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说课稿)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

本次说课分为以下六个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为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之后编排的,是对上一节内容的延续,本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规律的学习将为以后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等奠定了基础;本节的知识在整个力学和运动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2、本节内容的设计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本节的特点是采用v-t图象推导公式,使抽象的推导过程具体化,又具有相当的科学严谨性。同时,教材中推导位移公式所采用的无限分割法给学生渗透了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新方法——微分法。

二、学情分析:

1、在知识能力方面:通过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图象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时也渗透了微分、极限的思想,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高一新生刚入学不久,还没有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水平较低、推导运算能力不强.。

2、在小组合作方面,高一小组的凝聚力还不够强,组内的核心还未确定,但学习热情都较高。因此既要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的手和脑动起来,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υ图象中的矩形面积.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υt对应着t-

υ图象中四边形面积的对应关系

(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t-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202

1at t x +=υ,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感受利用极限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及审题解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微分法推导位移公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着t -υ 图像的梯形面积。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202

1at t x +=υ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微分思想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t -υ图象中梯形面积对应位移.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和定势性,对极限思想和图像知识的结合使用普遍存在困难,因此本节的难点这样确定。

五、教学方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节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从匀速直线运动过渡到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上采用了比较法,启发学生从已有的认识获得新的认知,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另外还通过知识的铺垫、方法的迁移、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等手段,分散教学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六、教学设计

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具体过程如下:

1、引入新课

利用游戏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提出问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与它的υ-t图象有什么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图像的对应关系

这部分既包含本节重点又包含本节难点。

υ图象中利用“思考与讨论”引领学生应用微分思想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t-

梯形面积对应位移。

思考与讨论1:

我们可不可以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估算0.5S内小车的位移?

思考并讨论2

(1)该方法估算出的值准确么?偏小还是偏大?为什么?(2)、该方法

能画出怎样的v-t图像?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比较有什么结果?

(3)怎样提高估算的准确度呢?

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以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间对比总结,使学生学会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个人能力;引导同学用极限思想循序渐进得出v-t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从而突破重点1和难点。

4、公式推导

υ图像的梯形面积这一结论后,我再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着t-

请同学们推导出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公式。

对学生来说,主要是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结论,更要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不但授人与鱼,更要授人与渔,后者是长期目标,更具有深远意义。传授新知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问题时要具有循序渐进的科学思维品质,能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和归纳得出结论的思维能力。

5、公式的运用

物理公式得出后必须要引导学生理解公式,再去应用。

我在培养学生应用公式结题方面,选取了不同过程的三道题。不断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题目,完成题目,并规范书写步骤。激发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真阅读和审题;画物理情境示意图,是解决物理问题必不可少的。从而突破重点2.

6、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

通过这种小结方式,可以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并能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布置作业,通过多次练习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本节课我以问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探究为主线,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处理和认识,谢谢各位老师!不当和错误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

高中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会在时间轴上找到对应的时间和时刻; 2、了解矢量的概念,知道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及区别、位移的概念及表示、矢量与标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位移的表示及矢量性、矢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质点的概念及条件、位置及表示。 问题思考:上午第一节课7:55开始上课,到8:40下课。这里的“7:55 ”和“ 8:40 ”是它们分别是指时间还是时刻我们说课堂45分钟为指时间还是时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时间(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2、单位:秒(S)分(min)小时(h) 3、实验室中测时间的仪器:停表打点计时器 例如:“前5 S时间内”常简称为“前5 S内”或“前5 S” “第5 S时间内”常简称为“第5 S内”或“第5 S” 例1:在时间轴上用点或线段表示下列时刻或时间: A、前3 S B、第3 S C、第3 S初 D、第2 S末 E、第2 S初到第6 S末 思考下列:1)什么叫路程 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沿正东行走40m,你能确定它的位置吗3)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行走40m,再正北方向行走40m,试确定他的位置它的路程是多少分析总结: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同的概念,为了描述位置的变化我们必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事例引入:有几位同学下课后从教室到校门口,可能有不同的几种走法,他们经过的轨迹不同;但他们的位置变化却是一样的,而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关键在于分析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就位置变化来说是一样的(效果相同)。为了表示这一结论人们用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来表示,为了表示出从教室到校门口,我们用箭头来表示。这就是位移。 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以始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方向表示位移方向。 位移(Δx )是矢量 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例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走40m ,再正北方向走40m ,求此过程中他的位移和路程 例3:、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经B 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位移等于4R ,方向向东 B 、 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 、 物体的路程等于4R ,方向向东 D 、 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例4:有一质点P 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质点P 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质点P 在3s 内、第3s 内、6s 内和第6s 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 2、位置、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1)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西 东 A B C

