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练习题

高中数学-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练习题

高中数学-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练习题
高中数学-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练习题

高中数学-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练习

课后训练

1.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命题“x∈[1,2],x2-a≤0”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a≥4 B.a≤4

C.a≥5 D.a≤5

3.直线l1,l2的斜率存在且分别为k1,k2,则“k1=k2”是“l1∥l2”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两三角形全等”是“两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 B.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C.必要不充分 D.充要

5.设{a n}是首项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则“a1<a2”是“数列{a n}是递增数列”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为平面α内一条直线,则“α⊥β”是“m⊥β”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7.已知集合A为数集,则“A∩{0,1}={0}”是“A={0}”的__________条件.

8.设a,b,c为实数,“a>0,c<0”是“函数f(x)=ax2+bx+c有两个零点”的__________条件.

9.已知p:A={x|x2+4x+3>0},q:B={x||x|<a},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

10.已知m∈Z,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2x+m=0,①

x2+2mx+m2-m-1=0,②

求方程①②的根都是整数的充要条件.

参考答案

1.答案:B 由题意知甲乙丙丁,故命题丁是命题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答案:C

3.答案:B 当k1=k2时,直线l1,l2可能平行也可能重合;当l1∥l2时,k1=k2.故选

B.

4.答案:A

5.答案:C 因{a n}是首项大于零的等比数列,故a1<a2数列{a n}是递增数列,数列{a n}是递增数列a1<a2,所以“a1<a2”是数列{a n}是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

6.答案:B 由m为平面α内一条直线,m⊥β,得α⊥β,必要性成立;由m为平面α内一条直线,α⊥β,不能推出m⊥β,充分性不成立.故“α⊥β”是“m⊥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7.答案:必要不充分

8.答案:充分不必要a>0,c<0b2-4ac>0函数f(x)有两个零点;函数f(x)有两个零点b2-4ac>0a>0,c<0,故“a>0,c<0”是“函数f(x)=ax2+bx+c有

两个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9.答案:分析:先化简集合,然后把“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转化为“B A”,

最后利用数轴分析,得关于a的不等式求解.

解:p:A={x|x2+4x+3>0}={x|x>-1或x<-3},B={x||x|<a},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A.

当a≤0时,B=,满足B A;

当a>0时,B={x|-a<x<a},要使B A,只需-a≥-1,此时0<a≤1.

综上,a的取值范围为(-∞,1].

10.答案:分析:方程①②的根都是整数即方程①②有实数根且为整数,因此先求出方程①②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得到m的取值范围,由m∈Z,再逐一验证.解:方程①有实根Δ=4-4m≥0,即m≤1,

方程②有实根Δ=(2m)2-4(m2-m-1)=4m+4≥0,即m≥-1,

所以①②同时有实数根-1≤m≤1.

因为m∈Z,所以m=-1,0,1.

当m=-1时,方程①无整数根;

当m=0时,方程①②都有整数根;

当m=1时,方程②无整数根.

综上所述,方程①②的根都是整数的充要条件是m=0.

高中数学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练习题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 1.选择题: (1)“1、x 、9成等比数列”是“x =3”的( )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a =2”是“直线2x +ay -1=0与直线ax +2y -2=0平行”的( )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若a 与b -c 都是非零向量,则“a ·b =a ·c ”是“a ⊥(b -c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填空题 (4)设a 、b 、c 、d ∈R ,则复数(a +b i )(c +d i )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5)“a =1”是“函数y =cos 2ax -sin 2a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的________条件(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 “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填空) (6)???>>1121x x 是???>>+122 121x x x x 的________条件(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填空) 3.解答题 (7)下列四个命题 ①设a ,b ∈R ,已知命题p :a =b ;命题2)2 (:2 22b a b a q +≤+,则p 是q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tan α =1”是“4 π=α”的充要条件; ③“a =1”是“函数f (x )=|x -a |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④设f (x ),g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h (x )=f (x )+g (x ),则“f (x ),g (x )均为偶函数”是“h (x )为偶函数”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中.写出正确命题的序号并说明理由. (8)已知数列{a n }和{b n }满足)(21221*N ∈++++++= n n na a a b n n ,求证:{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 n }是等差数列.本题可利用公式为: 6 )12)(1(21222++=+++n n n n (9)已知p :|x -4|≤6,q :x 2-2x +1-m 2≤0(m >0),若?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 围. 答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 (1)C (2)B 提示:a =-2时,两直线平行. (3)C (4)ad +bc =0 (5)解:a =-1时,函数y =cos2ax -sin2ax =cos 2ax =cos 2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成立,所以答案充分不必要.

