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疾病时,体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可发生异常,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发生病理损伤有关。因此,在临床免疫学中越来越重视对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在基础免疫研究中,常需检测不同条件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活性,并探讨细胞因子产生水平与免疫细胞表型、增殖、杀伤及其它功能的关系。此外,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表达的重组细胞因子或经过不同工艺纯化后的产品需测定其活性和含量。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检测的水平来说,可以分为基因组DNA、mRNA和蛋白三个不同的水平,后者又包括胞浆内、膜表面以及分泌到体液或培养上清等三种不同形式细胞因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检测体液或培养丰清中的细胞因子以及膜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一、生物活性检测法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法是根据某些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学活性,应用相应的指示系统和标准品来反映待测标本中某种细胞因子的活性水平,一般以活性单位来表示。生物学检测法一般敏感性较高,直接表示待测标本中的活性水平。但实验周期较长,如集落形成法需10~14;易受细胞培养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如血清、pH、药物;易受生物学活性相同或相近的其它细胞因子的影响,如检测IL-2时可受IL-4的干扰,TNF-α和TNF-β(淋巴毒素)表现出极为相似的生物学作用;易受待栓样品中某些细胞因子抑制物的干扰,如IL-1活性可被IL-1受体拮抗物(IL-1ra)所抑制,TNF-α可被TNF-BP所阻断;不能区分某些细胞因子的型和亚型,如IFN-α、β和γ,以及IFN-α中不同的亚型显示相同的生物学活性;某些指示细胞长期培养易发生突变;不同指示细胞对同一种细胞因子的敏感性不同,所慕名而来结果难于标准化;此外,某些人源的细胞因子如hIL-2对小鼠细胞起作用,但鼠源性的IL-2对人的细胞则无刺激作用。生物学检测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增殖或增殖抑制、集落形成、直接杀伤靶细胞、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攻击、趋化作用以及抗体形成法等几类。(一)增殖或增殖抑制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某一细胞因子能特异地刺激或

(二)抑制某些指示细胞的增殖,通过3H-TbR掺入或MTT法显色,反映待检细胞因子的活性水平。

集落形成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骨髓干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系统,根据不同造血因子能诱导干细胞或定向造血祖细胞形成某一种或某些种类细胞的集落,通过对形成集落形态学、酶学鉴定,计算不同种类集落形成的数量和比例,反映待测标本中CSF的种类和活性水平。(三)直接杀伤靶细胞在细胞因子中TNF-α、TNF-β具有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的作用,采用TNF敏感的细胞株如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以及WEHI164亚克隆13作为指示细胞,通过3H-TdR释放法或染料染色等可检测待检样品中TNF的活性水平。(四)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靶细胞受某些病毒感染后可发生明显病变和死亡,干扰素可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常用的病毒是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敏感的指示细胞为喉癌的上皮细胞株Hep2和羊膜的上皮细胞WISH,通过干扰素(IFN-α、IFN-β、IFN-γ)抑制病毒致病变的程度,计算出待测样品中IFN的活性单位。(五)趋化作用IL-8对多形核细胞、淋巴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可用小室法或软琼脂趋化法,PMN或淋巴细胞作为指示细胞,以细胞趋化的程度来反映样品中IL-8活性水平。(六)抗体形成法IL-6可在体外刺激某些B淋巴细胞系产生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指示细胞有分泌IgG的ARH-77、CESS和分泌IgM的SKW6.CL-4。在一定的条件下,待检样品中IL-6水平与培养细胞上清IgG或IgM水平正相关,通过标准IL-6的对照可推算出待检样品中IL-6的活性。表4-22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举例)被检细胞因子实验系统可干扰的因素IL-1 D.10(小鼠T细胞)增殖法(3H-TdR、MTT)人IL-2;小鼠IL-2、IL-4、IL-7、GM-CSF、TNF等

