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数字水文地形模型的景观水系优_省略_尔廷根_宾茨旺根段多瑙河河流修复_李雱

基于数字水文地形模型的景观水系优_省略_尔廷根_宾茨旺根段多瑙河河流修复_李雱

基于数字水文地形模型的景观水系优_省略_尔廷根_宾茨旺根段多瑙河河流修复_李雱
基于数字水文地形模型的景观水系优_省略_尔廷根_宾茨旺根段多瑙河河流修复_李雱

基于数字水文地形模型的景观水系优化设计——德国埃尔廷根-宾茨旺根段多瑙河河流修复Optimizing Landscape Water System Design Based on Hydraulic Digital Terrain Model

—The Danube River Restoration in Ertingen-Binzwangen, Germany

摘 要:数字水文地形模型是将水力学的数据分析与传统数字地形模型结合的先进技术。在德国埃尔廷根-宾茨旺根段多瑙

河河流修复工程中,以数字水文地形模型为核心技术优化景观水系设计,多瑙河水力学研究、河流景观设计以及景观施工等

不同阶段一环扣一环紧密衔接,优化景观水系设计,以合理控制人类 对自然的干扰强度,保持景观生态平衡状态或构建良性

循环的景观生态系统。

关 键 词:风景园林;河流修复;景观水系优化设计;数字水文地形模型;生态鱼道

文章编号:1000-6664(2013)08-0030-05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3-07-13; 修回日期:2013-07-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编号51008057)资助

Abstract: Hydraulic 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 is an advanced technology which combines hydraulic analysis and traditional DTM.

Based on hydraulic DTM, the Danube River Restoration in Ertingen-Binzwangen shows how hydraulic research of the Danube River,

river landscape design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an work hand in hand, in order to optimize landscape water system design and

control intensity of human invention on natural system, as such to maintain landscape ecological balance or construct landscape eco-

system in virtuous circle.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iver restoration; optimizing landscape water system design; hydraulic digital terrain model;

ecological fish passage

在河流修复和景观设计工程中常常需要对建设场地进行平整或填挖、抬高、削低等一系列地形改造,如何精确设计、合理控制人类干扰强度,以保持景观生态平衡状态或构建良性循环的景观生态系统,是景观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以数字水文地形模型为核心技术,德国埃尔廷根-宾茨旺根段多瑙河河道修复演示了如何将设计前期对景观水工水力学和生态水力学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转译为河道景观设计的科学基础。

1 德国河流修复背景和进展

自19世纪以来,为了提高内河航运能力,德国在易北河、多瑙河以及莱茵河等主要河道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环境影响。天然河流形态被极大改变,蜿蜒曲折成为直线或折线型,河道横断面形状也规则化,许多生物赖以维持生存的自然形态和水生生境消失。河流的自然面积极大压缩,水文过程的可持续性遭到破坏,加之沿河流域的污染排放严重,因而造成河道淤积、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地贫瘠化和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失去正常河流功能的河道年年洪涝频繁,对沿河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大的威胁和损失,其中2002年多瑙河特大洪水最为严重,近百人死亡,经济损失达数亿欧元。

由于每年用在洪灾上的纳税人的钱都相当可观,河流修复已经成为德意志联邦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10年前,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启动了“巴登—符腾堡州多瑙河的整体规划”项目,其综合规划目标是恢复州内多瑙河流域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修复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河流综合整治观念变得日益重要,是德国政府对现有河流修复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在过去几十年中,德国学者和技术人员在河流生态修复理念和技术方

李 雱 / LI Pang

(瑞士)彼得·派切克 / (Switzerland) Peter Petschek

面进行了大量研究[1]:1938年Seifert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要求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可以达到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20世纪50年代,德国正式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理论,提出河道整治的植物化和生命化。1965年ErnstBittmann在莱茵河用芦苇和柳树进行生物护岸实验。20世纪80年代末,德国首先提出“近自然型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即河流规划与建设应以接近自然为标准,并以模拟自然为主。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存在的不足处也较为集中:技术发展多集中于生态修复材料的开发及生境缀块的设计和构建上;修复内容则集中在修复与提高单个栖息地的条件或对河流物理结构,如内河道、河岸带等的修复上;水体虽然是河流景观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但在水生生物对河流生境变化,以及河流的自然变量及动力学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方面极其缺乏。因此,研究河流系统整体结构、功能与动力学过程的综合修复技术,为景观设计提供合理的、科学的设计依据,多专业合作模式的河流修复势在必行。

在“巴登—符腾堡州多瑙河的整体规划”项目框架中,Regierungspr?sidium Tübingen地方政府负责埃尔廷根-宾茨旺根段的河流修复。由于多瑙河的河道裁弯取直和渠化,这一段河道存在的问题是河道流程显著缩短,导致近年来河水在竖向上严重侵蚀,河流生态系统平衡破坏,河流水质恶化。河流整治目标设定包括恢复河流和河漫滩的物理及水文动力,河流再次弯曲化,重新确定自然水位和河流河谷的水位波动,以及改善动植物的栖息地条件等。因其在河流修复和水景设计方面拥有丰富的工程经验,斯图加特市的Geitz景观设计事务所(Geitz und Partner GbR Landschaftsarchitekten,Stuttgart)被政府委托完成该河段的景观设计。而斯图加特大学水利学院(Hydraulic Engineer of University of Stuttgart)的研究人员则进行水力学研究,以再生河流自然过程,并使河流生态系统回到自然演替的轨迹上。二者需在项目过程中密切合作,在河流防洪设计的同时考虑景观完整性和生态完整性问题。

2 水力学研究和数字水文地形模型

从多瑙河所在流域的整体性出发考虑,水利研究人员首先对河道水系的基准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详细的水文生态、河流水力学特性、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研究人员进行综合性的指标分析和计算,包括河道形态的确定、稳定性计算、生态需水量确定、河流河谷的水位波动,生态护岸的构建等,使河流的各组成要素接近自然河流的指标。基于水力学评价,研究人员对这段河流修复规划的构想是重塑一段约2.6km长的有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滩和沙洲的自然河湾,以涵养水源、降低河水流速、削弱洪水的破坏力,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场所。

水力学计算表明,自然河湾的重塑会导致下游短距离河段中约2.1m 高度的水位落差。如何在这段不长的河流中建造适合坡度的跌水景观,以使水位落差不过于陡急,研究人员需要对河道水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给出合理、量化的河道空间形态。从河道水系看,水流特性主要包括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分布、动水压强等;从边界条件来看,影响河道水流特性的因素主要有:过水断面形状、尺寸,河道纵断面底坡及其变化,沿流向河道的顺直程度,河床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局部建筑物等;从保护流域生态多样性看,应尽可能地接近天然河道的水流特性和生态条件,以维持整个流域生态正常有序地运行。