高一数学教案充要条件

高一数学教案充要条件 教材:充要条件(1) 目的:通过实例要求学生明白得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并能够初步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过程: 一、复习:写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定它们的真假: 1) 假设x>0那么x2>0;2) 假设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4) 假设x2=y2那么x=y。 〔解答略〕 二、给出推断符号,紧接着给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 1.由上例一:由x>0,通过推理可得出x2>0 记作:x>0 ?x2>0 表示x>0是x2>0的充分条件 即:只要x>0成立x2>0就一定成立x>0包蕴着x2>0; 同样表示:x2>0是x>0的必要条件。 一样:假设p那么q, 记作p?q其中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明显:x2>0 ?x>0 我们讲x2>0不是x>0的充分条件 x>0也不是x2>0的必要条件 由上例二: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明显, 逆命题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 ∴我们讲: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由上例三: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我们讲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充分且必要条件,这种既充分又必要条件,称为充要条件。 由上例四:明显x2=y2?x=y x2=y2是x=y的必要不充分条件;x=y是x2=y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三、小结:要判定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推断符号把两个 命题联结起来。 四、例一:〔课本P34例一〕 例二:〔课本P35-36 例二〕 练习P35 、P36 五、作业:P36-37 习题1.8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例题解析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例题解析 能力素质 例1 已知p :x 1,x 2是方程x 2+5x -6=0的两根,q :x 1+x 2=-5,则p 是q 的 [ ] A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 ∵x 1,x 2是方程x 2+5x -6=0的两根, ∴x 1,x 2的值分别为1,-6, ∴x 1+x 2=1-6=-5. 因此选A . 说明: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 例2 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 .p :3x +2>5,q :-2x -3>-5 B .p :a >2,b <2,q :a >b C .p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 :四边形是正方形 D .p :a ≠0,q :关于x 的方程ax =1有惟一解 分析 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 对A .p :x >1,q :x <1,所以,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 .p q 但q p ,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 .p q 且q p ,p 是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D p q q p p q p q D ??? 说明:当a =0时,ax =0有无数个解. 例3 若A 是B 成立的充分条件,D 是C 成立的必要条件,C 是B 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 是A 成立的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通过B 、C 作为桥梁联系A 、D . 解 ∵A 是B 的充分条件,∴A B ① ∵D 是C 成立的必要条件,∴C D ②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C B C B ?

