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车用汽油机的停缸节油技术

车用汽油机的停缸节油技术

车用汽油机的停缸节油技术
车用汽油机的停缸节油技术

汽油机缸内直喷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汽油机缸内直喷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用最少的油跑最远的路已成为现代汽车发展的一个新思路。本文主要从燃油供给系统方面谈一下汽油机缸内直喷的特点及应用。 关键词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特点;高压油 0 引言 当前,随着能源资源的短缺,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作为现代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对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从改革开发到现在,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排出的污染物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降低汽车的排放物已经成为当下汽车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发动机供油系统作为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发动机的唯一食物。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各项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良,相对于在排气部分进行改良,把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还原催化的被动式降低污染物的含量,通过改进发动机的喷油技术更能体现出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1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 1996年,日本三菱公司率先成功研制出汽油直喷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也称为GDI)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丰田、福特、奔驰、日产、奥迪、本田、雷诺、别克等许多国外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开发了比较成熟的GDI机型和产品。安装于气缸内的燃油喷器直接将燃油喷入气缸内,并在气缸内与空气形成混合气。由于燃油喷射压力的提高,使燃油雾化更加优良,使混合气的比例更加合理,从而使一些在进气管喷射存在的缺点消失,因此缸内直喷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汽油车特别是高端品牌的豪华车的发动机上。 2 缸内直喷系统的构成 缸内直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有:燃油箱、电子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量调节电磁阀、燃油压力调节阀、高压燃油泵、高压燃油管、燃油分配管、燃油压力传感器、燃油压力调节电磁阀和高压喷射电磁阀(喷油嘴)。 电子燃油泵(低压燃油泵)把燃油从油箱输送到高压燃油泵,高压油泵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将低压燃油泵输入的燃油压力由约0.35MPa增高到8MPa~12MPa,并送往燃油分配管,充满各缸喷油器的油腔。当ECU命令喷油器的电磁线圈通电时使针阀打开,汽油通过喷嘴喷入气缸。 3 缸内直喷系统的特点

车用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车用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车用汽油机常用排放控制技术,主要从机前净化技术、机内净化技术和机外处理技术对当前汽车采用的各种技术原理、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项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并阐述了当前排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汽油机;排放控制;机前净化;机内净化;机外处理 Gasoline Engine Emission Control Techniques on Vehicle SUN Xiao1 BING Gui-bin2 (1.Hua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3, China; 2.Hua Ti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 Beijing, 100055,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gasoline emission control techniques used in automotive, mainly from the cleaning techniques before engine, cleaning techniques inside engine and the processing techniques outside engine. Variety of technic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in current are studies. The technic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e both compared and analyzed. It also analyzes the problems about emissions processing in current, and gives recommendation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Gasoline;Emission control;Cleaning before engine;Cleaning inside engine;The processing outside engine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需求,降低汽车污染物的排放,各类车用汽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迅速发展。本文从机前净化技术、机内净化技术和机外处理技术三条途径着手,对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1 机前净化技术 机前净化技术是在混合气进入气缸之前,对燃料和空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1 燃油处理技术

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八)

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八) (接上期) 2.6电子控制系统 2.6.1基本概况和要求 如前面所述,均质燃烧直喷式汽油机由于运行状况与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相似,因此无论是排气后处理系统还是电控系统都与后者相仿,变得较为简单。而分层稀燃直喷式汽油机则由于必须在部分负荷工况充量分层和中高负荷工况均质混合汽这两种运行方式之间瞬态转换,并且所应用的NOx 吸附催化转化器的吸附和再生过程又必须在稀和浓混合汽之间周期性地转换,因此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特殊要求。为此,下面以Bosch公司专门为缸内分层稀燃直喷式汽油机开发的电控系统为例,简要介绍其控制策略和系统概况。 Bosch公司在ME7型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电控系统的基础上,专门为缸内分层稀燃直喷式汽油机新开发了Motronic MED7型电控系统。由于ME7型电控系统采用的是基于扭矩控制的先进的控制策略,这就为用于缸内直喷式汽油机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为了充分挖掘缸内汽油直接喷射的所有潜力,电控系统必须能最大限度地对所有调节参数进行自

