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20—1945年美国海军战列舰炮术的演进

1920—1945年美国海军战列舰炮术的演进

1920—1945年美国海军战列舰炮术的演进
1920—1945年美国海军战列舰炮术的演进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1920—1945年美国海军战列舰炮术的演进

以下内容翻译自网络公开资料。

序言

有关二十世纪上半叶舰船和武器的信息已经十分丰富,但对于武器实战效能的分析却没有随之增加。即便在今天,人们评估这些武器系统的实战效能时,仍不得不在坊间传说或是不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反复分析,或者通过纯粹的猜测得出结论。战棋推演虽然是一种受人欢迎的游戏(有时也用于历史研究),但在估算舰炮效能时,只有极少数战棋推演的算法基于官方数据,几乎没有哪种算法经历过系统性的测试和分析。

本文是从鲜为人知的美国海军《炮术演习报告》系列中提炼而来,意在弥补上述不足。本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1、概述历次炮术演习及其演变过程;

2、一系列真实、具体的射击案例;

3、演进趋势的汇总分析;

4、纯粹的个人意见。

对《炮术演习报告》加以彻底分析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因此不妨将本文视为一份初步报告,它触及1920—1945年战列舰主、副炮炮术问题的一些细节,仅此而已。

第一章历次炮术演习及其演变过程

在二十世纪头四十年里,大舰巨炮被视为海权的终极武器。炮术的测试和评估理所当然地成为头等大事,美国海军与其绝大部分对手一样,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炮术演习。

多个版本的《炮术演习指令》规定了每次演习的具体规则,包括“炮术得分”(gunnery merit)的计算公式,公式内容神秘,且带有一定的专断色彩。得分被用作全舰队的同类军舰排名,胜利者获得奖金和荣誉,失败者有时会受到斥责。规则应用往往充满争议,因此评分系统曾几度废除,又几经恢复。一般会算出两个得分,每艘军舰都得到一个根据规则算出的正常得分(regular merit),每艘战列舰还会额外得到一个“排名得分(graded merit)”,成绩最好的一艘得分为100%,其他的按比例给分。

规则中真实存在或被认定存在的不公平之处引发了大量抱怨,有的很难说是心平气和的,特别是来自14寸炮战列舰的那些。与装16寸炮的新舰相比,老舰获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为此,海军作战部长曾经研究过一个给强者设置不利条件的评分体系(他随后又予以否决),后来修订的规则体现出较小口径火炮所固有的较大偏差。二战前不久,整个评分体系才最终废除。

每一年炮术演习的日程表都根据当时的优先程度排定。每艘现役舰艇每年都必须参加几次基础炮术演习。远距离战斗演习(Long Range Battle Practice)、近距离战斗演习(Short Range Battle Practice)、夜战演习(Night Battle Practice)和防空演习(Anti-Aircraft Practice)每年举行一次。试验演习(Experimental Practice)每两年举行一次——通常用来探索技术性问题,例如新型指挥仪跟踪急剧转向目标的能力。高级白昼战斗演习(Advanced Day Battle Practice)举行频率更低,通常涉及变革,例如(穿过烟幕)间接瞄准射击。在1931年之前,战列舰也参加鱼雷演习。

《炮术演习报告》对于装备和技术的批评十分坦率。每个明显失误或是“缺陷”都由一个观察组记录在案,出问题的军舰必须作出陈述并提出解决措施。官方鼓励(或是

要求)低阶军官对每次演习撰写评论。虽然有一种明

显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倾向,评论会尽可能以勉励为主,但直率的批评还是常见的,责难倒是不多。心直口快的最大风险是收到海军部各局的复函,后者的意见才是最终的,而且往往不太客气。最直言不讳的评论似乎是由飞行员和潜艇人员提出的,战列舰人员则比较保守。1935—1936年度,密西西比号的D. D. Scott中尉提交了一份非常典型的战列舰投诉:“防空演习中的误差,部分是由于测距仪受到烟道废气的干扰。因为测距仪操作员经常改变读数,距离解算总是错误百出。在密西西比号演习过程中,指挥仪操作组必须多次全体撤离,因为烟道废气令人窒息。”这个问题显然从未解决。

对这些机密文件作出坦率评论的并不局限于低级军官,将军们甚至是海军作战部长有时也会写上一段。比如在1937年,战列舰第一分队司令Simons少将这样评论副炮夜战演习:“进行夜间射击,必须有照明条件下估算目标距离的常识和持续训练。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有些时候没有表现出常识。显而易见的是,如果缺乏清晰的战术观念,就有可能在击中目标前无谓地浪费弹药和时间。”

很大一部分抱怨是针对人员的。新墨西哥号的Foy 和Hagen两位少校的抱怨可以看作三十年代的典型。枪炮军官数量稀缺,调动也过于频繁,每年7月1日都要从头培训。“水兵的情况几乎令人绝望,各个甲板分队以种种理由不断招人,炮组里的好小伙子受到诱惑,可以成为文书、厨师、仓库管理员、面包师,或是学会各种机械手艺。”“实际上,在船上除了枪炮部门外的每个部门,水兵都能学到一门在退伍后派得上

用场的手艺,(所以当枪炮分队长收到调动通知时)不是失去一名好手,就是得到一个废物。水兵一旦发现呆在枪炮部门学不到什么本事,就会被挖走,而且拼了命想走。”结论是情绪低落的:“总而言之,留在我们枪炮部门的往往是船上最没人要的水兵。没人要的水兵,加上军官(不是刚刚上船的年轻人,就是没能调离的倒霉鬼),用这样的人操纵火炮真是个大问题。”

炮术成绩的好坏会决定军官的前程,至少军官们对此是郑重其事的。对于炮术成绩与日后海军生涯发展的关系,有人做了一次诚然是非常初步和非正式的分析,结果却显示:好成绩不见得能帮助进步,坏成绩也基本不会影响晋升(除非是彻底无能)。1922—1923年度参加演习的40艘驱逐舰中,排名最靠前的5艘舰、6位舰长中只有2位出现在莫里森少将的著作索引里,一是W. L. Ainsworth少将,在瓜岛指挥巡洋舰和驱逐舰混合编队;二是R. M. Hinkley中校,指挥布雷驱逐舰Butler号参加冲绳战役。排名最靠后的5艘舰、8位舰长中倒是出了一位M. F. Draemel少将,珍珠港事变时担任太平洋舰队驱逐舰队司令。

对于舰队里的大部分人来说,赢得炮术优胜的主要动机不是为了今后当上将军,而是获得一笔奖金(有的是逐月发给额外津贴,有的是一次性奖励奖金)。某些情况下,奖金的数额相当可观。以1934—1935年度的巡洋舰第一名为例,炮塔成员每人获得15美元。与此相比,当时一个美国家庭的年平均支出为1350美元,纽约宾馆的房间租金为4.5美元一天。为了取得一点领先优势,各舰不惜想方设法在复杂的计分体系内歪曲规则或寻找漏洞。一个典型例子是,演习规则禁止在开火命令下达前对目标测距,某舰就打了擦边球,先对拖靶船测距,到时候再调转射向。这类问题凸显了这一时期炮术演习所固有的人为因素,大部分问题从未得到彻底解决。

因为在较差的能见度下观测弹着并准确计分有难度,炮术演习通常利用好天气进行。夜间观测弹着的难度更大,只能在靶子上数弹孔,除此以外的分析措施都是徒劳(如下文照片所示,有时甚至数不清弹孔)。鉴于种种困难,拖靶速度通常不足10节,使用漂流靶和固定靶的做法比较常见。想让靶子急剧机动是很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任务,因为浮动靶完全跟不上拖靶船的动作。至于拖曳一连串靶子的做法,有时会闹出大笑话。某次演习伊始,拖缆就被炮弹打断,一串靶子很快停了下来。结果战列舰队一片混乱,有些舰根本没注意到发生了什么,继续朝拖靶船后空荡荡的海面浪费一轮又一轮炮弹(有人怀疑她们投机取巧,实际在追踪拖靶船);有些舰继续射击逐渐停下来的靶子,

但随着靶子缠做一团,她们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混淆。最后的结果是一团糊涂账,关于计分问题争论了许久。显然,如果能在实战中扰乱敌方战列舰队,在形成优势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问题。

演习前后的浮筏对比,此类浮筏一直用到二战结束

与射向相比,在射距上更容易出现大的偏差,也难以察觉得多。在近距离特别是使用高初速火炮时,想要打中目标,炮口可能会朝向拖靶船。考虑到这一点,以及产生跳弹的危险,安全规定禁止脱靶船近乎直接地驶向或驶离射击舰。同样的问题也在防空炮术演习中存在。很难安排像鱼雷轰炸机那样低空直冲过来的模拟空袭,除非拖缆很长很长。高空轰炸可以用一根相对较短的拖缆来模拟,但无法让拖缆末端的筒型靶(sleeve,有时被戏称为“袜子”sock)做出机动。模拟俯冲轰炸(或是后来的神风攻击)是完全办不到的,除非使用遥控靶机。但靶机非常昂贵,一旦失控容易撞坏射击舰,因此也极

少使用。

各舰只有在几乎相同的条件下开展演习,才能相对公平地分出高下。大部分演习都是在良好的能见度下向中等距离、缓慢移动的靶子射击,航向基本与目标平行。三十年代晚期,海军从英国学到了“偏移射击演习”(offset battle practice)的方法。通过偏振分光棱镜(beam-splitting prism),将火控设备的光学瞄准线调偏4—7度(70—120密位),在目标后方数百码处制造出一个虚像,与弹着区域互相叠加。然而,人们还是害怕发生真正的灾难性事件,当发生过几次透镜错装或漏装的事件后,此类演习只能非常保守地进行,人们再也不敢完全寄予信任。后来的偏移射击不再需要透镜,改为火炮本身偏离指挥仪射击线大约70密位,相当于正常作战距离上偏离2000码。原先的光学方法有一大优势,是能够模拟舰与舰的“决斗”,这比射击靶子有趣得多,也真实得多。

