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说课稿

16《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解放战争,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学案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式探究,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所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抗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分组导学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探究

教材处理:

将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一是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两个标题合并为一个标题,即“抗日战争时期三次著名战役”。二是中共七大。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学生齐唱《国歌》。

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是怎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国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新授。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式)

课前学生已按兴趣自愿组成“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三个学习小组,并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史料、视频等资料。

第一环节:各组同学根据书中文字、图片、史料以及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准备本组研究的专题,进行知识的有效整合。

第二环节:各小组展示自己本组的研究专题。

“平型关”小组同学采用示意图解说的形式。(介绍战役的时间、地点、指挥者、简单经过及意义等知识)

“台儿庄”小组同学采用视频的形式重现当年激战的情景。

“百团大战”小组同学则以一名亲历此战役的八路军战士的身份来讲叙百团大战的历史故事,让同学们再次重温那段鼓舞人心、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第三环节:小组质疑

其他小组同学可对当前交流小组提出质疑,由该小组成员解答。

第四环节:小组竞赛,完成并快速掌握学案导学上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次著名战役的表格。

第五环节:情感升华:学习了抗日战争时期三次重要战役,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及时评价并小结。(“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进行的。中国军人、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长城。)

(设计意图: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3、通过小组质疑,解决被学生忽视的本小组未参与研究的题目。

4、此活动的设计,不仅达到师生思维对话,生与生之间也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第二学习板块:中共七大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本目内容,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导学提纲上老师提供相关信息,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来报道中共七大的相关事宜。

要求报道内容有: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

会议的主要议题

党的政治路线

会议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不把会议的相关信息硬塞给学生,而是采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学习中,学生明确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第三学习板块:抗日战争的胜利

师提出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怎样?中国人民是怎样赢得最后胜利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影响抗战胜利的具体史实,然后对史实进行分类。

师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抗战胜利的原因:一是从国民党、共产党的抗战和人民的抗战等具体史实,概括理解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二是从美国在太平洋对日作战、苏联出兵中国的史实,理解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和援助。三是老师还可以补充国际友人、爱国华侨对中国抗日的援助,从而引导学生明确中国抗日战争性质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师提供三段材料,学生逐一依据材料分析得出抗战胜利的意义。

A: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B: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侵略战争。

C: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一千多亿美元……

分析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生齐声朗读并快速记忆)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斗争支持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3.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师讲解:日本投降,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展示“日本签署投降书”、“全国欢庆胜利”等图片。并指出日本投降后,将占据50年之久的台湾也归还给中国政府。

师设计问题: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人民为抗击侵略,维护祖国对台湾的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针对当前少数台独分子的猖獗,你对他们的忠告是什么?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思考回答,师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式探究,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出抗战胜利的原因及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当前的热点"台湾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三、盘点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板书本节课的纲要。

(设计意图: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反馈,并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四、学生快速巩固导学提纲上的内容,做练习(分发试卷,试题共分三类,基础差的同学只做前5题.中游学生可做到第7题,能力强的学生做全部),强化记忆。

(设计意图:强化记忆,体现高效的课堂模式;兼顾不同等次的学生.)

五、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设计“反思性小结”。

1、本节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没理解的或还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2、本节学习过程中你积极提出问题了吗?积极回答问题了吗?哪些能力(提问、分析、合作、讨论、交流、表达等)有所提高?今后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3、本节学习对你的思想品德有什么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如实填写课堂自评表,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与鼓励,并评出今日之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方式,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闪光处与不足."评出今日之星"激励学生更努力学习.)

