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 控制入窑分解率的意义

1 控制入窑分解率的意义

1 控制入窑分解率的意义
1 控制入窑分解率的意义

1 控制入窑分解率的意义

入窑分解率是指生料经过分解炉及下级预热器后,在入窑之前分解成氧化物的碳酸盐占总碳酸盐的百分比。

生料入窑分解率是衡量分解炉运行正常的主要指标。对于没有分解炉的旋风预热器窑,生料有20%~40%在入窑前分解;若上升管道点火可以加大到60%~70%;增加分解炉后,入窑生料应有90%以上的CaCO3分解成CaO。如果此数值偏低,势必加重窑的负担,而且由于窑的传热效率远不如分解炉,不仅热耗增加,窑的产量也无法提高。

该指标并非是操作的考核指标,但它是为稳定回转窑系统运行、降低热耗所必须掌握的。因此,在抽样检测频次上,应以满足中控室操作需要为目的。如果全系统稳定,并分解率始终很高,频次可以减少,每班一次、甚至每天一次均可;如果窑的操作不够稳定,操作员可以要求化验人员增加检验次数,为操作员提供更多的判断依据。

2 正常入窑分解率的范围

根据目前分解炉的性能越发完善,也根据对分解率的实际控制能力,建议生料入窑分解率控制范围为90~95%为宜。分解率过低,没有充分发挥分解炉的作用,加大窑内负担,对增产与节能都不利。但如果分解率过高,使剩余不足5~10%的碳酸钙也在分解炉内完成分解,就意味着炉内的吸热反应完成,有可能紧接着发生水泥硅酸盐矿物生成的放热反应,这本应在窑内进行的烧结反应,在分解炉的悬浮状态中是无法承受的,最后势必在分解炉及预热器内发生灾难性的烧结堵塞。应该说,正是这个5%尚未完成分解的生料阻止了完成分解后的温度剧升,那种想象进一步提高分解率,便可以挖掘提高窑产量的潜力,将是很危险的。

3 控制分解炉温度的意义

⑴可确保分解率高又不烧结的必须。分解炉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是实现生料入窑分解率达到90% 以上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当该温度值偏低时,就应该设法提高它;但是如果此温度过高,则更要警惕炉内出现烧结的可能。

⑵判断煤料混合均匀及煤粉燃烧状态的依据。通过分解炉温度与上下两级预热器温度的比较,还可以判断分解炉燃烧是否完全。如果发生上级预热器温度高于此温度,说明有部分燃料在分解炉内未完全燃烧,而是随着热气流到上一级预热器继续燃烧所致。如果发现下级预热器容易结皮,并在结皮中发现有未烧尽的煤粉,则表明煤与料的分散不均,有部分煤粉被物料裹胁到该级预热器中。为此,在分解炉中有必要多点下煤下料设计,并合理布置。

⑶判断窑炉用风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三次风量不足或过剩,都会引起该温度的异常。操作员应该尽快调整。

4 影响分解炉温度的因素

为使分解炉内的燃料均匀地无焰燃烧,并很快与生料实现最好的传热效果,设计专家做了大量工作,开发出各式各样类型的分解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要求风、煤、料的合理配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风量,使煤粉燃烧完全,并能让燃烧所发出的热尽快地传导给生料,为此:

⑴加入煤粉的数量及质量。煤粉秤的可靠计量及输送稳定是保证热源稳定的前提。同时,煤粉要有足够的细度及合格的水分,确保能在炉内的有效时间内燃烧。如果分解炉出口温度高于炉中温度,说明有可能燃烧速度不够。

⑵起主导作用的是三次风的风量、温度与速度。风量足够而又不能过多,温度越高越好,速度与方向应有利于煤粉的混合。使用新开发的分解炉用三风道煤管可以实现此目的。影响三次风量的因素也较多,不仅受系统总排风的约束,而且受窑炉用风平衡的牵制。

