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变质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0)

变质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0)

变质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0)
变质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0)

变质岩手标本及薄片鉴定评分细则

作者:邓江红王国芝茅燕石

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日期:2010年10月10日

1.编号:C2-14 (新购31#)产地:?

手标本描述:(共50分)

灰色-灰白色(2分),鳞片粒状变晶结构(8分),片麻状构造(8分)。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构成。斜长石+石英含量70%±,长石(50%-55%)(2分),呈灰白色,部分颗粒呈现黄灰色,粒状,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5分)。石英(15%-20%)(2分),灰白色,细小粒状,分布于浅色矿物间,油脂光泽,无解理(5分)。黑云母(20%-25%)(2分),深灰色,鳞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5分)。角闪石(5%±)(2分),深灰色,柱状或粒状,柱面上一组完全解理,玻璃光泽。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在岩石中断续定向排列,形成片麻理(3分)。

初步定名:黑云斜长片麻岩(6分)

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

岩石具有不等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6分),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总体定向排列形成片麻状构造(6分)。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和少量绢云母、绿帘石及斜黝帘石组成。

斜长石(45%-50%)(1分),无色、粒状或板状晶形,正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具有典型的聚片双晶(3分)。斜长石明显地可以分为两个粒级,以粒度较粗的颗粒为主,偶见少量细小的斜长石颗粒,后者新鲜、无蚀变、总体含量1%-2%(1分)。前者常具有不同程度的粘士化或绢云母化(1分),受蚀变部分表面较脏。较粗的斜长石常具有明显的被交代现象,围绕斜长石颗粒形成净边结构、交代蠕虫结构或港湾状结构(1分),由交代作用所形成的细小石英、斜长石或钾长石构成集合体分布于粗大的斜长石的周围。部分斜长石发生粘土化,形成绢云母、绿帘石和斜黝帘石集合体(1分)。

碱性长石主要由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构成(5%±)(1分),以微斜长石为主。微斜长石,无色,粒状,明显地可以分为两个粒级,负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具有格子状双晶(2分)。条纹长石,无色,粒状,负低突起,具有不规则条纹结构,较粗大的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常具有交代蠕虫结构或港湾状结构,交代作用主要从颗粒边缘开始。少量的微斜长石表面较干净,粒度较细,与石英共生于一起或分布于粗大的斜长石颗粒间(1分)。

黑云母(15%-20%±)(1分),黄绿色-黄色,片状,中等突起,具有一组极完全解理,明显的多色性,Ng=Nm-黄绿色,Np=黄色,平行消光。黑云母与角闪石常交生于一起,有的地方有指状交叉的现象,部分地方隐约见黑云母交代角闪石的特征,

黑云母与角闪石一起断续定向形成片麻理(3分)。

角闪石(5%±)(1分),绿色,长柱状,中等突起,具有明显的多色性,Ng=绿色,Nm=黄色。纵切面具有一组完全解理,横切面具有两组解理,解理夹角58 o。纵切面斜消光,消光角Ng∧C=20o±;横切面对称消光。角闪石与黑云母交生或独立产出(3分)。

石英(17%±)(1分),无色,粒状,正低突起,干涉色一级灰,一轴晶。常呈多个颗粒的集合体分布于长石之间或以极细小的新生颗粒围绕斜长石分布。部分石英可见波状消光或带状消光(3分)。

绢云母(1%±),无色,细小板条状,分布于斜长石颗粒中,为斜长石蚀变的产物,与绿帘石和斜黝帘石密切共生。(附加1分)

绿帘石(1%±),无色或略带浅黄色,粒状,正高突起,干涉色最高可达二级绿,同一颗粒中干涉色不均匀。常分布于蚀变的斜长石中,与绢云母、斜黝帘石共生,或分布于角闪石和黑云母附近。(附加2分)

斜黝帘石(1%±),无色,针柱状,平行消光,干涉色一级灰。主要分布于蚀变的斜长石中,与绢云母密切共生。(附加2分)

简要分析:(共5分)

变质相:角闪岩相,早期为区域变质作用,后期热液变质作用的改造和叠加

(3分)。

可能的原岩:中酸性岩浆岩/长石砂岩(2分)

镜下特征素描图:(5分)

详细命名:黑云斜长片麻岩(4分)

2.编号:C1-40(新采样品)产地:四川攀枝花

手标本描述:(共50分)

岩石呈黄灰色(2分),糜棱结构或鳞片粒状变晶结构(8分),片状构造或似片麻状构造(8分)。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白云母构成。斜长石+石英含量约占70%±(3分),以斜长石为主,斜长石呈黄灰色,总体显示透镜状或不规则椭球状,椭球的长轴隐约定向(5分);石英(2分),灰白色,油脂光泽(4分);白云母约占30%±(3分),灰白色,鳞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3分);片状矿物定向形成糜棱叶理,有包绕椭球状长石碎斑的特征,显示出一定的塑性流变特征(5分)。

初步定名:长英质糜棱岩/糜棱岩/细粒白云母片麻岩/石英云母片岩(7分)

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

岩石具有糜棱结构或碎裂结构(6分),该岩石主要由碎斑和碎基两部分组成,碎斑含量为25%-50%不等。由拉长呈不规则矩形状的石英和绢云母定向排列形成糜棱叶理。岩石具有定向构造(2分)。后期叠加不规则条带状细粒绿帘石—白云母化(附加1分)。

碎斑(25%-50%):

碎斑主要由斜长石、白云母构成,有时偶见石英。

斜长石(重点体现塑性变形)(35%-40%)(2分):斜长石常呈透镜状或椭球状,具有聚片双晶。常见有波状消光、双晶弯曲、粒内显微破裂。有的颗粒可见齿形边和核幔结构。有的斜长石颗粒变成了几个颗粒的集合体,但保持同时消光,颗粒粒度减小特征明显。斜长石多蚀变成绢云母、石英和绿帘石,绢云母的定向与矩形状石英相一致。有的地方可见,矩形状石英包饶斜长石,呈现明显的塑性流变特征(4分)。二轴正晶,主要由偏酸性斜长石组成(附加1分)。

白云母(重点体现塑性变形)(15%-19%)(2分):无色,片状,相对集中分布,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干涉色鲜艳。白云母总体定向,保持未变形前的片理方向。白云母具有波状消光、解理弯曲、粒内显微破裂、膝折和褶皱变形现象。有的地方可以见白云母呈鱼状分布于矩形状石英中(4分)。在白云母的边缘或变形强的部位常见有白云母的黑云母化(附加1分)。

石英(1%±):无色,粒状,一级灰干涉色。常见波状消光,带状消光,齿形边缘结构;局部具较发育的变形纹,个别薄片中可见亚颗粒(2分)。

碎基(75%-50%):(2分)

碎基主要由绢云母、石英、斜长石和少量绿帘石、黑云母等构成。

石英(重点体现塑性变形)(25%-30%±)(2分):无色,拉长呈条带状、矩形状或拔丝状为主,其长:宽=4:1-15:1等。常见波状消光、带状消光。石英强烈拉长定向形成糜棱叶理,糜棱叶理的方向与由碎斑白云母残留的未变形前的片理方向以较大的角度斜交(4分)。

细粒白云母(绢云母)含绿帘石:总量﹥15%(1分),两者含量大体相等,白云母稍多。两者常紧密共生,呈不完全条带状。主要沿高角度斜交岩石定向分布的“×”型裂隙分布,主要穿插交代斜长石,与不规则矩形状石英共生或与粒化后的斜长石共生或分布于斜长石碎斑中沿裂隙局部含少许细粒铁质共生,形成宏观不太明显的灰色