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TGF-β1、β2抑制作用

IL-4(小鼠胸腺瘤)CTLL转换法(增殖法)小鼠IL-4

黑素瘤细胞A352 增殖抑制法

IL-2 CTLL(小鼠杀伤性T细胞系)增殖法小鼠IL-4

IL-3 KG1(髓样白血病细胞)增殖法

TF-1(前髓样细胞)增殖法EPO、IL-5、IL-6、GM-CSF

小鼠造血细胞系FDCP-1 增殖法GM-CSF

人巨核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7E 增殖法GM-CSF、IL-9

骨髓半固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20α类固醇脱氢酶GM-CSF

集落种类和数量GM-CSF、IL-1、IL-6、G-CSF、M-CSF

IL-4 小鼠B细胞诱导CD23、MHCⅡ类IFN-γ有抑制作用

抗原表达

PHA刺激的小鼠T细胞增殖法IL-2

IL-4依赖细胞株增殖法IL-2

人IL-4R转染CTLL 增殖法IL-2

续表1被检细胞因子实验系统可干扰的因素

IL-5 抗Ig(或SAC)刺激B细胞诱导人或小鼠骨髓半固体培养中嗜酸性粒细胞成熟增殖法IL-3 抗Ig处理的小鼠B细胞IgM分泌

BCL-1(B淋巴瘤细胞)增殖法IL-4

IL-6 TF-1(前髓样细胞)增殖法EPO、IL-3、IL-5、GM-CSF

B9(小鼠杂交瘤细胞)增殖法小鼠IL-4、IL-11

7TD1(小鼠杂交瘤细胞)增殖法IL-11

BM60 增殖法

HepG2(肝细胞)Fibronogen产生LIF

CESS(EBV转化人B细胞)IgGβ1、TGF-β2有抑制作用

DKW6.CL-4 IgM产生TGFβ1、TGF-β2有抑制作用

IL-7 骨髓前B细胞增殖法

IL-8 中性粒细胞软琼脂趋化法其它化学趋化物质

小室趋化法G-CSF、M-CSF

IL-9 Mo7E(巨核细胞白血病系)增殖法IL-3、GM-CSF

IL-11 7TD1(小鼠杂交瘤细胞系)增殖法IL-6

B9(小鼠杂交瘤细胞系)增殖法小鼠IL-4、IL-6

T1165 增殖法IL-6

IL-12 PBMC IFN-γ产生IFNα/β/γ

PHA活化T淋巴母细胞增殖法IL-2、IL-4

PBL LAK杀伤(与IL-2协同)IL-2、IL-6

骨髓祖细胞GM集落形成IL-3;TGF-β有抑制作用

TF-1(前髓样细胞)增殖法EPO、IL-3、IL-5、IL-6

小鼠造血细胞FDCP-1 增殖法IL-3

人巨核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7E 增殖法IL-3、IL-9

AML-193 增殖法

造血祖细胞粒细胞集落形成IL-3、IL-9

中性粒细胞活化后超氧释放GM-CSF

WEHI164亚克隆13或L929 杀伤作用GM-CSF、IL-6

TNF-α和TNF-β(LT)有相似的杀伤作用

续表2被检细胞因子实验系统可干扰的因素

PDGF 成纤维细胞和SS、WHG、WI26、WI28 增殖法FGF(1、2、5)、EGF、TGF-β、IL-1、TNF等

INF-α/β/γ 上皮细胞如Hep-2、Wish 抵抗病毒(如VSV)的致病变作用FN-α/β/γ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

TGF-β成纤维细胞(半固体培养)增殖法成骨细胞单层培养增殖法

PHA刺激PBMC 增殖抑制法

ConA/IL-1诱导胸腺细胞增殖抑制法IL-2、IL-4 人黑素瘤细胞A375 增殖抵制法IL-1、IL-2、IL-4

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

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 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 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 7天至术后7 - 12天。 炎症反应一方面通过致炎因子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炎症介 质来实现;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结合发挥活性,炎症介质作用于细胞后可进一步引起 靶细胞释放次级炎症介质从而放大或抵消初级炎症介质的作用。不管机体遭受何种刺激, 宿主对炎症反应的总体特征非常相似,然而不同的损伤涉及不同类型的细胞,导致不同炎 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引起系统性和局部性损伤。通常术中的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又进一步加强了手术以及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如此恶性循环终将导致组织损伤而增加手术后临床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 目前,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法、药物对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细 胞因子是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中细胞之间交流的信息分子,它们通过效应细胞表面相应的 受体对细胞生长、成熟和修复产生调控作用。创伤、应激、感染等是影响围术期病死率的 重要因素,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总结各种炎症因子的特点、围术期使用不同药物和麻醉方式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1. 炎症细胞因子 多达20%的肿瘤源自于慢性炎症,大部分的实体瘤都有炎性渗出物。免疫细胞对肿瘤 的发生、生长和进展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且很多这些效应都是由促炎症细胞因子介导。在所有细胞因子中,TNF和IL-6具有促进肿瘤发生的效应,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TNF和IL-6 作为肿瘤相关炎症和肿瘤形成的主要调节因子,使得它们在癌症的辅助治疗中成为很受欢迎 的研究目标。因此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的ELISA方法检测

实验报告

1.取已包被抗体并完成封闭的酶标条2条,分别装于酶标架上。在每条酶标条的1~6孔分别加入稀释液100微升。 2.向第6、7孔加入分别加入2000pg/ml PGFβ1标准品100微升。 3.用加样枪吹吸混匀第6孔的液体,注意避免气泡形成。混匀后其浓度约为1000pg/ml。 4.再吸出100微升加入第5孔,吹吸混匀。其浓度变为500pg/ml。以此类推,一直加到第2孔。吸去多余的100微升。 5.向第8、9孔各加入100微升样品1。10、11孔加入100微升样品2. 6.封口膜覆盖酶标板,防止水分挥发。 7.将酶标板置于37℃温箱孵育120min。 8.取出孵育后的酶标板,揭开封口膜,甩去孔中液体,注意甩动方向,避免液体流入相邻酶标孔,造成交叉污染。 9.加入洗涤液,注意不要溢出至相邻孔,造成交叉污染。静置3min后甩去孔中液体,重复以上洗涤过程4次。在吸水纸上拍干孔中液体。 10.每个孔各加入酶标记抗体100微升。封口膜覆盖酶标板,将酶标板置于37℃温箱孵育60min。 11. 取出孵育后的酶标板,揭开封口膜,甩去孔中液体。再加入洗涤液,静置3min后,甩去孔中液体,重复以上洗涤过程4次。在吸水纸上拍干孔中液体。 12. 每个孔各加入底物A 100微升,再加入底物B各100微升。晃动酶标板混匀。将酶标板放入37℃温箱孵育15min显色。 13. 取出孵育后的酶标板,见酶标板孔中液体呈蓝色。 14. 每个孔各加入终止液100微升,可见液体变成淡黄色。 15.用酶标仪在450nm处测OD值。结果如下: 16. 分析结果: 将2组标准品的OD值和标本1、标本2的4个副本的OD值合并得到平均值。根据各自的OD值,在半对数坐标上标出62.5、125、250、500、1000、2000这6个不同稀释度标准品所处的位置,将6个点连线集会成标准曲线。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因子是可溶性蛋白,在淋巴细胞应答中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可以具有多重功能,作用于多个细胞亚群并可在不同亚群细胞表达。早期细胞因子表达与T细胞功能相关性研究是基于特定克隆细胞的激活。尽管研究应用T淋巴细胞克隆证明了不同细胞因子的合成,如Th1(IL-2,IFN-γ)与Th2(IL-4,IL-5,IL-10),但这些研究很难推广,因为T细胞克隆与体内T细胞功能相关性还不清楚。 活化的T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至细胞外,而流式细胞仪仅能检测细胞内的抗原,所以应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细胞外,方法为破坏高尔基体,因细胞因子(即各种蛋白)在合成后需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才能到达细胞膜,然后通过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作用将细胞因子分泌至细胞外。因此破坏高尔基体即可切断细胞因子的转运途径,干扰其分泌。近来,Jung与Picker采用了Brefeldin(BFA)与monensin等药物预孵检测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的方法。这一方法阻断了胞内高尔基体介导的转运使得细胞因子聚集,蓄积,增强细胞因子信号可被流式细胞仪检测。 胞内细胞因子染色与传统的检测可溶性蛋白的方法如ELISA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该法从单个细胞水平检测内多个细胞因子的同时,还可标记各种细胞表面分化抗原以及活化分子、趋化因子受体和黏附分子等,从而区分表达特定细胞因子的细胞亚群及其表型特征。使用特定刺激剂研究细胞因子应答是细胞因子研究中的重大进展。早在1986年,Mosmann等应用Th细胞克隆技术和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发现小鼠CD4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亚群,可分为Th1和Th2两个功能不同的独立亚群。后来在人类的CD4细胞群中也发现了Th1和Th2细胞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FN-γ和TNF-α等,介导与细胞毒和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参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在抗胞内病原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和IL-10,其主要功能是刺激B细胞增殖并产生抗体,与体液免疫有关。应用该方法,在细胞水平该方法证明了人与鼠的淋巴细胞都存在1型与2型分化,且这些分化在特定细胞因子增强时可被