由控制,同时又能对两种基本的运行方式(图60)进行识别和转换,因此对电控系统提出了以下两个要求: ①喷油始点必须能够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在压缩冲程期间的较晚喷油始点和在进气冲程期间的较早喷油始点之间调节; ②必须将进气量调节与加速踏板调节功能分开,以便能够在低负荷工况时节气门全开实现发动机无节流运行,而在高负荷工况时又能用节气门来调节进气空气量。 图14(见本刊今年第4期)示出了Motronic MED7电控系统的主要部件。这种高压喷油系统是一种蓄压式共轨喷射系统,因此燃油能够在任何一个时刻由电控喷油器直接喷入汽缸,同时将进气量调节与加速踏板调节功能分开,分别由电子节气门(EGAS)和加速踏板模块(含“油门”位置传感器)来承担,进气空气质量可由电子节气门(EGAS)自由调节,并应用热膜空气质量流量计来精确测量汽缸吸入的空气质量,而根据行驶负荷所需的发动机输出扭矩的调节(扭矩控制)由加速踏板模块输出相应的信号通知电控单元,并与一个普通的宽带λ传感器来实现混合汽的控制,用于进行λ=1均质运行或分层稀薄运行调节以及催化器再生的精确控制。此外,在热力循环中特别是高EGR率情况下废气再循环的精确调节是特别重要的,因此采用一个进气管压力传感器来进行废气再循环的测量。

汽车电子技术试卷

A卷 一.选择题(14分) 1.()有利于各缸可燃混合气浓度的控制,而()有利于简化结构、 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A)单点喷射系统(B)多点喷射系统 2.四冲程汽油机喷射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 (A)缸内喷射(B)缸外喷射 3.()广泛应用于现代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 (A)连续喷射方式(B)间歇喷射方式 4.英语缩略词ECU是指(),SPI是指(),MPI是指(),SFI 是指()。 (A)顺序喷射(B)多点喷射(C)单点喷射(D)电控单元 5.配置电控汽油机的汽车上,驾驶员通过油门踏板直接对()进行控制。 (A)进气量(B)汽油量 6.汽油滤清器壳体上有“IN”和“OUT”记号时,标有“IN”的一侧应接(),标有“OUT”的一侧应接()。 (A)出油管(B)进油管 7.电动汽油泵由泵体、永磁式直流电动机和壳体三部分组成,其中使汽油压力升高的是()。 (A)泵体(B)永磁式直流电动机(C)壳体 8.燃油压力调节器能将汽油压力和进气真空度之间的压力差保持为恒定值,通常为()。(A)0.5MPa(B)0.25MPa(C)0.1MPa 9.对于一个定型的电控汽油机喷油器来说,其喷油量取决于()。 (A)喷油孔截面积(B)喷油压力(C)喷油持续时间 二.填空题(38分) 1.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以为控制核心,以 和为控制基础,以喷油器的、、 和为控制对象,保证获得与发动机各种工况相匹配的和,同时适时调整发动机。 2.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由、、 和组成。 3.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按喷油器的安装部位不同可分为和 两类;按汽油喷射部位不同可分为和两类;按汽油喷射时序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类;按汽油喷射的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和三类;按空气流量检测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类。4.电控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主要由、、、 、、和输油管道组成。为了减小汽油在管道中的脉动,有的发动机上还装有。 5.电控汽油机主喷油器主要由、、、 和等组成。 三.判断改错题(20分,将错误的地方划掉后改正) ()1.顺序喷射是指喷油器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在各缸排气行程上止点前某一曲轴转角顺序轮流喷射。

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 /427—2009 2009-10-01实施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09-02-10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3、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欧盟标准EN 228-2004《车用汽油》制定。 本标准与EN 228-2004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一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均采用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根据上海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研究法辛烷值划分为3个牌号; ——未设马达法辛烷值、VLI指数等项目; ——增加了抗爆指数、铁含量、锰含量、硫醇、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和相应的试验方法; ——密度按20℃进行规定; ——烯烃指标规定为“不大于25%(体积分数)”,芳烃修改为“芳烃+烯烃”,指标为“不大于60%(体积分数)”; ——氧化物只规定甲醇,指标为“不大于0.3%(质量分数)”; ——馏程指标与GB 17930-2006《车用汽油》国家标准一致。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川、林荣兴、陈洪德、缪文泉、叶志良、沈伟云、唐德寿、黄成。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 车用汽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适用于作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车用汽油机增压

