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研究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

姜裕富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兼具经济与社会功能的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发展于乡村社会,在组织成员、活动空间、活动方式、资源使用等方面与村党组织为首的其他村级组织之间发生种种联系。根据资源依赖理论的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建立互补性合作关系,对于两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互补性合作关系;资源依赖

一、引言

近现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一直积贫积弱,农民的组织化是关键问题。在国家—精英—村民的社会结构中,农民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中国共产党能够将长期历史以来的数亿农村人口整合到国家政治体系中,恰恰得力于政党向乡村社会的渗透,是政党而不是其他社会组织成为农村社会整合的主要力量。①建国以后,共产党根据革命成功的经验,出于建构现代国家的需要,依据支部建在生产队上的建党原则,迅速向农村渗透,将昔日一盘散沙的乡村社会吸纳进国家的政治体制之中,建立起国家—农民二元的社会结构。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唯一的执政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以党代政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使各种农村组织成为党的附属物。

以包产到户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否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果,而是合作化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深化。②但农村党组织却因为逐渐失去了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控制,曾处于农村权力中心的党支部被边缘化了。党中央要求农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分散的农民也必须再组织化。随着各类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的兴起,在组织成员、活动场所、活动方式、资源使用等方面与村党组织之间发生种种联系。通过资源依赖理论,可以对两大组织之间的不同关系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寻求建立两者理性关系的途径。

二、分析框架:资源依赖理论

1949年,美国学者Selznick成对田纳西流域当局的研究奠定了资源依赖理论的基础。所谓资源依赖理论,是指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存活目标,就是要想办法减低对外部关键资源供应组织的依赖程度,并且寻求一个可以影响这些供应组织之关键资源能够稳定掌握的方法。组织植根于相互联系以及由各种各样联系的网络中,组织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财政资源、物质资源以及信息资源,都是从环境中得到的,因此组织不得不依赖于这些外部资源的提供者。它强调组织体的生存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资源,需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才能达到目的。资源依赖提出了四个重要假设:一是组织最重要的是关心生存为了生存;二是组织需要资源,而组织自己通常不能生产这些资源,三是组织必须与它所依赖

的环境中的因素互动,而这些因素通常包含其它组织,四是生存建立在一个组织控制它与其它组织58关系的能力基础之上。③为了扩展自己的优势资源,同时减少对其他组织所控制的资源依赖,组织总是采用内外兼顾的措施强化自身的组织网络:一是适应或者回避外部需求;二是通过增长、并购和多元化来改变对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三是通过交叉董事会、合资企业、行业协会和行为规范等方式建立组织与环境沟通的桥梁和谈判的渠道;四是通过法律、政治行动和改变对合法性的定义来创造环境。④

作为农村社会中新兴的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社会业已存在的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必然发生各种交换关系。尽管资源依赖理论用以解释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但在农村社会里,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社会的代理人。因此,以资源依赖理论解释农村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是合理的。

只要农村党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各自拥有对方所需要的、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两个组织就建立了依赖关系,便具备了相互合作基础。资源依赖理论为我们分析农村党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也为如何克服不同组织之间资源过度依赖提供了解决路径。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基础及模式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底,全国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35万家,这些组织在活跃与田间地头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性组织,更是一个社会性组织,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1.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基础

在农村社区场域内,基于各自控制的资源对,农村党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织具备相互合作的基础。

一是两大组织目标的契合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指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四大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定了“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立法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遵循“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原则。在一个乡土社会里,两大组织的目标出现重合,就为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两大组织成员的重合性。建国以来国家权力的强制推动,通过“支部建在生产队”模式实现党组织在农村的全面延伸,扩展了党组织在农村的覆盖面,大量的“经济能人”被吸纳到农村党组织中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领头人是村干部、党员、“经济能人”。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为了防止不同组织垄断资源,合作网络中的不通组织交叉任职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的交叉,鼓励党员干部通过创办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在合作社中发展党员,既符合党的组织原则,又避免了有限的农村精英分散,实现了农村经济政治建设的统一。

三是两大组织所拥有资源的互补致性。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一个组织的生存,依赖于要素、信息、政策等方面的资源。要素资源包括土地、资金、人力、技术