IL17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家族研究进展

白介素IL-17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家族研究进展 白介素-17(IL-17)主要由T辅助细胞TH17产生。IL-17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导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炎症因子与抗微生物蛋白来识别介导自身免疫与慢性感染的靶基因,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IL-17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白介素-17(IL-17)已经发现的成员有6个,分别就是: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也被称为IL-25)与IL-17F。随着研究的深入,IL-17产生细胞除了TH17细胞外,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细胞可以产生,比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CD-T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嗜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与淋巴组织诱导物(LTi)细胞等,在上皮细胞、周细胞、平滑肌细胞与肿瘤细胞中也可产生白介素IL-17。在IL-17家族的6个成员中,IL-17A就是IL-17家族的原型,IL-17F与之同源性最高(50%),并且编码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同一区域6p12,其它与IL-17A同源性较差,只有16%-30%,且定位在不同的染色体上。但这些细胞因子在人、鼠种属间的保守性较高(62-80%)。IL-17家族成员以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功能。IL-17A、IL-17E、IL-17F就是重要的促炎症因子,而IL-17B、IL-17C、IL-17D的功能还尚待研究。 白介素IL-17受体(IL-17R)家族由5个成员组成:IL-17RA、IL-17RB、IL-17RC、IL-17RD、IL-17RE。IL-17R由27个氨基酸的N-末端信号肽、293氨基酸胞外结构域、21个氨基酸的跨膜结构域与525个氨基酸异常长的胞质尾巴构成的单程跨膜蛋白。IL-17受体家族成员之间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复合物,如IL-17RA与IL-17RC复合体介导细胞对IL-17A与IL-17F的反应,IL-17RA与IL-17RB复合体介导细胞对IL-17E的反应。IL-17RA作为这个家族迄今为止最大的分子,编码的基因位于染色体22上,就是至少4个配体传递信号的通用亚基。其她受体的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3上。L-17RA广泛表达,特别就是在造血组织中表达水平高。 IL-17RB能结合IL-17B与IL-17E,它主要表达于各种内分泌组织及肾、肝与TH2细胞。 IL-17RD负调控FGF介导的Ras-MAPK及PI3K信号通路。人的IL-17RD也能抑制FGF依赖的ERK激活与FGF依赖的增殖,但鼠的IL-17RD却能结合TAK1激活MAP2K4-JNK信号通路。IL-17受体家族中被了解最少的成员就是IL-17RE,近来研究表明IL-17C可能就是它的配体。

第15章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15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免疫受体是由一个由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叠加而成的免疫系统,又是一个弥散系统,在体内往复循环的免疫细胞之间没有固定的有线”连接。这样的一个系统有效运转有赖于不同细胞之间的有序分工合作,信息交换与密切协调。细胞因子(cytokine)是免疫细胞之间以及免疫细胞与其他组织之间相互交换的语言。所谓细胞因子是指是有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分子,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换与相互调节,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15-1细胞因子的主要特点(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ytokines)内分泌素也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浓度低等特点,能够远距离调解组织器官的功能。细胞因子与与内分泌素不同,他们不由专门腺体分泌,而是来自多种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以近距离调节为主。虽然已经发现200余种细胞因子,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结果来看,还有更多的细胞因子将被发现,他们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半衰期短,不在细胞内储存而是在被活化