大部分炮术演习使用的是浮动靶(sled),由拖船、驱逐舰或是另一艘战列舰拖曳。靶子种类繁多,可供拖曳的最大型号是52米长的浮筏(battle raft)。在远距离战斗演习中,体型大于轻巡洋舰的目标可以用42米×12米的浮筏来代表(浮筏用轻质木板条搭建,可以观测到穿过网眼的远弹)。驱逐舰则用一个42米×6米的幕布靶(screen)代表。近距离战斗演习使用五花八门的“浮动靶”或“高速”靶。其中最大的是PS-40,重28吨,上面有3块7.5米见方的幕布靶。为5寸炮近距离演习而准备的一般是4.5米见方的幕布靶,正中央有个直径1.8米的圆心,在3000码距离上几乎是百发百中。金字塔型浮动靶只用作漂流靶。

遥控靶船(前一代衣阿华号)遭到密西西比号主炮跨射,最终沉没

海军极少对真实舰船开展实弹射击。如果追求打沉的效果,可以打废船;如果不想打沉,就使用搁浅的残骸或无线电遥控的机动靶船。1940年可用的机动靶船包括驱逐舰Lamberton号、Boggs号以及原战列舰犹他号(后者通常作为飞机实弹轰炸目标)。一般不允许直接朝机动靶船射击,因为一发大口径炮弹就能轻易造成巨大、也许是无法修复的损坏。绝大多数时候,机动靶船是作为拖靶船参加演习,特别是在使用非常短的拖缆、以模拟复杂机动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的机动的情况下。如果找不到或不方便使用拖曳靶,可以改为偏移射击演习。

不管靶子的实际尺寸如何,它往往只起到一个瞄准点的作用。命中数通常是参考“结构靶”(constructive target)而计算出来的(并作为演习打分依据)。结构靶的大小代表了一艘典型军舰的薄弱部分,表现为海面上平铺的一个假想的长方形,战列舰和航空母舰靶的长度为171米,驱逐舰靶为78米。结构靶的宽度取决于弹着角度,最终又是距离和火炮类型所决定的,8000码外的战列舰结构靶宽度为209米,34000码外则收缩到63米。从技术上讲,结构靶的宽度应该相当于危险空间(取决于目标平均高度)加上虚拟船舷再加上为近失、跳弹和近弹可能造成的伤害而留出的一点儿余量。水面靶的改进速度相对较慢,而空靶很快,1940年已有5个型号,最小的直径0.79米、长5.76米,最大的直径1.07米、长9.09米。

主炮火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本炮火控,俯仰和旋回都由本炮完成;另一种是指挥仪火控,由位于高处的设备向火炮发出旋回和俯仰指令。较早时期的指挥仪火控是将火炮固定在合适的俯仰角,由指挥仪控制旋回,当军舰横摇到火炮对准目标时,用指挥仪上的一个单独开关控制击发。因此,火炮射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横摇周期;如果军舰出现明显的纵摆、或是射向与艏艉夹角较小的话,还取决于纵摆周期。舰体和炮塔总会向各种方向倾斜,我们可以通过同步调节火炮俯仰来克服,这个过程被称作连续瞄准(continuous aim),不过常用做法还是前面说的:固定火炮俯仰角,等待舰体摇摆到位。

与瞄准线垂直方向上的摇摆,称为横轴摇摆(cross-roll,与舰体的横摇纵摆不是同一回事),需要频繁微调火炮旋回机构,并且产生“炮耳倾斜”现象(trunnion tilt),这一现象对射距散布造成中等影响,但导致射向的巨大偏差。横轴水平击发法(selected cross-level)是一种简单的解决途径,需要同时(至少在一开始)使用两具指挥仪,即:A指挥仪与瞄准线成90度角(即平行于火炮耳轴),对准海平线;B指挥仪对准目标。B指挥仪的操作员始终把十字线压在海平线上,连续向火炮俯仰手发出修正信号,发射

开关始终处于击发状态;A指挥仪的操作员看到十字线穿过海平线的那一刻(意味着炮耳倾斜为零),立即按下自己的发射开关,接通击发电路。不管采用何种火控方式,重要的一点是让火炮同步发射,偏早或偏迟都会造成发射角度不同,以致散布样态明显增大,特别是在近距离上。后续经过改良设计,能够将纵轴和横轴望远镜集成在一具指挥仪中。在不断调整火炮俯仰的过程中,可能因为舰体摇摆幅度较大,造成火炮俯仰机构猛地达到极限,甚至卡在那里。没有哪种光学火控方式可以在夜间、恶劣天气、或是指挥仪无法看清海平线的其他情况下使用。

一直到三十年代中后期,真正的连续瞄准才得以实现,使用带有陀螺仪的垂直稳定仪来确定舰体纵轴和横轴是否水平,无需看到真实的海平线。在海面平静的条件下,系统向火炮连续发送修正信号,使火炮(至少在理论上)无视舰体摇晃,始终保持正确指向。原先需要被动等待舰体摇晃把火炮“晃”到指向上,现在火炮准备完毕即可随时发射。截至1935年,所有战列舰主炮都已装上Mk32垂直稳定仪。但新系统的普及还需要一些时间,到1940年,连续瞄准已成为常规方法。

许多旧式战列舰的主炮为共鞍式,即炮塔内所有火炮安装在同一个俯仰机构上。这也带来一些机械方面的好处,比如每个炮塔只需要一名俯仰手,而且火炮之间极为精确地并联在一起,理论上可以减少射距散布,特别是在射距较近、俯仰偏差影响重大的时候。共鞍方式的缺点之一,是在火炮磨损、初速降低的情况下无法通过单独调整俯仰角度来补偿,远距离散布将明显扩大。好奇人士对旧式炮塔的共鞍机构作出调整,其本意可能是修正炮管仰角,最终却导致火炮平行度降低(注:这个问题虽然令人恼火,但实际影响不大。新炮的平行度偏差在0.5度以内。仰角10度时平行的火炮在仰角达到30度时可能相差0.25度,相当于40000码距离上偏差3.6米即0.1密位,只是火炮正常散布的零头,9炮或10炮齐射时会达到4密位。)共鞍对射速有影响,整个炮塔都必须等待动作最慢的炮组。共鞍对损伤的容忍度也较低,俯仰机构损坏或俯仰手伤亡都足以使整个炮塔失去作用。不共鞍的新设计(或重新设计)出现后,即允许每门火炮独立俯仰,共鞍方式就被迅速抛弃了。

“齐射”有多种方式。全齐射(full salvo)是所有火炮几乎同时发射。部分齐射(partial salvo)是半数主炮(常常是前炮群或后炮群)一起发射。分齐射(split salvo)是每个炮塔有一门火炮一起发射。每种方式都各有优缺点。全齐射看似壮观,但散布相对较大,难以观测,齐射之间间隔较久,也不利于修正。部分齐射的散布范围较小,更加容易观

测,修正次数平均是全齐射的两倍。分齐射时炮与炮之间完全分开,互不干扰,因此准确度最好(注:射击延迟装置使同一炮塔的几门炮错开零点几秒发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面的观点),因为可以选择完成装填的任意几门火炮射击,分齐射的射速理论上也是最快的。

大约在1935年,海军开始测试射击延迟装置,这种简单的装置被用来防止相邻的火炮同时发射。在其出现前,同一次齐射的炮弹是如此密集,有可能在飞行中相撞,有时可以用望远镜目睹这一现象。齐射炮弹之间的速度差很小,往往不足每秒3米,略晚出膛的炮弹如果飞得比前面的炮弹略快一点,就可能较长时间处于被前面炮弹搅动的混乱气流中,由此增大的飞行阻力将缩短后面炮弹的射程。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炮弹经常会受到相邻火炮发射时炮口风暴的影响,特别是在炮口间距较小的情况下,这也会增加阻力。以上两种情况造成相当数量的不规近弹(wild-short),即大幅偏近以至于完全脱离散布样态的炮弹。这并不是小事,1927—1928年度发射的炮弹中有大约10%是不规近弹。不规远弹(wild-over)则非常罕见,形成原因主要是:火炮在舰体上摇过程中发射偏迟、装填完成后暂不发射、发射开关故障,或是弹头向后滑动压在药包上,造成药室压力增加、初速提高。炮口风暴的影响当然可以通过扩大炮管间距的方式予以缓解,但必须付出炮塔重量大幅增加的代价,相比之下射击延迟装置完全不会增重。最

初型号的射击延迟装置是让炮塔全部火炮都在不同时间发射,这就产生了“炮塔摆动”现象(turret whip)。八十年代衣阿华级安装类似装置以减轻炮口风暴对受压敏感设备的影响时,又重新发现了这个问题。后续型号的射击延迟装置改为同时发射三联炮塔的左炮和右炮,尽可能抵消摆动。(译注:八十年代衣阿华级改为三炮接连发射,间隔1—2秒,期间迅速修正摆动造成的旋回角偏差。)双联炮塔天生无法克服这个问题,这也是5"/38双联炮座从未安装射击延迟装置的原因之一。

密苏里号三号主炮塔齐射,注意飞行中的弹头

在雷达问世之前,弹着观测完全由目视方式完成,不是通过舰上的指挥仪,就是通过空中的飞机。由高手操作的目视观测直到今天都非常有效,常常能超出雷达一筹(至少在射向上)。准确的目视观测需要敏锐的视力、良好的判断以及长期的训练。观测员必须用双眼估计水柱底部与目标水线之间的微小距离,由此判断每发炮弹偏近多少或是偏远多少。假如目标水线位于海平线以下,或是整个散布样态偏离射向的话,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只有先一步完成射向对准,才能准确地开展距离观测。在15000码以内的近距离,可以使用“直接修正法”(direct spotting),由观测员直接估读出弹着点的偏离值。在较远距离,通常使用“夹叉与折半法”(bracket and halving),观测员凭借对水柱群的“感觉”,判断散布样态的远近,随后按前一次偏离值的一半,射向目标另一侧(若观测到前一次射远500码,后一次就打算射近250码),反复多次直到形成

跨射,使散布样态覆盖目标。副炮经常使用“阶梯法”(ladders),一开始有意射近,随后尽可能快地齐射,以较小分划逐渐延伸射距,直到超越目标后再慢慢拉回来。还有一种近似的方法是先射近,按固定射距快速射击形成弹幕,等目标穿越弹幕后再加上提前量射击,等待目标再次穿越。在飞机可用的情况下,会用飞机观测来修正射距,舰上观测来修正射向。如若飞机不可用(这是通常情况),观测员必须首先修正射向。