《和时间赛跑》精彩说课稿

《和时间赛跑》精彩说课稿 《和时间赛跑》精彩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作者慧眼独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问题,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获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教材。 本节课训练重点是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最后一段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本课难点是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我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读文体验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定向——探究体验——反思升华——自主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题目就是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出示问题) 1、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2、“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3、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 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时间的关系二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课时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二)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行动,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荧屏上观察 O点出发,最后同到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小分队同时由同地 时捕“狐”于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分队行军路程S S乙 甲 > B.小分队平均速度v v乙 甲 = C.y—x图线是速度(v)—时间(t)的图像 D.y—x图线是位移(S)—时间(t)的图像 2.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为零,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3.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大,物体的速度一定越大 B、加速度越小,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小 C、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D、匀减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4.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t = t0时,位移S > 0,速度v > 0,加速度a > 0,此后加速度a 逐渐减小,则它的()

A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B .速度逐渐减小 C .位移继续增大 D .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 5.甲、乙、丙和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加速度—时间图象 B .图乙是加速度—时间图象 C .图丙是位移—时间图象 D .图丁是速度—时间图象 6.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 ,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212 v B 、(2+1)v C 、2v D 、2 1v 7.一匀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4t+t 2(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及2s末的速度分别是( ) A . 0、 4m/s 2 、4m/s B . 4m/s 、 2m/s 2 、8m/s C . 4m/s 、1m/s 2 、8m/s D . 4m/s 、 2m/s 2 、6m/s 8.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该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通过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 A .2∶1 B .2∶1 C .(2+1)∶1 D .(2-1)∶1 二、填空题 9.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启动,则第5s 末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m/s ,第5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第5s 内汽车的位移是___________m 。 10.A 、B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A 在B 的后面以4m/s 的速度匀速运动,而B 正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某时刻,A 、B 相距7,且B 的瞬时速度为10m/s,那么从此时刻起,A 追上B 所用时间为_____________s 。

1.2《时间和位移》示范教案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3.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4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通过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 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 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 占 八、、?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介绍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 的含义和区别。本节和上节的内容都是为下面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奠定基础。时刻和时间 间隔、路程和位移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区别。本节是学习直线 运动知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时间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才能更好的掌握有 关运动的问题。 本节课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本节课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教师逐个解释名词效果不好。可以考虑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如:利用教材中图 1.2-2北京到重 庆的一条路线,标明使用的交通工具,从列车时刻表上查出由北京出发的时间(时刻),经过中间各大站的时间(时刻)和达到重庆的时间(时刻)。 本节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数轴来表示时间轴和位移轴,在时间轴上,点表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要选计时起点(零时刻),计时起点前的时刻为负,计时起点后的时 刻为正;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 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 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