后开始合成并且分泌的。 (2)多效(重叠)性(pleiotropism):多种细胞可以产生同一种细胞因子,一种细胞因 子可以对不同细胞发挥不同作用。 (3)丰裕性(redundant):两种以上的的细胞因子具有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生物学作用的 现象比较常见。 (4)协同性(synergy):两种细胞因子同时作用于一个靶细胞的效应大于他们单独效应 之和,即为协同作用。 (5)拮抗性(antagonism):有是有两种细胞因子有相互抑制的作用,即为拮抗性。(6)网络性:细胞因子能够诱导或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合成,形成细胞因子功能和调节 网络。 (7)效应延迟:靶细胞对细胞因子的反应通常发生在几个小时内,需要新mRNA和蛋白质 分子的原位合成。 (8)效应范围:近距离作用为主。多数细胞因子在血液中是检测不到的,他们发挥作用 的方式以旁分泌(paracrine)和自分泌 (autocrine)为主,前者指其对临近细胞

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综述

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综述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1]。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炎症应答、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的检测不仅是基础免疫研究的有较手段,同时在临床疾病诊断、病程观察、疗效判断及细胞因子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由于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含量甚微,给细胞因子的检测带来困维,细胞因子的检测尚未在临床诊断上广泛开展,已知目前采用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均不完善,且不同的检测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较大,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了解各种检测方法的特性及影响因素[2]。 目前,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和浓度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生物学检测法 生物学检测又称生物活性检测,是根据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活性而设计的检测法。由于各种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活性,例如IL-2促进淋巴细胞增殖,TNF杀伤肿瘤细胞,CSF刺激造血细胞集落形成,IFN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因此选择某一细胞因子独特的生物活性,即可对其进行检测[2]。生物活性检测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细胞增殖法 许多细胞因子具有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特别是白细胞介素,如IL-2刺激t细胞生长、IL-3刺激肥大细胞生长、IL-6刺激浆细胞生长等。利用这一特性,现已筛选出一些对特定细胞因子起反应的细胞,并建立了只依赖于某种因子的细胞系,即依赖细胞株(简称依赖株)。这些依赖株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存活,只有在加入特定因子后才能增殖。例如IL-2依赖株ctll-2在不含IL-2的培养基中很快死亡,而加入IL-2后则可右体外长期培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增殖与IL-2量呈正比,因此通过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如使用3h-tdr掺入法、MTT法等)鉴定IL-2的含量。除依赖株外,还有一些短期培养的细胞,如胸腺细胞、骨髓细胞、促有丝分裂原刺激后的淋巴母细胞等,均可作为靶细胞来测定某种细胞因子活性。 2.靶细胞杀伤法 是根据某些细胞因子(如TNF)能在体外杀伤靶细胞而设计的检测方法。通常靶细胞多选择体外长期传代的肿瘤细胞株,利用同位素释放法或染料染色等方法判定细胞的杀伤率。 3.细胞因子诱导的产物分析法 某些细胞因子可刺激特定细胞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如IL-2、IL-3诱导骨髓细胞合成胺、IL-6诱导肝细胞合成α1-抗糜蛋白酶等。通过测定所诱生的相应产物,可反映细胞因子的活性。 4.细胞病变抑制法 病毒可造成靶细胞的损伤,干扰素等则可抑制病毒所导致的细胞病变,因此可利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这类因子。 二、免疫学检测法 细胞因子均为蛋白或多肽,具有较强的抗原性。随着重组细胞因子的出现,可较方便地获得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因此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特性,用免疫学技术定量检测细胞因子。尽管细胞因子种类繁多,只要获得了针对某一因子的特异性抗体(包括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均可采用相似的技术开展工作。常用的方法包括ELISA、RIA及免疫印迹法。目前,几乎所有常见细胞因子的检测试

细胞因子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细胞因子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简介 中文名称:细胞因子英文名称:cytokine 定义1:一组由多种细胞所分泌的可溶性蛋白与多肽的总称。在nmol/L或pmol/L水平即显示生物作用,可广泛调控机体免疫应答和造血功能,并参与炎症损伤等病理过程。 所属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系统(二级学科);免疫分子(三级学科) 定义2:由免疫系统细胞以及其他类型细胞主动分泌的一类小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包括淋巴因子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趋势化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等。是免疫系统细胞间,以及免疫统细胞与其他类型细胞间联络的核心,能改变分泌细胞自身或其他细胞的行为或性质,通过与细胞异的膜受体而起作用。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 定义3:细胞释放的可影响其他细胞行为的蛋白质。常指在免疫反应中起细胞间介导物作用的分子。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免疫(二级学科)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一)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分类 1.淋巴因子(lymphokine) 于命名,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重要的淋巴因子有IL-2、IL-3、IL-4、IL-5、IL-6、IL-9、IL-10、IL-12、IL-13、IL-14、IFN-γ、TNF-β、GM-CSF和神经白细胞素等。 2.单核因子(monokine)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如IL-1、IL-6、IL-8、TNF-α、G-CSF 和M-CSF等。 3.非淋巴细胞、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产生,如EPO、IL-7、IL-11、SCF、内皮细胞源性IL-8和IFN-β等。(二)根据细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类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1979年开始命名。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凡命名的白细胞介素的cDNA基因克隆和表达均已成功,目前已报道IL-1-IL-15。 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根据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G(粒细胞)-CSF、M(巨噬细胞)-CSF、GM(粒细胞、巨噬细胞)-CSF、Multi(多重)-CSF(IL-3)、SCF、EPO等。不同CSF不仅可刺激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的分化,还可促进成熟细胞的功能。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1957年发现的细胞因子,最初发现某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而得名。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IFN-α、INN-β和IFN-γ,他们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所产生。各种不同的IFN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最初发现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得名。根据其产生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TNF-α和TNF-β两类,前者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后者由活化T细胞产生,又名淋巴毒素(lymphotoxin, LT)。两类TNF基本的生物学活性相似,除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外,还有免疫调节、参与发热和炎症的发生。大剂量TNF-α可引起恶液质,因而TNF-α又称恶液质素(cachectin)。