等;信息资源主要指与市场有关的信息;政策资源主要指国家的政策导向、内容。一个社会组织所有不可能同时拥有这些资源,为了生存而交换资源是双赢的选择,资源交换是联系组织和环境关系的核心纽带。农村党组织拥有政策、信息资源、资金等优势,这正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的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助于实现村民的政治认同、村民致富、社会和谐,这是合作社的优势。合作社的开放性导致社员的不稳定、服务成本高、经济与社会目标的难兼容等需要基层组织的扶持,这正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寻求基层组织合作的动力。农村党组织依靠所控制的资源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四大目标,通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得到其支持是最佳选择。

2.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模式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角度,国家与民间组织中间的五种类型:制衡、对抗、共生共强、合作互补、公民社会参与国家。1949年建立起来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总体性社会”,⑤国家对社会资源实行全面控制和垄断,制衡与对抗性的民间组织根本不可能有存在的空间。改革开放后,国家放松了对资源的控制,在总体性社会特征未根本改变的农村社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党支部的关系只能是互补性合作关系。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党支部的关系只能是互补性合作关系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独立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根据合作关系的性质,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不同合作模式(图略)。

模式一,控制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形式上独立主体,但其完全依附于党组织而存在。依附性主体的特征一是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往往是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或者由其他代理人出任;二是合作社的社员不是基于自愿原则加入的,合作社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三是成立合作社的目的不是为了应对市场化的挑战,而是为了套取国家补助,或者在一些领域接手政府职能转换后让出的一部分职能。控制下的合作关系实质是一种依附关系,必然会导致两种后果:第一,在这种合作关系中,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了基层党支部的附属物,很容易出现行政化倾向,“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情况下可能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身上重演。第二,由专业合作社被操纵、利用、架空,不能代表或维护入股社员的利益,也无法起到组织社员的作用,成为空壳的组织。控制关系下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为了帮助村级党组织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合作社只有在套取国家支农补助时才体现合作的行为。

模式二,庇护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实质上的独立主体,与村级党组织之间是单向度关系,即农村党组织为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各种服务,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动范围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社会效应不显现。庇护关系主要存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初级阶段,农村专业合作社发育不充分。村级党组织在上级党委和基层政府的要求下,凭借自己掌握的资源,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措施是成立初期提供政策咨询、帮助土体流转、协助建设公共设施;成立之后协助解决内部纠纷、争取政策补助等。庇护关系是发展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如果健康发展,则顺利过度到第三阶段;如果村级党组织不及时调整角色,随着庇护力度的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党组织依赖度逐渐加

大,自身的优势资源逐渐散失,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边界混淆之后有可能形成另一类的控制关系。

模式三,互补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党组织是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组织,以所控制的资源进行交换,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其特征之一是两大组织基于自身局限而采取合作,农村党组织虽拥有权威、掌握资源,但政治动员、行政命令式社会整合手段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虽以利益为纽带将分散的村民组织起来,但资源的匮乏制约了组织能力的发展。特征之二是两个组织在平等协商中完成互惠交换,农村党组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信息、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以及合作社发展的社会环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村党组织提供乡村治理所需的“政绩”:政治认同、经济发展、精神家园、社会和谐,并以自己的收益参与公共设施建设。特征之三是两个组织的关系保持适当的“度”,有限度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外部效应影响合作伙伴而不是直接干预对方。理想的互补关系运作通过三个环节来实现(图略):农村党支部运用自己掌握的优势资源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这是建立互补性合作关系的第一环节,关键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这是建立互补性合作关系的第二环节,关键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独立性;农民认同农村党组织的权威,这是建立互补性合作关系的第三环节,关键是被组织起来的农民在与基层党组织合作中、在合作社内部治理中得到民主的训练。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中权责定位

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农村社会有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个人等子系统组成,相互之间处于竞争与合作的动态中。为了使各个子系统的关系处于正常状态,为了保证互补性合作关系三个环节的顺利展开,合理界定各个组织的权责体系,确定组织行为的边界,有助于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基本判断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从领导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依附到合作。

