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蓝瓶子实验

蓝瓶子实验

蓝瓶子实验

蓝瓶子实验

实验药品:葡萄糖,蒸馏水(其实用普通的自来水也一样成功),氢氧化钠,亚甲基蓝(次甲基蓝也可以)实验器材:100ml量筒,250ml 锥形瓶,药匙,卫生纸四片(嘿嘿,这个我是用来擦拭药匙的,四片不多不少)

第一步:量取100ml左右蒸馏水。

第二步:把100ml蒸馏水倒入250ml锥形瓶中。

接下来的实验最好带好手套,主要是应付接下来染色能力强大的亚甲基蓝,再者,用手直接接触试剂也是不好的。

第三步:加入像图中两倍左右的氢氧化钠并摇晃溶解。

第四步:加入像图中五倍左右的葡萄糖并摇晃,葡萄糖的数量可以多一点,葡萄糖过少可能摇晃不了几次就消耗完了。(加入葡萄糖前先把之前的氢氧化钠摇晃溶解后再加入葡萄糖)第五步:加入亚甲基蓝。(其实蓝瓶子用次甲基蓝也可以,效果一样)

第二篇中学化学基础实验 .

第二篇中学化学基础实验 目录 1.前言 2.实验须知和实验室安全规则 3.实验一几种常见溶液的配制 4.实验二氧气制取和性质 5.实验三氢气制取和性质 6.实验四测硫酸铜晶体的含水量 7.实验五水的电解 8.实验六氨的催化氧化 9.实验七乙酸乙酯的制取 10.实验八微型实验 11.实验九制作叶脉书签 12.实验十蓝瓶子实验 13.附录

前言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既是科研工具,也是化学教学的工具。做化学实验要多观察、多动脑,不但要关注实验原理、现象,还要注意操作技术。对于师范生,研究化学实验、做好化学实验更是科学教师的基本功。中学科学实验的化学篇向师范生提供重温和进一步巩固化学实验能力的机会,并从教学的角度重新认识那些看似不太复杂的中学化学实验。 化学篇共30课时,理论讲解、复习和仪器洗涤占6课时,其余24课时安排8个实验。其中3个来自初中、4个来自于高中,还有1个课外化学兴趣实验。从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分,有5个定性试验和3个定量实验。 怎样学好中学科学实验的化学篇呢?第一是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要做好预习。预习实验的原理、预习实验的操作要领,在预习中要强调思考,明白每一步实验的道理,避免“照方抓药”的学习方式……做化学实验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验,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修习化学篇的过程中经受住考验,综合能力得到长进。

实验须知 1. 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实验仪器箱,请清点并保护好这些仪器。 2. 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实验工作位。请在自己的工作位上开展实验。 3. 实验前应做好实验预习工作。 4.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5. 实验时应爱护仪器设备,节约药品材料。公用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使用后应及时归位。 6. 在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和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 6. 实验结束,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并清理自己的工作位。 7. 实验完成后,请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水、电、煤气、化学试剂和各种仪器,化学试剂中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为确保实验能安全顺利进行,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安全规则: 1.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饮食,严禁喧哗、打闹; 2.实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水、电、煤气、酒精灯等用后要立即关闭; 3.决不允许任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事故; 4.浓酸、浓碱等具有强烈腐蚀性的药品,不得接触皮肤,尤其不可溅入眼睛中; 5.有机溶剂多易燃,使用时一定要远离明火,用后要立即塞紧瓶塞,放入阴凉处; 6.有刺激性、有毒或有恶臭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7.有毒试剂要严防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也不能随意倒入水槽,应回收处理; 8.进行危险性实验时,应使用防护眼镜、面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9.实验室电器设备的功率不得超过电源负载能力; 10.实验完毕,洗净双手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应检查关好水、电、煤气、门窗。

22个趣味实验

22个趣味实验(简略版) 实验1:化学喷泉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大试管1个、棉花、圆底烧瓶1个、支架台1座、胶头滴管1个、烧杯1个、玻璃管1个、橡胶管、连接管、药 匙、石蕊试纸。 实验药品:氯化铵约5g、氢氧化钙约5g、氢氧化钠3g、酚酞试剂、石蕊试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与装填药品。取一支试管,用药匙或纸槽将NH4Cl和Ca(OH)2固体 混合物放入试管底部,向下倾斜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弯玻璃管与圆底烧瓶连接,管口处加一团棉花。如下图所示,左端靠近瓶口,右端深入试管底部; 2、制备。点燃酒精灯,左右移动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集中的位置, 用外焰加热药品; 3、验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收集氨气的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氨气 已充满烧瓶; 4、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 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如图安装好装置。打开橡皮管的滴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溶于水使瓶内压强迅速下降,当瓶内压强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外界大气压就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实验2:密写信 实验器材:白纸1张、毛笔2支、小烧杯2个。 实验药品:稀淀粉溶液20ml、碘水50ml、酚酞20ml、浓氨水1瓶。 实验步骤:

