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交关系的突破》导学提纲

《外交关系的突破》导学提纲

《外交关系的突破》导学提纲
《外交关系的突破》导学提纲

《外交关系的突破》导学提纲

导:

课程标准: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思考,正确回答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思考,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3、通过阅读材料、思考、小组讨论,正确总结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重要意义。

4、通过分析总结中美、中日两国关系的变化,总结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并分析总结中国面对当今国际局势应如何做,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对国际形式的影响。

学习难点:

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思:

1、阅读教材P89--90第一目:重返联合国,指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背景、及意义。

思考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用“恢复”而不是用其他如“加入”

之类的提法。

2、阅读教材P90--91第二目:中美关系解冻,思考假如你是尼克松(或周恩来),你将如何

说服国会(或中央政治局)同意改善中美关系?概括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结合当时的国内国际局势,思考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世界和中国的重要意义。

3、阅读教材P91--92第三目:中日邦交正常化,回答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背景、过程及

意义。

议:

1、通过分析总结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背景及意义,讨论国际形势与一国外交

局面的关系。并以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中国要赢得良好的国际局势,应如何做?

检:根据当今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并说明理由。

? 1.为什么新中国是恢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 2.20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国际形势到底发生什么变化?

?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 4.中美关系的突破对世界及中国有何影响

? 5.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1、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背景。

①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②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在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③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斗争结果。

④美国企图遏止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⑶、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①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②美国的阻挠----孤立中国的政策

2、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什么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法律意义上说明世界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代表。(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解决了代表权问题)

(2)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3)它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5、假如你是尼克松(或周恩来),你将如何说服国会(或中央政治局)同意改善中美关系?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过程及意义。

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美国: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

④西欧和日本对美国的挑战。

中国:

①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①1971.4,美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以民促官)。

②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官员交往)。

③1972.2,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④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结束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

⑤1979.1,中美正式建交(实现正常化)

(1)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促进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使中国处于关键性制衡地位,提高了中国的战略和国际地位。

(3)打开中国的外交困境,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引发了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4)有利于两国的经贸、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5)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争取中日建交,为日本取得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

(3)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及田中角荣首相的积极推动。

(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毛、周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方针,开展民间外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2、概况:

①标志: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日本对过去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损失表示反省,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随后,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

②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并陆续签订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

3、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是有重要的意义。

4、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①1945年4月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

③由于美国的阻挠,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

2、这给当前的中国以什么启示?

●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科技自主创新

●善于抓住机遇,适时调整战略

●……

小组讨论思考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于中国: 揭开了中国与美日两国历史的新篇章,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对于世界: 有利于三国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1、你如何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

2、如何理解中日关系上历史与希望的并存?

1.畅想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中美关系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

1、中美关系时好时坏,你认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根据当今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材料二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材料三:1971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四: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材料五: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以史为鉴,如何处理中美日关系?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通过本期以来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预习要求,学生对本课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并有着浓厚的兴趣。【教材定位】 本节主要围绕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三方面展开。其中,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概况及影响在教材中均有表述。学生需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本节内容在专题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既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学习,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讲述铺定基础。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史实,认识外交关系的处理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探讨事件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美、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通过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难点: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复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哪些成就?