高中数学-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课后训练

高中数学-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课后训练 1.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命题“x∈[1,2],x2-a≤0”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a≥4 B.a≤4 C.a≥5 D.a≤5 3.直线l1,l2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k1=k2”是“l1∥l2”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两三角形全等”是“两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 B.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C.必要不充分 D.充要 5.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为平面α内一条直线,则“α⊥β”是“m⊥β”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6.设{a n}是首项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则“a1<a2”是“数列{a n}是递增数列”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已知集合A为数集,则“A∩{0,1}={0}”是“A={0}”的__________条件. 8.设a,b,c为实数,“a>0,c<0”是“函数f(x)=ax2+bx+c有两个零点”的__________条件. 9.已知p:A={x|x2+4x+3>0},q:B={x||x|<a},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 10.已知m∈Z,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2x+m=0,(1) x2+2mx+m2-m-1=0,(2) 求方程(1)、(2)的根都是整数的充要条件.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 对于充要条件的判断,许多同学感觉困难,下面结合典型例题说明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常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利用定义判断 如果已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根据定义可进行判断。 例1. 已知p 、q 都是r 的必要条件,s 是r 的充分条件,q 是s 的充分条件,那么s 是q 的_________条件;r 是q 的_______________条件;p 是q 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根据题意可表示为:r p r q s r q s ????,,, 由传递性可得图1 图1 所以s 是q 的充要条件;r 是q 的充要条件;p 是q 的必要条件。 2. 利用等价命题判断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同真同假”的等价命题,当我们直接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有困难时,可以转化为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这一点在充要条件的判断时经常用到。 由p q ?,容易理解p 是q 的充分条件,而q 是p 的必要条件却有点抽象。p q ?与???q p 是等价的,可以解释为若q 不成立,则p 不成立,条件q 是必要的。 例2. 已知真命题“若a b ≥则c d ≤”和“若a b <则e f ≤”,则“c d ≤”是“e f ≤”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若a b ≥则c d >”的逆否命题为“若c d ≤则a b <”。 又“若a b e f <≤则” 所以“若c d e f ≤≤则”为真命题。 故“c d ≤”是“e f ≤”的充分条件。 3. 把充要条件“直观化” 如果p q ?,我们可以形象地认为p 是q 的“子集”;如果q p ?,我们认为p 不是q 的“子集”,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借助韦恩图说明,现归纳如下。 图2反映了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时的情形。图3反映了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时的情形。图4反映了p 是q 的充要条件时的情形。图5、图6反映了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时的情形。 例3. 若p x x q x x :或,:==-=-1213,则p 是q 的什么条件? 解:由题设可知q x :=2 参照图3,可得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高考数学 充要条件 专题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6课时:充要条件 高考数学 充要条件 专题教案 一.课题:充要条件 二.教学目标: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能够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 三.教学重点:充要条件关系的判定.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关系的判定; 2.充要条件关系的证明. (二)主要方法: 1.判断充要关系的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 2.判断p q ?是否正确的本质是判断命题“若p ,则q ”的真假; 3.判断充要条件关系的三种方法: ①定义法;②利用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等价性;③用数形结合法(或图解法). 4.说明不充分或不必要时,常构造反例. (三)例题分析: 例1.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一种作答) (1)在ABC ?中,:p A B >,:sin sin q A B > (2)对于实数,x y ,:8p x y +≠,:2q x ≠或6y ≠ (3)在ABC ?中,:sin sin p A B >,:tan tan q A B > (4)已知,x y R ∈,22 :(1)(2)0p x y -+-=,:(1)(2)0q x y --= 解:(1)在ABC ?中,有正弦定理知道: sin sin a b A B = ∴sin sin A B a b >?> 又由a b A B >?> 所以,sin sin A B A B >?> 即p 是q 的的充要条件. (2)因为命题“若2x =且6y =,则8x y +=”是真命题,故p q ?, 命题“若8x y +=,则2x =且6y =”是假命题,故q 不能推出p , 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取120,30A B ==o o ,p 不能推导出q ;取30,120A B ==o o ,q 不能推导出p 所以,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因为{(1,2)}P =,{(,)|1Q x y x ==或2}y =,P Q ≠ ?, 所以,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例2.设,x y R ∈,则22 2x y +< 是||||x y +≤ )、是||||2x y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由图形可以知道选择B ,D .(图略) 例3.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因为甲是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故甲能推出乙,乙不能推出甲, 因为丙是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故乙能推出丙,丙不能推出乙, 因为丁是丙的充要条件,故丁能推出丙,丙也能推出丁,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一、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 A 则B”为真时,A 称为 B 的充分条件,B 称为 A 的必要条件。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常用判断法 1.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 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2.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 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若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 ?B,且B?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三、知识扩展 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

(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 (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 (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由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四种命题的关系的深化,他们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故在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时,可考虑“正难则反”的原则,即在正面判断较难时,可转化为应用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以不止一个,必要条件也可以不止一个。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例题解析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例题解析 能力素质 例1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1+x2=-5,则p是q 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x1,x2的值分别为1,-6, ∴x1+x2=1-6=-5. 因此选A. 说明: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 例2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p:3x+2>5,q:-2x-3>-5 B.p:a>2,b<2,q:a>b 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 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 分析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A.p:x>1,q:x<1,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p q但q 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p q且q p,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 D p q q p p q p q D 说明:当a=0时,ax=0有无数个解. 例3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成立的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C作为桥梁联系A、D. 解∵A是B的充分条件,∴A B① ∵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 D② ?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 C B C B