⑶进入分解炉的生料应该与空气及煤粉充分混合均匀,而不能走短路入窑,或分散不开产生掉料现象。进分解炉的下料位置对分解炉的温度也有较大影响。

5 影响入窑分解率的因素

分解率与分解炉温度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并不能把两者当成一回事。有时分解炉温度较高,分解率不一定高,反之亦然。这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当分解炉内物料与燃料分布混合不均匀时,所测定出的分解炉温度并不是整个分解炉温度,更何况选择的测点也不一定是有代表性和较为敏感的位置。

所以,在以上讨论提高分解炉温度的措施之后,认真将生料与燃料之间混合均匀的措施逐条核实,这才是提高入窑分解率的全部措施。这些措施是:

⑴分解炉的容积设计要考虑燃料的易燃性,满足物料本身在炉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受着煤粉品位及煤粉细度的影响,挥发分高的煤粉,煤粉细些,生料与煤粉所需要的停留时间可以略短些,煤粉单独燃烧的空间也可以小些,甚至没有。反之,就要停留时间长些,煤粉单独燃烧的空间大些。

⑵分解炉的容积设计要考虑生料粉的分解速率。这不仅与石灰石的特性有关,还与分解炉内的气氛有关。尤其是在线式分解炉窑的废气中CO2含量较高,不利于石灰石的分解速度。

⑶设置加料点、加煤点的位置及数量时要考虑生料在入炉前为燃料燃烧留有足够的空间,特别是对不易燃烧的无烟煤,还要考虑引入三次风的位置及方向等。不仅保证煤粉均匀充分燃烧,全炉中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两者相差不应超过20~30℃。通过改善生料与煤粉的混合均匀程度,达到改善传热均衡的目的。对于较大的分解炉,不应只设一个加料点与加煤点,更需要妥善布局。

6 分解炉用煤占总用煤的比例

根据生料预热与分解所消耗热量占熟料烧成总热量60%的原理,分解炉用煤的比例一般控制在60%左右,剩余40%用煤是窑内煅烧所需要,而且煅烧后的窑尾温度也达到1000℃以上,这些余热也为物料的预热及分解所用。这种比例已为大多数生产线所证实,随着具体矿物成分的变化,该比例会有所变动。

在操作中及设备装置的配备中,对二、三次风温度与风量的控制变化,一定会影响窑头与分解炉的用煤比例,比如,三次风利用篦冷机热风多时,就会降低分解炉的用煤量,反之,二次风温高就会节省窑前的用煤量。当操作中由于某种因素前后某点加煤受限时,为了满足熟料煅烧的热量需要,就只好向另一点多加煤,这种做法只能度过一时,难以应付长远,并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曾经发现某生产线由于使用无烟煤,窑头燃烧器加煤燃烧不利,于是使分解炉用煤达70%左右,企图让多余的10%用煤帮助提高窑内温度。这种操作虽然维持着窑的高产运行,但因为分解炉燃烧速度不够,剩余的煤量随着生料进入窑尾燃烧,造成后窑口结皮严重,窑尾温度偏高,严重时甚至直径4.8米的窑,尾部也结起厚圈,窑尾倒料,被迫停窑。当更换新燃烧器之后,窑前喷煤量增加,分解炉用煤量自然调整过来,窑尾结皮或结圈的症状就随之消失。

反之,如果分解炉供氧充足时,70%的用煤全部燃烧,则很难避免生料百分之百分解所带来的一系列恶果发生。

总之,不论何种情况,窑炉用煤比例不当,势必反映并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7 分解炉的燃烧速度慢的症状

有时生产中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分解率并不低,可以高达90%以上,但分解炉的出口温度要高于炉中温度40℃以上,尤其是在烧挥发分较低的无烟煤时。由于燃烧速度慢,导致仍有部分燃料不能在炉内燃烧,大量的热量未在炉内放出,即可使上一级预热器温度比分解炉温度高,出现温度倒置现象,使一级出口温度升高,增加熟料热耗;也可直接影响到下一级预热器温度与窑尾温度的过分升高。造成如下后果:

⑴垂直上升烟道结皮严重,还会使窑尾部分的窑衬上结挂较厚的窑皮,甚至成圈、如果不及时改变这种非正常状态,后窑口向外倒料,就会迫使窑止料停窑处理;

