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正确的好莱坞

政治正确的好莱坞

政治正确的好莱坞
政治正确的好莱坞

刚刚过去的第82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The hurt locker》(中译《拆弹部队》或《危机倒数》)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音效剪辑和最佳原创剧本六项大奖,引人瞩目的凯瑟琳毕格罗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首次获得最佳导演的女性。

这部影片的获奖,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这部影片,除了是奥斯卡影史上25年来首次获奖的战争片,也是数十年来在美国票房卖座最差的奥斯卡获奖片。《拆弹部队》于去年中上映,票房收入仅1470万元。与之相比的是,拿下全球最高票房,拥有最多影迷,好评如潮的《阿凡达》,获入围奥斯卡9项提名,最后只得拿到三奖,更与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无缘。

美媒有评论说,《阿凡达》之所以败走麦城,主要是因为评委传统上的反创新的心态,评委们将《阿凡达》归于科幻片,评委们不喜欢科幻片。还有的则认为是评委们不喜欢《阿凡达》的导演阿麦隆,等等。众说纷纭。

《拆弹部队》说的是在美军伊拉克战场上的故事。一支炸弹拆除部队,在处处暗藏危机的伊拉克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拆除无处不在的炸弹。影片令人印象深刻地刻画了面临危境的拆弹专家的行为和心理,传递了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怖。按导演凯瑟琳毕罗格的话说就是,电影表现的是恐惧,那种明知极端危险,却必须去执行任务,那种行为经历和背后的心理纠结,导演希望让观众通过影片能够得到真切体验。

这种以恐惧的体验去认识和了解人性,和从其他的角度表现战争相比,无疑是一个新的角度。但是和过去的战争影片一样,无论哪个角度,表达的都是反战的目的。反战,正是好莱坞一贯的“政治正确”的立场。从美国在波斯湾战争以来,好莱坞其实不缺战争片,但是好莱坞很久没有给战争片颁奖了。

《阿凡达》传达的也有反战色彩,但是《阿凡达》给人的感觉,隐隐带有反美的暗示在内。《拆弹部队》则不同,《拆弹部队》的背景是伊拉克战争,对颇具左派色彩的好莱坞来说,可以反对伊拉克战争,但是不能反对美国,不能反对被视为英雄的美国士兵。这也许就是《拆弹部队》战胜《阿凡达》的重要原因。

《拆弹专家》的获奖再一次证明好莱坞的政治正确,这种政治正确,在《断背山》横扫全球各大电影奖项而最终无缘奥斯卡最佳影片已经表现过一次了。美国在宗教方面,可以是各种教派各种观念并存,但是,宗教保守势力的牢固根基决定奥斯卡不会也不能把最佳影片颁给表现同性恋题材的《断背山》,虽然好莱坞自认为是自由主义的神坛。

美国右翼常常取笑好莱坞人士的浅薄,事实却不尽如此。好莱坞的许多大腕都是民主党的坚定支持者,好莱坞最顶层则是一个颇具左派色彩的沙龙,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在总统选举中,好莱坞许多著名人物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例如著名的演员兼导演沃伦贝蒂(Warren Beatty),曾经积极为肯尼迪竞选做宣传,沃伦贝蒂的关于美国政治知识的掌握常常令人吃惊,以致他一度曾经想竞选美国总统。在好莱坞,沃伦贝蒂这样的人并不是个别的,前总统里根和现任加州州长施瓦辛格也出身于好莱坞。

因此,尽管好莱坞坚称自己不受任何政府的控制和干预,事实也许如此,但是好莱坞懂得守住政治正确的底线,实际上,在骨子里,好莱坞比它自己愿意承认的要保守得多。第82届奥斯卡评选中,《拆弹部队》和《阿凡达》的不同遭遇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教学文稿

(1)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作者:戈乙美国好莱坞作为成功运作的电影产业模式,已经几乎成了现今商业电影的标志和标准。中国电影虽走过百年,同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市场仍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本文力图通过对美国好莱坞模式的探讨,分析中国电影可借鉴的方面,并结合中国国情和现有状况,探索中国电影产业未来路线和发展方向。 一、好莱坞的发展及现状 好莱坞,本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西北郊区的僻静村庄,因其优越的电影外景拍摄条件,1908年后美国各地的制片商陆续向此处集中,遂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美国八大影片公司均创办于此)。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语。进入20世纪后期,传统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业的调整和 组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产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巨兽时代” 。正是借助于这种优化组合,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

