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脊与山谷及V字形法则

山脊与山谷及V字形法则

山脊与山谷及V字形法则
山脊与山谷及V字形法则

一、山脊与山谷(沟)在地形图上的识别

1、山脊低处为凸出,山谷

2、山脊等高线较缓,山谷较陡,这是相对的

3、山脊等高线都是往低处弯曲,山谷等高线都是向高处弯曲

二、V字形法则

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即在沟谷处,

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沟谷的上游,而穿越山脊时V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

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总是比等高线弯曲度小。

2、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成

相反的方向弯曲。在沟谷中,界线V字形的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上,则指向山脊上坡。

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

曲方向也相同的,而在沟谷中,岩层露头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上,其V 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这与第一种情况所表现的形态不同之处在于其路透界线的

V字形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上述三种情况都表明,在地层没有倒转的情况下,在沟谷中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新地层,V字形内弧开口处为相对老的地层;在山脊处则相反。

V字形法则不仅适用于层状地质体界面露头线的分布形态,也适用于一切较平整的构造面,如断层面、不整合面的露头线的分布形态。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试卷 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36千米 B、6357千米 C、6371千米 D、6378千米 2.纬线的特点是() A、纬线都是半圆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所有纬线长度相等 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3.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0°经线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西经20 °和东经160°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20 °和西经160°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4.在地球仪上,66.5°N纬线被人们称为()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5.某建筑队要修建一座房屋,房屋的四面窗户都朝北方,你认为房屋应建立在哪个地方() A、赤道上 B、北极点 C、南极点 D、青藏高原 6.下列四个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三个条件的是() A、170 °E、20 °N B、10 °E、25 °N C、30 °W、20 °S D、10 °W、23 °N 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 A、地球上昼夜的形成 B、地球上昼夜的更替 C、地球上四季的变化 D、同一地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 8.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方向是自东向西 B、周期是365天 C、产生了昼夜现象 D、产生了四季变化 9.同学们放寒假的时候,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北京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时间是() A、夏至 B、冬至 C、春分 D、秋分 11.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的最南界线是()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12.我国南极考察队从上海(31°N)出发到南极大陆,沿途经过几个温度带() A、五个 B、四个 C、三个 D、两个 13.在一副1:3000000的地图上,8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是() A、240千米 B、2400千米 C、24千米 D、1200千米 14.下列对高度的叙述,表示相对高度的是() A、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B、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高-155米 C、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8999米 D、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 15.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一般表示() A、山地和丘陵 B、山地和高原 C、平原和盆地 D、湖泊和海洋

山脊线、山谷线和鞍部点的提取知识讲解

山脊线、山谷线和鞍部点的提取

山脊线、山谷线和鞍部点的提取 一.实习背景 山脊线、山谷线是地形特征线,它们对地形、地貌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它们与山顶点、谷底点以及鞍部点等一起构成了地形及其起伏变化的骨架结构。因此在数字地形分析中,山脊线和山谷线以及地形特征点等的提取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鞍部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鞍部点是重要的地形控制点,它和山顶点、山谷点以及山脊线、山谷线等构成的地形特征点线,具有对地形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这些地形特征点、线的分析研究在数字地形分析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鞍部点的特殊地貌形态,使得鞍部点的提取方法较山顶点和山谷的提取更难,目前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来提取鞍部点,利用水文分析的方法可以来提取一些鞍部点,但是它还是具有一定局限性。 二.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基于DEM利用ArcGIS进行提取相关地形特征的方法与原理; (2)深入认识山脊线、山谷线和鞍部点3个基本地形特征;三.实习内容 1.提取dem数据的SOA 2基于地形表面的几何形态分析方法提取山脊线山谷线 3.基于DEM水文分析方法提取山脊线山谷线

4.鞍部点的提取 四.实习数据 DEM 五.实习工具 Surface Analyst,model工具 六.实习步骤 1.提取DEM的SOA数据 A.求取原始DEM数据层的最大高程值,记为H;通过Spatial Analysis 下的栅格计算器 Calculator,公式为(H-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 DEM数据层,即反地形DEM数据; B.基于反地形 DEM数据求算坡向值; C.利用 SOA 方法求算反地形的坡向变率,记为 SOA2,由原始DEM数据求算出的坡向变率值为 SOA1; D.在 Spatial Analysis下使用栅格计算器 Calculator,公式为 SOA =(([SOA1]+[SOA2])-Abs([SOA1]-[SOA2]))/ 2,即可求出没有误差的 DEM 的坡向变率, 2.利用基于地形表面的几何形态分析方法提取山脊线山谷线 (1)山脊线的提取