条纹,镜下白云母切片无色、解理发育、干涉色较鲜明、平行消光(3分)。

绿帘石(3%-5%),无色,细粒不等粒不规则粒状,也常组成不规则粒状集合体,无序散布交代长石,且常与白云母穿插共生,局部也呈无序散布。切片无色,正极高突起,无解理、不规则裂隙发育,干涉色二级,也较鲜明,二轴负晶。大部分绿帘石可能为变形过程中由长石蚀变形成的新生颗粒。(附加1分)

黑云母(1%-2%):褐色,片状,有多色性,分布于碎斑白云母变形强烈的膝折部位或边缘,为白云母的黑云母化。(附加1分)

简要分析:(共5分)

变质变形史(2分):两期变质,早期为区域变质,形成区域性片理,片理主要由白云母定向表现出来;晚期受到强烈的塑性变形形成糜棱叶理,为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糜棱叶理与片理斜交。晚期的动力变质强度为绿片岩相。

可能的原岩(2分):

动力变质作用前:白云母石英片岩/白云母片岩/白云母斜长片麻岩/中粒花岗岩;区域变质前:泥质砂岩、粉砂岩或酸性火山岩、火山凝灰岩

综上所述,据岩石主要组分和结构、构造特征推断,该岩石原岩由中粒花岗岩或区域变质岩经动力变质和糜棱岩化形成,沿剪切裂隙进一步被热液型绿帘石—白云母化(1分)。

镜下特征素描图:(5分)

详细命名:长英质糜棱岩/糜棱岩/绿帘石—白云母化花岗糜棱岩(6分),

若定成片岩(可给4分)

(刘显凡据王国芝和茅燕石两人鉴定综合)

3.编号:C3-1 (M206.1)产地:南京蒋庙

手标本描述:(共50分)

黄绿与玫瑰红的杂色(2分),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8分),块状-斑杂状构造(8分),后者为矿物集合体不均匀集中分布造成。(附加1分)

主要矿物有:绿帘石(15~50%)(3分):黄绿色(3分),柱状,粒径可达5mm±,常集合分布,有时为放射状集合体,晶面色暗,断面玻璃光泽(6分)。

石榴石(50~80%)(3分):玫瑰红-褐红色(3分),粒状集合体分布,粒径1~5mm多见,个别可达1cm,局部可见菱形十二面体晶面,断口玻璃光泽,分布不均(6

分)。

方解石(0~5%):灰白色、粗粒状,菱形解理完全,玻璃光泽,硬度较小(附加1分);石英(0~3%):无色、粒状集合体或细脉状,油脂光泽(附加1分);黄铁矿(1~2%):铜黄色,四方粒状或细粒状集合状分布,金属光泽(附加2分)。

岩石比重大,坚硬。(1分)

初步定名:杂色绿帘石榴矽卡岩(7分)

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

细-粗粒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8分),矿物粒度分布不均匀,交代结构发育(1分),可见有交代环边结构(1分)、交代蚕食结构(1分)、交代残留结构(1分)。

石榴子石(钙铝榴石)(55~75%)(3分):无色-浅褐色,近等径粒状,正高突起,发育不规则裂纹,粒径变化大,大者可达1cm±,光性异常,具一级灰白干涉色,显环带,边缘为富钙铁分子,中心富钙铝;常为绿帘石交代构成各种交代结构。(5分)

绿帘石(10~25%)(3分):带绿黄色,不规则粒状-柱状,有时为集合粒状,有时为细脉状分布,分布不均;正高突起,多色性明显,绿黄色-淡黄色,柱状者,可见{100}解理,正高突起,干涉色鲜艳,斜消光。(5分)

方解石(10~5%)(2分):无色,基底式充填粒状,闪突起明显,可见菱形解理完全,有时见聚片双晶,高级白;常为充填于石榴石、绿帘石粒间空隙中。(5分)绿泥石(3~5%):浅绿色,细片状,低突起,多色性较明显,浅绿-淡黄色,锈褐的Ⅰ级灰异常干涉色,有纤维化,并析铁,充填状分布,多与方解石、石英一起。(附加2分)

石英(<1%):无色,细小粒状集合体呈填间状分布。(附加1分)

磁铁矿、黄铁矿(2%±):不规则粒状为主,后者反射光铜黄色,不均匀分布。(附加2分)

简要分析:(共5分)

矿物生成顺序:(2分)

(钙铝榴石→钙铁榴石)

水化(水合)

石榴石绿帘石;伴生充填:方解石+石英+绿泥石

└中心Ca-Al分子先结晶,平衡;边缘Ca-Fe分子快速动荡结晶

变质变形:中酸性岩与灰岩接触带(内带,高温型)形成,应力作用不明显,结晶及交代顺序清楚,晚期水化明显,伴有热液矿物充填。(3分)

镜下特征素描图:(5分)

详细命名:杂色绿帘石榴矽卡岩(5分)

4.编号:C4-1 (M309.1)产地:河北建平

手标本描述:(共50分)

带肉红的灰色(2分),斑状变晶结构(4分),变基质粗-细粒不等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3分),局部包含变晶结构(1分)(粗粒钾长石包含刚玉)(附加1分),片麻状构造(5分),由云母及矽线石定向构成,斑杂状构造(3分),由长石、刚玉不均匀分布造成(附加1分)。

变斑晶:由刚玉和矽线石组成。

刚玉(5~7%)(2分):黄灰-深灰色,不规则粗-细粒状,部分颗粒断面呈假六方状,无解理,硬度极大,横裂纹发育,断面具金刚-半金属光泽,分布不均,多有集合状分布趋势(4分)。

矽线石(5%±)(1分):无色-灰白色,极细的纤状,集合体束状,半定向,横裂纹发育而纤状断裂,玻璃光泽;表面受风化有粘土化(2分)。

变基质:由钾长石、云母及石英组成。(钾)长石(70%+)(2分):肉红色为主,部分灰白色,粗-细粒的厚板状-不规则粒状,部分晶体粗大,粒径可达1cm以上,一般在1~5mm,粗粒者自形,见两组光亮解理面完全,玻璃光泽,未见双晶,可包含刚玉;风化面光泽暗淡(5分)。云母(10%±)(2分):以黑云母为主,少数为白云母,细小片状,片径一般小于1mm,集合状分布,定向较明显,一组极完全解理发育,解理面珍珠光泽(4分)。石英(3~5%)(1分):无色的细小粒状,常间杂于长石、刚玉之间或晶内,无解理,油脂光泽(2分)。

岩石中矿物分布极不均匀,比重较大。(1分)

初步定名:肉红灰色(含)矽线石刚玉钾长片麻岩(6分)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

斑状变晶结构(4分),变基质粗-细粒不等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2分),局部包含变晶结构(2分)(粗粒钾长石包含刚玉、矽线石,刚玉包含磷灰石、碎屑锆石)(附加1分),局部有交代假象结构(绿泥石交代黑云母、磁铁矿的云母假象)(附加

1分)、交代蚕食结构(白云母交代矽线石)及交代环边结构(白云母交代刚玉);由刚玉、矽线石及云母定向构成(附加1分)。

变斑晶:由刚玉、矽线石组成。

刚玉(10~20%)(3分):无色,个别带极淡的蓝色或微红色,柱状多见,部分为不规则粒状,粒径一般在1mm以下,有长径者定向,正极高突起,边缘粗,部分糙面不明显;无解理,但裂纹发育,干涉色可达二级中,平行消光;与矽线石共生,退变为白云母,构成交代环边结构(5分)。

矽线石(2~5%)(2分):无色,纤状,常呈集合体分布,定向,正中偏高突起,横裂纹发育,常断开,二级中干涉色,平行消光;可为白云母交代,构成交代蚕食结构(4分)。

