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存在问题与对策

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存在问题与对策

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存在问题与对策
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存在问题与对策

曾国藩故居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专业:旅游管理年级:2010级班别:1班姓名:袁爱兰

指导老师:李爽

摘要:晚清名臣故居旅游开发理念在上个世纪末已经开始出现,现在大多数还处于浅层旅游开发阶段,由于缺少经验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曾国藩是晚清名臣的主要代表,现曾国藩故居已经得到一定的开发,但是存在许多问题。开发一个新的旅游地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发展条件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科学规划,树立正确的开发理念,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曾国藩故居是处于交通不便,离市区较远的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其发展对策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字: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问题对策科学规划

Abstract:Former Residence of the late Qing Ming Chen tourism development concept has begun to emerge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now most still in the shallow tourism development stage, due to the lack of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some problems. Zeng Ming Chen i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now Zeng Guofan has been some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Developing a new tourist destination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local economic level,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dition, then scientific planning,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build brand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unique tourism products. Zeng Guofan is in inaccessible rural areas far from the cit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need to do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 Zeng Guofan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cientific planning issues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旅游产品更是丰富多彩。名人故居是我国文化遗

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旅游者出于对名人的敬仰、对名人生活环境的好奇、对历史的了解,到名人故居吸取名人的修养方法,获取灵气。此外,发展名人故居旅游,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湖湘文化博大精深,中兴名臣曾国藩是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富有传奇色彩,历史褒贬不一,他在立功、立德、立言以及治身、治家、治学、治军、治国等方面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近年来,他的故居——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富厚堂已越来越引起了旅游界和文化界的关注,游客日益增多。富厚堂藏书楼为我国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清朝私人藏书楼之一,为更好的保护古建筑,发展旅游事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针对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开发对策很有必要。

一、曾国藩故居基本概念界定

1864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被同治皇帝诏封为“一等毅勇侯”加封太子太保衔。清代的礼制,汉人生不封公,死不封王,所以曾国藩只封了侯,这已是汉人达到的最高级别了,又因为清朝官制没有宰相,所以清制的大学士就相当于清以前的宰相。曾国藩是武英殿、体仁阁大学士,并是四位汉人中的首席大学士,故当地人称富厚堂为“宰相府”。其弟曾国荃也是清朝著名将领。曾氏后代可谓人才辈出,曾国藩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曾纪鸿,另一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曾纪泽,孙辈中曾广均二十三岁中进士,第四代孙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第五代、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在学术、科技方面都有所成就。

1、曾国藩故居旅游景点的含义

曾国藩故里旅游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包括富厚堂、白玉堂、黄金堂、大夫第(敦德堂、奖善堂)、万宜堂、修善堂、有恒堂、华祝堂、文吉堂等曾氏十堂曾氏祖坟之外,还有秋瑾故居及蔡畅故居光甲堂以及天子坪、九峰山等自然景观。富厚堂,是曾国藩故里旅游区的核心景区,是全国保存无几的“乡间侯府”。曾国藩故居是“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的出生地和成长之地,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

底蕴,按旅游资源的基本成因和属性分类属于人文景观。现今,曾国藩故居已经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新潇湘八景之一。

2、曾国藩故居旅游景点的特点

人文景观作为人类有意识的建造物,包含着浓郁的人性因素,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双峰县荷叶镇作为名人故里可谓人杰地灵,除了曾国藩,还有杰出女性秋瑾、向警予、蔡畅,这里也被称为女杰之乡。曾国藩故居旅游景区由于它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历史文化研究性、长效性、继承性、观赏性、分散性的特点。

(一)历史文化性: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在政治、经济、军事、修身准则、文学创作等方面都具有深厚影响。他是中国近现代建设的开拓者,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藏书楼,曾藏书达30多万卷,系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许多人来此旅游的目的大部

分是为了来领略名人生长环境风光,研究名人的思想和学术文化,学习曾国藩“八大家法”,因此具有历史文化研究性。

(二)长效性:曾国藩故居拥有名人书画、雕刻、绘画等艺术景观,各种建筑景观和各种民俗文化,而且受到了国家的保护。这些对旅游者的影响不会褪去,将长久存在。

(三)继承性:名人的一些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常会为后人借鉴和学习。例如许多游客不远千里而来就是为了学习曾国藩“八大家法”: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条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忘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四)观赏性:曾国藩故居旅游区除了有众多古代建筑还有九峰山、仙女点、石鸡寨、天子坪等山水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都有着不解之缘,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感受名人故里风光更有利于体会名人当时所处环境的心境。

(五)分散性:由于曾国藩故居旅游区地处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且各景点较分散,所以其开发与发展有一定的困难。曾氏十堂住宅区就跨越十几个村,有的尚未开发出来。随着现代建筑风格的流行,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实施行动也越来越难。