宾夕法尼亚号曾先后担任大西洋舰队、美国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旗舰。这张照片摄于1935年,三号主炮塔上载有2架O3U-3水上飞机。中间一架机身编号为“2-O-11”,说明是第二观测机中队的11号机。右边一架为高对比度涂装,有“U.S. FLEET”字样,是“航母航空兵之父”、时任美国舰队总司令Joseph M. Reeves上将的专机。

1922年,飞机观测技术前进了一大步。战斗舰队总司令Robison上将认为有必要在每艘战列舰上搭载飞机(并安装弹射器),以便两者互相协同。一架在目标上空盘旋的飞机,显然比10—15海里外接近海平面的观测员看得更加清楚,但仍有许多困难需要

克服。实战中,飞机在防空火力下十分脆弱,面对敌方战斗机和观测机也是如此。无线电报传输的弹着信息时常出错,对于大气条件很敏感,容易被敌方干扰。当飞机观测和舰上观测的结论不一致时,难以决定该相信谁。(注:舰上观测往往是准确的一方。1922年,加利福尼亚号的枪炮官Richmond K. Turner少校——后来主持制定“彩虹”计划并在太平洋上指挥两栖作战——写道:“在火控中使用飞机的技术必须进一步完善。通讯仍然不可靠,我不确定使用飞机是否真的有利于射击,但目前看来在雾天特别有效。”观点总是因人而异,就在同一年,特拉华号的军官们觉得“不可否认的是,飞机观测在任何情况下都优于舰上观测。”如果炮手本人能够亲眼目睹弹着样态的话,事情将会好办得多,今天的人们用搭载摄像头的无人机实现了这一点。)

人们想出许多办法,传递弹着观测的信息,比如压低某一侧机翼表示“远弹”,另一侧则表示“近弹”,但很少获得成功。如果敌舰隐蔽在烟幕之后,飞机可以通过在其头顶盘旋来提示射距和方位(后者的准确性差很多)。更好的办法是让飞机在敌我双方之间飞出一条直线,以指示方位;在飞越敌舰时投下一枚发烟弹,以指示射距。在夜间,飞机一旦找到目标就投下照明弹,省去了战列舰发射照明弹或打开探照灯可能带来的麻烦。总的说来,飞机观测在20000码以内没有什么效果,因为舰上观测更加管用。在这个距离之外,飞机观测的优势迅速增长。1935年海军学院估计,在29000码距离上,飞机观测可以取得六倍于舰上观测的命中。

第二章炮术演习实例:主炮

最重要也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炮术演习是远距离战斗演习,也被称作“白昼战斗演习(炮塔)”[Day Battle Practice(Turrets)],战列舰们在最大有效射程射击。这类演习旨在训练主炮人员在模拟的白昼战斗环境下远距离射击的能力,并尽可能地训练弹着观测员。远距离战斗演习的关键在于命中并且尽早命中,迅速击中目标的军舰可以获得比后来者多得多的分数,即使后来者命中的次数更多。此处不妨就1934—1935炮术年度的远距离战斗演习指令作一个典型分析:

总体计划

本次演习以分队为单位,编成如下:西弗吉尼亚、马里兰、科罗拉多(译注:以上为战列舰第四分队)、加利福尼亚、田纳西(译注:以上为第二分队)、新墨西哥、密西西比、内华达(译注:以上为第三分队)、亚利桑那、宾夕法尼亚、俄克拉荷马(译注:

以上为第一分队)、纽约、德克萨斯(译注:以上为第五分队)。

第一次白昼战斗演习—主炮塔

1、目的:

(a)训练主炮人员在模拟的白昼战斗环境下远距离射击。

(b)测试战列舰通过直接射击确定命中射距后,继续保持有效的间接射击的能力。

2、战术情势:

战术情势设定为一个战列舰分队组成的战列线与一艘敌方主力舰交战,集火三打一(triple concentration),向右舷正常射击。期间敌舰被一道烟雾遮蔽。分队通过间接手段保持射击,同时实施规避以降低敌舰火力有效性。

3、特别规定及人为设臵:

(a)本次演习以分队为单位,分队全体军舰应同时开始射击。为确保施放的烟雾能在射击过程中有效遮蔽目标,演习时的绝对风速以不低于10节为宜。

(b)应使用指挥仪火控。可使用纵轴水平击发或横轴水平击发方式。

(c)一组炮塔额定的弹药量消耗完毕后,另一组炮塔方能开始射击。这条规定的目的是延长演习时间,同时让每个炮塔都有机会连续作至少10轮齐射。

(d)应根据分队司令的指令装填火炮。

(e)射击分队可运用飞机和人员来观测目标航向和速度,观测并报告弹着点,但上述飞机不得接近到目标5000码以内。

(f)开始射击距离为17000码,能见度允许的话可以更远,不得低于14000码。

(g)接敌过程中,(舰上的)Mk34型测距仪应与飞机配合使用,由飞机通过无线电或目视信号发送方位。通过以上方式取得的距离和方位,只有与射击舰自行获得的距离和方位核对一致后方能射击。

(h)目标为一具浮筏。

(注:这次演习的“表4”貌似没有保存下来,但数据分析表明13艘战列舰共发射1179发,命中60发,命中率略高于5%,平均射击距离为27450码。每舰齐射10轮,平均用时12分5秒。浮筏的面积为520平方米,而一战和二战战列舰的水平投影面积平均为4500平方米,这也暗示:针对一个真实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每个三舰分队可以在12分钟内命中120发,即每舰每分钟约3.33发。按照当时美国海军的观念,20发14寸炮弹击穿后就能击沉1艘战列舰,所以在这样的集火射击下,一个真实目标大概只能

存活两分钟,至少理论上如此。)

这类常规演习时常会加上一些人为的变数,比如演习中途从直接射击转为间接射击、模拟各种设备故障(典型情况是一具主炮指挥仪或部分通讯系统)、由飞机实施弹着观测、射击过程中完成一次转向、与其他军舰集火射击、通过其他军舰的观测员观测本舰弹着等等。

在1933—1934炮术年度之前的单数年份,以及1936—1941年,演习使用减装药(初速较低)。由此导致平均射击距离在16200码左右。在炮弹下落角度和飞行时间方面,减装药的效果相当于22000码距离上的14寸全装药射击,26000码距离上的16寸全装药射击。

技术的进步,使得二战中的战列舰炮术与二三十年代相比有了显著提升。有四个重要的变化。一是珍珠港事变后的改装,旧战列舰上5"/51和5"/25混合的副炮普遍被5"/38所代替。二是新服役的南达科他级和衣阿华级战列舰装有新型16寸炮,搭配了更为精良的火控系统。三是雷达的广泛使用,在白昼和黑夜完全改变了对海、对空的火控方式,这是间战时期所不具备的。四是近炸引信,为防空炮术带来了一场革命。

接下来举几个例子说明典型的演习表现。每个例子选取的军舰都属于舰队的中游水平,体现平均的炮术水准,既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差。这些演习报告的“表4”原件现已模糊难辨,其本身也极为复杂,但各类插图均使用同一比例,更便于读者理解。演习使用的靶子是一幅敌方典型战列舰的等比例水平投影图,代表一艘240米长、20节航速直线航行的军舰。弹着水柱用空心圆圈表示,可能的命中弹用实心圆点表示。三个例子

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1、1924—1925年度的内华达号

内华达号在1924—1925年度表现中等。演习的平均射击距离为18001码。可怜的内华达号接敌过于笨拙,开始射击时的目标角为57度,而不是理想状态下的接近90度,以致最后两轮齐射不得不在30度转向的过程中完成。从机械角度看,这次演习是一场灾难。第一轮齐射的后坐力震开了一个电路开关,造成一个炮塔的旋回机构停止运行(注:具体哪座不清楚,但故障很快排除,后续又能以全部主炮塔射击)。由于射击电路故障。一号主炮塔的左炮错过了前两轮齐射。第一轮齐射后,一门炮的底火在退出时掉进闭锁机构,卡住了炮闩。第五轮齐射后,四号主炮塔的俯仰机构出了故障(注:很快排除,只错过第六轮)。第六轮齐射时,三号主炮塔的左炮因为底火有问题而未能发射。第七轮齐射时,二号主炮塔的俯仰机构故障,一门炮发射时少装了一个发射药包(译注:全装药是四个),可能因此产生了1发不规近弹。第一、二、四轮齐射都有10门炮发射,但弹着图里分别只有9个标记,少的3发可能也是不规近弹。

尽管如此,内华达号的最终成绩相当不错,实际上比17年后丹麦海峡海战中俾斯麦号的表现更胜一筹(射击条件大体相当)。面对一个240米长、20节航速的投影靶(不是浮筏),内华达号前四轮齐射都干净利落地实现了跨射,第三、四、五轮齐射分别命中1发、2发、2发,这些命中都是在5分15秒之内完成的。

然而,海军还是很不满意。内华达号的枪炮官D. P. Moon上尉写道:“14寸45倍径炮散布很大,即使火控良好也难以命中,令人灰心丧气。在海军船厂检修时,主炮塔座圈都经过仔细校准,设置了补偿器。但离开船厂后的海上校准,往往只是所有主炮塔用两分钟时间互相校准俯仰角。……所有证据都表明,散布样态偏大的原因在于火炮本身。”战斗舰队总司令Robison上将表示赞同。“不论射距还是射向,散布都极大,内华达号须彻查原因。……首轮齐射即形成跨射,后续偏差反而增大,原因要么是(射距和射向的)变动率没有保持好,要么是操炮失误,要么是指挥仪瞄准失误,或者是以上三者的共同作用。前五轮齐射的测距都很好。弹着观测特别出色。”