⑵迫使窑头加不上煤,使分解炉的用煤量由60%提高到70%。从而束缚了窑系统产量的提高。

遇到这种现象,如果不认真分析,往往会归罪于窑头煤粉燃烧不好所致。

8 分解炉温度与下一级预热器温度的倒挂现象

造成分解炉出口温度高于下一级预热器温度的原因是分解炉内煤粉燃烧的速度,而这种速度又受着众多因素的影响:

⑴煤质本身的影响:挥发分含量较低的煤燃烧速度过慢,不利于分解炉温度的提高。尤其是未燃烧的无烟煤一直随生料到窑内才燃烧,则下一级预热器的温度会低于分解炉温度。

⑵风煤的配比影响燃料的燃烧速度,当二、三次风的分配不合理时,三次风量过大时,尤其是MFC炉更是如此;或总风量使用不足时,煤不能在分解炉充分燃烧,如果仍然到窑内燃烧,则下一级预热器温度会表现倒置。

⑶MFC炉更需要下料量的控制。在设计入炉生料量时如果可以调节,这种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入炉物料偏少,将会造成下一级预热器温度过低。

解决这类温度的倒挂现象,就要从上述产生的原因着手,确保分解炉的风、煤、料实现量与质的稳定,始终保持三者用量的合理比例;认真观察各相关参数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随时要考虑相关阀门及喷头等设施的可靠性,也要考虑结皮长落的动态变化。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同步测试D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同步测试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5分) 1. (4分)化简下面各比.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2. (1分)甲、乙的比值是0.6,甲、乙两个数的比是________. 3. (2分)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 ________ (2) ________ 4. (4分)________∶15=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5. (2分)果园里有苹果树420棵,梨树350棵,梨树和苹果树棵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 6. (2分) 20千克:0.5吨的比值是________;被减数与减数的比是7:4,差与减数的比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7. (2分)正方形的周长同它的边长的比是4:1。()

8. (2分) (2019六上·西湖期中) “10克:11克”的比值是克.() 9. (2分)把一根木料锯成10段,每段所用时间与锯完整根木料所用时间的比是1:9。 10. (2分) (2020六上·衡阳期中) 把10g盐溶于100g水中,则盐与盐水的比是1:10。() 三、计算题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20六上·江城期中) 直接写出得数 × =×0.36=×1× =-= +=16÷ = 0.8: =:=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2. (5分)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1.2 : 24:44 0.375: 600米:0.7千米 13. (5分)(2020·烟台) 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这学期转入3名女生,这样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为8:7。现在有女生多少人? 14. (5分) (2018六上·山东月考) 脱式计算: 简算: 解比例: 15. (5分) (2020六上·官渡期末) 学校购进图书2000本,其中文学类图书占80%,将这些文学书按2:3全部分给中、高年级,高年级可以分得多少本?

《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四:练习

分数的意义(优质课)

分数的意义 慧芬 教学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单位“1”的意义,分数的 意义,并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利用广阔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渠道,了解分数产生 的背景。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 悦。 教学重、难点: 1、单位“1”概念的抽象和分数意义的归纳。 2、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数,并板书(数)。 问:这是一节什么课呀?数学课数学课肯定跟数有关,这节课就来研究数。 2、1 问: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数,它的本领可大了,你想知道是几吗? (1 板书)1可以表示几?(板书:一个苹果等) 这还不算什么神奇,实际上你不管说多大的数量,我啊都可以用