一、曾国藩故居旅游发展的背景

1、政府管理

富厚堂曾被国民政府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尽管富厚堂为攸永人民公社及攸永卫生院、粮站、供销社等单位的驻所,在破“四旧”时,还是有一些建筑艺术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之,随着年代的久远,富厚堂的屋面、围墙也有自然的损坏,为此,历届政府领导都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拔出了小量资金予以维修。特别是原县长禹寿全同志,还多次拔出专款,对富厚堂的屋面、围墙进行了保护性的抢救。1988年,双峰县文物管理所向县人民政府申报,次年6月,双峰县人民政府将富厚堂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此,富厚堂的保护有了法律的依据。1994年,双峰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曾国藩学术研讨会组委会,曾国藩故居维修基金会。至此,富厚堂有了专职的管理干部。2006年,被誉为中国“乡间侯府”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娄底市第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日渐升温,曾国藩的故居---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已越来越引起旅游界和文化界的关注,国家领导人、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原湖南省省长张云川、现任省长周伯华、省政协主席胡彪、省委副书记文选德、副省长贺同新,一些军区司令员等领导先后来到故居视察、指导工作。

2、交通条件

荷叶是名人群体之乡,曾国藩故居建筑群保存完整,交通区位荷叶镇位于长、株、潭、衡、邵、娄等六个大中城市的几何中心位置,同时荷叶镇不仅地处新建成通车的上瑞高速潭邵段和京珠高速的夹角位置,而且全省目前有四条黄金旅游线,且是长沙---韶山,长沙---南岳---郴州两条黄金旅游线的夹角位置,正好构成“韶山---富厚堂---南岳”的旅游线,314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3、资金来源

近年各级政府对旅游开发这一朝阳产业高度重视,国家拨款数额巨大。社会各界对曾国藩这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加上曾氏后裔的外联内引均为项目开发提供有利的资金来源。许多投资商也看中荷叶镇这块山水人文景观丰富的宝地,纷纷来咨询并参与投资。

4、旅游资源概况

曾国藩故居所在地荷叶镇经省文物、旅游部门及各级专家评定为全国罕见的旅游资源大镇,拥有代表湘中传统民居大宅的曾氏十堂,晚清重臣曾国藩是其代表人物,荷叶同时又是“女杰之乡”,是葛健豪、蔡畅的祖居地,是秋瑾、唐群英、向警予的出生地或婆家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建筑群历经几次传统文物破坏,但仍基本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成为一个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晚清文物景观。同时又有国家森林公园九峰山,山石造型景观石鸡寨,地下军事工程天子坪等自然、人文景观50多处,环境幽雅,交通便利,以历史名人故居和体现耕读文化为主的旅

游特色独树一帜。

二、曾国藩故居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曾国藩故居正式进入开发期是在2002年。为全面促进曾国藩故居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紧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步伐,双峰县人民政府委托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编制了《湖南双峰县曾国藩故居旅游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并于2002年12月通过了专家评审,规划将曾国藩故居---富厚堂作为湖南省的一个重点旅游资源开发。为挖掘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打造湖南的一个重点旅游品牌,县政府共设计规划了以富厚堂旅游区为中心的“五区、一线、一基地”即富厚堂观光旅游区. 天子坪---白玉堂旅游区. 九峰森林公园度假区. 石鸡寨观光和农家乐旅游区. 一线即:由富厚堂---天子坪,白玉堂为主线,发展到环线. 一基地:富厚堂旅游区形成综合性接待组织起跨县域旅游辐射的服务基地.。按照先核心景区后周边景点有序开发思路现在已经有25个项目进入建设阶段,完成了初步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翠荷园建设300亩翠荷园和300亩名优水果基地及周边民居封火山墙改造;步行购物街;旅游环线建设;中国家教博物馆;湘军文化园。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景区建设需要投资总额为5625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100万元。具体如下表:

表1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景区建设投资表

2011年9月,我县与湖南华剑实业集团签署了曾国藩故里文化旅游区开发协议,计划投入30亿元对景区实施开发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计划投资7亿元。最终目标就是将景区打造成湖南乃至国内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本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负责、对中国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华剑集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计划将该区域打造成国内外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旅游区内的曾国藩故里牌楼、文化景观大门、文化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院落酒店已

经进入施工设计阶段,部分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

自2001年以来,双峰县就非常重视曾国藩故居的整修工作。同时,成立了曾国藩故里管理处,注册成立了双峰县曾国藩故里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走招商引资之路。近年来,双峰县政府广泛筹资600多万元,迁出了原驻富厚堂的所有单位和住户,拆除了富厚堂内的非原始建筑,征收了门前半月塘,抢救性修复了南北回廊、封火墙、绣楼、思云馆、求阙斋、归朴斋藏书楼、前进主楼,完成了翠荷湖的主体建设。据一位李姓导游介绍,目前曾国藩故居富厚堂修复基本完成,只有新的思云馆右下面还有三个粮仓,一个荷花池塘和一个亭子没有修复。而以富厚堂为主体的“白玉堂”、“黄金堂”、“万年堂”、“大夫第”却还没有开始动工修复。