由①③得A C ④ 由②④得A D . ∴D 是A 成立的必要条件.选B . 说明: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4 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先解不等式再判定. 解 解不等式|x -2|<3得-1<x <5. ∵0<x <5-1<x <5,但-1<x <50<x <5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 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x ∈A ,条件乙为x ∈B . 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 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必要条件; 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 例5 设A 、B 、C 三个集合,为使A (B ∪C),条件A B 是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可以结合图形分析.请同学们自己画图. ∴A (B ∪C). 但是,当B =N ,C =R ,A =Z 时, 显然A (B ∪C),但A B 不成立, 综上所述:“A B ” “A (B ∪C)”,而 “A (B ∪C)”“A B ”. 即“A B ”是“A (B ∪C)”的充分条件(不必要).选A . 说明:画图分析时要画一般形式的图,特殊形式的图会掩盖真实情况. 例6 给出下列各组条件: (1)p :ab =0,q :a 2+b 2=0; (2)p :xy ≥0,q :|x|+|y|=|x +y|; (3)p :m >0,q :方程x 2-x -m =0有实根; (4)p :|x -1|>2,q :x <-1.

高中数学-充分必要条件习题集锦

例1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1+x2=-5,则p是q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x1,x2的值分别为1,-6, ) ∴x1+x2=1-6=-5. 因此选A. 说明: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 例2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p:3x+2>5,q:-2x-3>-5 B.p:a>2,b<2,q:a>b { 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 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 分析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A.p:x>1,q:x<1,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p q但q 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p q且q p,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D p q q p p q p q D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 说明:当a=0时,ax=0有无数个解. ! 例3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成立的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C作为桥梁联系A、D. 解∵A是B的充分条件,∴A B① ∵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 D② ?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 C B C B

由①③得A C ④ 由②④得A D . ∴D 是A 成立的必要条件.选B . 说明: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4 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分析 先解不等式再判定. 解 解不等式|x -2|<3得-1<x <5. ∵0<x <5-1<x <5,但-1<x <50<x <5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 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x ∈A ,条件乙为x ∈B . 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必要条件; 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 例5 设A 、B 、C 三个集合,为使A (B ∪C),条件A B 是 ]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可以结合图形分析.请同学们自己画图. ∴A (B ∪C). 但是,当B =N ,C =R ,A =Z 时, 显然A (B ∪C),但A B 不成立, … 综上所述:“A B ”“A (B ∪C)”,而 “A (B ∪C)” “A B ”. 即“A B ”是“A (B ∪C)”的充分条件(不必要).选A . 说明:画图分析时要画一般形式的图,特殊形式的图会掩盖真实情况. 例6 给出下列各组条件: (1)p :ab =0,q :a 2+b 2=0; (2)p :xy ≥0,q :|x|+|y|=|x +y|; (3)p :m >0,q :方程x 2-x -m =0有实根;

高中数学 典型例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新课标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例1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1+x2=-5, 则p是q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x1,x2的值分别为1,-6, ∴x1+x2=1-6=-5. 因此选A. 说明: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 例2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p:3x+2>5,q:-2x-3>-5 B.p:a>2,b<2,q:a>b 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 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 分析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A.p:x>1,q:x<1,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p q但q 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p q且q p,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D p q q p p q p q D ???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 说明:当a=0时,ax=0有无数个解. 例3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成立的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C作为桥梁联系A、D. 解∵A是B的充分条件,∴A B①

∵D 是C 成立的必要条件,∴C D ②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C B C B ? 由①③得A C ④ 由②④得A D . ∴D 是A 成立的必要条件.选B . 说明: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4 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先解不等式再判定. 解 解不等式|x -2|<3得-1<x <5. ∵0<x <5-1<x <5,但-1<x <50<x <5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 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x ∈A ,条件乙为x ∈B . 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 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必要条件;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 例5 设A 、B 、C 三个集合,为使A (B ∪C),条件A B 是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可以结合图形分析.请同学们自己画图. ∴A (B ∪C). 但是,当B =N ,C =R ,A =Z 时, 显然A (B ∪C),但A B 不成立, 综上所述:“A B ”“A (B ∪C)”,而 “A (B ∪C)”“A B ”. 即“A B ”是“A (B ∪C)”的充分条件(不必要).选A . 说明:画图分析时要画一般形式的图,特殊形式的图会掩盖真实情况. 例6 给出下列各组条件: (1)p :ab =0,q :a 2+b 2=0;

