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第2课《我爱这土地》示范教案

2.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放映题目:我爱这土地,并解题)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2.背景资料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嘶.哑(sī) 腐.烂(fǔ)撕.裂(sī) 喉.咙(hóu) 吹刮.(guā) 汹涌. (yǒng) (2)词语释义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我爱这土地课文全结构 萍乡学院制作

我爱这土地艾青 1.了解艾青早期诗歌创作概况,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阿 3、课文分析。表达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4.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情景导入本文需1个课时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是个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的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意象得以实现,爱卿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方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念。他曾经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是旧的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他的重要篇幅。”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祖国的挚爱。 第一部分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想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侵略者的恨,写下了这首诗慷慨激昂的诗。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

院绘画系。之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次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学院。 1929年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与人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

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 我也爱我们的祖国,那你平时有机会大声的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可能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表达我们的这种情感,那么今天我们机会来了,你愿意大声地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谁愿意说? 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激情的说! 师:很好!爱需要表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完之后,请同学们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好吗? (生看图片) 师适时解说:1997年香港回归,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08年的中国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让世界为之惊叹! 2009年的阅兵式,强大的中国国力接受世界的检阅!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这是我们中国人首次承办的世博会,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世博会,百年世博,展示的人类文明的辉煌。 师:在重温了这几件令国人为之自豪骄傲的大事之后,哪位同学能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 师: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回眸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但是我们也无法忘记那曾经的血雨腥风,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诗人艾青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屏显:标题作者)聆听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二、认识作者 说一下你对艾青的了解。(屏显)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他以前是学画画的,后来被捕了,在狱中他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与闻一多、郭沫若齐名。 三、出示目标 师:认识了作者,让我们再来明确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屏显)

我爱这土地 公开课

我爱这土地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真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首先看老师写两个字“母亲”,我们把什么人称作母亲呢?(生我们养我们的人)那有时我们还把什么比作母亲呢?(祖国土地大海地球老师等) 我们把土地、祖国也称作母亲,因为它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我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母亲。母亲给予我们最多的是什么呢? 关心照顾呵护和爱 (同学们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人)那我们也应该回报母亲以“爱”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于祖国土地的热爱正是这种对祖国的热爱将我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克服了一切的困难。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听听他是怎么歌唱对祖国的热爱的。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诵读全诗,把握主旨,体会内涵,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激情 二、进入课文 诗歌,诗歌,诗是用来唱的,请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首诗。读完之后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谈你初读的感受。(好象有一种很深沉的爱,还有一种悲愤的感情吧)老师初次读这首诗时也有同感。因为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又极富跳跃性,往往让我们产生一种距离感。需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联想和想象去补充。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一些情况。 2、介绍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任意践踏蹂躏中国的国土和人民,1938年连续侵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掠,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我们的祖国母亲遍体零伤,满目仓痍,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被任意的杀戮。中国人民没有退却而是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解说伴着影片同时进行)爱国诗人艾青正是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着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跳动着时代最强音的慷慨激昂的诗。 3、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由法国回国,因参加爱国运动被捕入狱,狱中创作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向太阳》《黎明的通知》主旨:诅咒黑暗和丑陋,讴歌光明与进步,抒发爱国爱明之情。 《我爱这土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请同学们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读这首诗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导学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艾青及写作背景;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把握诗歌的主题;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2006年,我们的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的访问时曾用了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了解一下这句话的内涵和情感。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

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的: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⒈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使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⒉象征的表现手法。 ⒊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 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意。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4、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空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以朗读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诗歌深层含义。故此,学习方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布置: A、搜集诗人的有关材料; B、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 C、选阅一些爱国诗歌,准备朗读比赛;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镜头和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三、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年级下册语文《我爱这土地》

年级下册语文《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是诗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而且同学是第一次学习现代诗。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同学充沛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观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同学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对于初一的同学而言,掌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似乎明白易懂。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同学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同学活动为主,通过多样的诵读训练,让同学自身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同学说出自身的感受、观点,引导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同学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和意义,提高同学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规范”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身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示力的语言”的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训练,培养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同学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掌握诗歌的主题。 3、培养同学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同学欣赏的能力。 4、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溢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时播放钢琴曲《黄河大合唱》)同学们,大家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吗? 《黄河大合唱》。 师:大家知道它写于哪一时期吗? 写于抗日战争时期。 师:说得很对。关于抗日战争,相信大家一定看过一些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能谈一下你的感受吗? 师: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无论它是光荣的,还是屈辱的。抗日战争虽然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灾难,但同时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精神的历史。面对山河破碎,国而不国,灾民流离,哀鸿遍野的实际,多少爱国志士“梦寐不安,行愁坐叹”,或“大声疾呼以期上下一心,重现唐虞盛世”,或表示“一息尚存,尚思报国”。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艾青的现代诗《我爱这土地》,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那颗真挚的心。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特别邀请了一位嘉宾。现在请让他做一下自我介绍。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一名同学走上台来) 一生扮演:同学们好!我叫艾青,原名叫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我于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后不久我被捕入狱。在狱中我写成了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我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下面,我就给大家朗诵一下我的诗作。 (恍然大悟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朗诵诗歌)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 课文朗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