数字水文地形模型(hydraulic digital terrain model,hydraulic DTM)在此成为解决复杂性问题的技术创新点。数字地形模型基于遥感和GIS系统生成,蕴涵着反映地形、地貌信息的数字组件如:坡度、坡向、高度等,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具有可视化仿真和分析能力。在本项目中,水利研究人员将基于水力学分析计算不同分洪流量对河水水位的影响,水流及水动力条件生成的水系数字模型,创造性地与传统的数字地形模型有机结合,形成数字水文地形模型(图1)。该模型是这一段河道建成后的流域地表形态、水文要素和水系动态的仿真模拟,实现了流域内所有可能信息的最大综合和可视化。

基于该数字模型,通过对水工水力学和生态水力学的各种参数进行编辑与分析,可以按照不同类型的下垫面条件、不同汇流情景中的水动力状况而选择不同的模型参数,比较参数变化对水量平衡和防洪情势的影响程度,并根据计算所得的流量过程与实际过程的拟合程度进行参数调整,从而使拟合过程达到最优效果。水力学研究和评价结果是,低流速的浅滩跌水区域与深潭静水区的结合能够满足河流防洪设计,同时也会较好地支持该地域的水域生态系统,尤其是鱼类的洄游。

3 水景设计和数字水文地形模型

基于水力学研究数据成果,Geitz事务所需要将水工水力学和生态水力学的要求转译成恰当的自然景观形式,在立项后深化河流景观设计,以及对河流景观施工进行现场管理和操作指导。对于Geitz事务所而言,重建沿岸陆生、湿生、水生植物群落,绿化堤岸护坡,保持绿色自然景观,进而恢复水体的生物多样性,达到水质净化效应、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并举的效果,都是成熟的设计技术。在该项目中,Geitz事务所面临的挑战在于水景设计,即如何将数字水文地形模型转化成为一段生态鱼道,符合

多瑙河中生存的鳟鱼、鲈鱼等各种不同鱼类的洄游习性,并在保证过鱼的图1 浅滩跌水区的数字水文地形模型

疑。生态鱼道正是对原有鱼道概念的拓展,它不仅应具有过鱼的功能,还有通过机质、泥沙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功能,以及在横断面上恢复河流廊道(生态交错带)的功能。因此,生态鱼道是有效提高河流连接度与连通性,维持整个流域生态正常有序运行的手段。

经过仔细研究河道内的水流特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成年鱼上溯以及幼鱼降河的洄游特性,鱼类的游泳能力、游泳速度和飞跃条件对水表面轮廓、流速、水深及鱼道出水口的要求,Geitz景观设计事务所对数字水文地形模型的诠释性设计构思是近自然式的巨石固床斜坡(图2、3),它们与河岸景观修复融合,建立起“陆地—河岸带—河道”完整的断面生态模式,与河岸带的植被共同重构河流廊道,提高景观的连通

基础上,通过对建筑材料的选择、结构型式和断面型式的生态优化以及宽度、深度的增加以达到修复河流廊道的目的。

鱼道又称过鱼设施,是使洄游鱼类繁殖时能顺流或逆流通过河道中的水利设施总称。现代鱼道多是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的构筑设施,如池堰式、池孔式、丹尼尔式、竖孔式等,在设计时主要针对1~2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特征,而很少考虑其他水生生物、有机碎屑等在鱼道建设后能否在流域上下游输移和交换;也没有考虑鱼道与两岸环境之间的融洽性。此外,绝大多数鱼道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差甚远,而建造中使用的抗冻剂、早强剂等添加剂在水中的缓慢释放,对诱鱼效果和鱼类健康都有负面影响[2]。近20年来,由于现代鱼道的运行效果有限,它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受到质

Plangrundlage:

Vermessung durch Intermetric, Stuttgart, Juni 2008

图2 浅滩跌水区的最终平面图

图3 浅滩跌水区的最终剖面图及巨石放置的相关信息

3

图4 建成后具有浅滩和深潭交替结构的自然河流状态图5 安装了三维机械控制系统的挖掘机在现场工作图6 用有标刻度的分类抓斗的挖掘机正在工作 图6-1 分类抓取巨石图6-2 将巨石正确放置

图6-3 检查和调整巨石的定位高度

度(图4)。在设计概念形成后,设计师可以从数字水文地形模型推演出设计段河道的空间形态如河道长度、宽度、深度、地形起伏、坡度、河道最低点和高程以及河岸坡向等,为巨石固床斜坡概念的深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量化数据。最终生态鱼道的形态是近1 700块巨石沿着河水落差方向排列,犹如张开的渔网形状,每一块巨石都重达1.6t,而边长至少1.5m。最后设计人员将每块巨石的重量、体积和定位输入数字水文地形模型中,

对影响冲刷和稳定性的水力参数和土工技术参数进行研究,计算生态鱼道的冲淤平衡和水力稳定性,以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由此,基于数字水文地形模型,将水力学研究的成果作为河道形态设计和尺度设计的基础,Geitz事务所完成的景观设计不仅满足这段河道在防洪设计上的水流特性要求,同时也可以恢复河流廊道的纵向、横向自然属性,保护河流中的各种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和物种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杨海军,刘国经,李永样.河流生态修复的新理念和目标[J]. 人民珠江,2007(3):2-4.

[2] 杨宇,严忠民,陈金生.鱼道的生态廊道功能研究[J].水利渔业,2006,26(3):65-67.

