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三首(示儿)

古诗三首(示儿)

古诗三首(示儿)

MS-E备-版块结构式-Ⅱ

21古诗三首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人未还(hái huán)飞将(jiāng jiàng)在生当(dāng dàng)作人杰... 死亦为(wéi wèi)鬼雄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duó)阴山... 二、看拼音,写词语。 chūsài hú zi jiéchūguǐ xióng cuīrén luòxià()()()()()qín cuīxiàng zhēng zuì ()朝()促()羽长()喝() 三、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但使:教: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沙场:

2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答案 一、huán jiàng dāng wéi jiào dù 二、出塞胡子杰出鬼雄催人泪下秦催项征醉 三、1.只要令;使。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2.战场 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21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和()。 A.李清照王翰 B.李清照王昌龄 C.王翰王昌龄 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A.想要 B.将要 C.还要 D.只要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 A.刘邦 B.项羽 C.李广 D.曹操 二、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 2.这首诗属于()诗。 A.送别诗 B.边塞诗 C.写景诗 3.诗中“莫”的意思是:。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的情怀。

古诗三首: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网友来稿)

古诗三首: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网 友来稿) 第七单元 本组一共有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之一(赠汪伦》描绘了汪伦赶来送李白的动人情景,赞颂了友情的深厚与可贵。 《古诗三首》之二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绘了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的动人场面,表现了古人间的依依惜别,赞颂了友情的深厚。《古诗三首》之三的《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少小离家老大回时遇到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的事情,表现了岁月的流逝流下的衰老与不变的故乡情。 《桂花雨》回忆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与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她是我的朋友》记叙了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一个小姑 娘被作伤,急需输血,但无人愿意帮助。一个叫阮恒的小朋友同意输血 给小姑娘,他以为输血会致人于死,但他还是愿意为小姑娘输血,他的 回答是:“她是我的朋友。”一句话体现了阮恒的高尚,表现了友情的纯洁与珍贵。 《争吵》记叙了我和克莱谛之间争吵的经过,表现了克来谛的高尚。

尤其是父亲的话语起到点题的作用。告诉人们要知错即改。 本组课文大多反映了儿童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药 含着浓郁的多情和友情,希望在阅读中仔细体会。 学习古诗.要多诵读,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三篇记人写事的文章,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 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以便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发、教育。 25古诗三首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字词。 2. 朗读、背诵诗歌。 3. 体会诗句的含义。 4.体会诗歌的感情。 5.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重难点 1.体会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的感情。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17课《古诗三首》

17古诗三首 主备教师:高发灿主备学校:盐塘小学 参备教师: 教材分析 《浪淘沙》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和优美,黄河边的浪淘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什么油烫了。这首诗四季经纬锦艺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村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忧郁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年来素负盛誉。 《书湖阴先生壁》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造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为流传,这首诗全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二是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为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画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

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静心境。从田园山水与平民交往中领略无穷的乐趣。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1.古诗三首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教案

第七单元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 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案2套(新教材)

《墨梅》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砚乾坤”3个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墨梅这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墨痕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古诗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 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 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 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第一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参考答案: 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 3.中断开流 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 4.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3.(1)水光潋滟晴方好。(2)山色空蒙雨亦奇。 4. 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例: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的颜色,湖面上波光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微风把岸边花草树木的清香送到船上,是那么让人心醉……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时,天上却飘下了丝丝细雨。朋友遗憾地要离开时,却发现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更加奇妙。苏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连声赞叹:“西湖不仅晴天十分美丽迷人,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诱人啊!”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地说:“西湖的美胜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呀!”苏轼笑着说说:“要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施不管是谈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得十分美丽。而西湖则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得很奇特、美丽。”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他乘兴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即兴为诗歌提名为——《饮湖上初晴后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5古诗三首赠汪伦_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5古诗三首赠汪伦人 教版(2019)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其难有三: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因了上述两难,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时下有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但古诗教学却是涛声依旧,难有突破。 而本次的青年教师技能赛我又有幸抽中了《赠汪伦》这首大诗人李白的诗,向老师们展示处的古诗教学,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次“极限挑战”,原因有三:其一,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显示教师文学底蕴的“试金石”,教师如若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学储备,就可以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二,《赠汪伦》这首诗是唐诗中的极品,而本来就在四五年级时才会出现的这首诗,却堂而皇之地,眼巴巴地出现在新教材的二年级上册中,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了。其三,本人从教毕竟只有三年有余,教学经验的馈乏是必然的。而本人今年虚岁25,还站在人生的头人,可以说阅历赏浅也是必然。 既然说到挑战,上述三点都是我这次教学技能赛中必须竭尽全力跨越的一道坎,那俗话说得好“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但这声场教学者才智的挑战比拼对于我来说并非是一帆风顺,细细回味着这一个月有余的心路历程,真如品茶一般“甘苦自知”,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知晓。回顾这两周前的展示课,仿佛还历历在目,亦久弥新。

