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_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异与整合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_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异与整合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_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异与整合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_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异与整合

第16卷第1期(2004年1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OCIAL SCIEN CES JOU RN AL O F CO LL EG ES OF SHA NX I

V o l.16N o.1(Ja n.2004)

[收稿日期]2003-09-14

[作者简介]梁丽萍(1966-),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方法的歧异与整合

梁丽萍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所代表的不仅是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资料的不同,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属于不同的科学思考典范。量化研究遵循实证主义的方法,重视知识的客观性,强调科学方法的普遍性及妥当性;质化研究以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俗民方法学、符号互动论等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主体性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期望把握更真且具人味的真理。20世纪80年代以后,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逐渐被整合到同一个研究之中,称之为多元方法。多元方法之科学哲学上的取向是寻求值得信赖的解释,所以,它被视为一种基于质化研究的非线性式的三角交叉检视法。

[关键词]量化研究;质化研究;多元方法

[中图分类号]C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04)01-0025-04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所代表的不仅是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资料的不同,量化研究与

质化研究的分歧更在于其哲学、意识形态及认识论上的不同假设,也就是说,它们在科学思考上属于不同的典范。量化研究遵循实证主义的方法,重视知识的客观性,强调科学方法的普遍性及妥当性;质化研究以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俗民方法学、符号互动论等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主体性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期望把握更真且具人味的真理。20世纪80年代以后,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逐渐被整合到同一个研究之中,称之为多元方法。多元方法之科学哲学上的取向是 寻求值得信赖的解释!,所以,它被视为一种基于质化研究的 非线性式!的三角交叉检视法。

一、量化研究的理念与范式

(一)量化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理念精神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的发展受到两个历史事件

的影响:其一爆发于法国并席卷于欧洲的大革命,它使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其二是自18世纪中叶始于英国到19世纪席卷法国和西欧的工业革命,由于工业革命及物质进化的激发,哲学的自然主义兴起,对科学的内容与形式给予更多的重视。这样,由社会的变迁和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对科学与民主的崇尚又导致了宗教与神性权威的式微。排除了神性以后的社会需要新的运作机制,这

On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of Socialism

LIU Hao xiang

(H unan College,Chenz hou 423000,China)

[Abstract]Political civi li zation shows the progressive state of political life of human society,mai nly including three parts of civilizations of polit ical ideology,political system and political action,whose connotation contains the poli tical justice;political operating science and level of political mas tery.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ci vilization of sociali sm has reflected that our party has reached the understanding level for ruling law ,building law of socialism and developing law of human society.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story,w e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objective i nevitability of building politi cal civilization of socialism.correctly master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poli tical civi li zation of socialism and main contents of buildi ng democratic politics of socialism,deep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of political civiliation,material civilizati on an d spiritual civilizati on,fully strength en construction of politi cal civilization,and prom ote harmoni ous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civili zations and the all round progress of socialist society.

[Key words ]socialism;political civi lization;democratic politics;materi al ci vilization;spiritual civilization;connotatin;relation;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 唯 舜]

种需求亦使许多自然主义的科学家关心社会问题,也因而间接地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自然科学化。

量化研究遵循的是实证主义的方法。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主要是师法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早在十八世纪,经验主义大师休谟就已明白地指出要将对自然界研究的成果回归到人的本身,来发展人的科学!。十九世纪法国古典社会学大师孔德(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117044.html,te)创立实证主义哲学体系,他指出人类进化已进入实证时期,建立理性和科学性的确切知识是此时期的特点!,而只有以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性知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1](P50-51)以后又有社会学大师斯宾塞(H.Spencer,)、杜尔凯姆(E.Dur kheim)等实证主义者的进一步推动,实证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典范。量化研究遵循实证主义的方法,而实证主义!即以经验的确切资料为科学基础的哲学系统,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实际上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在社会研究上。透过经验与观察的科学方法,掌握心智世界的规律,从而充分理解人的心智与行为之关系,这就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量化研究的基本理念与精神。[2](P122)

(二)量化研究的范式

在实证主义原则的指导之下,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的基本导向是:(1)将人的行为及社会生活视为具有内在因果关系的客观实在的系统,因此,倡导用自然科学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2)认为人类的感官能力是相同的,经由共同的感官经验才可以保证发现的客观性,坚持现象主义或经验主义;(3)将理论的形成视为概括构造的过程,强调依据观察收集的事实资料,通过归纳形成定理或理论;(4)假设性演绎及验证原则,即在研究之前一定要经假设性演绎产生假设,然后又必须经过假设测试之验证才能成为可以信赖的知识;(5)客观中立原则,实证主义的研究是要建立超越人主观经验及信仰的客观知识,这里,所谓的客观必然包括两个方面:无价值评断,即不涉及规范议题;不受个人因素如心理、态度、信仰、主观状况等的影响。

依据以上原则,量化研究在具体运用中特别强调操作化、概括化及客观性。(1)操作化的概念,量化研究过程的第一步是要经假设性演绎产生假设,同时又要对假设进行能够被感官经验到!的假设测试,这就要求将概念操作化!。操作化!也就是将概念化成能够被感官经验到的变项及指标并能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或计量的数据的过程。(2)概括化,为了将研究的结果推论得更广,并增加外部效度,量化研究强调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并利用样本平均值的趋中特质推论母群体的特性。(3)重复及客观性,为保证知识的客观性,量化研究的一个基本宗旨是研究的结果能够被复制。因而在量化研究中多采用调查问卷、测量统计等方法,以保证研究设计无论由什么人来进行,或重复多少次都可以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