2、1930—1931年度的纽约号

1930—1931炮术年度的分舰队战斗演习(Force Battle Practice,远距离战斗演习的变体之一)带有明显的试验色彩,一是测试战列线近距离对抗数量较少的敌方舰队,二是测试装填染料的炮弹在集火射击中的效果,三是研究对交战中的战列线发动鱼雷进攻的效果,四是演练战斗中的故障流程。这大体是一次近距离、减装药的演习,平均射击距离12833码,只有纽约号以全装药在12700码上射击。演习计划用八艘战列舰对战四个靶子,一开始是每两艘集火打一个,中途需要转移火力,改为每三艘集火打一个,最末尾两艘各打一个。这个计划在执行中出了差错,加利福尼亚号和爱达荷号没有切换目标,导致原本由纽约号独自解决的靶子被三艘舰痛打。爱达荷号犯错的原因没有记录下来。加利福尼亚号是因为枪炮官误解了信号,因此引发了一些关于精简和完善战列线信号技术的建议。

负责模拟故障的裁判在纽约号第二轮齐射后停掉了飞机校射,第五轮齐射后断开了主炮电话线路。从机械角度看,主炮的运作无可挑剔,枪炮官注意到“全部炮弹(70发)发射完毕,没有发生故障,(裁判)有意施加的除外。”

纽约号最初几轮齐射表现不好,中间有所改善,但第六、七轮又出现滑坡。根据枪炮官墨菲上尉的记录:“第一轮齐射中,250码的射距散布堪称优秀,100码的射向散布也不错。飞机上的两名观测员报告说这轮齐射的落点如此密集,以致难以分辨出单个水柱。不幸的是,平均弹着点竟超出目标1252码。”第六轮齐射有两发明显偏离射向,第七轮又有两发明显偏离射向和射距。这些无疑都出自三号主炮塔,在裁判判定火控电话故障后该炮塔出于某种原因改为自行瞄准。纽约号演习用时6分43秒,很难令人满意,造成拖沓的原因很多:第二、三轮齐射的延迟是因为等待飞机观测结果(与德克萨斯号共用),第四轮之后需要转移目标,第五轮之后电话线路被判故障造成的困难,以及缺乏经验的指挥仪瞄准手。平均下来,每次装填时间为31秒,指挥仪时间为10秒,齐射间隔为66秒。纽约号的演习得分为21.255分,在八艘战列舰中排名第四,每分钟每炮命中数为0.1931。表现最佳的德克萨斯号达到0.4067,最差的田纳西号仅为0.1337。(注:1940年,14寸炮在12700码距离上全装药射击的标准成绩为0.84。与之相比,1935年海军学院纸上演习的估计值为0.1333。)

转移火力的命令于射击开始后1分55秒下达,但直到第四轮齐射后才开始执行(译注:个人认为这个做法可以理解。如前文所说,纽约号前几轮齐射都打偏了,其中第二、三轮还要等待飞机观测,在此过程中改变目标只会乱上添乱)。瞄准新靶子的第五轮齐射即实现了命中,显然这个变化没有造成什么麻烦。第五轮齐射后通讯中断的影响明显大得多,散布显著扩大,但还是能取得命中。纽约号能够从第一轮齐射的巨大偏差中恢复过来,令人影响深刻,事实上第二轮齐射(演习开始后1分50秒发射)就有可能获得命中。她在第三至第五轮齐射中分别命中2发,第六轮1发,前后用时7分13秒(译注:上文提到演习用时为6分43秒,此处可能计入了炮弹飞行时间)。

Leigh中将评论纽约号的表现“总体不错,但是二号主炮塔射击纪律较差,可能使该舰少了几次命中。能够正确、迅速地应对故障,但在火控电话系统失效后使用传声管遇到了困难。”Leigh认为战列舰队的主炮演习表现“令人失望”,“火力投送量偏低,散布(特别是射向散布)总体大于预期,落进控制区的炮弹数不足(只有大约20%,标准是50%),某些情况下的射击纪律很差。”(注:控制区control zone是人为划定的

一个正方形区域,如果火控完美、平均弹着点误差也符合以往标准的话,将有50%的炮弹落进这个区域。因此,每次演习的控制区大小都不一样。)

3、1939—1940年度的田纳西号

1939—1940年度远距离战斗演习的目的与往年一样:训练主炮人员和弹着观测员。为了最大程度地训练火控组和弹着观测员,舰队训练总监规定各舰主炮分为前后两个群(拥有各自的火控组和弹着观测员),各射击七轮。这次演习的初速较低(每秒600米),平均射击距离为19121码。射击延迟装置此时已成为标准装备。根据战列舰第二分队司令的说法,演习时的风力、海况、光照、能见度等条件都不理想。风力和海况算是中等水平,但必须迎着刺眼的阳光射击,一道60米宽的霾笼罩着水面,在海平线上产生“海市蜃楼”般的效果。在这种环境下,田纳西号和马里兰号发现平时更加可靠的体视式测距仪的表现不如合像式测距仪。(注:田纳西号在演习中使用了两具Mk22型10米合像式测距仪和一具Mk38型4.5米体视式测距仪,通常后者才是舰上表现最好的测距仪。)接到“开始射击”命令后,各舰一齐转向30度,进入射击航线。前炮群完成七轮齐射后切换到后炮群射击,同时转向30度远离目标。各舰几乎没有发生故障,虽然田纳西号的书面报告上看不出设备故障,但其“表4”上记录了一号主炮塔的左炮在第一、二轮齐射时哑火。(注:加利福尼亚号和田纳西号的火控设备与战斗分舰队的其他战列舰都不同,故获准使用一种改进过的横轴水平击发方式。演习总结中写道:“考虑到田纳西号陈旧的火控设备,其主炮的表现非常值得称道。这样的射击成绩不能成为继续保留旧式火控设备的理由,但足以使我们警醒。如果设备保养良好、操作得当的话,训练有

素的人员可以有效控制火力。”海军计划在1942财政年度为田纳西号安装一套自动同步的火控系统。)

目标假定为一艘240米长、20节航速的战列舰。即使两次转向合计达到60度,也没有对田纳西号的准确度产生明显影响。全程的射向散布都很好,所有齐射都没有偏出目标。弹着观测员通过第一至第四轮齐射干净利落地完成了测距,后炮群的火控组在第九至十四轮齐射中始终能够保持“略远于目标”。根据第十轮齐射大多偏远的观测结果,火控组在第十一、十二轮齐射将射距下调100码,由此重新实现跨射,避免了大幅偏远的情形,这也带来第十三、十四轮齐射的多次命中。弹着点的散布样态非常密集,特别是之前的演习相比。如果在实战情况下,她有望在第四轮齐射实现首次命中,这时距离演习开始仅3分42秒;最终成绩是十四轮齐射命中十六发,表现可圈可点。必须再次强调,这只是舰队中的平均水平,有些舰更加出色。

以上三个例子都只是典型个案,缺乏舰与舰之间的横向比较。以下表格引自1932—1933年度远距离战斗演习,显示出科罗拉多级三舰的各自表现,三姊妹装的都是四座双联16寸炮塔。“平均弹着点的误差平均值”是火控准确度的一个衡量标准,请注意这项指标的偏离度是如此巨大。不幸的是由于统计样本太少,我们无法认定这是真的偏离度,或只是统计中的假象。

通过分析三艘舰在1930—1931年度分舰队战斗演习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到下面这张比较图。这次演习中,每舰都有机会齐射七轮,共计56发。目标是240米长的战列舰水平投影图,距离约12800码。各舰射速有快有慢,相差约20%,但每艘舰的射速都能保持相对稳定。从散布样态的大小和分布看,各舰之间差别明显。科罗拉多号的散布样态修长而均匀,但在最接近目标的地方却出现一个空白区,运气实在不够好。与之相比,马里兰号的散布样态短而宽,宽说明炮塔校准做得不好;弹着观测也有问题,几乎所有远弹都来自其中一轮齐射,其他轮大多出现近弹。西弗吉尼亚的散布样态与马里兰号相似,仅略长一些。虽然三舰的平均弹着点都与目标相差不远,散布样态总体相像,但西弗吉尼亚号命中5次,马里兰号6次,科罗拉多号仅1次,这也说明了运气在炮术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

美国战列舰

佛罗里达级: 排水量 21,825/23,033吨(满载),改造后23,700/24,800吨(满载)主炮双联装12寸5座 副 炮单装5"16座,改造后减少到12座,单装3"6座 尺 寸 521.6'「510'」×88.2'「106'」×27.65' 马 力 28,000/47,000(改造后) 设计航速 33节 舰 员 1000-1171 续航力 6,860海里/10节,16,500海里/10节 怀俄明级: 排水量设计26,000吨,满载27,240吨 主炮双联305mm主炮×6 尺 寸 562'「554'」×93.2×26' 续航力 6,860海里/10节,改造后14,000海里/10节 设计航速 20.5节 功 率 28,000马力,改造后43,187马力 纽约级 排水量标准28,700 吨、满载31,000 吨

主炮双联356mm×5 副 炮单装127mm×6 尺 寸174.4×32.4×9.6 设计功率 27,100马力 航 速 21节 载 机 3架 舰 员 1,314 续航力 9,605/12节 内华达级 标准排水量 27500吨 主炮 10座14英寸主炮,后各一座3联装和一两联装副炮 33座5英寸火炮 防空火炮 40座40mm火炮,64座20mm高射炮「BB-48」长度 583英尺 设计功率 26291马力 设计航速 19节 设计舰员 1300人 宾夕法尼亚级

标准排水量 31400吨 主炮 4座3联装14英寸主炮 副炮 36座5英寸火炮 长度 608英尺 设计功率 31500马力 设计航速 21节 设计舰员 1400人 新墨西哥级 标准排水量标准 35,000 吨、满载 46,000 吨主炮三联406mm主炮×3 长度 270.4 m 宽度 33 m 设计航速 33节 设计功率 156,000 田纳西级 标准排水量 32300吨 主炮 4座3联装14英寸主炮 副炮 26座5英寸火炮