和时间赛跑的说课稿

和时间赛跑的说课稿 一、说材料 这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课文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童年成长的美好时光。本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去珍惜时间,使人生的每一天过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课文学习的重点应是感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难点在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感悟时间的珍贵还比较抽象,所以我把这一课时的目标定位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来读懂“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再通过举例和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三、说设计流程 在本课时教学中,我紧抓一条主线贯穿整课教学“怎样和时间赛跑”。先是通过读悟文本内容,理解“作者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接着让学生挖掘身边的同学怎样和时间赛跑并取得成功的。最后以小练笔“我以后要怎样和时间赛跑”来点题、提升、明意。最后一个环节同时还起到检测、反馈本课时教学效果的落实问题。 读悟文本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可能对要珍惜时间,要和时间赛跑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而很难去理解并把握好“每一次跑赢了时间干什么用”,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也正是希望学生通过读悟关键词句来理解通过哪些途径去珍惜时间。所以每当学习了一个环节后,我都要特意去“点睛”一下,如:“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在这里我就设计了一个想象题:“当别人在时,“我”在。”还有最后的小练笔,我也是引导学生重点去写“我要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这里有一句含义深刻的句子: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如果纯粹地让学生去理解其含义,学生肯定说不出“所以然”,所以我就设计了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深化的感悟流程:先让学生去读懂文中的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在如图1所示的为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v-t 图象,该物体在这10s 内的位移为( ) A .等于10m B .等于6m C .等于60m D .等于30m 2、如图2所示为某物体在10s 内运动的v-t 图象,它在这10s 内的位移为( ) A .等于60m B .等于40m C .等于48m D .等于54m 3、若一质点从 t = 0 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质点( ) A .t = 1 s 时离原点最远 B .t = 2 s 时离原点最远 C .t D .t = 4 s 时回到原点 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为s,设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1,这段时间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 2,则 ( ) A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v 2 C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v 2 D 、匀加速运动时v 1v 2 5、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式为s =4t +2t 2,s 与t 的单位分别是米与秒。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 ) A .4m/s 与2m/s 2 B .0与4m/s 2 C .4m/s 与4m/s 2 D .4m/s 与0 6.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从开始运动到经过距离L 处、2L 处、3L 处的速度之比为 ( ) A .1: 2: 3 B .1: 3: 5 C .3:2: 1 D .以上都不对 7、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是8m /s ,1 s 后的速度大小变为4 m /s ,则此物体在这1 s 内通过的位移 A .等于6 m B .小于6 m C .大于6 m D .可能等于2 m 8、一辆小汽车,它在急刹车时的加速度的大小是6m/s 2。如果要求它在急刹 车后27m 内必须停下,它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m/s 。 ★9、驾驶员开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一般有0.5s 的反应时间, 然后采取措 施制动,下表给出车辆在不同速度下制动过程中的部分信息(制动时加速度相同),请根据表中已有的信息完成表格中其余各项内容。 10、 海 滨浴场的 滑 制动时速度(km/h ) 反应距离(m ) 制动距离(m ) 停车总距离(m ) 40 8 120 t /s v /(m·s -1) 10 0 6 图1 t /s v /(m·s -1 ) 10 0 6 2 图2 t/s v /(m/s) 2 4 5 -5 第 3 题图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习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基础题] 1.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 m/s ,则物体到 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 .3 m/s B .4 m/s C .6 m/s D .2 2 m/s 2.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 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 A.(n 2-1)v 2 02a B.n 2v 202a C.(n -1)v 2 02a D.(n -1)2v 202a 3.现在的航空母舰上都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 -A15”型战斗机在跑道 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 2,起飞速度为50 m/s.若该飞机滑行100 m 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 .30 m/s B .40 m/s C .20 m/s D .10 m/s 4.P 、Q 、R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 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 点的速度为v ,到达R 点的速度为3v ,则PQ ∶QR 等于( ) A .1∶3 B .1∶6 C .1∶5 D .1∶8 5.某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末速度为15 m/s ,运动位移为25 m , 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分别为( ) A .2.5 m/s 2,2 s B .2 m/s 2,2.5 s C .2 m/s 2,2 s D .2.5 m/s 2,2.5 s 6.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 km/h ,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 急刹车后,经1.5 s 停止,量得刹车痕迹长x =9 m ,问这辆卡车是否违章?假设卡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知其行驶速度是多少? [能力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节--时间和位移说课稿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本内容,主要起到为后面要学习的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夯实基础知识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必须熟练掌握。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初高中思维的过渡期,但是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立足于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终极追求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的情境下识别时刻和时间间隔 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 4.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能用平面坐标系正 确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通过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主要打造学生的“物质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方面核心素养 本节课的重点是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及它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是对位移的矢量性的理解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启发引导;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阅读法、归纳总结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那么我是怎样将这些教法和学法兼容在教学过程中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呢? … 具体的教学过程按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时刻和时间间隔。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使用“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但是在物理课中,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对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描述还是会有障碍,为此我采用画时间坐标轴和列举实例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区别时刻和时间间隔。这样做便会