二、质化研究的理念与范式

(一)质化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理念

质化研究的产生是源于西方思想从启蒙运动以来人的理性!作用日渐被肯定,从而导致大部分学者相信我思!能够作为建构人的知识及认识世界的阿基米德点!。后又由于科技发展,科学方法逐渐被确定为知识的基础,我思!遂转变为思想方法!。实证方法的推行,显示出对客观性知识的重视,但由于执迷于方法!,研究却反而被工具理性!所掌控。

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受到孔恩(T.Kuhn)的科学革命和现象学的影响,加之对实证主义社会研究结果的失望,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质疑和批判。孔恩的科学革命,不仅包括新的科学典范!,而且包括科学社群的社会及心理层面的活动。他认为科学理论的评价受科学社团的价值、制度、意识形态、文化及历史背景的影响,故非绝对的,也非完全客观。孔恩的理论松动了实证科学方法的绝对性,使得实证科学方法的讨论成为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现象学派胡塞尔(Edmund H.Husserl)提出了一种用来研究个人对其所生活的世界之知识理解结构的典范。他认为个人的主观经验不知不觉地经过过滤,故研究者必须意识到这层滤网的存在,且设法将之剥除,方能真正了解纯粹的主观经验。如此将主观经验纯化的过程,胡氏称之为现象化约!。费尔拉本则更提出了方法学的虚无论!强烈地攻击逻辑实证论在方法论!上的独断,认为理论之间无法相互比较,任何想透过共通的方法来达到沟通是枉然的。在近年的科学哲学的研究史中,则进一步强调了诠释!方法在科学思想中的重要性。而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亦提出不能忽略知识受到历史、社会及文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对传统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除方法外,语言的使用也是被注意的一个焦点。遵循实证主义原则的量化研究以人造语言!来整理人类思想中的各种概念和范畴,使社会科学的研究精确繁琐但想象力日渐枯竭。这样,为重新检视人的主体性,并使思想脱离方法及语言的桎梏,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新的典范开始通行:放弃数字,观察记录是笔记式的事件描述;对所调查问题的收集的答案是句子,不是数字;收集的资料是故事而非数据??,这样的研究即所谓的质化研究。质化研究强调主体性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企图在方法、语言及真理之间的辨证关系中,把握更真且更具人味的真理。[3]

(二)质化研究的范式

质化研究的主旨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人对事件的主观意义及建构,为把握个人的主观意义及经验,就需要展现、了解并理解当事人生活的背景,从这个意义讲,质化研究可以称之为脉络、描述或解释性研究。质化研究的思维架构是:(1)透过被研究者的眼睛看世界。按照质化研究的立场,社会实在!建基于生活在那一社会实在!中人的个别经验及感受,任何一个社会实在!已经过当事人的解释,所以研究者只有掌握被研究者个人的解释,才能明了其行事的动机。(2)整体主义或网络主义观点。质化研究在了解事件及行为时,强调借助对事件整体背景的了解去解释事件,倾向于将事件放在其发生场景或网络中通过对事件发生始末做通盘整体的了解。质化研究者相信资料只有坐落在其社会及历史网络中才有意义,也才能被了解。

质化研究因强调被研究者的观点及整体主义的研究进路,因而多采取开放而富有弹性的研究策略,将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等环节交叉循环进行。在研究的具体方法上,质化研究特别强调描述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

(1)描述的方法。质化研究中,特别是使用传记或民族志的学者,通常采用描述的方法将研究场景完整的呈现。详细的描述提供了事件及情景发生的背景,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研究主体的解释,并能为读者提供评价研究者分析与解释的资料。(2)归纳的方法。质化研究通常是探索性、发现式的,为了避免将既定的价值加诸于被研究者身上,在研究起始一般不预设理论架构或假设,研究发现均来自于田野工作的经验及资料。田野工作所收集的资料经由分析判断渐渐提升浮现而形成概念!,然后再由概念次第综合形成主题。

三、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差异

(一)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之不同的哲学与认识论基础

量化研究遵循实证主义的方法,实证主义则是以经验的确切资料为科学基础的哲学系统。因此,量化研究在具体的行进过程中强调操作化、概括化及客观性。

质化研究则受到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俗民方法学、符号互动论的影响甚大,因而其哲学基础相当纷杂。但主要的哲学基础在于:(1)本体论,质的研究基本上假定人类的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它透过人的意义及情感作用,来完成所有认知及有关的价值活动;(2)认识论,质的研究认为知识的形成是经过磋商!而来,因此,人应该从相互主体的立场,交换彼此的观点,并用来诠释行为的意义,进而建立日常生活中共识的规则或知识。可是,在沟通、协商的过程中,必须留意主体意义的反省及批判,同时,需要对社会结构的矛盾及不和谐的本质,给予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避免将知识沦为意识形态;(3)价值论,即质化研究强调以价值理性!为导引,而人类价值理性或价值体系的建立需要由主体的意义及知识与兴趣来建构。

质化研究以本体论、个人主观意义及经验为主体的知识论和价值理性为哲学基础,因而作为质的研究资料通常来自于实地工作,在具体的方法选择上倾向于采用深度、开放式访谈、直接观察和文件分析。

(二)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之不同的社会实在!观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之不同处不只在收集资料的方法及所收集的资料的不同性质方面。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最大的不同存在于认识论方面,即什么是有关社会实在!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应当如何产生。