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联队各连队战斗配置及徽章标志

美国海军舰载机联队 大西洋舰队 NS Norfolk, VA NS 诺福克,VA Pacific Fleet 太平洋舰队 NS Pearl Habor, HI NS 珍珠哈伯,您好 CVN-65 USS Enterprise CVN - 65企业号 航空母舰 Enterprise-class 企业级 Norfo lk, VA 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CVN-68 USS Nimitz CVN - 68“号尼米兹 Nimitz-class 尼米兹级 San Diego, CA 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 CVN-69 USS Dwight D. Eisenhower CVN - 69“号艾森豪威尔 Nimitz-class 尼米兹级 Norfo lk, VA 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CVN-72 USS Abraham Lincoln “亚伯拉罕林 肯”号CVN - 72 Nimitz-class 尼米兹级 Ev erett, WA 埃弗雷特, WA CVN-70 USS Carl Vinson CVN - 70“卡尔 文森 “号 Nimitz-class 尼米兹级 Norfo lk, VA 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CVN-73 USS George Washington CVN - 73“乔 治华盛顿 “号 Nimitz-class 尼米兹级 Yokosuka, Japan 日本横须贺 CVN-71 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 - 71“西奥多罗斯福 “号 Nimitz-class 尼米兹级 Norfo lk, VA 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CVN-76 USS Ronald Reagan CVN - 76“里根 “号 Nimitz-class 尼米兹级 San Diego, CA 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 CVN-75 USS Harry S. Truman CVN - 75“号杜鲁门 Nimitz-class 尼米兹级 Norfo lk, VA 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CVN-74 USS John C. Stennis 美国海军CVN - 74斯坦尼斯 Nimitz-class 尼米兹级 Bremeton, WA Bremeton ,WA CVN-77 USS George HW Bush 美国海军CVN - 77乔治HW 布什 Nimitz-class 尼米兹级 Norfo lk, VA 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德意志帝国海军舰船名单

大型水面战斗舰艇 俾斯麦级大型战列舰2艘;(全部战沉)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2艘;(一艘战沉,一艘重创后报废并作为封锁船沉没) 德意志级袖珍战舰3艘;(一艘39年被迫自沉,两艘45年在空袭中被击毁)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5艘,完成3艘,LUTZOW卖给苏联参加了二战(半完成状态),赛德利兹改装航母完成百分之95后战争结束。服役3艘中,一艘40年战沉在挪威,一艘45年在空袭中被击毁,欧根亲王号于战后的美国原子弹试验中被摧毁。 埃姆登级轻巡洋舰1艘,45年空袭中被摧毁。 K级轻巡洋舰3艘,2艘战沉于40年的挪威,1艘战争末期被重创后自沉。 纽伦堡级轻巡洋舰1艘,战后赔偿给苏联。 莱比锡级轻巡洋舰1艘,战后于46年作为军火销毁船故意沉没。 NIOBE号轻巡洋舰,一战德国海军的老船,在二战德国海军里服役很短。原是南斯拉夫海军训练舰,被意大利俘获后成为轻巡洋舰,43年被德军俘获,由德国、克罗地亚海军人员共同驾驶。43年底搁浅,次日被英国鱼雷快艇击毁。 齐柏林级2艘,首舰齐柏林号,完工百分之85,安装有火炮。45年自沉,战后苏联打捞到列宁格勒作为靶舰击沉。另外一艘没有名字,完成百分之60后在船台解体。 赛德利兹号,原同名重巡洋舰,完成百分之95。 中型战斗舰艇 Z级22艘; 改良Z级18艘; 俘获自荷兰的ZH1; 俘获自希腊的ZG3; 战后这些驱逐舰有15艘幸存,被赔偿给了苏联、英国和美国 鱼雷艇(雷击舰) 1923级6艘;

1924级6艘; 1935级9艘; 1937级12艘; 1939级舰队鱼雷艇15艘; T107级4艘(一战后残余的德国鱼雷艇,排水量700T) T152级5艘(同上) T196号(同上,排水量500T) 缴获自挪威的4艘700T、2艘200T、12艘100T鱼雷艇; 缴获自荷兰的TFA9号鱼雷回收艇; 缴获自丹麦的6艘200-300T鱼雷艇; 缴获自法国的3艘900T鱼雷艇; 缴获自意大利海军的33艘鱼雷艇(包括8艘前驱逐舰); 1939级扫雷舰69艘; 1940级扫雷舰131艘; 1941级扫雷舰17艘; 1916级扫雷舰约30艘; 缴获自波兰的扫雷舰2艘; 缴获自丹麦的扫雷舰2艘; 其它杂牌扫雷舰若乾艘; 还缴获了一些自沉的扫雷舰,没有服役 路易斯皇后号,2000T,原德国小型客轮,39年改装成布雷舰,装备水雷200枚; 坦能堡号,4000T,前德国客轮,39年改装成布雷舰,40年和另外两艘德国布雷舰(一艘是汉斯施塔特·但泽号,还有一艘好像是PRESSUE)集体触雷沉没;

美国航母资料以及卫星图片

美国航母资料以及卫星图片 航空母舰的出现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它使传统的海战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而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战。强大的航母编队集防空、反舰、反潜以及对岸攻击的作战能力为一体,是当今海战场上最强大的力量。航空母舰是足以与核武器比肩的战略性武器,是可以为国家利益做出特殊贡献的“海上霸王”。航空母舰的作用非常大,从二战时的珍珠港、中途岛海战到近期的马岛、海湾战争,航空母舰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现代远海作战中,如果没有航空母舰的参与,很难想像一支舰队能够取得胜利。 美国现在服役中共十二艘大型航空母舰,其中包括小鹰级常规动力母3艘、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8艘。其中,除小鹰号母港设在海外航的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外,其余11艘的母港均在美国本土的五大航空母舰基地。 保持12艘大型航母编队,是美国国防部为“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战区战争”而确定的最低标准。在21世纪初,美海军将继续维持这一计划。 Google Earth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美国的这些海上庞然大物。因为航母的体积极为庞大,因此难以隐藏,一般情况下,在港口内停泊的航母都很容易被发现,不过,还是有部分航母没有发现,据我猜测可能是那些航母正在海上执行任务,由于大海在Google Earth中解析度低,因此就找不到。下面是我用Google Earth找到的现役和部分已退役美国航空母舰图片、资料、卫星贴图以及坐标,供参考。 ●“小鹰”号CV63坐标:35°17'29.66"N,139°39'43.67"E

“小鹰号”航母是美海军小鹰级航母的首舰,母港为日本横须贺,负责确保西太平洋的和平。 Google Earth卫星地图下日本横须贺港的小鹰号。 ●“企业”号CVN65 这艘航母没有找到。 ●“肯尼迪”号CVN67坐标:30°23'50.91"N,81°24'14.86"W 停在港口的肯尼迪号。

日本帝国海军战列舰大全

金刚Kongo 比睿Hiei 榛名Haruna 雾岛Kirishima 扶桑Fuso 山城Y amashiro 伊势Ise 日向Hyuga 长门Nagato 陆奥Mutsu 大和Y amato 武藏Musashi “金刚”号(Kongo) “金刚”号(こんごう)是日本海军战列巡洋舰金刚级的1号舰。经过2次大幅度改装后变成高速战列舰,并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活跃。也是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使用唯一的外国制造的主力战列舰。舰名的出处是按照巡洋舰命名方式以大阪府的金刚山来命名。日本海军命名惯例是参照日本舰船命名惯例的。日俄战争结束后的1907年决定建造,最初计划是装甲巡洋舰。但有鉴于英国1906年计划的革命性设计的战列舰无畏号战列舰完成,及其后1909年比無畏級更强的超级无畏級戰艦猎户座級动工,因此于1911年金刚改为建造成战列巡洋舰。而当时日本海军于1907年计划的國産战列巡洋舰河内级正在建造中,但在构想和技术上的均落后于欧美海军列强建造的战列舰,因此金刚建造过程中同时有引进英国技术和设计的目的,日本日后还依据随金刚引进的设计图自力建造了3艘同级舰。原本是作为轻防御的巡洋戦舰,但在第一次改装时虽然强化了防御力但仍并不充分。而在日德兰海战以后、面对远距离炮战中大口径炮弾呈大角度落下的状况,防御更明显薄弱。亦因为其他日本战列舰为舰体的主要部分作重点的防御,而显得金刚级不论甲板的全体防御、装甲都是普遍薄弱(简单来说,由于吸取了需强化金刚级水平防御的教训,所以其后在其他的日本战列舰中开始设置有效的水平防御)。 但是,本级在改装后成为日本战列舰中唯一能超过30节的高速,因而最适合成为空母机动部队的随伴舰,4只同级舰亦是在参战中以舰龄最老的战列舰身份活跃。金刚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与与同级舰榛名共同执行南方攻略部队的支援任务,并与进出新加坡的英国海军最新锐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对峙但没有交战的机会。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攻防战中与日本战列舰榛名初次炮击亨德森机场飞行场,令飞行场一时间不能正常运作。在马里亚纳海海战以作为机动部队的护卫出击,而在莱特湾海战中在萨马耳岛遭遇敌舰队并向其攻击,当中其最大贡献是击沈护卫空母甘比尔湾号。由于在莱特湾海战有所损伤,因而回航日本,但在台湾海峡被美国潜艇海狮号的鱼雷攻击沈没。当时金刚舰龄己有30数年且不断老化,而为了高速回避潜艇(引擎损害轻微),令水中铆钉铆接破损部分的裂痕慢慢伸延,结果仅仅2枚鱼雷就令岛崎利雄舰长、铃木义尾司令及以下1300名乘员与舰一起沉没。在日本战列舰中唯一被潜艇击沈。(但,有说武藏亦是因潜艇而沈没)。其慰灵碑位于长崎县佐世保市的旧海军墓地东公园。