V字形法则简介

V字形法则 1概念:由于地表面一般为起伏不平的曲面,倾斜岩层的地质分界线在地表的露头也就变成了与等高线相交的曲线。 2简介:由于地表面一般为起伏不平的曲面,倾斜岩层的地质分界线在地表的露头也就变成了与等高线相交的曲线。当其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的结合情况,“V”字形会有不同的表现:[1] A:“向反线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露头线的弯曲度总比等高线的弯曲度要小。“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B:“向同线反”——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大于地形坡角,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下游,在山脊处指向上坡。 C:“向同线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角,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露头线的弯曲度总是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与A情况的区别)。“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根据以上“V”字形法则,就可以判断岩层的倾向。 “V”字形法则同样可以用来判断断层面的倾向,但不能判断断层的性质。 3基本内容 A、岩层倾向与地层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是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总呈比等高线小,在河谷处“V”字型露头线的尖端指向让脊沟谷上游,在穿过山脊时,“V”字型露头线的尖端指向山脊下坡。 B、岩层脊倾向与底面坡向相同。岩层的倾角大于底面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在沟谷处,“V”字型露头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处,“V”字型露头线尖端指向上坡。 C、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地层坡度角:这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登高向也呈相同方向弯曲,在沟谷处,“V”字型露头的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游,与第一种情况类型,但露头线的弯曲程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程度。 4使用注意事项 (1)岩层的走向与沟谷延伸方向向平行时,上述规则不适用。 (2)适用于大比例,中小比例反映不明显,因此很少用“V”字型法则来分析。

V字型法则新口诀

构造地质学中,当岩层横过沟谷的时候,由于山坡坡向、坡度角与岩层倾斜方向、倾角大小呈现比较复杂的状态,当其把地质界线投影在平面图上的时候,就会在带有等高线的较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出现“V”字形字样。传统的口诀是什么相反相同、相同相反、相同相同的说教。无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或者记忆,都不是十分清楚和方便。多年野外地质工作,和后来的教学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个新口诀:锐。平、缓、直、反。只有五个字,标明了五种状态,足够野外或者教学使用。当我们侧视山坡的时候,用野外记录簿的一个直角对准岩层在山坡上的出露点,就可以得到被野外记录簿划分开的三区二线(参见附图)。上区为“锐”区,向下是水平线,再向下是被野外记录簿遮挡住了的“缓”区,继续向下是垂线,最后余下的就是“反” 区。

新口诀详细解读如下: 锐:平面图上就是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比等高线弯曲更尖锐。这就是传统的相同相同。 平:就是水平岩层,平面图上就是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与等高线弯曲完全平行。传统口诀中没有这点。 缓:平面图上就是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比等高线弯曲相似,但是比等高线的弯曲更加平缓些。这就是传统的相反相同。 直:就是直立岩层或者断层,平面图上就是地质界线根本不弯曲,而是以直线通过沟谷。传统口诀中也没有这点。 反:平面图上就是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与等高线弯曲的形态是完全相反的。在山脊上地质界线指向山顶,在沟谷中地质界线指向沟口。这就是传统的相同相反。 新口诀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易记、易用。从锐、平、缓、直、反的逐步变化过程中,全面概括了三区二线的各自独特的状态和制图表现。 实际操作中,只要需要的时候,把野外记录簿或者图夹的方角对准山坡上的界线出露点,立即就明白应该如何勾绘界线通过沟谷的形态,完成野外制图任务。