变基质:由微斜长石、云母及少量石英等组成。

微斜长石(10%)(3分):无色,部分受风化粘土化影响而表面较浑浊,粗粒厚板状-细粒不规则粒状,粗粒可达5mm以上,细粒一般小于1mm,负低突起,解理不清楚,一级灰-淡黄干涉色,格子双晶发育;粗粒者闭合刚玉、矽线石等,与石英、斜长石等共生,局部白云母化,不规则裂隙中有钠化细脉充填(4分)。

白云母(5%)(2分):无色,较细小的片状,定向明显,部分环边状,闪突起明显,一组极完全解理发育,二级干涉色,平行消光;其分布和形态分属不同成因:片状较好者为晚期重结晶,在微斜长石、矽线石边部或内部的为交代形成,解理不太清楚,环边的为交代刚玉形成。黑云母(<5%):暗褐-绿色,细片状,片径小于1mm,定向明显,暗褐色者多色性明显,绿色者具多色性,正中突起,干涉色常为颜色掩盖,平行消光;多为绿泥石交代,部分为铁质取代而呈其假象(4分)。

石英(<3%):无色,细粒不规则粒状,分布于微斜长石、黑云母间,分布不均,正低突起,表面干净,波状消光(附加1分)。斜长石(<2%):无色,表面略浑浊,细粒厚板状,版轴较长,粒径小于1mm,负低突起,可见两组不完全解理,发育聚片双晶,但不清晰,聚片双晶法测得Np′∧(010)=0°±,An=20,属更长石;双晶有弯曲;多包裹于粗大的微斜长石中(附加1分)。

变晶副矿物:磁铁矿(3%):不透明的不规则细粒状为主、部分片状假象,主要为黑云母析铁形成,也见于刚玉等矿物裂隙中。(附加1分)

此外,见少量变余碎屑锆石、变晶粒状磷灰石和粒、柱状绿帘石。

简要分析:(共5分)

原岩:含砂质泥质岩或泥质长英质砂岩(1分)

共生组合:刚玉+矽线石+微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退变质: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铁质,刚玉、矽线石→白云母(2分)

变质条件:早期麻粒岩相(中压型),退变质期低绿片岩相(1分)

变质变形:变形较弱,同变质期定向;退变质期应力方向无大的改变。

(1分)镜下特征素描图:(5分)

详细命名:肉红灰色含矽线石刚玉钾长片麻岩(5分)

5.编号:C5-1 (M312.5)产地:四川丹巴

手标本描述:(共50分)

灰-深灰色(2分),斑状变晶结构(4分),变基质(中)细粒(柱)粒状变晶结构(4分),条痕、条纹-条带状构造或微片状构造(7分),由角闪石、石英定向构成(1分)。

变斑晶:石榴石(5~10%)(2分),浅玫瑰(红)色,等轴粒状为主,粒径2~7mm,以5mm±为主,分布不均,断面玻璃光泽,无解理;粒内可见暗色矿物包裹体;风化面色变暗(3分)。

变基质:角闪石(40~50%±)(2分):暗绿色,半自形柱状-不规则粒状,粒径多小于2mm,可见光亮解理面,玻璃光泽,柱状者显定向并可见闪石式解理完全;与浅色矿物相间分布,也见于石榴石中(5分)。石英(20~25%)(2分):无色,细粒状,常聚合分布,有时为条痕、条带状,无解理,油脂光泽,常与长石、角闪石相间,集合体可显定向(5分)。长石(15~20%)(2分):灰白色,不规则粒状-半自形板柱状,偶见光亮解理面,玻璃光泽,板柱状者定向不明显;受风化影响,表面略显暗淡(5分)。

局部见细脉状石英;风化面有泥化趋势、铁质浸染。(附加2分)

初步定名:(深)灰色石榴石斜长角闪岩(6分)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

岩石具斑状变晶结构(4分),变基质具(中)细粒等粒镶嵌粒状变晶结构(3分),局部有包含变晶结构(1分)(石榴石包裹角闪石,角闪石、石榴石包裹变余细粒砂屑石英)、交代穿孔结构(石英交代角闪石)和交代净边结构(钠化);石英、斜长石呈条痕等与角闪石相间,柱状角闪石定向排列趋势较明显(附加2分)。

变斑晶:石榴石(5~20%)(2分):无色-淡褐色,常呈聚合的不规则粒状,正

极高突起,糙面明显,无解理,裂纹发育,一组似为剪裂隙,平直较长,与条带平行,其它方向短小;全消光。常包裹角闪石、斜长石及细小石英颗粒,被包矿物定向不明显(5分)。

变基质:主要由普通角闪石、斜长石、石英组成。

普通角闪石(40~50%)(2分):绿色,多色性明显,Ng=浅绿-黄绿色、Nm=浅黄绿色,Np=淡黄色,Nm>Ng>Np;镶嵌粒状为主,部分半自形柱状,正中突起,闪石式解理完全,干涉色二级中,Ng-Np=0.17~0.025,柱面斜消光,Ng∧C=26°~31°;b=Nm,(-)2V=85±°。常包有石英、榍石、磷灰石及黄铁矿、磁铁矿颗粒构成包含变晶结构,有时为圆粒状石英交代,构成交代穿孔结构。部分颗粒边缘有弱水蚀,呈棕褐色浸染(5分)。

石英(20~25%)(2分):无色,正低突起,无解理,表面洁净,一级淡黄,多为一级白,波状、带状消光。主要颗粒形态及大小分为三类:细小变余砂屑状,多包于石榴石、角闪石中;细粒不规则粒状,与斜长石、角闪石镶嵌或填间;条痕状或条带状,粒内发育张扭性裂纹,且与条痕等长径方向垂直-斜列,具应变结晶特征。此外,少量圆粒状石英明显为交代成因(4分)。

中长石(15~20%)(2分):无色,镶嵌粒状、半自形板状,正低突起,具钠长石双晶及肖钠长石双晶,局部见双晶弯曲、尖灭;聚片双晶法测得Np′∧(010)=15°~26°。主要为20°以上,所以An=31~42,以An=36±为主。与角闪石呈镶嵌状,可包裹石英;部分颗粒见钠化净边,少数颗粒表面有弱绢云母-粘土化(4分)。

绿帘石(1%):它形细小粒状,常与斜长石、磁铁矿及榍石伴生。变晶副矿物:(附加1分)

榍石(3%):浅褐色,自形菱形-半自形粒状,正高突起,常呈聚集状散布,可见(110)解理,高级白干涉色,多与磁铁矿等杂乱分布。(附加1分)磁铁矿(1%):不透明自形-它形粒状,有的包裹有榍石和绿帘石。(附加1分)黄铁矿(1%):不透明自形-它形粒状,零星散布。(附加1分)

磷灰石(1%):无色,半自形柱粒状或圆粒状,包于角闪石中者可呈长柱状,正中突起,一级灰干涉色,平行消光。(附加1分)

此外,可见少量极细碎屑锆石。

简要分析:(共5分)

原岩:据野外产状及岩石化学资料,可能为含砂质的泥云岩(1分)

共生组合:普通角闪石+中长石+石英;退变质:绿帘石+钠长石(1分)

变质条件:早期角闪岩相(偏低),退变质期低绿片岩相(1分)

变质变形:变余砂屑定向不明显,角闪石+斜长石+石英早期结晶,温度偏低,应力作用下开始定向;稍后石榴石结晶,被包裹角闪石可能具S1片理,其它角闪石与应力石英条痕等定向,构成S2;晚期发育扭性变形带、裂纹等,属脆韧性变形。(2分)

镜下特征素描图:(5分)

详细命名:(深)灰色石榴石斜长角闪岩(6分)