细胞因子详解

捋捋让人迷惑的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一类调节蛋白或者糖蛋白,他们的分类现在还不是完全清楚。他们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激发细胞内信号通路起作用。 白细胞组成了免疫和炎症系统,大多数细胞因子作用于白细胞或者由白细胞表达,他们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实际上,一些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的药物就是通过调节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起作用的。 细胞因子由特定的细胞表达并分泌到胞外,结合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后激活细胞内信号 传导通路 细胞因子分类 细胞因子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提出,它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多肽因子,可以调控细胞分化和免疫系统。干扰素(IFNs)和白介素(ILs)是主要的多肽家族,在当时细胞因子主要指这两类家族。 起初细胞因子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分泌该因子的细胞类型或者细胞因子初次被发现时的生物活性。然而这些分类方法现在看来都不够准确,无法满足后期的分类需求。最近,根据细胞

因子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的分析,可以将大多数的细胞因子分为6大家族。因此,根据分类方式的不同,某些细胞因子会有多个名称。 表1:细胞因子根据结构分类结果 细胞因子家族成员 ‘β-Trefoil’ cytokines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Interleukin-1 Chemokines Interleukin-8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s ‘Cysteine knot’ cytokines Nerve growth facto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EGF famil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Haematopoietins Interleukins 2–7, -9, -13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 Erythropoietin Ciliaryneurotrophic factor TNF family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and –β

细胞因子检测

细胞因子检测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分泌的蛋白质,在体广泛参与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刺激造血系统、刺激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重要生理活动,?在抵抗外来病原及维持机体环境平衡中均起重要作用。某些刺激因子也可导致一些细胞因子超量表达,或表达减少,从而参与疾病的发病及病理过程。 1、免疫学检测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细胞因子作为抗原进行定量检测。?如免疫斑点法、ELISA法、RIA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均已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 2.、生物学测定法其原理是根据细胞因子对特定的依赖性细胞株(即靶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增殖细胞中的DNA的合成或酶活性为指标,间接推算出细胞因子的活性单位,如对IL-1、IL-2等细胞因子活性的检测。亦可根据某些细胞因子对特定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或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进行测定,如对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的生物活性测定。 3、分子生物学测定法目前采用的技术有各种印迹法、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PCR等。通过检测细胞细胞因子的基因组成或mRNA量,推算出细胞因子的合成量。 . .

一、IL-1的检测(生物活性测定) 产生IL-1的细胞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为单核-巨噬细胞。IL-1可分为IL-1α(?也称酸性IL-1,pI=5.0)和IL-1β(中性IL-1,pI=7.0)。两者的分子量和生物活性相似,?只能用抗体检测方法才能区别,常用的生物学测定法对两者都适用。IL-1?的生物学活性广泛,其检测方法亦较多,包括有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D10G 4.1细胞增殖法及L929细胞增殖法等。IL-1反应细胞增殖可以通过活性染料染色,显微镜直接计数,3H-TdR或125I-UdR的DNA掺入量或以活性细胞代率为指标来表示。本试验介绍L929细胞增殖MTT比色法。 (一)IL-1的诱生 体外试验可用LPS等有丝分裂原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或用 P388D1(鼠),THP-1(人)细胞株制备IL-1。本试验以小鼠巨噬细胞制备IL-1。 1、取6~10周龄BALB/c或C57BL/6小鼠,雌雄均可,拉颈处死后用酒精消毒。 2、用带9号针头的5ml注射器腹腔注入5ml冷的含5%小牛血清的Hanks液(5?%?NBS-HBSS),轻揉腹部吸出腹腔液体(含腹腔细胞),反复抽吸几次。 . .

(推荐)II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II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目前已经发现的细胞因子有200多种,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因子被发现,并且随着细胞工程技术和蛋白重组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多的细胞因子重组蛋白被纯化制备。细胞因子功能多样,不同因子间可以相互作用,同一因子可以有不同的功能,因此,细胞因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功能图。而细胞因子想要发挥作用,必须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行。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会对细胞产生作用,可以刺激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调控机体免疫应答,为在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数据,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指导依据。 细胞因子受体一般分成四个类型:Ⅰ型细胞因子受体(Type ⅠCytokine Receptor)、Ⅱ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Type ⅡCytokine Receptor)、TNF超家族受体以及趋化因子受体。在本文,将主要介绍Ⅱ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Ⅱ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Type ⅡCytokine Receptor ),也称干扰素受体家族(Interferon receptors family)。主要包含Ⅱ型白介素(IL-10,IL-19,IL-20,IL-22等)受体,Ⅰ型干扰素(IFNA,IFNB)受体和Ⅱ型干扰素(IFNG)受体。此类受体的结构特点治是在膜外区近氨基端含有四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细无Trp-Ser-X-Trp-Ser序列,一般为具有高亲和力的异二聚体或多聚体。II型细胞因子受体的细胞外结构域由串联Ig样结构域组成,细胞内结构域通常与属于Janus激酶(JAK)家族的酪氨酸激酶相关。