社会科学的量化研究以实证主义为其哲学依据,按照实证主义的观点,所谓社会实在!就是超越个人心理之外的客观!事实,例如,社会学家孔德认为,讨论人的主观经验之外是否存在客观真理或规律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办不到的,人的知识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的经验事实才能获得;社会学家斯宾塞也认为,自然和社会不存在客观的规律而只有现象的实际规律,即自然和社会中只存在持续不变的前后关系以及相似关系;社会学家杜尔凯姆则进一步指出:社会现象是实在的(或现实的),它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不同于心理的、生物的或其它个性的影响!,[1](P83)也就是说,社会现象是客观实在的东西,是脱离个人的生物或心理现象而存在的社会事实,它对个人来说是外在的、是强制的、是普遍共有的。基于这样的社会实在!观,量化研究强调人类世界也如自然界一般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人类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社会实在是独立于个人之外的客观存在,因而可以当作客观事实而进行实证主义的研究。

质化研究的典范认为,所谓社会实在!完全是主观的,例如,社会学家韦伯(mar x weber)站在理解社会学!的角度强调人的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行动,所谓有意义是指行动者的个人将主观意义与其行动相联系,个人在行动中会考虑他人的行为及其方向或目标;[1](P105)现象学派理论的创始人胡塞尔则指出,这个客观世界,这个为我们而存在的世界,这个一直为我而且还将继续为我而存在的世界,永远为我而存在的唯一世界 这个世界,连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从我本人这里??获得它的全部意义和存在状况!;[4]社会学家舒茨(Alfr ed Schutz)则将韦伯的理解!观点进一步延伸到胡塞尔的现象化约!的观点上并指出:人对他所生活之世界的认识理解是经过个人#知觉?过程的过滤选择,再加上个人诠释建构而成的!。[2](P130)从以上一系列的论述中可见,质化研究所理解的社会实在!完全是主观的,是以个人主观意义及经验为主题的,社会实在无法独立于个人的主观经验而客观存在,任何对社会实在的了解都必须建基于生活其间的人们之主观经验而展开。因此,在对社会实在!的研究中,研究者当做的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人主观的意义及建构。

四、多元方法:量化研究与

质化研究的整合

任何一个理论的建立都需要尽量广泛的田野搜寻,理论的测试则需要客观精密的验证。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基于不同之认识论因而具有不同的假设和研究范式,它们之间虽有歧异却并不排斥和矛盾,事实上,量化研究回答的是有多少!的问题,质化研究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具有不同的向度和贡献。

近年来,由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呈现出兼容与统合的趋势。社会学者L ayder, D.提出了一种截取两者之长 因果关系与个人意义的建构兼顾、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研究新策略!,即合并使用质的资料收集及量的测试方法,在个人、活动、情景、脉络及历史五个不同的社会生活层次上对社会问题展开研究;[5]社会学者Rose,G.则更明确地将质化研究称之为理论建立的研究!,将量化研究称之为理论测试的研究!。[6]当一项研究中融进一种以上的方法时,它便是采用多元方法来收集资料。这种方法还可以称为三角交叉检视法!。三角交叉检视的名词来源于导航和战争策略!的用语,这种以合并多种不同方法来导出策略!的思考,被社会学者Denzin,N.K.于1978年首次引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

多元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找寻值得信赖的诠释!。

这种思考的基本假设是任何一种资料、方法和研究者均有其各自的偏差,唯有纳入各种资料、方法和研究者时,才能致中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多元方法的设计不是在于验证假设,而是在于寻找值得信赖的资料。

较之于一般的质性研究,多元方法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1)以三角交叉法的思考逻辑!代替直线性的思考逻辑!。所谓直线性的思考逻辑是指理论%假设%实证!思考路径;多元方法注重分析各种假设的确实性并在不同的理由之间找寻一个可以互相呼应的最佳诠释。(2)以深厚描述法则!代替普遍原则!,即注重从时、空、人的历史、地域、文化、社会阶层脉络及意涵各个层次收集资料来分析、说明和诠释所研究的对象。

多元方法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通常也将量化的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纳入其中,但是,多元方法从根本的特性来说属于质性研究!的范畴。因为,多元方法之科学哲学上的取向是寻求值得信赖的解释!,而不是实证主义之否证假设原则!。然而,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多元方法属于质性研究的范畴,但它又不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而是一种基于质性研究的科学基础 找寻值得信赖!诠释宗旨之下的非线性式!的三角检视法,多元方法使知识的建构更具多元性、透彻性和研究者灵活设计的空间。多元方法对现象之探讨具有彻底性!的意图和开放性!的冒险勇气,当所研究的对象具有以下特征时,多元方法有助于找出更值得信赖的研究诠释:(1)当所研究的问题呈现多元性的面向时,如知识的、情绪的、政治的或个人的、社会的多重因素的组合,多元方法可以克服单一方法的直线关系、平面性和局限性,通过增加切入的层面,提供多角度的资讯而带来多重研究上的效益。(2)在一些持续性的研究计划中,由于长期的涉入,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往往能够反映前一方法所发现的无法以该方法解释的结果,也就是说通过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继续探索,有助于应对研究中出现的新的情势、新的关系和新的需求。(3)在希望突出被研究者的个人性、差异性的研究中,借助于多元方法能够更充分地展现被研究者之间丰富的个人特质,这些特质是标准化的问卷调查法所难以企及的。

结 语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量化方法能够凸显人口上的分布和各种因素影响幅度等之结构问题,质化方法则更能处理人的经验和意义!的问题。因此方法之选择运用主要取决于研究者到底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纯粹以方法言双方并无高下之别。多元方法综合兼容了量化与质化方法的优势,可以帮助研究者以不同的方法收集不同资料,并予以相互检视、补充和整合,多元方法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更灵活、透彻的研究架构。

[参考文献]

[1]何景熙,王建敏.西方社会学史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2]胡幼慧.质性研究:理论、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实例[M].台湾:

巨流图书公司,1996.