6.编号:C6-1 (M804.4)产地:河北建平

手标本描述:(共50分)

浅黄灰-黄灰色(2分),中细粒粒状变晶结构(8分),阴影状构造(8分)。

成分极不均匀,暗色矿物为角闪石,含量小于10%(3分),墨绿色,细粒柱-粒状,呈断续定向(阴影状),可见解理面,玻璃光泽(6分)。

长石,含量60%(3分),微黄灰色,粒状,可见光亮解理面,少数板状

(5分)。

石英,含量30%(3分),无色粒状,分布不均,油脂光泽(5分)。

岩石有弱风化。

初步定名:黄灰色阴影状混合花岗岩(7分)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

中-细粒粒状变晶结构(6分);主要表现为交代结构(2分),可见有交代蚕蚀、交代假象、交代条纹、交代净边结构,交代双晶等(附加2分)。

普通角闪石(8%±)(2分):半自形柱状,大都因交代而残缺,深绿色,多色性明显,闪石式解理可见,正中突起,Ng′∧C>18°,常有相对聚集,并为长英质蚕蚀,也见棕褐色黑云母交代而呈假象,有时亦为绿帘石交代,有的析铁,可见交代穿孔,常为细小长石充填,分布不均,但长径有半定向(5分)。

条纹长石(25%)(2分):无色、粒状,少数为厚板状低突起,正反都有,主晶为更长石或斜微长石,条纹为微斜长石或钠长石双晶发育,条纹为不规则尖枝状,有的在晶内尖灭,可贯通,方向不一定,主晶其中较大颗粒斜云石主晶为基质成分,含量约10~15%。大多有明显的绢云-粘土化,表面较脏,分布不均匀(4分)。

斜长石(15~20%)(2分):较自形的板状,部分粒状,表面干净,发育有钠双晶,

可交代钾长石、角闪石、成构成净边。An=5~8,分布不均。微斜长石(10%±):不规则粒状,一般粒偏粗,格子双晶发育。可交代除石英外的主要矿物,表面有粘土化,边缘可见有石英细小颗粒(4分)。

石英(30~35%)(2分):无色、不规则中-细粒状,常集合状分布,可交代长石,角闪石构成交代蚕蚀,穿孔结构,波状消光不明显(5分)。

磷钇矿(2%-):浅褐色、个别铁染锈红色,不规则粒状-柱状,四方断面(四方),{110}解理完全,正高突起,干涉色鲜艳,Ⅲ-Ⅳ级,主要交代角闪石,晶系、YPO

4

分布不均。(附加1分)

萤石(<2%):略带紫色,不规则粒状或细脉状,负中突起,均质体,分布不均。(附加1分)

磷灰石(<1%):无色、粒状-柱状,正中突起,Ⅰ级灰。(附加1分)

磁铁矿少量。

简要分析:(共5分)

原岩:斜长角闪岩或角闪斜长片麻岩(1分)。

共生组合:混合岩化前:角闪石+斜长石(较大且不太新鲜者),混合岩化后:条纹长石+微斜长石+石英+(少量、细小)斜长石(2分)

变质变形:岩石交代普遍,角闪石为残余且不均匀分布,长石类型多,粒度变化大,有相互交代;含萤石、磷灰石等富挥发份矿物(2分)。

镜下特征素描图:(5分)

详细命名:黄灰色阴影状混合片麻岩(6分)7.编号:C7-1 (M405.2)产地:四川丹巴

手标本描述:(共50分)

带褐的灰色(2分),斑状变晶结构(4分),变基质中-细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4分),片状构造(8分),由黑云母、蓝晶石半定向构成(附加1分)。

变斑晶:蓝晶石(3~10%)(2分):灰白-淡蓝色,半自形板状,板面定向明显,粒径1~2mm,粒大板厚者色偏深,横裂纹发育,沿板面见一组不完全解理,玻璃光泽,硬度有异向性(5分)。

石榴石(2%)(1分):浅黄褐色、淡玫瑰色,细粒等径粒状,粒径多小于1mm,个别颗粒可见不完整晶面及生长纹,断口玻璃光泽,晶面油脂光泽,常聚集分布(3

分)。

变基质:黑云母(45~50%)(2分):暗褐色,薄片边缘褐色,片状,片径1~3mm,多为2mm以下,定向明显;一组解理极完全,解理面珍珠光泽;片厚不均,多有滑移叠置趋势,与蓝晶石相间或镶嵌(5分)。

石英(35~45%)(2分):无色,受风化影响可染呈淡褐色,不规则细粒状,常聚合状分布于黑云母片层间,粒径多小于石榴石,无解理,断口油脂光泽

(5分)。

此外,可见少量白云母,间杂于蓝晶石与黑云母间,片径一般小于1mm;风化面上可见细小长石颗粒,灰白色,光泽较暗,有时可粘土化为灰白色土状粉末。(附加1分)

风化面有铁质浸染,多沿片理中石英聚集处显示。(附加1分)

初步定名:(褐)褐色含石榴(-)蓝晶石黑云片岩(7分)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

变基质具中—细粒粒状鳞片变晶的斑状变晶结构(6分),局部具包含变晶结构(2分);矿物排列呈定向~半定向,局部见弱交代(退变)现象(附加1分)。

变斑晶:由蓝晶石、石榴石组成。

蓝晶石(5~10%)(2分),无色,半自形板状,少数粒状,板状者定向明显,正中偏高突起,裂纹发育,平行长轴方向平直较细长,横裂隙短小;二级中,斜消光。粒状者常为黑云母包裹,构成包含变晶结构;表面多有泥化(5分)。

部分薄片中可含少量矽线石(附加1分)。

石榴石(2~5%)(1分):无色,近等轴粒状,略具长轴者定向,有集合分布趋势;正极高突起,糙面明显,全消光;粒内发育不规则裂纹,有时为蚀变充填,略显黑云母光性(3分)。

变基质:由黑云母、石英、斜长石组成。

黑云母(55~60%)(2分):棕褐色,片状,层薄,片径1~2mm,定向,正中突起,多色性极明显,平行消光,局部退色为白云母,解理缝内有铁质充填;片内有多色晕(4分)。

石英(15~20%)(2分):无色,细粒不规则粒状,聚合状分布于黑云母间,分布不均,正低突起,表面干净,波状消光(4分)。

斜长石(2%)(1分):无色,粒状为主,少数半自形板状,粒径1mm以下,正低突起,多见聚片双晶An≤30(2分)。

变晶副矿物:磁铁矿(1%):不透明的不规则细小粒状,或充填于黑云母解理缝。(附加1分)

少量极细小锆石,包裹在黑云母中的可形成多色晕。(附加1分)

少量极细小磷灰石,无色细长柱状,多见于黑云母中,平行消光

(附加1分)。

简要分析:(共5分)

原岩:长英质杂砂岩(1分)。

共生组合: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退变质:黑云母→白云母+磁铁矿(2分)。

变质条件:角闪岩相(中压型)(1分)。

变质变形:变形弱,同变质期定向(1分)。

镜下特征素描图:(5分)

详细命名:灰色含榴蓝晶石黑云母片岩(6分)