三、曾国藩故居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

1、对当地影响分析

1、经济影响

发展曾国藩故居旅游,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之逐步趋向于合理化、多样化。势必会带动当地建筑业、房地产业、教育事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信息传输业、保险业、餐饮业以及其他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可以给增加居民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范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曾国藩故居当地居民是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要生活方式,如种植五谷杂粮、养鱼、养猪、牛、鸡、鸭等。旅游开发,会引发当地农民从事小商品经营、农家乐、甚至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可获得高额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有利于推动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媒介,招来八方宾朋,不仅为本地区带来大量服务收入,而且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和开拓市场,提高当地产品的知名度,增加销售渠道。另外客流量增大,游客消费增长,不仅可

以带动餐饮、旅馆、交通运输业,而且可以带动旅游纪念品加工业、工艺品制造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而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可为农业注入资金、技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从而使农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

2、环境影响

环境是旅游业发展和存在的基础。没有优质的环境,会影响旅游者游览的心情。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加强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需要对景区生活垃圾、过度开垦、水源污染等进行管理整治。发展当地旅游,政府会加强对农村居民和旅游者的生态环保意识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居民和旅游者保护当地环境。此外,翠荷园、果园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将美化当地环境。

3、社会文化影响

加强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对社会文化具有巨大影响。通过对曾国藩故居旅游的开发,搜集遗留在民间的书籍,对村民祖传的古代建筑、瓷器、家用器具等购买收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等等这些都有利于保护当地名人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必然促进内外地的科学文化交流,这些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4、其他影响

加强曾国藩故居率的开发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作用以及与都市旅游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可以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农民,同时通过其示范和推动作用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旅游者过参与农业生产项目,既获得了生活乐趣又学习了农业、农村的知识,健全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扶贫和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方面。

四、曾国藩故居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规划

曾国藩故居旅游自开发以来,虽然有进行总体规划,但是在实际情况的考察

和特殊情况处理情况还存在欠缺。双峰县的旅游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投资风险较大,投资吸引力不足。而且没有选择科学指导思想对旅游开发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编制工作。在进行资源开发规划的时候没有作建设性详规和景区规划,也没有对产品和市场进行规划。在进行综合规划时没有进行具体项目规划。在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只是单纯追求完成既定目标与经济利益而忽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因此开发存在盲目性,规划滞后,造成资金的浪费。直接后果表现为产品文化定位缺失、服务功能不去齐全。旅游路线规划不到位,许多景点还未进行系统开发,就连距离曾国藩故居不太远的景点,如九峰山森林公园、怪石群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就已经出现资金困难了。

2、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曾国藩故居位于农村地区,当地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较大投入。经过几年的建设,虽然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交通方式过于单一,只有水泥马路。而且线路非常单一,旅游道路设计没有形成循环线路,游程漫长、单调、乏味。沿途没有什么特色风景。马路维修工作不到位,许多马路因为冬季结冰而破损,没有得到维修。曾国藩故居所在地荷叶镇,大部分地方属沙质地貌,或黄壤地貌,又加上之辈长期缺乏有效保护,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交通就会完全堵塞。景区内基础设施也不齐全,垃圾桶、指示牌、厕所等几乎是少之又少。景区提供的住宿条件也比较差,大多数只是档次比较低的农家乐。

3、旅游接待服务差,旅游产品单一质量低

由于曾国藩故居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游客不是很多,根据成估算以及市场预测,景区还没建立起完整的接待服务设施。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提供的服务没有标准,安全性也不高。如:翠荷园上没有供游客乘坐的小船,只有当地农民制作的竹划,当地人们不是以水上生活为主,技术有限,没有安全保障。旅游产品比较单一,体验型旅游产品很少。旅游产品以观赏为主,如晚清时代文化遗产、翠荷园、农田等。许多人来曾国藩故居是为了感受一下曾国藩治家、治军的思想,目前大部分游客认为:这里和其他的人文景观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修复的几间房子,就是一些图片和文字介绍,并没有从生活场景展示出一代湘军领

袖的风范。如果说到这里来只是看些图片和文字,也许没有必要赶上百千里的路途,完全可以通过各种书籍来了解。目前藏书阁的书确实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大部分书已经很破旧,游客无法借阅,只是作为展示。