1、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剂写一封信,晾干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熏, 立即显示出红字迹。放在通风处,稍等一会又变成无色。可以反复若干次; 2、用稀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后无字迹,用碘水(碘和碘化钾的水溶液)涂抹,显出蓝色字迹,放在火焰上方烘,蓝色又褪去,也可以反复若干次。 实验3:玻璃棒能点燃冰块 实验器材:玻璃棒、研钵、烧杯、电石。 实验药品:冰块、高锰酸钾1—2小粒、浓硫酸溶液约10ml。 实验步骤: 1、先在一个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把它研成粉未,倒入 烧杯中; 2、然后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在冰块上事先放上一小块电石,只要用玻璃棒轻轻往冰块上一触,冰块马上 就会燃烧起来。 实验4:自制汽水 实验器材:一支容积为500 mL、坚固有密封盖的瓶子。 实验药品:30 g白砂糖、2 g精盐、l.8 g柠檬酸、500 mL冷开水、适量香精、 1.8 g碳酸氢钠。 实验步骤: 1、取一支容积为500 mL、坚固有密封盖的瓶子,向其中加入30 g白砂糖、2 g 精盐、l.8 g柠檬酸、适量香精; 2、然后加入500 mL冷开水,盖紧盖子,充分摇荡制成溶液,最后快速加入1.8 g碳酸氢钠并迅速盖紧盖子,摇荡几下即可饮用。 实验5:红糖变白糖 实验器材:烧杯、漏斗、滤纸、水槽。 实验药品:红糖5g~10g、活性炭0.5g~1g、热水。

蓝瓶子实验

蓝瓶子实验 实验目的: 唤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原理: 亚甲基蓝在碱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中的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的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静置溶液时,有一部分溶解的氧气逸出,亚甲基蓝又被葡萄糖还原为亚甲基白。若重复振荡和静置溶液,其颜色交替出现蓝色—无色—蓝色—无色……的现象,这称为亚甲基蓝的化学振荡。它是化学反应体系交替发生氧化与还原反应的结果。由蓝色出现至变成无色所需要的时间是振荡周期,振荡周期的长短受反应条件如溶液的酸碱度、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实验用品 0.1%亚甲基蓝溶液、30%NaOH溶液、葡萄糖、蒸馏水。 锥形瓶、滴管、量筒、托盘天平、计时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 锥形瓶中加3克葡萄糖,100mL水,逐滴滴入20滴左右0.1%亚甲基蓝,振荡,溶液呈蓝色。 2 加入5-6mL40%NaOH溶液,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锥形瓶,观察并记录现象。再振荡锥形瓶至溶液变蓝,又静置锥形瓶,连续记录两次振荡周期(NaOH的用量恰当)。 3 实验结束时,回收反应溶液。

实验现象和解释 1.溶液呈蓝色 2. 溶液褪色约20秒,振荡后迅速变蓝,然后溶液又褪色,大约12~13秒 在碱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中的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的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静置溶液时,亚甲基蓝又被葡萄糖还原为亚甲基白。若重复振荡和静置溶液,其颜色交替出现蓝色—无色—蓝色—无色……的现象, 注意事项 NaOH的用量太多,浓度太高也会使葡萄糖还原能力过强而导致无法变蓝。 混合液静置较长时间后也会变成金黄色而失效。 实验拓展 本实验装置改进后可以进一步探究溶液在无色和蓝色反复变化的过程中,空气中的哪种气体起作用?还可以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

碘钟实验,BZ震荡试验,蓝瓶子实验

碘钟实验 药品: 29%过氧化氢溶液、丙二酸、硫酸锰、可溶性淀粉、碘酸钾、1mol/L硫酸 步骤: 1.配置甲溶液:量取97mL29%的过氧化氢溶液,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得3.6mol/L过氧化氢溶液。 2.配置乙溶液:分别称取 3.9g丙二酸和0.76g硫酸锰,分别溶于适量水中。另称取0.075g 可溶性淀粉,溶于50mL左右沸水中。把三者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稀释到刻度,得到含0.15mol/L丙二酸、0.02mol/L硫酸锰、和0.03%淀粉的混合溶液。 3.配置丙溶液:称取10.75g碘酸钾溶于适量热水中,再加入20mL1mol/L硫酸溶液酸化。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稀释到刻度,得到0.2mol/L碘酸钾和0.08mol/L硫酸的混合溶液。 4.将甲、乙、丙三组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在锥形瓶中,这混合溶液分别含过氧化氢1.2mol/L、丙二酸0.05mol/L、硫酸锰0.0067mol/L、碘酸钾0.067mol/L、淀粉0.01%。 注意: 1.碘钟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 2.丙溶液会随室温降低,碘酸钾以晶体析出,微热又溶解。甲溶液不宜放置太久,否则过氧化氢分解失效而导致实验失败。 B-Z震荡试验 试剂: A溶液:3g丙二酸+6mL 1:1硫酸+0.2g硝酸铵+44mL水 B溶液:2.5g溴酸钾+50mL水 邻菲啰啉:0.7g硫酸亚铁+0.5g邻菲啰啉注: 步骤: 1.烧杯中加入8mLA液和8mLB液混合并观察(无-黄-无)记录周期。 2.再加入1mL邻菲啰啉观察(无-黄-无)记录周期 蓝瓶子实验 试剂: 0.1%亚甲基蓝溶液、30%NaOH溶液、葡萄糖、蒸馏水。锥形瓶、试管、滴管、橡胶塞、烧杯、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温度计、计时器。 步骤: 1 锥形瓶中加50mL水,1.5克葡萄糖,逐滴滴入8~10滴0.1%亚甲基蓝,振荡至溶液呈蓝色 2 加入2mL30%NaOH溶液,振荡试管,静置锥形瓶,观察并记录现象。再振荡锥形瓶至溶液变蓝,又静置锥形瓶,连续记录两次振荡周期(NaOH的用量不能太多)。 3 将溶液分装在两个小试管中,1号试管装满,2号试管装半管,均用塞子塞好,振荡,静置 4 把1号试管溶液分一半到3号试管中,再在3号试管中加5滴0.1%亚甲基蓝,塞好两支试管,振荡、静置 5 将1、3号试管置于40℃水浴中,约10min后振荡、静置(水浴加热至40℃,水温不能太高。否则,溶液变黄失效) 现象: 1.溶液呈蓝色 2. 溶液褪色约25秒 3. 1试管始终呈无色2试管振荡后变蓝,然后自下而上褪色约45秒 4. 1试管振荡后变蓝,然后自下而上褪色19秒3试管振荡试管后蓝色较1试管深,然后自下而上褪色,16秒 5. 振荡后迅速变蓝,然后迅速褪色2~3秒