积聚与集中,扩大了资产规模,依靠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斯尼(Disney)等集团先通过控制生产、发行和放映完成了纵向整合,继而又通过跨媒介经营、硬件和软件经营共同开发进行了横向整合,同时通过国际分工灵活而符合成本效益地使用资本、劳动力,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如今,面对全球电影业的总体不景气和来自欧洲、澳洲及亚洲电影的挑战,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依然独占鳌头。好莱坞2006年已创造了超过90亿美元的年度国内票房价值,而海外市场更创造了3至4倍于国内市场份额的佳绩。目前,紧排在美国出口产品第一位航空业之后的电影产业所创造的出口收入达到近700亿美元。 二、好莱坞模式及其主要特征 好来坞模式是对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一种概括性的统称,它涵盖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放映及其后产品开发的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下面,我们主要从高度商品化、产业系统化、资本国际化和风险投资四个方面对好莱坞模式进行观察和分析。

好莱坞电影故事类型和母题剖析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危机、工人失业、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等等,鲜有正面的反映。有些影片,即便涉及到上述事件,也是作为背景处理。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承载的大多是些虚幻的白日梦般的世俗神话。这与美国人把电影长期点位于商业娱乐行业有关,也与发生在好莱坞的迫害进步人士的“黑名单”事件有所关联。三是套用一个个经过市场验证、深受观众喜爱的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如果说好莱坞电影人也还是有一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那也只能在类型化电影的总体框架内追求丰富多彩了。四是展示几个光彩照人、容易引起观众认同感的理想化人物。 能否让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产生认同感,是决定一部饮片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深谙个中三味。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主要人物,既不是富得流油的金融寡头,也不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劳工或农民,而是不太穷也不太富,知书达理、有点幽默感也有开拓精神的中产阶级。对于大资产阶级,主人公会给点讽刺与调侃;对于平民阶层,主人公会给点同情与怜悯;对于法律与准则,则采取总体尊重、局部戏弄的态度。显然,这样的人物是最容易在广泛的人群中获得认同的。有人说,好莱坞多年来推销的是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动机,出于为了获得普遍的认同感。 叙事指的是讲故事的方法,通常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把时间组织起来——也就是编剧和导演如何把一个股市的原始内核用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方法讲出来。好莱坞关于电影的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

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二)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

好莱坞电影分类

《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套装共2册)》以200多部美国经典影片为例,解析好莱坞的11种重要电影类型,帮助你认识电影故事中的构思和设计,以改善你解密与鉴赏好莱坞畅销电影的水平。节奏快、激动人心、充满魁力且简单易懂,这些特质在许多人看来正是好莱坞电影畅销全球的原因所在。但《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套装共2册)》探讨常被人们忽视的美国电影另一个重要特征:电影类型。美国电影的制作及国际发行从来不是以单一的娱乐产品形态进行的。相反,每一部电影都属于一种故事类型,即一个微型电影传统,带有其独特的象征、情节规则、价值观和扮演定型角色的著名影星。此外,对于每一种电影类型,各国观众经过多年的观影实践也形成了一定的期待。 本书作者张晓凌和詹姆斯·季南(James Keenan)夫妇于上世纪50年代分别出生于中国重庆和加拿大魁北克。张晓凌曾作为知青下乡务农,后来从南京大学去加拿大留学。1980年至?986年,她先后获得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硕士和蒙特利尔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自1989年起,她在属于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CBC的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了十五年,是加广中文节目主持人之一(“凌云”)。她发表的其他作品包括法语小说《一个革命者的女儿》、中文自传体小说《枫土情》和有关日本文化的译作《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等。 詹姆斯持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学学士和该大学法律系法学士文凭。他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奉献大量时间帮助加拿大人更好了解亚

洲,特别呈中国。在80年代,他作为加拿大世界大学服务组织的项目官员到北京工作,曾经面试了去加拿大培训的几百位中国管理人员。在90年代,他作为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商业出版主任,撰写了有关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国际发行的三本详细指南,由加拿大通信集团(Canada Communcation Group)出版发行。此后,他在进行私人股市咨询的同时,通过与妻子张晓凌合办的公司帮助向亚洲推销加拿大和欧洲电影。 两位作者目前定居加拿大蒙特利尔,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写作。张晓凌从2007年开始定期回中国讲学,先后在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做过多次影视主题的系列讲座。 目录 上册

