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极地地区学案

极地地区学案

极地地区学案
极地地区学案

学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

学习目标

1.知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会在两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2.知道南极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知道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并对其作简要介绍

4.了解两极科考的价值及主要的科考站

5.了解保护极地地区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难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

学习过程及指导

学习过程及要求:①结合课文及地图独立完成自学指导中的任务②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③识记并展示

第一课时预习展示

自学指导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结合教材92页及图10.1和10.2)

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南极洲四周有

哪几个洋环绕?(结合图10.1和10.2)

3.站在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在南极点上建一座房子,房子的门窗开向哪个方向? 4.北极和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结合课文93页和94页,从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分析) 5.简要介绍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自学指导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6.南极科考有什么价值?南极和北极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7.我国在南极和北极建立了哪些科考站?(在图10.1和10.2中勾画出来)

8.思考:南极科考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自学指导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9.极地地区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10.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是什么?会带来哪些危害?

11.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条约规定:南极地区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的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禁止核爆炸和放射性废料处理。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

第二课时巩固展示

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结合课文及图10.1和10.2)

北极地区:北纬66.5o(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北冰洋是世界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南极地区:南纬66.5o(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跨经度360o,是纬度最高的大洲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被三大洋环绕,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南极洲与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三大洲隔海相望,其中,南极大陆距南美洲最近。极地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2.北极和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

①南极地区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由此形成的称呼依次是“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

②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

风速比南极地区小。

3.以极点为中心确定方向: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4.南极科考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我国的两处科考站(中山站和长城站)的建站时间均为2月,原因是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相对来说气温要高一些,自然条件要好一些,有利于科考建站。

5.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被称为“南极的主人”。其它动物有鲸、海豹、海象。

1

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北极熊 ,其它动物有北极狐、海豹、海象。

6.在102页图10.2上找出南极极点上的科考站:(阿蒙森—斯科特站),我国的两个科考站:长城站(1985年建在乔治王岛上)中山站(1989年建)

7.南极科考有什么价值?

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8.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规定:南极地区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的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禁止核爆炸和放射性废料处理。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第三课时反馈展示

1.七大洲中,大部分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2.当北京处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时,在北极地区我们一定能看到()

A.极昼现象 B.极夜现象 C.极光现象 D.太阳直射现象

3.南极大陆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A.北极熊 B.企鹅 C.冰山 D.鲸鱼

4.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分布在()

A.海洋中

B.北美洲的五大湖地区

C.南极洲的冰川

D.波罗的海

5.南极洲被称为“白色荒漠”是因为()

A.南极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覆盖,但年平均降水量很少

B.南极大陆没有植被,所以被称为“白色荒漠”

C.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所以被称为“白色荒漠”

D.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所以被称为“白色荒漠”

6.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

A.湿热

B.季风气候显著

C.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D.酷寒、干燥、烈风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人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朝着正南方

B. 如果人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朝着正南方

C. 如果人站在南极点上空,地球呈逆时针旋转

D. 如果人站在北极点上空,地球呈顺时针旋转

8.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是指北纬90°的地区

B.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方

C.北冰洋的小部分属于北极地区

D.北极地区大部分是被冰雪覆盖的陆地

9.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最南的大洲,四周被三大洋环绕

B.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C.不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D.地处高纬、海拔最低、气候酷寒

10.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共同点是()

A.纬度高

B.海拔高

C.陆地面积大

D.风速大

11.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A.鲸 B.海狮 C.海象 D.企鹅

1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果是:()

A.全球沙漠变成绿洲 B.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C.海平面上升 D.全球降水持续增加

13.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 )

A.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B.北半球的夏季

C.每年的7月至9月

D.9月23日前后

14.我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93年

15.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位于( )

A.南极圈以内

B.南极半岛

C.拉斯曼丘陵

D.乔治王岛

16.南极洲的矿产资源最丰富的是()

A. 铁、煤

B. 石油、天然气

C. 铁、石油

D. 金、铜

17.南极洲的气候成因有()

A. 纬度低,阳光斜射,接受的太阳光热少

B. 低气压控制,降水稀少,风力强

C. 海拔高,冰雪大陆,反射率高,更加寒冷

D. 终年处于极夜,无阳光照射

18.南极洲四周的大洋,按地球自转方向依次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19.

