2、云计算中心 (114)

IX

4.3.3、三个体系 (115)

4.3.3.1、标准和规范体系 (115)

4.3.3.2、安全及运维体系 (115)

4.3.3.3、组织和管理体系 (115)

4.3.4、七大平台 (115)

4.3.4.1、环境政务管理平台 (115)

4.3.4.2、环境监测管理平台 (117)

4.3.4.3、环境监察管理平台 (119)

4.3.4.4、环境风险防控平台 (121)

4.3.4.5、辅助决策支持平台 (122)

4.3.4.6、环境监管平台 (124)

?高空视频及热红外管理系统 (127)

?激光雷达监测管理系统 (127)

?车载走航管理系统 (127)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128)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 (128)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128)

?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 (129)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 (129)

?水质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130)

X

?湖泊生态管理系统 (130)

?水生态管理系统 (130)

4.3.4.7、公众服务平台 (131)

?排污申报与排污费管理系统 (132)

?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 (132)

?建设项目审批系统 (132)

第5章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特点 (133)

5.1、管理平台业务特点 (133)

5.1.1、开启一证式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133)

5.1.2、拓展数据应用,优化决策管理 (133)

5.1.3、增强预警预报、提速应急防控 (134)

5.1.4、完善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参与 (135)

5.2、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136)

5.2.1、技术新 (136)

5.2.2、规范高 (137)

5.2.3、分析透 (137)

5.2.4、功能实 (138)

5.2.4.1、数据平台 (138)

5.2.4.2、业务平台 (139)

5.2.4.3、服务平台 (139)

XI

5.2.4.4、政务平台 (140)

5.2.4.5、分析平台 (141)

5.2.5、检索平台 (143)

5.2.6、消息中心 (143)

5.3、管理平台功能 (144)

5.3.1、环境质量监测 (145)

5.3.2、动态数据热力图 (145)

5.3.3、评价模型 (146)

5.3.4、感知终端 (147)

第6章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应用系统 (148)

6.1、自动监控系统 (148)

6.1.1、系统架构 (149)

6.1.2、建设内容 (149)

6.1.2.1、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 (149)

6.1.2.2、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 (150)

6.1.2.3、监测数据质控与审核系统 (150)

6.1.2.4、污染源信息发布系统 (150)

6.1.2.5、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APP、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APP (150)

6.1.3、系统特色 (151)

6.1.3.1、高效可靠的海量数据并发监管 (151)

6.1.3.2、智慧研判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151)

XII

6.1.3.3、规范化、自动化的数据修约审核机制 (151)

6.1.3.4、直观化、自动化的数据发布机制 (151)

6.1.3.5、随时随地的智慧化监管 (152)

6.2、GIS一张图系统 (152)

6.2.1、GIS系统架构 (153)

6.2.2、建设内容 (153)

6.2.2.1、环境质量一张图 (153)

6.2.2.2、污染源监测监控一张图 (154)

6.2.2.3、执法管理一张图 (154)

6.2.2.4、污染源企业监管一张图 (154)

6.2.3、系统特点 (155)

6.3、总量减排系统 (155)

6.3.1、系统架构 (156)

6.3.2、建设内容 (156)

6.3.2.1、排污许可证管理 (156)

6.3.2.2、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 (157)

6.3.2.3、排污权管理 (157)

6.3.3、系统特点 (157)

6.4、移动应用系统 (158)

6.4.1、建设内容 (158)

6.4.1.1、移动办公 (158)

XIII

6.4.1.3、移动数据中心 (159)

6.4.1.4、移动应急 (159)

6.4.1.5、移动执法 (159)

6.4.1.6、移动发布 (159)

6.4.1.7、移动审批 (159)

6.4.1.8、移动信访 (160)

6.4.2、系统特点 (160)

6.5、刷卡排污总量计算系统 (160)

6.5.1、系统架构 (161)

6.5.2、建设内容 (162)