1.农村基层党组织:从领导到服务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治保障,是农民走向市场凭借的有效组织资源。农村的各种社会组织,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之下活动,这是党的原则。但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形式是多样的。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形成了“隶属型的领导关60系”,⑥农村建立党组织对社会资源的绝对控制,各种社会组织都隶属于党组织。农村体制改革后,通过严格的登记条例和资源控制,各种社会组织依附于党组织而存在。市场化加剧了农村社会分化,处于“边缘化”困境之中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为赢得合法性支持,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中。这要求基层党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权责一是引导不强迫,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功能,但农民自发组织化却是缓慢的,基层党组织必须通过典型示范原则,引导农民因地制宜、适度成立合作社,而不是采取强制措施,强迫组建合作社、强迫村民入社,或者不切实际地追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二是扶持不包办,农村党组织依赖自己所控制的或可动员的财政、税收、信贷、土地、项目、经营等方面优势,扶持农民组建合作社,而不是将组织发展的一切问题都予以包办,甚至作为交换条件控制合作社。三是服务不干预,基层党组织要通过便民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的全

程服务,为合作社培训人才、争取资金、提供信息等方面服务,但不能越位、错位。可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发展党员,对合作组织内部具体的经营、服务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但不能以组织名义直接干涉和管制。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导向下,为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良好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2.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依附到合作

农业商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必然促使农户经济寻求组织化,使农户成为农业市场化组织结构的主体力量和农业市场化的最大获益者。当前农村的许多专业合作社由于在资源上过度依赖基层党组织,许多是在基层党组织倡议、推动下组建的,合作社的管理人员与村干部高度重合。互补性的合作关系是指在维护社会和谐、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公共实践活动中,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具有不同的特质而具备的优势互补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合作。一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理顺政权组织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关系,保持合作组织的独立性,尊重农民意愿,保障社员权益。二要加强农民合作组织自身建设,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完善内部结构,实行民主管理,让村民在参与合作社管理中历经民主训练,增强合作组织服务乡村社会的能力。三要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人力、资源上多方合作,鼓励社员加入基层党组织和其他各类组织,积极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在众多的农村组织中获取更多的扶持。在缺乏自我组织的农村以及复杂的外部环境制约,基层党组织更应客观、理性,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从“附属”走向“独立”,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基层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互惠、信任和相互节制的关系,并参与基层党组织关系网络,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获得和维系可持续竞争优势,吸收通过基层党组织关系获得的资源,实现自身的独立与发展。

五、结语

资源依赖论把不同组织视为异质性资源与能力的集合,通过适当利用资源及能力来使其价值极大化。通过组织间的相互合作、共享彼此独特的能力要素及资源,可以构建竞争优势,并创造更多的合作收益,组织之间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关系。多样化、混合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营形态在中国农村将长期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将不断相互碰撞和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又和农村上层建筑的权力结构交织在一起,必然影响到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以及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⑦作为农村经济型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的经济与社会事务并没有明显的划分,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农民专业合作组是兼具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教育等四大功能的组织形式,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必将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社会领域。农村基层党组织承担了扩展执政资源、巩固执政基础的重任,必须凭借自己手中拥有的优势资源,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种社会组织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让各类农村社会组织成为提高农民政治认同、促进发展经济、重建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载体。

注释

①徐勇:《“政党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的整合》,载于《学术月刊》2007年第8期。

②罗平汉:《农业合作化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页。

③马迎贤:《组之间关系:资源依赖理论的历史演进》,载于《社会》,2004年第7期。

④费显政:《资源依赖学派之组织环境关系理论评介》,载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⑤ Tsou Tang:“Revolution,Reintegration,and Crisis in Communist China:a Framework for Analysis,in Ho Ping-ti﹠Tsou Tang (ed.),China in Crisis,V.1Book 1,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7,pp.277-364.

⑥闫东:《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的历史评述》,载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⑦张晓山:《农民合作社发展需关注六大问题》,载于《农村工作通讯》2011年第5期。