生: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成就:与17国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 师:6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面临险境,美国继续敌视中国;过去的老大哥苏联由友好合作到严重恶化(两个拳头打人)。70年代,中苏关系继续紧张,而中美关系却得到改善,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要知道这一切的变化及原因,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 一、拨云见日——重返联合国 (一)概况 展示图片: “乔冠华在26 届联合国大会上”。西方媒体称“乔之笑” “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这是一种自信与自豪的笑。 师: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 生:…… 展示图片:11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二)原因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目标导航】 1.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感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1.代表人物 (1)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出“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口号;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李大钊:《新青年》主要撰稿人之一。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代替文言文。 (4)鲁迅:发表《》、《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5)蔡元培: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主要内容 (1)前期:提倡与,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 (2)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历史评价 (1)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进步性:①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突出作用)。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族觉悟、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③为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3)前期片面性: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答案要点:1.青年杂志文学革命论白话文狂人日记兼容并包 2.民主科学旧文学3.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方法归纳] 1.抓住典型人物,通过其思想和实践理解新文化运动。 2.按“三提倡三反对”掌握新文化运动内容,分前期、后期,积极、消极评价新文化运动。[知识建构] 通读教科书,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体验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中的“北大三兔” 蔡元培(1868~1940)、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都生于兔年(生肖都是按阴历算的,蔡元培生于阴历1867年末,属兔),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当年胡适曾自豪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从此“北大三兔”不胫而走,传诵一时。下面是中国政法大学龙卫球教授《传统与革新》一文的节录。 不仅那些政治革命,毫无疑问是全盘否定性的反传统运动,而且,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是全盘否定性的反传统运动。回首新文化运动,北大三兔(胡适,陈独秀和蔡元培)中,至少二兔是这种立场。留学过法国和日本的陈独秀,主编了《新青年》,主张从思想上对中国来一个彻底革新,以新思想代替旧思想,这旧思想就是儒家。《新青年》主要以批儒家为重点。《新青年》传播的新思想有限,翻译著作中较有水平的只有关于赫胥黎的科学精神的少数文章,其余基本上都是马列主义。1917年从美国回国的胡适提出全盘的文学改革和文字改革,激进地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作文应从社会角度和政治角度出发,而且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的文学。 [史料研读] (1)提炼作者的基本观点。 (2)材料涉及教科书中哪些史实? [问题思考] (1)根据材料,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大三兔”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贡献。 参考答案: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提纲

我有一个梦想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展示奥巴马图片问:这是谁?一起说出他的名字!他是美国第44任、第45任总统,同时也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非裔黑人总统,在美国这个曾经是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国家,他的当选,引起了全球轰动,这无疑是黑人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突破,也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一大胜利。 下面的图片,喜欢篮球的同学们一定很熟悉:乔丹,科比,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体现了黑人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你们知道一百多年前黑人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吗?又有谁来引导他们去改变他们的状况的?早在40多年前,有一位黑人运动领袖在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了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的这个梦想一直引导无数黑人为之奋斗,今天,就让我们借用这堂课去走进马丁·路德·金,走进他的梦想。(板书课题)2、 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观看《了午书简》中关于马丁?路德?金及《我有一个梦想》的介绍的视频(三)、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过渡: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什么能给人以心灵震撼?一起来走进他的梦想。在大家预习的基础上,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全文的题眼是哪个词语?明确:梦想(板书)找出全文正面描述梦想的段落在哪里?17—25 2、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几节,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文章背景,思考: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可以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师: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词语,很好,我们把它概括一下,可以说,金的梦想就是希望?(板书内容:民主平等自由正义) (四)、原声再现,感受语言 这是一篇作为在华盛顿广场25万人集会上的激情演讲,富有文采,热情洋溢的演讲,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请同学们认真听节选的原声录音,课文18-25小节,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演讲。 排比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感染力,使听众受鼓舞。 很熟练和流畅,声音是不是可以再大声一点,言辞恳切,有气势,感情也很投入,轻重音也处理得很恰当。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中国版的马丁·路德·金。 (五)、小结课文,课外延伸 结束语 听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马丁?路德?金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铿锵豪迈的声音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他的梦想依然激励着黑人在争取民权的道路上更加毅然前行。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希望大家以梦想为指引,以激情为伴,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每一步! 七、作业布置 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演讲词,表明你对未来的展望。