山谷线、山脊线提取

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 arcmap 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方法1 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 基于规则格网DEM是最主要的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方法,从算法设计原理上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原理; 2) 基于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分析的原理; 3) 基于地形表面流水物理模拟分析原理; 4) 基于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分析和流水物理模拟分析相结合的原理; 5) 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 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提取的山脊、山谷的宽度可由选取平面曲率的大小来调节,方法简便,效果好。该方法基本处理过程为:首先利用DEM数据提取地面的平面曲率及地面的正负地形,取正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即为山脊,负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为山谷。实际应用中,由于平面曲率的提取比较繁琐,而坡向变率(SO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表征平面曲率。因此,下面的提取过程以SOA代替平面曲率。 具体提取过程为: 1)激活DEM 数据,在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surface 菜单下的Derive Aspect 命令,提取DEM 坡向层面,记为A; 2)激活A 层面,在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surface 菜单下的Derive Slope 命令,提取A 层面的坡度信息,记为SOA1; 3)求取原始DEM 数据层的最大高程值,记为H;通过Spatial Analysis 下的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H-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DEM 数据层,即反地形DEM 数据; 4)基于反地形DEM 数据求算坡向值; 5)利用SOA 方法求算反地形的坡向变率,记为SOA2; 6)在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SOA =(([SOA1]+[SOA2])-Abs ([SOA1]-[SOA2]))/ 2,即可求出没有误差的DEM 的坡向变率SOA; 7)激活原始DEM 数据,在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栅格邻域计算工具Neighborhood Statistics;设置Statistic type 为平均值,邻域的类型为矩形(也可以为圆),邻域的大小为275×275 MAP,则可得到一个邻域为275×275 MAP的矩形的平均值层面,记为B; 8)在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C =[DEM]-[B],即可求出正负地形分布区域, 9)在Spatial Analysis下使用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D =[C] >0 & SOA > 70,即可求出山脊线; 10)同理,在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 中,修改公式为D =[C] < 0 & SOA > 70,即可求出山谷线

土木工程地质 构造实验

实验三构造实验 认识褶皱、断层、节理的主要特征。 一、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方向、坡度及岩层产状;并掌握其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不同产状的岩层、褶皱、断层、地层接触关系等模型及在平面、纵剖面、横剖面上的特征, 达到建立地质构造的时空概念。 二、预习要点 预习岩层产状要素、褶皱与断层的要素及其分类;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本实验内容与方法。 三、实验用品 地质罗盘仪及下列各种地质构造模型、标本。 1.岩层产状要素及三种基本岩层产状的模型。 2.褶皱要素及各类褶皱模型。 3.断层要素及各类断层模型。 4.几种地层接触关系模型。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1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⑴测量的工具—地质罗盘仪 一般的地质测量,如测量目的物的方位、岩层空间位置、山的坡度等,均用地质罗盘仪。这是地质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具。地质罗盘仪式样较多,但其原理和构造大体相同。 ①地质罗盘仪的基本构造 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如图5-1)。 图3-1地质罗盘仪构造图 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或悬锤);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 磁针为一两端尖的磁性钢针,其中心放置在底盘中央轴的顶针上,以便灵活地摆动。 磁针制动器是在支撑磁针的轴下端套着的一个自由环,此环与制动小螺纽以杠杆相连,可使磁针离开转轴顶针并固结起来,以便保护顶针和旋转轴不受磨损,保持仪器的灵敏性,延长罗盘的使用寿命。 刻度盘分内(下)和外(上)两圈,内圈为垂直刻度盘,专作测量倾角和坡度角之用,以中心位置为0°,分别向两侧每隔10°一记,直至90°。外圈为水平刻度盘,其刻度方式有两种,即方位角和象限角,随不同

arcgis之地形5山脊山谷线提取

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原理; 2) 基于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分析的原理; 3) 基于地形表面流水物理模拟分析原理; 4) 基于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分析和流水物理模拟分析相结合的原理; 5) 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 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提取的山脊、山谷的宽度可由选取平面曲率的大小来调节,方 法简便,效果好。该方法基本处理过程为:首先利用 DEM数据提取地面的平面曲率及地面的正负地形,取正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即为山脊,负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为 山谷。实际应用中,由于平面曲率的提取比较繁琐,而坡向变率(SOA)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很好地表征平面曲率。因此,下面的提取过程以 SOA代替平面曲率。 具体提取过程为: 1)激活 DEM 数据,在 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surface 菜单下的Derive Aspect 命令,提取 DEM 坡向层面,记为 A; 2)激活 A 层面,在 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 surface 菜单下的 Derive Slope 命令,提取A 层面的坡度信息,记为 SOA1; 3)求取原始 DEM 数据层的最大高程值,记为 H;通过 Spatial Analysis 下的栅格计 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H-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 DEM 数据层,即反地 形 DEM 数据;