“1”表示,信不信?我们来试一试。(板书:56人 47个等) 3、单位“1”,及与1的区别。 (1)这个神奇的“1”与平常的1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是啊,它不仅表示单个的物体,还表示56人 47个等等的 多个物体,象这样的多个物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 (3)那你觉得单位“1”还可以表示哪些? 4、折纸 这纸也可以用“1”表示。对折,21表示什么?再对折,4 1。 (过渡:除了这两个分数外,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二、 展开 (一) 单位“1”的教学 1、展示图。问:你能画一幅简单的图表示你喜欢的分数吗?或在老师的提供的5个图中任选一幅图表示出你喜欢的一个分数? 2、学生操作,师巡视。 3、同桌互说。问:你是怎么表示的? 4、汇报交流。问:你是怎么表示的?再问:把什么看作单位“1”? 说明(谁)占(谁)的几分之几?(板书) 5、完整单位“1” 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称单个物体,也可看作单位“1”。现在你知道单位“1”可以指哪些?一个计量单位除1分米外,还可以是哪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比的意义 同步测试(I)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同步测试(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7分) 1. (4分)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________.在6∶2=3中,6叫做比的________,2叫做比的________,3叫做________. 2. (4分)先化简比再求比值. 55:132=________ 0.125:12.5=________ : =________ 0.4时:12分=________ 3. (2分)表示两个数相除叫做________,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做________. 4. (3分)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分)化简下面各比. (1)0.2∶2=________ (2) =________ 6. (2分) (2020六上·绍兴期末) 把:0.7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比值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7. (2分)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 8. (2分)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2:0,因此比的后项可以是0。 9. (2分)既可以看成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10. (2分) (2020六上·衡阳期中) 把10g盐溶于100g水中,则盐与盐水的比是1:10。() 三、计算题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六上·信阳期中) 直接写得数 ① × = ② - = ③ ×6=④1: = ⑤(× )×8= ⑥ ÷4=⑦ ÷ = ⑧4.6×1.5=⑨16:64= ⑩ ×11- =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 12. (5分)(2019·嵊州模拟) 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要12天,乙队单独修要9天,现在甲队先修了若干天后乙队接着修,共用10天完成,甲队修了多少天? 13. (5分)用边长 4 分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 250 块,如果改用边长 5 分米的方砖,要用多少块?(比例解) 14. (5分)如果x和y成正比例关系,当x=16时,y=0.8;当x=10时,y是多少?如果x和y成反比例关系,当x=16时,y=0.8;当x=10时,y是多少? 15. (10分)一种什锦糖是由水果糖、奶糖、软糖按5:3:2混合而成的。 (1)如果先称20千克的水果糖,奶糖与软糖各需多少千克? (2)如果先称出15千克的奶糖,水果糖与软糖各需多少?

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 峄城 李华猛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9-51页的第四单元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结合操作活动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辨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培养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的能力,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方程的历史,产生自豪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理解常见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会用方程的意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7架天平(14盒砝码)。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大熊猫的一些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到公园见过饲养员喂养大熊猫吗?谁来谈谈你对这些大熊猫的了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公园饲养员喂养大熊猫的图片。请看大屏幕。

(从“大熊猫”引入新课,能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生谈谈对大熊猫的了解,可以起到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的教育作用。) 2.收集信息:通过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盛米粉的碗重20克,图中的那只熊猫一次需要喂一碗米粉。 3.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一碗米粉重多少克 (此环节能够让学生读懂情景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会想、会问,对关注学生是否主动观察、主动获取有用的信息和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 利用天平表示不等式。 师:通过情景图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天平的左边是一碗米粉的重量,右面是两个砝码的重量。如果米粉重x克,那么碗和米粉共重(20+x)克,你在仔细观察下面这两架天平你能发现什么? (1)(2) 预设:第一架天平的左边重,第二架天平右边重 师: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两个关系式吗?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1) 写出含有字母的关系式。(2)想一想,并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生:x+20>50 x+20<100 师:你能解释一下你写的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吗? 师:上面的关系式就可以写成:x+20>50 x+20<100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Lesson 1: the meaning of score teaching desig n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对策: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自主探索,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和启迪学生思考。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1 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教材第45、第46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卷尺、4张长方形白纸、4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1. 分数的产生。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学习】 师:请一个学生用卷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1米怎么记? 师: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课件呈现情景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应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怎么用分数表示? 2. 分数的意义。 的含义吗?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 4 (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根据投影中的图形口答)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 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为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4单元《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4单元《比》 为了突出“比和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修订后的教科书把比单独设为单元。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的教学是以富有教育意义的“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例子为载体,引出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接着以这几个比为例,说出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教科书联系学生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科书涉及的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分配。所谓按比分配就是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基础知识安排在分数的乘、除法后面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为以后教学比例、圆周率、百分数及其相关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生在一至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除法的意义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会进行分数乘、除法计算,会解答有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与比相关的现象已不陌生。因而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比的含义和特征,进而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按比分配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感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 1.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比的后项不能为0与除数、分母不能为0是一致的,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求比值与求商、化简比与约分、按比分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是一致的,等等。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新问题,得到新结论。教科书在例题、“做一做”以及练习的设计和编排上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同时还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知识,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为此,教学时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应注意,揭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求深。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案 2.解简易方程 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天平教具 【情景导入】 在下面算式的○里填上“>”、“<”或“=”。 3×6○19 7○1.8+5.2 2.5÷5○2×0.25 24+11○11+24 3.9-3○4÷5 15×8+2○120+2 小结:像7=1.8+5.2,2.5÷5=2×0.25,24+11=11+24,15×8+2=120+2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等式的问题 【新课讲授】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游乐场玩过跷跷板的游戏吗?(多媒体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画面)如果两端的小朋友重量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平衡。 2.方程的意义 (1)认识天平

