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浮山工业园十三五规划

浮山工业园十三五规划

浮山工业园十三五规划
浮山工业园十三五规划

浮山办事处工业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指导“十三五”期间我处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提升工业园区水平,特制订《浮山办事处工业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工业园区建设要坚持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竞进争先,提质增效”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我区“工业崛起”战略,壮大集体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扶持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加强组织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快速高效发展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经济,明确园区产业定位,不断突出园区产业发展的规模和特色,使之逐步成为带动我处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浮山招商引资的承载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区、项目建设的集聚区、新的城市居住区”。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引进规模以上企业50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税收达到2亿元,解决就业人数15000余人。

二、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130亩,总投资预计1亿元,总建筑面积73282㎡。整个项目建设预计2015年8月份完成。一期建设

工程:9栋标准化厂房每栋3层每层1650㎡,共计建设面积44572㎡;2栋宿舍楼每栋5层,建筑面积9710㎡。目前已建设完成厂房3栋、在建6栋。宿舍楼建设完工1栋、1栋在建。整个一期工程2014年10月1日前已完工。二期建设工程:3栋钢结构19546㎡,其中两栋6589㎡、一栋6368㎡(含办公室面积);职工运动场220㎡,容积率0.96,绿化率13.6%。二期工程预计2014年12月1日前完工。三期建设工程:所有附属工程、职工运动场220㎡等,容积率0.96,绿化率13.6%。预计2015年8月份完工。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1、招商引资方面。相比咸安区其他乡镇,孵化工业园区在招商竞争中处于劣势。一是产业不配套。过去的对外交通劣势造成了浮山办事处招商起步晚,产业基础差,投资增长慢。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投资风险更大、效益更低,产业发展更难。二是优惠政策缺乏竞争力。同时,园区土地多为国家基本农田,在税费和地价优惠上无法跟外地相比,吸引力更弱。

2、基础设施方面。浮山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财政投入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园区二期、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对企业的招商引资存在影响。

3、土地方面。园区始终坚持“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的发展战略,空间就是土地,园区规划面积130亩,受建设用地指标限制,园区内土地大部分不属于建设用地,这将直接影响企

业立项,进而影响企业融资和建设生产。

4、企业方面。由于工业园区正在建设之中,很多企业对于是否进驻工业园区持观望态度。同时企业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有意向的企业,我们洽谈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甄别:一是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良好,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由于很多企业信贷手续不完善,银企信息不对称,政策不配套等因素,即使产品有市场,若资金缺乏,也不能满负荷生产;二是企业手续是否完备,在园区建设中,如果一味抢抓进度,早上项目,让企业先开工建设,后办理各种手续,将导致企业虽然已经投入建设,各项手续却没有办理,从而影响了企业持续的发展;三是招工方面,有意入驻园区的企业担心招工难,工人数量达不到预计生产能力需要人数。

三、主要发展目标

第一年要完成孵化园一期工程,新入驻规模以上企业4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个亿,税收达到1000万元。目前已建设完成厂房9栋,公租房2栋,完成孵化园一、二、三期工程。

第二年完成总数10户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左右,利税3000万,完成全部绿化面积。

第三年完成总数20户企业入驻,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利税达到6000万元,解决就业5000人,完成浮山产业集群迁入园区,形成孵化园工业区。

第四年完成总数35户企业入驻,年销额达到18亿元,利税

达到1亿元,解决就业10000人。

第五年完成总数50户的企业入驻,年销售额达到25亿元,税收达到2亿元,解决就业人数15000余人。

四、主要措施

为确保“十三五”目标的顺利实现,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科学合理规划,提高工业园区档次品位。规划是龙头、是关键、是基础。规划决定建设的规模、方向和品位。要围绕产业布局的合理、污染的防治、环境的优化和资源的共享,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宏观指导,一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要与城市化相衔接。把工业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做到一次规划、严格实施、逐步到位,同时城市总体规划也要体现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的要求。二是要抓好工业园区内的规划布局。园区内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治污等要有专项规划。三是要严把项目准入,提高入园项目质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具有投机性质的资本进行圈地炒作,坚决杜绝没有项目支撑的空壳工业园。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发展。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工业园区快速发展。招商引资是当前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的生命线。要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招商引资活动,积极主动地承接国外和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本扩张,力求以园引资,以资建园,制定行之有效的引资奖励办法,重奖园区引资有功人员。