三、汽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主要面临什么技术问题,请你综述一下汽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在柴油机上已经得到大量的使用和装配,是柴油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在提高汽油机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这些问题和障碍限制了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汽油机采用增压技术与柴油机相比存在以下一些障碍,表现为:(1)汽油机增压易发生爆燃。增压使压缩终了混合气的温度、压力趋于升高,致使爆燃的倾向增大。汽油机由于受爆燃限制,压缩比较低,因而造成膨胀不充分,致使排气温度较高,热效率下降。(2)汽油机增压热负荷大。汽油机混合器的浓度范围窄,燃烧时的过量空气少,造成单位数量混合气的发热量大。同时,汽油机又不能通过提高气门重叠角加大扫气来冷却受热零件,造成汽油机在增压后的热负荷偏高。汽油机增压后热负荷大又促使爆燃倾向的发生。(3)汽油机与增压器匹配困难。与柴油机相比,汽油机的转速范围宽,从低速到高速混合气质量流量变化大。当节气门突然开大时,增压器响应滞后造成动力响应的滞后。汽油机增压后发动机排气温度高,易造成增压器损坏,并出现低速时增压压力不足,高速时增压压力过高及寿命降低的情况。 汽油机采用涡轮增压的应用现状:近年来,在汽车市场整体火爆的影响下,涡轮增压汽油车的销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装配涡轮增压技术的汽油车销量达zTlJ56.54万辆,同比增长了86%。201 1年,新骐达1.6T、上海大众全新帕萨特(NMS)I.6T和2.OT 等多款车型的上市带动涡轮增压汽油车销量的增长。 除途安等少数SUV车型和瑞风等少数MPV车型之外.国内涡轮增压汽油机多装配在轿车上。近几年来,随着汽油机涡轮增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轿车涡轮增压技术的装配率呈小幅上涨趋势。201 0年,轿车中涡轮增压汽油机的装配率接近6%。201 1年前6个月装配率超过了6%,为6.57%,未来装配率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金融危机以来,在1.6L及以下购置税减征和小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降低等政策的影响下。涡轮增压技术开始逐渐应用在小排量汽油机上。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小型化可以带来材料成本的降低,同时,还能降低尾气中CO。和NO的含量。符合日益苛刻的环保标准的要求。大众汽车集团在涡轮增压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开发的多款涡轮增压汽油机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众国内合资公司旗下的车型,大众车系因此成为配备涡轮增压技术的主力。2005~2010年,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涡轮增压汽油车的累计销量分别为75.91万辆和68.26万辆,占总销量的49%和44%。市场占有率超过90%。而上汽、华晨和奇瑞等自主车企的涡轮增压技术起步较晚,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市场份额较低。2005~201 0年,三家企业的累计销量仅有4,23万辆,市场份额不到3%。 缸内直喷技术能使燃油在极高的压力下直接喷入到燃烧室中,能有效优化进气混合效率。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在涡轮增压的基础上增加缸内直喷技术后,会同时具有传统汽油机高速大功率和柴油机低速大扭矩的特性,使汽油机的动力更强。响应更快,而油耗和排放更低。涡轮增压结合缸内直喷技术的优越性,使得以大众合资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纷纷燃烧效率更高。汽油机采用两者结合的技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2011年6月底,在售的轿车中有38款车型配备了涡轮增压技术,其中有33款车型采用了涡轮增压结合缸内直喷技术。 2010年,国内轿车涡轮增压器的配套被3家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垄断。这3家生产企业分别是长春富奥石川岛增压器有限公司、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和霍尼韦尔涡轮增压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市场份额分别为52%、44%和4%。 国外发展现状 车用汽油机领域,1962 美国GM 公司就有增压汽油机问世,可是由于汽油机存在爆震和运行范围窄等难题,使汽油机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车用汽油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车用汽油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李金桐 西京学院机电工程系,学号:1109391015 摘要:本文阐述了车用汽油的基本概念,回顾了我国《车用汽油》标准的发展,结合目前我国市售车用汽油的质量状况,针对我国车用汽油现状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出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车用汽油标准体系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tor gasoline in our country Gentle Le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Xiji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3; En gineering; Student ID:1109391015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 of motor gasoline,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standard for motor gasoline in our countr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quality of motor gasoline sold in China for motor gasoline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formula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relevant standard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s Standard system 引言: 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交通、物流运输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世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全球带来了相应的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迫使世界主要汽车市场都针对性地制定了严格的汽车燃油消耗法规和排放污染物标准。同时,随着先进、高效的内燃机技术,如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尾气后处理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汽车对汽油的应用指标逐步规范,技术要求也日益严格,进而推动了世界车用汽油规范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科学的车用汽油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法规。 1车用汽油的简介 车用汽油是一种由石油炼制成的液体燃料,是用量最大的运输燃料,为点火式发动机燃料。主要供汽车、摩托车使用。车用汽油是由石油经过直馏馏分和二次加工馏分调合精制并加入必要添加剂而成的。沸点范围为 30~205℃。车用汽油应在任何工作条件下都能形成均匀的混合气,在任何负荷下都能正常燃烧,燃烧过程中不会生成积碳和结胶。 2我国《车用汽油》标准的发展 2.1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保有量也越来越大,这也导致原油需求量的大幅提高。同时,随着我国汽车标准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汽车油耗、排放水平逐步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这对我国车用汽油的供应量、质量管理以及