影视艺术概论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美国电影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历史自1895年开端,在不同国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貌。本章‘包括了中国电影之外的主要外国电影状况的历史分析。 一、早期电影状况 美国不仅是重要的电影产地,也是世界电影的主要发源地。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于18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1894年4月,爱迪生用他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视镜”开始了商业性放映活动,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默片时代,电影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06年,全美已有1 000家“镍币影院”(因人场券为5美分镍币而得名)。1909年,镍币影院已达到1万家。.电影成为适 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为美国早期电影奠定艺术基础的导演主要有:鲍特、格里菲斯和卓别林。1903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 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格里菲斯的巨大功绩在于他吸取了各派或各个导 演点滴分散的发明,加以融会贯通组成一个系统。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三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 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中,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以纽约为基地一度垄断了电影业的经营。到191乒年左右,这一垄断终于被打破,美国电影的生产基地移向今天已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美国电影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公司 在好莱坞逐渐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对于美国电影而 225 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 目中已经完全消失。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美国电影行 销到世界各地。好莱坞此时已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 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 行人协会,在W. 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 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

好莱坞电影分类特征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体现为三个方面: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人物形象构成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

好莱坞类型片

美国电影协会(AFI)评选出的10种类型片中的TOP10 为纪念好莱坞诞辰100周年,从1998年开始,美国电影协会(AFI)每年都要举办百年百大活动,这一活动邀请全美数千位顶级影评人、影史学家、导演、影星,共同评选出美国百年电影史上的真正经典。 最近的一次评选内容是好莱坞电影10大类型片中的TOP10。 首先登场的是好莱坞电影10大顶级动画片: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 1937) (# 1)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Pinocchio (1940) (# 2)木偶奇遇记 Bambi (1942) (# 3)小鹿斑比 The Lion King (1994) (# 4)狮子王 Fantasia (1940) (# 5)幻想曲 Toy Story (1995) (# 6)玩具总动员 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 (# 7)美女与野兽 Shrek (2001) (# 8)怪物史瑞克 Cinderella (1950) (# 9)仙履奇缘 Finding Nemo (2003) (# 10)海底总动员 好莱坞电影10大顶级幻想片: The Wizard of Oz (1939) (# 1)绿野仙踪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 2)魔戒再现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 3)美好人生 King Kong (1933) (# 4)金刚 Miracle on 34th Street (1947) (# 5)34街奇缘 Field of Dreams (1989) (# 6)梦幻之地 Harvey (1950) (# 7)我的朋友叫哈维 Groundhog Day (1993) (# 8)偷天情缘 The Thief of Bagdad (1924) (# 9)巴格达大盗 Big (1988) (# 10)飞越未来 好莱坞电影10大顶级警匪片: The Godfather (1972) (# 1)教父 GoodFellas (1990) (# 2)好家伙 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 (# 3)教父第二集 White Heat (1949) (# 4)白热 Bonnie and Clyde (1967) (# 5)雌雄大盗 Scarface: The Shame of a Nation (1932) (# 6)疤面人 Pulp Fiction (1994) (# 7)低俗小说 The Public Enemy (1931) (# 8)国民公敌 Little Caesar (1930) (# 9)小凯撒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二、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 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 20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20 世纪20 年代才有所改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 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 项专利权。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我把自己压箱底的积累给你,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你: 纵观好莱坞发展史,好莱坞电影美学风格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时期,而之后则可成为新好莱坞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十年中间,对于美国电影而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目中已经完全消灭。在世界各国,美国影片占着上映节目60~90%的优势,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电影方面的投资超过15亿美元,这样大的资金使电影事业在美国成了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在资本上可以与制造汽车、罐头、钢铁、石油、纸烟这些美国最大的工业相比拟。派拉蒙、劳乌、福斯、米高梅、环球这些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它们和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如柯恩·洛埃伯银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德·奈莫尔、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自从格里菲斯失势之后,金融资本家所重视的已不是导演,而是电影明星。后者成了制片公司的一种工具或者商标。从这时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制片人,也就是那些被华尔街的银行家所赏识与选定的企业家。电影导演和照明技师、摄影师、布景设计师一样,只不过是