出示简易天平、砝码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怎样用天平来称物品的重量呢? 师:这是一台天平,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在天平的左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也就是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体的重量 (2)实验演示,引出方程 师:下面我来演示一下如何用天平称物品的重量 演示实验一: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提问:天平平衡了吗?这说明一只空杯子重多少克? 板书:一只空杯子=100克 演示实验二: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显示)。 提问:现在天平怎样?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板书:100+x>100 演示实验三:增加100克砝码 提问: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床位统一调配管理规定

床位统一调配管理规定 一、为加强医院床位管理及合理使用,满足患者住院需求,提高床位使用率,制定本规定。 二、所有科室及病区的床位由医院统一管理,床位管理中心负责床位调配及住院患者床位安置,各科室只有床位的使用权。 三、除医院统一设置的单间或双人间病房外,各病区不得擅自将多人间改为单人间使用,陪床家属不得占用床位。 四、医师开具患者住院证后,首先到医院床位管理中心办理住院登记手续,并安排入住床位。 五、床位管理中心优先安排患者入住与其所患疾病相应的专业科室所在病区。如果病区床位已满,按照学科相近、病区位置相邻及避免交叉感染的原则进行安置。 六、为保证医疗安全,重症患者必须安排在本专业医师办公地点所在病区,轻症患者可跨病区收治。 七、为保证急症患者的救治,发生急症较多的专业科室所在病区设置1-2张急症床位,以保证急症患者及时入院。无重症患者时,可收治轻症患者,一旦有急症患者需入院,即将轻症患者转出。 八、急诊入院患者,由急诊科直接联系相应病区,安排

患者住院。专业病区无床位,调配收住相近专业科室所在病区,如非急症手术或立即进行专业抢救的患者,可暂时在急诊科留观,并请相关专业医师会诊。 九、急诊科、小儿内科、产科、妇科专业,其专业特殊性不纳入住院床位统一管理。 十、为保证患者安全及床位使用信息准确,各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挂床收/住病人。 十一、原则上各病区不得加床收治患者。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伤事件或患者病情确实需要等特殊情况,经床位管理中心、医务部及主管院领导批准,可临时加床,但要保证为正式住院床铺,较重患者能连接电源、氧气及负压吸引等抢救设施。 十二、各科室及病区应积极配合床位管理中心,保证患者及时入住。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病人。违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人教版5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1课时 分数的意义(1)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教材多方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体现了学习分数的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教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中领悟知识,达到教学的效果。同时,教材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结合了起来。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 三、教学重难点: 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约分、通分。 四、教学措施: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五、课时划分共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课时

五年级数学上册5 简易方程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 (2)

作品编号:578912354698310.2567 学校:星宿市龟卜镇殷商小学* 教师:大鹏金翅鸟* 班级:螭吻玖班* 2.解简易方程 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