6.5.2.1、现场端 (162)

6.5.2.2、平台端 (162)

6.5.2.3、移动端 (162)

6.6、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检查随机抽查系统 (163)

6.6.1、系统架构 (163)

6.6.2、建设内容 (164)

6.6.2.1、移动PAD抽查系统 (164)

6.6.2.2、后台支撑系统 (164)

6.7、环境网格化管理系统 (164)

6.7.1、系统架构 (165)

XIV

6.7.2.1、地理编码子系统 (166)

6.7.2.2、监管巡查子系统 (167)

6.7.2.3、监管受理子系统 (167)

6.7.2.4、协同办公子系统 (167)

6.7.2.5、考核评价子系统 (167)

6.7.2.6、监管指挥子系统 (168)

6.7.2.7、数据交换子系统 (168)

6.8、环保云大数据平台 (168)

6.8.1、平台架构 (169)

6.8.2、基础资源服务 (169)

6.8.3、信息资源服务 (170)

6.8.4、云应用 (170)

第7章互联网+环境保护信息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模式 (172)

7.1、市本级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 (172)

7.1.1、建平台 (172)

7.1.2、上系统 (172)

7.1.3、成体系 (173)

7.2、上级环保部门下发软件应用模式 (173)

7.3、县(市)区及直属单位系统建设模式 (173)

第8章水环境质量 (175)

XV

8.1.1、水常规监测 (176)

8.1.1.1、河流 (176)

8.1.1.2、湖泊 (180)

8.1.1.3、地下水 (181)

8.1.1.4、饮用水地表水 (181)

8.1.1.5、饮用水地下水 (182)

8.1.1.6、饮用水地表水全分析 (182)

8.1.1.7、饮用水地下水全分析 (183)

8.1.1.8、七大水系跨界断面监测 (183)

8.1.1.9、水自动站监测 (184)

8.1.1.10、县级饮用水地表水 (184)

8.1.1.11、县级饮用水地下水 (185)

8.2、数据审核 (185)

8.2.1、河流断面数据审核 (186)

8.2.2、湖库垂线数据审核 (189)

8.2.3、地下水数据审核 (190)

8.2.4、饮用水地表水数据审核 (190)

8.2.5、饮用水地下水数据审核 (191)

8.2.6、饮用水地表水全分析审核 (191)

8.2.7、饮用水地下水全分析审核 (192)

XVI

8.2.9、县级饮用水地表水数据审核 (192)

8.2.10、县级饮用水地下水数据审核 (192)

8.3、数据查询 (193)

8.3.1、地表水查询 (193)

8.3.1.1、湖库水质查询 (194)

8.3.1.2、河流水质查询 (195)

8.3.1.3、县级地表水月报 (196)

8.3.1.4、自动站监测数据查询 (196)

8.3.2、地下水查询 (196)

8.3.2.1、地下水水质查询 (197)

8.3.2.2、县级地下水月报 (199)

8.3.3、饮用水查询 (199)

8.3.3.1、饮用水源地水质查询(地表水) (200)

8.3.3.2、饮用水源地水质查询(地下水) (201)

8.3.3.3、饮用水地表水全分析查询 (202)

8.3.3.4、饮用水地下水全分析查询 (203)

8.3.3.5、县级饮用水源地季报(地表水) (203)

8.3.3.6、县级饮用水源地季报(地下水) (204)

8.4、报表分析 (205)

8.4.1、水质评价报告 (205)

XVII

8.4.1.2、河流超标率排序 (206)

8.4.1.3、河流主要污染物对比 (207)

8.4.1.4、河流水质类别 (208)

8.4.1.5、省界断面水质类别比例变化 (209)

8.4.1.6、湖库水质类别 (210)

8.4.1.7、湖库水质同比环比 (210)

8.4.1.8、湖库富养化 (211)

8.4.1.9、河流断面水质类别及主要污染物同比 (212)