变质岩习题及答案讲课讲稿

作业一 一、简答题 1.请比较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有何区别? 答: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斑晶与变斑晶的区别,其区别有三:(1)斑晶为岩浆中早结晶的矿物;变斑晶为变质岩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 (2)斑晶比基质早结晶,变斑晶比基质同时或稍晚结晶。 (3)斑晶是在岩浆(液态)中晶出,变斑晶是在固体状态下晶出。 2、什么是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特征变质矿物、贯通矿物?各举例说明之。 答: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通过重结晶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它可以是原岩中已有的、经变质后仍然存在的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方解石;也可以是原岩中不存在、经变质作用后新产生的矿物,如硅灰石大理岩中的硅灰石。 不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原岩矿物。如云英岩中的钾长石残余就是不稳定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对温度—压力条件变化特别敏感的矿物。也就是说它只在很狭窄的温压范围内稳定的矿物。如红柱石(低压)、蓝晶石(中压)、矽线石(高温)等。 贯通矿物:对温压条件变化不敏感的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 3、变质岩结构构造按成因可划分几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变质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为四类: 1.变余结构:特征: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2.变晶结构:岩石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变晶体的特点:自形程度较差;粒度较细;包裹体多;反应现象常见;常常具有定向性;晶体自形程度、相对大小、包裹关系取决于在固态生长条件下结晶成完成好晶面的相对能力(成面能)一般不能用来判断变晶先后关系。 3.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当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时,岩石无定向或略具定向,具碎裂结构或玻璃质碎屑结构,微破裂发育,无或少有重结晶作用,按碎基性质划分为碎裂岩及假玄武玻璃(玻璃质),碎裂岩按碎基含量划分为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反映随着变形增强,粒度减小的趋势。以塑性变形为主,具明显的面理(往往有线理),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根据基质性质分为糜棱岩及变余糜棱岩(重结晶为主),糜棱岩根据基质含量划分为粗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反映随着变形增强,粒度减小的趋势。 4.交代结构:在变质作用中,一些矿物交代另一些矿物形成的结构。肉眼常见两种交代结构:交代假象结构:交代过程中原来的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种新矿物所替换,但仍保留原矿物的晶形。如石榴石的绿泥石化、橄榄石的蛇纹石化等。 交代斑状结构:交代过程中有时能发育相当大的斑晶,这种成因的斑晶称为交代斑晶。 其特点:(1)交代斑晶在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大小也不等;(2)常与类似成分的交代脉伴生;(3)往往切割围岩的片理或其他早期构造;(4)被交代的矿物有时会呈包裹残留体在交代斑晶里;(5)推开变质岩片理的现象不明显。 4、什么是变余结构和构造?研究它们有何意义? 变余结构: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变余构造:岩石经变质后仍保留原岩部分的构造特征。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层理构造等。意义: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是查明原岩性质的重要依据。

岩体课后答案

1.构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 石、白云石、高岭石、赤铁矿。 2.为什么说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最容易风化? 答:基性岩石和超基性岩石主要由易风化的橄榄石、辉石及基性斜长石组成。所以基性岩石和超基性岩石非常容易风化。 3、常见岩石的结构连结类型有那几种? 1.结晶连结:岩石中矿物颗粒通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如岩浆岩、大部分变质岩以及部分沉积岩的结构连结。 2.胶结连结:指颗粒与颗粒之间通过胶结物质连结在一起的连结。如沉积碎屑岩、部分粘土岩的结构连结。4.何谓岩石中的微结构面,主要指那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岩石中的微结构面(或缺陷)是指存在于矿物颗粒内部或矿物颗粒及矿物集合体之间微小的弱面及空隙。它包括矿物的解理、晶格缺陷、晶粒边界、粒间空隙、微裂隙等。矿物的解理面:是指矿物晶体或晶粒受力 后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的光滑平面。晶粒边界:矿物晶体内部各粒子都是由各种离子键、原子键、分子键等相连结。由于矿物晶粒表面电价不平衡而使矿物表面具有一定的结合力,但这种结合力一般比起矿物内部的键连结力要小,因此,晶粒边界就相对软弱。微裂隙:是指发育于矿物颗粒内部及颗粒之间的多呈闭合状态的破裂迹线,也称显微裂隙。粒间空隙:多在成岩过程中形成,如结晶岩中晶粒之间的小空隙,碎屑岩中由于胶结物未完全充填而留下的空隙。粒间空隙对岩石的透水性和压缩性有较大的影响。 晶格缺陷:有由于晶体外原子入侵结果产生的化学上的缺陷,也有由于化学比例或原子重排列的毛病所产 生的物理上的缺陷。它与岩石的塑性变形有关。 5.自然界中的岩石按地质成因分类,可分为几大类,各大类有何特点? 答:根据地质学的岩石成因分类可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特点: 1)深成岩:常形成较大的入侵体。颗粒均匀,多为粗-中粒状结构,致密坚硬,孔隙很小,力学强度高,透水性较弱,抗水性较强。2)浅成岩:成分与深成岩相似,但产状和结构都不相同,多为岩床、岩墙和岩脉。均匀性差,与其他岩种相比,它的性能较好。3)喷出岩:结构较复杂,岩性不均一,连续性较差,透水性较强,软弱结构面比较发育。沉积岩特点:1)火山碎屑岩:具有岩浆和普通沉积岩的双重特性和过渡关系,各类火山岩的性质差别很大。2)胶结碎屑岩:是沉积物经过胶结、成岩固结硬化的岩石。其性质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胶结 形式和碎屑物成分和特点。3)粘土岩:包括页岩和泥岩。其性质较差。4)化学岩和生物岩:碳酸盐类岩石,以石灰石分布最广。结构致密、坚硬、强度较高。变质岩特点:是在已有岩石的基础之上,经过变质混合作用后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其形成的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形成了变质岩特有的片理、剥理和片麻结构等。据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变质岩特点1)接触变质岩:侵入体周围形成岩体。岩体透水性强,抗风化能力降低。2)动力变质岩: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带及附近受到影响的岩石。它的胶结不好,裂隙、孔隙发育,强度低,透水性强。3)区域变质岩:这种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广,岩石厚度大,变质程度均一。一般块状岩石性质较好,层状片状岩石性质较差。 6.表示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及其表示方式是什么? 答:指由岩石固有的物理组成和结构特性所决定的比重、容重、孔隙率、水理性等基本属性。 7、岩石破坏有几种形式?对各种破坏的原因作出解释。 答:试件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破坏时,在试件中可产生三种破坏形式: (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2)单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3)拉伸破坏,破坏面上的拉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拉强度,导致岩石受拉伸破坏。 9、什么是全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普通材料实验机得不出全应力-应变曲线? 答:全应力应变曲线:能显示岩石在受压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性,特别是破坏后的强度与力学性 质的变化规律。由于材料试验机的刚度小,在试件压缩时,其支柱上存在很大的变形和变形能,在试件 快要破坏时,该变形能突然释放,加速试件破坏,从而得不出极限压力后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11.在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三轴压缩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31、1-32所示,围压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主要有: (1)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2)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破坏时,岩石的变形显著增加; (3)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弹性极限显著增加; (4)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岩石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弹脆 性---弹塑性---应变硬化。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12.什么是莫尔强度包络线?如何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莫尔强度包络线? 答:三轴抗压强度实验得出:对于同一种岩石的不同试件或不同实验条件(不同的围压时的最大轴向压力值)给出了几乎恒定的强度指标值(直线性强度曲线时为岩石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这一强度指标以莫尔强度包络线的形式给出.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得出不同的抗压强度,因而可以做出不同的莫尔应力圆,这些莫尔应力圆的包络线就是莫尔强度包络线。 16.线弹性体、完全弹性体、弹性体三者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什么区别? 答:完全弹性体:循环加载时的σ -ε关系为曲线。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完全重合。线弹性体:循环 加载时的σ -ε关系为直线。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完全重合。弹性体岩石: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不同,但反复 加载与卸载时,应力应变关系总是服从此环路的规律。 19.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 答: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水、温度、加载速度、风化程度及围压。 (1) 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1)连结作用:束缚在矿物表面的水分子通过其吸引力作用将矿物颗粒拉近、接紧,起连接作用。 2)润滑作用:由可溶盐、胶体矿物连接的岩石,当有水入侵时,可溶盐溶解,胶体水解,导致矿物颗粒间连 接力减弱,摩擦力减低,从而降低岩石的强度。 3)水楔作用:当两个矿物颗粒靠得很近,有水分子补充到矿物表面时,矿物颗粒利用其表面吸附力将水分子拉