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二)

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二) (接上期) 2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发展历史 在内燃机出现的早期,即20世纪初,人们就已对汽油喷射方式进行过研究。1900年德国Deutz公司就曾经生产过汽油喷射的固定式发动机。以后,汽油喷射的应用范围逐步转移到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上。二战前夕的20世纪30年代,德国已开始用Benz和BMW公司的汽油喷射发动机装备军用飞机。 航空发动机采用汽油喷射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自然也引起了人们将其应用到汽车上的兴趣。但是,当时并没有对化油器式汽油机的燃烧方法做重大改动。通常是为了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往往仅在现有的汽缸盖结构基础上,为配备直接喷射喷油器而进行相应的修改,因此开发的重点侧重于喷油装置及其调节。1938年德国空军研究所(DVL)和Bosch 公司合作,首先致力于汽车二冲程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研究,并完成了装车试验。Daimler Benz公司也于1939年推出了专供赛车使用的四冲程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直到1952年汽油直接喷射才首次批量应用于汽车,Gutbrod公司首先使用Bosch公司提供的机械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批量生产装有

二冲程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轿车,因二冲程汽油机采用缸内直接喷射之后可避免扫气过程中的燃油损失,与当时的化油器汽油机相比,其燃油耗节约了25%~40%。1954年Benz 公司首次推出了排量为3.1L的四冲程直立6缸M198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图5和图6中),搭载于300SL型轿车。 虽然1934年德国就开始研究如何通过把燃油直接喷入燃烧室而得到不均匀的混合汽,即分层充量。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Texaco公司也推出了TCP(Texaco Combustion Process)燃烧系统以及1968年Ford公司推出的 PROCO(Ford-Programmed Combustion Process)燃烧系统(图6右),立足于节能减排,力求通过分层稀薄燃烧方式来提高压缩比,使汽油机在保持本身优点的前提下,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达到或接近柴油机的水平。但是,由于缸内直喷式汽油机既有喷油系统又有点火系统,结构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同时在燃烧室内实现分层燃烧的调试比较困难,开发费用大,再加上当时尚缺乏供稀薄燃烧用的NOx后处理技术,因此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汽油机缸内直喷分层稀燃技术仍未进入实用阶段。 随着内燃机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基于微电子技术的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重新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迫于节能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压

汽车维修技师职业等级考试汽油发动机电喷技术试题3含标准答案

汽车维修技师职业等级考试汽油发动机电喷技术试题3含标准答案

汽车维修技师等级考试--------汽油发动机电喷技术试题3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使发动机产生最大输出功率的点火提前角称为。 2.电控点火系统一般由、、、、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等组成。 3.电源一般是由蓄电池和共同组成。 4.是爆燃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其功能是。 5.电感式爆燃传感器利用原理检测发动机爆燃。压电式爆燃传感器利用 原理检测发动机爆燃。 6.对应发动机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点火提前角。 7.最佳点火提前角应使发动机气缸内的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 8.辛烷值较低的汽油抗暴性较。点火提前角则应。 9.爆燃传感器一般安装在,其功用是。 10.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信号判断发动机负荷大小。

11.火花塞的作用是 。 12.起动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信号主要是和。 13.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满足、、三方面条件。 14.点火提前角随着发动机的负荷增大而。 15.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及三个方面。 16.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点火提前角可适当。 17.点火提前角控制可分为点火提前角控制和点火提前角控制。 18.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由控制。 19.消除爆燃的有效措施为。 20.汽油机点火系统有和两大类。 2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向ECU输送

信号。 22.无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分为、、三种类型。 23.ECU根据爆燃信号超过基准次数来判断爆燃强度,其次数越多,爆燃强度越。 24.在使用中,拆开点火线圈上的线束,用检查点火线圈电阻。 25.爆燃传感器有和两种类型。 26.压电式爆燃传感器可分为、、三种。 27.一般采用的方法来判断有无爆燃及爆燃强度。 28.爆燃传感器给ECU输送信号。 29.在检测爆燃传感器中,用检测传感器端子与传感器壳体之间的电阻应,否则说明内部短路。 30.点火提前角随着发动机转速升高而。 31.无分电器独立点火方式其特点是每缸有个点火线圈。