作者简介:姜裕富(1969-),男,浙江常山人,浙江衢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基本理论研究。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5期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级连创”为载体,强化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服务观念,要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为载体,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教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策、法律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学会依法办事,认真改进作风。坚决防止和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提高乡镇、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一要建设好农村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一个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支部书记。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并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建设健全明主监督制度等。 二要按照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探索和完善新的组织设置形式,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三要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带头人群体。要制定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并将这作为农村党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下真功夫常抓不懈。 3.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关系。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依法明主选举、明主决策、明主管理、明主监督的活动,调动农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规范和深化村民自治活动,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完美结合。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与任务 (一)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需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问题,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3.领导乡镇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4.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5.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协助管理上级有关部门驻乡镇单位的干部。 6.领导本乡镇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 (二)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事情,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浅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浅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基础 1.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村级班子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开展工作的核心力量。可以说,抓住了村级班子建设,就是抓住了农村工作的根本。要因村制宜,按照“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用人理念,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对存在“两张皮”现象的班子,推行“一肩挑”;对软弱涣散、服务意识不强的班子及时进行调整,把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干部选入村级党组织班子。 2.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注重发现和培养苗子,及时把那些政治素质较好,有培养前途的复员军人、致富能人、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者等作为培养对象,确保每村至少保持10名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并按照“双培双带”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为党员。 3.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和使用。村级活动场所作为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据地”,要根据形势变化和基层需要,逐步加大投入,不断在规范管理,完善设施,提高村级活动场所服务功能,把村级活动场所真正建设成为党员

活动、村民议事、文化娱乐和学习培训阵地。 二、抓关键 1.发动全社会共同努力。随着形势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要保证工作成效,单纯依靠村级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关键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2.配强“具体责任人”。“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村党组织书记素质高低、能力强弱对一个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中,结合我县实际,应采取“公推直选”的办法,打破地域、身份界限,把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群众拥护的党员干部选配为村党组织书记,同时,加大从县乡机关推选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 或副书记的力度,切实发挥好他们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头羊”作用。 3.健全齐抓共管机制。以“三级联创”为抓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制度、部门包村制度,切实落实县、乡、村三级责任,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重点在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载体、加大保障投入上下工夫。同时,推行党建工作督查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到工作有目标,考核有办法,并把考核结

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夯实基础工作基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农村扶贫 开发一系列部署要求,结合我村支部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农村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围绕扶 贫开发主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以加强我村基层组 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 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为我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提 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目标要求:按照依法治国、执政为民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 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本达到以下要求: (1)组织体系健全。建立健全我村基层组织体系(一名党支部 书记,两名党支部委员)。村级配套组织健全。 (2)班子功能增强。进一步配齐配强我村“两委”班子,以具有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的中青年成员为主体,确保村干部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 (3)党员素质提高。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牢固,为无 职党员设岗定责。确保党员发展工作有计划进行,确保新党员中30%以上党员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本领。 (4)工作机制完善。在支部班子带头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格局。服务农民、组织农民、保护农民制度体系 较为完善。

(5)服务保障有力。使我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推动我村扶贫开发工 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1、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着重从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村干部,对战斗力不强的干部及时予以调整。 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任职培训、任期培训,每年利用春节前后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听取 意见,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 3、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 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引导村干部增强对群众的感情 和对工作的激情,改进工作作风,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建立健全 各项规章制度。 4、完善激励监督机制。探索建立工作报酬、社会荣誉、政治待 遇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营造关心、支持和保护农村干部干事创 业的氛围,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完善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等制度。 三、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1、加大党员教育力度。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念,特别是抓好党的当前依法治国等重大 决策的学习,突出抓好党章学习。坚持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利 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农村党员进行专业化技能培训。 2、严格党员管理。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组 织关系接转等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加强对流动 党员教育的管理。 3、完善党员发挥作用平台。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流动 党员“双向带动”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承诺制。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如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能否得到实现,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日益突显。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陈旧、工作能力不强。 一是习惯于发号施令实施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些领导同志没有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管理社会的主人,村民对于集体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凭个人经验办事。有的村支书施政经验丰富,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三是“大事小事一把抓”。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村民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2、党支部成员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据笔者调查,多数地区现任党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文化程度低,带头致富的本领也较差,从而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极大的影响。从思想素质来看,有的农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开拓意识、竞争意识。从能力素质来看,有的农村干部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和传统经验来开展工作,工作中缺少新思路、新措施。从培养新一代新党员来看,有的村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有村庄多年不发展一名新党员的不良现象。 3、农村党建工作缺乏经济支撑,党组织缺少活力。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政府收入相应减少,乡镇收支缺口较大,需要上级政府下拨转移支付资金弥补缺口,维持各项工作运转。在办公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乡镇往往确保公共行政性支出,压缩甚至冻结党建办公经费支出,而农村党建工作经费支出上面没有明确的配套文件,只能挤占乡镇办公经费支出预算,杯水车薪,自然制约了党建工作正常开展。 二、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对策 1、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高领导能力。 农村党支部是最基层的组织细胞。村级党组织担负着带领农村百姓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人们的思想也面临着多元化。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 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其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第一,改进农村干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办事,不感情用事,不搞强迫命令。第二,创新农村党建新载体,注重加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有党建工作,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规范工作机制,提高两委班子和谐度。党支部对村委会应做到领导不包办、支持不干预、监督不越位,村委会则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村党支部在重大问题决策中的领导地位,实现“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2、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思想建设。要认真组织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加强能力建设。学会根据市场需求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掌握适应市场的本领;学习掌握科技文化知识,带头应用和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掌握致富的本领;遵循客观规律和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抓好典型,树立榜样,做好示范,告诉农民市场需求信息,引导农民干什么,教会农民怎么干,掌握示范引导的本领。三是认真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培养后备干部放在

