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一阶段课程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一阶段课程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一阶段课程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一阶段课程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一阶段课程学习笔记

第一章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基本知识识记(根据每一章导学内容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公式、图表、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1、决策中的经济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2、交易中的经济原理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3、整体运行中的经济原理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案例收集(通过浏览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教材、教师、课件等媒介收集有趣的案例)

三、习题集(将自己做过的习题收集整理,对易错题进行标识,以便于随时复习)

四、本章学习总结

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任何一种行为的成本可以用其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做出决策;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

2、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是: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之间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或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政府可以潜在地改善市场结果。

3、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是: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根源;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基本知识识记(根据每一章导学内容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公式、图表、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二、习题集(将自己做过的习题收集整理,对易错题进行标识,以便于随时复习)

三、本章学习总结(总结本章知识点,画出有助于自身记忆和理解的思维导图,总结本章难点以及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BBS、微信或者QQ求助辅导教师帮助解决)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一、基本知识识记(根据每一章导学内容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公式、图表、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二、案例收集(通过浏览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教材、教师、课件等媒介收集有趣的案例)

1、美国的生产可能性

美国每个月有50,000个小时的劳动能用在生产上,生产1台电脑需要100个小时的劳动,生产1吨小麦需要10个小时的劳动。

日本的生产可能性

日本每个月有30,000个小时的劳动能用在生产上,生产1台电脑需要125个小时的劳动,生产1吨小麦需要25个小时的劳动。

哪个国家在生产电脑上具有比较优势?为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各个国家生产1台电脑的机会成本。生产1台电脑的机会成本:美国是10吨小麦,因为美国生产1台电脑需要100个劳动小时,而100个劳动小时可以生产10吨小麦。日本是5吨小麦,因为日本生产1台电脑需要125个小时,而125个小时能够生产5吨小麦。因此,日本在生产电脑上有比较优势。

2、

三、习题集(将自己做过的习题收集整理,对易错题进行标识,以便于随时复习)

四、本章学习总结(总结本章知识点,画出有助于自身记忆和理解的思维导图,总结本章难点以及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BBS、微信或者QQ求助辅导教师帮助解决)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一、基本知识识记(根据每一章导学内容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公式、图表、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供给和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决定了市场均衡。当价格为均衡价格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物品的过剩,引起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物品的短缺,引起市场价格上升。

二、案例收集(通过浏览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教材、教师、课件等媒介收集有趣的案例)

三、习题集(将自己做过的习题收集整理,对易错题进行标识,以便于随时复习)

四、本章学习总结(总结本章知识点,画出有助于自身记忆和理解的思维导图,总结本章难点以及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BBS、微信或者QQ求助辅导教师帮助解决)

在竞争性市场上,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他们每个人对市场价格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

经济学家使用供给与需求模型来分析竞争市场。

根据需求定理,随着一种物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反应了需求定理。除了价格之外,决定消费者想购买多少物品的其他因素包括收入,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嗜好和买者的数量。如果这些因素中的一种改变了,需求曲线就会移动。

根据供给定理,随着一种物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

曲线反应了供给定理。除了价格之外,决定生产者想出售多少物品的其他因素包括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和卖者的数量。如果这些因素中的一种改变了,供给曲线就会移动。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决定了市场均衡。当价格为均衡价格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物品的过剩,引起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物品的短缺,引起市场价格上升。

为了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我们用供求图来考察该事件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我们遵循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第二,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第三,比较新均衡与原来的均衡,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一、基本知识识记(根据每一章导学内容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公式、图表、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简单的说,它衡量卖者需求的价格敏感程度。

需求与价格沿着需求曲线往相反方向变化,这使需求价格弹性为负。我们去掉负号,把所有价格弹性表示为正数。

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上升对收益有两种影响:更高的价格意味着你在售出的每单位物品上会有更多的收益。但根据需求定理,你售出的物品数量会减少。两种影响哪种更大?这要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

收益 = P x Q

如果需求是有弹性的,那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量减少使收益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使收益增加的幅度,总收益减少。

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量减少使收益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使收益增加的幅度,总收益增加。

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简单的说,它测量了卖者了价格敏感度。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

性=

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二、案例收集(通过浏览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教材、教师、课件等媒介收集有趣的案例)

三、习题集(将自己做过的习题收集整理,对易错题进行标识,以便于随时复习)

四、本章学习总结(总结本章知识点,画出有助于自身记忆和理解的思维导图,总结本章难点以及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BBS、微信或者QQ求助辅导教师帮助解决)

1、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一个影响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弹性小于1,需求缺乏弹性;如果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

对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对于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2、如果某种物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市场范围大,或者是在短期内,那么,这种物品就更倾向于缺乏弹性。供给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供给量

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弹性小于1,供给缺乏弹性。如果弹性大于1,供给富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富有弹性。