2.其实,在天平中蕴含着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平的世界来学习。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 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 体的质量。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 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 级有()人。 (2)长方形长30 m,宽 x m,面积是()m2。 答案:(1)x-15(2)30x 2.判断。(对的打“√”,错 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叫方程。() (2)方程是等式,等式 都是方程。() (3)4m+5n=12是方程。 () 答案:(1)×(2)×(3) √ 3.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 程。 答案:3x+5.4=23.6 答案:4x=180 二、情境呈现,抽象模型。(25分 钟) 1.自学方程的意义,初步 感知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 62页情境图) (1)理解教材第62页每 幅图及对应的式子的含义。 (2)标示出你认为重要 的内容。 (3)思考:方程应该具 备哪几个条件? (4)结合你对方程概念 的理解,列举6个方程。 2.合作学习,加深对方程 意义的理解。 (1)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 学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教材第66页第1题,集体订 正,并加以补充:判断0=5x-15 是不是方程。 3.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 (1)任何字母都可以作 为未知数,而且在一道方程中 1.(1)认真观察主题 图,自由交流了解到的信 息。 (2)用自己喜欢的符 号标出重要的内容。 (3)自由交流方程应 该具备的条件。 (4)独立完成,教师 巡视检查。 2.(1)交流自己学到 的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公布答案,集体纠正。 3.认真倾听、理解。

如何提高床位使用率

关于妇产科提高床位使用率的一点想法 一:妇产科多年来的发展思路一直是:巩固产科,发展妇科。妇产科病房病人分三部分:产科病人、妇科病人、计划生育病人。其中以产科为主,是基础,不能丢,并且卫计委对产科的床位有明确的要求,要求保障本地区孕妇有分娩医院。 产科当月的床位使用率基本在半年前孕妇12周建分娩档案时已确定,我科每月12周建档人数平均为150-160人次,基本满足本地区孕妇分娩需求。因要留床位发展妇科,建档人数仍控制中,但已比2016年放宽建档名额。产科病人住院时间不确定性带来床位使用管理的困难。为保障孕妇分娩需要,产科病人住院天数实行弹性化,分娩后根据病人多少住院3-5天不等。随着产科理念的更新,产科的合并症在增多,如: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我科在积极收治这部分病人,积累经验,增加病源,争取更好的床位使用率。 二:妇科提高床位使用率,需增加手术及技术服务种类。由于多种原因,妇科开展的技术服务项目仍不够全面,工作重心为妇科门诊患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既往可以开展的手术:异位妊娠开腹、卵巢良性肿物、子宫肌瘤手术,包括肌瘤剔除,子宫次全切、子宫全切仍旧继续开展。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及宫腔镜手术是近两年开展的,在宫腹腔镜开展过程中逐步在扩大手术范围及种类,如2016年异位妊娠线型切开取胚术,今年开展腹腔镜下输卵管通畅检查。并且今年4月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专家主要特长是不孕不育,也在积极探讨可以开展的病种,如输卵管整形,以增加妇科床位使用率。并且今年增加了异位妊娠未破损型中医治疗服

务项目提高床位使用率。为鼓励多收妇科病人,科室对收妇科病人做了限制并给予奖励。 三.计划生育病人主要是大月份药流及中引病人,拟把无痛人流有高危因素的病人收入院治疗,提高床位使用率。。 期望这些方法及开展的技术(包括手术及非手术),可以培养人员、增加病源、提高床位使用率,使妇产科稳步发展。 妇产科 2017/5/7

分数的意义教案(第1课时)