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 对策 摘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系到农村基层人心向背的一项大工程,是关系到农村基层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关系到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前提。基层党组织能否健康、稳步成长,牵引着农村建设能否有起色。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一个战斗力强的基层党组织,是带领农村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的组织保障和政治基础。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困境,对策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建设,源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稳,则全局稳;农业丰,则人心定;农民富,则小康成。而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政治发展的“动力源”。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历届中央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六十多次提到“民主”的字眼,这足见中央对加强人民民主建设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这渐渐成为农村建设的重大政治课题。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才能够带领广大的党员和农民群众沿着正确的方向,为推进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农村政治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2、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护航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农村,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根本途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为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来贯彻落实。近年来,濉 溪县坚持“三服务、“两满意”的方针,以服务发展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打基础、 蓄后劲、抓特色入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建立科学的选任机制,提高村级班子的整体水平 村级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濉溪县按照“选派结合、选 育并举、开放选人、梯次储备”的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兴村”战略,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一是拓宽视野选人。采取“两推一选”、村民直选等办法,着力把热心为民谋福利、致富带 富能力强的人才选拔进村级班子,让他们挑重担、干大事。把“双培双带”能手、外出务工 经商人员、农村经纪人、专业协会负责人、在乡大学生等纳入组织视野,跟踪培养,及时吸收。近年来,全县共有410多名“双培双带”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被选拔为村干部,为村“两委”班子输送了“新鲜血液”。 二是反哺人才下派。几年来,从县直部门及乡镇优秀年轻党员干部中选拔熟悉农村工作、 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发展农村经济本领的干部到农村任职,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思路、新活力。全县先后选派近300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组织书记,接收 17名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通过发挥政策、信息、思想观念上的优势,有力推动了后进 村整顿转化和新农村建设。 三是梯次培养储备。从2010年起,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严格考核,发现、培养、 储备了一批个私企业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双带型”优秀共产党员,建立了全县村后备干部“星火人才库”,使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和较高的素质。目前,全县已有2650多名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村级工作有效运转 村级班子能否规范有序运转,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近年来,濉溪县着力实施“待遇留人、关爱暖人、科学管人、激励促人”的管理方式,有效激发调动广大村干部 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兑现政策,待遇留人。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经济待遇普遍较低,补贴兑现较难,导致部分村出现村干部“心难留”的问题。对此,濉溪县从XX年年起对村干部补贴实行全 县统筹发放,大力提高他们的待遇。2010年村正职干部报酬8500元,副职干部6375元,其他“两委”成员5695元;今年正职干部报酬1万元,副职干部7500元,其他“两 委”6700元。2010年后,按照前一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的标准,每三年调整一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战略目标,使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也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国是一个拥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又都在农村,农村发展的快与慢,农村稳定不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变成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本村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保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落实者,中央再好的方针、政策,如果没有农村基层组织的贯彻落实,也是一纸空文。这也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其次,农村党组织是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