变质岩的野外鉴定

变质岩的野外鉴定

————————————————————————————————作者: ————————————————————————————————日期:

变质岩的鉴定及定名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 区域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接触变质岩:角岩、矽卡岩、大理岩、石英岩 自变质岩:蛇纹岩、云英岩 1、变质岩的矿物 变质岩既然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等岩石变化而来的,其矿物成分一方面保留有原岩成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矿物。如火成岩中的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及辉石等,由于本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在变质作用下依然保存。在常温常压下形成于沉积岩中的特有矿物,特别是岩盐类矿物,除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外,一般很难保存在变质岩中。 变质岩除了保存着上述火成岩和沉积岩中的共有继承矿物外,变质岩中还有它特有的矿物,如石榴石、红柱石、兰晶石、矽线石、硅灰石、石墨、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透辉石、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滑石等。 2、变质岩的常见结构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组成矿物的粒度、形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常见类型如下: (1)变余结构

指变质岩中保留了原岩结构的一种结构。如变余砾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等。常见于变质较浅的岩石中,可借此了解原岩性质。 (2)变晶结构 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重结晶作用所形成的结构。是变质岩中最重要的一种结构类型。 按矿物颗粒大小可划分为: 粗粒变晶结构(粒径>3mm)、中粒变晶结构(粒径3mm~1mm)、细粒变晶结构(粒径<1mm)。 如果按矿物的形态和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粒状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组成,无明显的定向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纤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针状、柱状矿物组成,有些呈放射状、束状,常具定向排列,如角闪片岩、阳起石片岩。 鳞片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组成,而且呈平行排列,如云母片岩。 斑状变晶结构:岩石中主要由于矿物结晶能力的差异和颗粒大 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其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形成了较大的变斑晶,如兰晶石片岩或石榴石片岩中的兰晶石、石榴石。 3、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 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特点。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类:

变质岩考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1、变质作用:指在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特别是上地幔对地壳的影响,区域热流值和应力发生变化,使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产生局部重熔或重溶,形成部分流体相,这些作用的总和称变质作用。 2、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3、负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负变质岩。 4、特征变质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窄,对变质作用的条件变化反应比较灵敏,可以反映变质作用条件的矿物。如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硬绿泥石等。 5、贯通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大,在不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都可以稳定存在的矿物。如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等。 6、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在固态下岩石中同种矿物重新结晶生长,使矿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发生变化,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7、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通过变质反应使原有矿物逐渐消失,新矿物相逐渐形成的过程称变质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中由于岩石中的组份发生了重新组合,所以又可称为重组合作用。变质结晶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了变化,但岩石的总化学成分不变。 8、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有流体相参与的情况下,岩石在固态下发生某些组份的带人和带出而使固态岩石的总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都发生变化。 9、裂隙溶液:交代作用过程中一种存在于岩石的裂隙中,可以自由流动的溶液,它以渗透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0、间隙溶液:主要以单个分子状态围绕矿物颗粒表面或存在于颗粒之间的间隙中的溶液。它不能自由流动,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1、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下,成分均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的不均一聚集现象,形成成分不均一的变质岩,这种作用称变质分异作用。 12、变质带: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分带现象,这些带呈变质带。 13、递增变质带:在空间上变质程度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的变质带称递增变质带。又叫渐进变质带。 14、变余结构:变质岩中由于变质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的结构特征称变余结构。在浅变质岩中比较常见。

岩浆岩野外鉴定

火成岩的鉴定及定名 一、火成岩鉴定内容和方法: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 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

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 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 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 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变质岩

变质岩石学 第一章变质岩概论 §1 变质作用概述 一、变质作用的概念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相互作用),由于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促使早先形成的固态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有时伴有化学成分的改变,在特殊条件下,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的各种作用的总和称为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涵义: ?1.是与地壳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 ?2.地壳已存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转变过程。 ?3.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 ?4变质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二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原岩地质条件物理化学环境 ?(一)温度 ?1.变化范围:200~800℃,最高达1000℃以上。 ?2.主要作用:可导致重结晶、变质反应、重熔;增加流体活性;改变岩石变形性质等。是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 ?(二)压力(负荷压力、流体压力) ?1.有利于形成分子体积较小、比重大的新矿物。镁橄榄石+钙长石→石榴石(体积小、比重大) ?2.压力增大,变质反应温度增高。 ?(三)应力(侧向挤压力) ?1. 使岩层、岩石、矿物遭到破坏、变形,形成特殊的变质结构构造。如碎斑结构、碎裂构造。 ?2.影响矿物的重结晶和定向排列,甚至使矿物晶体的内部构造发生形变,如石英波状消光,片状矿物产生扭折。 ?3.对区域变质岩片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4.促进岩石中粒间流体化学活动性的增加,加速变质反应和重结晶的速度。特别在低温变质条件下,影响尤为明显,如基性火山岩低温变质形成绿片岩时,应力作用强,片理化程度高,变质结晶好,形成典型的绿片岩;应力作用低,则反之。 ?(四)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1.起催化剂的作用:SiO2+MgO →Mg2[SiO4](镁橄榄石) ?干燥的条件下,温度1000℃,4天形成26%的镁橄榄石;有水参与情况下,450℃,几分钟,反应就全部完成。 ?2.直接参与变质反应,控制反应方向 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 H2O (脱水反应向右进行,水化反应向左进行) ?3.起媒介载体作用,导致交代作用发生 ?4.降低岩石的熔点。长英质岩: 无水950℃, 含水640℃。 ?5.有利于变质矿床的形成

完整版实验常见矿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一常见矿物手标本的鉴定 一、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一)熟悉与掌握用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二)熟练掌握常见矿物的形态特征及物理性质特征,并据此鉴别矿物。(三)为鉴定岩石打下基础。 三、实验仪器、设备 矿物标本,小刀,放大镜,盐酸,瓷板,马蹄形磁铁 四、实验原理 (一)矿物的形态 1.矿物单体的形态:一向延长——柱状或针状 二向延长——板状或片状 三向延长——立方体或八面体等。 2.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矿物单体如为一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纤维状或毛发状;矿物单体如为二向伸长——集合体常为鳞片状; 矿物单体如为三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 (二)矿物的光学性质 1、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矿物薄片能透过光线者,称为透明矿物;基本上不能透过光线者,称为不透明矿物。 2、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根据反射能力的强弱可分为: 3、颜色与条痕: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某些矿物常常由于外来原因呈现出不很固定的颜色,如纯净的石英为无色,由于混有杂质等原因也可呈现各种颜色,许多透明矿物均具有这一特点。 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它对于某些金属矿物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如赤铁矿可呈赤红、铁黑或钢灰等色,而它的条痕恒为樱红色 透明矿物的条痕都是白色或近于白色,无鉴定意义。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 1、硬度:在肉眼鉴定中,主要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2、解理:晶体受到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3、断口:断口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四)常见矿物特征 滑石Mg[SiO](OH) 83104单晶体为片状,通常为鳞片状、放射状、纤维状、块状等集合体。无色或白色。解理面上为珍珠光泽。硬度1。平行片状方向有极解理。有滑感。薄片具挠性相对密度2.58—2.55。 石膏Ca[SO]·2HO 24单晶体常为板状。集合体为块状、粒状及纤维状等为无