分数的意义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丰富的(合作、成功、失败、兴趣、愉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16颗糖果 学具:4个苹果、8条鱼、12粒棋子、16根小棒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来轻松一下,老师这儿有两幅非常有趣的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你看见了什么? 2、这真是太神奇了,果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也不同。 二、导入新课 1、出示:4个苹果,6面小旗,1个饼,半个饼。 说一说这些东西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半个饼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2、关于分数,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 3、用已有知识表示1/4 师:请你根据已有知识,用喜欢的方法,在纸上画图表示出1/4。 交流并板书: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师:大家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它的1/4,除了用这种方法,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示出1/4吗? 三、自主探究 1、那如果我把其他物体平均分,也能得到1/4吗?(能)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操作材料,有4个苹果,8条鱼,12颗棋子,16根小棒,小组长给每人分配好材料,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操作→交流 过渡:12颗棋子平均分成4份,每分是它的1/4,1份有几颗棋子?(3颗)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2/4)

取9颗棋子是它的几分之几呢?(3/4) 把12颗棋子平均分,除了能得到四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还能得到其他的吗? 2、理解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 要求: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商量,有几种分法就在图上表示出几种分法,并记下所得到的分数。 学生思考操作 交流:把12颗棋子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它的1/12。 6份1/6 4份1/4 3份1/3 2份1/2 再思考:从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个整体,表示的分数不同,一份表示的数量也不相同) 3、教学分数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操作、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生活中你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研究了这么多分数,你能说说怎样的数叫做分数吗?(板书) 任举一个分数说说它的意义。 每个分数都有它的分子和分母,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四、巩固拓展 1、我们所学的分数在生活中有普遍的应用,你能说出下列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吗? ①五年级四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15/47。 ②地球表面的71/100是海洋。(海洋面积多于陆地面积) ③我国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我国耕地总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20。(人多地少)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空白部分。 3、游戏

五年级数学上册5 简易方程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 (2)

作品编号:18972934852016000781 学校:极兔市汉文镇周家屯小学* 教师:玫霸* 班级:走晋参班* 2.解简易方程 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开课。(4分钟) 1.(出示天平)同学们, 认识它吗?对,它是天平。大 家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 2.其实,在天平中蕴含着 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同学们 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 天平的世界来学习。 1.同学们自由交流:天 平由天平秤与砝码组成,当 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 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 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 体的质量。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下面的数量关系: (1)四年级有x人,三 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 级有()人。 (2)长方形长30 m,宽 x m,面积是()m2。 答案:(1)x-15(2)30x 2.判断。(对的打“√”,错 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叫方程。() (2)方程是等式,等式 都是方程。() (3)4m+5n=12是方程。 () 答案:(1)×(2)×(3) √ 3.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 程。 答案:3x+5.4=23.6 二、情境呈现,抽象模型。(25分 钟) 1.自学方程的意义,初步 感知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 62页情境图) (1)理解教材第62页每 幅图及对应的式子的含义。 (2)标示出你认为重要 的内容。 (3)思考:方程应该具 备哪几个条件? (4)结合你对方程概念 的理解,列举6个方程。 2.合作学习,加深对方程 意义的理解。 (1)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 学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教材第66页第1题,集体订 1.(1)认真观察主题 图,自由交流了解到的信 息。 (2)用自己喜欢的符 号标出重要的内容。 (3)自由交流方程应 该具备的条件。 (4)独立完成,教师 巡视检查。 2.(1)交流自己学到 的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公布答案,集体纠正。 3.认真倾听、理解。

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 2、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4根香蕉、三盒粉笔、不等分的圆形纸。 学具准备:(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纸、10根小棒和8个小方块、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板书:1/4 ,认识吗?它是一个什么数?(板书:分数) 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说。可能有:可以化成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表示的意义,分数比较大小,用分数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不错,关于分数,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那下面的知识你们肯定是得心应手了吧?(CAI出示)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包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包。 (3)(用尺子量铅笔的长度的图),铅笔长()dm。 3、分数的产生及发展。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知道在进行测量、分物的过程中,当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的时候,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想知道古人们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 (CAI演示)师:其实啊,这四幅图在不同时代,都是表示的1/4。早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用像嘴巴的形状来表示分数,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人用算筹表示分数;后来,古印度人发明了数字,把四分之一写成“”;到了公元十