六、结束语

展示《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图片。

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经受了空前灾难考验和战火的洗礼,浴后重生,实现了独立与解放。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60多年来,祖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勿忘国耻,珍惜时间,发奋图强。全体同学请起立,让我们向血染的五星红旗致敬!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题分合计33分) 1.台儿庄大捷在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C.是一场著名的敌后作战 D.使徐州会战取得胜利 2.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前,中国战场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3.中国抗战爆发以后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平原大捷 D.太原大捷 4.1938年春,指挥台儿庄战役的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 A. 冯玉祥 B. 李宗仁 C. 阎锡山 D. 蔡廷锴 5.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A.围攻日军主力 B.反击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C.进攻敌占城市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7.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作战地区在 A.华北 B.西北 C.东北 D.中原 8.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A. 朱德 B. 聂荣臻 C. 彭德怀 D. 刘伯承 9.从1938年底开始,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 A. 扫荡政策 B. 保甲政策 C. 蚕食政策 D. 囚笼政策 10.中共“七大”政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是建立一个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 C.工农民主专政国家 D.新民主主义国家 11.下列关于抗战胜利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2.抗战胜利前夕,全国人民同国民党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A.人民民主权利问题 B.什么政党专政的问题 C.要不要内战的问题 D.建立一个什么国家的问题 13.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14.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是在 A.1938年 B.1940年 C.1944年 D.1945年 15.我们所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往的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告终 B.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 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6.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的是 A. 蒋介石指挥的国军 B. 共产党指挥的八路军 C. 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D. 苏联红军 17.1945年,被日本统治了50年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 海南岛 B. 辽东半岛 C. 东北三省 D. 台湾 18.到抗战胜利前夕,中国时局的中心问题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4-16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中学八年级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3、知道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七大的内容、七大的意义。 【学法指导】 1.列表归纳法。本课中涉及三个重要战役,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加以对比归纳 从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战绩、意义等详细比较。 2.读图学习法。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学习台儿庄战役时,根据图例观察日军进攻的方向,推断日军下一步行动计划,从而了解台儿庄战役的背景。其次是运用地图,如把台儿庄战役放在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后这一历史背景下,不仅看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军南下、打通津浦线的进程,而且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抗日还是比较积极的。【知识链接】 百团大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寿阳县有三个自卫队员在火线救护伤员,第一个、第二个牺牲了,第三个仍英勇地爬了上去,终于把伤员救护下来;一个不知名的老太太在敌人“扫荡”时,一连背了7个伤员上山隐避;山西晋阳有20多位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要求参战。在战斗中我军英勇无比,八路军某团六连全连在敌人包围之中,但身负重伤的指导员仍提出突围的口号,结果未失一支枪。在战斗中我军还发扬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晋察冀我军在收复井陉煤矿时,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兴子”姐妹),她们得到了八路军指战员和聂荣臻司令员亲切的关怀和照顾,并作了妥善的安置。40年后,1980年,我国发表了题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久,日本记者找到了被抢救出来的其中一个叫美穗子的。同年7月,美穗子一家访华,受到了聂帅的亲切会见,并到井陉访问。这一事实表明即使在严酷的战争岁月,中国人民也非常珍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血肉筑长城》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审核:史卫民课型:新授使用时间:12月8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明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难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的召开。 难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中共七大: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时间:标志: 背景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3、美国想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意义:1、洗雪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民党主要负责正面战场对日作战,后来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 2、八路军要发动百团大战的背景是什么?战争的目的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3、阅读课本内容及表格,说说为什么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 4、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阅读课后资料,抗战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A.山西B.河北C.山东D.河南 2.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 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 B. 1932年1月到1945年5月 C. 1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 D. 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4.关于台儿庄战役,正确的叙述是()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B..歼灭日军10万人 C.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 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5.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旅顺 B.大连 C.台湾 D.福建 9.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诞生 D.抗美援朝的胜利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的合作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保康三中的历史学科教师卢春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历史上册。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册书,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体例与主线、教材整体框架结构、内容标准、知识结构与体系、能力体系、情感与价值体系、教学重点及策略、教学难点及策略、考试及策略等几个方面加以讲解。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在这里先谈一谈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本册书主要学习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教材的编写要求上强调学生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基本认知,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轨迹,了解中国人民为摆脱屈辱命运的奋斗历程,在学习中体会先辈们为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在教材课程的编写上,本册书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写,遵循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这条主线,从不同的历史阶段比较全面的再现了这段历史。 二.说学情 一堂好的历史课,不仅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他们正处在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的时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是对历史事件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又存在看待问题重表象、轻实质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我将以单元讲解的形式谈谈对本册书教学过程的想法。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一二八事变爆发C.