还记得教案现场设计大赛中,我因忙于其他的事,在毫无准备,报有侥幸心理——必然不会上古诗的大胆中,匆匆忙忙上场,结果那就是一定了,简直是笑料百出,不妨说说,我连汪伦是谁也未尝在教参典故中读懂,结果将理论这个普通的农民比划成了诗人。但我自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知错就改,有自知之名之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广泛地收集与《赠汪伦》相关的各种资料,职《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这个汪伦和李白结下深厚友情的典故,网上观看CCTV电视散文《赠汪伦》诗歌欣赏,《烟雨桃花潭》,反复读阅了名师孙双金的《赠汪伦》教学设计和其他一些教学案例中有关这个教学内容的教学建议。并在空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于送别的诗。还查找了最近一两年中关于古诗教学的论文与教学反思。在其间我五易教学设计稿。三改课件,当然更少不了两位前辈周老师和刘老师的真诚帮助,她们不迟辛劳地,放弃休息时间,给我出谋画策,让我终于确定以“情感”这主线来展开这堂课的教学。回想起来真是不易。 《赠汪伦》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我想我的孩子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但也许也会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是啊!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

小学四年级语文21古诗三首

21古诗三首 四年级语文教案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出示《望庐山瀑布》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瀑”:注意右边字形。 比较“庐”“炉”偏旁。知道“庐山”是我国名山,在我国山西省____(省、市、区、县)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4.根据注释自学,读诗句,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5.反馈: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不理解? 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1)诗句中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象?从哪儿看出的?读题。(出示庐山瀑布插图) (2)作者来到庐山,望见庐山的瀑布,被庐山瀑布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著名诗句。作者在哪儿看庐山瀑布?你从哪看出的?(“望”即远看,“遥”即远。)

(3)作者在远处遥望庐山瀑布,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读诗句,理解句意,想象意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意境。可以不按诗句的顺序来谈,谈一句,指导读一句。遇有曾经提出问题的地方,注意反馈提问的学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板书:产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使人怀疑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 (4)读古诗,说说作者笔下的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你们愿意欣赏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吗?(放录像) (6)庐山瀑布壮观美丽,作者不由地对它赞叹,面对庐山瀑布,吟出这首诗歌。谁愿意背诵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指名背诵。愿意表达自己对庐山瀑布表达赞美之情的同学站起来背诵。 (三)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 (引导学生归纳:知作者、明题意、解诗意、赏意境、懂感情、会背诵) 三、学习《山行》 1.按以上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学懂的同学准备向大家汇报,以下方法自选: (1)可以说说诗中描写的意境。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对文字、音乐、绘画的赏析,锤炼学生的艺术思维。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孩子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古诗的神韵,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预习古诗,制作生字卡。(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朗读伴奏音乐。(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写5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境。 学前准备1.积累李白的诗歌,预习古诗。(学生) 2.制作《望天门山》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师画简笔画,高高 的山,并叙述天门山的来 历。 2.板书课题和作者。 1.学生观赏老师画 画,并倾听故事。 2.齐读课题。 1.请默写一首你学过 的李白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作者,初识古诗(用时:10分钟) 1.老师介绍李白。 2.教师巡视,指导学 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导书写:断、楚、 至、孤、帆。 3.学生听范读,画出 2.辨字组词。 至()断() 到()继()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节奏,比赛朗读。 4.初步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 1.借助书本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诗意,用笔写下 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想一想每句诗里的 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 里? 1.学生自主学习,并 在书上批注。 2.学生交流收获和疑 问,并说说诗句里用的好 的词语。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 思。 中断:_________________ 回: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出:_______________ 孤帆:_________________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第一句思 考: (1)这句写了什么 山,哪里的水?你仿佛看 到了什么? (2)从画面中你感受 到天门山怎样?又感受到 水怎么样? (2)哪些字给你感受 最深? 2.课件出示第二句, 思考: 这一句主要写了什 么?水流到这里发生了什 么?通过“回”字你仿佛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 么? 3.指导学生朗读。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 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1.学生读诗句,结合 注释和教师展示的课件体 会每句诗的意思。 2.学生自主交流,体 会和感受。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 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体现了人物勤奋、有毅力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 3 1.认识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抓关键词语,理解《文言文二则》中每句话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感受船长哈尔威、黄继光在危急关头,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的崇 高精神与英雄形象。 文言文二则 2 “诺曼底号” 遇难记 2 黄继光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分小组讨论“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介绍自己”,明确介绍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2.学习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习作 2 语文园地 2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与同学交流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2.在7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 3.了解6个跟古人读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课外积累的诗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21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学设计突出朗读指导,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尤其是借助资料理解这一方法的充分运用。因此,本教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及古诗等。 学生准备:熟读古诗;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导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你最喜欢哪首?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相机板书:古诗三首) 3.导学: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唐诗中的两篇精粹——《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教师相机板书: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和学习古诗

