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

《光的折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胡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

2、教学难点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的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a、筷子在水中变弯折了;b、去游泳时,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跳下去时才发现很深。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就能够解释这些问题。

2、温故知新:(1)光是怎样传播的(2)什么是光的反射

3、我们是怎样看到水中的鱼

(有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传到我们的眼睛。这样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的传播,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光的折射)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光的折射

(1)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

象。

提出问题:(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时,在水中(玻璃)又是怎么样传播的

(3)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具

体分为两类: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从

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中有哪些规律呢

(1)明确几个概念(学生跟着教师进行作图,明确这几个概念)

界面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

(2)想一想:光的反射规律是什么

(3)提出问题:折射规律和反射规律一样吗(课

本P62实验)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装置:如右图

仪器:光的折射演示仪,半圆玻璃,激光器等

活动:学生根据问题、仪器、原理图,设计实验,

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讨论交流。

1、光从空气入射到玻璃(AO入射)

2、光从玻璃入射到空气(BO入射)

入射

o30o60o

入射

a

1

a

2

a

3

折射角a

1

a

2

a

3折射

总结:(可以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作出以下的光路图)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当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且光路可逆。

3、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帮助记忆: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不等,空气中的角大)

4、巩固练习1、有一光线斜射入水中,下图中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2、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完成光路图。

3.如图所示,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4、井底之蛙,所见甚小.若下雨了,它所看到的范围变大还是变小(作图分析)

5、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水中的鱼看上去比实际的位置要浅.

2)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是变高了,还是变矮了

7、课堂小结:1、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3、利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8、例题讲解,布置作业:课本63页1、2、3;《达标训练》P26-27相关练习。

《光的折射 透镜》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5)

精品 “正版”资 料系列, 由本公司 独创。旨 在将“人 教版”、” 苏教版“、” 北师 大版 “、”华师大 版“等涵 盖几乎所 有版本的 教材教 案、课件、 导学案及 同步练习 和 检测 题分享给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自主空间需要的朋 友。 本资 源创作于 2020年8 月,是当 前最新版 本的教材 资源。包 含本课对 应 内 容,是您 备课、上 课、课后 练习以及 寒暑假预 习的最佳 选择。 课题

教学目标1.光的折射现象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3.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4.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 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流程 三、巩固练习 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镜,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的实像。(正立/倒立)。常见的视力缺陷有_____和______。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______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前/后)移。 2.有一次,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__像(实/虚)。 2.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 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__(增大/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上/下)移动. 4。远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若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作放大镜,物体离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应__________10cm. 5.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 一个_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的位置;这 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_像.如果你想制作 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 的_________(近视/远视)镜片来代替. 6.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象 C.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D.用来矫正远视眼视力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7.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8.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 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

光的折射说课稿(公开课)

4.3 光的折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第三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三、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五、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透镜?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 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3 什么是焦点和焦距?怎么找到凸透镜的焦点并测量 它的焦距?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透镜:能透光的镜片,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一)观察放大镜和近视眼镜片的形状。找出它们的不 同。 摸:为避免镜面磨损或弄脏,请先用柔软的面巾 纸把透镜包起来, 再用手摸—— 发现,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近视眼镜片中 间薄边缘厚。 看:通过透镜去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通过放大 镜看近处的物体, 能成正立的放大的像,看远处的物体成的是 倒立缩小的像。 通过近视眼镜片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缩小 的。 (二)结论: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三)效果检测:判断下列各图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四)凸透镜和凹透镜怎么画(至少由一个球面组成) 自主学习,思考 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 观察和分析,得到结论 自主学习,找出光心,主光 轴: 探究活动,积极主动动手实验 A B C D E F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 主轴。 (五)光心: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①猜想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有什么现象? ②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让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入射 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学生通过实验,找出焦点,焦距,获得喜悦感。 实验得出的结论更深刻 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 焦点的虚与实有了更理性的理解

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2.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在水中——规律及应用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清晨和傍晚的太阳实际上 在地平线以下;海市蜃楼现象等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一、有关光的折射定律 1.内容: ⑴三线共面 ⑵法线居中 ⑶“空气”中的角大 ⑷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⑸垂直入射传播方向不改变 【例1】【例2】 (基础过关)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2010 西城二模)如图列出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的是( ) 1

【例3】【例4】 (能力提高) 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多选)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A.站在游泳池边的人看到游泳池中的水很浅 ________而成的________像(填“虚”或“实”),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__ B.清晨,我们看到地平线上刚刚升起的太阳 位置(填“甲”或“乙”)。傍晚我们看到的西下的落日是在它实际位置的C.汽车在倒车时,司机利用后视镜观察车后的景物 __________。D.护士用水银体温计为病为测量体温后观察体温计的示数 【例5】【例6】 (能力提高)在脸盆中放一枚硬币,缓慢地往盆中注水,由于光的折射,在沙漠中赶路的人,有时正当非常口渴的时候,忽然一个碧波荡漾的我们将看到硬币(实际上是它的像的位置)( ) 大湖出现在眼前,当走近时,大湖消失得无影无踪,出现这种现象的A.逐渐升高原因是( ) B.逐渐降低A.光在沙漠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先升高后降低B.光从云上反射下来的缘故 D.先降低后升高C.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折射的缘故 D.光在海水中发生折射的缘故 2