[3]陈伯璋.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 质的研究方法[M].台湾:

南宏图书公司.1990.14.

[4][美]杰弗里&亚历山大著.社会学二十讲:二战以来的理论发展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80.

[5]Layder,D.New Strategies in Social Research.Cambridge:Polity

Press.1993.

[6]Rose,G.Deciphering Soci al Research,London:M acmillan.1982.

[7]M orse,J.M.Approaches to Qualitati ve-Quantitative M ethod

ological Triangulation!.Nursing Research,1991,4(1):120~123.

Quantitive Research and Q ualitive Research:Difference and

Adjustment of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

LIANG Li ping

(Shanx i University,T aiyuan030006,China)

[Abstract]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different from qualitative analysi s not just i n th e methods of collecting date and collected date,in fact,they belong to different conceptions.Quanti tative analysis complies w ith posi tivism,emphasi ses on objecti vity of the know ledge and atres ses in the uni versality and suitabi lity of the methods that w e appli ed;But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based on ph enomenology,hermeneutics,critical theory,eth nomethodology and s ymbolic i nteractionism.It emphasi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mainstay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 on,and hopes to get th e truth w ith more verily and sapidity of man.After1980?s,quantitative analysi s and quali tative analysis are reun i ted into one study that is called multimethod. T he multi m ethod i s regarded as a triangulation m ethod based on the quali tative analysis,because i ts philothical tendency is seeking trustworthiness.

[Key words]quanti tive research;qualitive research;diverse methodology

[责任编辑 范振杰]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联系与区别_精心整理教学教材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联系与区别_精心整理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 (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定性研究则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里必须指出,虽然定性研究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低,但是两种研究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相比较而言,定量研究因为采用高深的数学知识,所以显得比较科学,而定性研究较为粗糙一点,但是这种方法应用面比较大,适合于一般投资者和经济工作者,因为它在数据资料不充分或者研究者数学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比较 研究分析 定性研究分析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精编)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一、概念上的区别 1、量化研究:运用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调查等方法获得数量化的研究资料,并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质化研究: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研究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方法,主要是个人的经验,对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二、研究目标:控制预测取向与意义理解取向 1、量化研究:着眼于代表一般性的群体,探求心理与行为的普遍模式和一般规律,从而对行为进行控制和预测。 2、质化研究:着眼于研究特殊的个体,旨在揭示个体独特心理和行为特征,从而描述和解释特定研究情境中人们的经验,理解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 三、研究对象:客观实在取向和主观唯心取向 1、量化研究:(1)以实证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事物是客观存在于人类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2)客观现象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感知客观世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3)因此,量化研究的对象是一些事实、变量和固定不变的客观事物,研究者通过经验的、数量化的方法发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规律。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彼此独立分离。 2、质化研究:以现象学、释义学、建构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化、理性化,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及人类的主观意识,带有主观性,事件伴随事件、地点而变化,因此,人们不能独立地认识现实,现实也不能被完全了解,都要受到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是主题与主题的关系,彼此影响,密切联系。 四:研究方法:经验证实取向与解释建构取向 1、量化研究:(1)量化研究预先假定一个独立的实在,再用实验、测量等方法进行验证,借助于可靠的数据,从外部观察者的立场来观察研究社会生活实践,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2)具体方法上,量化研究是按照统计学的原则随机取样,抽取出代表一般性的普通样本。在数据收集方面,一般用观察法、量表法、问卷法和实验法来搜集数据,这些方法在实施之前都已经设计好,不允许随意改动。实验过程中有严格的控制。数据分析通过专门的分析手段,如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软件等,研究者可以利用他们解释数据并预测因果或相关关系。 2、质化研究:(1)质化研究的前提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主观价值判断来选择研究问题,研究者进入被研究者的立场,描述、分析人类社会中的文化和行为,研究者认为自身就是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强调观察到的世界是由研究者构建出来的,承认自己在知识建构中的核心地位。(2)具体方法上,质化研究多采用目的性取样,抽取出典型的样本;数据搜集方面,质化研究者根据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直觉判断决定如何对被试样本进行访谈和调查,并借助于文献、实物寻找出所要研究问题的相关材料。在数据解释方面,质化研究者依赖研究者个人的主观认知建构,包括直觉和推理,用日常语言进行描述,不受任何外在标准的束缚。 五、关系 1、二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解释、预测和控制。 2、研究过程中,质化研究也会采用一些数量化的手段,借助数据来进行判断、推理,形成结论。量化研究的假设部分和研究结论部分一般也是质化性质的,离不开质化的研究思维和方法。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主要差别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主要差别 摘要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相对的一组概念,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很多差异。 关键词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差别 虽然社会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但其主要的方法不外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种。本文试通过分析这两种研究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来使这两种研究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单一研究方式的不足。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别 1.1研究方法的差异 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都是以统计学、概率论为理论依据,佐以适当的统计模型来进行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量化分析,来判断研究对象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定量研究与科学实验密切相关,需要建立假设,收集精确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其得出的结论较为准确、直观。 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通过对多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处理来更正确的描述、解释问题以达到研究目的。定性研究偏向选择特定范围内的样本个体,凭借研究者的经验、感觉和洞察力来分析研究对象的行为及动机,并预判他们可能带来的影响。 1.2研究目的的差异 定量研究着眼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某些活动或研究对象的测量,从中发现规律,来确定问题相关的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解释变化发生的原因。定性研究关注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希望通过对研究对象深入的研究,用人本的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 1.3 研究主体的差异 在定量研究中,为了使研究更为客观、公正,需要选取随机的、理性的研究主体,以求避免偏见。但是定量研究的假设离不开研究者的主观价值趋向,研究主体的选取也不可能完全理性。 定性研究注重了解研究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强调在自然环境下对特定的研究主体作探究,收集现场发生的事件的资料,找寻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定性研究的研究主体通过与研究者交谈来便于研究者收集信息。研究者本人,在自然的情况下通过和研究主体交谈,或做长期的接触来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质性研究方法(1)