的兴趣,为新诗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解诗题,知诗人。 1.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王昌龄与卢纶的资料。 3.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4.交流有关《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两首诗的背景资料。 (二)学生练读古诗。 1.读诗要强调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 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和范读。 相机强调: (1)“芙”“蓉”都是形声字,都读二声。 (2)“洛”是三拼音。 (3)“单”是多音字。在“单于”这个词语里读chán;表示姓的时候读shàn;其他情况一般读dān。 3.借助注释,初步谈谈对两首诗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加之注释及课前的相关资料的补充,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画面,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初步感悟诗歌的空灵之美。 三、精读古诗,重点品悟 导学: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一)品读第一首——《芙蓉楼送辛渐》。 1.导入:“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来品读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2.学习前两句,体会“寒”,感悟“孤”。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17课古诗三首内容详解 人教(部编版)

17古诗三首内容详解 资料书屋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他的父亲苏洵(xun)、弟弟苏辙(zhe)合称“三苏”。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望天门山 唐朝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字词解释:①中断:从中间断开。2、楚江:长江。3、至此:到这里。 4、回:回旋。⑤出:出现。 古诗大意: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从中间断开,成为东西两山,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里,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精彩赏析:这首诗围绕一个“望”字展开,描绘的是天门山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前两句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开”字,写出了长江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一个“回”字,把水的澎湃和变化无穷描写得淋漓尽致。第一句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第二句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后两句写诗人乘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扑进眼帘。青山有情意,远客有兴致。一个“出”字,不但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而且也寓含了诗 人的喜悦之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 Song sushi[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字词解释: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②方好:正好。③:云雾迷茫的样子。④亦:也。⑤奇:奇妙。⑥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⑦淡妆浓抹: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妆饰。 古诗大意;水上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山色迷蒙,雨中 景致也很奇妙。如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 美丽多娇。 精彩赏析:前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后两句诗人运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把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dai)还是淡描蛾()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这首诗描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

古诗三首(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 学习 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

学习 《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____(省、市、区、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21 古诗三首(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人未还.(hái huán)飞将.(jiāng jiàng)在生当.(dāng dàng)作人杰死亦为.(wéi wèi)鬼雄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 duó)阴山 二、看拼音,写词语。 chū sài hú zi jié chū guǐ xióng cuī rén luò xià()()()()()qín cuī xiàng zhēng zuì ()朝()促()羽长()喝() 三、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的意思。 1.但使 ..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教: 2.醉卧沙场 ..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沙场:

2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答案 一、huán jiàng dāng wéi jiào dù 二、出塞胡子杰出鬼雄催人泪下秦催项征醉 三、1.只要令;使。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2.战场 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2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和()。 A.李清照王翰 B.李清照王昌龄 C.王翰王昌龄 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A.想要 B.将要 C.还要 D.只要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 A.刘邦 B.项羽 C.李广 D.曹操 二、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 2.这首诗属于()诗。 A.送别诗 B.边塞诗 C.写景诗 3.诗中“莫”的意思是:。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的情怀。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赠汪伦教案

2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共同交流。在理解诗句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赠汪伦》 1.以故事引入。 《赠汪伦》这首诗的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汪伦和李白是好朋友。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干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

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轻重缓急得体,抑扬顿挫分明。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随机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讲解 知识点 我会写: 芙:fú芙蓉芙渠出水芙蓉 蓉:róng 芙蓉莲蓉椰蓉 洛:luò洛阳洛河洛神 壶:hú酒壶壶口铁壶 雁:yàn 大雁雁群雁过无痕 砚:yàn 砚台端砚砚池 乾:qián 乾坤乾陵康乾盛世 坤:kūn 乾坤坤表坤卦 多音字: 单:dān (单独)chán(单于)shàn(单姓) 放学时,王老师说:“请姓单(shàn )的同学留下,我想单(dān )独和你谈一谈。”老师话音刚落,同学的目光全都刷向了他。 课后习题: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依然像玉壶里的冰心那样晶莹纯洁。”表现出诗人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表现了守边将士不顾严寒、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质。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介绍: 王昌龄(?—约756)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一首诗——《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至孤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记忆中呢? 四、练习背诵古诗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断)楚江(开) 碧水(回)青山(出) 孤帆(来)红日 第二课时: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两个字,会写“饮、初”,掌握多音字“抹”。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课件。提问:西湖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