幼儿园实验课教案

幼儿园实验课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精选汇编) 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出不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准备:云、风的头饰若干 过程: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 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 忙吗? 3、原来云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 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是什么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茫茫沙漠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谈,教师可寻找相应的书籍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骆驼走出沙漠。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有太阳的表格以及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

趣味实验

1.蓝瓶子、红瓶子和三色变实验 在250mL锥形瓶中注入一些水,加适量葡萄糖、烧碱及几滴亚甲蓝指示剂后,塞上瓶塞,摇均瓶中溶液,瓶内溶液呈蓝色,“蓝瓶子实验”的名称由此而得。将锥形瓶静置几分钟,瓶内溶液会由蓝色渐渐变成无色透明状,拿起锥形瓶再摇晃瓶内溶液,溶液又变成蓝色。蓝色、无色在摇晃与静置之间可反复变化。 原理: 本实验所用的亚甲蓝、碱性藏花红、靛红等指示剂都是氧化还原指示剂,如亚甲蓝会被氧气氧化而呈蓝色,即其氧化态呈蓝色(平时亚甲蓝就呈蓝色),呈蓝色的亚甲蓝能被碱性葡萄糖溶液还原,还原后呈无色,即其还原态呈无色透明状。碱性藏花红的氧化态呈红色,被碱性葡萄糖还原后的还原态也呈无色透明状。而靛红指示剂在碱液中的氧化态呈绿色,被葡萄糖还原后的还原态呈淡黄色,而橙色则是其中间色。 本实验的变色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氧化剂是空气中的氧气,还原剂是葡萄糖,加碱是为了提高葡萄糖的还原能力。 本实验中所用的亚甲蓝之分子式为:C16H18ClN3S.3H2O,相对分子质量为:373.90,属吖嗪,是噻嗪衍生物;碱性藏花红的分子式:C20H19ClN4 ,相对分子量为:350.80;靛红(又称酸性靛蓝)分子式为:C16H8N2O2(SO3Na)2,相对分子量为:466.36 。 操作: 1.在一个250mL的锥形瓶中注入100mL水,加入2g葡萄糖、2g NaOH固体、几滴亚甲蓝指示剂(0.2%)。在锥形瓶瓶口塞上塞子,摇均瓶中溶液,瓶内溶液呈蓝色。将锥形瓶静置几分钟,瓶内溶液由蓝色渐渐变成无色透明状,拿起锥形瓶再摇晃瓶内溶液,溶液又变成蓝色。蓝色、无色在摇晃与静置之间可反复变化,直至瓶中上方的氧气或溶液中的葡萄糖耗尽。 2.将上述实验中的亚甲蓝指示剂改为0.5%的碱性藏花红指示剂,将NaOH用量增至4g/100mL水,指示剂量减为1滴。则振摇瓶子时,瓶内溶液为红色(故也可称“红瓶子实验”),将锥形瓶静置几分钟,瓶内溶液由红色渐变成无色透明状,拿起锥形瓶再摇晃瓶内溶液,溶液又变成红色……。红色、无色在振摇与静置之间也可反复变化,直至瓶中上方的氧气或溶液中的葡萄糖耗尽。 3.将上述实验中的指示剂再改为1%的靛红,试剂用量略作变动(详见下表),则瓶内溶液可发生多种颜色的变化。一开始溶液呈绿色,静置片刻后溶液变为橙色,再静置片刻,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轻轻地摇晃瓶子,瓶内溶液又变为橙色,再激烈振荡瓶子,瓶内溶液又返回绿色……。在振摇与静置之间,绿色、橙色、黄色也可反复来回地变化。 4.在上述红瓶子实验的溶液中再滴加几滴亚甲蓝指示剂,振荡瓶子使溶液呈蓝色。静置片刻后溶液变为紫色,再静置片刻,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过片刻溶液呈无色透明状。轻轻地摇晃瓶子,瓶内溶液又变为红色,再激烈振荡瓶子,瓶内溶液又返回紫色、蓝色……。 说明: 1. 上述变色实验的最佳温度为25~30o C,溶液温度过低时需加热至所需温度。 2.亚甲蓝、碱性藏花红、靛红为粉状试剂,它们都溶于水,故实验前可先配成水溶液。为使溶液存放时间长些,也可用25%的乙醇水溶液来配这些指示剂。 3.上述几个实验的各试剂用量配比见下表