质性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 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 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3.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只说黑体字)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问题基础资料收集的 方法其他资料来 源 实例 现象学扎根理论意义类问题: 了解生活经 历的本质 过程类问题: 了解时间维 度上事情发 生的变化,研 究问题可以 呈现阶段性 和不同层面 哲学 社会学(象征 互动主义) 录音谈话;笔 录个人经历 中的有关秩 事 录音访谈 现象学文献; 哲学反思;诗 歌;艺术 参与性观察; 写备忘录;记 日记 跳交谊舞对 照顾老人院 痴呆患者的 本质是什 么? 家属对心脏 移植的不可 预测性处理 的过程是什 么?

人种学描述类问题: 对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进行描述文化人类学 无结构访谈; 参与性观察; 实地笔记 文件;记录; 照片;地图; 谱系图;社会 关系图 对于青少年 亚文化群体 健康的意思 是什么?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的区别 质性研究量性研究 现象 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陈述方法 研究立场 研究对象 资料分析 目的 类型 关于人的生活经验的抽象性 表现 参与观察、面谈、回顾性叙述 从研究参与者的陈述中确认 和合成共性要素 通过逻辑性的抽象化,生成假 设性命题(生成理论) 研究参与者的语言→科学性 语言 研究者的绝对参与 人的意识、含义、价值 小规模、不随意、理论性样本 描述和解释、自我反省 (reflection)或批判性分析 ①理解人的生活 ②解释现象的含义 ③理解、描述、发现、导出 假设 现象学、根基理论、民俗学、 历史研究等 将人的属性用可测量的用语 表示 客观而数量化的测定生理、心 理、社会学的变量 根据量的比较,统计推论 根据统计概率,验证假设(验 证理论) 统计用语 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参与 自然的对象、事物 大规模、随意、代表性样本 客观性分析,被控制;实验、量 化 ①自然是说明的对象 ②分类、因果关系或概率来说 明 ③描述、说明、预测、控制、 验证 探索、描述、相关、类实验和 实验性研究 现象学、民俗学、根基理论研究的不同接近方法 现象学接近民俗学接近根基理论接近 起源 研究问题现实主义现象学 人的生活经验的理解 人类学 研究个人及其环境的 文化、次文化及生活 方式 社会科学的象征性 相互作用论 以从经验资料中导 出理论为目的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质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的思路来分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来即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2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 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学术交流会报告纲要 (2011-10-28 09:38:28)转载▼ 分类:学习有感 标签:中都 宋体 实证主义 研究 量化 一、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 (一)“范式”的概念 范式(paradigm),是指某一科学社群所形成对某一议题的专业意见。在社会科学中,“范式”的更合时宜的说法,是指各种不同思维的“门派”——以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假设”来分析一个现象。 (二)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 在社会科学中,大致可分为唯物论的理性思维与唯心论的感性思维两大类,在每个研究方法背后都存在着某种“主义”,各主义中都具有某些假设。那么,如何了解一个思维的门派呢?从它对研究的三项假设入手: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指最根本的研究精神,即对“什么是真的?”的观点。关于认识论,即如何认定知识,更进一步解释为研究者由哪里取得知识、形成知识。确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接着会影响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 (三)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起源于14世纪,提倡实证主义旨在排除迷信与盲目,鼓励人们以实际的观察与经验从事科学研究,建立系统的知识。实证主义的两大规则:1、研究者必须对可以被测量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2、任何无法被直接观察与测量的事物就不能称为“科学”。实证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发展出了逻辑实证学派,不变的是观察与测量的精神,改变的是开始强调如何将“定律”通过逻辑的方式呈现。 诠释主义(Interpretivism)起源于基督教对圣经的训诂之学,后来逐渐引入社会科学,例如民族图志学。区别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中对“经验”的不同理解。实证主义中的经验是研究者客观获取的,类似电影的观众,而诠释主义的经验是研究者主观获取的,透过参与(而不只是观众),真相才能大白。所以,质性研究大多出自诠释主义,最常用的方法论就是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主要可划分成「量化」与「质性」研究两种研究方法,两种方法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途径与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 二、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采实证主义的观点,以统计分析探究社会的现象,企图建立放诸四海皆准的原理原则,更进一步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的现象。量化的研究者皆认为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对立及其超越 来源:自然辨证法研究作者:叶浩生 质化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也译定性研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近年来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视。心理学领域同样为质化研究的新颖模式所吸引。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出版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论述传统量化研究(quantitativere-search,也译定量研究)的弊端和质化研究的优势,其势头之猛,以至有许多学者称质化研究的兴起是心理学的,范式革命或地壳的巨变。在本文中,我们从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对立特征开始谈起,分析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哲学根基,并就超越和整合这两种对立的范式提出我们的见解。 1量化与质化研究的对立 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一直以经验自然科学为楷模,强调客观、量化的研究方法。事实上,实验心理学的建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就是利用了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和量化的方法,奠定了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使得心理学摆脱了哲学的母体,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科学心理学建立之日起,就表现了对量化方法的偏爱。非量化的方法,如现象学的方法、释义学的方法因其主观色彩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排斥,“在大多数条件下,质化方法被看作是同量化方法竞争的、另类的范式……量化研究倾向于使用严格的、可靠的数据,视社会世界外在于观察者;而与此相对照的是,质化方法使用更为丰富的数据,把社会世界视为观察者的建构”。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在诸多方面展现出截然对立的品质: 在科学观方面,量化研究更贴近了经验自然科学,力图以使用量化方法的物理学、化学为理想的模型。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经主张心理学不能成为科学,究其根源在于心理现象不能量化,因此心理学永远无法成为物理学那样的精确科学。冯特从实验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数量化方法中获得启发,突破康德的预言,改造了传统的哲学心理学,使之成为实验心理学。在冯特的心目中,实验心理学就是一门自然科学,使用的方法是客观和数量化的方法,同其他自然科学别无二致。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之所以坚持量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要贴近自然科学,实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理想。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 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质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问题基础资料收集的 方法其他资料来 源 实例 现象学扎根理论人种学意义类问 题:了解生 活经 历的本质 过程类问 题:了解时 间维度上事 情发生的变 化,研究问 题可以呈现 阶段性和不 同层面 描述类问 题:对文化 群体的价值 观念、信念 和行为进行 描述 哲学 社会学(象 征互动主 义) 文化人类学 录音谈话; 笔录个人经 历中的有关 秩事 录音访谈 无结构访 谈;参与性 观察;实地 笔记 现象学文 献;哲学反 思;诗歌; 艺术 参与性观 察;写备忘 录;记日记 文件;记 录;照片; 地图;谱系 图;社会关 系图 跳交谊舞对 照顾老人院 痴呆患者的 本质是什么 家属对心脏 移植的不可 预测性处理 的过程是什 么 对于青少年 亚文化群体 健康的意思 是什么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的区别 质性研究量性研究 现象 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陈述方法 研究立场 研究对象 资料分析 目的 类型关于人的生活经验的抽 象性表现 参与观察、面谈、回顾 性叙述 从研究参与者的陈述中 确认和合成共性要素 通过逻辑性的抽象化,生 成假设性命题(生成理论) 研究参与者的语言→科 学性语言 研究者的绝对参与 人的意识、含义、价值 小规模、不随意、理论 性样本 描述和解释、自我反省 (reflection)或批判性分析 ①理解人的生活 ②解释现象的含义 ③理解、描述、发现、 将人的属性用可测量的 用语表示 客观而数量化的测定生 理、心理、社会学的变 量 根据量的比较,统计推论 根据统计概率,验证假设 (验证理论) 统计用语 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参 与 自然的对象、事物 大规模、随意、代表性 样本 客观性分析,被控制;实 验、量化 ①自然是说明的对象 ②分类、因果关系或概 率来说明