使学生化抽象为形象,灵活的掌握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内涵。 第二部分内容是路程和位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以化难为易为出发点分两个过程来进行引领:过程1:创设由北京通过不同的交通方式去上海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分析路程和位置移动等相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然生成位移这一重要概念。过程2: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来总结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并在此进入矢量标量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最大限度的提升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了及时巩固加深理解,我设置了由易到难逐级提升能力的练习题,同时为使学生课后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查漏补缺,我布置了不同层次的作业题。最后为了让学生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网络,我要对本节课及时的进行小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3和时间赛跑 人教新课标

《和时间赛跑》说课 稿 西阿超陈亚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课文《和时间赛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以及教学反思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课文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童年成长的美好时光。本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去珍惜时间,使人生的每一天过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这篇课文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二是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作者慧眼独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问题,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获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文章。 二、学情分析: 这篇散文篇幅较长,语言含蓄,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抓住散文的“神”,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从读中去体会,是学好本文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目标 围绕本组教材感受童年成长的美好时光这一专题,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能力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感知、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训练重点是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文章最后一段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的关系

§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理解公式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正确理解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其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3、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接受一种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 2、通过让学生讨论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其他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速度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通过课堂提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实际应用 难点:用微分思想分析归纳,从速度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2-3-1 ,分别请三名学生回答v-t图象1、2、3 三个图线各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提问:(出示图2-3-2 )请问这个图象表示什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同学们是否会计算这个运动在t秒内发生的位移? (用公式x=vt可以计算位移) 板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公式x=vt 提问: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和思考,看一看这个位移的公式与图象有什么关系?(引导:公式与图象中的矩形有什么关系?) (原来位移等于这个矩形的面积) 板书:2、v-t图中,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等于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矩形的面积 教师:准确的讲:这个矩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或者说:这个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那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又如何计算呢?它是否也像匀速直线运动一样,位移与它的v-t图象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关于《和时间赛跑》说课稿(最新)