蓝瓶子实验

蓝瓶子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作用 2 通过观察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学习观察方法,体验对比实验法 实验原理 亚甲基蓝是一种暗绿色晶体,溶于水和乙醇,在碱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静置此溶液时,有一部分溶解的氧气逸出,亚甲基蓝又被葡萄糖还原为亚甲基白。若重复振荡和静置溶液,其颜色交替出现蓝色—无色—蓝色—无色……的现象,这称为亚甲基蓝的化学振荡。它是反应体系交替发生还原与氧化反应的结果。由蓝色出现至变成无色所需要的时间是振荡周期,振荡周期长短受反应条件如溶液的酸碱度、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当反应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通常采用只改变某个因素,而维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对照实验法进行研究。 实验用品 0.1%亚甲基蓝溶液、30%NaOH溶液、葡萄糖、蒸馏水。 锥形瓶、试管、滴管、橡胶塞、烧杯、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温度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锥形瓶中加50mL水,1.5克葡萄糖,逐滴滴入8~10滴0.1%亚甲基蓝,振荡至溶液呈蓝色 2 加入2mL30%NaOH溶液,振荡试管,静置锥形瓶,观察并记录现象。再振荡锥形瓶至溶液变蓝,又静置锥形瓶,连续记录两次振荡周期(NaOH的用量不能太多)。 3 将溶液分装在两个小试管中,1号试管装满,2号试管装半管,均用塞子塞好,振荡,静置 4 把1号试管溶液分一半到3号试管中,再在3号试管中加5滴0.1%亚甲基蓝,塞好两支试管,振荡、静置 5 将1、3号试管置于40℃水浴中,约10min 后振荡、静置(水浴加热至40℃,水温不能太高。否则,溶液变黄失效) 6 实验结束时,集中回收反应溶液,留作以后使用。 实验现象 1.溶液呈蓝色 2. 溶液褪色约25秒 3. 1试管始终呈无色2试管振荡后变蓝,然后自下而上褪色约45秒 4. 1试管振荡后变蓝,然后自下而上褪色19秒3试管振荡试管后蓝色较1试管深,然后自下而上褪色,16秒 5. 振荡后迅速变蓝,然后迅速褪色2~3秒 注意事项 NaOH的用量太多或水浴加热的水温太高会导致葡萄糖在强碱性条件下形成双键在不同位置的烯醇式和碳键断裂分解为醛,醛又聚合生成树脂状物质,最终溶液变黄失效。

实验五、趣味实验三则:蓝色振荡、冰袋与固体汽水

实验五、趣味实验三则:蓝色振荡、冰袋与固体汽水

趣味实验三则:蓝色振荡、冰袋与固体汽水 一、实验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本实验趣味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熟练各仪器的操作以及其中各种技能手段的的运用,试着去发现问题并体会其种种乐趣,感受我们的化学生活,生活化学。 二、实验原理 1. 蓝色振荡 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把它还原为无色,搅拌条件下空气会把无色产物(亚甲基白)氧化为蓝色,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应,实验能多次重复。如果有酚酞试剂滴加的话,我们会发现颜色变化中还会多了红色与紫色。原因是当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时,滴加酚酞试剂滴加后溶液显红色。所以:①当葡萄糖可把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时,由于溶液显强碱性,此时溶液呈红色;②搅拌或略微震荡条件下空气会把部分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由于紫色与蓝色相混,由于颜色的混合效应,我们将看到此时溶液显紫色③剧烈震荡后,将会有更多的无色产物被氧化为蓝色的亚甲基蓝,这时由于蓝色过深,将会遮掩酚酞的红色,结果我们将会看到溶液呈蓝色。 2. 便携式化学“冰袋” 硝酸铵、氯化铵等铵盐,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该种便携式“冰袋”可应用于需简便制冷的场合,如外出郊游时,对饮料和食品的保鲜、制冷。该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NaSO4·10H2O, NH4NO3, (NH4)2SO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以及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从而进行比较。 添加NaHSO 4 3.固体汽水

由于液体汽水运输昂贵,携带不太方便,因此我们根据液体汽水的配方及其生产流程略微改变一下,就是将其中的加压压缩CO2变为临时释放CO2气体。其中实验药品很多跟实际生产中原料相同,有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等。其制备主要原理是将碳酸氢钠分散在明胶溶液中,然后烘干,接着于各种所需药品(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混合,饮用时取其部分,置于饮水器皿,倒入水溶解时柠檬酸会与碳酸氢钠反应,进而放出CO2。这样喝起来口感和液体汽水相似,味道也很不错。反应方程式如下: 三、仪器、材料与试剂 烧杯、天平、玻璃棒、碘量瓶、便携式封口塑料袋 蒸馏水、小苏打、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固体氢氧化钠、葡萄糖、亚甲基蓝试剂、NaSO4·10H2O、NH4NO3、(NH4)2SO4 四、实验内容 1.蓝色振荡 称量2gNaOH固体,置于100mL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搅拌溶解。溶 解后继续加入蒸馏水至50mL刻度线处。随后往烧杯中加入已称好的3gC6H 12O 6, 搅拌溶解。然后用玻璃棒引流将其移入碘量瓶并至其1/3处。然后向碘量瓶中缓缓滴加>10滴亚甲基蓝试剂。我们发现开始时溶液呈蓝色,接着蓝色逐渐消失,变为无色。 (1)剧烈摇晃锥形瓶(或用玻璃管向溶液中吹气),锥形瓶中又出现同原来相似的蓝颜色,过几分钟,蓝色溶液又转变为无色。如果震荡,溶液又会出现蓝色,静置后又会变为无色。实验整体现象如此转变。 (2)待溶液静置为无色后,往溶液中滴加5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溶液可以重新配置一份,先让同学们观察蓝色,然后静置变无色后加入酚酞观其红色,接着开始以下操作)轻微缓慢持续震荡,溶液颜色依次变为紫红,紫色,最终变为蓝色。静置后溶液的颜色又从蓝色→紫色→紫红色→红色这样转变。然后继续震荡静置,实验现象与以上相同。 实验说明:由于这个实验过程中包含的是一种热力学平衡,在2-3h后这个实验现象就会完全消失,此时已达到了极限状态。 反应实质:

化学:实验1-1 蓝瓶子实验教案(版选修6)

实验1-1 蓝瓶子实验 要点剖析 蓝瓶子实验原理: 亚甲基蓝是一种暗绿色晶体,溶于水和乙醇,在碱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中的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的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静置溶液时,有一部分溶解的氧气逸出,亚甲基蓝又被葡萄糖还原为亚甲基白。 若重复振荡和静置溶液,其颜色交替出现蓝色—无色—蓝色—无色…… 的现象,这称为亚甲基蓝的化学振荡。它是化学反应体系交替发生氧化与还原反应的结果。由蓝色出现至变成无色所需要的时间是振荡周期,振荡周期的长短受反应条件如溶液的酸碱度、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典例剖析 [例1]化学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如下介绍的“蓝瓶子”实验就是一例。 在250 mL平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g氢氧化钠、100mL蒸馏水、2g葡萄糖(粉末),振荡使其溶解。滴入4~6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塞上瓶塞(如图),振荡烧瓶,溶液呈蓝色。静置,约3分钟后蓝色消失,变为无色。再次振荡,无色溶液又呈蓝色。可反复多次。为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人做了以下实验。 (1)从烧瓶中取出溶液注满一支试管,塞上橡皮塞。试管中的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再振荡试管溶液不能变蓝。 (2)在原烧瓶中经A处鼓入空气,又慢慢变蓝了。静置片刻后,蓝色又消失。再次鼓入空气,又慢慢变蓝。 (3)为了进一步弄清是何种成分引起的,他又继续探索。从A处改通纯净的N2、CO2,都不能使烧瓶中的无色溶液变蓝。把制得的氧气从A处通入,发现上述无色溶液慢慢 变为蓝色,到此为止,“蓝瓶子”实验原理有了科学结论,请总结“蓝瓶子”实验 的变色原理:。 剖析:亚甲基蓝在碱性溶液中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的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静置此溶液时有一部分溶解的氧气逸出,亚甲基蓝又被葡萄糖还原为亚甲基白,所以蓝色消失,变为无色。(1)烧瓶中取出溶液注满一支试管,塞上橡皮塞,试管内没有空气,故不能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所以再振荡试管,溶液不能变蓝。 解答:首先亚甲基蓝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的亚甲基白,还原后的无色物质,又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又成为亚甲基蓝,反复作用。

蓝瓶子实验报告

篇一:蓝瓶子实验.教学设计 蓝瓶子实验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 本课内容包括: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过程,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因素(溶液碱性的强弱、葡萄糖的加入量、溶液的温度)。本课先是介绍了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亚甲基蓝进行蓝瓶子实验,简述蓝瓶子实验的原理。紧接着,描述影响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最后通过“提示和建议”对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探讨。 2、本课内容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本块内容是书上的验证性学生实验。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具体地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的影响因素,并且本课在先前的内容中介绍了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的影响因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控制变量法。学习本课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巩固和延伸,同时也是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后面各种实验的学习。因此,本块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教学重点 蓝瓶子实验的原理、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4、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2)已经知道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3)已经学习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1)对于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尚有一定理解上的困难; (2)对如何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影响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存在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及蓝瓶子实验的原理;(2)知道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并能够较为熟悉地运用; (3)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实验对原理进行验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2)通过化学知识点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的神奇魅力。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烧杯、温度计、锥形瓶、试管、橡皮塞、酒精灯、量筒、秒表2、实验试剂 亚甲基蓝、葡萄糖、naoh 五、教学环节设计 环节一: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导入】(演示蓝瓶子实验,通过蓝瓶子实验颜色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1、瓶中的物质是什么? 2、为什么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请同学们阅读书上p47页,寻找答案。【学生活动】学生自行阅读书上的实验材料,了解蓝瓶子实验的原理。 2、层层递进,了解原理 【讲解】亚甲基蓝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氧化型(蓝色)+ ne- 还原型(无色) 将葡萄糖的碱性溶液放在锥形瓶中,滴加亚甲基蓝指示剂,塞上瓶塞,溶液呈蓝色;静置一

“蓝瓶子”实验拓展

“蓝瓶子”实验拓展 摘要:用碱性藏花红或酸性靛蓝替代“蓝瓶子”实验中的氧化还原型指示剂亚甲基蓝,则实验中会出现“红瓶子”、“绿瓶子”、“黄瓶子”,极具趣味性和启发性。 关键词:蓝瓶子实验;实验拓展;氧化还原型指示剂 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在“化学实验”选修模块中都引入了蓝瓶子实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该实验了解振荡反应,探究影响化学反应的条件并了解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实验的趣味性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拓展该实验的表现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有不少学者对该反应的最佳条件和教学功能进行探讨,还有的对该反应的还原剂加以改变,可用维生素c、西瓜汁等替代反应中的葡萄糖,还可以用其他的碱如口碱替代氢氧化钠等等。蓝瓶子实验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型指示剂反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用其他氧化还原型指示剂代替原始反应中的指示剂亚甲基蓝,可以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实验原理 蓝色的氧化还原型指示剂亚甲基蓝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被葡萄糖溶液还原成无色亚甲基白,振荡该混合溶液,溶液中的亚甲基白又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蓝色的亚甲基蓝,如此反复静置、振荡该反应体系,溶液颜色会在蓝色和无色间反复变化,直至体系中的氧气或葡萄糖消耗尽。用其他氧化还原型指示剂代替亚甲基蓝,则会