3、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一、基本知识识记(根据每一章导学内容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公式、图表、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价格控制: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价格下限——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税收:政府要求买者或卖者每买进或卖出一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一定数量的货币。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对买者征税使需求曲线向下移动,其幅度为税收量。对卖者征税使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移动幅度为税收量。无论对买者还是卖者征税,最后的市场价格,均衡数量以及税收归宿都是相同的。

二、案例收集(通过浏览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教材、教师、课件等媒介收集有趣的案例)

三、习题集(将自己做过的习题收集整理,对易错题进行标识,以便于随时复习)

四、本章学习总结(总结本章知识点,画出有助于自身记忆和理解的思维导图,总结本章难点以及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BBS、微信或者QQ求助辅导教师帮助解决)

价格上限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法定最高价格。租金控制是一个例子。如果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则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会引起短缺。价格下限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最低工资是一个例子。如果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则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会引起劳动力超额供给,也就是失业。

对一种物品征税是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的一个契子,并使均衡数量降低,无论是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税收归宿是税负在买者与卖者之间额分担,并不取决于是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一、基本知识识记(根据每一章导学内容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公式、图表、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也是机会成本)。

包括所有用于生产物品的资源的成本和卖者对于他们自己时间的评价。一个卖者生产和出售物品或服务,除非价格高于他或她的成本。因此,成本衡量了出售意愿。边际卖者:如果价格再低一点就首先离开市场的卖者。

生产者剩余(PS):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PS = 价格–成本。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总剩余

CS = (买者的评价) –(买者支付的量) = 买者参与市场得到的收益

PS = (卖者得到的量) –(卖者的成本) = 卖者参与市场得到的收益

总剩余= CS + PS = 参与市场贸易得到的总收益= (买者的评价) –(卖者的成本) 效率

总剩余= (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如果资源配置使总剩余最大化,那我们可以说,这种配置表现出效率。效率意味着:物品是由对这种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消费。物品是由生产这种物品成本最低的卖者生产。增加或减少这种物品的数量并不会事总剩余增加。

二、案例收集(通过浏览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教材、教师、课件等媒介收集有趣的案例)

三、习题集(将自己做过的习题收集整理,对易错题进行标识,以便于随时复习)

四、本章学习总结(总结本章知识点,画出有助于自身记忆和理解的思维导图,总结本章难点以及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BBS、微信或者QQ求助辅导教师帮助解决)

公式: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长

买者支付的量=卖者得到的量(不考虑税收)

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供求均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

注意的是,上面的结论是在一些假设下运行的:

1.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有时会有市场势力的存在,使市场无效率,比如垄断

2.市场结果只与买者和卖者相关,但有时它们的决策会影响那些没有参与市场的人,比如污染

需求曲线的高度反应了物品对于买者的评价—他们对它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于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为此支付的量。在图形上,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

供给曲线的高度反应了卖者生产物品的成本。只有物品的价格至少高于它们的成本时,卖者才会愿意出售它们。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出售其物品等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在图形上,生产者剩余是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

我们使用总剩余—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来衡量生活的福利。效率意味着总剩余最大化,也就是说物品由具有最低成本的卖者生产,由对它们评价最高的买者消费。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结果是有效率的。改变这个结果会减少总剩余。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一、基本知识识记(根据每一章导学内容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公式、图表、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无谓损失与供给弹性

当征税减少了卖者得到的价格时,供给缺乏弹性的企业更难以离开市场。因此税收只降低一点交易量,无谓损失很小;当征税减少了卖者得到的价格时,供给富有弹性的企业更容易离开市场。因此税收减少了更多的交易量,无谓损失更大;当征税增加了买者支付的价格,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更难以离开市场,因此税收只降低一点交易量,无谓损失很小;当税收增加了买者支付的价格,需求富有弹性的消费者更容易离开市场,因此税收减少了更多的交易量,无谓损失更大。

二、案例收集(通过浏览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教材、教师、课件等媒介收集有趣的案例)

三、习题集(将自己做过的习题收集整理,对易错题进行标识,以便于随时复习)

四、本章学习总结(总结本章知识点,画出有助于自身记忆和理解的思维导图,总结本章难点以及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BBS、微信或者QQ求助辅导教师帮助解决)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一、基本知识识记(根据每一章导学内容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公式、图表、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贸易的福利效应。不管一种物品是进口还是出口,都会产生赢家和输家。但赢家的收益大于输家的损失

贸易协定:一个国家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实现自由贸易:1)用单边的方法减少自己的贸易限制2)与其他国家签署贸易多边协定来减少贸易限制。

二、案例收集(通过浏览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教材、教师、课件等媒介收集有趣的案例)

三、习题集(将自己做过的习题收集整理,对易错题进行标识,以便于随时复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