4、政府管理机制缺失,监督机制不完善

曾国藩故居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能力不强具有直接关系。在开发期间,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急于求成,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和政绩,而忽视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财务投入力度不够,引资开发比较消极,工作推动更是被动。目前虽然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景区建设小组,但实际工作效率不大,对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没有进行跟进,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另外缺乏民主监督,存在部分高官贪污腐败现象。没有协调好当地农民和政府的利益,导致农民对政府产生怀疑和抵制。

5、开发资金短缺,缺少融资渠道

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少数曾国藩后裔和崇敬曾国藩的社会各界人士捐赠了部分资金。由于曾国藩故居地处荷叶镇,是属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没有大型企业,对外贸易非常少,因此招商引资的企业非常少。目前主要引进曾国藩故居整体开发、鞋业配套等三个项目,以及华剑集团。而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进程对招商引资的依赖程度相当高。目前已经有数十家企业和双峰县曾国藩故居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洽谈过,也有意向投资。但是因为政府要求的门槛太高,投资比较大,很多企业觉风险大,回收慢,还是有所顾虑。

五、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性对策

1、科学指导规划,创新发展模式

发展曾国藩故居旅游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进行科学规划。发展是第一要义,逐步扩大建设规模,相继完善山岳、水面、地下、空中旅游设施,在全镇范围内形成立体开发效应。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坚持以当地农业原有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为基础,根据旅游业的要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结

构的布局,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规模,合理调整种植业之间以及种、养、加之间的产业结构、利用我国传统的农业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聘请有资质、有经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旅游规划设计公司设计产品。注重对景区特有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使之产品化,能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参与得进去。不断丰富景区产品的供给和提供满足不同客户群体需求服务上精心设计,完善旅游功能和盈利模式,不断积极引进资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必须统一各级各部门的思想,站在全县发展的高度,树立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曾国藩故里文化旅游开发作为重点项目强势推进,要加强对项目的配合,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全力保障好、服务好华剑集团各项工作。政府要理顺故居旅游开发工作机制,理顺旅游开发指挥部、华剑集团、荷叶镇三方关系,推进项目方案规划的报批和重点项目早日动工;要尽力改善交通状况和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切实优化景区外围环境,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把曾国藩景区打造成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要充分利用当前黄金季节,抢时间、赶进度,搞好旅游景区建设各项工作,确保景区开发工作能如期完工投入运营。

3、发展当地特色旅游项目,提高产品档次

在旅游产品设计方面寻求突破。名人故居类景区属于人文旅游产品,存在观光产品多,参与活动少;静态展示多,动态演绎少;传统形式布置多,现代科技运用少的局面,导致名人故居类景区出现与市场需求脱节的趋势。虽然一些名人故居类景区游客众多,但景区依托吸引游客的资源正在发生转移,单纯依托故居的景区开发效益不明显。因此,名人故居类旅游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强调现场感、动态感和参与感。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根据当地特色,发展农林观光、农田耕作体验以及农民风俗文化活动。发展工艺品制造业,制造晚清时期的家庭用品,农村家庭用品,供旅游者购买做纪念。也可以结合曾国藩一生著名的历史事件,制作一些工艺品,如铸造湘军兵器模型,水师兵船模型。建造小船只,发展水上旅

游产品。如:采摘莲蓬、钓鱼虾、划船以及水上游玩等等。坚持观光型旅游产品与体验型产品相结合。此外,曾国藩故居开发旅游商品可以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出售土特产,如农家鸡鸭、永丰辣酱、土鸡蛋、五谷杂粮等,既绿色有安全营养,一定会深受外地城市旅游者的喜爱。

4、加强监管,转换机制

国内县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能力不强具有直接关系。不能只追求政绩还忽视监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提高执政能力和指导规划能力。同时加强政企联合,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去发展地方旅游业。注意处理政府和人民的利益,以及听取群众的意见,发挥群众智慧。翠荷园的修建,部分农田已经占用,农民失去田地,政府除了给予赔偿还应该协助和支持农民创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对曾国藩故居开发建设财务报表进行公示,设立群众意见箱,让民众参与监督。

5、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旅游规模

在旅游产品宣传方面寻求突破。名人故居长期缺乏自我宣传的意识,知道了解的人不多,普通群众甚至连名称、地址都没听说过,必须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通过新闻媒体、文艺创作、网络等多种渠道,以新闻报道、文学影视作品、纪念画册、举行纪念活动、张贴宣传品等手段,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鼓励利用名人故居举办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征文等,掀起研究名人的高潮,扩大影响。

曾国藩这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已经具有比较大的名气,国内外对他的评价还存在争议。因此,在对曾国藩故居旅游进行宣传时,要引导旅游者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曾国藩一生历经中国衰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精做学问,后从戎理政,经商办学取得不少成就。所建湘军有收复新疆、保护台湾、抗击外辱的历史壮举。他也有镇压太平军、杀人割地的历史污点。历史是公正与客观,他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可磨灭,尤其是曾国藩留下的《曾文正公文集》一书,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重视。对于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要进行大力宣传。除了宣传曾国藩本人的影响力,还要宣传故居的文化特色,一方水养育一方人。