外交关系的突破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 难点: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 重返联合国 1、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壮大,以及对中国的大力支持。 ②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③随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和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它从法律意义上说明世界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代表。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意味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华敌视政策的破产。也使美国不得不正视同中国的关系。③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事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美关系解冻 1、中美关系解冻原因: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同时宣告了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美国一方面急于改变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地位,迫切需要找一个不依附于苏联的大国,而中国正好符合其要求。。③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给中国带来威胁。中国迫切想借美国的力量来缓解苏联方面的压力, 2、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 ①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与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精练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自主学习】 学习方面:思想文化 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阶级派别:先进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主张(口号):民主、科学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的局面之中; 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传入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一部分先进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 的独立,彻底涤荡封建的毒害。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在创刊号上 发表《》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主要代表人物:接受北大校长的聘请,《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李大钊、等 4.阵地:《》和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相关史事 1920年北大首次招收9名女生,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同校的先例。 人物扫描蔡元培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学成为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1)—(3) 思想革命(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和旧。 斗争锋芒指向:封建儒家思想(孔教) 鲁迅的白话文小说《》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新文化运动提倡和。(核心内容) 文学革命(3)主张推倒旧,倡导白话文。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一文,主张以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不模仿古人”“不作无病之”陈独秀紧接着发表《》一文,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2.意义(评价)(影响)(1)—(3) (1)作用(积极):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与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的作用。 (2)局限性(消极):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性 (3)性质(地位):是一次伟大的运动。 【习题精练】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孙中山 2.新文化运动开始与哪一年(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3.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先进的知识分子 4.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者(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康有为 5.新文化运动高举两面大旗是( ) A.民主和科学 B.自由和平等 C.自强和求富 D.自由和民主 6.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有关内容选择恰当的是( ) ①虎门销烟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教师版)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习情境提起美国,我们会神往那无与伦比的自由女神像:蓝天白云下,和平鸽在自由地飞翔;碧波绿水前,花团锦簇中,人们在自由地放飞梦想。可是,四十多年前,这一切仅仅是汤姆大伯的小屋,他们复制着先辈佝偻的背影,他们延续着先辈痛苦的呻吟,他们生活在有如他们肤色一样的黑暗里,没有光,没有希望……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黑人,或者说是一个黑人斗士,你会保持沉默等待消亡吗马丁-路德金没有保持沉默,而是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斗争方式,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方式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他的《我有一个梦想》。 二、知识链接 1、1963年8月28日,金率领25万黑人在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堂前召开集会,要求政府给予黑人自由平等权利。金在集会上即兴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说。随后在全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爆发了黑人民权运动。他主张以德报怨,以爱报恨。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2、作者及文学常识 (1)马丁路德·金是____美____国着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他在__华盛顿______领导了25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集会,发表了着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抨击_种族歧视_______政策。 (2)演讲词在内容和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本篇演讲词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一)在内容上:A.有针对性,短小精悍B.有启发性,立场鲜明:C.有感染力,感情强烈: (二)语言上,A.句式运用,简洁明快:多用整散结合的短句,具有整饰美、音乐美,加强感情的表达。B.多用人称及呼告语,使演说充满感情,富于感召力。C.多种修辞的灵活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三、课前预习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祈祷 ..(liào kào)枷.锁(jiā)萎.缩(wěi suō)缔.造者(dì)..(qídǎo)镣铐 履.行(lǚ)戳.子(chuō)侈.谈(chǐ)拯.救(zhěng)磐.石(pán)心急如焚.(fén) 崭.新(zhǎn)蜕.变(tuì)赎.罪(shú)匿.迹(nì)蜿蜒 ..(wān yán) 2、解释下列词语。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也做息息相通。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如同高山大河般雄伟豪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导入新课】 中国人以前是说古文的,之乎者也,很难懂。那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容易明白的白话文的呢?导入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自主学习】 一、兴起 1.标志:________年陈独秀在_________创办《_________》(后改称《新青年》)。 2.代表人物:_________、李大钊、_________、鲁迅 3.主要阵地:《_________》杂志 4.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二、内容和意义 1.主要内容:提倡_________,反对独裁专制;提倡_________,反对迷信盲从;提倡_________,反对旧道德;提倡_________,反对旧文学。 2.代表作品: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________________和陈独秀的_______________。 3、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合作探究】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当堂达标】 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 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A.义和团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D.国民大革命兴起2、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这三个“兔子”最早发起的运动是() A.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一次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C.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课标 必修 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学设计

必修一专题五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 张燕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探讨中美关系缓和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再现历史场景,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了解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过程。 2、通过阅读课文、材料、图片,培养学生历史材料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逐步缓和、中日建交基本史实及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归纳、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2、理解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政策,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外交风采与智慧。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2.难点:通过了解中国外交成就和经历曲折历程,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义教育,形成积极进取人生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节课的内容。新中国外交走过了50余年风雨历程,70年代是中国外交进行重大调整并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时期,这突出表现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改善,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三件大事,对中国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过程,从历史角度探讨其对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意义,成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四、学情分析 1. 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都是其明确要求学习的内容,应当说,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学生在上节中已学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知识准备状态较好。同时对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历史的现状和未来展望,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设置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讲授。 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这是1954年3月10日《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周恩来”。封面标题写着“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日内瓦国际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