8.4.1.10、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周报 (213)

8.4.1.11、七大水系跨界断面水质监测结果 (214)

8.4.1.12、水质月报导入 (216)

8.4.2、地下水水质查询统计 (216)

8.4.2.1、地下水水质监测断面查询 (217)

8.4.2.2、地下水月报水质类别查询 (218)

8.4.2.3、地下水超标断面查询 (220)

8.4.2.4、地下水质量评价(F值) (220)

8.4.2.5、地下水综合评价(F值) (221)

8.4.2.6、地下水点位综合评价(F值) (221)

8.4.2.7、地下水污染物超标率 (222)

8.4.3、地表水水质查询统计 (223)

XVIII

8.4.3.1、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查询 (223)

8.4.3.2、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统计评价 (225)

8.4.3.3、地表水月报水质类别查询(包含湖库) (226)

8.4.3.4、地下水水质类别生成图 (227)

8.5、基础信息 (228)

8.5.1、基础信息 (228)

8.5.1.1、地下水点位基础信息 (229)

8.5.1.2、饮用水源地地表水 (233)

8.5.1.3、饮用水源地地下水 (234)

8.5.1.4、河流基本信息 (234)

8.5.1.5、河流监测断面 (235)

8.5.1.6、湖库基本信息 (236)

8.5.1.7、湖库垂线 (236)

8.5.1.8、水质自动监测站 (237)

8.5.2、代码信息 (238)

8.5.2.1、监测项目 (238)

8.5.2.2、基础信息复制 (241)

8.6、GIS专题图 (242)

第9章空气环境质量 (242)

9.1、数据采集 (242)

9.1.1、大气监测 (243)

XIX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设计方案1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方面可以保证信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

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何针对性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一)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内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公司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日常OA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 (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 为了从根本上加快我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 整性;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进而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帮助全公司各科室工作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助推剂”,现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出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是通过建立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对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 行全面整合,促进“公司→区总公司”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 需求,使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力获得提高,强化公司执行力。 二是建立公司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 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司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三是建立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 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所属各县网点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公司要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一个平台、二大系统”,即建立集成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安全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局公司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局(公司)外部网络连接;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业务销售与财务相关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司信息门户、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业务销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财务资 金管理等的现代化、透明化、节约化和快速化。 四、我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办公滞后,设备已安装但仍未投入使用,部分科室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 二、工程方网络布线存在问题,办公大楼一楼模块不通,一楼交换机无法使用。

集团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前言 (9) 第一章项目背景 (10) 1.1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背景 (10) 1.1.1行业发展的需要 (10) 1.1.2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 (11) 1.2本项目建设目标与范围 (12) 1.2.1建设总则 (12) 1.2.2建设目标 (13) 1.2.3建设范围 (14) 第二章公司技术与实施分析 (15) 2.1公司管理目标分析——六大整合 (15) 2.2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17) 2.2.1管理及经营的创新 (17) 2.2.2实现对资金流、物流、工作流、信息流的统一配置 (18) 2.2.3通过信息化带来管理及经营的标准化 (18) 2.2.4利用EIP(企业信息门户平台)技术,消除信息孤岛 (18) 2.3公司信息化目标分析——六化 (18) 2.4公司应用系统目标分析——六大平台 (20) 2.5公司项目实施需求分析 (23) 2.5.1统一认识,制度保障 (24) 2.5.2优先解决迫切需求 (25) 2.5.3多种培训策略相结合 (25) 2.5.4提供无须技术人员维护的后台工具以及运维服务 (26) 2.6公司需求分析总结 (26)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33)