光的折射教案(公开课)

4、3 光得折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就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光得折射》第三节,光得折射就是重要得光学现象,就是理解透镜成像得基础,同时又就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得基础。光得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得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得习惯与能力,更重要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得折射现象与初步规律,就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就是本单元教学得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得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与折射角; 2、知道光得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得折射解释生活中得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得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得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得习惯。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得兴趣。 2、通过对日常光现象得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三、难点与重点 (1)重点:光得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与入射角得关系;用光得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具:光得折射演示仪;碗;适量得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五、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得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得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得折射规律得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得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得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得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得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得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得反射,对光学研究中得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得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得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得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与计算机得模拟实验得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得表象,以具体生动得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得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根据本节得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她们总结与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得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得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得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得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得学习兴趣。

专训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4)

专训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 (1)探究光的折射的原因:用车通过不同的路面类比光通过不同的介质(类比法); (2)液体中加入牛奶的原因:牛奶对光起漫反射的作用,更好地显示光路; (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得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探究光的折射的发生原因 1.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1题图) 人们常把光波类比成水波,因为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图甲所示,我们把光波画得像水波一样,利用一些横线表示光波在行进中的波纹。当光斜射入玻璃的时候,一个波纹的一端先触及玻璃的表面,由于光在玻璃中比在空气中前进的速度小,所以波纹的这一端就先慢下来了,这样波纹就改变了前进方向,当这个波纹全部进入玻璃中以后,它就又沿着直线前进了。可以看出光线的偏折只发生在经过界面的一瞬间。 还可以打个比方来帮助你弄清楚光折射的原因。在劳动的时候,同学们推着两个轮子的手推车,当你把车从平坦的水泥路面推向一段沙地时,如果水泥路面和沙地的交界线跟车子的前进方向斜交,如图乙所示,就会有一个车轮先遇到沙地,它的速度立即减慢下来,而另一个车轮仍以原来较快的速度前进,两个轮子的速度不同,车子就转弯,等两个轮子同时进入沙地以后,车子就又沿着直线前进了。 (1)上述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 A.类比法B.转换法 C.控制变量法D.放大法 (2)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有关。 (3)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为什么不发生改变?

探究光的折射的规律 2.【2016·云南】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第2题图) (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度。【导学号06222040】3.【中考·抚州】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1)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甲所示;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光的折射》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4.4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进行新课: 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 (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 (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 (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练习题及答案修订版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练习 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奇妙的透镜 [沪科粤教版§、§内容] 1、我们学过的光学知识中,有两种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一个焦点上,它们是() A.凸透镜和凹镜? B.凹透镜和凸镜 C.凹透镜和平面镜? D.凸透镜和凹透镜 2、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光学元件用序号代表) () A.(c)、(d)、(e) B.(a)、(d)、(f) C.(a)、(b)、(f) D.(b)、(c)、(e) 3、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 A.岸上的观察者看站立在清水中的人,觉得他的腿变短了 B.平静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C.小孔成像 D.汽车司机通过观后镜看到车后的景物 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一光斑,若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后向右移动 D.仍在原位置 5、当物体从凸透镜的焦点移向镜前过程中,它形成的虚像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6、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现象的缘故. 7、如图所示,空杯底部放一枚分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分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子里倒水,随着水面升高,将会看到 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 8、平行光沿凹镜主轴入射,则反射光________到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镜的 ________. 9、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光的折射》优质课教学案例

《光的折射》优质课教学案例 易县高陌初级中学孙建新 一、设计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从生活中来,走到社会中去。对学生来讲,就是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仔细观察皆学问。终极目标就是学物理有用。这里有用决不只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过程,观察能力,甚至是生活技能。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学要求,本人有一些教学设想。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完光学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后所学的又一光学内容,学生对光的传播已有一个定势型的思维,所以本节知识既要对上一节知识有所沿传又要有所突变,才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更明白光的又一传播规律-----折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光的折射的现象。 2、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讨论法。 六、选用教具作为主要媒体借以课件作为次要媒体: 教具准备:激光笔、水槽、白塑料光屏。碗、筷子、硬币、适量水、茶杯。 七、教学程序及教学评价设计: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师:上述实验中,学生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发生了一种光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现象。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练习 (新版)粤教沪版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图3-4-1 光的折射 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1.如图3-4-2所示,用PQ表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O点是光线的入射点,AO是入射光线,NN′是过O点的法线,∠AON是入射角,OB是进入水中的________光线,∠BON′是________角。