荷叶是豪杰之乡,必有它的特殊环境意境,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

六、结论

纵观目前国内名人故居开发案例,发现大部分功能过于单一,大多只限于参观,而国外故居,在保持居住功能的同时,还附带参观、游览、娱乐等多种功能。这是由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所决定,旅游者在参观游览的同时,还希望得到休闲和娱乐。

曾国藩故居所处的特殊环境,开发发展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名人故居发展必须依托名人号召力进行开发。除山水依托类和园林宅院类外,其它类型资源在产品开发中,主要依托名人影响力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主要围绕名人本身特点进行开发,产品类型多以观光为主,在市场营销方面以名人为号召力进行市场开拓。名人故居没有充足、有效的资金进行旅游开发之前,要先保存原貌,明确主题,做好规划,再进行开发建设。找准市场,将客源市场进行分级,根据市场来开发旅游产品。曾国藩故居开发方式较单一,主要以文物参观展示为主,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名人故居类景区因其名人效应大多市场认可度较高,比其它类型景区在同等条件下开发具备优势。中国历史教育、媒体宣传、影视传播、小说故事等信息传播的普遍与广泛,使人们接受名人信息的机率大,对名人的了解会相应激发旅游者对相关景区的旅游需求。此外,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则使该类旅游产品能够促使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旅游者出游。打造品牌旅游文化,开发设计具有特色的名人故居旅游产品体系。

双峰县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景区建设项目是一种通过实施旅游兴镇的策略,优化双峰县及荷叶镇的产业结构,推动镇域和县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缩小贫富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表现形式》2009年,沈和江 IBSN:978-5646-0401-1

[2]《娄底优秀文艺作品选 1990-2005民间文化研究卷》2006年,李东升,李德仁,ISBN:7-5404-3772-3

[3]《名居与名器》2012年,聂鑫森,第38-42页,BISN:978-5028-3952-9

[4]晚清名臣故居旅游开发理念的构想——以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为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王业良,刘辛田,全华

[5]曾国藩故居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刘辛田,王业良

[6]曾国藩故居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双峰县曾国藩故居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2005年5月

[7]我国县域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7期,李军

[8]益阳旅游景区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益阳市外事侨务旅游局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精品源自中考试题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

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

关于发展我省森林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我省森林旅游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卫书记的指示,省政协把发展我省森林旅游作为2010年调研重点课题。在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今年6月钟文主席、张海国、邱德群副主席带队,分三组赴安徽、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考察调研;9月组织了由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省林业、旅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调研组,深入我省霸王岭、尖峰岭、五指山、七仙岭、吊罗山等森林旅游景区实地调研;9月17日、11月13日钟文主席主持召开两次专题座谈会,11月21—23日带领调研组相关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在三亚召开的全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工作座谈会。调研组在深入考察调研,充分吸收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此报告,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 调研组认为:海南蕴藏着宝贵、丰富、独特、原始的热带森林旅游资源,但目前开放开发利用的很少,总体上还是消极保护和单一利用模式。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应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题中之义,当务之急是解放思想,坚决摈弃?开发即破坏?的错误认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以敢闯敢试的魄力和决心,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森林公园来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打造集雨林观光、森林保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热带海岛森林公园?。 一、海南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优势得天独厚 (一)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海南四面环海,四季如春,冬季可避寒,夏季可避暑。特别是森林空气清新,细菌含量少,植物精气丰富,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调研组在部分林区实时测定,海南热带

雨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万个以上,局部地区高达5万个以上,其中霸王岭高达8万个以上。海南被誉为?天然氧吧?,这是发展森林旅游、健康产业的?金字招牌?。 (二)稀缺独特、原始神秘的热带森林资源。海南是全国热带天然林保存最完好、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全省现有森林面积31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59.2%。其中天然林面积989万亩,包括200多万亩保存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海南被誉为热带生物?基因库?,有野生维管束植物4600多种,蝴蝶等昆虫6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6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云豹、巨蜥等15种;全省有5大类24种湿地,面积近550万亩。热带雨林植物景观典型神奇,地貌景观雄伟壮丽,水体景观瑰丽迷人。这些宝贵珍稀的森林旅游资源,在国内独具特色,在国际上也毫不逊色,对游客充满了吸引力。 (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山海资源。海南省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二,有1528公里海岸线、280个岛屿、68个海湾,有珊瑚礁、红树林、青皮林等构成的生物海岸,山海相连,蓝绿相依,是我国唯一既可发展热带滨海度假、又可发展热带山地雨林度假的区域。 (四)丰富多彩、浓郁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海南不仅有富集的森林旅游资源,而且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尤其是本岛独有的黎族,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史积淀,逐步形成璀璨而独特的文化,包括黎锦、船形屋、农耕、文身、老古舞、独木器、鼻箫、歌谣、礼仪风俗等,极能有效地激发游客的兴趣和热情。神秘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别致的乡土文化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是海南森林旅游的潜在价值和生命力所在。