读“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纬线上用箭头标明地球自转方向。

(2)在180°经线两侧写明东经和西经。

(3)图中的海洋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4)我国两个科学考察站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

⑦附近的半岛是__________。

(5)A点在B点的__________方,

D点在B点的__________方。

20.读“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洲分别是:C

H

D

(2)岛屿:G

A

(3)大洋:F

E

海峡:B

30

30

40

60

60

9090

120120

150

150

180

0500km

A

B

C

D

2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导学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 学习目标 1、会摘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和地球自转方向。 2、能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比较两极地区,填写下列表格: 合作探究 活动一:读教材P92—93图10.1和图10.2,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说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 2.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 3.当站摘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摘南极点上建一座房子,房子的门窗开向哪个方向? 活动二:两极地区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差异 1.南极的气候有何特征(读教材P93文字) 2.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哪个更冷? 活动三: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1.读P92页图10.1,找出我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摘2月? 3.我国摘南极的第三个科考站已经建成,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课堂检测 1.南极洲的矿产资源最丰富的是()。

A.铁、煤 B.石油、天然气 C.铁、石油 D.金、铜 2.南极洲的气候成因有( )。 A. 纬度低,阳光斜射,接受的太阳光热少 B. 低气压控制,降水稀少,风力强 C. 海拔高,冰雪大陆,反射率高,更加寒冷 D. 终年处于极夜,无阳光照射 3.去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优质时间是( )。 A.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1月——3月 4.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地区的是( )。 A. 北极地区 B. 南极地区 C. 撒哈拉大沙漠 D. 塔克拉玛干沙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终年寒冷的地区 B.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地球上的“风库” C.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但降水量比北极地区大 D.南极地区由于降水量大,才形成了巨厚的冰层 6.1959年12月,为了保护南极的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中国加入该条约的时间是( ) A .1963年 B. 1973年 C. 1983年 D. 1993年 7.读图“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洋; B 洋; C 洋; D 洲; E 洲。 (2)摘图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A D G F E C B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设计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极地地区教案设计一、课标要求 说出两级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本课目标 、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 如果你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冰雪覆盖的地区 播放极地地区的DVD,归纳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探究一: 、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极地区:位于北纬o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o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答: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分析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答: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总结: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探究二: 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

件等。 【教学过程】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学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学案 【学习目标】 1.读极地地区地形图结合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资源等。 2.运用图片、景观图及资料,知道极地地区独特的生物资源,归纳极地地区的环境特点。 3.结合资料,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从自然探险到科学考察的历程,认识极地科学考察和人类和平利用南极的意义。 4.通过搜集视频及图文资料,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意义,知道保护极地,人人有责。 【自主学习】 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完成下列各题,把握本节基础知识。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 和合称极地地区。南极地区主要位于以南,包括及其周围的海域;北极地区主要位于以北,包括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三大洲部分地区。 2.南极大陆素有“”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多米。 3.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可以用、、来概括。 4.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动物是。 二、科学考察宝地 1.极地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地上 储存着大量的,海域及其沿岸栖息着无数的。 2.北极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等。 3.目前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等 四个。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了《》;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1991年制定了《》

【互动探究】 任务1 读极地地区地形图结合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资源等。 活动一:探究极地地区方向的判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一:“极地地区俯视图” 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材料二:“极地地区俯视图”的判读方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极地地区”俯视图的判读方法: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特殊的经纬线。俯视图的中心是南极(或北极)点,其他纬线都是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图中的经线是以极点起点向外辐射的直线。离开南极点(或北极点)沿任何一条经线前进,都是向北(或向南)前进。除南极点和北极点以外,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任何地方都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无论在哪个方位看,都是上北—上方指向北方;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无论在哪个方位看,都是下南—下方指向南方。(3)东西经范围。从0°经线出发,沿着地球自转方向至180度经线是东经度的范围;从0°经线出发,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至180度经线是西经度的范围。 (4)东西方向的判断。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确定,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方,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方。 1.自我突破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