4)基于反地形 DEM 数据求算坡向值; 5)利用 SOA 方法求算反地形的坡向变率,记为 SOA2; 6)在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栅格计算器 Calculator,公式为SOA = (([SOA1]+[SOA2])-Abs([SOA1]-[SOA2]))/ 2,即可求出没有误差的 DEM 的坡向变率SOA; 7)激活原始 DEM 数据,在 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栅格邻域计算工具 Neighborhood Statistics;设置 Statistic type 为平均值,邻域的类型为矩形(也可以为圆),邻域的大小为 275×275 MAP,则可得到一个邻域为 275×275 MAP的矩形的平均值层面,记为 B; 8)在 Spatial Analysis 下使用栅格计算器 Calculator,公式为 C =[DEM]-[B],即可求出正负地形分布区域, 9)在 Spatial Analysis下使用栅格计算器 Calculator,公式为 D =[C] >0 & SOA > 70,即可求出山脊线; 10)同理,在栅格计算器 Calculator 中,修改公式为 D =[C] < 0 & SOA > 70,即可 求出山谷线。

《构造地质学》复习 试题形式 含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4分) 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4分) 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枕状构造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多为玻璃质,内核则为显晶质。(4分) 13、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形褶皱。其基本特点是:(1)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2)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3)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逆冲断层。(4分) 14、侏罗山式褶皱:又称过渡型褶皱,主要指隔槽式和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隔档式褶皱的特征是背斜紧闭,发育完整,其间的向斜平缓开阔;隔槽式褶皱向斜紧闭且发育完整,两

V字形法则

第八节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把各种岩层和地质构造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影在平面上,并用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的图件,就是地质图。 从地质图上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层顺序及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矿产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内容。因此地质图是指导生产实践,进行区域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研究的重要资料。 一般所说的地质图是指平面图,但也往往制成地质剖面图(实测或从平面图上按指定方向绘制),以便更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根据生产或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制成专题的地质图,如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矿产分布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岩层的产状包括三种情况,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地形也有不同情况,平坦的、起伏的、沟谷纵横的。由于岩层产状不同、地形起伏不同,岩层在地面或反映在地质图上的形状也不一样。 (一)水平岩层 1.如果地形平坦,又未经河流切割,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最新的岩层的顶面,表现在地质图上只有一种岩层。如华北平原,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松散沉积物的最上面的一层。 2.如果平坦地面经过河流下切,或者地面起伏很大,可以看到下面较老的岩层,其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是: (1)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的出露标高相同; (3)岩层的厚度等于顶面和底面的高度差。

(二)直立岩层 除岩层走向有变化外,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按岩层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任何影响。 (三)倾斜岩层 1.如果地形平坦,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按其走向呈直线延伸。 2.如果地形有较大起伏(比方有山有谷),在地质图上岩层界线与等高线斜交,在沟谷和山脊处常常形成“V”字形弯曲,称“V”字形法则。其弯曲程度与岩层倾角的大小和地形坡度的大小有关,即岩层倾角越小,V字形越紧闭;倾角越大,V字形越开阔。地形起伏越大,弯曲形状越复杂;地形越平坦,弯曲度越小,甚至近于直线。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与地形起伏的关系如下: (1)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反,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2)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大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下游; (3)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与沟谷坡度一致,在沟谷两侧岩层露头互相平行; (4)岩层倾向与沟谷坡向相同,而岩层倾角小于沟谷坡度,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但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上述V字形规律都是指在沟谷中岩层的露头形状;若在倾斜的山脊山梁或山坡等处,岩层的V字形尖端指向与在沟谷中的正好相反。 对于初学者来说,V字形法则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在野外穿过沟谷时,常常看到岩层向沟头方向或沟口方向呈V字形弯曲,总以为是岩层产状有了变化,或者发生了褶曲,实际上岩层的产状并没有变化,而是由于地面坡度、岩层倾向和倾角这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对露头形状所产生的错觉。换句话说,倾斜岩层的露头形状并不等于岩层的产状(垂直岩层除外)。这种法则在地质图