国内生态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内生态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 (1)旅游发展与扶贫 当前,旅游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中西部地区拥有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已经在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扶贫战略已经成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中西部地区扶贫攻坚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旅游与很多其它的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一样,随着规模化和规范化运作,穷人在参与程度和在“价值链”中的份额非常有限,旅游扶贫有可能加大贫富差距。 (2)生态旅游概念和认证 目前国际上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非常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标准,会上有代表提出单纯依靠定义来发展生态旅游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的情况是有一些企业或个人,大肆宣传开发生态旅游,其实并不关心旅游本身,真正关心的是资本运作,即以旅游开发为名取得低利息贷款,把贷款投入到利润率高的行业中去。 而一些真正想搞生态旅游的企业或组织,却要花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来应付这些层出不穷的“李鬼”,以免被各种怀疑的眼光误认为自己的动机不纯。这就导致了市场的混乱,投资者对于投资环境没有安全感,很多适合的项目地区随之失去了开发生态旅游的机遇。 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究竟是强调“生态”还是强调“旅游”,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众说纷纭之中似乎各有各的道理,导致各方面对于生态旅游的要求既复杂又略显苛刻,开发的过程需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使得生态旅游从一开始就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而由概念而引出的生态旅游认证,比如国际上知名的绿色环球21认证,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国内的认可和接受,在中国的推广也有待时日,短时期内还无法解决生态旅游真假难辨和市场混乱的局面。 (3)生态旅游产品 相对与大众旅游市场的无序开发和唯利是图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家对于开发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精品的观点是比较肯定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较多,例如生态旅游市场信息由谁或应该由谁来收集,产品由谁来设计,如何开拓市场以及市场是否接受,做精品项目需要的先期投入资金从何而来,精品项目的卖点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生态旅游究竟应该承担多大的功能和任务? (4)生态旅游的市场营销 中国的生态旅游处于探索开发阶段,针对市场营销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考虑,一是市场定位问题,二是生态旅游采用什么的营销方式。旅游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它是企业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来确定本企业的服务对象。 中国的生态旅游市场应该怎么定位,目标群体是外国游客?还是中国的富有人群?需要进一步思考。 中国目前的旅游营销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是,(1)市场动态掌握的少,宣传促销的针对性不强;(2)宣传促销的投入不足;(3)整体促销合力不强,宣传促销活动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生态旅游要避免以上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现在媒体的力量和政府的作用,加强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促销,扩大生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开生态旅游的旅游市场。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的促销手段开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增加生态旅游的影响力。 (5)旅游与旅游开发区当地人的权利 旅游开发商、政府干部等应该把充分尊重当地社区群众意见,保证他们的权利加以慎重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910304111 姓名:金晓萍 指导教师:孟英伟 2012年6月11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苏州市乡村旅 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尽 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 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金晓萍 2012年06月 11 日 (学号):0910304111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其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使其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道路,将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结合相关旅游产业的理论,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策略,为苏州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 关键词: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in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ompetitive nature,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Bu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ourism, how to make it to more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way,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rect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ourism industry. To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uzhou rural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blackboard. Keywords: Suzhou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s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_傅德荣