组织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理出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组织,如果能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好本村的发展目标,群众就会跟着走,跟着干,?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其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象征和捍卫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村的体现,党的权威在农村发挥得好不好,党的队伍有没有战斗力,也关键靠党支部去体现,农村稳定不稳定,也与村支部的战斗堡垒能否发挥作用有直接关系。其四,农村基层组织是壮大党的队伍、搞好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培训者和实施者。农村基层组织要不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为党的肌体输入新鲜血液,才能使我们的党永葆青春活力。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教育活动,才能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五,领导青年团、民兵、妇联等群众组织,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确立了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前十年,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是至关重要的时期,改革还处于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处于关键时期,这对我们党和每个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崭新的事业,必然要求党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带头克服保守、僵化思想,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改革开放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实践中找到落实的情况,假期我根据老师布置的调查范围于1月20号到25号对新疆的阜康市的城关镇,进行了调查,对各村采取入户调查,向相关人员讨论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综合情况 “三级联创”基本情况 28个行政村,面积4.95万亩,全区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万人。40个村党(总支部中,25个村党(总支部达到“五个好支部”标准,其中3个村党(总支部获市先进“五个好支部”称号,占总数的21。党员886人。 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10人,其中男性84人,占76;女性26人,占24。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21人,36-45岁38人,46-55岁46人,56岁以上5人。文化结构为:初中36人,高中(中专64人,大专学历的10人。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20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14个,占70;基本放心班子6个,占30,不放心班子没有。 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区共有村级后备干部24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8人,分别占总数的67、33。35岁以下19人,占80; 36-45岁的5人,占20。高中文化的18人,占75;大专文化6人,占25。 农村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农村党员886人。,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呈“倒挂”状态。党员队伍呈现年龄老化、低文化的状态。 阜康城关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根本,突出三个关键,达到四个要求。即:围绕创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 一、总则 1.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中央、省委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范围是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总支、党委),村级党组织所属党组织参照适用. 二、党的组织设置 3.乡镇党组织:乡镇设立党的委员会,乡镇机关、站所根据党员人数、工作需要及便于开展党的活动等设置党组织. 4.村党组织:正式党员人数达到3人以上的设立党支部,原则上,党员人数超过50人、不足100人的设立党总支,党员人数达100人以上的设立党委. 5.功能型党组织:依托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组织、农民工聚居地等设立功能型党组织,确保应建尽建. 6.流动党组织:积极依托驻外办事处、服务机构以及商会、行业协会等,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就覆盖到哪里.探索建立网上党支部. 7. 党组织隶属关系:党组织成立或撤销,由上级党组织决定;所有基层党组织,都要明确有负责主管的上级;跨村跨乡经济社会服

务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原则上谁批准谁主管,或由县级组织部门确定隶属关系. 8.设置调整:每年对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1次摸底,做到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9.纪检机构:乡镇党委设纪律检查委员会.村级党委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党总支委员会、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设纪律检查委员;不设委员会的支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纪检工作. 10.村级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群团、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 三、班子队伍建设 11.班子职数: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职数一般7至9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职数,党支部一般3至5人、党总支、党委一般5至7人.提倡村“两委”正职一人兼、“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12.班子任期:乡镇党委任期为5年,村党支部(总支、党委)任期为3年,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同级党的委员会任期一致.期满按时换届,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换届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13.骨干队伍:乡镇党委书记符合“一好四强”要求,村党组织书记符合“三有三带”要求.软弱涣散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乡镇配强抓党建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委员,至少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和1名组织干事,村可根据实际,配备副书记,配齐组织委员;村民组长队伍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提倡党小组长兼任村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 方案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 各村(社区)、非公企业党支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打牢基层工作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为核心,以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关键,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为目标,按照“三级联创”要求,努力建设具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 二、工作目标 经过实施“建设一个规划化的活动场所,健全一套规范化的工作制度、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档案材料、开展一系列规范化的组织活动”的“四个一工程”,实现“制度落实、活动经常、台帐齐整、工作规范、作用突出”的“五大目标”。 三、主要内容 (一)建设一个规范化的活动场所 1、镇党委活动场所建设达到“五有五上墙”的标准。 “五有”:(1)有活动场所。镇二号会议室为党委会议室、党员活动室。