二世纪,古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明白了吗?(白屏) 4、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5、揭示课题:同学们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再次走进分数。 二、新知探索(全面认识单位“1”,建立分数的概念)。 (一)动手操作,回忆平均分一个物体能得到分数,在此基础上感悟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纸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折出它的1/4,并画上斜线。开始吧! (1)学生操作。(做好了的同学,请把你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如果你的作品和他们的不同,也展示到黑板上) (2)展示交流。(抽1-2个学生说自己是怎样得到1/4的)同意他的想法的请举手。那我这样能行吗?(师出示一个不四等分的圆形纸)(明确必须“平均分”板书)那这几位同学的作品能过关吗? (3)梳理。 师: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些不同的方式都可以表示出1/4呢?(小结板书: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这里的“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那这样的3份呢?该用什么分数表示?(3/4) (二)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能得到分数。 1、分实物香蕉。(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 师:刚才我们把一块蛋糕、一包饼干和一张纸等单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得到了分数,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拿来平均分。请看老师这里,有几根香蕉?(4根)1根香蕉是在这里我们是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4根香蕉)把4根香蕉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1根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能取出这把香蕉的2/4吗?抽生取出并说理。请送给听课的一个老师。 2、面包图。(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病床使用率与周转次数

1、病床使用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使用的病床与开放的病床之比,是反映病床利用的指标。它是用相对数表示的。一般认为该指标以85%—93%为宜。使用率过低,说明病床有空闲,尚有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太高说明病床负担过重,不能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对病床的消毒处置,容易增加医院感染,临时加床会影响病床管理,可能给医疗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应尽量避免。所以,认为使用率越高越好的观点是错误的。病床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间内平均每张病床收治了多少个病人。 (全院)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科)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转往他科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2、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的关系 病床使用率只能说明病床上工作的一般负荷情况,还不能完全说明病床工作效率。如一个病人长期不出院,从病床使用率看是高的,病床没有空闲。然而不能认为病床工作效率高,因为它只为一个病人服务。因此,全面分析病床工作效率,必须把病床使用率与病床周转次数结合起来评定。如果一个医院或一个科病床使用率长期过高或过低,可能是病床设置与医院任务不相适应,应考虑调整。目前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有这样一种误解:认为病床使用率高,则病床周转次数必定高。以下,就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的关系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使用率、周转次数均高的原因分析:医务人员责任心强,医疗质量高,及时诊断、治疗、手术,缩短出院者平均住院日;门诊、病房配合协调,及时组织病人入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成效显著,会诊工作及时协调;合理动员慢性病人和恢复期病人及时出院。 2.2 使用率高而周转次数低的原因分析:慢性病人、重症病人多,住院时间长;诊断、治疗、手术不及时,疗效差,病愈慢,延长住院时间;动员病人出院不及时;各相关部门工作配合不协调。 2.3 使用率、周转次数均低的原因分析:门诊、病房不协调,病房管理不善,出入院不紧凑,影响收治病人;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低,医院管理水平、环境差,吸引不了病人。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做一做”练习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的指针就会在标尺中间,表示天平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在天平一边放上两个50克的砝码,一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问:现在天平是什么状态?大家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这种情况?试试着。[板书:50+50=100] 50+50=100是个什么式子?(等式) 那么这次咱们再来操作一次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比一比100+X=250和原来学习的50+50=100以及上面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与第一个式子比含有未知数,与另两个式子比它是等式。 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相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小学数学】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教案)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利用小数进行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对一个数进行不同单位的改写。 3.掌握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会按要求正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指导】 1.抓住整数与小数的联系。 将学生已经学过的一些整数知识、规律迁移到小数中来,进行抽象、概括、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进率以及读法、写法等。学习小数的性质时,可先让学生复习整数的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整数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小数的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又会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有效地理解整数与小数的不同之处。 2.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小数知识,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人民币的兑换,科普知识中的计数方法并

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3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1课时 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1课时 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1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第1课时小数的性质(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的性质(2)…………………………………………1课时第3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第1课时小数点的移动(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点的移动(2)………………………………………1课时第3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 4.小数与单位换算 第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1课时第2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1课时 5.小数的近似数 第1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1课时【知识结构】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