关于《和时间赛跑》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我”因外祖母去世了,而悲伤不已,后来从爸爸的谈话中,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和明白其中蕴含的道路。难点是感悟时间的珍贵,体会和时间赛跑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识)目标。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懂得时间的珍贵,从小养成和时间赛跑、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说教法 根据语文课标的新理念,我采用“图片导入法”直扑重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法”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联系生活识字法”来体现识字的有效性,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等理念告诉我们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我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训练学生“自读自悟”采用抓住重点句“边读边圈、点、画”,来感悟,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时间的道理。 五、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开始上课,先出示课件,一幅“时间就是生命”,另一幅“时间就是金钱”。让学生明白医生、护士要想挽救病人的生命、父母为了多挣些钱就必须和时间赛跑,引出课题并板书《和时间赛跑》,这样的导入直奔主题。 《二》、朗读课文,体验感悟 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反复朗读,画出本课生字和不理解的问题,将“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这样能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 《三》、鼓励质疑,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在通过读课文的基础上,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自己解决问题。他们理解了“我”为什么和时间赛跑,“我”都和谁赛跑。这样学生在探究中、理解中,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 六、说板书设计 让学生讨论总结,我板书 13、和时间赛跑 起因:外祖母去世了着急、悲伤 经过:和时间赛跑高兴、快乐 结果:假若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这个板书不但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展示了文章的顺序,为下一节的重点做好铺垫,同时也反应了作者珍惜时间价值观的形式改变。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 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 作者慧眼独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问题,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同步练习2 1.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 s 末通过C 点时关闭发动机,再经过6 s 到达B 点时停止.已知AB 之长为30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3 m /s B .通过 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6 m /s C .通过AC 段的位移为12 m D .汽车在AC 与CB 两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 2.两车从同一车站同时向同一方向行驶做直线运动,v -t 图象如图2-3-3.则( ) A .在2 s 时两车相遇,乙车追上甲车 B .在4 s 时两车相遇,乙车追上甲车 C .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等于甲车的速度 D .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 3.汽车关闭油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最后三段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A .1∶1∶1 B .5∶3∶1 C .9∶4∶1 D .3∶2∶l 4.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人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 ) A .v1∶v2∶v3=3∶2∶1 B .vl ∶v2∶v3=3∶2∶1 C .t1∶t2∶t3=1∶2-1∶3-2 D .t1∶t2∶t3=3-2∶2-1∶1 5.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公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 A .s B .2s C .3s D .4s 6.如图2-3-4所示是某一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从图象可知速度与加速度在下列哪段时间方向相同( ) A .0~2 s B .2~4 s C .4~5 s D .5~6 s 7.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 s 末开始刹车,经过4 s 完全停下,设刹车过程中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前后两段运动过程中汽车加速度大小之比是( ) A .1∶4 B .1∶2 C .1∶1 D .2∶1 8.一个质点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测得从A 到B 的时间tAB =4 s ,经过B 的瞬时速度vB =11 m /s ,从B 到C 的时间tBC =6 s ,到达C 点的瞬 时速度vC =20 m /s ,则经过A 点的速度vA =________m /s. 9.汽车以10m /s 速度行驶,刹车后获得2m /s2的加速度,则刹车后4s 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 ,刹车后8 s 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 . 10.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 /s ,则前2 s 内物体的位移为________,此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前5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 11.甲、乙两物体在一直线上相距为d ,从某一刻起甲做速度为v 的匀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前,甲在后,则甲、乙能相遇一次的条件是________,甲、乙能相遇两次的条件是________,甲、乙不能相遇的条件是__________ . 12.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1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某一时刻起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 =2 m /s2,此时刻在汽车后面Δs =7 m 远处有一自行车以v =4 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汽车开始刹车后,自行车追赶汽车所需的时间t 是________. 13.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木板如果与水平方向有夹角,那么对研究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影响吗? 14.在处理纸带时,为什么常常不从第一个点开始计时?为什么通常要把打5次点的时间作为计时单位 ? 图2-3-3 图2-3- 4

人教版必修一 1.2时间和位移 公开课教案

1.2 时间和位移 吴忠中学高一物理教研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矢量(位移)中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间间隔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得出概念,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时刻:某一瞬时。 2、时间间隔:时间的长短,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讨论:采用什么方法描述时间使它更直观?(数学方法:时间坐标轴) 例1:见图2—1—1所示,建立了时间坐标轴 提问:(1)第4秒、前2秒、最后两秒在坐标轴上如何表示? (2)第6秒末、第7秒末在坐标轴上如何表示? 注意:(1)在时间坐标轴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2)第几秒表示一秒的时间间隔; (3)表示时刻的关键词:初、末、时 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内、经历、历时。 (先让学生根据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练习,然后教师随之进行补充讲解,加深学生对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认识) 拓展: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和时间赛跑说课稿

《和时间赛跑》 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 《和时间赛跑》一文是北师大版第6册第四单元“快与慢”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在这篇课文里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作者慧眼独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现象,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获得成功。这样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教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这一启示,并能引导他们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 本课学习的难点: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间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