(2)有党员学习基地。镇一号会议室为学习培训阵地,并添加党建读物等有关杂志。(3)有标识牌。制作党员活动室、党员示范岗等标识牌。 (4)有国旗。 (5)有党务政务公开栏。 “五上墙”:(1)党旗上墙。包括党员权利、党员义务、入党誓词等内容。(2)党委工作职责及分工、办事流程、服务指南、党组织设置图等上墙。 (3)党委议事民主决策制度上墙。 (4)党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墙。 (5)党委主题实践活动上墙 2、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达到“五室五有五上墙”的标准。(1)“五室”:设有村(社区)党组织会议室、办公室、便民服务综合室、警务室、值班室,建筑面积原则要求在90平方米以上,会议室不低于30平方米。 (2)“五有”:有标识牌。室外要悬挂党组织名称吊牌或标识牌,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室、支书办公室、图书室等活动场所要悬挂标识牌。吊牌及标识牌要庄重、醒目,字体为红色。按规定设置党员示范岗座牌。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第105期) General No.105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Xiamen Municipal Committee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能够充分发挥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一、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的政策使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后继乏人。由于少数农 村党支部多年没有发展党员或发展缓慢,不注意培养青年干部,结果使得村里换届选举缺乏合适人员,农村党支部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已难以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党支部班子成员思想观念老化,难以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比如有的干部不完全理解现行政策,在执行中有偏差;有的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陈旧,缺乏新思想、新办法;有的工作作风飘浮,工作方法简单,领导能力较差;还有的法制观念淡薄,以权谋私,甚至公然违法乱纪,激化了干群矛盾,引发了诸多的农村社会问题。 在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小富即安的观念、不思进取的传统意识,与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不相适应;对超常规、抢机遇 [摘 要]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基 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能够充分发挥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比较落后;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相对滞后;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够完善。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领导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大力加强农村党员的管理和培训;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三级联创”工作。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新形势;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684(2009)01-0043-04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李波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沈阳110004) [收稿日期]2009-01-14 [作者简介]李波(1978-),男,满族,辽宁兴城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政党与中 国社会发展。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战略目标,使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也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国是一个拥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又都在农村,农村发展的快与慢,农村稳定不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变成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本村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保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落实者,中央再好的方针、政策,如果没有农村基层组织的贯彻落实,也是一纸空文。这也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其次,农村党组织是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组织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理出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组织,如果能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好本村的发展目标,群众就会跟着走,跟着干,“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其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象征和捍卫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村的体现,党的权威在农村发挥得好不好,党的队伍有没有战斗力,也关键靠党支部去体现,农村稳定不稳定,也与村支部的战斗堡垒能否发挥作用有直接关系。其四,农村基层组织是壮大党的队伍、搞好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培训者和实施者。农村基层组织要不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为党的肌体输入新鲜血液,才能使我们的党永葆青春活力。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教育活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