八年级语文下册14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14.我有一个梦想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学法指导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语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事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中的理解。 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1.1963年8月28日,金率领25万黑人在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堂前召开集会,要求政府给予黑人自由平等权利。金在集会上即兴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说。随后在全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爆发了黑人民权运动。他主张以德报怨,以爱报恨。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2.作者及文学常识 (1)马丁路德·金是________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他在_______领导了25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集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抨击________政策。 (2)演讲词在内容和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本篇演讲词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一)在内容上:a.有针对性,短小精悍B.有启发性,立场鲜明: C.有感染力,感情强烈:(二)语言上,A.句式运用,简洁明快:多用整散结合的短句,具有整饰美、音乐美,加强感情的表达。B.多用人称及呼告语,使演说充满感情,富于感召力。C.多种修辞的灵活运用,使文章形象

生动,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3.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祈祷()镣铐()枷锁()萎缩() 缔造者()履行()戳子( ) 侈谈()拯救()磐石()心急如焚()崭新()蜕变()赎罪()匿迹()蜿蜒()4.解释词语 骇人听闻: 息息相关: 气壮山河: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大失所望: 公之于众: 无济于事: 摇摇欲坠: 不言而喻: 手足之情: 崇山峻岭: 5.整体感知 通读这篇演讲辞,查阅资料和结合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演讲对象: 时间: 地点: 场合: 涉及内容: 演讲目的: 合作探究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博 学 笃 行 自 强 不 息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小组规则:团结合作,积极参与讨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主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人物、旗帜、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中国梦导入新课——第9课《新文化运动》 (二)前置性作业——计时赛大比拼: 班级展示: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拿到讲台上展示。 (三)讲授新课 板书:一、吹响号角 3.主阵地南北齐:阅读教材P40-4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以及前、后期宣传思想的变化。 1.情景一: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礼仪?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道德方面。 2.情景二:帮助胡适先生拟一份白话文电报?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文学方面。 板书:三、永恒旗帜 1.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历史意义 2.新文化运动的感悟—— 四、当堂检测——擂台赛,大比武! 1.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1)民主 (2)自由 (3)平等 (4)科学 A.(1)(2) B.(1)(4) C.(3)(4) D.(1)(2)(3)(4) 3.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4.列举 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5.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6.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 A.创办《新青年》 B.创办《青年杂志》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十月革命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A.《新青年》 B.《青年杂志》 C.《每周评论》 D.《湘江评论》 8.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9.9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两篇文章是( ) (1)《庶民的胜利》 (2) 《孔子与宪法》 (3)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1)(2) B.(2)(3) C.(3)(4) D.(1)(3) 10.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的内容,表现为( ) A.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B.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 C.否定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D.将思想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1. 举出1918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刊物名称及创办人 12.从以下内容中你会联想到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13.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有哪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性质各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中华民族的什么品质? 五、课堂总结: 同学之间相互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反转思路: 知识脉络总结全课!(可以是知识树、历史年表、知识梳理等) 最后在短诗《少年中国说》中激励学生,祝福中国,结束全课!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提纲

宁晋中学“五为教学”高一语文导学提纲 编号YWTG-必修二-030 ——————————————————————————————————————— ------------------------------------------------------------------------------------------------------------------------------------------- 高二语文第 页 1 我有一个梦想 编制 曹景峰 及静 柳少敏 裴焕丽 杨英 使用时间2014-12-16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演讲背景。 2、掌握演讲辞的有关特点。 3、品味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 导学流程: 一、自学文本 1、阅读《名师伴你行》p85“知人论世”和“背景寻踪”,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思路。(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怎样实现这个梦想?) 二、理解运用(小组讨论,代表展示) 1、“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作者的演讲为什么会有如此非凡的魅力呢?试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三、迁移拓展(小组合作探究) 以《我也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字数200左右。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毛泽东、周恩来少年 梦想故事。 二 、自学文本: 听录音,整体感知,完成问题1、2. 三、 理解运用: 小组讨论,完成问题1、2 。 四 迁移拓展: 展示演讲 板书设计: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带答案