每周领取一定报酬的受雇者而已。制片人利用解除合同这种暗中威胁的办法,把导演过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实权,如对主题、明星和技师的选择、剧本和蒙太奇的仔细推敲、布景和服装的监督等等,全部夺取过去。 这样一来,制片人便成了决定艺术成败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关切的乃是怎样多赚钱,他的董事会也只根据影片的利润率来估量他的价值。因此摄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为指导原则。他们对独立的影评家的评论,满不放在眼中,而事实上,这种影评在美国当时可说几乎全未存在。 但制片人自己只在幕后指挥一切。在好莱坞露面的乃是电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为好莱坞征服世界的基础。观众对电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几百万张签名的照片来维持的,广告和宣传在这些偶像周围创造一种传奇的气氛。明星的恋爱、离婚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化妆品、住宅、他们喜爱的动物,在某些国家成了一般人关心和津津乐道的题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鲁道夫·范伦铁诺、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丽亚·史璜逊、华莱士·雷德、约翰·基尔伯特、梅·茂莱、瑙尔玛·塔尔麦琦等人变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团体对这种竞争深感不安。清教徒对好莱坞展开了一起起攻击,这些攻击又因一些明星丑事的传播(如:华莱士·雷

新好莱坞,电影类型及其动作电影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 译文及原稿 译文题目:新好莱坞,电影类型及其动作电影 原稿题目:New Hollywood, genre and the action cinema SPECTACULAR BODIES Gender,genre and the action 原稿出处: cinema

新好莱坞,电影类型及其动作电影在类似《无名客》这样的电影中,伊斯特伍德所扮演的人物不仅仅有一点讽刺意味。同样也是这些低成本电影使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名声鹊起。在这些影片中,人们反对西部英雄被不合时宜的改写成反面英雄,赏金猎人和冷酷的杀手。而道德至上的西方英雄形象也只保留在早期的好莱坞影片中。与同一时期的大多数美国西部片相同,意大利美国西部片讲述了一个与从前不同的,别样风格的故事。这些电影讲述的故事通常使用了戏仿和讽刺的手法,同时也保证了故事细节的真实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依据这样的视觉效果的传统,影片《青春战士》得以出现。赛尔乔·莱翁在史诗巨作《西部往事》就大量运用了其他意大利美国西部电影诙谐幽默的视觉元素。同时在西部电影的场景中,不同民族的群体也被谨慎的呈现给观众。因此,中国,墨西哥,爱尔兰等其他西部历史人物也出现在银屏上。在其他好莱坞小说中对美国印第安人历史的重建保证了美国西部电影的历史的真实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西方成功结合在一起的电视剧《功夫》才有了一席之地。由大卫·卡拉丁饰演的名叫李国豪的美籍中国和尚,他独自一人流浪在美国西部。这部电视剧的创意一部分是来自当时香港在美国西部武侠题材的影片大获成功的激发。虽然神秘的中国文化和宗教在影视中被追捧着,但是像我曾提到的那样,投资商拒绝让中国演员饰演主要角色,甚至李小龙也遭遇到一些角色的拒绝。 通过中国文化在美国西部的重建,电影《功夫》中典型的东方形象得以被准确重塑。根据理查德·冯对这些中国男人的形象的定义,认为他们作用是体现了“禅宗的禁欲主义”(出自Bad Object Choices,1911,148页)。在电影《功夫》中,这些形象的作用是柔化了美国西部的英雄形象,使他们侠骨柔肠,泰安自若,同时,他们武艺高强能够对抗任何来挑战人。与此同时,好莱坞经典的题材就是白人婴儿或青少年被印第安部落收留,最终替印第安人伸张正义的故事。 这些安排使得白人处于传统美国西部电影片的中心地位,但也同时试着承认民族差异也是一道风景线。美国西部片中奉为神圣的主题在其他一系列场景中也得以体现,从澳大利亚内陆到城市的景观。在这种情况下,评论家及批评家一致认为上述电影是“真正的西部电影”,只有一人认为它是“虚构”的。这一比较将被详细阐述。一个评论家把迈克尔·温纳《猛龙怪客》描述成一个仅仅是西部片的翻版,仅仅是把一个人按着他自己的逻辑,改造成一个正直、自由,爱好和平的公民。