五乡镇关于加强农村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 各基层党组织: 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稳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据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和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按照“五好”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我镇“经济强镇、生态美镇、文明城镇”建设和实现“争先进保名次上台阶”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镇党委在~年市级“五好”乡镇党委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全镇“五好”村党组织要达到80%,力争达到90%。实现镇村两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得到巩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镇党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1、加强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对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坚持观念创新、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通过一月一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每年二篇调研文章,班子成员上课制等方式,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工作和综合素质。二是规范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全面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科学决策制度。三是转变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坚持和完善联村包片制度、联系企业制度,每个班子成员除做好分管工作外,还要联系好一个点、一个村、3-4家骨干企业;健全完善1+2信访接待制度、每月16日、26日定期下村接待日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四是建立健全抓村级组织建设的有效机制。抓村级组织建设思想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定期分析和研讨制度、农村工作指导员单项考核和定期汇报、村级组织建设情况定期督查通报、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例会、村主要干部谈心谈话和村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考核等六项制度,切实提高镇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2、加强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五种机制:一是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考核末位警告、连续二年考核末位轮岗,联村(厂)双向选择,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考核与奖金挂钩等措施,促使机关干部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二是学习教育机制,坚持“四个一”,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新农村建设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基础。经历了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广大农民,民主素质、法治意识己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经过三年一届的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检验,他们的管理水平、民主制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农民的思想素质、文化水准、社会道德等还将面临着实际的考验,农村的基层组织现状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加强相关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级组织选举不公正,班子不纯洁。在选举过程中,村级班子由于依托家族势力进行对抗和争斗,使少数素质不高甚至是劣迹人员当选村级主要领导,造成先天不足,有的班子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2、村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制度不公开,管理不民主,一些村干部利用权力中饱私囊,群众反映强烈,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3、村级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落后,发展后劲不足,村干部和群众观念落后,对建设与发展信心不足,情绪不高。 4、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待加强。部分干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有的干部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政策水平不高,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得不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管理水平偏低,难以承担新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 5、党员学习、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化,造成党员学习没有积极性。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党员活动没有吸引力,达不到预期学习效果,适应不了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 二、针对上述情况,建议: 1、拓宽选任渠道。在坚持从本村内部选配村干部的同时,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通过下派、回请、公开招聘等途径,拓宽村干部选任渠道。鼓励外出创业致富能人、退伍军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或退休干部职工回村任职。注重选派镇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后备干部、退居二线人员到村任职。选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知识试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知识试题 1.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主要是指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党支部。根据党章规定,农村党的基层组织除必须严格履行党的基层组织的八项基本任务外,其主要职责是: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具体说,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研究决定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2)领导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 (4)负责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选拔、推荐、考核和监督。 (5)研究决定政权组织、经济组织、群众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提请解决的重大问题,支持和帮助它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2.农村党支部建设要着重抓好哪几项工作?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村党支部建设要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建设一个好的支部领导班子,特别是选一个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支部书记。二是确定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兴办各种经济实体,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农民的素质,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领农村阵地。四是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并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和村规民约,调动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3.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怎样设置? 按照党章规定,农村乡、镇一般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行政村一般成立党的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超过50名或者100名的,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以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或党的基层委员会。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需经县级地方党委批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要本着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大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农村的经济发展,关系着社会稳定,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近年来,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大力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但是,面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是我们搞好农村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当务之急。 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1、领导能力不够,缺乏模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村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缺乏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自身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缺乏应有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凝聚力,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促进农村发展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科技兴农的路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办法不多,思想不够解放,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主动性和开拓创新精神,不能走出传统而老化的思维和工作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正确的工作思路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服务意识淡薄,脱离人民群众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大力推进,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和法律的手段来开展农村工作,服务群众。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简单粗暴、行政命令等“家长”式的工作方法,“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往往造成事倍功半。有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随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下,宗旨淡化,观念扭曲,逐渐丧失了政治热情和前进的动力,思想空虚,不劳动致富,幻想一夜暴富,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思想状况的不纯影响了他们的服务热情,导致脱离人民群众,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简报 2010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专题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新年好! 为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我们利用两个半天的时间,集中开展培训,非常及时,十分必要。刚才,胡部长就县委村级工作新机制?1+4?文件,向大家作了阐释,提了要求,汤池镇党委及部分村(社区)党组织分别从不同的工作侧面进行了交流,我十分赞同并很受启发。 总的看来,这次培训班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内容实。在主题上突出了对当前各项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无论是专题解读,还是基层一线负责同志的发言,都以深入浅出的理论、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活生生的语言交流了如何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二是形式活。这次培训班既有教育的内容,又有探讨与交流的互动,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起到了?他山之石以攻玉?的良好效果。三是效果好。通过学习,使我们进一步看清了形势,明确了目标,鼓舞了干劲。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们的各项工作将必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后,我们还将组织开展更多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 下面,我就围绕?定位、明责、立身、修为?八字,与各位一同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定位:正视村级党组织的重要地位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村党组织是党的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是农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是实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体地说,农村党组织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贯彻路线方针、完成各项任务中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联系群众。广大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党的方针政策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的建议,都需要通过村党组织集中起来,反映上去,以便上级党组织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教育群众。党的方针政策、上级下达部署的任务,需要通过村党组织向广大群众宣传教育,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从而为群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三是组织群众。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党组织去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扎实奋斗。四是团结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村党组织只有把广大党员和群众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把他们的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才能形成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力量。 第二,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中处于中心地位。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是村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比如,如何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制定规划目标,完善经营体制,壮大集体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等,这些都需要村党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带领群众组织实施。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过程中,村党组织既是领导者、决策者,又是组织者、实施者。实践反复证明,班子强则事业兴。没有一个坚强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