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 南、北极地区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区域。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两极地区,把两极地区同太空、海洋并列起来,称其为人类急待开发的三大领域。从学生认识世界、 面向未来考虑,两极地区一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安排了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一个递进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认识极地地区。 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3.举例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4.通过极地科考的历程,感悟科学精神。 5.运用资料查找实例,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3.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难点】 1.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随着音乐,播放一组极地地区景观图片。学生观看,感受极地地区独特的景观。 【讲授新课】 活动一:读图描述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提示从纬度和海陆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活动二:分析北极地区的特殊位置对环境的影响。纬度高→得到太阳光热少→气候寒冷→冰天雪地。观赏北极地区的自然景观。认识这里生活的植物、动物、居住的人类。 结合材料,说说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利用学习北极地区的方法,进行南极地区的学习。请同学由图描述位置、分析环境特征。 解读“冰雪高原”,南极洲的海拔。 合作探究: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比较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分析成因。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总结对比南北极地区的差异,如位置、海陆分布差异,主要动物、居民,以及气候特征的差异。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第一位到达南极点的人。 【讲授新课】 了解人类踏上南极的过程,展示高风险的科考历程,认识科考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的资源(介绍煤)、研究气候、研究陨石等。 联系我国北极科考站,并从名字上巧记。 重点学习中国的南极科考站。观察科考站建筑的外形,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播放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的介绍。 补充提问,南北极科考时间的选择问题。 环形结构→视野开阔,减少风的阻力。 主体架空离地→防止冬季内陆8级大风,飞雪对其掩埋。 内部灯光→适应极昼,补充提问:中国哪些的科考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之外)。 极地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培养保护极地的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

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43224.html,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 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2)南极海拔高。(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4)风大 情景对话: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由学生分析对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教师在课间上相应指出四个科学考察站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特别要向学生提醒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分析建站时间和地理位置。从南极三个站的选址,也看出我国科学考察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补充我国2013年2月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的相关资料。 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科学考察站?供学生思考,带入下一节课的内容。 学生对这四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讨论,但老师要求学生不用急着马上回答,带着问题去听课 根据老师出示的课件图片,学生认识两极周围的陆地和海洋,认识到两极独特的地理位置 观看温度计上的几组数字,比较南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出南极比北极寒冷很多的结论,小组交流并回答南极比北极寒冷的原因 学生参与企鹅妈妈和企鹅宝宝的情景对话 阅读课本p96资料,并在地图上圈出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并比较不同(经纬度)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课程内容有8 条,“极地地区” 可以承载以下2 条内容。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图中的地理事物等。但是本校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还不是很强,学习压力小,凭兴趣去听课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4、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5、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的资源优势。 6、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 两极地区科考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4、运用资料和图片,说出极地地区是科考宝地的原因 5、知道南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教学新授 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板书:冰雪覆盖

七下地理 极地地区 导学案(1)

第十章极地地区(一) 学习目标 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练习与检测 一、单选题 1.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原因是() A. 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B. 沙丘遍布 C. 降水稀少 D. 分布着绿洲 2.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B. 淡水资源贫乏 C.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 D. 酷寒、狂风、降水丰富是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3.2016年,国家海洋局将推进“雪龙探极”“蛟龙探海”重大工程建设,确保“科技兴 国”战略深入实施,“雪龙探极”,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我国在南北两极地区都建有考察站 B. 南极地区虽被称为“白色荒漠”,但淡水资源丰富 C. 极地地区气候条件恶劣,都没有人类的长期定居 D. 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4.读南极洲图,回答下题. 南极洲四周大洋Ⅰ,Ⅱ,Ⅲ分别是() A.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5.我国科考队员在下列什么时间到南极考察合适() A. 夏季的7、8月份 B. 秋季的9、10月份 C. 每年1、2月份的暖季 D. 什么时间去考察都可以 6.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四面窗户都对着北方的房子,你认为应该建在() A. 北极点上 B. 南极点上 C. 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 D. 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上 7.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 A. 飓风,暴雨,寒潮 B. 酷寒,干燥,烈风 C. 暴雨,雷电,冰雹 D. 台风,寒潮,干燥 8.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淡水资源丰富 B. 科考的最佳时间是12、1、2月 C. 企鹅、北极熊的故乡 D. 冰山面积逐渐增加 9.与其他大洲相比,南极洲年平均气温非常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10.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 B. 都有长期定居人口 C. 都建有科学考察站 D. 企鹅是南极地区的象征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陈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课前准备:自主预习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结合练习册知识结构题,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2图10.1“南极地区”和P93图10.2“北极地区”

初一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 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要求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 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 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另外,还需要使学生明确北极和南极是两个点,而极区的范围则大致在极圈以内,这与平时的说法有出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 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2)南极海拔高。(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4)风大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II)