3.1设计原则 (33) 3.1.1安全性原则 (33) 3.1.2成熟性原则 (34) 3.1.3标准化原则 (34) 3.1.4易用性原则 (35) 3.1.5开放性原则 (35) 3.1.6可维护性原则 (36) 3.1.7高效性原则 (36) 3.1.8先进性原则 (37) 3.2系统结构设计 (38) 3.2.1数据支撑平台 (38) 3.2.2应用支撑平台 (38) 3.2.3企业信息门户(EIP) (39) 3.2.4协同办公应用 (39) 3.2.5建筑行业应用系统 (39) 3.3系统性能设计 (40) 第四章基础环境建设方案 (41) 4.1网络架构方案 (41) 4.2服务器部署方案 (42) 4.2.1双机方案的简单描述 (42) 4.2.2服务器的可靠性 (43) 4.2.3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44) 4.2.4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44) 4.3网络安全方案 (45) 4.3.1基于防火墙的典型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45) 4.3.2基于防病毒软件的解决方案 (47) 第五章支撑平台设计 (51) 5.1技术实现路径 (51)

黄山市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职责 1、组织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2、制订并实施环境信息化工作规划计划。 3、实施环境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 4、组织建设、运行和维护环境信息网络系统。 5、组织开发和利用环境信息资源。 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职责 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推进环境区域合作与交流,为环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建立和完善环保宣传教育及公众参与机制,积极策划、组织环保公益活动,指导环保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各类环保活动,推动社会及大、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活动。 2、通过环保网和各类新闻媒介,加强环境保护理念、信息、知识的传播,增强对公众的舆论引导,发挥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收集国内外有关环保信息,策划、编辑环保科普读物和环保宣传教育手册及资料。 4、根据我市环境治理的需要,为市政府、市环保局提供和编辑制作资料片、内参片、专题片等影视作品。

合肥市环境信息中心职责 1、负责合肥市环境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传递、分析及规范化应用等工作。 2、负责本辖区内的环境信息系统网络建设、业务建设和技术管理工作。 3、负责编制全市环境信息系统规划并指导全市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负责局系统内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配置、安装、调试、管理和人员培训。 安庆市环境信息中心工作职责 1、根据国家环境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国家总局、省环保局要求,制定安庆市环境信息化发展规划,负责制定市级环境信息技术规范和组织实施全市环境信息化工作。 2、履行市环保局下达的各项环境信息管理工作职责;承担环境信息处理和环保数据统计、发布等应用工作。 3、负责市级环保广域网络的规划建设和项目管理;负责国家环保专网、省环保网安庆节点的管理;负责市环保电子政务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4、负责市级环保政府网站建设管理;负责环保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网上平台的建设管理;承担全市环境信息的收集、采编、上报和发布。 5、负责全市环境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处理、传输和存储;承担市级环保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面可以保证信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针对性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一)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管理、提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公司部人员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式,实现迅速、全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日常OA 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 (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

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立 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系统中。部 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 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 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多数系 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 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 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 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 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 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 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 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 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 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 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 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 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 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 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 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 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 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 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从而 实现企业信息化,以达到显著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信息化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中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公司现代化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现代管理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于2007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标准考评表》,考试表就建筑特级资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业务范围和具体要求都说了明细说明。要求在2010年前必须全部上线实施完毕。面对建筑企业现今的状况,市建筑业管理局特邀请软件公司作了相关研讨,提出了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问题。 一、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工程处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 有步骤地开展技术和管理十部的信息知识培训,小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 制订周密的“九五”及“十五”“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规划中,首先确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其核心就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就是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有一个逐步消化、普及的过程;注重实效,就是要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二、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逐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和模块实施,项目前期是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分析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份额的阶段,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成功的每一步运作需要企业各方而的配合、协调和强大的后台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阶段是