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参考: 我爱这土地

人教部编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人教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爱这土 地》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理解饱含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饱含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 今天,就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板书课题) 二、自我研学 (一)知识梳理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2)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字音 嘶哑 ..(hóu lóng) ..(sī yǎ)温柔.(róu)喉咙 汹涌 ..(xiōng yǒng) 吹刮.(guā) 腐.烂(fǔ) (2)词义 【嘶哑】声音沙哑。 【温柔】温和柔顺。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激怒】停止、停息。 (二)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明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 .../所打 ..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 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 ..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 ..的/黎明 ..……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 也腐烂在土地 ..里面。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2 我爱这土地 漫步田间地头,徜徉溪流河湖,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偶然的瞬间,你会突然发现我们身处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那绿浪起伏的田园,那涛声阵阵的丛林,还有孩童们纯洁天真的欢声笑语,无不轻轻地撩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埋藏了很久的亲近土地、爱恋故乡的心弦。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华夏祖国母亲,魂之所系。让我们用这首以真情所铸就的诗篇,唱响心中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 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一、新课导入 土地是一种古老的信念,一缕浪漫的感情,一句象征的诺言,一股写实的意志。这万物生灵的根基上,曾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曾抒写了多少荡气回肠的眷恋情怀。有谁不热爱这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有谁不依恋这教我护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深情吟唱《我爱这土地》,一同感受诗人心中汹涌奔流的爱国激情。(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 ..: ..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 .., ..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的/河流 ..,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 ..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 为什么 ....?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2.作者链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的诗浑厚质朴,格调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3.背景链接。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我爱这土地原文赏析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主题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 “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意象 作者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如作者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作者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但是作者意犹未尽,“一一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着的爱。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诗集有《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土地”和“太阳”是其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意象。 二、故事背景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问题解疑 1.简要分析“嘶哑”的表达效果。 “嘶哑”修饰喉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鸟所经受的苦难及不屈的精神,说明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执着的爱。 2.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分别有怎样深刻的含义?意象前面的“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悲愤的”“激怒的”等修饰语有怎样的作用?

“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这些修饰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正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3.如何理解鸟死后将身体投入土地的怀抱? 鸟死后将自己的身体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依然不改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寄寓了诗人决心为祖国献身的强烈愿望。 4.第2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1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2节通过设问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如果说第1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铺陈,第2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是对主题高度凝练的概括。 5.阅读《我爱这土地》,分析本诗的内涵。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诗人将鸟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种本属于自然被动的结局,写成了主动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最后两句是

九年级我爱这土地 (2)公开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土地”、“鸟”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学生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2、感受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土地”、“鸟"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歌曲《多情的土地》视频)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著名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歌曲《多情的土地》。是啊,我们的土地是如此的多情,如此的美丽,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根基,我们的母亲。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可是曾几何时这片多情美丽的土地却被百般蹂躏,为了这片多情美丽的土地,多少人付出生命,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赤子之心的眷恋情结。为了这片美丽,伟大的诗人艾青发出了心底的呐喊:我爱这土地!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用心灵感受这片赤子之心。(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穿越时空面对面 师:今天,我特别邀请了一位嘉宾。现在请让他做一下自我介绍。(指一生扮演诗人艾青进行作者及背景简介) 艾青,原名叫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我于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后不久我被捕入狱。在狱中我写成了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我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 三、诵读经典——点燃爱国情 1、由学生扮演的“艾青”朗读诗歌。(师生点评) 2、学生自由朗读。(屏显诗歌节奏)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当作是诗人艾青,根据屏幕上展示的节奏,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诗歌,然后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歌。) 3、提问: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2我爱这土地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板书)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2)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字音 嘶哑 ..(hóu lóng) ..(sīyǎ)温柔.(róu)喉咙 汹涌 ..(xiōng yǒng) 吹刮.(guā) 腐.烂(fǔ) (2)词义 【嘶哑】声音沙哑。 【温柔】温和柔顺。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激怒】停止、停息。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明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 ..,这永远汹涌着 .../所打击着的/土地 ..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 /我们的悲愤 ..的/黎明 ..……——然后/我 ..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死.了,连羽毛 ..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 为什么 ../爱.得深沉 ..…… ....?因为/我.对这土地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诗共分两节。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优质教案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 《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 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 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