97 小城镇建设2006/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 英国Richard 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积极对策,使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以英国为例,一百年前,许多农村家庭为摆脱贫 困迁移到城市,而目前人口开始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水平是全国平均增长数的两倍,其中以年老的有钱人居多。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约1100万。但是与增加了的人口不协调的是农村落后的社区基础服务。加之“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将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农村社区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入下降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环境等问题突显出来。1/5人口的问题如不很好解决,无疑将是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了直接应对并解决上述特殊问题,英国在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增加了对“环境”与“农村事务”问题的重视,这一改动正是针对英国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而为,其有的放矢已经初见成效。 为发挥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一举多得的优势,“农村事务”采取了更加具有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提供给农场主和土地管理者费用开展管理活动,以此来改善和保持农村风光,野生动植物及生活环境;有机耕作计划———通过资助农场主从传统的耕作方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傅德荣 英国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在乡村旅游的兴起,全国越来越多的乡村被开发为旅游乡村。在这个潮流的带动下,乡村 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也有弊,优点在被无限放大之时,弊端比没有被 掩盖掉。若是这些弊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会弊大于利。因此,了解这些问题, 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将是乡村旅游业开展之初首要做好的。 1.乡村旅游的起源 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夏,路上都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没有蓝天白云,没有清澈小溪,更没有鸟语花香。大城市就像一个大大的牢笼,每天有着规划好的行程,有着道德规范好的行为准则......城市里的人有着太多的不得已,有许多的压抑,许多的不自由,不快乐。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积蓄的情绪需要释放。因此,就有了许多想到大自然走走,感受感受,释放自己的人。然而,一些名山大川为世人所敬仰,很多时候都会有如潮的人流,并不是放松自己的好去处。这时,乡村的炊烟袅袅之景,乡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随心安逸生活景象,还有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都使大城市里来的人感触颇深。还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以前,现在的故事。在乡村,没有拘束,没有压力,也没有喧闹,只有自然的宁静。而当到乡村散心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发现有利可图的商人,开始出资开发乡村旅游,就这样,乡村旅游开始商业化出现了。 2.乡村旅游开发分析 乡村旅游其实有许多的优点,让人们了解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欣赏乡村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但是,现在,许多跟随乡村旅游潮流的商人开发的乡村旅游,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们只是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忽视了乡民的利益与造成的问题后果。 3. 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做得好不仅能给游客带来快乐,也能发张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许多的开发商并不懂得真正的乡村旅游的真正概念。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渐从新农村发展出来,带动了旅游业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讨论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成都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of Chengd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Such a new tourism model gradually from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rur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hengdu,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directions. [keyword] rural tourism and new rural Chengdu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的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追求,以城市生活为实质,一开始便很好地顺应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发展潮流。(二)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乡村旅游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据介绍,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论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华西村为例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华西村的探索和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华西村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旅游资源,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的兴起既迎合了新千年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巨大潮流,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传统古老的第一产业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乡村旅游起源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外大规模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农村资源众多,乡村田园风光千姿百态,大江南北农耕、渔牧、茶果、林木应有尽有,风情各异。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我国富厚底蕴的中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河北的野三坡,江苏的华西村,杭州的龙井村、广东四会市的观光农业园等众多乡村旅游地的兴起与发展足以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广阔.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 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与其它旅游类型有明显差异的特点是乡村旅游地——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乡村旅游特点与农村发展的联动关系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乡村旅游集第一、第三产业于一体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充分利用乡村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把农事生产操作、农作物与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系列加工与旅游者的活动融为一体,并向旅游者充分展示农业艺术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型旅游的形式。做为一个乡村旅游地,它首先应该是一个进行科学化农事生产的基地,是第一产业的像征。同时,它又是一个集食、宿、行、娱、购、游等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属第三产业的范畴。它既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又要体现和突出农业生产性的特点,它把农业生产与旅游服务进行有机的交融和联系,从而达到农业生产为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促进农业生产之目的。 (二)乡村旅游重游率高,生命周期长 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游客大多只停留在静止的,浮光掠影式的游览,且重游率低,回头客少。乡村旅游却不然。乡村是一个集农事知识、生物知识、农作物知识、高新科学知识为一体的大课堂,诸多乡村文化沉淀形成的乡村旅游文化亮丽多彩,田园风光随季变化,四季特色明显,农事生产品种各异,内容繁多。这一些都不断的刺激和吸引游客旧地重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观赏田园风光的千姿百态,参与不同的农事活动。乡村旅游所具有的强的生命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必然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催化剂,促进和带动农村的发展并成为农村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生态旅游存在问题

关于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 摘要:目前生态旅游面临很大困境,究其原因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未建立科学的概念体系,在实践中对旅游者、开发商经营者、行业管理、规划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因此,应当谨慎对待生态旅游盲目扩张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破坏制约因素 正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生态旅游系统、科学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在实践中存在可操作性差、有较多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等问题,导致其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同时,生态环境也因生态旅游的开展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企业”,然而无烟并不意味着无污染无破坏,生态旅游的发展值得我们反思探讨。 一、大规模发展生态旅游的制约因素 1、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概念体系 什么是生态旅游?国内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比较统一的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有近千个定义;国内学者给其下的定义也有数十种之多,不同定义之间的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的目的、途径、地点、主体及其造成后果等方面,在旅游业界还比较普遍的存在着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误用滥用等现象,上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一种观点认为,凡是到生态环境较好的自然区域惊醒的旅游活动