(编辑/王媛媛)

作者简介:

李 雱/1972年生/女/江苏南京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建筑系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文化景观的理论与实践,三维景观可视化技术,地图术的理论与实践,环境行为学(南京 210096)(瑞士)彼得·派切克/1959年生/德国人/瑞士拉玻斯维尔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竖向设计,智慧造景,景观构造

4 景观建造和数字水文地形模型

为了完成景观设计的目标,施工方需要将这1 700块巨石精确放置在有坡度的场地上,且竖向误差不超过2cm,这看似在数字模型编辑中方可达到的要求对任何施工方而言都极为苛刻。在传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场地测量定位,以对石头的定位进行控制,因而若采用传统施工技术,如此高精度的施工要求的景观建造项目显然既困难又耗时。作为施工承包方的施密德土木工程有限公司(Schrode Tief- und Stra ?enbau GmbH)选择了不同于传统的施工技术,通过在挖掘机上安装三维机械控制系统,便可以实现厘米级误差的建造。因此安装有三维机械控制系统的挖掘机被应用到这项工作中,但不只限于挖掘——在对巨石进行定位时,施工人员用有标刻度的分类抓斗代替铲斗,这让逐步抓取巨石并精确定位成为可能。

与先前的水力学研究和景观设计一样,在施工过程中,数字地形模型再次发挥重要作用。施工方将Geitz事务所提供的数字地形模型——其中每块巨石都有确定的位置和高度——拷贝进挖掘机的机械控制装置。训练有素的操作员面对挖掘机中显示屏上的数字地形模型操作挖掘机,先是检测和抓取不规则高度的石块,然后再根据放置要求抓取石块放置到正确的位置,最后检查和调整巨石的高度完成一块巨石的定位(图5、6)。工程结束后,施工方和业主方实施的场地测绘均证明了施工的高精准度;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除去板桩支架的工作外,只有一名挖掘机操作员和一个工头在现场工作。数字地形模型以及安装有三维机械控制系统的挖掘机让这项工程施工在经济和技术上同时获得了成功。

5 结论

在河流修复工程中,水力学研究、生态学研究、景观设计以及景观施工在不同的关注层面、不同的工程阶段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只有各个专业有机结合才能整体性修复受损的河流,再现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然而通常来说,学科之间实质意义上的交叉还十分困难,造成了现有大部分的河流景观设计很难形成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整体考虑和量化分析,仅停留在景观的一般美学意义上,而忽略了河流的自然性、生态性,使得河流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河流的生物多样性降低。造成学科之间分离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数字地形模型的发展为解决学科合作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埃尔廷根-宾茨旺根段多瑙河河流修复工程以新的理念、先进的数字技术和量化方法研究、设计河流景观并进行施工,以数字地形模型为核心技术,将水力学的研究、河流景观设计和景观建造等不同过程环环相扣,在保证多瑙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恢复水质、维护和修复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具有良好的效果。首先,基于详细调研和科学研究的数字水文地形模型,大大地提高河流修复工程的准确率,对于合理利用水力资源、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数字水文地形模型不仅可以帮助确定河流景观形态的最佳方案,还为景观形态方案的深化以及设计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础,景观设计师可以因“水”制宜地设计河道—河岸生态景观系统。最后,数字地形模型被用于抓取正确的巨石和精

确定位以建造正确的河床形态。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水力学研究者、风景园林师以及施工方)均共享这一数字模型。

埃尔廷根-宾茨旺根段多瑙河河流修复的工作流程亦表明,作为项目协调者的风景园林师需要懂得且能够操作数字地形模型:一方面可以依据基于各种信息综合评价所产生的“诊断”来保证在景观设计方案选型和深化阶段对自然干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基于数字模型和三维机械控制系统的配合,可以在施工之前进行施工布局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地形改造与设计精度同步,而不至于因建造过程中的施工误差最终削弱设计的精确性。因而数字地形模型将日益成为风景园林师关注的技术,尤其是在那些地形、水文等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景观修复项目中。

注:文中图片由Geitz und Partner GbR Landschaftsarchitekten, Stuttgart 和Peter Petschek提供。

欧洲莱茵河做流经的气候区

欧洲莱茵河做流经的气候区 1、莱茵河上游和下游分别怎样开发利用以及分别有什么地形、气 候条件和农业发现方向 莱茵河是德国最长的河流,全长1320公里,从瑞士发源,流经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个国家。在德国境内有867公里。沿途风景 最美的一段在中上游的莱茵河谷段,从德国的美因兹(Mainz) 到科布 伦茨(Koblenz)间。为了保护自然风景的原貌,莱茵河河谷段没有架设 桥梁,往来两岸都靠轮渡。两岸风景有点像中国的三峡,但山没有三 峡的高、陡。沿河两岸山坡上遍布葡萄园,点缀着无数罗马时代的古堡。欧洲还没有哪一段大河流域风光能象这一段50公里长的莱茵河中 游那样,荟萃了如此密集的、有几百年历史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 景观。 2、莱茵河主要支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常湿的气候。分布在纬度40到60--65°之间的大陆西岸。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气旋频繁过境, 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多达2500mm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暖月又低于22℃,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的内陆与东 岸地区。属于这一气候的有西北欧、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 南非及澳大利亚的东南一小部分。 3、英国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还有首都伦敦“雾都”之称,莱 茵河什么的具体资料、 哈哈,你的问题里有错误。莱茵河不在英国,它是欧洲是一条著 名的国际河流,它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德国注入北海,沿途的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和荷兰都留下了它的足迹。英国位 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东临北海,与欧洲大陆隔英吉利海峡相望。

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气候,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暧夏凉,四季 温和多雨。秋冬季节,多雾天,所以伦敦是世界上的雾都。 4、受气候影响莱茵河的水文特征受地形影响莱茵河水文特征(初中地理)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无明显汛期,无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小; 地形: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5、从地形气候入手,分析欧洲水系的主要特点;说出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分别注入的河流; 欧洲水系特点: 气候---海洋性气候显著,各月降水比较丰沛,河网密布,河流水 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小,绝大部分是外流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流程短,水流速度较慢。有利于水上运输(内河航运)多瑙河和莱茵河为什么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 将南北向的莱茵河与东西向的多瑙河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形 成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航运大动脉 伏尔加河:注入里海(世界上最大湖泊,也是最大内流湖) 多瑙河:黑海 莱茵河:北海 6、莱茵河的气候都有什么特点? & 7、莱茵河流经地区气候主要特征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其影 响莱茵河的水文特征是 莱茵河流域既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又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且这里 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也不是特别大,所以莱茵河河流径 流量季节变化较小,径流较为丰富