图3-4-2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器材:玻璃水槽、激光笔、硬纸板、量角器和一块玻璃砖。 实验步骤: (1)让光线斜射入空气和水的分界面,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将________;若让光垂直射向水面,则进入水中的光线方向________; (3)把水槽换成玻璃砖,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结论: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___;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____。 实验评估:(1)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可显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果硬纸板可转折,同样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用水和玻璃砖进行多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生活中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 1.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其实都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比实际位置都________的虚像。 2.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不断改变,也是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星星眨眼等现象都是由于折射使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形成的。 类型一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例1 2017·苏州如图3-4-3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图3-4-3 [易混辨析]解答这类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例与光的三个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光的折射涉及两种介质或同一种不均匀介质;光的反射发生在同一种介质中,且必须有反射面;光沿直线传播发生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但不存在反射面的问题。 类型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例2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3-4-4所示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下表数据:

光的折射教案(公开课)(可编辑)

4.3 光的折射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章《光的折射》第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目标? (1)知识: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

八平面镜成像特点公开课教案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继上一节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之后,本节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上来。这节一方面是“光反射现象”的重要应用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内容“光的折射现象”做些方法和知识上的准备,教材的顺序安排很好地吻合了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并且再次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即:意在用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索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及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获得“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去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镱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 成的,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并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探究方法探索事物本质的方法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 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需要不断地进行 探索与实验进行证实与证伪。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整个过程。 难点: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实施和分析评估。 四、教学方法: 本节平面镜成像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学生分析与论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全套、玻璃板、平面镜、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方格纸、刻度尺等六、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反射分为几种类型? 二、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阿基米德与平面镜的故事和唐太宗评价魏征的典故,引入平面镜的两个作用:1、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路径。2、平面镜能够成像。从而引入新课,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新课讲解: (一)什么是平面镜? 请同学亲身体验:用手摸一摸课桌上的小平面镜,并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平面镜:表面是平的镜子。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看成平面镜呢? 多媒体展示:镜子,玻璃板,光亮的金属,平静的水面等图片。让学生体会平 面镜所成的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 1.问题与猜想: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照镜子时的情形思考下列问题: (1)你在镜中的像在什么位置?能用光屏接收吗? (2)像的大小和你一样吗?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

瓮安县铜锣中学物理公开教案 班级:八(2)班教师:龙健 课题:第四节光的折射 教学三维目标: 1、初步领会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 感; 2、遵守科学知识,实事求是; 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4、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偏折的规律; 5、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教学重点:1、什么是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3、光在折射过程中是可逆的。 教学难点:1、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2、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主要教法:观察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指导:1、通过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教师拿一瓶水、一个烧杯、一支筷子、(一支红光笔,一块半圆形的玻璃砖这两样放入口袋到时候给学生一个惊喜)进入教室。师:开始上课上课后,同学们请看看我的桌子有些什么?指着让学生看并大声的说出来。 生:一瓶水、一个烧杯、一支筷子。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演示实验,但我要请同学给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你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生:好! 师:取一根凳子放在讲台上,在凳子上放入一个空的烧杯,在空的烧杯里放入一支筷子,请一个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主举手回答) 生:A生说:“我看到了空的烧杯里放着一支直的筷子,这是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师:A生回答对了? 生:对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掌声鼓励! 师:现在我来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大家注意看了,我要让筷子在杯子里在水的作用,让你们看看它是怎么被“折断”的。慢慢的往杯子里倒水,并让同学们注意观察。 生:看到杯子里的筷子慢慢被“折断”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有些奇怪(回答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人教版初中物理《透镜(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学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海尔兄弟”动画“冰透镜向日取火”的实况录像,结合配音资料,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透镜”,并介绍透镜的概念。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 1. 分析课本90 页图5.1-1,结合所给 的透镜和第二自然段,观察透镜,说

出每种透镜的形状特点。【学生实验1】感受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及边缘的厚与薄,使学生 悟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定义。 练一练: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 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2. 分析课本91 页图5.1-2,自己归纳出什么是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 探究实验一:观察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并得出结论。 想想做做:探究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探究实验二: 1.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如何传播?认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2.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如何传播?认识凹透镜的焦点、焦距。 三.小组合作探究 (一)学生到有阳光的地方,分小组动手做实验:仔细观察、记录、分析。 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前后移动白纸,你在白纸上看到什么?,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拿一个凹透镜(或近视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你在白纸上看到什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模拟训练 (新版)粤教沪版