(推荐)高中数学充要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 (2)能正确判断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要条件;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4)在充要条件的教学中,培养等价转化思想.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首先给出推断符号“”,并引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充要条件的初步知识.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关于充要条件的判断. (1)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主要用来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 (2)在判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应该: ①首先分清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②然后尝试用条件推结论,再尝试用结论推条件.推理方法可以是直接证法、间接证法(即反证法),也可以举反例说明其不成立; ③最后再指出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 (3)在讨论条件和条件的关系时,要注意: ①若,但,则是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②若,但,则是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③若,且,则是的充要条件;

④若,且,则是的充要条件; ⑤若,且,则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条件以集合的形式出现,结论以集合的形式出现,则借助集合知识,有助于充要条件的理解和判断. ①若,则是的充分条件; 显然,要使元素,只需就够了.类似地还有: ②若,则是的必要条件; ③若,则是的充要条件; ④若,且,则是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5)要证明命题的条件是充要条件,就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证明原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充分性,证明逆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必要性.由于原命题逆否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当我们证明某一命题有困难时,可以证明该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从而得出原命题成立. (二)教法建议 1.学习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知识,要注意与前面有关逻辑初步知识内容相联系.充要条件中的,与四种命题中的,要求是一样的.它们可以是简单命题,也可以是不能判断真假的语句,也可以是含有逻辑联结词或“若则”形式的复合命题. 2.由于这节课概念性、理论性较强,一般的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学中始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我思考、相互交流中去结概念“下定义”,去体会概念的本质属性. 3.由于“充要条件”与命题的真假、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相互关系紧密相关,为此,教学时可以从判断命题的真假入手,来分析命题的条件对于结论来说,是否充分,从而引入“充分条件”的概念,进而引入“必要条件”的概念. 4.教材中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没有作过多的解释说明,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定义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一些熟悉的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来认识“充分条件”的概念,从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来引出“必要条件”的概念.

高一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测试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典型例题 能力素质 例1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1+x2=-5,则p是 q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x1,x2的值分别为1,-6, ∴x1+x2=1-6=-5. 因此选A. 说明: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 例2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p:3x+2>5,q:-2x-3>-5 B.p:a>2,b<2,q:a>b 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 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 分析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A.p:x>1,q:x<1,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p q但q 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p q且q p,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 D p q q p p q p q D 说明:当a=0时,ax=0有无数个解. 例3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成立的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C作为桥梁联系A、D. 解∵A是B的充分条件,∴A B① ∵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 D② ?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 C B C B

由①③得A C ④ 由②④得A D . ∴D 是A 成立的必要条件.选B . 说明: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4 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先解不等式再判定. 解 解不等式|x -2|<3得-1<x <5. ∵0<x <5-1<x <5,但-1<x <50<x <5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 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x ∈A ,条件乙为x ∈B . 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必要条件; 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 例5 设A 、B 、C 三个集合,为使A (B ∪C),条件A B 是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可以结合图形分析.请同学们自己画图. ∴A (B ∪C). 但是,当B =N ,C =R ,A =Z 时, 显然A (B ∪C),但A B 不成立, 综上所述:“A B ”“A (B ∪C)”,而 “A (B ∪C)” “A B ”. 即“A B ”是“A (B ∪C)”的充分条件(不必要).选A . 说明:画图分析时要画一般形式的图,特殊形式的图会掩盖真实情况. 例6 给出下列各组条件: (1)p :ab =0,q :a 2+b 2=0; (2)p :xy ≥0,q :|x|+|y|=|x +y|; (3)p :m >0,q :方程x 2-x -m =0有实根; (4)p :|x -1|>2,q :x <-1. 其中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有 [ ]