河流景观及生态河道

第一讲滨水景观设计 第一章xx 河流改造成风景河道的一些误区 xx 水利局xx 1、当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并蔓延到周围的环境时,河道和滨水地区就遭受着极大地破坏。这些影响意味着生态和经济的代价。例如: 挤占河道断面修建道路、河道改为暗沟用以建房、不修下水道直接将污水排入河道等等;以上几个方面是城市河道的悲剧。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开始对改善水环境的要求不断高涨。将城市河流改造成风景河道,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这个热点,对城市河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过程中,如果搞得不好,只注意风景景观,不注意生态建设,就会造成一些误区; 3、这些误区是: 顺直河道、硬化河床、加高堤防、建闸修坝、堆积小品等,现在分别叙 述: 4、关于顺直河道: 天然河道没有一条是笔直的,如果修建一条笔直、而且等宽的河道,它势必等速,等速的河道里水生动植物难以生长。所以整治河道时,要随弯就弯,不要裁弯取直。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城市已经把穿城而过的河道改造得面目全非,最近几年如果打算再次整治,一定不要裁弯取直,已经裁弯取直的要改回来,无法改回的,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做: 尽量避免直线段太长,能宽则宽,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在河道转弯时,也不要用一个半徑去完成转弯,尽量多一些变化,甚至弧线、折线共用;请看下面的实例: 左图是奥地利五十年前修建的一条渠道,右图是1986 年改造后的情形,它用蜿蜒、蛇形、不等宽和打掉硬质护坡的手段,成功地将人工痕迹去掉。 当前,有些规划设计院正试探在宽浅河道中,两堤距离保持原状不动(因为不能

动),而将子槽做弯,把景观的文章做到滩地上。 5、关于硬化河床: 硬化河床无非两个目的: 一是防止河水冲刷河坡,二是减少渗漏。很多城市的防洪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城市中建成区越来越大,下垫面硬化,洪峰流量加大,雨水汇集时间缩短;房屋、道路、绿化与河道争地,河道越束越窄,无法拓宽、加深。只好将河坡改成直墙,有的河坡虽未改成直墙,也已经硬化,这种现象甚至发展到河底。水利工程的这种做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这也逼迫水利工程师在护坡的非硬化材料上费了很多心血。近几年来,代替混凝土和浆砌石的防护材料越来越多,诸如: 空心连锁板、模袋、土工布、草皮加土工网、韩国标准砌块、植草砖、木桩、芦苇丛、任意摆放的大石块等等。以上材料足以应付流速在2—3 米/ 秒范围。 大片花卉与灌木组成的护坡(福州)用石块保护河岸(欧洲)我们并不完全反对直墙,象泰晤士河、塞纳河,但要尽量减少。反对的是为了防渗而将河底硬化。 6、关于加高堤防: 建议将堤防分为两类: 内堤(小堤)和外堤(大堤),内堤可以是子槽上的女儿墙,为保护滩地而设,它及滩地可以被淹没;外堤为保护城镇村庄而设,其高度当然应根据设计或校核洪水位来定,但问题在于堤岸位置的确定,它必须富于变化,两堤间最好不要等距,材料不要划一,尤其城市中的大堤一定要材料考究、做法仔细。郊区河道的大堤不一定要连续,尤其在大片荒地、农田中,无妨让洪水出槽,在荒地、农田中滞留,若能形成湿地更好。另外,城市河流要因地制宜减少堤顶超高,其理由是城市河道上控制建筑物多,,又有现代化的调度、预报手段,容易对洪水进行调节,所以可以降低超高。因此避免了两堤成为高墙,河道成为胡同,从而使滨河景观建设成为可能。 7、有些缺水城市在整治河道时,喜欢在河道上建闸或橡胶坝等拦河建筑物,用于保持一个水面,来减缓洪水或者建成一个景区,这种现象,已开始延续到郊区(为了房地产开发),但是,在建闸或橡胶坝等拦河建筑物时,往往不考虑留有一定宽度的辅助性陡坡输水道(鱼道),这就妨碍了生物的上下游交流;同理,河道上尽量不要做跌

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

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 一 建筑 如严格控制建筑与水体边缘的距离、建筑的高度、建筑的形态甚至表面的材料,这些因素在保持观景视线的连续性、与景观的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功能的立体化 功能的立体化即指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载体。 1) 美学欣赏的需要首先需要强调出人们视觉上的立体层次感。 2) 水体与滨水区的立体化,即亲水空间的立体化,成功的滨水开发项目,无一例外的将直接沿着水体的部分开辟为步行 道,同时可以在局部设置亲水空间。如使用多级台阶,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 3) 滨水区内室内外空间,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人们需要一些庇护休 憩的建筑。在国外有许多临水的咖啡馆,将室内空间不知不觉地引向室外,将室外空间特征导入室内。总结而言即为自水面到陆地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目前很多河道的生态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硫磷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河道中基本无生物繁殖,微生物、水生动物、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小;水中含氧量少,生物生长环境恶劣;硬化的驳坎护岸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生态系统的联系。所以生态化

治理首先要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染源,清淤换水,提高水质,其次种植水生湿生植物,重建生态护岸,使河水与地下水能够互换沟通,提高水体的自洁能力。 河道线型设计 从工程角度,自然曲折的河道线型能够缓解洪峰,消减流水能量,控制流速,所以也减少了对下游护岸的冲刷,对沿线护岸起到保护的作用。退地还河、滨水地带的恢复,使得设计人员在河道断面设计上留有选择的余地,也不需要采用高强度的结构形式对河滨建筑进行保护。顺应河势,因河制宜,无疑在工程经济性方面也是有利的。 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河道的主导功能、土地利用情况之外,还应结合河岸生态景观,体现亲水性,尽量为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创造条件。 河道护岸形式 传统的河道护岸在材质方面大多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犹如给河道穿上了一层盔甲,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及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建设生态河道的过程中,河道护岸是否符合生态的要求,是否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生态护岸应该是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的结合,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项目建设综述 城市环境条件及人文背景分析 建设用地自然条件及河流流域分析 地域文化分析 1、自然条件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中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适合植物生长,所谓“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历史悠久,各族人民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宁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广西黄金旅游带的中心部分,壮丽的边关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迷人的异国情调,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古朴悠远的古迹故址,山、水、人、情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南宁绿地系统条件良好,青秀山、南湖等绿地空间楔入城市,形成“一江串三环,两轴连八楔,绿网点线面”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城市山清水秀,绿水映带,自然环境极其优美,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素有中国绿城之称,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 经济条件 南宁区位条件优越。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成为南宁独特的地缘优势。南宁人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增长迅速。 人文条件 南宁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两千多明年的城市文史使南宁这座西南边城与中原文化得以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名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特色。 南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以壮族为主的29个少数民族在这片热土上长期繁衍生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习惯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各民族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景象。在新的世纪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为南宁的经济腾飞而奋斗。 规划设计概论 设计范围 本次江北环城水系二期工程是在一期运河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掘运河,将心圩江、朝阳溪、二坑溪与邕江共通构成相思湖环城水系,实现水系互通游船、互动调节的江北区域核心环城水系和旅游景观通道。包括1 心圩江-朝阳溪连通运河、2 心圩江~二坑溪连通运河、3 二坑溪~朝阳溪连通运河、4 朝阳溪(中华路~北湖西三里)综合整治改造的两岸绿地景观带的设计。 建设条件分析 政策条件 近年来南宁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创建“中国绿城”的城市形象的战略目标。随着一系列工程的深化,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南宁的绿城形象已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南宁又充分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把南宁打造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独具南方民族和地域文化特