山脊线、山谷线、鞍部点的提取

实例与练习 练习1. 利用水文分析方法提取山脊、山谷线 1.背景:山脊线、山谷线是地形特征线,它们对地形、地貌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它们与山顶点、谷底点以及鞍部点等一起构成了地形及其起伏变化的骨架结构。因此在数字地形分析中,山脊线和山谷线以及地形特征点等的提取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2.目的:理解基于DEM结合水文分析的方法提取出研究区域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原理; 掌握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的提取方法以及它们的提取原理;能将水文分析的方法和其它的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以解决应用问题。 3.要求: (1)利用水文分析思想和工具提取研究区域的山脊线; (2)利用水文分析思想和工具提取研究区域的山谷线。 4.数据:一幅25m分辨率的黄土地貌DEM数据,数据的区域大概有140 km2。数据存放于…/ChP11/Ex1中,请将其拷贝到E:/ChP11/Ex1。结果数据保存在…/ChP11/Ex1/Result 中。 5.算法思想: 对于水文物理过程研究而言,由于山脊、山谷分别表示分水性与汇水性,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实质上也是分水线与汇水线的提取。因此,对于山脊线和山谷线就可以利用水文分析的方法进行提取。 基于DEM的这种地形表面流水物理模拟分析的原理是:对于山脊线而言,由于它同时也是分水线,那么对于分水线上的那些栅格,由于分水线的性质是水流的起源点,通过地表径流模拟计算之后这些栅格的水流方向都应该只具有流出方向而不存在流入方向,也就是其栅格的汇流累积量为零。通过对零值的汇流累积值的栅格的提取,就可以得到分水线,也就得到了山脊线;对于山谷线而言,由于其具有汇水的性质,那么对于山谷线的提取,可以利用反地形的特点,即是利用一个较大的数值减去原始的DEM数据,而得到了与原始地形完全相反的地形数据,也就是原始的DEM中的山脊变成负地形的山谷,而原始DEM中的山谷在负地形中就变成了山脊,那么,山谷线的提取就可以在负地形中利用提取山脊线的方法进行提取。 基于DEM利用水文分析的方法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的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全]高中地理(山脊、山谷、地形、海拔、等高线)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山脊、山谷、地形、海拔、等高线)考点详解 山谷、山脊的区分 (1)山谷线、山脊线的特点 ①山谷线: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一般发育着山谷、河流; ②山脊线: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一般为山坡,很少发育河流。 (2)判断技巧 ①沿着等高线延伸的方向,作出山谷线、山脊线; ②垂直于山谷线/山脊线,画一条直线(蓝线),与山谷线/山脊线相交(绿色的圆点),并与两侧的等高线相交(红色五角星)。 ③比较中间(绿色圆点)的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交点(红色五角星)的海拔。如果中间高,两侧低,则为山脊(图中的②号线);如果中间低,两侧高,则为山谷(图中的③号线)。

图1 山脊与山谷的判断技巧 例题 如下图所示,等高线的间距为100m,西北侧山峰的海拔为580m,东南侧Q 点的海拔可能为多少米?

图2 例题 答案:400m~500m 精讲精析:(1)判断西部的地形与海拔。下图中,西部的多条等高线的弯曲,都具有同步性,因此可以判断西部是一个连续的坡,因此从西北侧的山峰开始,海拔会逐渐下降(等高距为100m):500m、400m、300m。下图中的红线代表着山脊线(等高线向低海拔弯曲),蓝色线代表着山谷线(等高线向高海拔弯曲)。

图3 山脊线与山谷线 (2)判断河谷两侧的海拔,进而判断Q点海拔。一般来说,河流都发育在海拔较低的山谷,两侧山谷的海拔都会高于河流,即河流两侧山谷的海拔,应该具有相似性。因此图中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应该一致,都为300m。图中右侧的地形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表明它是一个连续的坡,因此海拔由河流至Q 点,海拔应该具有连续性,即逐渐升高。由此可判断出Q点的海拔: 400m~500m。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对称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对 2、对称浪成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底面。错 3、泥裂在剖面上一般成“V”字形,其“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顶面。错 4、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方向指向岩层的底面方向。对 5、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方向指向岩层的顶面方向。错 6、粒级层理又称递变层理,其特点是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对 7、雨痕的凹坑或瘤状印模的圆弧形顶端总是指向岩层底面。对 断层运动方向 1、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压性结构面(如褶皱轴面)与断层所构成的锐角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对 2、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张性结构面(如羽状张节理)与断层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错 3、在断层旁侧发育的羽状剪节理与断层所构成的锐角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错 4、牵引褶皱的弧形顶端指示断层对盘运动方向。错 5、牵引褶皱的弧形顶端指示断层本盘运动方向。对 6、同沉积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逆牵引构造一般构造背斜,其弧形顶端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错 褶皱 1、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力变形而形成的。错 2、同沉积断层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力断裂而形成的。错 3、在多层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用过程中,背斜中各相邻岩层的 下层相对向背斜的转折端滑动。错 4、在多层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用过程中,背斜中各相邻岩层的 上层相对向背斜的转折端滑动。对 V字形法则 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 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对