I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I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一般分子量较小、生物活性高,主要由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经刺激而产生。细胞因子间可以相互作用形成网络,进而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或促进细胞增殖生长。但是细胞因子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会对机体免疫应答进行调控,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揭示细胞因子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指导下依据。现在已有近几十个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药物批准上市。 细胞因子受体命名规则比较简单,基本是在相应的细胞因子名称后面加Receptor(R)表示,如IL-2的受体就写成IL-2R。细胞因子受体一般分成四个类型:Ⅰ型细胞因子受体(Type ⅠCytokine Receptor)、Ⅱ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Type ⅡCytokine Receptor)、TNF超家族受体以及趋化因子受体。 在本文,将主要介绍Ⅰ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细胞因子受体(Type ⅠCytokine Receptor),也称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家族(hematopoietin receptor family)。这类受体的结构特点:胞外区含有同源区(大概有200个氨基酸构成),膜外区近氨基端有二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其羧基端存在Trp-Ser-X-Trp-Ser(WSXWS,X代表任一氨基酸)残基序列。按照细胞因子家族可以分为如下类型:Ⅰ型白介素(IL-2,IL-3,IL-4,IL-5,IL-7,IL-9)受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生长激素(GH)受体,催乳素(PRL)受体,抑癌蛋白M(OSM)受体,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受体等。 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大多数由多个亚单位构成,其中有属于结合细胞因子的亚单位或用来进行信号转导的亚单位。信号转导亚单位可以有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共用,比如人的IL-3R,IL-5R和CSF2R均由α和β亚单位组成,其中α亚单位就属于细胞因子结合单位,β亚单位就由三种细胞因子共用来转导信号,这也使得IL-3,IL-5和GM-CSF在功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三者都可以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还有IL-3和GM-CSF 均可作用于造血干细胞。还有一种共用信号亚单位——γ亚单位,主要由IL-2,IL-4,IL-7,IL-9和IL-15的受体共用。在X-性连锁中正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中,正是由于这五个细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发生严重障碍造成的,使得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

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细胞因子基因的检测包括对其DNA的检测和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特定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细胞表达该细胞因子的水平;而细胞因子DNA的检测可以判断该细胞因子基因存在与否及其变异情况。常用的方法有Southern印迹、斑点印迹、PCR,原位杂交及原位PCR等,Northern印迹及RT-PCR。这里简要介绍常见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 一、斑点杂交法测定培养细胞IL-2 mRNA的含量 本法可用于基因组中特定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定性及半定量分析。该法先将RNA变性后直接点样于硝酸纤维膜上,可用手工操作点样,也可用斑点式点样器点样,再与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由于其操作比Northern印迹简单、迅速、所需样品量少,且可在同一张膜上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故很适合于临床应用。亦可用于DNA的检测。但其缺点是不能鉴定所测基因的分子量。 下面以检测培养细胞的IL-2 mRNA含量的检测,说明斑点杂交法的操作过程。只要改变相应的DNA探针,此方法也适用与其他细胞因子mRNA含量的检测;或者改变RNA的提取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细胞的检测。 二、原位杂交法测定TNF的mRNA

RNA-DNA原位杂交的原理与分子杂交其它方法的原理相同。但是其它方法都是将RNA提取出来后进行分子杂交,而原位杂交则是在细胞内mRNA原有位置上进行杂交,细胞则尽可能保持原有形态。将细胞以适当方法固定后,除去脂类并适当消化细胞内的蛋白质,增大细胞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使DNA探针便于出入细胞。与免疫组化相结合,原位杂交可以将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学资料与DNA,mRNA,蛋白质水平的基因活动联系起来。进行分子杂交之后,将玻片上细胞置与显微镜下观察,可确定不同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定位情况。 三、反转录PCR(RT-PCR)定量检测细胞因子的mRNA 细胞因子的mRNA寿命短且拷贝数低,因此难以在小量样本中进行检测。RT-PCR?是一种能检测细胞内低丰度特异RNA的方法,其原理是首先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与RNA互补的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用PCR技术对靶序列进行扩增,使微量细胞因子的RNA经放大后检出,常用的细胞因子引物见表 8-1。RT-PCR能检出单个细胞中少于10个拷贝的特异?RNA,如同时放大内参照物(如表8-1中的b-Actin),即可对RT-PCR检出的细胞因子mRNA进行定量。 细胞内(胞浆)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检测法

细胞因子检测

细胞因子检测 细胞因子就是由免疫细胞与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得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分泌得蛋白质,在体内广泛参与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刺激造血系统、刺激细胞得增殖与凋亡等重要生理活动,?在抵抗外来病原及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中均起重要作用、某些刺激因子也可导致一些细胞因子超量表达,或表达减少,从而参与疾病得发病及病理过程。 1、免疫学检测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将细胞因子作为抗原进行定量检测。?如免疫斑点法、ELISA法、RIA法与免疫印迹法等均已用于细胞因子得检测。 2。、生物学测定法其原理就是根据细胞因子对特定得依赖性细胞株(即靶细胞)?得促增殖作用,以增殖细胞中得DNA得合成或酶活性为指标,间接推算出细胞因子得活性单位,如对IL-1、IL-2等细胞因子活性得检测。亦可根据某些细胞因子对特定靶细胞得杀伤效应或对病毒得抑制作用进行测定,如对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得生物活性测定。 3、分子生物学测定法目前采用得技术有各种印迹法、斑点杂交、原位杂交与PCR等。通过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得基因组成或mRNA量,推算出细胞因子得合成量、 一、IL-1得检测(生物活性测定)

产生IL—1得细胞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得为单核-巨噬细胞、IL—1可分为IL —1α(?也称酸性IL—1,pI=5。0)与IL-1β(中性IL-1,pI=7。0)、两者得分子量与生物活性相似,?只能用抗体检测方法才能区别,常用得生物学测定法对两者都适用。IL-1?得生物学活性广泛,其检测方法亦较多,包括有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D10G4、1细胞增殖法及L929细胞增殖法等。IL-1反应细胞增殖可以通过活性染料染色,显微镜直接计数,3H-TdR或125I—UdR得DNA掺入量或以活性细胞代谢率为指标来表示。本试验介绍L929细胞增殖MTT比色法、 (一)IL-1得诱生 体外试验可用LPS等有丝分裂原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或用P38 8D1(鼠),THP-1(人)细胞株制备IL-1、本试验以小鼠巨噬细胞制备IL—1。 1、取6~10周龄BALB/c或C57BL/6小鼠,雌雄均可,拉颈处死后用酒精消毒、 2、用带9号针头得5ml注射器腹腔注入5ml冷得含5%小牛血清得Hanks 液(5?%?NBS—HBSS),轻揉腹部吸出腹腔液体(内含腹腔细胞),反复抽吸几次。 3、1500r/min离心8min,洗细胞2次、