现代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燃油系统与维修

现代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燃油系统及维修 缸内直喷汽油机己被各大汽车制造商普遍采用,尤其是大众汽车公司近两年在国内销售的新车己大部分采用TSI发动机,即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国内各汽车杂志都曾详尽地介绍过缸内直喷汽油机燃油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但由于此项技术发展很快,那些文章上很多内容己不符合当前实际。本文以大众TSI发动机和通用SIDI 发动机为例介绍目前实际装车用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燃油系统结 构、工作原理特点和维修注意事项。 目前实际装车用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的低压燃油系统和高压燃油系统都采用按需调节燃油系统,参见图1。所用的缸内直接喷射都取消了“分层”充气工作模式(压缩行程喷射、稀混合汽),只有“均质”一种模式(进气行程喷射、λ=1的混合汽)。这样可以不使用昂贵、且易损坏的存储型氮氧化物催化转化器,也能使排放达标。 一、低压燃油系统 1.低压燃油系统结构 与传统的进气道燃油喷射系统相比,其低压油路增加了燃油泵门控开关、燃油低压压力传感器G410、油泵控制单元J538。

燃油低压压力传感器采用传统三线式压力传感器。 燃油泵门控开关能使打开驾驶员侧车门时燃油泵即开始工作,车门开关信号被送至发动机控制单元,燃油泵被触发2s。燃油泵提前工作是为了迅速建立高压以缩短启动时间。 有些汽车还具有碰撞燃油切断装置,它是通过燃油泵继电器断开燃油泵。 2.按需调节低压油路 低压油路在发动机工作时仅保持0.4MPa油压,以节电。在易汽阻状态则使油压保持在0.5MPa。然而,发动机工作时燃油消耗是不固定的,因此燃油低压压力传感器时刻将燃油压力信号发送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此信号向燃油泵控制单元发送一个有20Hz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燃油泵控制单元根据这个指令,为电动燃油泵送去的脉冲宽度调制电流,形成闭环控制。换言之,此时燃油泵上的电压不是12V,而是由脉冲宽度调制电流产生的较低的有效电压。即燃油泵转速是受控可变的,不需要燃油压力调节器,输出油压也保持在0.4MPa。 应注意,图1中燃油泵上的回油管不是用于低压燃油系统的,它是仅用于高压燃油系统的。低压燃油系统都采用无回油式的 二、高压燃油系统 1.高压油路系统结构 第二代高压泵高压油路系统如图2所示,它由高压泵、燃油压力调节阀、燃油压力传感器、燃油分配管、喷油器、压力限制阀及低压回油燃油管等组成。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发展的分析与研究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任课教师签名: 日期: 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目录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研究与发展 (1) 1简介 (1) 2 缸内直喷技术特点 (1) 2.1分层燃烧缸内直喷汽油机 (2) 2.2匀质混合燃烧缸内直喷汽油机 (3) 3 GDI发动机的技术现状 (4) 3.1燃油供给和喷射系统 (4) 3.2喷射模式 (5) 3.3燃烧系统 (5) 3.3.1“喷束引导法”(spray-guided system) (6) 3.3.2 “壁面引导法”(wall.guided system) (6) 3.3.3 “气流引导法”(flow-guided system) (6) 3.4缸内空气运动的组织 (6) 4 GDI发动机目前存在的问题 (7) 4.1 排放问题 (7) 4.2催化器问题 (7) 4.3积炭问题 (7) 4.4喷油器问题 (7) 4.5控制策略问题 (7) 5今后GDI技术研究开发方向 (8) 5.1降低NOx排放的技术 (8) 5.2二次燃烧技术 (8) 5.3二次混合技术 (9) 5.4均质混合压燃技术 (9) 6 GDI技术的发展前景 (9) 参考文献 (10)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研究与发展 100177唐文来 指导教师王鸿翔 摘要: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汽油机缸内直喷(GDI)技术的发展背景、技术特点、技术现状、目前面临的难题以及今后技术研究工作的重点,指出了排放的控制措施将成为决定其推广实用的关键因素。最后对汽油机缸内直喷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汽油机缸内直喷排放 1简介 随着石油资源越来越紧缺,人们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一种新型的汽油机燃烧方式应运而生,即发动机稀薄燃烧技术,而实现稀薄燃烧的理想方式是缸内直喷分层喷油,即缸内直喷(GDI)。直喷式发动机是在气缸内喷注汽油,将喷油器安装在燃烧室内,将汽油直接喷注在气缸燃烧室内,空气则通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与汽油混合成混合气被点燃做功,这种形式与直喷式柴油机相似,因此,缸内喷注式汽油发动机是将柴油机的形式移植到汽油机上的一种重大创举。 上世纪50年代,德国就研制了直喷二冲程汽油机,但由于当时内燃机制造技术和电控水平较低,其性能和排放并不理想。90年代后,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研究有了快速发展。缸内直喷汽油机改变了混合机理。可采用稀薄分层燃烧技术,有效地降低HC等排放。直喷方式的油滴蒸发依靠空气吸热而非壁面吸热,降低了混合气温度和体积,可降低爆燃倾向,提高发动机压缩比。此外,GDI汽油机还具有瞬态响应好,易于实现精确的空燃比控制,具有快速的冷起动和减速快速断油能力等特点。 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空燃比达到40:1,具有节省燃油、减少废气排放、提升动力性能,减少发动机震动、喷油精度的提高、发动机更耐用等优点,目前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缸内直喷发动机,如大众公司的FSI(燃油分层喷射)、通用公司的SIDI(点燃式直喷)、丰田公司的D—4S、宝马公司的HPI(高压直喷)、三菱公司的GDI(汽油缸内直喷)、保时捷的DFI(直接燃油喷射)等。这些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各有自身的特点,技术先进,都明显优于进气道喷射汽油机。 2 缸内直喷技术特点 缸内直喷汽油机是以传统电控喷射系统为基础,进行结构和控制技术的优化,使得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得到改善。