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 碱性藏花红(c2oh19cln4)也是氧化还原型指示剂,它的溶液在未被还原时呈红色,被还原后呈无色。用它替代蓝瓶子实验中的指示剂亚甲蓝做变色实验,溶液即在红色和无色之间反复变化 酸性靛蓝,又名靛蓝胭脂红,分子式是c16h8o2(so3na)2,也是氧化还原型指示剂,它在碱性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后呈绿色,被葡萄糖还原后呈黄色,渐变过程中呈橙红色。用它替代蓝瓶子实验中的指示剂亚甲基蓝,溶液颜色便在黄、红、绿之间反复变化。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250ml锥形瓶(3个),橡皮塞,天平,量筒,滴管;0.2%亚甲蓝指示液,0.5%碱性藏花红指示液,1%酸性靛蓝溶液,氢氧化钠固体,葡萄糖固体。 三、实验过程 (1)称取2.0 g氢氧化钠固体,加到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 水溶解,再加入2.0 g葡萄糖,最后滴加1~2滴0.2%亚甲蓝溶液,溶液呈蓝色,静置片刻,溶液变成无色。塞上橡皮塞,振荡,溶液又逐渐变成蓝色,再静置片刻,溶液又变成无色。溶液颜色在蓝色和无色之间反复变化。 (2)称取4.0 g氢氧化钠固体,加到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100ml 水使它溶解。再加入2.0 g葡萄糖,最后滴入1~2滴0.5%的碱性藏花红指示液,溶液呈红色,静置片刻,溶液褪成无色;塞上橡皮

高中化学实验“蓝瓶子”实验学案

“蓝瓶子”实验 学习目标: 1、认识硫代硫酸钠和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2、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诸因素。 3、体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能分析影响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的因素,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加以证实。 情感目标: 通过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学习,培养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蓝瓶子”实验原理: 学习过程: 【操作】 (1)称取2g氢氧化钠固体,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水使它溶解。再加入2g葡萄糖,最后加入几滴亚甲蓝溶液(0.2%)到溶液呈蓝色。溶液静置几分钟后变成无色。 (2)塞上橡皮塞,振荡后溶液变成蓝色,再静置一段时间,溶液中的蓝色又逐渐消失,再振荡溶液,蓝色又出现。溶液的颜色能在蓝色和无色之间反复发生变化。 (3)称取4g氢氧化钠固体,放在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100mL水使它溶解。再加入2g葡萄糖,最后滴入1~2滴0.5%的碱性藏花红指示液。塞上橡皮塞后按照上述相同方法操作。刚振荡时溶液呈红色,静置片刻变成无色。溶液的颜色也可以反复变化。 【说明】

(1)用葡萄糖作还原剂,溶液应是碱性介质,在酸性介质或中性介质中不会产生变色现象。(2)为了增加演示效果,可适当增大碱量,这样变色周期短,现象明显。 (3)碱性藏花红试剂用量宜少,只要略显出红色即可。 (4)上述两个变色反应的最佳温度是25℃,所以冬天演示要略加热。 一、药品: 30%氢氧化钠,0.1%亚甲基蓝,蔗糖 二、教材实验流程:(实验时室温16oC) 步骤操作现象褪色周期注意点 1 锥形瓶中加50mL水,1.5克葡萄糖,逐滴滴入8~10滴0.1%亚甲基蓝,振荡溶液呈蓝色 2 加入2mL30%NaOH溶液,振荡试管,静置溶液褪色约25秒 NaOH的用量不能太多 3 将溶液分装在两个小试管中,1号试管装满,2号试管装半管,均用塞子塞好,振荡,静置 1试管始终呈无色 2试管振荡后变蓝,然后之下而上褪色约45秒 4 把1号试管溶液分一半到3号试管中,再在3号试管中加5滴0.1%亚甲基蓝,塞好两支试管,振荡、静置 1试管振荡后变蓝,然后之下而上褪色 19秒3试管振荡试管后蓝色较1试管深,然后自下而上褪色 16秒 5 将1、3号试管置于40oC水浴中,约2~3min后振荡、静置振荡后迅速变蓝,然后迅速褪色 2~3秒水浴加热至40oC,水温不能太高。否则,溶液变黄失效 三、注意事项 NaOH的用量太多或水浴加热的水温太高会导致葡萄糖在强碱性条件下形成双键在不同位置的烯醇式和碳键断裂分解为醛,醛又聚合生成树脂状物质,最终溶液变黄失效。典例剖析 [例1]化学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如下介绍的“蓝瓶子”实验就是一例。

蓝瓶子实验最佳反应条件的探究

蓝瓶子实验最佳反应条件的探究 1 实验目的 (1)理解蓝瓶子反复变色实验的原理以及催化剂的概念。 (2)探究蓝瓶子反复变色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学习观察方法和对比实验法。 (3)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作用,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 实验原理 亚甲蓝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在碱性条件下,盛放在锥形瓶中的蓝色的亚甲蓝溶液可以被葡萄糖还原成无色的亚甲白溶液。亚甲蓝与亚甲白的结构式分别如图1和图 2所示:

振荡锥形瓶中的混合液时,使其溶入空气或氧气后,亚甲白被氧气氧化成亚甲蓝,致使该混合液又呈现蓝色。若静置混合液,亚甲蓝又被葡萄糖还原成无色的亚甲白。如此反复振荡、静置锥形瓶,其混合液在蓝色与无色之间互变,故称为蓝瓶子实验。其变色原理为: 这种现象又称为亚甲蓝的化学振荡。由蓝色出现至变成无色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振荡周期,振荡周期的长短受反应条件如亚甲蓝溶液的最佳溶剂选择﹑反应温度﹑氢氧化钠的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亚甲蓝在葡萄糖与氧气反应中起着催化作用。