要制定出更加优惠的入园政策,提供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入园服务,一流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园。

3、创优环境,合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园区管委会要积极协调计划、财政、土地、城建、环保、税务等部门,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投资环境。在硬环境方面,要突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境优雅、具有现代气息的工业园区,为工业项目引进创造良好的硬环境。软环境方面,要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各项制度,让投资者对政策放心;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改变工作作风,减少项目审批程序,及时为在建项目协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浮山办事处工业办 2014年10月20日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针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二、现有基础 (一) 产业背景分析 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培养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产业背景如下: 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人才需求分析 装备制造专业领域和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渝东北机械企业的调研发现: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人才每年将需求1万人,工厂电气维修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为5000人。对渝东北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约为8000人。 (三) 专业建设基础 1、课程条件基础 机械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和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三个高职专业。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和汽车维修课程群,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2、师资队伍基础

“十三五”科研工作规划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面临形势 (一)发展的机遇 1.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职业教育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的地位作用前所未有,这使高职教育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学院加快改革发展开辟了新环境。 2.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十三五”期间,————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根据《庆阳市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庆阳市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适应庆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产业发展定位和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要求学院在现有的专业对接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做强做优特色专业和专业群,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 (2)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学院提升科研服务社会能力。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创新联盟、科技研发平台、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推进科技特派员计划等的实施,为学院发挥科研创新优势、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良好契机。 (3)庆阳市-----经济圈建设和----深化合作,将促进资金、技术、人才、

信息、资源等要素的便捷流动,为学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拓宽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院参与区域交流合作、确立职教优势带来新的前景。2015年教育部批准我校为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学院实现了由中专学校向高职院校的历史性跨越,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更为学院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科研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 1、学科建设得到加强,科研教学互促共进 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和学院自身发展实际,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建工、经管、电子、艺术、护理为两翼,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会计、电子机电、矿山机电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集群发展,辐射带动,特色鲜明;5个校企合作专业,人才汇聚,资源共享,工学相长;多科并举,引领推动,优势突出。“十二五”期间,发展并巩固了科研和教学的密切结合,特别是把教师科研与专业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建设有效结合。 2、科研水平跃上新台阶,并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院的科研成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明显进步,科研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2011至2015年,共发表论文108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以上,被SCI、EI、ISTP等收录1篇;出版教材、著作17部;科研立项课题共15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应用型科技专利6个。 3、学术交流不断扩大,科研氛围日趋活跃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 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汽车系 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根据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创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总体工作目标,结合我系发展现状,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瞄准院党委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的目标要求,努力提升办学能力,推进各专业创新发展,争创国内一流水平。 (二)总体目标 按照“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创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总体要求,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全面构建充满活力的机制体制;以特色专业为引领,形成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布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满足区域产业振兴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通过5

年努力,力争把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国内一流的专业,初步形成以特色精品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的格局。 二、主要建设任务 (一)对接区域经济,创新专业建设 1、建设内容 主动适应许昌及周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针对许昌及周边区域现代制造业、电力装备业、汽车制造及后市场服务业,重点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个专业打造成国内一流特色专业,使特色专业覆盖我系每个专业群,实现所有专业群都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整个专业群发展,深化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办学整体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2、工作措施 (1)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许昌区域经济发展,认真调研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优化现代制造类、电气类和汽车类三个专业群,拓展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的新专业如工业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对连续三年招生人数不足30人的专业进行改造或退出。 (2)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学院发展的名片,是系部发展的名片,下一步,将以我系申报成功的国家级重点支持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省级专业

集团十三五规划

东海翔集团 五年发展战略规划(2017—2021) 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四月