二战美国战列舰、巡洋舰

二战美国战列舰名单: BB-31 犹他号(Utah)佛罗里达级。1911年服役,1941年在珍珠港被日本飞机炸沉 BB-32 怀俄明号(Wyoming)怀俄明级。1912年服役,1947年退役并解体 BB-33 阿肯色号(Arkansas)怀俄明级。1912年服役,1946年作为靶舰在比基尼岛的原子弹爆炸试验中沉没 BB-34 纽约号(New York)纽约级。1914年服役,1946年作为靶舰参加比基尼岛的原子弹试验后退役。1948年作击沉处理。 BB-35 德克萨斯号(Texas)纽约级。1914年服役,1948年退役 BB-36 内华达号(Nevada)内华达级。1916年服役,1946年参加原子弹试验后退役,1948年作击沉处理。 BB-37 俄克拉荷马号(Oklahoma)内华达级。1916年服役,1944年退役,1947年在拖带中沉没 BB-38 宾西法尼亚号(Pennsylvania)宾西法尼亚级。1916年服役,1945年被日本鱼雷机重创后仅作简单修复,1946年参加原子弹试验,1948年作凿沉处理BB-39 亚利桑那号(Arizona)宾西法尼亚级。1916年服役,1941年在珍珠港被击沉,后改成纪念馆 BB-40 新墨西哥号(New Mexico)新墨西哥级。1918年服役,1946年退役,1947年解体 BB-41 密西西比号(Mississippi)新墨西哥级。1917年服役,1956年退役并解体 BB-42 爱达荷号(Idaho)新墨西哥级。1919年服役,1946年退役,1947年解体 BB-43 田纳西号(Tennessee)田纳西级。1920年服役,1947年退役,1959年解体 BB-44 加利福尼亚号(California)田纳西级。1921年服役,1947年退役,1959年解体 BB-45 科罗拉多号(Colorado)科罗拉多级。1923年服役,1947年退役,1959年解体 BB-46马里兰号(Maryland)科罗拉多级。1921年服役,1947年退役,1959年解体 BB-48 弗吉尼亚号(Virginia)科罗拉多级。1923年服役,1947年退役,1959年解体 BB-55 北卡罗来纳号(North Carolina)北卡罗来纳级。1941年服役,1947年退役,后改成纪念馆 BB-56 华盛顿号(Washington)北卡罗来纳级。1941年服役,1947年退役,1961年解体 BB-57 南达科他号(South Dakota)南达科他级。1942年服役,1947年退役,1962年解体 BB-58 印第安纳号(Indiana)南达科他级。1942年服役,1947年退役,1963年解体 BB-59 麻萨诸塞号(Massachusetts)南达科他级。1942年服役,1947年退役,后改成纪念馆 BB-60 阿拉巴马号(Alabama)南达科他级。1942年服役,1947年退役 BB-61 衣阿华号(Iowa)衣阿华级。1943年服役,1990年退役 BB-62 新泽西号(New Jersey)衣阿华级。1943年服役,1991年退役,后改成纪念馆 BB-63密苏里号(Missouri)衣阿华级。1944年服役,1992年退役,后改成纪念馆 BB-64 威斯康星号(Wisconsin)衣阿华级。1944年服役,1991年退役

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名单

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编号及名称 德意志第三帝国 一、航空母舰: 1)“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 二、战列舰: 1)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 2)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3)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 三、巡洋舰: 1)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欧根亲王”号2)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科隆号 3)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莱比锡”号、“纽伦堡”号 4)辅助巡洋舰:“亚特兰蒂斯”号、“奥利安”号、“科罗内尔”号、“汉萨”号 四、驱逐舰: Z级驱逐舰 1)1934年级驱逐舰· Z-1莱伯勒希特·麻司、Z-2乔治·蒂勒、Z-3马克斯·舒尔茨、Z-4里夏德·拜茨恩、Z-5保罗·雅各比、 Z-6 西奥多·里德尔、Z-7 赫尔曼·舍曼、Z-8 布鲁诺·海纳曼、Z-9 沃尔夫冈·岑克尔、Z-10 汉斯·洛迪、 Z-11 伯恩德·冯·阿尼姆、Z-12 埃里希·吉泽、Z-13 埃里希·克勒纳、 Z-14 弗里德里希·伊恩、Z-15 埃里希·斯坦布林克、Z-16 弗里德里希·埃科尔特。 2)1936年级驱逐舰 Z-17 迪特尔·冯·勒德尔、Z-18 汉斯·吕德曼、Z-19 赫尔曼·库纳、Z-20 卡尔·加尔斯特、Z-21 威廉·海德坎姆、Z-22 安东·施米特。 1936A型驱逐舰Z-23——Z-30 : Z-24、Z-28 1936A改型驱逐舰(增产型)Z-31——Z-39 : Z-31 1936B型驱逐舰Z-35——Z-43,Z-44、Z-45停止建造。 五、潜艇: ⅠA型潜艇U-25、U-26 ⅡA型潜艇U-1——U-6 ⅡB型潜艇U-7——U24、U-120、U-121 ⅡC型潜艇U-56——U-63 ⅠⅩ(ⅠⅩA)型潜艇U-37——U-44 ⅤⅡD型潜艇U-213——U-218 ⅤⅡF型潜艇U-1059——U-1062

美国现服役的11艘航母详解

美国现服役的11艘航母 1,企业号(CVN-65)核动力航空母舰。 企业号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问世,使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企业号是在1958年2月4日开工,1960年时下水,1961年11月25日正式完工服役。 该舰排水量85,600吨,全长342米,舷宽40米,最大甲板宽76米。武器装备为3座雷声(Raytheon)Mk298联装发射装置导弹、“北约海麻雀"(NATOSeaSparrow)对空导弹、3座(GE/GD)Mk15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Phalanx)炮,。一般配备20架F-14“雄猫”(Tomcat)36架F/A-18“大黄蜂”(Hornet),4架EA-6B“徘徊者”(Prowler),4架E-2C“鹰眼”(Hawkeye),8架S-3A/B“北欧海盗”(Viking),4架SH-60F和2架HH-60“海鹰”(Seahawk). 服役35年来,“企业”号为美国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多次被派往敏感地区和冲突地区,应付突发事件。1962年8月古巴导弹危机时,“企业”号曾参与美国海军封锁古巴的行动。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越战期间,,“企业”号曾参与越战的空袭行动,并参与1975年的西贡撤退。1969年1月14日是“企业”号的灾难日,它的飞行甲板突然发生火灾意外并引爆9枚五百磅炸弹,飞行甲板被炸出三个大洞,内部也受创不轻,幸好在数小时抢救后扑灭火势并自力返航,之后的修复作业耗时三个月。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恐怖份子猛烈攻击时,“企业”号正准备结束在中东的巡航返国,不过立刻被留在当地,并参与了日后阿富汗战争的“持久自由“(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作战行动。这艘颠簸半生的“企业”号预定在2013年除役,被新世代核动力航空母舰CVNX的第一艘取代,届时“企业”号已在海上奔驰了52年。 2,尼米兹号(CVN 68) 航空母舰。 尼米兹号航母是一系列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首舰。该舰于1972年5月13日正式下水,

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舰炮

战列舰主炮 在二战中,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战列舰在海上作战的龙头地位被推翻了。但是战列舰在水面舰艇作战中还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主炮就是他的灵魂;同时他是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的利器。 二战中美军共有10级26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在役,他们装备了406mm,356mm,和305mm三种口径的主炮。本文将分别对美国海军二战期间所使用的一些主要舰炮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火炮炮管材质以及构成 Mark 7型406mm/50,装备于依阿华级战列舰。 这可能是所有在海军服役的最好的战列舰主炮。最初设计为发射较轻的1016公斤的Mark 5型穿甲弹,但在依阿华号开始建造前,他的装弹系统被重新设计以发射1225公斤的Mark 5型“特重”穿甲弹。这种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接近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装备的460mm主炮,但是它的重量不到460mm炮弹的3/4。Mark 7型406mm炮所发射的穿甲弹能穿透9m的水泥,而它的高爆弹能制.造一个15m宽6m深的弹坑。Mark 7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正在组装上舰的Mark7型舰炮 等待组装中的炮管组件 型号:16英寸/50(406mm)Mark 7 设计时间:1939年 服役时间:1943年 炮重:108.5吨 全长:20.726米 管长:20.320米 膛线长度:17.344米 膛线:96条,3.88mm深 射速:2发/分钟 弹种:穿甲弹AP Mark 8 (1,225 kg) 高爆弹HC Mark 13 (862 kg) 射程:38720米(AP Mark 8) 38059米(HC Mark 13) 穿甲能力(侧装甲): 20000码(18228米):509mm

二战美国海军战列舰

BB-8 Alabama 亚拉巴 马号 伊利诺 伊级 BB-9 Wisconsin 威斯康 辛号 伊利诺 伊级 BB-10 Maine 缅因号缅因级 BB-11 Missouri 密苏里 号 缅因级 BB-12 Ohio 俄亥俄 号 缅因级 BB-13 Virginia 弗吉尼 亚号 弗吉尼 亚级 BB-14 Nebraska 内布拉 斯加号 弗吉尼 亚级 BB-15 Georgia 佐治亚 号 弗吉尼 亚级 BB-16 New Jersey 新泽西 号 弗吉尼 亚级 BB-17 Rhode Island 罗德岛 号 弗吉尼 亚级 BB-18 Connecticut 康涅狄 格号 康涅狄 格级

BB-19 Louisiana 路易斯 安那号 康涅狄 格级 BB-20 Vermont 佛蒙特 号 康涅狄 格级 BB-21 Kansas 堪萨斯 号 康涅狄 格级 BB-22 Minnesota 明尼苏 达号 康涅狄 格级 BB-23 Mississippi 密西西 比号 密西西 比级 BB-24 Idaho 爱达荷 号 密西西 比级 BB-25 New Hampshire 新罕布 什尔号 康涅狄 格级 BB-26 South Carolina 南卡罗 来纳号 南卡罗 来纳级 BB-27 Michigan 密歇根 号 南卡罗 来纳级 BB-28 Delaware 特拉华 号 特拉华 级 BB-29 North Dakota 北达科 他号 特拉华 级

BB-30 Florida 佛罗里 达号 佛罗里 达级 BB-31 Utah 犹他号佛罗里达级 BB-32 Wyoming 怀俄明 号 怀俄明 级 BB-33 Arkansas 阿肯色 号 怀俄明 级 BB-34 New York 纽约号纽约级 BB-35 Texas 得克萨 斯号 纽约级 BB-36 Nevada 内华达 号 内华达 级 BB-37 Oklahoma 俄克拉 何马号 内华达 级 BB-38 Pennsylvania 宾夕法 尼亚号 宾夕法 尼亚级 BB-39 Arizona 亚利桑 那号 宾夕法 尼亚级 BB-40 New Mexico 新墨西 哥号 新墨西 哥级