变质岩复习资料_ed3

变质岩复习资料 1.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 变质作用 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原始条件发生改变,已形成的岩石(原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和调整,甚至局部发生部分熔融。从原始岩石到形成新的岩石类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统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原有的岩石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的岩石。 2. 变质作用控制因素?温度的作用、来源、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范围 温度、压力、流体 温度的作用:a) 促进重结晶b) 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c) 导致一定程度的部分熔融 温度的来源:a) 地热增温b) 放射性衰变c) 机械能转变d) 岩浆侵入或上地幔热流活动 —般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为150~900℃(从成岩作用温度到部分熔融温度) 3. 压力的分类及定义,压力对变质反应的影响,构造超压 压力分为静压力和定向压力 1) 静压力: A负荷压力:是指岩石在地壳一定深度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重力,是一种均向性的静压力 作用:a) 使吸热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b) 产生高压矿物组合 B流体压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系统常存在少量流体相,其所具内压称为流体压力 P f=ΣPi 作用:控制反应平衡,是控制脱水和脱碳酸盐化等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 2) 定向压力/应力:(应力)当物体遭受定向外力作用,其内部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力,称为应力。(只在固态岩石中起作用) 三个基本类型:张性、压性、剪切 作用: 影响结构、构造,增加变质反应和重结晶作用速度,但不影响平衡矿物对 构造超压:是应力的垂直分压,作用相同于负荷压,即为超出正常负荷压的那部分静压力。 4. 流体的成分、含量及变化规律,来源和作用 流体的成分:H2O, CO2, CH4, S, N2, HCl, HF... 流体含量:一般总量不超过1-2%(气液变质作用中流体含量更丰富) 变化规律:变质程度增加时,总体上流体是减小的,H2O/CO2比值减小 来源:1) 继承原岩2) 岩浆侵入和地幔去气作用3) 大气降水进入地下再循环4) 原有含挥发矿物的分解作用:1) 控制反应2) 携带活动组分导致交代作用3) 提高反应速率4) 降低熔融温度 5. 变质作用方式及含义,以及各种变质作用发生的控制因素 1)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矿物结晶作用称为重结晶作用,狭义的重结晶作用不包括新矿物的形成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2) 变质结晶作用(neocrystallization) 和变质反应(metamorphic reaction):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新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同时必有相应的原有矿物趋于消失。 变质反应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新矿物的化学反应。变质反应的主要特点是,有关反应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条件下进行的,而且新矿物的形成和原有矿物的分解同时发生。 控制因素:a) 原岩的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b) 变质条件(流体、温度和压力)

实验二_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述结构时,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的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等特点。 岩浆岩常见的构造为块状构造,其次为气孔、杏仁和流纹状构造等。

实验三常见变质岩的鉴定与认识

实验三常见变质岩的鉴定与认识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变质岩标本的观察,学习变质岩的构造、结构和矿物的组成特征。 学习常见变质岩的命名和肉眼鉴定方法。 掌握常见变质岩的鉴定特征。 二、实验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预习教材中“变质岩”部分,重点预习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和分类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常见变质岩典型变质构造的鉴定 板状构造—板岩; 千枚状构造—千枚岩; 片状构造—结晶片岩(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石榴子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等); 片麻状构造—片麻岩(正、副片麻岩); 块状构造—石英岩、大理岩。 2.常见变质岩典型变质结构的鉴定(可结合磨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变晶结构—大理岩、角闪片麻岩; 变余结构—变质砂岩(如绿泥石化长石砂岩等) ; 碎裂结构—糜棱岩、碎裂岩。 3.变质岩中常见矿物的鉴定 变质岩中的矿物,按成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性矿物或称共有矿物(经变质作用后保留下来的原岩中的稳定矿物);另一类是变质矿物(在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矿物)。继承性矿物中的石英、长石、云母和变质矿物中的滑石、蛇纹石、石榴子石等已在主要造岩矿物的鉴定中叙述。变质矿物中的黄玉、刚玉可见摩氏硬度计中的标本,绿泥石、绢云母可观察绿泥石片岩和千枚岩。 4.常见变质岩综合特征观察 结合标本,对照教材中关于各类常见变质岩的具体描述,逐类逐块地进行观察,包括板岩、干枚岩、结晶片岩(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石榴子石片岩等)、片麻岩;糜棱岩、大理岩和石英岩。 四、常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和定名方法 根据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片理构造的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各类结晶片岩和片麻岩;另一类是块状构造的变质岩,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对具有片理构造的变质岩的定名常用“附加名称+ 基本名称”。其中“基本名称”可以其片理构造类型表示,如具板状构造者可定名板岩;具片状构造者可定名片岩……。“附加名称可以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成分或典型构造特征表示。如对一块具明显片麻状构造的岩石,若其矿物组成中含有特征变质矿物石榴子石,则在片麻岩前冠以“石榴子石”,该岩石则定名为“石榴子石片麻岩”(片麻岩根据其原岩特征分为正片麻岩—原岩为火成岩;副片麻岩—原岩为沉积岩)。同样,对含滑石或绿泥石较多的片岩分别定名为“滑石片岩”和“绿泥石片岩”。 对具有块状构造变质岩的定名,则主要考虑其结构及成分特征,如粗晶大理岩、中粒石英岩、蛇纹石大理岩等。 五、实验方法 参照本书和教材中对有关常见变质岩的描述,对照标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观察学习;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变质岩复习提纲答案 1、变质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 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 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 变形:岩石在外力或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作用下发生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变质分异: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2、主要的变质结晶作用机制 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和二氧化碳)不变。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3、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 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水、二氧化碳等挥发分除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可分为:等化学变质作用(在封闭系统中)、

异化学变质作用 4、变质分异作用 变质分异作用: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产生分层的机理: 1)、成分层代表扩散反应带 2)、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 3)、成分层是强烈压扁(塑性变形)的结果 5、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时间 6、温度对变质作用反应的作用 1)温度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如脱水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2)温度升高可提高活化分子比例,克服活化能障碍,大大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长,是重结晶的决定性因素。 3)温度升高还可以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化。 4)温度升高还会通过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形成变质热液,他们作为催化剂、搬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5)此外,温度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 7、轨迹的概念、地质意义、应用

岩石的肉眼鉴定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一、岩石分类的鉴定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还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快速鉴定步骤一般为:(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三大类岩石的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比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变质岩中的石英岩,表面上似难区分,此时应结合岩石结构特征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斑状结晶结构,其中的石英斑晶与基质矿物间呈结晶联结;而石英砂岩具有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碎屑之间呈胶结联结;另外,岩石中的石英颗粒本身也有显著差异----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石英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则呈浑圆状,玻璃光泽已经消失,用锤击或小刀刻划岩石中胶结不牢的部位时,可以看到石英颗粒与胶结物分离后在胶结物上留下的小凹坑。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2)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以对岩石进一步的分类。如火成岩中的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状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化学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份及其联结方式。 (3)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的分析,对岩石的命名和分类也是

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命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中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份。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黑色矿物。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变质矿物如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红柱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因此,根据某些矿物成分的分析,也可以初步判定岩石的类别。 (4)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时,常常有许多矿物成份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份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深浅、坚硬性、比重大小和“盐酸反应”等进行初步的判断,火成岩中深色成份为主的,常为基性岩类:浅色成份为主的常为酸性岩类。沉积岩中较坚硬的多为硅质胶结的或硅质成分的岩石;比重大的为含铁质多的岩石;在“盐酸反应”的一定是碳酸盐类岩石等 二、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 (一)沉积岩 1.矿物成分 组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铝土矿等)、碳酸盐矿物、卤化物等。几乎没有或很少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2.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指组成物的形状大小、结晶程度及相互排列的方式。 常见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