2019年环保产业与科技信息化处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2019年环保产业与科技信息化处始终以“1234567”工作思路贯穿始终,以更深刻地思索、更扎实地执行,改进方法,对标一流,科学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现将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总结如下: 一、环保产业方面 (一)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2018年,XX市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872亿元,增速约15%,高于全市经济发展速度。 (二)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2019年初,按照打造“1113”环保产业发展新格局要求,编制印发了《XX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为今后几年我市环保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三)成功举办首届环博会XX展暨产业高峰论坛 2019年6月27-29日,首届中国环博会XX展以“高峰论坛+专业展览”为核心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功举办,同期召开了环保产业投资推荐活动,此次中国环博会XX展展览面积2.1万平方米,来自11个国家地321家环保企业参展参会,共吸引约2万名专业观众观展,成为慕尼黑博览集

团旗下第四大环保会展,首届中国环博会XX展意向性签约35亿,吸引了一批技术前沿、实力雄厚地公司到XX市进行考察合作。 (四)打好环保产业发展攻坚战 印发了《XX环保应急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推进方案》,明确2019-2020年,完成功能区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2019年1-6月,XX环保应急产业功能区内122户节能环保企业实现产值8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锦江现代节能环保产业园引进环保企业四川海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金乐恒环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东旭蓝天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环保企业。 二、环保科技方面 (一)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 一是印发了《XX市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地XX市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驻点跟踪研究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林业、环保等领域专家组成地技术组,积极保障驻点研究顺利开展;二是建立XX市与驻点研究工作组、长江联合中心地统筹协调机制,邀请长江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刘毅,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教授来蓉为做好驻点工作献计献策;三是发挥本地团队优势,从前期调研、资料收集、人员引进、设备配置、项目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积极工作。截止目前,XX

智慧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竞争性磋商文件 采购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招标代理机构:省招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竞争性磋商公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磋商条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项目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供应商资格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磋商报名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竞争性磋商文件的获取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响应文件的递交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发布公告的媒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本次电子化招标投标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联系方式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供应商须知 .................................................................................. 错误!未指定书签。供应商须知前附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总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适用范围..........................................................................................错误!未指定书签。 采购项目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 定义及解释......................................................................................错误!未指定书签。 磋商范围、标段划分、服务周期和服务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供应商资格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费用承担..........................................................................................错误!未指定书签。 保密..................................................................................................错误!未指定书签。 语言文字..........................................................................................错误!未指定书签。 计量单位..........................................................................................错误!未指定书签。 预备会..............................................................................................错误!未指定书签。 分包..................................................................................................错误!未指定书签。. 磋商文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磋商文件的组成..............................................................................错误!未指定书签。 磋商文件的澄清..............................................................................错误!未指定书签。 磋商文件的修改..............................................................................错误!未指定书签。. 响应文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响应文件的组成..............................................................................错误!未指定书签。 磋商报价..........................................................................................错误!未指定书签。 磋商有效期......................................................................................错误!未指定书签。 磋商保证金......................................................................................错误!未指定书签。 资格审查资料..................................................................................错误!未指定书签。 备选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与规范管理,促进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根据国家和河北省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厅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利用计算机、移动设备、移动通讯、GIS、遥感、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环保信息化项目建设。主要包括:环保应用系统、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数据采集传输、数据库、环保信息资源开发利用、GIS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运行维护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厅机关及厅属事业单位开展的环保信息化建设。 第四条河北省环保信息化建设要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网络、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管理”为原则,以实现“智慧环保、资源共享、科学管理”为目标,逐步建立覆盖全厅的环保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五条所有环保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政府采购。 第六条参与项目建设的处室、单位和人员必须遵守廉洁自律的要求,不准接受当事人的宴请、礼品和有价证券,不准与利益方有不正常交往,不准徇私舞弊干预采购过程,不准泄露招投标

的工作秘密。如有违反,一经发现,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河北省环保厅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是环保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和环境保护部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二)审定全厅环境信息化发展规划、顶层设计。 (三)审定环保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的重要制度、标准和规范。 (四)协调和解决全厅环保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环境信息中心)。主要职责是: (一)在厅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对全厅环保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开展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信息资源规划。 (二)组织开展环保信息建设调查研究,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三)组织制定环保信息化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 (四)对各类环保业务系统建设需求进行审核把关,编制信息化项目资金预算,组织开展项目论证、招标、建设和验收工作。 (五)承办厅信息化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各处室、各单位是项目建设、使用推广、系统升级、