一、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纺织行业发展改变是必然趋势 我国是纺织大国,但并非纺织强国。特别是作为纺织品深加工、精加工和提高附加值关键链条的染整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设备及环保意识和设施,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这不仅已经成为整个纺织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同时导致了我国环保型纺织品的开发薄弱,产品不能与国际绿色纺织品市场趋势相适应,纺织纤维原料及纺织品服装生产的综合竞争力不高的局面。因此,为适应国际市场发展趋势,保持我们已经取得的世界纺织贸易、生产大国的地位,“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实现印染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轻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特编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轻工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强盛的核心路径 金融危机使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强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来重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实体经济。2015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全面部署推进强国制造战略,实施创新驱动,

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主要从生产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新业态新模式等五个方面。 3、产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推进 用信息技术支撑工业转型进级,借助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工业化,以信息化手段保障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在产业产品研发设计、出产过程控制、企业治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等环节全面推进,有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 4、临海产业集群整体的水平提升的需要 杜桥未来城市规划格局主要是在临港新城规划这个大框架下,按照“拓南启东提西、改老建新”思路,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作为临港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外交通、用地布局、公共基础设施等规划上都会做到与临港新城的规划衔接。建设以“临海副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新型城市,市区内的企业已严重影响杜桥城市整体形象。通过本次整合,进一步提升“临海·中国户外家具及庭院休闲用品出口基地”产业集群整体的水平。 二、公司发展现状 东海翔集团经过这几年的产业发展整合升级,生产规模及综合竞争能力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台州市东海包装制造有限公司和台州东海塑料品制造有限公司通过搬迁整合,促进了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本次整合升级,集团成立了台州东海翔织造有限公司和台州东海翔染整有限公司,延伸细化产业链,

2016机电系工作计划(最终版)

机电工程系2016年度工作计划2016年是机电工程系“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始之年,根据学院2016年党政工作要点和五项重点工作,结合机电工程系专项工作目标和实际情况,机电工程系经党政联席扩大会议讨论,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围绕学院“建设高水平、特色化、创新型高职名校”这一中心任务,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招生就业、科研工作、质量监控体系、五导向素质提升工程等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促进机电工程系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校级指定目标1校级级指定目标2自定专项目标1自定专项目标2 教育教学改革:完成校品牌专业建设任务。招生就业工作:招生人数110名, 报到率0.93;就业指导覆盖率 100%,订单就业不低于20%,自主 推荐就业比例不低于55%,初次就 业率高于90%(灵活就业率小于 10%),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7.5%, 就业竞争力指数不低于上一年度。 科研与社会服务:完 成科研经费到账总 额90万;发挥系部 科研服务平台功效, 扩大社会服务能力, 保证年服务经费到 账不低于10万元。 技能竞赛:参加 中国共青团中央 组织的机器人技 能竞赛获一等奖 一项。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加强专业建设工作 积极做好模具设计与制造校级品牌专业和数控技术校级品牌专业培育点的建设工作,根据建设方案,分解建设项目,落实年度建设任务,系部层面与项目责任人签订责任书,落实任务实施责任,根据学院有关规定制定系部关于品牌专业建设的管理办法,积极配合教务处做好品牌专业年中考核

和年度考核工作,确保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品牌专业和培育点建设任务。及时总结和推广品牌专业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以此提升系部整体专业建设水平。 2、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根据品牌专业建设任务选取有代表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积极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造工作,组织课程负责人积极研讨,选取真实项目进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本年度力争完成4门项目化课程建设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部分在线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相关工作,为下一步开展在线课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紧跟课程建设补发,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着力提升教材建设质量,在教材建设过程应注重教材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重点推进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建成具备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库。 3、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首先开展学徒制试点教学工作,和富盟公司合作,形成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总方案及相关运行管理制度。同时在2015级学生中组织现代学徒制班级,预计9月份开展现代学徒制班级教学工作。 4、强化系部质量监控体系

集团十三五规划

东海翔集团五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2021) 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四月

一、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纺织行业发展改变是必然趋势 我国是纺织大国,但并非纺织强国。特别是作为纺织品深加工、精加工和提高附加值关键链条的染整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设备及环保意识和设施,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这不仅已经成为整个纺织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同时导致了我国环保型纺织品的开发薄弱,产品不能与国际绿色纺织品市场趋势相适应,纺织纤维原料及纺织品服装生产的综合竞争力不高的局面。因此,为适应国际市场发展趋势,保持我们已经取得的世界纺织贸易、生产大国的地位,“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实现印染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轻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特编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轻工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强盛的核心路径 金融危机使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强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来重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实体经济。2015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全面部署推进强国制造战略,实施创新驱动,