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的应运

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运用 摘要:我们知道质性研究多用于社会学科中,量化研究多用于自然学科中,但随着科学的发展,量化研究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人文学科,例如在心里学领域量化研究被广泛的运用,用智力量表来测量人得智力,调查问卷来调查人得行为等等。在社会学科中如何看待如何看待量化研究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量化研究质性研究 一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概念界定 质性研究是不同于统计强调量化的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常用于社会科学及教育学等领域. 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其中包含田野调查,民族志,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焦点团体,行动研究等等。目前质性研究已跨出原来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上。 对于量化研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就是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将问题和现象用数量表示出来,进而分析、考察、解释。其实质就是用数学方法、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解释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是把数学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其中每一个数学符号、表达式和推理都具有教育的意义。还有人认为量化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学统计方法(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研究条件自然情境实验室条件 研究性质描述性研究量化研究 注重方面过程事前与事后的测量 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演绎法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关系密切接触、互相影响,研究 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往 互动,通过移情作用来获取 资料信息。 定量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 对象相互独立,彼此分离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 (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定性研究则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里必须指出,虽然定性研究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低,但是两种研究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相比较而言,定量研究因为采用高深的数学知识,所以显得比较科学,而定性研究较为粗糙一点,但是这种方法应用面比较大,适合于一般投资者和经济工作者,因为它在数据资料不充分或者研究者数学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 联系与区别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5,研究分析

6,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参与观察的优势在于,不仅能观察到被观察者采取行动的原因、态度、努力程序、行动决策依据。通过参与,研究者能获得一个特定社会情景中一员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动。然后通过对观察和访谈法等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归纳法,使其逐步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以至形成理论。与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 比较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质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问题基础资料收集的 方法其他资料来 源 实例 现象学扎根理论人种学意义类问 题:了解生 活经 历的本质 过程类问 题:了解时 间维度上事 情发生的变 化,研究问 题可以呈现 阶段性和不 同层面 描述类问 题:对文化 群体的价值 观念、信念 和行为进行 描述 哲学 社会学(象 征互动主 义) 文化人类学 录音谈话; 笔录个人经 历中的有关 秩事 录音访谈 无结构访 谈;参与性 观察;实地 笔记 现象学文 献;哲学反 思;诗歌; 艺术 参与性观 察;写备忘 录;记日记 文件;记 录;照片; 地图;谱系 图;社会关 系图 跳交谊舞对 照顾老人院 痴呆患者的 本质是什么 家属对心脏 移植的不可 预测性处理 的过程是什 么 对于青少年 亚文化群体 健康的意思 是什么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的区别 质性研究量性研究 现象 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陈述方法 研究立场 研究对象 资料分析 目的 类型关于人的生活经验的抽 象性表现 参与观察、面谈、回顾 性叙述 从研究参与者的陈述中 确认和合成共性要素 通过逻辑性的抽象化,生 成假设性命题(生成理论) 研究参与者的语言→科 学性语言 研究者的绝对参与 人的意识、含义、价值 小规模、不随意、理论 性样本 描述和解释、自我反省 (reflection)或批判性分析 ①理解人的生活 ②解释现象的含义 ③理解、描述、发现、 将人的属性用可测量的 用语表示 客观而数量化的测定生 理、心理、社会学的变 量 根据量的比较,统计推论 根据统计概率,验证假设 (验证理论) 统计用语 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参 与 自然的对象、事物 大规模、随意、代表性 样本 客观性分析,被控制;实 验、量化 ①自然是说明的对象 ②分类、因果关系或概 率来说明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最新教育资料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 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涵义及特点 (一)量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 量化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在运用量化研究时,人们通常认为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要保持价值中立,它依靠的是统计、测量和对变量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客观、正式、系统的研究过程。量化研究包括教育实验、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及相应的研究策略。 量化研究强调研究情境是预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要排除先入为主的判断或价值取向;多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如抽样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用数字来阐释和证明假设;强调价值中立,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其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多用演绎的方法,先提出假设并指出可能出现的结果,再用演绎法对假设理论进行检测。 (二)质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 质化研究是相对于量化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