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方案 1、项目概述 本项目为软件开发项目。根据年xxx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在现有协同办公平台的基础上,对全区信息化项目建设中的项目申报、项目招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成果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对党政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人员、资产资源、日常维护、事务处理等日常工作进行电子化管理。 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建设信息化项目管理子系统,实现信息化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建设信息化资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全区的信息化资产(包括各种信息 化资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设信息化事务管理子系统,实现信息化运营过程中各种事务的全过程 管理。 ●建设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系统运维过程中的各项业务的全过程 管理。 2、需求分析 2.1业务需求 (1)信息化项目管理 根据《实施细则》文件要求,对全区信息化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服务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实现对信息化项目立项、采购、建设过程、验收、维护的全过程文档、技术支持等信息进行维护、管理、查询、统计等,并为技术文档提供模板,从而规范项目操作。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

(2)信息化资源管理 对全区的信息化资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信息化资产的合理购置和运行监控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实现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基础软件、网络资源、数据

资源等信息化资源进行维护、管理、查询、统计等。 (3)信息化事务管理 对全区信息化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区各单位信息化事务(包括系统故障、账号管理、业务应用等)上报、审核、反馈、进度等进行管理。 (4)信息化运维管理 对全区信息化系统的日常运维,包括系统维护单位、配合单位、维护人员的台账、日常运维记录、系统监测、故障提醒等功能的管理。 2.2与已有系统关系分析 xxx区党政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是基于xxx区信息化统一基础平台之上的信息系统,和全区其它信息系统有一下关系: ●和xxx区统一用户管理系统集成,实现用户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并且 用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的用户机构数据作为系统的基础数据; ●和全区短信平台集成,实现短信提醒等功能; ●和全区电子公章系统集成,实现在线文件、表单的格式转换电子盖章; ●和区财政局和区公共交易中心的政府采购系统基础,实现各种数据的交 换。 2.3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 xxx区党政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是全区公共的应用系统,面向全区各个委办局、事业单位应用。各单位授权用户能浏览、查询和管理本单位的数据和记录,区信息中心作为系统的建设方,负责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并具有系统管理权限。服务管理部门包括区信息中心、区财政局、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质监xxx分局。 3、技术架构和数据设计

设计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前言 随着设计院的CAD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深入应用,对传统的设计资料管理以及产生与运用设计资料的方式产生了具大的冲击。由于CAD系统可以快速的产生以及改变工程设计产品,设计人员现在可以使用这些应用软件迅速的建立大量的工程设计相关信息。同时,基于计算机技术特别是INTERNET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建立新形式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因此,改变设计院传统的设计管理模式,采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系统是设计院提升设计管理水平、深化计算机应用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WTO的进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设计院企业已逐渐进入国际化竞争,各企业已意识到借助信息化提高设计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设计院企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其业务具有周期长、业务协同性强、业务范围广等特点。设计院企业根据企业性质可分为如下几类:工程公司(集团性质、综合实力最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一类企业); 国企背景的综合企业(包括设计业务且涉及其他建筑业相关业务的一类企业); 专业设计所(从事专业化的经营领域的一类企业); 根据企业业务可分为:民用院、军用院、工业院、综合院。 当前具有一定规模的设计院都已具备网络平台,并且应用了部分专业应用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OA系统等);基于现有分散业务系统整合并构建企业综合业务系统平台以及基于设计工具进行外延扩展到管理层面的业务需求也是非常迫切。根据对设计院现有设计模式、设计过程以及业务需求的深入分析,我们提出建立设计院设计企业管理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我们的解决方案为设计企业提供将经营管理、设计管理、以及办公OA以及跨系统(CAD工具、人事系统、档案系统等)集成的综合管理平台。 二、设计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2.1总体方案 基于设计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应用体系结构,我公司从三级层次为设计企业提供了完整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企业信息系统E-One。