欧洲河流(2)--多瑙河专题(2018.11.26)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在欧洲河流中长度仅次于伏尔加河。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黑海。多瑙河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从河源至维也纳为上游,从维也纳至铁门为中游,铁门以下为下游。多瑙河航运发达,多瑙河流域属温带气候区,具有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性质。河口地区则具有草原性气候特性,受大陆性气候影响,整个冬季较寒冷。 多瑙河洪水由夏秋季暴雨或长期连续降雨、春季高山积雪融化和冬季冰凌所形成,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全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极其罕见,大多数洪水只限于发生在局部河段,二是全年各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洪水,只是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河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年通货量上亿吨,上游有一条长171千米、宽55米的莱茵河—多瑙河运河与莱茵河相通,下游有一条长64千米的多瑙河—黑海运河经康斯坦察港与黑海相通,运河两端建有船闸和发电设施,有灌溉和排水作用。 材料二:多瑙河的水系分布图及流域概况统计表 (2)试从河口通航条件方面分析,多瑙河在下游可直通黑海的情况下却要开凿多瑙河—黑海运河的原因。 (3)多瑙河—黑海运河是多瑙河出入黑海的捷径,试评价开凿该运河的有利条件。 (4)分析铁门附近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6分) (5)铁门水利枢纽是多瑙河上集发电、航运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试分析铁门水利枢纽选址于图示位置的原因,并评价其对多瑙河航运发展的影响。

(1)河流流程长,通航里程长; 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能力大; 干流流经盆地和平原,水流和缓,通航条件好; 流经国家多,与欧洲其他河流有运河相通,经济腹地广; 与流域内的其他运输方式相互交织,可实现水陆联运、河海联运。 (2)多瑙河河口段纬度较高,又正好处于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不仅结冰期长,且结冰融冰时期会出现凌汛,通航季节较短; 入海口地势低平,河床泥沙淤积严重,河道变浅,通航条件差; 河口水流分散使河流分汊,水量变小,通航能力有限; 野生芦苇广布,沼泽湿地多,航行阻碍物多; 河口地区人口少,经济活动少,建港条件差。 而修建多瑙河—黑海运河,可避开上述不利条件,缩短从多瑙河进入黑海的航程。(3)开凿里程短,投入较少;地势平坦,施工难度低。 (4)河流水量大而稳定; 地处峡谷,落差大;易于建坝,工程量小; 先进的技术作保障; 周边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5)选址原因: 地处峡谷,河流落差大; 上游集水区域面积广,河流水量大且稳定; 峡谷处易于建坝,工程量小,淹没损失少。 对航运的有利影响是: 调节了河流水位,使河流水量变化平稳,提高了通航的效益; 抬高了上游河段的水位,降低了上下游的水位差,可增大上游的通航能力。 对航运的不利影响是: 水库大坝的修建使得上下游间的通航必须通过船闸来实现,从而延长了通航的时间,影响了上下游间通航的连续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特征与流域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1)可从通航里程、流域面积、流经国家数量、流域内的地形与经济状况、交通运输网络构建等方面来思考。 (2)可从河口所处纬度及水文特征、河道泥沙淤积、河口经济状况、芦苇分布等因素对水运的不利影响方面来分析。 (3)可从地形、工程量大小、施工难度等方面来分析。 (4)可以从地形、水能和市场等方面来分析。河流水量大且稳定;地处峡谷,落差大;易于建坝,工程量小;先进的技术作保障;周边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5)选址原因可从峡谷位置对建坝难易、河流落差大小、上游集水区域面积大小的影响方面来分析;评价可从对上游水位和河流水量调节的有利影响以及大坝对运输连续性、运输时间的不利影响方面来分析。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支流众多,流域具有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性质。多瑙河下游主要流经罗马尼亚,沿岸沼泽广布,而没有大型港口;多瑙河一黑海运河于1984年5月26日正式通航,运河两端建有船闸和发电设施。罗马尼亚钢铁工业发展早,加拉茨等为钢铁工业中心;优先发展机械制造且发展水平很高,布加勒斯特是多种机械制造业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

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流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 何志印 【摘 要】:以昆明市玉带河—篆塘河生态治理为例,介绍了在城市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针对治理河段岸边用地紧张状况,提出了充分利用河底空间资源,在河道内设置子河槽和亲水平台的设计思路,既达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目的、丰富了河道景观,也节省了城市土地资源,减少了由于河道治理产生的拆迁工程量,同时给河道水生动、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体现了健康河道的理念。 【关键词】:用地紧张,河底空间资源,子槽,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1. 玉带河—篆塘河概况 玉带河—篆塘河是盘龙江支流,流经昆明市中心,是滇池重要入湖河道之一。目前水质污染严重,河道内寸草不生,水生动物、植物完全丧失,河道自净能力基本消失,也对滇池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玉带河—篆塘进行河截污和水环境治理,是减轻滇池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中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玉带河—篆塘河治理段全长3.29km ,其中明河段全长1.16km ,暗涵段全长2.13km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截留全部入河污水口及部分初期雨水至污水处理厂,明河段护岸重建、水环境改善、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 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对入滇池河道治理项目非常重视,除截污外,特别对河流生态修复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玉带河本次需要重点治理的明河段,东起土桥,北至鸡鸣桥,全长908m 。该河段位于昆明市市中心,人流量大,沿岸有小区、医院、宾馆等,大多建筑紧邻河岸,拆迁难度很大,基本没有放缓边坡的可能(图1、图2)。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城区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成为本次设计的难点。 图1 玉带河现状图(一) 图2 玉带河现状图(二) 2. 方案设计 2.1 生态修复目标 根据健康河流的概念[1]:河流在满足基本水量的前提下, 具有稳定的河道、适度的洪水、清洁的水质、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和持续的造物能力等。玉带河的生态治理, 受到众多条件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感受维也纳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2、学唱并记忆第一圆舞曲的第一主题。 教学重难点: 1. 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 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乐曲背景介绍 二、初次欣赏,感受歌曲的节拍、节奏与格调。 三、讨论歌曲的节拍、节奏与格调。 四、介绍圆舞曲以及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 五、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部分。 (1)引子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有什么特点?你能联想到什么? (2)请学生带着想象力、闭眼倾听,再次欣赏。 2、欣赏第一首圆舞曲。 (1)欣赏A主题。 a、这个主题是全曲的灵魂,抒情明朗,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了多瑙河。 b、有感情地朗诵这一部分的歌词——“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风吹动树梢……” c、跟着录音学唱,并记忆这个主题。 (2)欣赏B主题。 a、和A主题相比,B主题的音乐是什么样的? b、在短音处,用手指或手腕做微小、有弹性的动作;在长音处,用小臂模仿划波浪的动作。