都是生态旅游,在旅游业界这种观点非常普遍。照此观点,除城市旅游之外的旅游形式都属于生态旅游,这显然是不规范不科学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两种概念理解不清的结果,它把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等同,而自然旅游属于普通旅游的一部分,这种认识没有触碰到生态旅游的本质,生态旅游对旅游的主体、资源、发展途径和目标都有一定的限定,这宗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泛化理解,实际上是对生态标签的滥用。 1.2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生态旅游才特别强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进一步认为,生态旅游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而生态学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应该体现对生态环境的足够重视与维护,而并非只有生态旅游才可独当此任,更不可认为可持续理念就是生态旅游的本质,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实践的具体途径应当包括生态旅游在内的多种旅游活动形式,两者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只是一种特定的旅游活动形式,而可持续发展旅游是旅游地规划管理的一种模式。 1.3部分学者认为,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是指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旅游者,而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是指到生态旅游区旅游并对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负有责任的游客。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概念的这种定义方法,具有统计意义上的便利性,但体现不出生态旅游者与普通旅游者的区别,因而有学者认为,正是概念泛化造成生态旅游区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狭义的概念对生态旅游着有明显的限定,要求旅游者有较高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趁势 (1)生态旅游兴起阶段(1960年—1980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因经济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人口大增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造访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快速成长。这正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生态旅游活动基本处于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时期,期间既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也有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的国家,这些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还未形成规模;各国对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旅游形式还不够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也存在误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游、海底观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滨海旅游、观鸟旅游等;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等。 (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根据各自生态环境特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是:政府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各国成立了生态旅游相关组织.旨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产生矛盾;在生态旅游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目的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努力改善生态旅游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为社区发展谋福利。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美国的森林游憩、滑雪旅游;日本的环保之旅、观光农业、跨国生态公益旅游;澳大利亚的农场度假、滨海旅游、观鸟和动物巡游;新西兰的观鸟、海洋生物之旅、珊瑚礁之旅;法国的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 (3)生态旅游稳定成熟阶段(20世纪如年代中期。) 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进入了稳定成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生态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划分的,具体可分为观鸟、潜水、自然爱好者、考古学家、洞穴学者、徒步旅行者、登山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自我价值实现者。学者彼得森把生态旅游产品分为9类,分别是包价旅游、节庆、住宿、导游服务、观光胜地、非营利性协会、餐饮服务、零售、交通运输。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看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摘要: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的一般理论动身, 在阐述我国生态旅游进展现状基础上, 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的角度, 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进展中存在的忽视环境爱护、经济效益至上、环境教育功能缺失和生态旅游区与周边社区不协调等问题。提出了将生态旅游规划制度化, 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破坏的监督防范机制, 强化环境教育功能和协调利益分配等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 开发; 公益属性 作为一种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形式,生态旅游秉承如此的理念:确保旅游政策不再只注重于经济需求,而要更关注爱护原始环境,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生态旅游发起于西方并获得迅速进展,是与西方社会经济发达、物质富足分不开的。在某些发达国家看来,进展生态旅游并非是要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是将之作为一种进行全民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在具体措施上,许多由

政府经营的国家公园免收门票,由政府进行财政补贴,甚至还进行大量广告宣传鼓舞国民前来巡游。而关于那些兴建于土著保留地之上的自然爱护区,则考虑由当地社区直 接参与经营,在门票收入、就业等方面使当地居民受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的生态旅游更像是社会福利而非消费性产品[1 ] ,具有专门强的公益性。关于我国而言,社会经济进展的多层次性和生态旅 游资源的多样性为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关于生态旅游服务产品的需求增长与生态爱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由于生态资源的公益性造成其具有专门强的外部经济性,单纯靠市场运作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实现生 1 生态旅游及其公益性 111 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类型 墨西哥环保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2Lascurin于1987 年在《生态旅游之以后》一文中首次使用了“ecotourism”一词,该词作为生态旅游的英文表述,20 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交流[2] 。近年来,生态旅游成为全球各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上百个[2 ]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作者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生态旅游以其对坏境的关注,对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得到了广泛地认同,被看做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本人通过旅游实践及相应的专业学习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浅析。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具备许多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就目前我国大众旅游的发展态势而言,其对生态坏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比大众旅游更注重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更注重对旅游者的教育,消费高于国内大众旅游的消费水平,是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所以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生态旅游应该是特殊专项化的,但特殊专项化能带来保护资源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吗?就目前来说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开展还受到诸多限制,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恐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难以担此重任。所以这就造成了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这方面的案例依据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二)生态旅游地差别迥异,认证标准难以统一 在生态旅游泛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推动下,不少专家学者投身于生态旅游的认证和标准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通行,通过此认证标准的就是生态旅游景区,打造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统一规范“混乱”的生态旅游市场。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标准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认证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但只有少数的国际性标准正在形成和推广。还有很多认证体系是建立在国外经典的认证体系基础上的,但盲目采用舶来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利于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引导规范。各个生态旅游地的资源特色不同,所认证的重点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 (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企业、社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构成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国政府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障、检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建立;企业无论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都没有优化的模式;社区是被动的承受对象,教育培训和参与旅游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设施设备、环境评价、容量控制等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其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