整合资源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

整合资源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 设想有那么一天,环保监察人员到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手中的终端轻易就能显示出企业的全部信息:何时建厂、环评何时通过、污染点在哪儿......而这些信息,来自于不同部门的数据整合——商业系统、国土资源部门、甚至发改委。 或许这只是环境信息化发展的惊鸿一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的启动,未来这将变成最为普遍的应用场景。 听不见,摸不着。说是工程,可是连实体都没有,有的只是一个逻辑工程;说是生态环境保护,可涉及到的却是十几个国家部委。自2013年“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启动后,它有些低调,有些神秘。 2014年1月17日,在南宁召开的“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建设培训班”上,它渐渐揭开了面纱。 要点提示 ◎信息共享不仅仅是搭建一个平台,各部门都把信息放上去。信息共享一定要跟业务协同、跟信息的互联互通连在一起。 ◎在信息化的运动场上,各地信息中心要起到示范作用,要能和所有部门、所有业务对接,要把信息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引领作用体现出来。

价管理系统。按照企业等级评价的管理办法,只要是恶意偷排的企业就一票否决,将他归入不诚信企业,这就是互联互通。 “打破部门之间的界线,让业务协同起来,互通起来,这才叫互联互通,而不是简单地放在一起。”魏斌说。 据了解,“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目标和要求非常高,环境保护信息化基础薄弱,要实现这些目标,达到这些要求难度很大。生态环境概念大,涉及内容多,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工程项目的重点和切入点难以把握,工程建设的内容、范围和边界都难以确定。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尽管道路还是很曲折、漫长的。”魏斌语气坚定。 三、问题 信息共享迫在眉睫 “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难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实则是管理的问题,更是体制机制深层次的问题” 提高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然而,在中国信息化研究中心针对各地市信息化政府行政能力综合水平的第三方调查中发现,各级政府信息化应用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信息发布、办公系统、便民中心等层面,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部门能力任重道远。 程春明坦言,真正要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实现业务协同,难度极大。部委之间需要协同统筹,就是自己内部,也存在数据信息难以

环保局信息化项目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和监理是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其中包括对工业污染源的监控和对大气、地表水、酸雨、噪声、辐射等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往的监测监理手段主要采用人工和有线方式,无法满足环境管理数字化、网络化的要求。当前在线监测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环保领域,环境数据日益庞大且远程实时监控的意义更加突出。因此建立新型的环境数据通信网络已势在必行。基于物联网M2M 远程环境监控管理网络系统是利用M2M技术为各级环保局量身定制环境管理系统,它重点解决了实时数据自动采集智能化、大容量自动传输网络化和数据自动分析处理集成化三大难点问题,成为环保局环境监测的利器。 XXX环保局的部门职责的:1,牵头协调处理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负责辖区内并指导协调各县(区)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工作;协调解决有关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负责全市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2,承担落实国家及省减排目标的责任;承担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和控制指标的组织实施责任;组织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督查、督办、核查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总量减排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3,制定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化学品、机动车等的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城镇和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以上几点工作职责只是XXX环保局工作职责的一部分,但是其中体现了对环保监管工作的要求及重视程度。所以基于政策以及环保等工作诸多方面,以及XXX的特殊重点旅游地区,环保工作更尤为重要。急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手段保证环保工作的有效顺利进行。 二、建设原则 1.实用性

新疆阜康产业园信息化服务平台 建设项目 项 目 建 议 书 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 二0 一一年十月

前言 产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加快产业园发展,是我市实施“以产业化带动经济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加快产业园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发展的重要内容,产业园信息化建设是我市实现快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2011 年开始协助新疆阜康产业园建 设信息化平台,新疆阜康产业园信息化平台由市级平台、产业园级平台和企业级平台三级组成,利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产业园信息、产业园企业信息,并且构建相互的信息交换和工作管理通道,从而形成整体的信息优势和有序工作管理机制。 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资金、技术、网络、运行、管理、服务上的优势,本着服务企业的宗旨和“稳妥、规范、高效”的原则及双赢的合作模式,与新疆阜康产业园管委会强强联手、加深合作、携手加速推进阜康产业园整体信息化进程!