好莱坞电影故事类型和母题

好莱坞电影故事类型和母题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危机、工人失业、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等等,鲜有正面的反映。有些影片,即便涉及到上述事件,也是作为背景处理。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承载的大多是些虚幻的白日梦般的世俗神话。这与美国人把电影长期点位于商业娱乐行业有关,也与发生在好莱坞的迫害进步人士的“黑名单”事件有所关联。三是套用一个个经过市场验证、深受观众喜爱的叙事模式。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如果说好莱坞电影人也还是有一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那也只能在类型化电影的总体框架内追求丰富多彩了。四是展示几个光彩照人、容易引起观众认同感的理想化人物。能否让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产生认同感,是决定一部饮片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深谙个中三味。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主要人物,既不是富得流油的金融寡头,也不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劳工或农民,而是不太穷也不太富,知书达理、有点幽默感也有开拓精神的中产阶级。对于大资产阶级,主人公会给点讽刺与调侃;对于平民阶层,主人公会给点同情与怜悯;对于法律与准则,则采取总体尊重、局部戏弄的态度。显然,这样的人物是最容易在广泛的人群中获得认同的。有人说,好莱坞多年来推销的是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动机,出于为了获得普遍的认同感。叙事指的是讲故事的方法,通常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把时间组织起来——也就是编剧和导演如何把一个股市的原始内核用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方法讲出来。好莱坞关于电影的 叙述有一套不成文的规定,并且诞生了一种非常精致的故事框架。叙述者看故事的角度不同,也会影响到叙述,产生相对而言的“限制型”和“非限制性”的叙述;此外,好的叙述方式必须扣人心弦、生动有力,让观众对即将发生的事件充满兴趣,我们把这称为推动力。叙述、故事和情节在分析电影的叙述结构时,叙述、故事和情节是我们使用的关键词语。虽然这些词有时可以互换,但是它们各自其实都有准确的定义,我们需要掌握其中的区别。大卫?博德威尔和克里斯廷?托马斯在《电影艺术入门》中这样定义:●叙述在时间和空间中出现的一系列有着因果关系的事件。●故事观众看见和听到的所有事件,再加上观众推断或者设想发生过的事件。●情节电影中所有直接向观众展现的事件,包括因果关系、时间顺序、持续时间、频率和地点。故事和情节之间关键的区别在于:故事是观众对叙述中的事件建立的想象,这些事件可能在电影中出现,也可能不曾出现;而情节则是电影对叙述中的事件的真实表现。基本故事类型罗里?约翰斯顿等作家认为,所有的虚构叙述都是建立在几个基本的故事类型基础上的。这些基本故事类型是:阿喀琉斯、康迪德、灰姑娘、喀耳刻、浮士德、俄耳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特里斯坦以及流浪的犹太人。这些故事类型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结合在一起。我们阐述这些故事类型的时候不要过于拘泥。例如,“浮士德”讲的是一个人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这个魔鬼不一定是一个真正的魔鬼,可能是一个隐喻——例如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同样,“流浪的犹太人”也很少真的指一个离开家乡的犹太人。通常来讲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比喻,指的是一个离开了自己的社会并永远无法真正回归的人。九种基本故事类型:1、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是一个看上去无懈可击,但是却有着一个致命弱点的英雄的 故事。古典悲剧通常就是阿喀琉斯故事的一个变种。(如《超人》)2、康迪德一个纯真无邪的乐天派英雄踏上陌生的土地,出人意料地大获全胜。(如《阿甘正传》、《憨豆先