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主要从生产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新业态新模式等五个方面。 3、产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推进 用信息技术支撑工业转型进级,借助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工业化,以信息化手段保障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在产业产品研发设计、出产过程控制、企业治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等环节全面推进,有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 4、临海产业集群整体的水平提升的需要 杜桥未来城市规划格局主要是在临港新城规划这个大框架下,按照“拓南启东提西、改老建新”思路,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作为临港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外交通、用地布局、公共基础设施等规划上都会做到与临港新城的规划衔接。建设以“临海副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新型城市,市区内的企业已严重影响杜桥城市整体形象。通过本次整合,进一步提升“临海·中国户外家具及庭院休闲用品出口基地”产业集群整体的水平。 二、公司发展现状 东海翔集团经过这几年的产业发展整合升级,生产规模及综合竞争能力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台州市东海包装制造有限公司和台州东海塑料品制造有限公司通过搬迁整合,促进了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本次整合升级,集团成立了台州东海翔织造有限公司和台州东海翔染整有限公司,延伸细化产业链,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资料-共17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五年建设规划(2019年-2020年) 机电教研室 2019年9月16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9】3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教高【2019】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9】16号)等文件精神,采取标准化设计思路,在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认真、细致研讨的基础上,特制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 本专业现有院级精品课程2门。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整体框架,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招生就业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科学性、标准性规定,更好地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能力、素质、知识三个维度开展育人工作,通过通识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职业能力与素质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增强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通过职业能力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达到培养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通过五年建设,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打造成内蒙地区的特色专业。

三、专业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建筑行业就业岗位,掌握建筑电气工程、自动控制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及专业技术,能从事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水电设备控制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在相应岗位上所从事的都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作业准入制度对职业资格证书有严格的要求。根据这一特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就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如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项目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双证融通”就是按照岗位技能需要设置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将考取职业证书所需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并要求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按照“专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确定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基于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建设 通过本次十天的学习,我组根据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草拟了本专业建设方案。本方案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 我们围绕培养“综合素质+一技之长”人才的目标,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探索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双证”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毕业生以其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培养目标。 一、建设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将本专业建成以本专业为主干专业的省级专业群。实现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成为市机电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具体措施 1.加强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 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教学工作处、机电工程系、招生就业处等部门参与专业建设,特别邀请企业专家参加,有助于掌握区域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方向,预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论证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的适应性,确保专业建设方向性和人才培养实用性。 2.深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建设。以现有机械教研组和电子信息教研组的师资为基础,组成机电技术专业科,加强引进与聘请,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合适,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十三五”期间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高级职称4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4人。 继续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抓手,采取校本培训与外送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相结合,自主学习和进厂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加强与技能教育先进学校沟通,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实行引智工程,通过聘请技术顾问、建立名师工作室和人员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 聘请了技师学院、常熟等几位国家级技能裁判为技术顾问,成立了以张忆雯为带头的名师工作室。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师资建设。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为学校教师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由企业安排研发创新人才采用“导师制”对学校教师进行传帮带。 目前我校和鹰普国际、大明不锈钢合作聘请了几个专家做了一点讲座(上课人家没时间)。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本情况 本专业在校学生有44人,目前专职教师14人,其中研究生毕业有1人,在读2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本专业拥有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车床电气维修实训室、控制系统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并配备了许多先进的专用仪器、实验设备、工具及软件等,基本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可满足现阶段专科教学需要;实训基地有丰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晨翎汽车修理有限公司、萧洋汽车维修有限公司,能满足本专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 近年来,本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专业教师发表了许多论文,编写了部分校内讲义和实验实训指导书。 二、专业建设基础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4年申报成功,2016年开始招生,为三年制高职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建设,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旨在为电气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技能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思路 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主动融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基础,逐步完善“三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新途径,实施多元化合作,特色化办学,精细化管理,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丰富专业内涵,育工匠之师、传工匠之魂、铸工匠之才,着力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课程、一流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加强课程建设,重视自编教材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的编写,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形成实训教材系列化、规范化,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合格课程达 100%,精品课程达 10%。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确立了该专业的建设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按照“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建立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的专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职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效果;经过未来三年的发展建设,使该专业成为办学条件较好、管理模式先进、教学质量一流、科研水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五年建设规划(2015 年-2020 年) 机电教研室 2015年9月16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教高【2006 ] 14号)、《关于全面提咼咼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咼【2006 ] 16 号)等文件精神,采取标准化设计思路,在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认真、细致研讨的基础上,特制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 本专业现有院级精品课程2门。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整体框 架,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招生就业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科学性、标准性规定,更好地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能力、素质、知识三个维度开展育人工作,通过通识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职业能力与素质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增强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通过职业能力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达到培养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通过五年建设,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打造成内蒙地区的特色专业 三、专业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建筑行业就业岗位,掌握建筑电气工程、自动控制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及专业技术,能从事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水电设备控制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在相应岗位上所从事的都是一些技 术性较强的工作,作业准入制度对职业资格证书有严格的要求。根据这一特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双证融通” 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就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如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项目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双证融通”就是 按照岗位技能需要设置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参照职 业资格标准将考取职业证书所需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并要求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按照“专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 确定课程体系T专家论证T调整完善”的技术路线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标准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群建设方案 学校名称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专业群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 专业群 所涵专业(代码)1机电技术应用(051300)2机械加工技术(051200)3数控技术应用(051400) 核心专业(代 码) 机电技术应用(051300)项目负责人谭星祥 所属专业部机电部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 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学生全面发展规划DOC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学生全面发展 规划DOC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学生全面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学生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学校学工部、学工院长正确领导下,**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团委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工作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日常工作有效率,重点工作有突破,创新工作有成效,不断拓宽学生工作新思路,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新模式,建立健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新机制,为学校和谐发展和学生全面成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随着当前形势的深刻变化,学生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期间,在学生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学生工作运行机制需要不断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需要进一步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