项目名称:新疆阜康产业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承担单位: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建设内容:信息楼(500 平方米)、产业园门户网站、综合办公管理系统、通信管理调度系统、产业园视频监控系统、产业园治安巡逻对讲系统、产业园翼机通系统 建设起止年限:2011 年-2012 年 项目总投资:2100 万(其中信息楼建设300 万、设备1300 万、安装费用180 万、流动资金320 万) 申请国家引导资金:210 万 自有资金:1890 万

第一章产业园信息平台建设目的 1、以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借鉴成熟的产业园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模式,构建高水平复合式产业园信息化基础技术平台和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产业园信息化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效提高产业园及入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管理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全市产业园的整体发展。 2、加强产业园安全管理,促进产业园健康、快速地发展,通过信息平台将产业园形象向全球宣传展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产业园及企业建设、重点项目进度等情况。 3、结合当地政府政策和阜康产业园成熟的网络和丰富的各种资源,同时聚积社会其他先进的软件系统,构建面向产业园和入住企业的信息化共用技术及通用基础管理平台。 4、本着政府指导、产业园管理、市场运作的原则,利用先进理念和技术,将产业园和入住企业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整体包装和推介,集中打造具有独特影响力和特色功能的国内先进信息平台。 5、充分利用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的资源、技术、服务等优势,大幅度降低产业园和入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本和门槛。

智慧渔业 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 建 设 方 案 1

目录 第1章概述 (5) 第2章智慧渔业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7) 2.1、智慧渔业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的系统整体架构 (8) 2.1.1、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 (8) 2.1.2、网上水产医院 (8) 2.1.3、养殖技术培训 (8) 2.1.4、病虫害图谱 (9) 2.1.5、行情资讯 (9) 2.1.6、养殖过程监控板块 (9) 2.1.7、电子交易服务管理板块 (10) 2.1.8、大数据分析板块 (10) 2.2、系统整体架构 (12) 2.3、建设效果 (13) 第3章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15) 3.1、智慧渔业应急指挥调度需求分析 (15) 3.1.1、海洋渔业通信主要存在问题 (15) 3.1.2、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优势分析 (17) 3.2、整体解决方案 (22) 3.2.1、方案设计原则 (22) 3.2.2、系统建设目标 (23) 3.2.3、系统建议方案 (25) 2

3.3、系统组网说明 (28) 3.3.1、省级应急调度中心 (28) 3.3.2、市级应急调度中心 (28) 3.3.3、县级调度现场 (29) 3.4、应急指挥调度业务 (29) 3.4.1、日常各部门内部通信 (29) 3.4.2、紧急状态音视频统一调度 (31) 3.5、主要硬件选型 (33) 3.5.1、调度台 (33) 3.5.2、MDS多媒体调度机 (38) 3.5.3、MDS-PCT专用触摸屏调度台 (40) 3.5.4、MDS-CR录音服务器 (42) 3.5.5、GTS-104集群接入网关 (45) 3.5.6、GPC-101广播网关 (47) 3.5.7、GS8无线中继接入网关 (50) 3.5.8、GA90模块化网关 (52) 3.5.9、MDS-8228调度电话 (54) 第4章鱼类养殖智能管理系统 (58) 4.1、鱼类养殖中需要监测的几个方面 (58) 4.1.1、养殖水域环境监测 (58) 4.1.2、养殖水域水质监测 (59) 4.2、智能化控制系统 (60) 4.3、配置构成 (60) 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