高中数学 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

第2讲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填空题 1.(·重庆卷改编)命题“若p,则q”的逆命题是________. 解析根据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可得:“若p,则q”的逆命题是“若q,则p”. 答案若q,则p 2.已知a,b,c∈R,命题“若a+b+c=3,则a2+b2+c2≥3”的否命题是________.解析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命题就是它的否命题. 答案若a+b+c≠3,则a2+b2+c2<3 3.(·南通调研)“a=2”是“直线(a2-a)x+y=0和直线2x+y+1=0互相平行” 的________条件. 解析因为两直线平行,所以(a2-a)×1-2×1=0,解得a=2或-1. 答案充分不必要 4.命题“若x,y都是偶数,则x+y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________.解析由于“x,y都是偶数”的否定表达是“x,y不都是偶数”,“x+y是偶数”的否定表达是“x+y不是偶数”,故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x+y不是偶数,则x,y不都是偶数”. 答案若x+y不是偶数,则x、y不都是偶数 5.A={x∈R|x-2>0},B={x∈R|x<0},C={x∈R|x(x-2)>0},则“x∈A∪B” 是“x∈C”的________条件. 解析由题意得,A={x∈R|x>2},A∪B={x∈R|x<0,或x>2},C={x∈R|x<0,或x>2},∴A∪B=C.∴“x∈A∪B”是“x∈C”的充要条件. 答案充分必要 6.(·盐城调研)“m<1 4”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m=0有实数解”的________ 条件.

解析 x 2+x +m =0有实数解等价于Δ=1-4m ≥0,即m ≤14. 答案 充分不必要 7.已知a ,b ,c 都是实数,则在命题“若a >b ,则ac 2>bc 2”与它的逆命题、 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解析 当c 2=0时,原命题不正确,故其逆否命题也不正确;逆命题为“若ac 2>bc 2,则a >b ”,逆命题正确,则否命题也正确. 答案 2 8.(·扬州模拟)下列四个说法: ①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②命题“设a ,b ∈R ,若a +b ≠6,则a ≠3或b ≠3”是一个假命题; ③“x >2”是“1x <1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④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其中说法不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 ①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真假关系,故①错误;②此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设a ,b ∈R ,若a =3且b =3,则a +b =6”,此命题为真 命题,所以原命题也是真命题,②错误;③1x <12,则1x -12=2-x 2x <0,解得x <0 或x >2,所以“x >2”是“1x <1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③正确;④否命题和逆命 题是互为逆否命题,真假性相同,故④正确. 答案 ①② 二、解答题 9.判断命题“若a ≥0,则x 2+x -a =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解 原命题:若a ≥0,则x 2+x -a =0有实根. 逆否命题:若x 2+x -a =0无实根,则a <0. 判断如下: ∵x 2+x -a =0无实根,∴Δ=1+4a <0,∴a <-14<0. ∴“若x 2+x -a =0无实根,则a <0”为真命题. 10.已知p :x 2-8x -20≤0,q :x 2-2x +1-a 2≤0(a >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已知平面α,直线m ,n 满足m ?α,n ?α,则“m ∥n ”是“m ∥α”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因为,,m n m n αα??∥,所以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m α∥. 由m α∥不能得出m 与α内任一直线平行,所以“m n ∥”是“m α∥”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 【解题必备】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方法: (1)命题判断法:设“若p ,则q ”为原命题,那么 ①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时,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时,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原命题与逆命题都为真时,p 是q 的充要条件; ④原命题与逆命题都为假时,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集合判断法:从集合的观点看,建立命题p ,q 相应的集合,即p :A ={x |p (x )成立},q :B ={x |q (x )成立},那么 ①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A ≠ ?B 时,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B ≠ ?A 时,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A ?B 且B ?A ,即A =B 时,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3)等价转化法:利用p ?q 与非q ?非p ,q ?p 与非p ?非q ,p ?q 与非q ?非p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1.“lg lg x y >”是“1010x y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 对于充要条件的判断,许多同学感觉困难,下面结合典型例题说明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常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利用定义判断 如果已知,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根据定义可进行判断。 例1. 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是r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那么s是q的_________条件;r是q的_______________条件;p是q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根据题意可表示为: 由传递性可得图1 图1 所以s是q的充要条件;r是q的充要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

2. 利用等价命题判断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同真同假”的等价命题,当我们直接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有困难时,可以转化为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这一点在充要条件的判断时经常用到。 由,容易理解p是q的充分条件,而q是p的必要条件却有点抽象。与是等价的,可以解释为若q不成立,则p不成立,条件q是必要的。 例2. 已知真命题“若则”和“若则”,则“”是“”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若则”的逆否命题为“若则”。 又“若” 所以“若”为真命题。 故“”是“”的充分条件。 3. 把充要条件“直观化” 如果,我们可以形象地认为p是q的“子集”;如果,我们认为p不是q的“子集”,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借助韦恩图说明,现归纳如下。 图2反映了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时的情形。图3反映了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时的情形。图4反映了p