2、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错 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倾角时,岩层界线与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错 4、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对 5、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 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对 6、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错 力学基础 1、因为在与最大主应力成45度夹角方向上的剪应力最大,因此剪裂面沿此方向 发育。错 2、在构造分析中,通常将应力椭球体的三个主应力轴用A、B、C或X、Y、Z 表示。错 3、在构造分析中,通常将应变椭球体的三个主应变轴用A、B、C或X、Y、Z 表示。对 断层 1、反阶步的陡坎指示对盘运动方向。错 2、反阶步的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对 3、正阶步的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错 4、正阶步的陡坎指示对盘运动方向。对 5、当断层的走向与褶皱的走向一致时,该断层为走向断层。错 6、当断层的走向与褶皱的走向一致时,该断层为纵断层。对 7、当断层的走向与褶皱轴的延伸方向垂直时,该断层为倾向断层。错 8、当断层的走向与褶皱轴的延伸方向垂直时,该断层为横断层。对 9、负花状构造表明走滑断层同时具有逆冲断层的性质。错 10、负花状构造表明走滑断层同时具有正断层的性质。对 11、正花状构造表明走滑断层同时具有正断层的性质。错 12、正花状构造表明走滑断层同时具有逆冲断层的性质。对 13、发辫状构造是逆断层的标型特征。错 14、发辫状构造是正断层的标型特征。错 15、发辫状构造是走滑断层的标型特征。对 16、同沉积断层的断距随深度的增大,地层时代越老,断距越大。对 17、同沉积断层的断距随深度的增大,地层时代越老,断距越小。错 同沉积断层中,同一地层在下降盘与上升盘的厚度之比称为生长指数,

山脊线山谷线提取实验报告

山脊线山谷线提取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描述: 山脊线和山谷线构成了地形起伏变化的分界线(骨架线),因此它对于地形地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水文物理过程研究而言,由于山脊、山谷分别代表示分水性与汇水性,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实质上也是分水线与汇水线的提取。 本次实验通过某区域栅格DEM掌握山脊线和山谷线这两个基本地形特征信息的理论及其基于DEM的提取方法与原理;同时,熟练掌握利用ArcGIS软件对这两个地形特征信息的提取方法。 实验原理: 1.本实验基于规则格网DEM数据使用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首先利用DEM数据提取地面的平面曲率及地面的正负地形,取正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即为山脊,负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为山谷。实际应用中,由于平面曲率的提取比较繁琐,而坡向变率(SO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表征平面曲率。因此,提取过程中可以SOA代替平面曲率。 2.主要用到以下理论知识: 1)坡向变率:是指在提取坡向基础上,提取坡向的变化率,亦即坡向之坡度(Slope of Aspect,SOA)。它可以很好地反应等高线弯曲程度; 2)反地形DEM数据:求取原始DEM数据层的最大高程值,记为H,通过公式(H-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DEM数据层,即反地形DEM数据; 3)地面坡向变率SOA:地面坡向变率在所提取的地表坡向矩阵的基础上沿袭坡度的求算原理,提取地表局部微小范围内坡向的最大变化情况。但是SOA在提取过程中在北面坡将会有误差产生,所以要将北坡坡向的坡向变率误差进行纠正,其公式为: SOA=(( [SOA1]+[ SOA2] )-Abs( [SOA1]-[ SOA2] ))/2 其中:SOA1为原始DEM数据层坡向变率,SOA2为反地形DEM数据层坡向变率。 4)焦点统计 5)ArcScan自动矢量化 流程图

构造习题整理2

旗开得胜 一、名词解释 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视倾向,视倾角,真 厚度,视厚度,“V”字形法则,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平行 不整合,应力,主应力,,应力状态,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变,应变椭球 体,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递进变形,蠕变,松弛,枢纽,轴面,轴迹,槽 线,脊线,倾伏角,侧伏角,侧伏向,等倾斜线,底辟构造,穹窿,构造盆 地,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 用,柔流褶皱作用,节理,剪节理,张节理,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走向 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纵张节理,横张节理,断层,滑距, 断距,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地堑,地垒,枢纽断层,阶梯状断层,叠 瓦状断层,断层效应;平行褶曲,相似褶曲,地层断距,闭合度,复背斜,花 状构造,牵引构造,闭合面积,,逆牵引构造,共轴递进变形与非共轴递进变 形,飞来峰,生长背斜,生长断层,推覆结构,构造窗,盐丘,增长指数。 二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 31.作用在平面上的应力可以分为和。 32.褶皱的形成机制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 33.纵弯褶皱作用包括和两种。 34、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 35、节理按照与枢纽的关系分 为、、。 三、问答题 1、什么是构造地质学?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3、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 4、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 5、什么叫地质图?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6、不整合的识别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7、不整合有哪些类型? 9、影响岩石变形的主要因素. 10、时间对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有什么影响? 11、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有哪些? 12、什么叫构造应力场?其研究意义如何? 13、岩石变形经哪几个阶段? 1