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情朗读课文。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在个性化的朗读中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一去就不复返,要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二、说学情。 1、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比如能够自学生字,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更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语文。 2、我班的大部分孩子不知道学习时间的宝贵,缺乏上进心,不懂得珍惜时间努力读书,缺乏竞争意识和自悟能力,但同时他们也较容易被引导,所以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感受到时间的可贵与紧迫;在老师、家长和书本的引导下能从现在开始养成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 .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 .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 .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解析:选C.根据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可知,A 、B 两项错.由加速度定义得Δv =at ,即Δv ∝t ,所以C 项对.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 、x 随时间增加,但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v 在减小,x 在增加,所以D 项错. 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 内的位移为2 m .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B .第1 s 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 C .第2 s 内的位移为4 m D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4 m/s 2 解析:选AD.由v =x t =21 m/s =2 m/s 知,A 对;由公式x =12at 2得:a =2x 1t 21=2×212 m/s 2=4 m/s 2,v 1=at 1=4 m/s ,B 错,D 对;第2秒内的位移x 2=12at 22-12at 21=12 ×4×(22-12)=6 m ,C 错. 3.如图2-3-5所示为一列火车出站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请用“图象面积法”求出这列火车在8 s 内的位移为( ) 图2-3-5 A .40 m B .80 m C .120 m D .160 m 解析:选C.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S =12(上底+下底)×高=12 ×(10+20)×8=120,此面积对应于列车8 s 内的位移,故该列车在8 s 内的位移是x =120 m ,C 正确. 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它从出发开始经过x 4 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 ) A.t 4 B.t 2 C.t 16 D.22 t 解析:选B.由x =12at 2和x 4=12 at ′2得: t ′=t 2 ,故B 对. 5.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斜面足够长),已知小球在第4 s 末的速度为4 m/s.求: (1)第6 s 末的速度; (2)前6 s 内的位移;

时间和位移优秀教案

§1.2时间和位移 班级姓名学号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时间和时刻地区别和联系,会识别时间和时刻;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式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地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地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地矢量运算; 4. 知道时间与位移、路程,时刻与位置之间地对应关系; 5.理解x-t 图像地物理意义,会用x-t 图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地速度. 【学习重点】 理解位移概念,理解x-t 图像地物理意义 【学习指导】 1. 在上课前利用15分钟地时间独立完成“课前预习”部分,随机抽查; 2. 在课后利用25分钟地时间独立完成“课后巩固”部分,全班上交. 【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表示,表示某一瞬间,如“第3秒末”,“第4秒初”.与物体地位置相对应. 2.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表示,表示某一过程,与物体地位移相对应.时间间隔表征变化过程地长短. 3.路程:物体地长度.只有,没有. 4.位移: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变化地物理量.定义:从到 地一条有向线段. 大小:初、末位置间地有向线段地.方向:由初位置指向. 5.矢量:既有又有地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6.标量:只有、没有地物理量.如质量、体积、密度、时刻、时间间隔和路程等. 7.运算法则:两个标量地相加遵从,而矢量则不同,后面我们将学到. 8.直线运动地位置和位移:研究直线运动时,在物体运动地直线上建立x 轴. 1).物体地初、末位置:可用位置坐标x 1、x 2表示.2).物体地位移表示:△x=. 二、效果检测 1 、请在如图所示地时间轴上指出下列时刻或时间(填相应地字母): (1)第1s 末,第3s 初,第2个两秒地中间时 刻; (2)第2s 内,第5s 内,第8s 内; (3)2s 内,头5s 内,前9s 内; 2 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 和R 地半圆弧由A 点经B 点到达C 点,如图所示,则它地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 A. 2 (R + r ) , π(R + r ) B. 2 (R + r ) 向东,2πR 向东 C. 2π(R + r ) 向东,2π(R + r ) D. 2 (R + r ) 向东,π(R + r ) 3 一个皮球从5m 高地地方落下,若碰到地面后又反弹起1m 高,则皮球 通过地路程是多少?皮球地位移又是如何?若皮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地位移又是多少? 2 4 t / s 6 8 A I 西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