七七事变爆发D.中共瓦窑堡会议召开 2.七七事变爆发的地点是() A.沈阳城B.台儿庄C.平型关D.卢沟桥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淞沪会战4.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巽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5.“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下列军队,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国民革命军() A.第二十九军B.第八路军C.第十七路军D.新编第四军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 2.讨论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重点与难点: 1.知识重点: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2.知识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学法指导: 1.学习战役的方法。有关抗日战争这几节课,涉及到众多的战役。那么,怎么学习这些战败呢?首先,学习一个战役要掌握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其次,了解这个战役发生的原因、经过。最后根据战役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分析战役的意义。如何掌握众多的战役呢?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表头可以包括这样几项内容: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原因、简单经过、意义等知识。 2.本节课要学习三个战役,学生可以选择给大家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学习。第一,事先要做充分的准备。围绕要讲述的战役,搜集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然后把所收集的材料按背景、经过、意义等方面进行整理;最后从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楚。第二,根据故事的选择合适的方式,或完全的语言讲述、或借助图片、影像。第三,讲述时,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语言要简洁、流畅,表情自然,举止大方。 3.本节课在学习战役的时候,多次遇到使用地图的问题。如何使用地图?首先是识图。其要求:一是充分利用地理课识别地图的基础知识,把历史地名与现代地名进行对照,从而掌握战败的地理位置。二是利用图例了解各种设计符号的意思,识别有关战役空间分布的特点。 导入新课: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那么,这些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平型关关捷和台儿庄战役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9页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回答“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香山中学邓雅丽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初中历史进行说课。 1、说教材 2、说课标 3、说课(对第一课《鸦片战争》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编写特点 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探究性;科学性、思想性;适应性、时代性。 2、编排体系 “人教版”教科书的编排体系的是:专题与时序相结合的方式。 教材体例分为教材结构、单元结构、课文结构。 ⑴教材结构为说明、目录、主题课文、主题活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构成。 ⑵单元结构为单元主题页、主题课文、主题活动。 ⑶课文结构为导入框、正文宋体、小字楷体、文献资料、图表、动脑筋、注释、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 3、初中历史课程横向上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4、以八年级历史上册为例进行同类知识的简要纵向整合: 中国近代史三条主线: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其中1课----5课,14课---16课为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其余的课为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5、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谈几点教学建议: ①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②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③注重对基本xx进行必要的讲述 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⑤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⑥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根据教材内容谈如何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拓展资源和课外资源: ①首先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如历史教科书,它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还可以利用通俗的历史读物、历史小说等。 ②第二是利用物件,如图表、多媒体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倾听历史的声音,身临其境,体验历史。 ③第三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发挥教师潜力,放飞学生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④第四利用网络资源。从中获取大量历史信息,增长学生的见识,增长眼界。 二、说课标 1、初中历史课程总目标: 知识与能力: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 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施①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②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初中说课稿范文-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学习主题的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巩固 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较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影视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其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客观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 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影视资料及讨论等, 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 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继而,设疑"全国人民是经过怎么样艰苦卓绝的斗争才 取得的胜利,特别是抗日根据地 "将学生思绪由兴奋引入思考,然后出示子目: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使学生确切理解中共正确的作战策略与全民参战的的结果,也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上课用)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讲故事。 四、课堂导入: 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PPT展示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五、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 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3、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4、“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 六、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1、“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七、精讲点拨: [板书]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平型关大捷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 3、认识到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温故互查 1. 简述卢沟桥事变的时间.经过和影响。 2. 简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时间.原因和作用。 3. 简述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屠杀人数。 设问导读 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2.平型关大捷的时间是 ,地点是 ,与日军交战的队伍是 ,歼灭日军 人。 3.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 ,另一路阻止在山东 。 4.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歼敌 人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 。 5.中国共产党领导 、 ,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 ,打击日本侵略者。 6.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 。 7.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 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 9.百团大战的目的是 ,时间是 ,领导人是 。共组织 个团, 在 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10.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 。 11.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出击日军的 战役。 自学检测 1.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 A.武汉会战期间 B.凇泸会战期间 C.太原会战期间 D.徐州会战期间 2.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发生在下列那次战役中( ) A 、平型关战役 B 、徐州会战 C 、凇泸会战 D 、武汉会战 3.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的( ) A.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2 3 1 4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新人教版

