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txt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
自治区审计厅厅长 陈秋华

一、 深刻领会自主创新的内涵

什么是创新?从一般意义上说,创新是对现状的改革与提升;从精确的含义上说,创新应该包含从量变倒质变的飞越。创新不是模仿,也不仅仅是改良。有时为了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把模仿直视为创新。什么是自主?从一般含义上说,自主是对某一事物具有决定权;从深层含义上说,自主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并且目的明确的为某一特定的主题服务。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创新是内容、实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精神、是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

创新的观念古已有之,而现代创新理念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来的。从那以后的近百年来,世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企业创新、管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一日千里,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的科技层出不穷;当今国际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成为民族兴旺的助推器。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从燧人取火的传说到四大发明的贡献,从“两弹一星”的问世到神州六号载人飞天的壮举,我们民族创新的脚步,从来都不曾停歇。

我们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看成自己发展进步的宝贵经验,对反映时代特征的科技创新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向全党发出号召:“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高度概括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突出强调自主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从“第一生产力”到“创新”再到“自主创新”,表面我们党在把握时代精神特征的认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不断达到新的境界。这些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 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的历史性要求。

世界各国发展的道路不尽相同,有的是依靠本国自然资源,有的是依附于外部的资本和市场,而有的则是凭借自己的科技创新,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肯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发展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镇长主要依赖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只有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改变单纯靠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以及简单劳动支撑经济发展的局面,实现产业结构由高消耗向高效率、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的优化升级,才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性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大量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及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我们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大的范围与那些科技、经济强国进行面对面的竞争,核心技术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缺少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少或没有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就不可能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获得有力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将缺乏可持续性,国家经济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掌握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等高新技术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 增强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内在性要求。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竞争的本质,而竞争的形式却从物的竞争变成了人才的竞争,从经济、军事的竞争变成了科技创新的竞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提高国家竞争力,关键是增强科技竞争力,核心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们国家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就必须面对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企业和产业面临新技术和只是产权的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安全战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合法知识产权,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科学技术创新。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尽快改变我国企业总体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丰体地位。

一是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有效防止不利于竞争的市场垄断行为;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

二是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重点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企业孵化器。

三是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建立国家支持形成的公共科技成果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向企业和社会开放的共享制度。

(三)重点抓好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

一是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大力支持、鼓励科学家在重大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力争在前沿科学和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实施重大科学计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建立和完善培养、发现和充

分发挥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作用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科学研究队伍;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是高度重视集成创新工作。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实现集成创新;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是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选择若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集中力量、组织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紧迫需要,选择一批项目和课题,实现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结合,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努力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的意识,弘扬创新精神。鼓励科研人员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锐意创新,不断推进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努力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对创新的认识,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努力营造创业发展环境、改善创业生活环境、为创新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创造机会和舞台,积聚大批从事自主创新的人才。

三是深化科技改革,优化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完善推进自主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努力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目标,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各类科技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良性机制。

四是落实政策措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加快制定一批完善、系统、相互衔接、互相配套的激

励创新的政策,包括切实加大对研究和开发投入的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政策,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等;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体系,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