c、引子部分的旋律和这一段圆舞曲有关吗? 3、欣赏第二首圆舞曲。 (1)完整欣赏第二首圆舞曲。 (2)第二首圆舞曲从D大调转到B大调,这种色彩上的变化使柔和的旋律显得格外动人。请听出转调后举手示意。 (3)这部分音乐各有什么音乐特点? (4)学生听音乐参与表现活动。 4、欣赏第三首圆舞曲。 (1)第三首圆舞曲中的两个主题也有对比性,听后说一说它们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 (2)学生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5、欣赏第四首圆舞曲。 (1)欣赏A主题 a、这个主题开始的节奏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样的旋律进行?速度有怎样的变化?让你心中产生了哪些感受? b、听音乐参与表现。 (2)欣赏B主题 a、这个主题采用了什么节奏?情绪是怎样的? b、听音乐参与表现。 6、欣赏第五首圆舞曲。 (1)欣赏A主题 这个主题旋律线是什么形状?有一种什么感觉?音乐性质怎样?能联想到什么样的舞步? (2)欣赏B主题 这个主题是全曲的高潮,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样的舞蹈场面? 六、完整欣赏,以学生的体验、参与为主。 七、对比欣赏管弦乐演奏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八、拓展:介绍作曲家的创作。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河流生态功能

河流的生态功能及水文变化的生物学效应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近来讨论的热点问题,学者和公众对于大坝建设对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影响“存在性”基本认可,但对影响“程度”认知相差甚远!争论体现了: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度”的衡量,日益高涨的环保意识与不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矛盾,以及由于目前理论与现状资料缺乏导致的大坝建设的“真实生态影响”难以搞清等问题。 淹没、阻隔、径流调节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大坝建设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何评价这些影响并提出缓减措施,是未来水利水电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认识河流的生态结构与功能是评价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概要介绍河流生态功能与水文过程的生态效应,以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一、河流的生态结构 河流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体,上下游、左右岸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连通性是评判河道或缀块区域空间连续性的依据。高度连通性的河流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以及动物和植物的运动等非常重要。 从横向上讲,河流宽度指横跨河流及其临近的植被覆盖地带的横向距离。影响宽度的因素有:边缘条件、群落构成、环境梯度以及能够影响临近生态系统的扰乱活动(包括人为活动)。连通性和宽度构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结构特征。 二、河流生态功能 河流的生态功能包括: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功能等方面。 1 生态功能-栖息地功能 栖息地是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能够正常的生活、生长、觅食、繁殖以及进行生命循环周期中其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栖息地为生物和生物群落提供生命所必需的一些要素比如空间、食物、水源以及庇护所等。河道通常会为很多物种提供非常适合生存的条件,它们利用河道来进行生活、觅食、饮水、繁殖以及形成重要的生物群落。 河道一般包括两种基本类型的栖息地结构:内部栖息地和边缘栖息地。内部栖息地相对来说是更稳定的环境,生态系统可能会在较长的时期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边缘地区是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带。边缘栖息地处于高度变化的环境梯度之中。边缘栖息地中会比内部栖息地环境中有着更多样的物种构成和个体数量。边缘地区相当于对其内部地区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边缘地区也是维持着大量动物和植物群系变化多样的地区。 栖息地功能作用很大程度上受到连通性和宽度的影响。在河道范围内连通性的提高和宽度的增加通常会提高该河道作为栖息地的价值。河流流域内的地形和环境梯度(例如土壤湿度、太阳辐射和沉积物的逐渐变化)会引起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变化。宽阔的、互相连接的,并且具有多样的本土植物群落的河道是良好的栖息地条件,通常会发现比在那些狭窄的、性质都相似的并且高度分散的河道内存在着更多的生物物种 2 通道作用 通道功能作用是指河道系统可以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流动的通路。河道由水体流动形成,又为收集和转运河水和沉积物服务。还有很多其它物质和生物群系通过该系统进行移动。 河道既可以作为横向通道也可以作为纵向通道,生物和非生物物质向各个方向移动和运动。有机物物质和营养成分从高处漫滩流入低洼的漫滩而进入河道系统内的溪流,从而影响到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食物供给。对于迁徙性野生动物和运动频繁的野生动物来说,河道既是栖息地同时又是通道。生物的迁徙促进了水生动物与水域发生相互作用(例如:鲑鱼溯河产卵的迁移活动。产卵期间溯河到达河流系统上游地段的那些产卵的和垂死的大量成熟鱼种为

蓝色多瑙河 赏析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赏析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关键词):圆舞曲;创作背景;旋律特点; 一、绪论 “你多愁善感, 你年轻、美丽、温纯, 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 真情在那儿苏醒, 在多瑙河旁,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这是诗人卡尔·贝克的诗句, 一首颂赞多瑙河青春、美丽的诗篇.大自然中秀丽多姿的多瑙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它从德国阿尔卑斯山谷中奔流而出, 穿越那苍翠而幽静的维也纳森林, 流淌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身旁。因为它的河水在一年中要变换多种颜色: 棕色、浊黄色、緑色、铁青色、宝石緑……是一条多彩的河,是一条奇特的变色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因此,人們把多瑙河称作为“蓝色的多瑙河”。《蓝色多瑙河》这首旋律欢快的乐曲便是源于此。 二、作品简介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全名《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畔》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所作170首圆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于1867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惨败,维也纳陷入了深深的消沉之中。为振奋人心,作者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领导人赫贝克的委托写作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一位音乐老师曾经如此评论这首乐曲——“甜的发腻,有一定的浮华之嫌”,但鉴于当时普鲁士人围攻维也纳的历史条件,人们处在一种悲观和恐慌之中,这种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的旋律优美、感情热烈的圆舞曲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的战争气氛。作品以一种纯写景的手法,如同施特劳斯大多数作品的风格一样,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曲名和创作动机源自德国诗人卡尔?贝克题献给维也纳城的诗句,“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