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舰炮[二战舰炮系列1

?相册 ?广场 ?游戏 ?登录 ? ?注册 关注此空间 帝国海军司令部 帝国兴废,在此一战,各员一层,奋勉努力 2010-06-03 17:48 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舰炮[二战舰炮系列] 战列舰主炮 vj I EQNH^ ?*t~ / |d# 在二战中,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战列舰在海上作战的龙头

地位被推翻了。但是战列舰在水面舰艇作战中还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主炮就是他的灵魂;同时他是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的利器。 ' ){nX >b 二战中美军共有10级26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在役,他们装备了406mm,356mm,和305mm三种口径的主炮。 @ EEOk " l !m< !}r~ Mark 7型406mm/50,装备于依阿华级战列舰。 BU$C4** 这可能是所有在海军服役的最好的战列舰主炮。最初设计为发射较轻的1016公斤的Mark 5型穿甲弹,但在依阿华号开始建造前,他的装弹系统被重新设计以发射1225公斤的Mark 5型“特重”穿甲弹。这种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接近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装备的460mm主炮,但是它的重量不到460mm炮弹的3/4。 b^ %AL v" Mark 7型406mm炮所发射的穿甲弹能穿透9m的水泥,而它的高爆弹能制造一个15m宽6m深的弹坑。 ':xU}{ dlv Mark 7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7I[(/PibSM 炮管组件示意图

建造中的衣阿华号(BB-61)前炮塔

美国现役航空母舰详细介绍

美国现役航空母舰详细介绍 1,企业号(CVN-65)核动力航空母舰。 企业号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问世,使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企业号是在1958年2月4日开工,1960年时下水,1961年11月25日正式完工服役。 该舰排水量85,600吨,全长342米,舷宽40米,最大甲板宽76米。武器装备为3座雷声(Raytheon)Mk298联装发射装置导弹、“北约海麻雀"(NA TOSeaSparrow)对空导弹、3座(GE/GD)Mk15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 ulcanPhalanx)炮,。一般配备20架F-14“雄猫”(Tomcat)36架F/A-18“大黄蜂”(Hornet),4架EA-6B“徘徊者”(Prowler),4架E-2C“鹰眼”(Hawkeye),8架S-3A/B“北欧海盗”(Viking),4架SH-60F和2架HH-60“海鹰”(Seahawk). 服役35年来,“企业”号为美国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多次被派往敏感地区和冲突地区,应付突发事件。1962年8月古巴导弹危机时,“企业”号曾参与美国海军封锁古巴的行动。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越战期间,,“企业”号曾参与越战的空袭行动,并参与1975年的西贡撤退。1969年1月14日是“企业”号的灾难日,它的飞行甲板突然发生火灾意外并引爆9枚五百磅炸弹,飞行甲板被炸出三个大洞,内部也受创不轻,幸好在数小时抢救后扑灭火势并自力返航,之后的修复作业耗时三个月。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恐怖份子猛烈攻击时,“企业”号正准备结束在中东的巡航返国,不过立刻被留在当地,并参与了日后阿富汗战争的“持久自由“(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作战行动。这艘颠簸半生的“企业”号预定在2013年除役,被新世代核动力航空母舰CVNX的第一艘取代,届时“企业”号已在海上奔驰了52年。 2,尼米兹号(CVN 68)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知识大全

航空母舰知识大全 美国海军想向人们展示其实力时,就会派出它的超级航空母舰。这种舰艇水上部分有20层楼高,从船首到船尾的长度达333米,如果竖起来的话,相当于足有77层的克莱斯勒大厦,这些船舰的庞大体形让人望而生畏。但超级航母真正令人惊异的地方并非体积,而是其飞行甲板的紧张场面。当船员全部行动起来时,平均只要 25 秒钟就可起飞或降落一架飞机,所有工作都是在普通起落跑道的局促空间内完成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美国海军现在服役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我们将会了解到在不同的甲板上都有哪些东西,深入观察这个用于飞机起降的庞然大物,并稍微了解一下在这个漂浮着的巨大基地上的日常生活。我们将看到,这种现代航空母舰是人类历史上最惊人的载具之一。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航空母舰也不过是一艘船,只是配备了一个飞行甲板——这是一个起落区,用于起飞和降落飞机。这种概念几乎可以追溯到飞机的诞生年代。莱特兄弟于1903年进行了历史性飞翔,此后10年里,美国、英国和德国都开始在搭载于巡洋舰的平台上进行试飞。试验取得了巨大成功,多国海军开始改造现役战舰,实现这种用途。有了这种新型载具,军队就可以将只能短程飞行的飞机运到世界各地。

航空母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成了空战主力。例如,日军发动的1941年珍珠港攻击就是依靠航空母舰派出的飞机。今天,超级航空母舰几乎成为美国军队所有重要军事行动的关键部分。虽然航空母舰本身作为武器来说并不是很重要,但它所运输的空中力量可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在战争中使用空中力量的一个主要障碍,在于如何让战斗机飞到目的地。为了在国外地区维持一个空军基地,美国(或者任何国家)必须与东道主国签订特殊协议,并且必须遵守该国的规定,而这些规定会随时间变化。不消说,这在某些国家可能是极其困难的。 国际航行自由法规定,航空母舰和其他军舰几乎在所有海域均被视为主权领土。只要舰船不是太靠近其他国家的海岸,船员就可以像在本国一样行动。因此,虽然美国军队需要与外国签订特殊协议才能设置地面军事基地,却可以将航母战群(集结一艘航空母舰和6到8艘其他军舰)自由移动到世界各地,就像是美国领土的一小部分。轰炸机、战斗机和其他飞机可以飞入敌占区执行各种任务,然后返回相对安全的航母群基地。在多数情况下,海军可以不断补充(再补给)航母群,使其能够无限期地保持在配属位置。 航空母舰的航行速度可以超过64公里/小时,使其能够在几周内抵达任何海域。美国目前有6个航母群位于世界各地,可以随时候命投入行动。 美国尼米兹级超级航母有大约10亿个部件,是地球上最复杂的机械系统之一。但是在概念层面上,它们却是非常简单的。它们的基本任务只有四种: 跨海运输各种飞机 飞机的起飞与降落 作为军事行动的移动指挥中心 为工作人员提供居所 为完成这些任务,航空母舰需要结合作为一艘船舰的各种元素,它是一个空军基地,也是一座小城市。其中包括: 飞行甲板,在船顶部的一个平坦的平面,可用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 机库甲板,位于甲板下方的一个区域,暂时不用的飞机就放在那里 导航室,在飞行甲板顶部的一个建筑,指挥官可以在那里指挥飞行和船只的运作 船员生活和工作的房间 动力装置和推进系统,用于为航母的航行提供动力,并为整艘船发电 其它各种系统,用于提供食物和淡水,以及处理所有城市都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污水、垃圾和邮件,以及基于航母的广播、电视台和报纸 船体,在水面上漂浮的舰船主体 下图显示了这么多部件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永垂史册的战列舰,揭秘密苏里号战列舰

永垂史册的战列舰,揭秘密苏里号战列舰 你知道2012年那部很火的电影《超级战舰》中,那艘帅到爆表,打败了外星入侵者的退役老战舰原型是哪艘战舰吗?没错了,就是密苏里号战列舰。 为了营造现代海战的真实与紧迫感,《超级战舰》在珍珠港海域真实取景拍摄,并在多艘正在服役的海军驱逐舰上拍摄,首次营造海战电影绝无仅有的浩瀚。 整个拍摄过程中最令人振奋的壮举是,一艘真正的战列舰“密苏里号”出现在了电影中,它正是片中为地球保卫战立下汗马功劳的战舰。“密苏里号”是现存的最后一艘美国海军战列舰,这种重装甲高吨位战斗舰艇曾经是航母的保护者。密苏里号建造于1941年,船体重4.5万吨,船身长887.2英尺(仅比泰坦尼克号少几英尺),可搭乘2700名士官和船员,1944年6月下水服役,于1991年最后在海湾战争服役。

早在1944年12月29日,密苏里号第一次驶入珍珠港海域,几个月后它就投入了二战中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等几大重要战役。 1945年9月2日9时02分,停泊在日本东京湾中的密苏里号成为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地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句号。1998年,它开始停放在火奴鲁鲁岛的海军纪念博物馆至今,成为一座“漂浮的博物馆”。 密苏里号武器装备 1945年10月,通过巴拿马运河的密苏里号战列舰

密苏里号主炮: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

密苏里号副炮:副炮采用MK12型38倍口径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

对空防御:密苏里号拥有20座四连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49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用于近距离对空防御。 舰载机:1944年建成后,舰艉两舷各安装一台弹射器,搭载三架水上观测飞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时期,改为搭载3架直升机。

美国海军现役主力战舰大全

. 美国海军现役主力战舰大全(2013版) 美国现役军舰(截止2013年7月15日) 共现役241艘主力战舰(不计算在建舰只) (辅助船只如普通补给船、运输船、油船、救援舰、海洋监视船、导弹跟踪船、医院船、导航船、发报船、扫雷艇、警备艇及三艘不退役战舰等近百艘舰船不计算在) 航空母舰(现役10艘,在建3艘) 一、杰拉尔德.R.福特级航空母舰(在建3艘)(满载10万吨) 1、CVN78 杰拉尔德.R.福特号 2、CVN79 约翰.F.肯尼迪号 3、CVN80 企业号 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现役10艘)(满载10万吨左右) 1、CVN68 切斯特.尼米兹号 2、CVN69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 3、CVN70 卡尔.文森号 4、CVN71 西奥多.罗斯福号 5、CVN72 亚伯拉罕.林肯号 6、CVN73 乔治.华盛顿号 7、CVN74 约翰.C.斯坦尼斯号 8、CVN75 哈里.S.杜鲁门号 9、CVN76 罗纳德.里根号 .