16《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解放战争,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学案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式探究,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所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抗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分组导学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探究 教材处理: 将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一是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两个标题合并为一个标题,即“抗日战争时期三次著名战役”。二是中共七大。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学生齐唱《国歌》。 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是怎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国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新授。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式)

血肉筑长城

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 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D.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后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79——8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7.9 山西太原附近八路军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 意义: 台儿庄战役 1938.春山东台儿庄第五战区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教师小结、过渡: 这两次战役都是在正面战场上阻击日军的进攻,平型关大捷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由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取得。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1.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提示学生阅读80页第二段小字,答出:“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指挥者意义 百团大战 1940.8 华北八路军彭德怀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学生根据81页“动脑筋”,回答: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 A.目标: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B.规模:兵力共计100多个团,20多万人;战线长达2000多公里。 C.战绩:战斗达18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 2000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 中共七大 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事件名称时间地点意义 中共七大 1945.4 延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自学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自学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熟记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 2、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四、教学过程㈠、阅读教材“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标化知识点,完成学案。 1、主力部队: 平型关大捷 2、影响: 1、时间;血战台儿庄 2、领导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3、意义: 1、时间: 2、主力部队:八路军(一百多个团)百团大战 3、地点: 4、领导人:

5、评价: ㈡、阅读教材第三标题“中共七大”,标化知识点,完成学案。中共七大(时间),中国共产党在(地点)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的领导下,打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意义(地位):为争取的胜利和实现准备了条件。 ㈢、阅读教材第四标题“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标化知识点,完成学案。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原因 3、美国想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标志: ,宣布无条件投降。 1、 2、意义 3、 4、 二、合作探究请你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概况意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五、学效测试

1、《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中国军队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开始后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战役的指挥者是() 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傅作义 2、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3、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惟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A、中法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4、小陈的家乡被日本统治50年之久,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家乡是() A、南京 B、西藏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该单元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展开,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主题,主要叙述了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学习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二)、课标要求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与激励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近代时期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的过程及鸦片战争经过;认识鸦片贸易的原因及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利用——知识储备中心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构建平台,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图、阅读、分析、思考、表达、归纳、比较等多元智能,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

为学生创建学习平台。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不同观点争鸣,从中提升学生的理性;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高效的自学能力。(三)、学法分析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取“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前一天安排学生预习,学生分组完成了解林则徐的故事,认识鸦片的危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预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部分知识;课中引导学生集中进行探讨,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二)、新课教学导入(课件展示: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的使用)教师深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结合教材特点,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为本课的教学构建了三大平台——筑基平台、能力提升平台、情感

第16课__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海头中学覃红珠授课班级:八年级一班 一、内容标准 1.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四、教法与学法 教师教学 1、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史料创设情境,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讨论等方式,拓展学生思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了解、理解、感悟历史。 2、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写作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学生学习 1、结合有关图标、图片、文字资料,比较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的情况及影响,学会归纳、比较,感悟中国军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分析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师生齐唱《国歌》。 [教师提问] 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 [学生回答] 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是我国的国歌。

[教师介绍]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过渡] 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节课主要有哪些内容呢?请大家把课文中的各个小标题读出来。 [学生回答]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师讲述]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分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课文把“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合并为一个标题是因为它们都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而百团大战则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我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 屏幕展示:三大战役、中共七大、抗战胜利。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教师引导] 我们的第一个学习板块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分别是? [学生回答]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1)平型关大捷 [教师讲述] 首先让我们回到平型关,平型关是山西东北的一个著名要塞,地势十分险要,是太原的门户。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在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向西进攻,企图攻下平型关,打开夺取太原的道路。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赴抗日前线,与国民党军队协同作战。担任截击任务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以隐蔽伏击的手段,歼灭来犯的日军,击毙日军号称精锐部队的板垣师团第21旅团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中国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教师提问]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对全国抗战有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回答] 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心和士气。 [教师总结]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2)台儿庄战役 [教师提问]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日军要向徐州进攻吗?同学们现在看一下书本上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徐州是哪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啊? [学生回答] 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 [教师讲解] 对,徐州是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那么它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的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而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结合《台儿庄战役示意图》演示动画)教师讲述: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