蓝色多瑙河教案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 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 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讲解: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 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 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著名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 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5.听赏第三圆舞曲。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解读 1.1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范围主要为: 襄城河北岸(姑熟路——振兴路段)和部分襄城河南岸(东营北路东区块),规划滨河绿地控制面积13公顷。 现状环境状况为: 1.原修坝取土致多处大小水塘沟。 2.地势较低洼形成较多地表径流及自然汇水。 3.淤积严重,并有部分拆迁遗留建筑垃圾。 4.树木杂乱无章,遍布垂柳、构树等杂木,利用价值不大。 1.2设计依据 《当涂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当涂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5)》 《当涂襄城河景观控制性规划》南京大学编制 《公园设计规范》 1.3上位规划

襄城河绿地规划为城市带状公园绿地。河岸两侧绿地绿线控制宽度为河堤坡脚50-100米,规划绿地控制面积(包括水面)共计125.5公顷。 规划提出,襄城河两岸的城市建设应依据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建设。为使襄城河成为副城区的一条亮丽景观带,规划建议编制襄城河景观规划。绿线外30米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宜在10米以下。 1.4区位分析 1.4.1当涂县位置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介于南京与芜湖之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与江苏江宁、高淳、漂水3县(区)接壤,与江苏边界线总长度为126.9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延边县。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64.65万,辖10镇4乡。 1.4.2自然条件 当涂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素称“江南鱼米之乡”。当涂自然景色秀丽,南朝大诗人谢眺称当涂为“山水都”,“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誉当涂为“江山之胜,天下奇处”。境内有“姑孰八景”、“三塔两浮桥” 等众多名胜古迹。 1.4.3区位分析 当涂襄城河北岸和部分南岸景观带。

赏析《蓝色多瑙河》

钢琴演奏与作品赏析 《蓝色多瑙河》音乐赏析 作曲家简介及作品创作背景: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是斯特劳斯家族里前后五位圆舞曲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其父与其同名,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而他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幼酷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帮助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十九岁时,组织了自己的一个管弦乐团乐队,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遂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首圆舞曲,其中最受世人喜爱的就是这首被誉为维也纳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

1866年由于在奥普战争中奥地利人惨败给普鲁士人的原因,使整个维也纳处于 悲愤、沉寂的氛围之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鼓舞市民的勇气,使人们重振起来,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伯特向约翰·施特劳斯请求写一部充满生机和爱国之情的合唱圆舞曲。于是,他想起了德国诗人贝克献给维也纳的一首诗歌的末尾:“在那多瑙河边,在那美丽、蔚蓝色的多瑙河边……”,诗人丰富的幻想,给了约翰·施特劳斯极大的启发,于是这部不朽的《蓝色多瑙河》起初,这首合唱圆舞曲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半年后,作者把它改编成管弦乐曲,在法国的世界博览会上演奏,顷刻间轰动了整个巴黎。 “你多愁善感, 你年轻、美丽、温纯, 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 真情在那儿苏醒, 在多瑙河旁,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这是诗人卡尔·贝克的诗句, 一首颂赞多瑙河青春、美丽的诗篇. 大自然中秀丽多姿的多瑙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它从德国阿尔卑斯山谷中奔流而出, 穿越那苍翠而幽静的维也纳森林, 流淌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身旁。因为它的河水在一年中要变换多种颜色: 棕色、浊黄色、緑色、铁青色、宝石緑……是一条多彩的河,是一条奇特的变色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因此,人們把多瑙河称作为“蓝色的多瑙河”。 音乐,是维也纳的骄傲;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自古以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仿佛就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从地图上看来,奥地利的地形就像一把金色的小提琴。宁静的多瑙河泛着轻轻的波浪,狭窄的维也纳河从市中心流过,两条河流就像一粗一细的两根琴弦,弹奏着生生不息的歌。美泉宫后花园里,那修剪成的一排排数丈高的大树,像整齐的琴键,而那林中的雕塑便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当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本科生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嘉兴市秀洲区桐乡大道北片相关河道景观设计方案专业城市规划 班级101班 姓名朱莉 指导教师戴洁(讲师) 所在学院城建学院 2014年3月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群众对于滨水空间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城市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1]。城市滨水绿地属于城市公共绿地,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更是城市中特有的空间地段, 还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2]。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和聚会的平台,更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日常健身和锻炼的场所。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河道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空间的环境质量,还提升了我们的城市形象,甚至有可能促进我们城市的经济发展。然而,我国目前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着盲目引进物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决策主体单一、公众参与意识淡薄、滨水区规划忽视公众利益,亲水空间设计落后,开发模式盲目单一,缺乏地域历史文化特色,一味仿古,缺乏时代特征等一系列问题。 2正文 2.1滨水景观设计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况 2.1.1滨水景观设计国外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况 1930---1960年间,工业革命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河道环境,工业污水的随处排放,使河道的水逐渐变脏,甚至产生了很难闻的气味。有些地方连河道的通航能力也受到影响,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滨水地区的再开发浪潮首先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和英国。其后,新加坡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对滨水地区改造的活动。随后其他一些北欧国家也纷纷加入了滨水地区改造的队伍。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亚洲的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滨水地区的再开发。其中关注最早的是日本,于80年代末加入了改造的队伍。这些国家开展滨水地区的再开发运动后,引起了社会的聚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些国家都开展了对滨水地区的改造活动,但方法和侧重点却大相径庭。美国人利用各种商业设施和手段,给衰弱地区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英国人的改造手法与美国有很大区别,他们坚守“文化性”的原则,在再开发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出了一批具有文化代

生态景观河道如何建设

到了近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河流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严重污染,洪涝灾害等,为了较少这些问题的再发生以及污染更广,很多地区开始对景观河道进行生态建设,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策略一:岸线形态修复 对城市人工河道形态的修复方法主要有: (1)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拆除废旧拦河坝,将直立的跌水改为缓坡,设置辅助水道,并在落差大的断面设置专门的各种类型鱼道。 (2)尽可能保持河流纵向和横向流态的多样性。修复河流蜿蜒性,在河床上创建深潭——浅滩序列,重现水流的多样性。 (3)构建包括主河槽和洪泛区在内的多样性断面形态,以扩大河道的泄洪和调蓄能力。通过降低滩地的高程,修改堤线,撤去河岸硬质护坡,给河流更多的空间。 (4)选择适宜的河道治理方案。在河道治导线的选择上,应考虑重要栖息地、有大型深潭的弯道、河畔林的保护及濒临灭绝物种的移植等; 滩地高程的确定,应考虑其灌水频率及水深; 河床坡降的选择,要考虑其对河流冲淤的影响; 河道渠化治理应根据河势,因势利导规划