提高;校园学术文化的氛围还有待于进一步浓厚,校园文化精品意识还有待于加强等。 二、“十三五”期间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着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水平,着力完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学生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有效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不断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形成**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和团组织的管理体制与工作运行机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方向明确、素质精良的学生工作队伍;实现教育规范化和教育手段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明显提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

工程训练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

工程训练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定位与建设目标 发展定位: 中心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教学主线,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机械工程省级重点特色学科、硕士点为依托,按照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分层次、模块化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完善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综合性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确立教学、科研、服务和合作相结合,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服务促进教学,以合作推动发展”的多元化功能定位,打造优质高效的综合性多功能工程训练平台。 建设目标: 中心建设总目标:创建“理念先进,队伍合理,设施完备,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建设思路 工程训练中心以学校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习、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以创建“理念先进,队伍合理,设施完备,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标。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成效 (一)、工程训练平台建设 、在已有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范和验收标准》要求的设备种类、数量和规格进行

建设,今后五年内新增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面积平米,新增仪器设备万元,力争使设备总值超过万元。 、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共享,构建开放的综合性工程实践创新平台,其中以工程认知训练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机电综合创新训练与制作平台、逆向工程与打印创新平台、模具制造及注塑成型平台、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平台、实际产品生产加工平台和技能培训和协同育人平台等个平台建设为重点。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工程认知训练平台 通过购置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典型机械零件、产品和控制系统,模型等设备,新制反映工业生产发展历史和时代发展前沿技术的主题实习展板或电子素材,优化调整中心现有陈列展柜、实训空间和训练内容,充实扩建工程认知训练平台。 通过建设工程认知训练平台,中心计划面向全校人文社科等非工程类专业学生开设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工程体验与感知》,扩展工程训练的服务范围,响应学校对于通识教育模式下的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方针,培养非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平台 通过购置五轴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慢走丝线切割机、激光切割机等高档数控设备,整合中心现有数控设备,建设以数控技术为核心,同时兼备高速切削和先进测量技术、先进传感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新增个实训项目、个实验项目,新开一门公共选修课《先进制造技术》,每年受益人数为余人,为学生开展综合创新开放实验、论文研究和学校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和对外技术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汽车系 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根据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创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总体工作目标,结合我系发展现状,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瞄准院党委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的目标要求,努力提升办学能力,推进各专业创新发展,争创国内一流水平。 (二)总体目标 按照“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创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总体要求,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全面构建充满活力的机制体制;以特色专业为引领,形成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布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满足区域产业振兴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通过5年努力,力争把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较