10、CVN77 乔治.布什号 快速战斗支援舰(航母战斗群补给舰)(现役4艘) 一、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现役4艘)(满载49000吨) 1、T-AOE6 供应号 2、T-AOE7 雷尼尔号 3、T-AOE8 北极号 4、T-AOE10 桥号 巡航导弹核潜艇(现役4艘) 一、俄亥俄改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现役4艘)(水下18750吨) 1、SSGN726 俄亥俄号 2、SSGN727 密歇根号 3、SSGN728 佛罗里达号 4、SSGN729 佐治亚号 弹道导弹核潜艇(现役14艘) 一、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现役14艘)(水下18750吨) 1、SSBN730 亨利.M.威尔逊号 2、SSBN731 亚拉巴马号 3、SSBN732 阿拉斯加号 4、SSBN733 华达号 5、SSBN734 田纳西号

美国现役航空母舰舰载机连队及各中队徽章标志

CVW-1 Enterprise (CVN-65 企业号) VFA-211 “Fighting Checkmates” (12 F/A-18F) VMFA-251 “Thunderbolts” (12 F/A-18C) VFA-86 “Sidewinders” (10 F/A-18C) VFA-136 “Knighthawks”(10 F/A-18E)

V AW-123 “Screwtops” (4 E-2C) V AQ-137 “Rooks” (4 EA-6B) VRC-40 (Det. 2) “Rawhides” (2 C- 2A) HS-11 “Dragonslayers” (2 H H-60H / 4 SH-6

CVW-2 Abraham Lincoln (CVN-72 林肯号) VFA-2 “Bounty Hunters” (12 F/A-18F) VFA-151 “Vigilantes” (12 F/A-18C) VFA-137 “Kestrels” (12 F/A-18E) VFA-34 “Blue Blasters” (12 F/A-18C) V AW-116 “Sun Kings” (4 E-2C)

V AQ-131 “Lancers” (4 EA-6B) VRC-30 (Det. 2) “Providers” (4 C-2A) HS-2 “Golden Falcons” (4 SH-60F /2 HH-60H) HSL-47(Det.4)Saberhawks”(2SH-60B)

CVW-3 Harry S. Truman (CVN-75 杜鲁门号) VFA-32 “Swordsmen” (12 F/A-18F) VFA-37 “Bulls” (11 F/A-18C) VFA-11 “Red Rippers” (12 F/A-18F) VFA-105 “Gunslingers” (12 F/A-18E)

二战前及二战后的各国海军对比

美国太平洋舰队:【战列舰】 ·佛罗里达级:佛罗里达号BB30、犹它号BB31/AG-16 ·怀俄明级:怀俄明号BB32、阿肯色号BB33 ·纽约级:纽约号BB34、得克萨斯号BB35 ·内华达级:内华达号、俄克拉荷马号 ·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号、亚利桑纳号 ·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 ·田纳西级: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 ·科罗拉多级: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 战争时期建造: ·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3.6-4.6万吨) ·南达科它级:南达科他号、印第安那号、麻萨诸塞号、阿拉巴马号(3.6-4.6万吨)·衣阿华级: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4.5-5.5万吨) 【舰队航空母舰】 ·兰利号(CV-1) ·列克星敦级:列克星顿号(CV-2)、萨拉托加号(CV-3)(3.8-4.3万吨) ·突击者号(CV-4) ·约克敦级:约克敦号(CV-5)、企业号(CV-6)、大黄蜂号(CV-8)(2.0-2.5万吨)·黄蜂号(CV-7) 战争时期建造: ·埃塞克斯级:共24艘(3.1-3.7万吨) ·独立级:CVL22-CVL30,共9艘 ·塞班级:CVL48-CVL49,共2艘 ·中途岛级:CVB41-CVB43,共三艘(4.5-5.9万吨) 【护航航空母舰】 ·长岛号(A VG-1)| 军马号(A VG-30) ·桑加蒙级:ACV26-29,共4艘 战争时期建造: ·博格/威廉亲王级(共40余艘,美海军留用11艘) ·卡萨布兰卡级:ACV55-57,CVE58-104,共50艘 ·科芒斯曼特湾级:CVE105-123,共19艘 【重巡洋舰】 ·彭萨科拉级:彭萨科拉号(1930)、盐湖城号(1929) ·北安普敦级(共6艘,1930-1931) ·波特兰级:波特兰号(1933)、印第安纳波利斯号(1932) ·新奥尔良级(共7艘,1934-1937) ·威奇塔级:威奇塔号(1939) ·巴尔的摩级(14艘,1943-1946) ·阿拉斯加级:阿拉斯加号、关岛号(1944) 【轻巡洋舰】

二战各国军力对比

军力:军事实力.包括人员和装备.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 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地事情或事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战争打地是后勤,后勤取决于本国地国力.也就是本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地总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年月日—年月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地第二次全球规模地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个国家和地区、亿以上地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余万人,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两个组织,轴心国和同盟国!个国家开战群殴!实际上,主要国家还是轴心国地德国、意大利、日本;同盟国地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为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不算意大利,没法算它!怎么看怎么觉得意大利军队像是一帮喜剧演员,在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非、西西里、演出啦一幕幕幽默喜剧!轴心国也就两个国家,德国、日本;加上英国、美国、苏联、中国;总共六个国家.如果二战是一部大电影,那么这六国是主演,其它国家你也可以说是配角.主要说这六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如果要给六国具体军事实力(陆、海、空,三军地总实力加国力)排名,那么美国无疑是第一!这么说德粉们不愿意苏粉们更不愿意,他们肯定会举出很多美军无能和胆小如鼠地例子!苏粉们会说,东线如何如何,没有苏军拖住德军主力会如何如何!真是无语!以最小地代价取得最大地胜利,这是古往今来各国军事家们地最想做到地!无疑,二战美国做地最好,因为它是最大地赢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美国地国防工业实力应当是主要交战国中最强大地.早在世纪初美国就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和经济大国,有数据显示,年时美国地即达到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工业大国.依托强大地经济,美国同时建立起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强也最具活力地工业体系(当然它还是最安全地工业体系),年美国钢产量达到万吨,居当时地世界之首.到年时,美军总兵力达到万人,美国军事工业已经可以年产飞机万架、坦克万余辆,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万多辆坦克,其中近半数是位于底特律地克莱斯特工厂生产地谢尔曼坦克.军用汽车地年生产能力更是达到百万辆地规模.海军装备方面,年,美国共建造了航空母舰(包括护航航母在内)艘、战列舰艘、巡洋舰艘、驱逐舰艘、护卫舰艘、潜艇艘;而同期地日本在海军装备上拼尽全力也只建造出航母艘(也有艘一说)、战列舰艘、巡洋舰艘、驱逐舰艘、潜艇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美国强大地军工生产能力不仅能够满足自身地战争需要,而且还被大量用来支援同盟国作战,对盟国地物质支援其实早在美国参战之前就开始了.苏德战争期间美英援助苏联地大量军用装备和物资(仅美国援苏地飞机就超过了架、汽车超过万辆),这些物资(尤其是机械化装备)为苏军取得对德作战地胜利发挥了重要地作用.应当说,美国巨大而不受任何干扰地工业生产能力为同盟国服务是同盟国最终取胜地根本保证.在轴心国地高级军事将领中,除了山本五十六外,德国地隆美尔元帅也较早地意识到了美国工业能力对战争全局地影响.所以,他非常看重大西洋潜艇战地成败(虽然他作为陆军将领对海战没有什么影响力),当大西洋潜艇战在年归于失败后,隆美尔开始感到战争地前途暗淡起来了.《隆美尔战时文件》对于北非战争这样地一番总结:“决定北非战争胜负地主要因素就是盟军地物质优势.事实上,自从美国人参战之后,我们对最后胜利地希望就已经极其渺茫.假使我们地潜艇能控制大西洋,那么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因为即令美国人能够生产大量地战车、火炮和车辆,但仍须经过海运始能到达战场上.可是足以决定战争前途地‘大西洋之战’,不久就因为我们潜艇损失数字惨重而宣告失败.这个事实就是一切胜负地主因:只要是美英运输舰队可以到达地地

二战部分国家舰用装甲质量比较

《二战部分国家舰用装甲质量比较》 材料1、大和级的装甲制造: 大和级战列舰的侧舷主装甲带为铆接的最厚达410mm的VH(Vickers Harden)装甲,该装甲是没有经过渗碳处理而具有相当硬度和脆性的热处理型装甲,成为日本造船工业能力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 战列舰需要大量优质特种钢板,特别是装甲钢,此前,日本的装甲钢无论在材质还是加工工艺上均不如西方,因此,在大和舰的建造过程中,如何开发新型装甲钢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日本海军旧有的战列舰舷侧装甲钢主要采用渗碳表面硬化的镍铬合金钢,即所谓VC 钢(维氏渗碳钢)。这种钢材有两个缺点,一是表面硬化工艺使钢材失去韧性而变脆,容易被对方穿甲弹击碎;另一方面,进行渗碳处理需要花费4~5个昼夜的时间,再加上煅烧时间,制造一块装甲钢需要一个月——对需要2万吨舷侧装甲钢的2条在建新舰来说,如此速度不能接受。 考虑到上述情况,日本开发出另一套加工技术,即不再对材料表面进行渗碳处理,而是直接运用锻烧以及热处理方法对钢材进行硬化,生产出一种被称为VH钢(维氏硬化钢)的新装甲钢。这种钢材在增强硬度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相当的韧性,根据实验测算,VH钢与VC 钢相比,抗冲击值有很大提高,其侠性能则基本一致。此外,制造一块VH钢的时间只需要10天,是VC钢的1/3。由于具有上述两大优点,新钢材被1号舰用来作舷侧及主炮炮塔正面装甲用材。 为了能够保质保量的制造出合适的钢材以供新舰建造之用,日本还耗费巨资从德国购进了15000吨水压机以及3台70吨酸性平炉,从而保障了制造包括650毫米厚VH钢板在内的大型锻压件。 材料2、William H., Jr. Garzke, Robert O., Jr. Dulin 的二战盟国战舰《USNI》一书记载: 英国乔治V级的表面硬化装甲抗弹能力(不单纯是指强度)比美国的A级钢板高25%。 材料3、英国KGV级战列舰的装甲来源: 英国KGV级战列舰头两艘的主要装甲引进自捷克。捷克二战时期属于大德意志帝国,而克奴伯和莱茵金属公司,代表着大德意志帝国装甲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