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

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 细胞因子水平测定是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许多细胞因子cDNA 克隆和表达的成功,给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制备、生物学功能的鉴定提供必要条件。目前检测细胞因子水平主要包括两类方法:一是生物学活性的检测,这类方法是利用细胞因子某一特定的生物学作用所设计的检测方法,如IL-2维持活化T细胞的增殖,IFN能保护病毒对正常细胞的感染,TNF-α选择性杀某些肿瘤细胞等,因此敏感性也较高;二是定量的检测,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如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识别不同表位两种单克隆抗体的双抗体夹心法,生物学和定量的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必要时可同时进行检测。 一、白细胞介素1(IK-1)生物学活性测定 白细胞介素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不仅对多种免疫活性细胞有重要的调节功能,而且与发热、炎症发生以及某些疾病的病理变化有关。目前对IL-1产生水平的检测主要应用生物学活性检测的方法。 ConA刺激小鼠胸腺细胞检测IL-1生物学活性 (一) 原理 小鼠胸腺细胞在丝裂原刺激下表达IL-1受体,在有IL-1同时存在的条件下,IL-1可协同丝裂原促T细胞的增殖作用。根据加入IL-1后增殖水平(3H-TdR掺入率)的增加可计算出样品中IL-1的活性单位,或计算出刺激指数。 (二) 操作步骤 取6~8周龄C57BL16小鼠,拉颈处死,无菌取胸腺 置不锈钢网筛上,用注射器针蕊研磨成细胞悬液 调整细胞数为1.5×107/ml ↓ 细胞悬液内加入ConA,使终浓度为3μg/ml,在96孔 培养板中加100μl(1.5×106细胞) ↓ 加入不同稀释度待测样品和IL-1标准品 100μl/孔(ConA终浓度为1.5μg/ml) ↓37℃ CO2孵箱 66h 每孔加3H-TdR 0.5μci ↓37℃ CO孵箱 6h 多头细胞收集仪收获于9999型玻璃纤维纸上 ↓ 烤干,移入液闪瓶中,加适量闪烁液,于液闪仪上测β计数计算: 1. 从IL-1标准曲线上测得IL-1的活性单位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调节细胞功能作用的多肽分子,细胞因子不仅作用于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还广泛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效应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细胞因子发挥广泛多样的生物学功能是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因此,了解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研究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对细胞因子受体的深入研究,发现了细胞因子受体不同亚单位中有共用链现象,这对阐明众多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受体水平上提供了依据。绝大多数细胞因子受体存在着可溶性形式,掌握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产生的规律及其生理和病理意义,必将扩展人们对细胞因子网络作用的认识。检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水平已成为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和分类 根据细胞因子受体cDNA序列以及受体胞膜外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和结构特征,可将细胞因子受体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造血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和趋化因子受体。此外,还有些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尚未完全搞清,如IL-10R、IL-12R等;有的细胞因子受体结构虽已搞清,但尚未归类,如IL-2Rα链(CD25)。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该家族成员胞膜外部分均具有一个或数个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的,有关Ig超家族的结构特点参见第三章。目前已知,属于IGSF成员的细胞因子受体有IL-1RtⅠ(CD121a)、IL-1RtⅡ(CD121b)、IL-6Rα链(CD126)、gp130(CDw130)、G-CSFR、M-CSFR(CD115)、SCFR(CD117)和PDGFR,并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结构类型, 不同IGSF结构类型的受体其信号转导途径也有差别。 (1)M-CSFR、SCFR和PDGFR:胞膜外区均含有5个Ig样结构域,其中靠近胞膜区为1个V样结构,其余4个为C2样结构。受体通常以二聚体形式与相应的同源二聚体配体结合。受体胞浆区本身含有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TK)结构。 图4-4 M-CSFR、SCFR和PDGFR结构模式图 (2)IL-1RtⅠ和IL-1RtⅡ:胞膜外区均含有3个C2样结构,受体胞浆区丝 氨酸/苏氨酸磷酸化可能与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有关。 (3)IL-6Rα链、gp130以及G-CSFR:胞膜外区N端均含1个C2样区,在靠近胞膜侧各有1个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结构域,此外在胞膜外区还含有2~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疾病时,体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可发生异常,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发生病理损伤有关。因此,在临床免疫学中越来越重视对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在基础免疫研究中,常需检测不同条件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活性,并探讨细胞因子产生水平与免疫细胞表型、增殖、杀伤及其它功能的关系。此外,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表达的重组细胞因子或经过不同工艺纯化后的产品需测定其活性和含量。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检测的水平来说,可以分为基因组DNA、mRNA和蛋白三个不同的水平,后者又包括胞浆内、膜表面以及分泌到体液或培养上清等三种不同形式细胞因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检测体液或培养丰清中的细胞因子以及膜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一、生物活性检测法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法是根据某些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学活性,应用相应的指示系统和标准品来反映待测标本中某种细胞因子的活性水平,一般以活性单位来表示。生物学检测法一般敏感性较高,直接表示待测标本中的活性水平。但实验周期较长,如集落形成法需10~14;易受细胞培养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如血清、pH、药物;易受生物学活性相同或相近的其它细胞因子的影响,如检测IL-2时可受IL-4的干扰,TNF-α和TNF-β(淋巴毒素)表现出极为相似的生物学作用;易受待栓样品中某些细胞因子抑制物的干扰,如IL-1活性可被IL-1受体拮抗物(IL-1ra)所抑制,TNF-α可被TNF-BP所阻断;不能区分某些细胞因子的型和亚型,如IFN-α、β和γ,以及IFN-α中不同的亚型显示相同的生物学活性;某些指示细胞长期培养易发生突变;不同指示细胞对同一种细胞因子的敏感性不同,所慕名而来结果难于标准化;此外,某些人源的细胞因子如hIL-2对小鼠细胞起作用,但鼠源性的IL-2对人的细胞则无刺激作用。生物学检测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增殖或增殖抑制、集落形成、直接杀伤靶细胞、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攻击、趋化作用以及抗体形成法等几类。(一)增殖或增殖抑制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某一细胞因子能特异地刺激或 (二)抑制某些指示细胞的增殖,通过3H-TbR掺入或MTT法显色,反映待检细胞因子的活性水平。 集落形成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骨髓干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系统,根据不同造血因子能诱导干细胞或定向造血祖细胞形成某一种或某些种类细胞的集落,通过对形成集落形态学、酶学鉴定,计算不同种类集落形成的数量和比例,反映待测标本中CSF的种类和活性水平。(三)直接杀伤靶细胞在细胞因子中TNF-α、TNF-β具有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的作用,采用TNF敏感的细胞株如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以及WEHI164亚克隆13作为指示细胞,通过3H-TdR释放法或染料染色等可检测待检样品中TNF的活性水平。(四)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靶细胞受某些病毒感染后可发生明显病变和死亡,干扰素可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常用的病毒是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敏感的指示细胞为喉癌的上皮细胞株Hep2和羊膜的上皮细胞WISH,通过干扰素(IFN-α、IFN-β、IFN-γ)抑制病毒致病变的程度,计算出待测样品中IFN的活性单位。(五)趋化作用IL-8对多形核细胞、淋巴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可用小室法或软琼脂趋化法,PMN或淋巴细胞作为指示细胞,以细胞趋化的程度来反映样品中IL-8活性水平。(六)抗体形成法IL-6可在体外刺激某些B淋巴细胞系产生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指示细胞有分泌IgG的ARH-77、CESS和分泌IgM的SKW6.CL-4。在一定的条件下,待检样品中IL-6水平与培养细胞上清IgG或IgM水平正相关,通过标准IL-6的对照可推算出待检样品中IL-6的活性。表4-22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举例)被检细胞因子实验系统可干扰的因素IL-1 D.10(小鼠T细胞)增殖法(3H-TdR、MTT)人IL-2;小鼠IL-2、IL-4、IL-7、GM-CSF、TNF等 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TGF-β1、β2抑制作用 IL-4(小鼠胸腺瘤)CTLL转换法(增殖法)小鼠IL-4 黑素瘤细胞A352 增殖抑制法 IL-2 CTLL(小鼠杀伤性T细胞系)增殖法小鼠IL-4 IL-3 KG1(髓样白血病细胞)增殖法 TF-1(前髓样细胞)增殖法EPO、IL-5、IL-6、GM-CSF