深入细致考察的研究范式。质化研究要求研究者要深入教育情景中,揭示问题的本质。 质化研究注重深入研究的自然情景中,去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质化研究用描述的方法,用文字或者图片来呈现自己的观点。质化研究强调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关注对研究对象的资料、阶段、要素等方面的考察,而结果往往是可以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形成或改变,质化研究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在收集尽可能多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质化研究的结论,被称为"扎根理论",是深深根植于研究资料之中的。 二、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 (一)哲学根基不同 量化研究体现的是实证主义精神,而质化研究体现的是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意识。量化研究推崇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要以先前理论所推演的假设为基础,而后利用可靠的量化方法验证,获得可观察到的结果。 质化研究则是建立在现象解释主义基础之上。质化研究就是为了了解对象的行为及其原因和意义,它倾向于在具体情境中去理解某种现象以便在一个群体或社会使用的意义系统中去理解某种特定的行为。研究者要透过被研究者的眼光看世界,分析研究对象怎样建构了他或她的世界,通过彼此的沟通和协商,建立对社会生活的共识。

最新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马爱平 (汉语言文学院,2008级,学号2008110027,sh560915-1@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117044.html,) 摘要: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基本研究模式。长期以来,量化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由于量化研究本身存在着不足并且在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一牢固的研究传统。20世纪50年代以来,质性研究开始崛起,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其应用层面也日益广泛起来。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到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以便在实践中更好的利用它。 关键词: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特点后现代主义 自九月十八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质的)开课以来,4个月的学习让我对质性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工科出身的我(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刘老师讲课有些东西让自己内心某些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有些给了我发人深思的启示,还有些知识远远超出我理解的范围但却能指引我树立目标并向着它前进。本文的出发点是顺着刘老师的讲课和沙龙所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并查阅一些期刊文章将自己一些及其浅薄的认识笼统地梳理一下,总结一下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理解。 一、什么是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英文写法是qualitative research。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有人将其译为“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等。[1]对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有学者作出以下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 质性研究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许多种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他们都不同于量化研究,因而可以大致归为一类。在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中常常使用此种方法。