高、国内一流的专业,初步形成以特色精品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的格局。 二、主要建设任务 (一)对接区域经济,创新专业建设 1、建设内容 主动适应许昌及周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针对许昌及周边区域现代制造业、电力装备业、汽车制造及后市场服务业,重点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个专业打造成国内一流特色专业,使特色专业覆盖我系每个专业群,实现所有专业群都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整个专业群发展,深化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办学整体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2、工作措施 (1)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许昌区域经济发展,认真调研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优化现代制造类、电气类和汽车类三个专业群,拓展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的新专业如工业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对连续三年招生人数不足30人的专业进行改造或退出。 (2)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学院发展的名片,是系部发展的名片,下一步,将以我系申报成功的国家级重点支持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省级专业改革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建设为抓手,狠抓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力争到2020年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整合 (1)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汽车系 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根据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创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总体工作目标,结合我系发展现状,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瞄准院党委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的目标要求,努力提升办学能力,推进各专业创新发展,争创国内一流水平。 (二)总体目标 按照“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创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总体要求,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全面构建充满活力的机制体制;以特色专业为引领,形成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布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满足区域产业振兴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通过5

年努力,力争把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国内一流的专业,初步形成以特色精品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的格局。 二、主要建设任务 (一)对接区域经济,创新专业建设 1、建设内容 主动适应许昌及周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针对许昌及周边区域现代制造业、电力装备业、汽车制造及后市场服务业,重点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个专业打造成国内一流特色专业,使特色专业覆盖我系每个专业群,实现所有专业群都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整个专业群发展,深化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办学整体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2、工作措施 (1)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许昌区域经济发展,认真调研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优化现代制造类、电气类和汽车类三个专业群,拓展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的新专业如工业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对连续三年招生人数不足30人的专业进行改造或退出。 (2)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学院发展的名片,是系部发展的名片,下一步,将以我系申报成功的国家级重点支持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省级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详解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2016—2020)发展规划 一.机电工程学院概况 机电工程学院是我校九个二级学院之一,于2003年9开始招收模具设计与制造学历文凭(小自考)学生,2005年9月开始增加招收机电一体化全国大自考学生,并开始招收模具设计与制造学业证书班学生,2008年,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正式纳入高职统招计划,2009年9开始招收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学生,且确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校、校、企”闽台合作办学专业之一。2013年开始招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2015年开始招收数控技术专业,此外,2015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从信息学院转入我院,截止目前,我院共有五个高职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高职学生502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学生180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职学生110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学生76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高职学生121人、数控技术专业高职学生20人。专任专业教师共15人,兼职教师9人。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6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12人。目前具有23个实训室(大学物理实验室(一)(二)、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力电子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工业自动化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机械制造与技术测量实训室、机械创新设计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快速成型(3D打印)实训室、精密测量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电气焊实训室、模具实训室(模具拆装、调试安装)、CAD/CAM/CAE实训室、汽车综合实训室、机械测绘实训室)。并配备有数控模拟仿真、数控机床机械与电气故障诊断模拟仿真、模具拆装模拟仿真,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模具加工与装配等一系列教学软件和光盘,具有较全面的基本的教学与实训条件。另配备有2名实验员,1名教务员,2名思想政治辅导员,具有模具、机电、电气、汽车四个教研室。 在学校董事会、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下,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几年来,特别是创办高职专业以来,我们机电学院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闽台合作办学也取得一定进展,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厦门地方产业发展必将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16年是我校申报本科建设之年,机电工程学院将以升本为契机,加大专业建设,为海西培养更多更好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