3、实验用品: 葡萄糖,氢氧化钠,亚甲蓝溶液(浓度0.2 %),碱性藏花红、蒸馏水; 250 mL锥形瓶5只, 20 mm×200 mm试管5支,温度计5支,单孔橡皮塞5只, 500 mL烧杯,计时器,托盘天平,100 mL量筒,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4 实验装置 蓝瓶子反复变色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用代替亚甲基蓝会发生红-无色反应,道 理同上 5 实验探究 5.1 探究反应温度对蓝瓶子反复变色实验 的影响 (1)在一个250 mL的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g氢氧化钠﹑100 mL 水﹑3 g葡萄糖,待固体溶解后,再滴加5滴0.2 %的亚甲蓝溶液 (溶剂为蒸馏水),并振荡锥形瓶,静置,混合液由蓝色褪为无色。(2)将混合液分别倒入5支洁净的试管中,倒入的体积均为试管容积的1 / 3,然后塞上带有温度计的橡皮塞,将装有混合液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水浴温度分别控制在15℃﹑20 ℃﹑25 ℃﹑30 ℃﹑35 ℃,待试管内的混合液温度达到规定温度时,取出、剧烈振荡试管,放回试管,观察现象,记录褪色时间(见表1所示):

蓝瓶子实验报告

蓝瓶子实验报告 蓝瓶子实验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 本课内容包括: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过程,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因素。本课先是介绍了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亚甲基蓝进行蓝瓶子实验,简述蓝瓶子实验的原理。紧接着,描述影响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最后通过“提示和建议”对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探讨。 2、本课内容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本块内容是书上的验证性学生实验。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具体地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的影响因素,并且本课在先前的内容中介绍了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的影响因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控制变量法。学习本课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巩固和延伸,同时也是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后面各种实验的学习。因此,本块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教学重点 蓝瓶子实验的原理、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4、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 已经知道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已经学习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对于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尚有一定理解上的困难; 对如何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影响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存在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及蓝瓶子实验的原理; 知道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并能够较为熟悉地运用; 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实验对原理进行验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化学知识点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的神奇魅力。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烧杯、温度计、锥形瓶、试管、橡皮塞、酒精灯、量筒、秒表 2、实验试剂 亚甲基蓝、葡萄糖、NaOH 五、教学环节设计 环节一: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导入】并提问:1、瓶中的物质是什么, 2、为什么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P47页,寻找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自行阅读书上的实验材料,了解蓝瓶子实验的原理。 2、层层递进,了解原理 【讲解】亚甲基蓝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氧化型+ ne- 还原型

疯狂化学实验全集

疯狂化学1的实验 颜色变化 一、百里香酚蓝指示剂变色 方法:锥形瓶中加入百里香酚蓝与草酸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现象:颜色从红色变为黄色,继而变为蓝色。 原理:溶液中pH值逐渐增加,百里香酚蓝作指示剂。 二、蓝瓶子实验 方法: 称取4gNaOH与4g葡萄糖溶于100ml水。 加入10滴0.1%的亚甲基蓝。然后摇动即可。 现象:锥形瓶中的液体随着震荡从无色变为蓝色,静置一段时间后又从蓝色变为无色。 原理: 1. 碱性条件下的葡萄糖将亚甲基蓝还原成无色。 2. 震荡溶液后空气中的氧进入溶液把亚甲基蓝氧化回蓝色。 3. 静置时葡萄糖再次将亚甲基蓝还原成无色。 因此你会看到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一直会有一层蓝色。 这个实验直到溶液中的葡萄糖被完全消耗为止。 危险性: 几乎没有危险。只需注意此液体不可食用。 氧化还原反应 该系列实验由于存在烧伤、炸伤、被溅出的强碱灼伤的危险,并且容易引发火灾,所以请勿在家自己尝试。 一、暴沸 方法:向三氯化铁或高锰酸钾中加入30%过氧化氢 现象:发生暴沸现象 原理:三氯化铁作催化剂,使得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剧烈氧化过氧化氢,同时以生成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 二、铝热反应 方法:将三氧化二铁与铝粉按照体积比3:2质量比3:1制成铝热剂,然后用镁条提供初始温度将它引燃 现象: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生成闪亮的金属熔融物 注意事项: 1. 请用镁条作引燃物,并且要至少有10㎝长 2. 禁止使用氧化铜粉末,会发生爆炸 3. 禁止在冰块上进行此反应,金属熔融物会把水分解为氢气与氧气并会发生爆炸造成熔融物乱飞,非常危险!