第十章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导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II)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极地区的范围,归纳比较南极地区、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点。 2、认识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 企鹅出来欢迎大家,引出南极洲。 【自主学习】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围绕着着_____不停地旋转。 2、地球上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由于太阳的斜射,会出现_____和______现象。并且南北半球的_______相反。 3、北极周围都是________。 4、南极周围都是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看课本P92-P93页的图10.1和图10.2,并阅读相关内容,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1)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并能快速的指出。 (2)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 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 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 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 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 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 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找出北极圈,说明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 指出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说明 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结构、教法分析 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列表如下: 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说出两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能力目标: 1 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 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教学过程: 引入:(略) 新课 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 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 3)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 读北极图: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北极圈) 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 读南极图: 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南极圈) 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 自学内容: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自学目标:1、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通过了解极地气候条件的恶劣,认识到极地科学考察的艰巨性,树立勇敢进取的精神自学重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特殊自然环境特征和丰富的资源 自学难点:学会根据“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探究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原因及方向的辨别 自学方法:1.两极地区的价值(从下面两方面分析)有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科考价值 自学过程: 任务一:读106页有关秦大河等科考队“穿越南极”的资料给你什么启示? 2.阅读P104的两段新闻报道,看看我国已在南极设立了哪两个考察站?描述两科考站的位置?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3.过去人类在极地的活动主要是以为主,而现在是为了进行。请大家继续看图10.2想想南极有哪些矿产资源? 4.南极既不是温带,更看不到森林为什么也会有煤呢? 5.阅读课文,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任务二: 1. 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

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 日本方的辩论中心: 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 2.《南极条约》的宗旨: 3、南极地区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淡水资源储量的72%。等 建构知网; 1,科学考察的宝地 2,基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极地地区学效检测(2) 一.选择题: 1.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 ) A.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B.北半球的夏季 C.每年的7月至9月 D.9月23日前后 2.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位于( ) A.南极圈以内 B.南极半岛 C.拉斯曼丘陵 D.乔治王岛 3.横穿南极大陆国际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名叫( ) A.李乐诗 B.秦大河 C.金庆民 D.李华梅 4.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A.海洋 B.北极地区 C.南极地区 D.大江、湖泊 5.我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93年 6.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 ) 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 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7.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A.成群的企鹅 B.皑皑的白雪 C.多彩的极光 D.漂浮的冰山 8.人们去极地的最终目的是( )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导学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 漂市一中钱少锋 学习目标 1、会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和地球自转方向。 2、能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比较两极地区,填写下列表格: 合作探究 活动一:读教材P92—93图10.1和图10.2,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说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 2.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 3.当站在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在南极点上建一座房子,房子的门窗开向哪个方向? 活动二:两极地区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差异 1.南极的气候有何特征(读教材P93文字) 2.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哪个更冷? 活动三: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1.读P92页图10.1,找出我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3.我国在南极的第三个科考站已经建成,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课堂检测

1.南极洲的矿产资源最丰富的是( )。 A.铁、煤 B.石油、天然气 C.铁、石油 D.金、铜 2.南极洲的气候成因有( )。 A. 纬度低,阳光斜射,接受的太阳光热少 B. 低气压控制,降水稀少,风力强 C. 海拔高,冰雪大陆,反射率高,更加寒冷 D. 终年处于极夜,无阳光照射 3.去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1月——3月 4.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地区的是( )。 A. 北极地区 B. 南极地区 C. 撒哈拉大沙漠 D. 塔克拉玛干沙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终年寒冷的地区 B.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地球上的“风库” C.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但降水量比北极地区大 D.南极地区由于降水量大,才形成了巨厚的冰层 6.1959年12,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中国加入该条约的时间是( ) A .1963年 B. 1973年 C. 1983年 D. 1993年 7.读图“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洋; B 洋; C 洋; D 洲; E 洲。 A D G F E C B

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第五节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新课标倡导“改变地理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据本节课的设计的三维目标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力求做到以学定教,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以问题引导、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手、动脑、动口的平台,给学生以思考、交流、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初步掌握地理学习方法,体验地理思维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是区域地理的最后一节,基于前四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地区的方法、规律和各要素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采用问题引导下的自主探究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既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册中认识几个地区一章的最后一个区域,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东南亚、西亚等四个区域,对于地区的学习方法和认识规律已经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初二学生从年龄特点来看,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自主思维,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兴趣较强,并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已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 极地地区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四个地区的延伸。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极地地图的判读;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内容上,这四部分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特殊的位置造就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同时吸引着人类去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时则利用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将学生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于以上设想,本节课我选择以问题引导、自主学习为主,师生共同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采用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媒体辅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构建知识体系。 三.设计思路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虽然远离学生平时的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媒体的多样化和全球各地联系的密切,全球以及两极地区的环境、气候、资源等及其变化越来越引起学生们的关注。所以本课在学生平时认识的基础上,力求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从而培养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意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