21.新文化运动 【目标定位】 【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历史背景 1).政治上: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2).经济上:一战期间 3).思想文化上:a、袁世凯倒行逆施 b、西方进一步传入中国 C、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进行思想革命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 3.代表人物: 4.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大力宣传 5.活动基地:蔡元培以“”为办学宗旨,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核心内容 ①“德先生”②“赛先生” 【探究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②口号: ③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文章有《》《》 【探究二】: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①胡适于1917年发表《》,系统提成了文学改革主张,即提倡,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探究三】 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4、提倡文化平民化 表现: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进步性: ①思想解放: ②政治和思想上 ③它促使人们 ④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3、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2)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知识结构梳理】 请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列出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新文化运动(导学材料)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材料)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一、填空题: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胡适、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其主要撰稿人。 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科学和民主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提倡,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 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者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攻击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二、材料解析题: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项内容? 为什么说“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青年杂志》、李大钊、鲁迅; 愚昧与专制、新道德、旧道德、旧文学; 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因为封建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而新文化运动是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新发展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影响和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知识目标: 标志 北洋政局黑暗兴起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我有一个梦想》问题学案

14.《我有一个梦想》问题案 班级姓名座号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补充链接】 1、作者介绍: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美国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马丁·路德·金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奖获得者。(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的生日也被确定为全国假日。他不但成为本国良知的代表,也成为世界良知的代表。他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的思想和典范不但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 2、写作背景:1963年8月28日,25万人响应马丁路德金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的石阶,对群众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演说,希望白人和黑人有一天可平等地生活在一起。 【自主学习】 1、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兑.()现履.()行戳.()子侈.()谈拯.()救 pán()石祈.()祷义愤填yīng()2、掌握下列词语。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教案——外交关系的突破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材内容与地位 与地位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二课主要简述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史实。专题五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在内容呈逐次递进的关系,可以概括为:50年代打下基础,70年代取得突破,80年代进行调整。而第二部分《外交关系的突破》恰恰在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上都是承前启后的一节,它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如果缺乏本课知识的学习,就会导致整个历史发展脉络的不完整。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温州地区高一学生设计。 优势:学生对于风云变幻的外交比较感兴趣,对于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和尊重产生深深的自豪感与荣誉感。因此本节内容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劣势:由于中考历史与社会是以开卷的形式进行,且总分仅三十分,导致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基础普遍薄弱。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高一历史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其原因及意义;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演变并探讨其历史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理解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认识中美关系的缓和是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突破的关键。

《祝福》导学提纲

高一语文导学提纲 《祝福》(第一课时)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教学设想] 1.理顺故事情节;2.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法指导] 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旅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 2.文体疏理法: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按情节发展阅读课文。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 4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学习,培养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学习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矛头对准孔教?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教材,完成下列题目。 一、填空题: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胡适、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其主要撰稿人。 2、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科学和民主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提倡,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 3、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者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攻击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二、材料解析题: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项内容?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制作人:高金凤【晨读在线】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踏。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成语积累】 摇摇欲坠: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耸人听闻:耸:惊动。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修辞仿句】 环境问题成为困扰人类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等,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 我有一个梦想,________ ;我有一个梦想,_________;我有一个梦想,_____ __ 。【答案】(示例)(1)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2)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快乐地嬉戏。(3)每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自由地翱翔。4)城市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地成长。 【背景链接】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坐公共汽车时坐到了“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因拒绝挪动而被警察带走。于是,黑人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举为这个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很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时,请乘出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人分开。他又在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1963年8月28日,黑人在华盛顿组织了一次25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辞立即举世闻名。他没有讲话稿,直接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这篇演说辞蕴涵了作者汹涌的激情,以磅礴的气势揭露了美国的现实,展示了黑人痛苦的生活处境,赞颂了黑人群众高昂的战斗精神和争取民权的决心,满怀憧憬地表达了要求人人平等、渴望民权自由的强烈愿望。 【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