第四节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一、填空题 1.下图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光线是从 传到中。 2.如图所示,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干光的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些(选填“深”或“浅”)。 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 (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 4.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 二、选择题 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2.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3.在下面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B.向右移动后静止 D.仍在原来位置 5.下面关干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透镜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透镜成像(1) 上课学校进才实验 上课班级八(3)班 执教老师李海 上课时间10月18日下午第2节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透镜》的内容,是接下来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基础。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学生对光通过透镜后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理解难度不大,但“为什么要把透明体特意加工成凸透镜或凹透镜呢?”,这是连接“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的桥梁或过渡。另外,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的概念也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3、了解透镜的基本常识:知道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4、能根据通过透镜前后的光线判别透镜,或已知透镜完成最基本的光路图。 5、了解利用平行光简易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动手、观察、讨论等过程,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合理选择和运用正确的实验方法探究物理问题,使学生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和世界的好奇,领略知识和科技在人们生活的中作用,激励和培养学生为明天的美好生活而学习的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教学难点是:对四个基本光路图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在设计上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并贯穿始终的。第一个活动围绕“认识并识别透镜”;第二、第三个活动加上拓展,围绕“透镜对光的作用”展

开,活动之间保持相互关联并层层递进;第四个活动围绕“透镜的一些基本概念”展开,重点是围绕对焦点、焦距的认识和理解。最后的“分析与推理”,着重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观察、分析、判断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和能力,其分析推理的最终结论,也就完整地构成了本节课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四个基本光路图(板书内容)。 教学过程本节课大部分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体验、动手实验、分析与归纳)展开的,因此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进行活动,是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下是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附:《学生课堂活动记载卡》。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⑵知道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并能用该规律分析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⑶经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通过观察和分析,从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⑷观察生活中因光的折射而发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⑹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其中的原因。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学生学了光的反射后,接触到的又一重要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普通存在,学生可能注意过一些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原因,因此学生对研究光的折射怀有较强的求知愿望。光的折射规律不仅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同时又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通过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首先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然后让学生做“活动1”中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一些奇妙(而又不能明确解释)的现象,并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欲望;“活动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最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本节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最大区别,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光的折射规律。传统教材比较重视科学知识,而本教材增设了两个学生活动,“活动1”激发学生产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兴趣,“活动2”让学生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这些都给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节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是解释生活中折射现象的主要依据,另外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既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又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可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4、光的折射优质课教案完美版

四、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解释简单的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器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让学生观察空烧杯的底和盛满水后烧杯的底看起来有什么变化? 烧杯的底盛满水后变浅。 (2)让学生观察筷子放在装满水的碗中,在水面处出现了什么现象?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 (3)让学生观察笔放在玻璃砖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笔看起来折断了。 以上各种现象,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二、新课开始 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实验:在水槽中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一半露出水面如图4-26,在水中滴入少许牛奶,搅拌均匀,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着光屏斜射向水面上学生观察。 现象: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是,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即偏折)。 引出光的折射概念: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即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向学生介绍关于关的折射的几个名词: 入射光线AO 折射光线OB 法线ON 入射角i 折射角r 2、光的折射规律学生猜想光的折射规律。

同时考虑:如果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解怎样变化?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吗? 演示实验,画出光路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与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引导学生探究: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时,入射角为零,折射光线方向改变吗?折射角为多大? 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验证: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折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角为零,折射角也为零。 3、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 大家见过海市蜃楼吗?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吗?(光的折射)向学生介绍有关海市蜃楼的报道、记载。如:2001年7月5日晚,在山东省蓬莱市海面出现自然奇观——海市蜃楼。 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总是对准看的鱼的下方一点,这样才能叉到鱼,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光路图分析) 阅读课本P59,了解公路上的海市蜃楼。 三、归纳小结: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及习题教案修订版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 及习题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⑵知道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并能用该规律分析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⑶经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通过观察和分析,从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⑷观察生活中因光的折射而发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⑹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其中的原因。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学生学了光的反射后,接触到的又一重要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普通存在,学生可能注意过一些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原因,因此学生对研究光的折射怀有较强的求知愿望。光的折射规律不仅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同时又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通过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首先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然后让学生做“活动1”中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一些奇妙(而又不能明确解释)的现象,并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光

的折射规律的欲望;“活动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最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本节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最大区别,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光的折射规律。传统教材比较重视科学知识,而本教材增设了两个学生活动,“活动1”激发学生产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兴趣,“活动2”让学生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这些都给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节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是解释生活中折射现象的主要依据,另外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既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又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可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然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最后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其中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组织学生做好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实验条件,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光的折射 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演示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光的折射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的定义。 也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在大屏幕上(或远处的墙壁上),大家看到一个光点,教师问学生: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沿怎样的路线到达银幕(或墙壁)的——光沿直线传播。把盛水的玻璃杯或玻璃砖在光路上挡一下,光点发出了位移,让学生猜想“为什么”然后用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检验学生的猜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