如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鞍部和山脊等地形

如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鞍部和山脊等地形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地图,等高线地形图是其它地图的基础。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相交,除非地表是悬崖,才能等高线出现重叠现像;如地表线平坦开阔,曲线之间距离就相当宽。等高线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及主要是地图的三要素。方便使用者使用。 常见地形有山地、陡崖、山脊、平原、高原和丘陵。 枣庄地区农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见识少,对各种地形没有概念,尤其是山地、盆地、高原。大多数人把丘陵叫做“山”。更别说高原、盆地。有的只是从电视、书本中间获得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放各种地形的录像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其次,让学生看书本,对课本中的文字描述有所了解,把课本中的不同地形部位的素描图和地形图有所比较;再就是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大部分学生对等高线的绘制还不是太清楚,我就让学生搞一个小活动: 让学生左手握拳,手背向上放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手面上滴水,一定会顺手指缝流;所以,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食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 活动结束后,师生再总结地形图上几种等高线形状特征: 山顶(山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峰一般会有一个黑色的三角符号表示,都是在等高线闭合处海拔较高处;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要看四周等高线数值是均高于此处,那么此处为盆地, 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也就是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就像是位于两个驼峰中间部位,因此称为鞍部。 缓坡与陡坡及陡崖:所谓的陡坡陡缓是相对而言的。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从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面的坡形: 1、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2、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3、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 4、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渐缓; 5、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 6、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较为密集的地

V字型法则

岩层及其厚度之出露特征研究 主要有用的东东就是这个“V字形法则九字口诀”,所以帖子的标题和论文标题不同。 V字形法则口诀——背会下面九个字,填图不用教科书。 反倾宽; 缓倾尖; 陡倾反。 三句话表示三种状态,就是平面图上地质界线的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都是相对于“山坡”而言的,山坡是参照物。 倾斜岩层露头形态: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对于地形与岩层之间的不同产状关系表现出不同的“V”字形形态,称“V”字形法则。主要有三种基本情况: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称“相反相同”,但是岩层界 线的曲率比地形等高线的曲率要小。岩层界线表现出的“V”字形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坡,而在山梁处指向下坡。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有两种情况。 1)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称“相同相反”。岩层界线表现出的“V”字形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下坡,而在山梁处则指向上坡; 2)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是岩层界线的曲率比地形等高线的曲率要大。岩层界线出现的“V”字形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坡,而在山梁处则指向下坡。 岩层与地形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情况表现出的“V”字形法则,适于所有面状构造,包括倾斜岩层、断层面、不整和面和岩体与围岩接触面等。 倾斜岩层走向与山脊或沟谷延伸方向近于垂直时,露头线均呈“V”字形分布。依据岩层倾斜与地面坡向、坡角的三种不同关系而呈现三种不同分布规律的“V”字形形态。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现已穿过沟谷的露头线为例,分述如下: 1、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V”字形露头线尖端指向沟谷上游,但其弯曲度小于等高线。 2、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V”字形露头线尖端指向沟谷上游。 3、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V”字形露头线尖端指向沟谷上游,但其弯曲度大于等高线。 如岩层露头线穿过山脊,则“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指向与上述相反。 “V”字形在填制大比例尺地质图时必须考虑,但在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上,则由于地形等高线不能明显反映地形的细节,应而难以应用该法则将露头线弯曲形态表示出来(除产状比较缓慢,地形起伏较大的中比例尺地质图以外)。这类图上,露头线的分布主要受岩层走向的控制,露头线的弯曲往往代表走向的改变。