车用汽油标准

` ICS 75.160.20 E 31 备案号: DB 车用汽油 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3、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欧盟标准EN 228-2004《车用汽油》制定。 本标准与EN 228-2004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一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均采用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根据上海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研究法辛烷值划分为3个牌号; ——未设马达法辛烷值、VLI指数等项目; ——增加了抗爆指数、铁含量、锰含量、硫醇、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和相应的试验方法; ——密度按20℃进行规定; ——烯烃指标规定为“不大于 25%(体积分数)”,芳烃修改为“芳烃+烯烃”,指标为“不大于 60%(体积分数)”; ——氧化物只规定甲醇,指标为“不大于 0.3%(质量分数)”; ——馏程指标与GB 17930-2006《车用汽油》国家标准一致。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川、林荣兴、陈洪德、缪文泉、叶志良、沈伟云、唐德寿、黄成。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

车用汽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 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适用于作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 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 503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 1792 馏份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884-2000, eqv ISO 3675:1998) GB/T 1885 石油计量表(GB/T 1885-1998,eqv ISO 912:1991)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4756-1998,neq ISO 3170:1988) 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5487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GB/T 653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GB/T 8018 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GB/T 8019 燃料胶质含量的测定喷射蒸发法 GB/T 8020 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11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GB/T 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 17930-2006 车用汽油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 0174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 SH/T 0253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SH/T 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型振动管法) SH/T 0663 汽油中某些醇类和醚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689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SH/T 0693 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711 汽油中锰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712 汽油中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汽车新技术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汽油直接喷射式发动机? 答:汽油直接喷射式发动机是利用燃油喷射装置,将汽油以雾状高速直接喷射到气缸或进气管中,和吸入气缸的空气混合后,再由电火花点燃、膨胀推动活塞下行而做功。 2. 空燃比? 答:空燃比是指吸入发动机内的混合气体中的空气与燃油的质量之比。 3. 发动机的爆震? 答:爆震是发动机的一种非正常燃烧,通常是由于尚未燃烧的可燃混合气在已燃混合气产生压力波压缩和热辐射的作用下,加速反应自然的结果。 汽车发动机是利用火花塞提供的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使火焰在混合气内不断传播进行燃烧的。火焰在传播过程中,如果压力异常升高,一些部位的混合气没等到火焰传到自己就着火燃烧,造成这种瞬时爆发燃烧的现象,简称为爆燃或爆震 4.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答: ABS是在原车常规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加装了一种在任何一种行驶条件下紧急制动时能够避免车轮抱死滑移的电子控制的防抱死系统。 5.汽车动力转向系统? 答:ASR亦可称作转向加力系统(或加力装置),是在驾驶员的操纵或控制下,借助于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将其转换为液体压力或气体压力并驱动转向轮偏转;或者借助于电力,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进行助力从而实现汽车转向运动的系统。 二、问答题 1.电子控制汽油喷射是怎么回事?有何好处? 答:电子控制汽油喷射是指用电子控制器(EFI计算机)控制喷油器,向发动机提供所需的燃油量。当发动机工作时,由电子控制器接收各种传感器送来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计算出发动机各种工况下所需的燃油量,然后向喷油器发出指令,控制喷油器的开启时间,把汽油喷射到发动机的进气管并与吸入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气缸。 采用电子控制供给发动机燃油理,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得到最佳的可燃混合气,可提高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节省燃油和减少排气污染,目前在汽车工业较先进的国家中已广泛采用。 2. 传统的汽油机点火系统为什么正被淘汰? 答:传统点火系统在汽车上虽历史悠久,但却存在着以下几个根本性缺点:

汽油发动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汽油机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汽车的发展,给世人在“行”上带来极大的便利,使得窨距离缩小,人们的工作速度得以提高。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又使汽车发动机如虎添翼,成为高新技术的集成。 一、世界汽油机技术发展现状 为了适应汽车对节油、环保、安全的需要,车用汽油机主要朝着更节油、更环保的 方向发展,因此欧洲己执行欧Ⅳ标准。以下为国外在汽油机方面主要先进技术。 1.多气门技术:每缸3-5 个气门(大多为 4 气门),可提高功率,改善燃烧质量, 如捷达王 5 气门、丰田 8A4气门等。 2.双顶置凸轮轴( D.HC)可提高转速、提升可靠性。 3.可变气门正时(VVT):根据不同转速调节气门时,可节省燃油,改善排放,如 本田 VTEC、丰田 VVT-i 等。 4.汽油机增压:可提高升功率,在排量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功率,如帕萨特 1.8T 轿车。 5 .可变进气道长度(VIM):在不同转速下使用不同进气道长度,保证在任何工况 下都有较好的充气效率,如奥迪A6。 6.停缸技术:在输出功率减小时,使一部分气缸停止工作,可节省燃油,如通用开 拓者 EXT 2005 款有 8 个气缸,需要时可使 4 个气缸一停止工作。 7.全铝发动机:使用铝缸体、缸盖、活塞等,可减小质量,节省燃油,如日本铃木 1.3L 、 1.4L 汽油机。 8 .智能驱动气门(SVA):取代传统凸轮轴,每一个气门挺杆上有一个独立的驱动 器,可以减少20%油耗及污染物,如:法国法雷奥公司已设计出样机,2009 年可大批量投产。 9 .可变压缩比汽油机:将传输功率与压缩比控制功能进行整合,压缩比可变。2005年法国 MCE-5公司己开发出样机。 10 .汽油机直喷( GDI)和稀薄燃烧技术:将高压汽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周围为稀 薄混合气,实现分层燃烧,可提高燃料经济性,节油约20%,如丰田皇.冠 3.0L V6 汽油机(国产皇冠无GDI 技术)。 11 .可控燃烧速率系统(CBR):两个进气道,有一个是切向进气的,另一个是中性 的。喷油器向两个进气道喷入等量的燃油。改变进气口封闭控制阀的位置,可调节气缸内空 气涡流强度和混合气浓度,实现稀薄燃烧; 12 .发动机控制用ECU已达 32 位,匹配参数超过6000 个。 二、国内汽油机技术现状及发展水平 我国早期汽油机大多是引进和测绘仿制产品,如:一汽解放载货车用CA6102、BJ2020车用 BN492Q、南汽轻型货车用6427 等。之后随着中外合资企业的建立及技术引进,我国汽 车行业已生产多种机型,例如:切诺基 BJ498Q、BJ698Q( 2.5L 、4.0L );桑塔纳 AEE( 1.8L );帕萨特 AWL( 1.8L );北京现代伊兰特B4GB( 1.8L );天津一汽夏利TJ376Q( LOL);长安 奥拓 JL368Q ( 0.8L );广州丰田凯美瑞(丰田 2.4L );广州本田雅阁( 2.0L 、2AL、3.0L );广州本田飞度( 1.3L 、 1.5L );东风日产( 1.6L 、 1.8L 、 2.0L );一汽轿车引进技术生产的 克莱斯勒CA488 ( 2.2L );沈阳航天三菱引进的三菱4G63、 4664(2.0 、 2.4L )和 4669 系 列汽油机;东安动力引进的三菱4G1( 1.3L 、 1.6L ), 4G9( 1.8L 、 2.0L ) ; 东风悦达起亚千里马( 1.6L ) , 以及国内沈阳新光、保定长城等企业生产的491Q(丰田 4Y),吉利生产的 JL376( LOL)、 JL479( 1.3 、1.50 、 JL481( 1.8L )汽油机等。 在技术应用方面,大多数引进机型和合资企业生产的机型都采用一些国外先进技术。