电影产业发展模式谈之一“好莱坞”模式

电影产业发展模式谈之一——“好莱坞”模式 好莱坞本是一个地名,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西北郊区。原为一僻静村庄,因 具备拍摄电影外景的各种条件,1908年后美国各地的制片商陆续向此处集中。美国八大影 片公司均创办于此。遂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语。 进入20世纪后期,传统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业的调整和组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产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巨兽时代”。正是借助于这种优化组合,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扩大了资产规模,依靠发达的资本市 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斯尼(Disney)等集团先是通过控制生产、发行和放映完成了纵向整合,继而又通过跨媒介经营、硬件和软件经营共同开发进行了横向整合,同时通过国际分工灵活而符合成本效益地 使用资本、劳动力,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1.“好莱坞”资本国际化和国际资本“好莱坞”化。 好莱坞如果做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应该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其创始人多为从东欧 移民至美国的犹太人家族。一直流传于好莱坞多年的电影业“八大金刚”的说法——好莱 坞的八家电影制片公司,即20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迪斯尼、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Inc.)、派拉蒙(Paramount)、索尼(Sony Pictures)、环球(Universalpictures)、华纳兄弟(Warner Bros.)、梦工厂(DreamWorks)凭借其强大的 资本,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电影产业。这八大电影公司都是美国电影出口协会(MPEAA)的成 员公司。这些成员公司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能占到美国电影数量总数的60%到70%,其余的30%大多是独立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据洛杉矶经济发展顾问公司统计,好莱坞电影工 业停摆一天将损失9000万美元,连续一个月停摆损失则将超过27亿美元。 在本土市场饱和后,具有一般资本禀赋及特征的美国电影产业资本开始向国外市场和 非影院市场拓展。迪斯尼的掌门人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认为,“美国的娱乐产业不是世界的美国化,而是娱乐的全球化。”这个观点强调,至少在娱乐界,“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如果说早年的“美国化”是文化帝国主义及其侵略、扩张的一种表现,那么近年的“全球化”则是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相连的金融和管理效应所造成的一种新 的格局。资本超越国界的全球性迅速流动造成出口型的跨国、多国公司特别是服务业的兴旺,同时也造成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相对衰落。新的国际型经济正逐步完善,高速的 资本流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速度和效率就意味着利润和优势。虽然在世界的格局里,“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继续存在,但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跨国资 本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反映在影视界,平面整合与垂直整合愈演愈烈。如今几个大财团拥有全球大量的影视、娱乐产业。迪斯尼由动画片进入故事片,进而其资本开始进入图书、画册出版,游乐园营造、旅馆、观光游轮,录像产品和播放平台发展,甚至购买美国三大媒体之一的美国广播 公司(ABC),显示出惊人的资本实力。由于成功的资本运营,电影周边产品的利润开始超过票房。1990年,美国本土的录像收入已经高于票房收入,而票房的收入只不过是周边产品 收入的十分之一,所以票房已经不再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主要指标。到2003年,电子游戏的收入也已超过票房收入,这也正是像最新的《星球大战前传3》这样的大片也要同步 或迅速发行电子游戏产品的原因。娱乐产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要求在考虑投资一部电

好莱坞电影的特点

一、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的形成和发展完善之路 “好莱坞”有几种界定方式:最宽泛的是指美国电影业,包括不同城市、不同规模的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狭义的“好莱坞”是指“七大金钢”公司(俗称“主流片厂”,包括时代华纳、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环球,哥伦比亚、米高梅);地理概念的“好莱坞”是指大洛杉矶市当中的一个镇,山坡上有个巨大的“好莱坞”(Hollywoodland)字样,但只有派拉蒙一家主流片商坐落该市。 以时间坐标来看,“好莱坞”大约从1904年起,叙事形式(剧情片)成为电影产业中最突出和最重要的形式。这时,好莱坞开始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强势力量。1908——1927年是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发展阶段。1910年左右,许多电影公司开始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一个小镇,好莱坞成为电影公司的主要聚集地。到1920年的10年间,许多小公司逐渐合并成为一些大公司。在这种大众化生产体系的制片厂里,美国电影开始形成了完全倾向叙事形式的电影制作。爱迪生公司的一位导演埃德温.鲍特是第一个运用叙事连贯性与发展的原则来拍片的导演(相对于早期的杂耍式小喜剧的影片,是一种前古典的叙事电影)。鲍特的影片《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1903),片中我们看到一对母子被消防员救了两次,一次从屋里拍摄,一次从屋外拍摄。虽然该片运用了一些重要的经典叙事因素(如一个消防员预感火灾将发生,一连串拉着警报的消防车开到现场的镜头),但鲍特在当时还没有认识到应当如何运用两个镜头的交错剪辑,来传达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与剧情。 鲍特的另一部电影《火车大劫案》(1903)则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原型。剧情发展已经具有清楚的时间、空间和逻辑上的线索,从劫匪开始抢劫到最后被歼,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步步的发展。 好莱坞导演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和《党同伐异》(1916),其叙事语言的开创性具有让电影可以和音乐、戏剧、小说等门类一同站在艺术品的行列里的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影片已把一个场景分成几个镜头,交叉运用远景和大特写,并且他赋予了这些手法强烈的动机或理由。在情节处理上已不仅是简单交代救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救援行动,而是发扬光大为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格里菲斯把剪辑句法的基本要素变成精确有力的语言,被电影学者叫做“经典剪辑”。经典剪辑用剪辑来增强戏剧效果,而不是只达到一些纯粹表面的目的。并且把动作分为一系列镜头,仔细选择和安排远景、中景、近景镜头,并不断改变观众视点,是主观的连续性,即包含在连起来镜头中的联想。用一个比喻来说,汽车在早期已经具备前后四只轮子,一只方向盘,驾驶仓等一直到今天汽车基本不可或缺的要素。格里菲斯的电影对于电影叙事,尤其是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就是那四只轮子和一只方向盘。 到了无声电影的尾声,也就是20年代末期,经典好莱坞电影已经发展出相当复杂的格式,声音和色彩等电影新技术的出现也对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0—40年代经典叙事的好莱坞电影达到高峰,并很快风靡全球。60—70年代在经历了漫长的低谷时期之后,好莱坞电影工业完成了向新好莱坞转化的过程,又迎来一派繁荣。出现了一批被称为“电影业的小伙子”的年轻导演,他们对经典好莱坞叙事传统充满了敬仰之情,他们遵循经典电影类型片样式,但又加入了许多个性化风格。高科技的运用也更加丰富了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手段。弗朗西斯科.科波拉《教父》(1972);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1977);斯蒂