山脊线、山谷线和鞍部点的提取

山脊线、山谷线和鞍部点的提取 一.实习背景 山脊线、山谷线是地形特征线,它们对地形、地貌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它们与山顶点、谷底点以及鞍部点等一起构成了地形及其起伏变化的骨架结构。因此在数字地形分析中,山脊线和山谷线以及地形特征点等的提取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鞍部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鞍部点是重要的地形控制点,它和山顶点、山谷点以及山脊线、山谷线等构成的地形特征点线,具有对地形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这些地形特征点、线的分析研究在数字地形分析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鞍部点的特殊地貌形态,使得鞍部点的提取方法较山顶点和山谷的提取更难,目前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来提取鞍部点,利用水文分析的方法可以来提取一些鞍部点,但是它还是具有一定局限性。 二.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基于DEM利用ArcGIS进行提取相关地形特征的方法与原理; (2)深入认识山脊线、山谷线和鞍部点3个基本地形特征; 三.实习内容 1.提取dem数据的SOA 2基于地形表面的几何形态分析方法提取山脊线山谷线 3.基于DEM水文分析方法提取山脊线山谷线

4.鞍部点的提取 四.实习数据 DEM 五.实习工具 Surface Analyst,model工具 六.实习步骤 1.提取DEM的SOA数据 A.求取原始DEM数据层的最大高程值,记为H;通过Spatial Analysis 下的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H-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DEM数据层,即反地形DEM数据; B.基于反地形DEM数据求算坡向值; C.利用SOA 方法求算反地形的坡向变率,记为SOA2,由原始DEM 数据求算出的坡向变率值为SOA1; D.在Spatial Analysis下使用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SOA =(([SOA1]+[SOA2])-Abs([SOA1]-[SOA2]))/ 2,即可求出没有误差的DEM 的坡向变率, 2.利用基于地形表面的几何形态分析方法提取山脊线山谷线 (1)山脊线的提取

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

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应力状态-经受力物体内任意点各个截面上的应力总和称应力状态.应力场-任一物体或岩体中都存在着一个与该点对应的瞬时应力状态,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称应力场.单剪应变-是一种特殊的恒定体积的均匀变形,它是由物体中质点沿彼此平行的方向相对滑动而成.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质点线方位,在变形前后是不相同的,故又称旋转变形.纯剪应变-是一种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的质点线,在变形前后具有同一的方位,沿应变主方向的质点线没有发生旋转,故又称无旋转变形.滑脱构造-沉积盖层顺基底剪切滑动所形成的隔档式或隔槽式褶皱称滑脱构膝折作用-是一种兼具弯滑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两种特征的特殊褶皱作用.纵张节理-主要发育于背斜转折端上,在褶横截面上呈扇状排列,单个节理为尖向下的楔形.横张节理-发生于岩层弯曲前的横张节理,常追踪早期平面x节理呈锯齿状延伸.岩层弯曲变形后形成的横线节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育在向斜核部,往往是追踪晚期平面x节理呈锯齿状延伸;另一种是发育在褶皱有明显倾伏的部位,其方位垂直于枢纽方向,节理与所在岩层面垂直,与枢纽的倾伏向相反,其倾角与枢纽倾伏角互为余角.裂谷-指在区域隆起背景上以断陷谷为特征的大型复杂地堑系,它在地质和地球物理等方面均具一定特征.断层效应-指斜向断层和横断层引起标志层的视错动.深大断裂-规模大,延伸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切割深.向下切割可达硅镁层,甚至切穿地壳或岩石圈.常常上地质构造和发展演化不同的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B型俯冲-发生于大洋板块前缘,表现为大洋板块向岛弧下俯冲面消减,即顺着毕鸟?夫带俯冲消减.A型俯冲-发生于大陆克拉通边缘,表现为褶造山带向前陆逆冲,大陆板块于此消减.表现为大陆基底滑脱和褶皱逆冲构造.薄皮构造-是指前陆沉积熏层在主滑脱面上滑脱变形,形成一套褶皱逆冲构造,而基底没有被卷入变形,盖层变形与基底变形呈显著的不协调关系.铅笔状构造-是褶皱的泥质板岩或粉砂质板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成因解释之一是由二组或两组以上平行面状构造交切分割而成.有的是层理与劈理交切,有的是劈理与劈理交切.杆状构造-由石英、方解石或其它成分单一的强硬岩石所构成,成束成带地在一定变质岩层中出现.其杆的成分与所在岩石不同.常是垂直于枢纽方向辗滚作用的结果,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枢纽而与运动方向垂直(属b轴线理).构造解析-就是分析和解释地质体内部结构构造规律及其演化的方法.构造样式-指一群有成因联系的构造总体的几何特征,正象一座建筑物总体风格那样独具特色.表生构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