2016电大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工程地质作业1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C ) A.岩石的工程特性 B.地质作用 C.基础形式 D.水文地质条件 2.概括的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A ) A.区域稳定和地基稳定 B.区域稳定和基础稳定 C.基础稳定和结构稳定 D.地基稳定和基础稳定 3.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D ) A.土力学 B.岩石功臣 C.水力学 D.材料力学 4.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 A.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B.如何按地质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地质环境,是工程地质学长期面临的任务 C.工程地质就是专门研究岩石工程性质的学科 D.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5.陆地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 ) A.29.2% B.40.1% C.71.8% D.59.9% 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不能确定 7.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B ) A.风华作用 B.变质作用 C.成岩作用 D.沉积作用 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B )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 9.矿物质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A ) A.硬度 B.强度 C.刚度 D.韧性 10.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是(D) A.沉积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岩浆岩 11.碎屑物质被凝胶结物胶接以后形成的结构称为(A ) A.碎屑结构 B.斑状结构 C.沉积结构 D.碎裂结构 12.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的抗剪断强度称为岩石的(C )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切强度 D.抗剪强度 13.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A ) A.吸水率 B.吸水系数 C.饱水系数 D.饱水率 14.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除产生纵向压缩外,还会产生横向膨胀,这种横向应变与纵向 应变的比值称为(A ) A.泊松比 B.抗拉强度 C.变性模量 D.弹性应变 15.岩石的力学性质指岩石在各种静力、动力作用下所呈现的性质,主要包括(A) A.变形和强度 B.强度和重量 C.重度和变形D重度和刚度. 二、判断题(20分) 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 2.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渗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

实验: 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一、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通过对岩浆岩特征的认识加深对岩浆作用的了解。 三、实验仪器、设备 岩浆岩标本,小刀,放大镜 四、实验原理 1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斜长石,正长石,石英 2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岩浆岩的结构。 (1)按照矿物晶粒的大小分为 显晶质结构:用肉眼均可加以识别,又细分为 粗粒(粒径>5mm)、中粒(粒径5—1mm),细粒(粒径1—0.1mm) 隐晶质结构:用肉眼难以识别 (2)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等 不等粒结构:在不等粒结构中又分为: 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且基质的成分与斑晶的成分相同 3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分为 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为均匀的块体。 流动构造: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平行而定向排列。火山熔岩中不同成分和颜色的条带,以及拉长的气孔相互平行排列,称为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岩石中呈圆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空洞。直径由数毫米到

数厘米。基性熔岩中气孔较大、较圆;酸性熔岩中气孔较小、较不规则,或呈棱角状。 杏仁构造:气孔中有矿物质充填者。 层状构造:岩石具有成层性状,它是多次喷出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层叠置的结果。 4岩浆岩的分类 (1)岩浆岩 (2)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既有喷出岩的特征也有沉积岩的特征,按火山碎屑的粒径大小分类: (1)凝灰岩:粒径<2mm (2)火山角砾岩:粒径2-50mm (3)浮岩:粒径2-50mm多孔洞,色浅、质轻、能浮于水 (4)集块岩粒径>50mm 五、实验内容 1.常见岩浆岩手标本观察实验观察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颜色、造岩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描述并鉴定。 2.四大类岩浆岩对比观察鉴定实验,观察四大类岩浆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特征及区别,并对比描述、鉴定。 3.侵入岩和喷出岩对比观察鉴定实验,对比观察侵入岩和喷出岩,描述其矿物、结构构造,并定名写综合鉴定报告。并把观察结果写在实习报告中。

矿物鉴定

偏光显微镜下透明矿物的鉴定 岩石磨成厚约0.03mm 的薄片,置于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的矿物是透明的(绝大多数硅酸盐、碳酸盐矿物和部分氧化物),有的矿物是不透明的(金属硫化物及部分氧化物)。鉴定不透明矿物需要反光显微镜,将在本书的下篇介绍,这里只介绍透明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的鉴定方法。 偏光显微镜下鉴定矿物,分为单偏光、正交偏光、聚敛光下观察三个步骤,其原理在晶体光学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只介绍和岩石薄片观察描述有关的部分,而形成这些光性特征的光学原理就不详细说明。单偏光镜下观察 1 晶形 晶形对识别典型的表现有良好晶面的矿物很有用。如石榴子石在薄片中常为自形的六边形,白榴石常呈八边形,磷灰石横断面常为六边形而纵断面为柱状,榍石常为菱形,白云石常为信封状,电气石横断面呈弧状三角形而纵断面为柱状,锆石常常呈四方柱状或两端为锥形的长柱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薄片切面的随机性,上述矿物的斜切面也可以表现为其他的形状,如石榴石和白榴石还可以出现正方形、长方形甚至三角形的晶形,磷灰石也可以表现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晶形。 2 解理和裂理 某些解理特征明显的矿物,能根据其解理很快确定,如云母具有一组细密、平直而不间断的解理,角闪石的两组解理以56 度相交,辉石、红柱石、方柱石的两组解理近于正交。但与解理斜交的切面上所表现的角度要比其最大交角要小。具两组解理的矿物,在其纵断面上只表现一组解理,如角闪石、辉石在薄片中经常只出现一组解理。由于切面的限制,具有三6组以上解理的矿物在薄片上常常只显示一组或两组解理,甚至表现出没有解理。如方解石和白云石有三组解理,但在薄片中一般只能看到两组。 裂理和解理很相似,但它们的成因不同,薄片中的特征也有所不同。解理往往是沿着矿物晶体中面网间化学键力最弱的方向产生,而裂理面一般是沿双晶结合面或某种细微包裹体的夹层而产生;在形态上,裂理的宽度也明显比解理大,而且大多数情况也没有解理平直。如橄榄石解理不发育,但裂理常见,是一个鉴定特征。 3 颗粒形态和交生关系 某些矿物虽然没有完整的晶形,但其颗粒形态有某种特征,可以做为识别的一种标记。如蛇纹石常为纤维状和网脉纤维状,蓝晶石和硅灰石常呈板片状,云母、绿泥石、滑石、粘土矿物也多呈板状或叶片状产出。

岩石鉴定

不同类型的岩石在自然界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不断地进行转化。这种由原岩转变成新岩的过程,不是,也不可能是简单的重复,新生成的岩石不仅在成分上、而且在结构、构造上与原岩均有极大的差异。 2 、各类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常见三大类岩石以其固有的特点相互区别,如表 1 所示。 表 1 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的产状、结构、构造间的区别

3 、岩石综合肉眼鉴定步骤提示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在野外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在室内对手标本的观察上,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具体步骤如下: ?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岩石的外表上就可反映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般属于火成岩中的喷出岩类;具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则属于变质岩类。应当指出,火成岩和变质岩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标本,变质岩中的石英岩标本,表面上很难区分,这时,应结合岩石的结构特征和矿物成分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似斑状结构,其斑晶与石基矿物间结晶联结,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对岩石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如火成岩中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结构;而浅成侵

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沉积岩中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分、联结方式可区分出碎屑岩、黏土岩、生物化学岩类(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分析,对岩石的分类和定名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定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分。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暗色矿物(如角闪石、辉石等)。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而绢云母、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因此,根据某些变质矿物成分的分析,就可初步判定岩石的类别。 ?在岩石的定名方面,如果由多种矿物组份组成,则以含量最多的矿物与岩石的基本名称紧密相联,其他较次要的矿物,按含量多少依次向左排列,如“角闪斜长片麻岩”,说明其矿物成分是以斜长石为主,并有相当数量的角闪石,其他火成岩、沉积岩的多元定名涵义也是如此。 ?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标本时,常有许多矿物成分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分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的深浅、坚硬性、比重的大小和“盐酸反应”进行初步判断。火成岩中深色成分为主的,常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