是q的充要条件时的情形。图5、图6反映了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时的情形。 例3. 若,则p是q的什么条件? 解:由题设可知 参照图3,可得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 ▍ ▍

高中数学: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练习

高中数学: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练习 (时间:30分钟) 1.设m∈R,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 D ) (A)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B)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C)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D)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解析:根据逆否命题的定义,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2.(河南八市联考)命题“若a>b,则a+c>b+c”的否命题是( A ) (A)若a≤b,则a+c≤b+c (B)若a+c≤b+c,则a≤b (C)若a+c>b+c,则a>b (D)若a>b,则a+c≤b+c 解析:将条件、结论都否定.命题的否命题是“若a≤b,则a+c≤b+c”. 3.(山东省日照市模拟)命题p:sin 2x=1,命题q:tan x=1,则p是q的( C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sin 2x=1,得2x=+2kπ,k∈Z, 则x=+kπ,k∈Z, 由tan x=1,得x=+kπ,k∈Z, 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故选C. 4.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 A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题意知a?α,b?β,若a,b相交,则a,b有公共点,从而α,β有公共点,可得出α,β相交;反之,若α,β相交,则a,b的位置关系可能为平行、相交或异面. 因此“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云南玉溪模拟)设a>0且a≠1,则“函数f(x)=a x在R上是减函数”是“函数g(x)=(2-a)x3在R上是增函数”的( A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若函数f(x)=a x在R上是减函数,则a∈(0,1), 若函数g(x)=(2-a)x3在R上是增函数,则a∈(0,2). 则“函数f(x)=a x在R上是减函数”是“函数g(x)=(2-a)x3在R上是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6.(江西九江十校联考)已知函数f(x)=则“x=0”是“f(x)=1”的( B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若x=0,则f(0)=e0=1;若f(x)=1,则e x=1或ln(-x)=1,解得x=0或x=-e. 故“x=0”是“f(x)=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 7.(北京卷)能说明“若a>b,则<”为假命题的一组a,b的值依次为. 解析:只要保证a为正b为负即可满足要求. 当a>0>b时,>0>. 答案:1,-1(答案不唯一) 8.有下列几个命题: ①“若a>b,则a2>b2”的否命题;②“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③“若x2<4,

高中数学充要条件人教版第一册

充要条件 一、课题:充要条件 二、教学目标: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能够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 三、教学重点:充要条件关系的判定.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关系的判定; 2.充要条件关系的证明. (二)主要方法: 1.判断充要关系的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 2.判断p q ?是否正确的本质是判断命题“若p ,则q ”的真假; 3.判断充要条件关系的三种方法: ①定义法;②利用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等价性;③用数形结合法(或图解法). 4.说明不充分或不必要时,常构造反例. (三)例题分析: 例1.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 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一种作答) (1)在ABC ?中,:p A B >,:sin sin q A B > (2)对于实数,x y ,:8p x y +≠,:2q x ≠或6y ≠ (3)在ABC ?中,:sin sin p A B >,:tan tan q A B > (4)已知,x y R ∈,22:(1)(2)0p x y -+-=,:(1)(2)0q x y --= 解:(1)在ABC ?中,有正弦定理知道:sin sin a b A B = ∴sin sin A B a b >?> 又由a b A B >?> 所以,sin sin A B A B >?> 即p 是q 的的充要条件. (2)因为命题“若2x =且6y =,则8x y +=”是真命题,故p q ?, 命题“若8x y +=,则2x =且6y =”是假命题,故q 不能推出p , 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取120,30A B ==,p 不能推导出q ;取30,120A B ==,q 不能推导出p 所以,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因为{(1,2)}P =,{(,)|1Q x y x ==或2}y =,P Q ≠ ?, 所以,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例2.设,x y R ∈,则222x y +<是||||x y + )、是||||2x y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由图形可以知道选择B ,D .(图略) 例3.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命题丁是 命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因为甲是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故甲能推出乙,乙不能推出甲, 因为丙是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故乙能推出丙,丙不能推出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