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 人艾青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 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 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 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 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 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 朗读,感悟。)

《我爱这土地》拓展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我爱这土地》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1】 现代著名诗人艾青通过歌吟土地,唱出了自己以及全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歌,表达了那份浓浓的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同是歌唱土地,请通读下面的文章,思考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土地 土地宛如慈母,养育并呵护着她的子民。土地的恩泽像她的襟怀一样宽广。 人在土地上世代安居,生息,劳作,繁衍后代;人与土地血脉相连,人的一生不可能离开土地半步。即便你善于奔跑、跳跃;勇于乘帆远航;或是利用人造的铁翅翼翱翔蓝天……但你总归要双脚落地,回归故里。有一股比重力加速度还快疾的乡愁会紧紧攫住你的心灵,有一种比母子连心的力量还厚实的伟力会推动你踉跄回归的步幅! 土地啊……她忠厚、温良、平和、广袤无垠又近在咫尺。她是布衣的一部分,是粮仓的四柱和屋宇的根基。她沉默寡言,但慷慨无疆。仿佛年迈的祖母,又像生育不倦的年轻母亲,只要勤于播种,总会有所收获。土地从不虚伪骗人,从不背信弃义。土地就是土地——一个睿智的永不撒谎的长者。 鸟儿是她最小的女儿,鹰是她四处巡视的卫士,江河小溪是她衣袂上的彩带和珠链,美丽的湖泊是她梳妆打扮的镜子,高山峻岭是她挺拔的脊梁,果实和鲜花则是她爽朗如风的笑靥。 每当战乱暴起。朝代更迭,大纛(dà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下英雄和盗贼的面容轮流变换,仿若一反常态的疾风骤雨袭扰着天下苍生……这时候只有土地,只有土地一如既往忠诚如故,只有土地没有背叛并且敞开了无私的胸怀。 当亡魂如风掠过巨大的廊柱和弹痕累累的残垣断壁,腐烂的尸骨覆盖住无边的梦境,只有日月朗照下的土地露出了温馨的微笑。只有烈焰吞噬过的遍地伤者在回忆,在作证……那曾经有过的,和正在失去的,必将在四季轮回般的岁月深处得到喘息和抚慰。 土地总是从一棵草开始。从一粒黄金谷粒上,土地要站起来!黄土高原和茫茫平原要像一位老迈的父亲一样站起来,带着巍峨的庄严神色,荷着一柄千古大锄和朴素如诗的乡谣。一代代人被死亡席卷,一代代人成为死神那冷酷巨掌拍击下的灰烬和齑粉。而土地岿然不动,土地会让被飓风连根拔起的大树重新变成希望的种子,土地也会使遭受雷殛的心灵盟发蓓蕾。 土地最伟大之处是无私的给予。诚实的劳动是向她表达爱意的唯一方式。同时,对土地的诉说是世界上最朴素最神圣的情感——传说、典籍、寺庙、村庄、故人的墓地和青铜雕像上的花环……总有一种神明般的声音占据着人们饥渴的心房,总有一声呼唤保留了最初的感动——那是炊烟般的母唤儿归的声调,在薄暮时分熟识的小路尽头,袅袅环绕。 土地啊,你是人类共同的母亲,母亲中的母亲,你以你的慈爱让我们领受箴言,你以你的宽容让世间所有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得到谅解和饶恕!哦,那功勋的喜悦或罪孽的忏悔啊,在土地无边的宁静中终将归于安息。 【拓展阅读2】 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知识点 练习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 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但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 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浑然不觉。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

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代的氛围、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 练习 1.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同步练习 第2课《我爱这土地》 01积累运用

我爱这土地课文练习及答案

我爱这土地课文练习及 答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课文练习及答案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2.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3.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 4.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 河流、风: 黎明: 5.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6.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7.全文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2.不可以去掉;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3.第三行中的“这”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广大人民的反抗。 4.暴风雨打击着土地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 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5.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示转折;表示语意未尽。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7.对土地、对祖国油然而生的深沉的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