治导线,尽可能保留天然河道自然弯曲的轮廓,不宜盲目裁弯取直。 策略二:河床断面修复 城市河流中局部河段河床的硬化覆盖可如下处理: (1)拆除以前在河床上铺设的硬质材料,恢复河床自然泥沙状态,并根据情况用植石法设置鱼巢。或者硬质挑台下采用生态技术处理,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 (2)部分河段采用复式断面,分级逐步扩宽河道宽度。河道的上部平台和上部护坡过流频率较低,裸露时间长,可以种草或栽植低矮乔木,洪水时期作为临时行洪通道。 (3)慎重考虑河道覆盖与侵占河道。覆盖后的河道作为建筑用地确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缺乏科学论证的覆盖往往导致过洪断面的立体侵占问题。 策略三:水质综合修复与净化技术 城市河道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水质修复与净化应分类区别,方法有: (1)人工增氧技术; (2)复合生态滤床技术; (3)光电反应技术; (4)生物膜净化技术; (5)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交响乐鉴赏 蓝色多瑙河

交响乐赏析 ——《蓝色多瑙河》 学院:理学院 姓名: 2011.4.THN 奥地利是世界音乐之乡,首都维也纳被誉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里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舒伯特和约翰?斯特劳斯的圣地,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的音乐传统得到奥地利人民极好的继承和发扬。因此,维也纳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

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创作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还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圆舞曲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创作背景 1866年奥匈帝国在普奥战争的萨多瓦战役中惨败,普鲁士军队兵临首都维也纳。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悲观失望的沉闷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振奋人心以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曲名源自德国诗人卡尔?贝克题献给维也纳城的诗句--“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由于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

河道 景观设计说明

江西省贵溪市沿河东路延伸段地块 滨江绿地景观设计方案 设计以建设优美的滨江风景带为目的,对沿江进行最大规模的综合开发改造,将信江建成独具特色、景观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景观带、文化带,构筑与贵溪的经济、文化相适应的“亲水、通透、开朗、宜人”的滨河绿地景观。 滨江绿地范围西起贵溪电厂东侧,东至新建3号桥,全长约2.1公里,用地规模约173963平方米。 景观策略 策略之一:绿色之道、低碳生活 保留原生态基础上,通过整合,引入多元化生态元素手法,还城市一丝清凉,一片绿色,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以尽情呼吸的场所。 策略之二:联动共享、内聚外显 以城市生态核心的共享为基础,通过滨江绿色廊道建立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联系,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互通与联动。 策略之三:文化名片、城区新韵 铜文化主题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情节,通过对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三种文化题材浓缩与提炼,使之反映到具体的景观场景及景观元素中,使景观具有情感、富有想象空间。 设计理念 很多人想要的只是离自己更近、更新、更亲的感觉,讲究的是随意、舒心、舒展、青草芳菲般的自然感受,这正是滨江绿地景观设计

的初衷和理念。 设计目标 通过统一规划、整体实施,塑造一个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交通功能、休闲功能、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景观走廊。 指导思想 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前提下,尽量不去改变现有江岸状态的同时增强信江的可亲水性,提高江面——堤岸——沿河路的视线联系。 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滨河亲水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城市文化的延续。 具体设计: 滨江绿地以铜文化为脉络将地块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自西向东谱就了铜文化的演变史,整个滨江不仅仅是一个视觉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感情线索。 结合文化内涵与地块因素将沿江分为:生态滨水区、文化主题区、时尚休闲区、景观过渡区 生态滨水区: 新建三号桥段到冶金大道段原有水塘较多,以体现植物生态群落之美,湿地生态环境为主题。通过花阶式的处理,增加文化墙、植物文化组合等来丰富自然景观。沿江点缀大小不一的自然块石,使驳岸显得更自然生动。亲水台、木栈道、船码头等以现代的元素来表现湿地水域风韵,同时提供戏水空间,使居民更好的接触体会大自然的美。 文化主题区:

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作为人与自然抗争的直接产物,水利工程从人类社会发展以来就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本文以生态景观为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对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规划,对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环境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其突出表现在城市水环境方面的日趋恶化。作为城市水源的接收体和运输体,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生态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水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传统的水利工程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防洪和泄洪功能,河道断面形式单一,河岸护坡结构坚硬,多采用石块或混凝土堆砌而成,却忽略了河道与周围历史、社会环境的相容性,河道中的生物种类往往单一化,进而带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从生态景观的角度提出了,以生态景观为中心,建设生态景观型现代城市河道的设计理念。 一.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 现代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基本上都是滨水而立,以水系河网作为城市的血脉,城市滨水岸线作为现代城市中比较突出的自然生态聚集区,是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的集中点,也是吸引城市居民的最佳景点。 修正河道环境,建设生态景观型河道是近年来城市河道建设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城市河道建设中最为复杂多变,最具挑战性的项目。由于城市河道的功能涉及防洪、排水、运输、水源储备、城市形象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难以想象的。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结合生态学、园林景观学等众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城市河道滨水地带的(环境)生态景观设计 1.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返璞归真:河道建设中优先利用原有的生态护岸,减少石块和混凝土的使用 ②水质优良:对河道存在的生活排水和工业排水进行治理和监督,去污还清,保持河流水质的优良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生态循环 ④立足长远,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⑤充分体现和维持河流当地的文化历史特征,保持当地的民俗风情 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⑦以人为本,降低河岸高度,使人们可以亲近和接触水体,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 2.建造城市河道的生态岸线 水的流向受到河道岸线的影响,具有极高的可塑性。为了丰富水流的平面形态,滨水岸线的设计讲究顺应河流的本性,能弯则弯,能宽则宽,尽量保持河流的原生面貌。从美学角度讲,弯曲的河流比笔直的河流更具美感;从水利角度讲,笔直的河流会导致水流速度的平衡,减少了河道的长度和河水的流动时间,从而造成河流的渠道化;从生态角度讲,等速的水流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也容易使水流的能量几种,形成洪水威胁。 所以,现代城市河道滨水岸线的景观设计要尽量采用蜿蜒、曲折形的设计方案,避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