4. 请勿在铝热剂中放入大量氧化物 铝热反应装置 实验过程: 1. 把30克氧化铁和10克铝粉充分混合,装在一个易拉罐里,把它压紧装实。 2. 剩余少许的铝热剂(5克左右)与2克完全粉碎的氯酸钾充分混合,再与1克葡萄糖或白砂糖混合。将它撒在铝热剂上面,稍微压实。 3. 在铝热剂上插上一根镁条,以使镁带燃烧时产生足够的热量点燃铝热剂。点燃镁条后,人撤离到20米外再观察注意戴好墨镜,以防闪光伤眼。在铝热剂下放一些废铁,可以被铝热剂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熔化,变成炙热、亮黄色的铁水,非常壮观。注意安全。 4. 实验现象:镁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能,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高温下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成液态的铁和氧化铝。 三、金属锂、金属钠、金属钾、金属钙与水反应 方法(请勿随意尝试!):将金属锂、金属钠、金属钾、金属钙投入装有水的纸碗中 现象:放出大量热,伴有燃烧或爆炸,生成碱性氢氧化物 四、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 方法:在空气中点燃金属镁(加高锰酸钾做氧化剂,危险)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 五、重铬酸铵受热分解 现象: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 六、过氧化钠与乙醇(高危!) 将乙醇倒在过氧化钠上 现象:火焰喷出,放出大量热 七、氯糖(高危!)

蓝瓶子实验.教学设计

蓝瓶子实验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 本课内容包括: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过程,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因素(溶液碱性的强弱、葡萄糖的加入量、溶液的温度)。本课先是介绍了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亚甲基蓝进行蓝瓶子实验,简述蓝瓶子实验的原理。紧接着,描述影响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最后通过“提示和建议”对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探讨。 2、本课内容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块内容是书上的验证性学生实验。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具体地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的影响因素,并且本课在先前的内容中介绍了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的影响因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控制变量法。学习本课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巩固和延伸,同时也是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后面各种实验的学习。因此,本块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教学重点 蓝瓶子实验的原理、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4、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因素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 (2)已经知道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3)已经学习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1)对于蓝瓶子实验的原理尚有一定理解上的困难; (2)对如何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影响蓝瓶子颜色变化快慢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存在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及蓝瓶子实验的原理; (2)知道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并能够较为熟悉地运用; (3)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实验对原理进行验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2)通过化学知识点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的神奇魅力。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烧杯、温度计、锥形瓶、试管、橡皮塞、酒精灯、量筒、秒表

实验五、趣味实验三则:蓝色振荡、冰袋与固体汽水

趣味实验三则:蓝色振荡、冰袋与固体汽水 一、实验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本实验趣味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熟练各仪器的操作以及其中各种技能手段的的运用,试着去发现问题并体会其种种乐趣,感受我们的化学生活,生活化学。 二、实验原理 1. 蓝色振荡 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把它还原为无色,搅拌条件下空气会把无色产物(亚甲基白)氧化为蓝色,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应,实验能多次重复。如果有酚酞试剂滴加的话,我们会发现颜色变化中还会多了红色与紫色。原因是当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时,滴加酚酞试剂滴加后溶液显红色。所以:①当葡萄糖可把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时,由于溶液显强碱性,此时溶液呈红色;②搅拌或略微震荡条件下空气会把部分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由于紫色与蓝色相混,由于颜色的混合效应,我们将看到此时溶液显紫色③剧烈震荡后,将会有更多的无色产物被氧化为蓝色的亚甲基蓝,这时由于蓝色过深,将会遮掩酚酞的红色,结果我们将会看到溶液呈蓝色。 2. 便携式化学“冰袋” 硝酸铵、氯化铵等铵盐,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该种便携式“冰袋”可应用于需简便制冷的场合,如外出郊游时,对饮料和食品的保鲜、制冷。该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NaSO4·10H2O, NH4NO3, (NH4)2SO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以及添加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从而进行比较。 NaHSO 4 3.固体汽水

由于液体汽水运输昂贵,携带不太方便,因此我们根据液体汽水的配方及其 生产流程略微改变一下,就是将其中的加压压缩CO2变为临时释放CO2气体。其中实验药品很多跟实际生产中原料相同,有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等。其制备主要原理是将碳酸氢钠分散在明胶溶液中,然后烘干,接着于各种所需药品(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混合,饮用时取其部分,置于饮水器皿,倒入水溶解时柠檬酸会与碳酸氢钠反应,进而放出CO2。这样喝起来口感和液体汽水相似,味道也很不错。反应方程式如下: 三、仪器、材料与试剂 烧杯、天平、玻璃棒、碘量瓶、便携式封口塑料袋 蒸馏水、小苏打、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固体氢氧化钠、葡萄糖、亚甲基蓝试剂、NaSO4·10H2O、NH4NO3、(NH4)2SO4 四、实验内容 1.蓝色振荡 称量2gNaOH固体,置于100mL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搅拌溶解。溶 解后继续加入蒸馏水至50mL刻度线处。随后往烧杯中加入已称好的3gC6H 12O 6, 搅拌溶解。然后用玻璃棒引流将其移入碘量瓶并至其1/3处。然后向碘量瓶中缓缓滴加>10滴亚甲基蓝试剂。我们发现开始时溶液呈蓝色,接着蓝色逐渐消失,变为无色。 (1)剧烈摇晃锥形瓶(或用玻璃管向溶液中吹气),锥形瓶中又出现同原来相似的蓝颜色,过几分钟,蓝色溶液又转变为无色。如果震荡,溶液又会出现蓝色,静置后又会变为无色。实验整体现象如此转变。 (2)待溶液静置为无色后,往溶液中滴加5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溶液可以重新配置一份,先让同学们观察蓝色,然后静置变无色后加入酚酞观其红色,接着开始以下操作)轻微缓慢持续震荡,溶液颜色依次变为紫红,紫色,最终变为蓝色。静置后溶液的颜色又从蓝色→紫色→紫红色→红色这样转变。然后继续震荡静置,实验现象与以上相同。 实验说明:由于这个实验过程中包含的是一种热力学平衡,在2-3h后这个实验现象就会完全消失,此时已达到了极限状态。 反应实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