好莱坞电影类型 代表 特点

美国的类型片 类型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在其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创作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人们通常根据影片的不同题材或技巧来归纳影片的类型,大的分类是故事片和非故事片两种。在故事片项目下,比较成熟的类型有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属于非故事片的类型则有广告片、新闻片、纪录片、科学片、教学片、风景片等。 类型影片的一大特征就是重复性和可预见性。美国电影制作者经过长期创作实践,归纳出了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最具商业上的保险系数,最能获得投资的回报。一部成功的影片出现后,便竟想模仿,使之成为一种类型。一种类型的影片如果很受欢迎,便都来拍摄,一般在一定的时期内都能获得较好的商业效果。所以,类型影片作为一种典型的商业电影观念,是美国大制片厂制度的必然结果。正因为有一些固定的类型模式,所以大制片厂的生产流水线便可以对素材稍加改头换面,便可大量复制出大同小异的、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对于观众来说,“人们去看类型影片,是去和那些银幕上的老相识会面,去听老故事,去参加已经熟悉的事件”。 一般认为,类型电影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里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终落法网;科幻片里的怪物出世,为害一时等。二是定型化的人物,如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或警长,至死不屈的硬汉,仇视人类的科学家等。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代表邪恶凶险的森林,预示危险的宫堡或塔楼,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泡的液体等。因为情节模式是固定的,所以,类型影片中的悬念实质上是虚假的,其结局自影片开始时观众已然明了。从艺术的角度上说,这类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是不可取的,但由于这种公式和概念并不是干巴巴的,相反地往往颇有刺激性,所以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而且,不同的类型影片反复交替出现,不断调剂着观众的口味,并如此周转不息。 一、西部片 西部片是美国电影中最古老的样式之一,顾名思义是以美国西部为故事背景,以上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野土地为题材的影片。美国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认为,首批到达北美东海岸的移民者建立了基本上是欧洲的文明。这一文明逐步向西推移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时期的边疆。在这些边疆地区,“文明”与“野蛮”两相汇合。在这些汇合中,不同的环境逐渐地将各种欧洲文化转变为真正的美国文化与特性。 因而,西部片被认为是最能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的影片类型。 西部片诞生之际,真正的西部尚未消失。西部片里的许多人物和情节大都来自真实的历史。如除暴安良的警长威利?向恩,英勇抗击白人入侵的亚巴虚族领袖佐罗?尼姆,率领白人讨伐队屠杀印第安人的卡斯特尔将军,牛仔比利小子,大盗杰西?詹姆斯和他的兄弟法兰克等人物;奥卡牧场枪战,卡斯特尔的最后战役,横贯西部的铁路建筑等事件。在西部片中,荒凉的千里平原、尘土飞扬的沙漠、峰峦起伏的群山和巨大的山岩,穿紧身裤、皮上衣,披子弹带,戴宽边帽,跨骏马,来去飘忽,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营造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神话”般的世界。西部片的故事情节一般比较简单: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暴力的威胁、英雄的牛仔或执法者除暴安良。结局几乎总是群敌尽歼,报应不爽。西部牛仔也成为美国人民崇尚的奋力开拓、坚韧不拔、不畏艰险、见义勇为、扶弱凌强的英雄精神的化身。 19世纪末,银幕上已然出现了西部传奇人物“水牛比尔”的形象。但是,第一部名副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xx可划分为xx两个时期 。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旧xx电影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这里先把旧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电影生产方式)作一简要介绍: 一、制片厂制的特点 (1)把电影业变成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出于垄断的需要,八大公司规模巨大、设备齐全,建有众多的巨大摄影棚和拍摄场地,广泛收罗艺术和技术方面的人才,形成一个电影的“独立王国”; (2)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实行的是工业生产流水线式的制作模式,制片厂强调集体的智慧和细密的分工,而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几乎被消解在集体的合作之中; (3)制片人专权。所谓“制片人”其实就是公司的老板,他全权决定着电影的生产,把创作人员看作供随意调遣的雇员,他有权任意改变剧本的情节、决定演员的阵容等等; (4)明星制度。这种制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化的需要,在此时期,明星制是争取票房成功的核心因素。这种制度直到50年代大制片厂制度的解体才衰落下去。 二、类型片的特征