汽车缸内直喷技术详细讲解

汽车缸直喷技术详解 对于一台汽油发动机来说,将汽油送入汽缸,并与空气混合,再使油气混合物充分燃烧才能获得强大的动力,因此油气混合技术也是发动机的关键之一。在经历了化油器、单点电喷、多点电喷技术阶段之后,油气混合技术终于进入了直喷时代,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采用直喷发动机,那么直喷发动机的技术关键 点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逐一解析。 高压喷油系统 高压喷油系统可以说是直喷发动机最关键的系统,与以前油气在进气歧管混合,然后被负压吸入发动机不同,直喷发动机是用高压喷油嘴将燃油喷入汽缸,由于汽缸压力已经很大,因此需要喷油系统具备更大的压力。

高压喷油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发动机控制模块(ECM)、高压油轨、高压油泵和喷油嘴四部分,其中ECM主要采集发动机数据,按照预定程序控制喷油时机和喷油量,从而实现最高燃烧效率;而高压油泵则主要负责燃油的加压,高压油轨主要起均衡各喷油嘴喷射压力的作用,而最终的喷油任务则由喷油嘴来执行。 此外,还有多个传感器提供燃油压力等信息,确保整个系统的高效率。

ECM(或称ECU)不仅是直喷发动机的关键部分,也是所有技术较新的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涉及到芯片、执行器、软件等多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无法实现量产装车。目前ECM技术还是为国外企业所把持,在技术 上已经比较成熟。

部分自主品牌虽然也初步具备了ECM的制造能力,但是在软件的匹配、执行器的可靠性等环节还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不过就跟变速器技术一样,这样的关键技术一旦取得突破,自主品牌厂商将受益匪浅。 高压油泵则是燃油加压的关键环节,在低压油泵将燃油送到高压油泵之后,高压油泵可以将汽油加压到十余兆帕的压力(这是普通汽油泵压力的三四十倍),并将其送入油轨。高压油泵通常是由凸轮轴带动,部则有双头或者三头凸轮加压(如福特ECOBOOST系列发动机的“9号凸轮”)。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分析解析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 学院**********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10040208 学号1004020533 姓名***

目录 1 GDI技术的发展 (1) 2 GDI技术的发展前景 (2) 3 GDI发动机的技术现状 (4) 3.1 燃油供给和喷射系统 (4) 3.2喷射模式 (6) 3.3燃烧系统 (6) 3.3.1“喷束引导法”(spray-guided system) (6) 3.3.2 “壁面引导法”(wall.guided system) (7) 3.3.3 “气流引导法”(flow-guided system) (7) 4今后GDI技术研究开发方向 (7) 4.1降低NOx排放的技术 (7) 4.1.1稀燃催化器 (7) 4.1.2废气再循环 (8) 4.2二次燃烧技术 (9) 4.3二次混合技术 (9) 4.4均质混合压燃技术 (9) 5 GDI发动机目前存在的问题 (10) 5.1 排放问题 (10) 5.2催化器问题 (11) 5.3积炭问题 (11) 5.4喷油器问题 (12) 参考文献: (13)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汽油机缸内直喷(GDI)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亟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指出了排放的控制措施将成为决定其推广实用的关键因素。最后对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汽油机缸内直喷排放 1 GDI技术的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德国研制出了二冲程直喷汽油机,限于当时机械制造技术和电控水平较低,其性能和排放并不理想。90年代后,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缸内直喷汽油机改变了预混合汽油机的混合机理,可采用稀薄分层燃烧技术,降低HC等有害排放。直喷方式的油滴蒸发主要依靠空气吸热而非壁面吸热,降低了混合气温度和体积,可降低爆燃倾向,提高发动机压缩比。此外,GDI 汽油机还具有瞬态响应好,易于实现精确的空燃比控制,具有快速的冷起动和减速快速断油能力等特点。这些方面GDI汽油机都明显优于进气道喷射汽油机。为此许多外国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都成功开发出了自己的GDI发动机机型。1996年,日本的三菱公司率先采用立式进气道与弯曲顶面活塞。在进气行程中吸入的空气通过立式进气道被吸入气缸,形成强烈的滚流。喷射的燃油经曲面形的燃烧室壁面引导被送到位于气缸中央的火花塞附近,形成稳定的燃烧。开发的汽油直喷发动机应用于运动型轿车Galant上,其油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