质性研究概述

第三组::马江平 2013-10-24 第四次课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题质性研究概述 一、质性研究的概念 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或称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①Denzin和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理解、体会和解释的过程。②Strauss认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验证或推论,而是在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研究过程重视被研究者的参与及观点之融入;同时对于研究结果,质性研究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强调借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的诠释”。③陈向明将质性研究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是一个从实际观察的资料中发现共性问题的过程,属于探索性和叙述性的研究。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本质的区别是建立在不同的哲学观和专业范式的基础上的。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的专业范式的基础上,遵循客观、有效、实用的原则;而质性研究则建立在诠释主义的专业范式或批判主义的专业范式基础上,该类范式认为理解一个过程的最佳途径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 二、质性研究的基础理论 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论或者一种研究传统,它受到多种不同社会思潮、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在质性研究中也存在很多其他不同的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者个人所受训练的流派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研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采取一种不同的对待和处理理论的方式。目前主要还是从以下几种理论取向来剖析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所谓“事实”是多元的,是社会的建构。建构过程必然受到主体的影响,隐含着个体的价值观念。文化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等都会对建构过程产生影响。因此,用这种方式建构起来的“事实”不存在“真实”与否,而只存在“合适”与否的问题。 建构主义具有3个主要特征:①建构主义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②在认识论上,建构主义主张交往互动;③在方法论上的阐释与辩证取向。 建构主义的经典例子:当我们看见在一个房间里有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一排排坐在桌子后面,手里拿着书,眼睛望着前面正在说话的成年人,我们马上会将这一场景解释为“上课”。而我们对这一事物的理解是基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之上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在这个星球上居住过,或者从来没有上过学或者目睹过此类场面,我们有可能将其解释为“一些孩子坐在一个屋子里,前面有一个大人在讲话”。或者更有甚者,我们对“孩子”、“坐”、“屋子”、“大人”、“讲话”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分析——社会科学方法论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分析 路灯 摘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社会研究中的两种主要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目的、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不同。本文主要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异同,以此来说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相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方法论 读了蒋逸民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书,由衷钦佩作者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如此明晰、透彻。本人对书中第11部分理论检验的研究:定量方法论、第12部分理论建构的 研究:定性方法论及定量和定性相关结合的混合方法论比较感兴趣,通过阅读本书、报刊及网络相关材料,发现近年来,有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争论越来越多,要求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自己突发奇想,想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进行粗略分析,意在增加个人对两大研究方法的知识的掌握,帮助自己梳理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希望从中能分析出二者结合的意义。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不仅仅是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的不同,它们在思想渊源和基本原则上也存在着区别。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要求都要表现出客观性。实证主义下的定量研究要求从资料来源到研究程序的设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检验的方法等都要显现出明显的客观性。而定性研究则相反,支撑它的是主观主义。被研究的对象不是东西本身,而是人们赋予东西以意义,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下面是具体的区别: (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定量研究秉承实证主义的观点,认为客观世界可以独立存在于人的感知之外,研究者研究客观对象要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而定性研究认为,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取决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做到价值中立。 (2)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有不同的研究目的。定性研究旨在理解社会现象,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着眼于从整体上理解、诠释和深度挖掘被研究对象,而定量研究旨在确定被研究对象的关系、影响和因果,更多地注意个别变量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不关心整体的作用。 (3)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不同的研究路径。定量研究通常从既有的理论出发,提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问卷等工具收集经验证据来验证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演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主要差别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主要差别 摘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本文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进行分析比较,简要阐述这两种方法在研究中的异同。 关键词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异同 在社会科学领域,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辅相成,共同为各种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作为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两者在研究方法、目标上都有明显差别。 1.定量研究 1.1定量研究的方法 定量研究也称量化研究,就是对问题或现象进行条理性的分析以及研究。研究大多是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其中的问题来进行。 定量研究着重于通过特定研究方法(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最终指向研究目标,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在定量研究中,数学技能的运用占很大的比重,将使用各种统计模型来测试研究假设的正确与否。 在进行定量研究时,需先对研究目标或行为进行假设,来确定会导致研究目标变化的变量,再找出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寻找、使用较为合理的模型进行变量间的分析。判断分析结果是否与假设相符,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1.2定量研究的目标 定量研究作为科学性条理性较强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研究问题并找出与之适应的解决方法。定量研究主要依靠数据及统计发现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从其量的变化上来得出结论,剖析问题。 2.定性研究 2.1定性研究的方法 与定量研究不同,定性研究发生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观察与分析在定性研究中较为普遍。又因为定性研究并不是一个量化的研究方式,所以定性研究更加强调研究者的经验以及其思维力度。 定性研究所运用的方法有历史回顾法、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半结构式访谈法、观察法等。定性研究通过分析无序、多样的信息进行研究,如历史记录、会谈记录脚本和录音、注释、反馈表、照片以及视频等。定性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分析较为细致。多数定性研究不要求样本个体的数量,而关注于样本个体的细节。运用此些方法,通过定性研究可以获得较为自然的资料,

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论 著·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 综合运用 刘可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护理研究中综合运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原因和运用方法。 方法 从发展测量工具、阐述概念、发展理论等方面介绍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结果 在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在量性调查过程中加入质性的方法和在质性研究中加入量性测量 的途径进行综合运用。结论 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护理研究的新趋势。综合 运用量性和质性方法可以弥补方法和资料上的不足,可以运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 质性研究; 量性研究; 护理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有关护理研究方法的探讨和运用也在不断深入。量性研究是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认为获得数字的研究可达到测量精确,能较客观地描述问题和现象,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和设对照组来避免研究中的偏差。量性研究在我国现阶段的护理研究中运用较广泛。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质性研究可以从另一角度提供研究某些特殊群体的方法,可以了解和解释一些量性研究不能解释的问题和现象[1]。因此,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由于护理专业更多地关注人的整体性,注重人的心理社会层面,质性研究在护理专业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质性研究在国外发展较快,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了对质性研究的学习和实践。目前,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不断认识到不同研究方法在不同领域的优缺点,同时,在护理研究中综合运用量性和质性方法得到更多的重视,即多方法的研究(multi-method or mixed-method research)。在一个或一系列研究中整合质性和量性研究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并将成为护理研究领域的新趋势[2]。我国护理界也提出了可以在研究中结合使用量性和质性方法,并开展了结合量性和质性方法的护理研究[3,4]。在 作者单位:510089广州,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此,就在护理研究中综合运用量性和质性方法的问题做一初浅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在护理研究中综合运用量性和质性方法的原因 运用不同的方法去确定研究问题,测量研究变量,分析资料,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缺陷。量性研究的样本量大,样本的代表性较好,结果的推广性较好,对干扰变量的控制也较好,但正是由于控制,使量性研究对研究环境的背景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对研究对象个人经历、行为、个人特性等方面的复杂性了解不够深入,认识浮于表面,所有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对研究问题的解答。相反,质性研究具有灵活性,在探讨复杂问题的真实自然性、深入性方面的能力可以弥补量性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的不足。但是,质性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样本的代表性和结果的推广性存在一定不足,如果结合量性研究的方法,可以同时减少在取样、结果推广等方面的不足。两者结合可以扬长避短。另外,质性和量性的资料可以相互补充。叙述性资料可以补充数字资料的不足,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说明问题。如果研究结果有不同形式的资料支持,结果就会更加可信更加丰富。如果质性与量性资料一致,就可以运用多种资料来分析或解释研究结果,从主观和客观的不同角度去认识和解释事实,为结果的解释提供一个全面、灵活的观点,相互支持和加强相同的结果。而当质性与量性资料不一致时,提示可以在方法和理论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产生新的研究领域。Holmbeck等人[5]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