制片厂制度生产的电影都是类型片。美国电影创作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因为这类影片有一些固定的模式,成为一种类型,所以大制片厂的生产流水线只需对素材稍加改头换面,便可不断复制出大量大同小异、适销对路的电影产品。一般来说,类型片有如下的特征: (1)公式化的情节。类型电影几乎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题材领域,讲述一个大同小异的故事,如西部片中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或“白人开发西部,印第安人袭击”,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最终落网”,科幻片的“怪物出世,为害一时,最后灭亡”。 (2)定型化的人物。情节的公式化决定了人物性格的定型化、模式化。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如西部片中的牛仔、警长、歹徒、印第安酋长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德性或兽性;如科幻片中大都有一个仇视人类的科学家以自己的研究和发明对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等等。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定型化的人物需要固定不变的外在形象的设计。 如牛仔身挎连发枪或来福枪、头戴宽边帽、身穿皮上衣和紧身裤,肩挎子弹带的形象是任何一部西部片都不可缺少的。再如代表邪恶的森林,预示危险的城堡或塔桥,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着气泡的彩色液体等等,都是灾难片中常见的视觉形象。 三、经典xx的叙事模式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

论好莱坞类型电影恐怖片

论好莱坞类型电影恐怖片 [摘要] 长期以来,恐怖片一直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独特的电影类型,美国的电影艺术家对于恐怖影片的创作有着自己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关键词] 好莱坞类型影片恐怖片美国文化希区柯克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007 在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中,有一种独特的片种――恐怖片。观众对于这一类型片是十分复杂的;既害怕之;又爱之,喜欢观看。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恐怖片,都受到欢迎,而且几乎都获得盈利。社会心理学家黎跃庭博士指出:“恐惧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人类从早期开始就有恐惧感。人类对于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就是恐惧感的一种表现。恐惧感也是一种快感。

在恐惧之中活得愉悦,是古希腊的文学和艺术的一个特点。然而,直到十九世纪中,恐怖文学和戏剧才得到发展。 1818年,德国柏林的一位命名叫玛丽•舍莱(Mary Shelley)的年轻妇女,她经常给自己的丈夫和朋友们讲鬼故事,于是大家要她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发表。她当时讲述了弗朗克斯坦医生和他创作的神秘东西的恐怖故事,大家很爱听。21岁的舍莱用自己笨拙的笔写下了第一个恐怖故事,发表后受到好评和欢迎。这样,现代恐怖文学就诞生了。 此后,在德国,法国,英国等西欧国家的一些专业作家也开始写恐怖文学,特别是恐怖小说等。例如布朗斯托克(Bram Stoker)专门写吸血鬼的故事;路易斯史蒂文森(louis Stevensen)则专门写杰克科依耳医生和他的情人的恐怖故事;而埃德家艾伦堡

(Edgar Allen Poe)则写出了不少震撼人心的恐怖长篇小说。 伴随十九世纪的科技发展而诞生的摄影艺术和随之而出现的电影艺术,为恐怖文学增添了羽翼。在一次偶然的暗房冲洗中,一位摄影师无意发现了照相胶片上出现的“鬼影”,于是,第一张魔鬼的相片就出现了,这也逐渐成为了传统,直到如今,人们还试图是用照相机来捕捉“鬼影”。 电影艺术,则在十八十九世纪出现的恐怖文学作品之后,以更为形象化的形式展示在大众的眼前。根据美国电影历史,电影艺术的前驱和先锋大师托马斯•爱迪生先生就曾经导演和拍摄了第一部佛朗克斯坦教授的恐怖片,但遗憾的事,该片拷贝已经遗失。 第一部长恐怖故事片是德国人拍摄的有关卡利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