第十五章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选择题

第十五章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 一、选择题 (一)A1 型题(标准型) 1.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是() A. 临床疾病的预防应用 B. 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C. 临床疾病的治疗应用 D. 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 E. 以上都是 2.免疫学测定细胞因子哪项是正确的() A. 特异性高 B. 不能确定生物学活性 C. 操作简便 D. 不能确定其分泌情况 E. 以上都是 3.分子生物学测定细胞因子评价哪项正确() A. 特异性高 B. 操作简便 C. 测细胞因子基因 D. 敏感性高 E. 定量 4.细胞因子生物学检测的特点是是( ) A. 特异性高 B. 可定量分析 C. 可测测活性 D. 定位 E. 可半半定量分析 5.关于细胞因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免疫细胞合成 B. 由非免疫细胞合成 C. 小分子多肽 D. 可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 E. 以上都是 6.有活化的T 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A. multi-CSF B. M-CSF C. G-CSF D. SCP E. Epo 7.由肾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A.G-CSF B.GM-CSF C.M-CSF D.Epo

E.LIF 8.检测细胞因子最可靠的方法是() A. 生物学检测法 B. 免疫学检测法 C. 动物体内检测法 D. 分子生物学法 E. 以上都是 9.细胞因子检测最简单、重复性好的方法式() A. 生物学检测法 B. 免疫学检测法 C. RT-PCR 法 D. 原位杂交法 E.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10.生物学检测法哪项是正确的() A. 维持细胞生长 B. 刺激细胞增殖 C. 保持细胞活性 D. 抑制细胞生长 E. 以上都是 11.3H-TdR掺入法属于下列哪种检测方法() A. 免疫学定性 B. 免疫学定量 C. 生物学检测 D. 原位PCR E. 原位杂交 12.细胞毒测定可用于测定() A. IFN-α B. IFN-β C. IFN-γ D. MTT E. 3H-TdR 13.那种细胞因子有下调作用() A. IL-1 B. IL-2 C. IL-3 D. IL-4 E. IL-8 (二)A1 型题(否定型) 1. 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 细胞因子种类繁多 B 多种细胞能可产生同一细胞因子 C 每个细胞因子都有固定的生物学活性 D 新的细胞因子不断发现 E 以上都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