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

第22卷 第12期2007年12月

地球科学进展

A DVAN CE S I N E AR T H S C I E N C E

V o l.22 N o.12

D e c.,2007

文章编号:1001-8166(2007)12-1224-07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

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

吴立新1,刘秦玉1*,胡敦欣2,李崇银3,4,

左军成1,俞永强3,孙 澈2,王 启1

(1.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 A SG,北京 100029;

4.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7)

摘 要:我国东部陆架海和南海是国防安全的重要门户;位处第二岛链以西的副热带北太平洋既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海区,又是我国从近海走向大洋的重要通道。围绕“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如何通过黑潮与我国近海动力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这一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9月正式立项。

该项目不仅有助于拓展和丰富海洋动力学理论,揭示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机制,提高预测能力,而且也将为维护我国国防安全和海洋权益,为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海洋动力环境保障。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和调整机理;②黑潮与我国近海的能量与水体交换过程及机制;③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与大气驱动力的耦合效应;④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的可预测性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北太平洋副热带内区环流变异的机理及其对黑潮的影响;黑潮源头变异机理及其对吕宋海峡水交换的影响和黑潮变异机理及其对东部陆架海域动力环境的影响。

关 键 词: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近海;相互作用;黑潮;变异

中图分类号:P722;P731.2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是指北赤道流、黑潮及其延伸体、北太平洋流构成的准闭合环流及其内区的海流,我国近海是指南海北部和我国东部陆架海区。由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教授牵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单位共同联合申请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9月正式立项。

该项目重点研究由朝鲜半岛、日本琉球群岛、冲绳、台湾和菲律宾群岛构成的第一岛链内,以及由日本的千岛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关岛构成的第二岛链内广大海域的海洋动力环境(海洋的环流和温、盐结构)的变异特征与机制。上述海区不仅是我国

* 收稿日期:2007-10-20;修回日期:2007-11-0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编号:2007 C B411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台湾以东黑潮低频变异形成机制及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编号:40333030)资助.

 作者简介:吴立新(1966-),男,安徽桐城人,教授,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海洋环流与气候动力学研究. E-m a i l:l x w u @o uc. e du. c n *通讯作者:刘秦玉(1946-),女,河南延津人,教授,主要从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 E-m a i l:l i uqy @o uc. e du. c n

国防安全的重要门户,是我国从近海走向大洋的重要通道,也是目前我国与周边邻国海洋权益纷争最激烈的海区。因此,开展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影响的研究,揭示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机制,提高预测能力,将为维护我国国防安全和海洋权益,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海洋动力环境保障。

另外,该海域也是太平洋低纬度向高纬度热量输运的主要通道,巨大热量的向北输送与调整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通过黑潮与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异过程,更是当前海洋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了解和把握我国近海和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的规律和机理并对其做出准确的预测,是我们的长期战略目标和任务。本项目以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与我国近海相互作用为出发点,研究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机理和可预测性,这是实现该战略目标的关键。

2 科学问题的提出

2.1 国家需求

我国近海和邻近大洋是国家安全的海上战略要地。我国东部陆架海和南海不仅是当今日本、美国等国军事高度关注的海区,更是我国国防安全的重要门户。而位处第二岛链以西的副热带北太平洋既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海区,又是我国从近海走向大洋的重要通道。美、日等日益加强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封锁,缩小了我国海上的防御纵深,控制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海上通道,威胁着我国边缘海油气、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制约着“十六大”提出的国家海洋安全要实现推进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施。“去中国化”和“急独”等祖国统一大业所面临的急迫“台海”问题也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第一岛链”内的战役制海权和“第二岛链”内关键海域战略制海权。随着海军武备系统的发展和海上战役模式的进化,海洋动力环境对海军作战和生存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动力环境是海军作战平台和武器系统设计、制造的必要参数,它影响着海上战役规划、海军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海上作战侦察和反侦察效果、作战舰艇安全航线的选择,以及近岸登陆、反登陆作战的时机和地点的选择等。潜艇的潜航、探测、警戒、追踪和水下发射活动等,受到海水的温、盐、密跃层和海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密度跃层可为潜艇隐藏提供避

身之处。海流极大地影响布放水雷、舰艇的航向和航速、鱼雷的制导和发射,以及潜艇定位修定等。

另外,我国近海由于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历来是相邻国家海洋权益争夺激烈的海区。自1994年国际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后,对专属经济区以外大洋的国际竞争日趋剧烈。海洋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指出,我国海洋事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十一五海洋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使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 D P的比重达到10%左右。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已有研究表明,渔业资源种类、数量更替和渔场变迁等对海洋动力环境的变化有着相当程度的依赖性;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洋动力环境密切相关。提高对海洋动力环境变异的认识和预测能力,是保障海洋能源、海洋渔业等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因此,开展我国近海动力环境变异的可预测性研究,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需求。

因此,加强对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的变异和机理研究,提高预测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提供海洋动力环境保障,已成为紧迫的任务。

2.2 科学意义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是典型的风驱动大洋环流,其变异的主要特征为季节以上时间尺度的低频变异。大洋内区低频变异的能量会通过调整向西传播,在西边界流———黑潮中汇合。黑潮的源头与深水盆海———南海的环流通过吕宋海峡相互作用,影响黑潮与南海之间的能量与水体交换以及南海北部环流;北上的黑潮经台湾—与那国水道进入东海,在世界上最宽的中纬度陆架上与东海发生物质能量交换。因此,东海和南海以黑潮为纽带与副热带北太平洋形成了独特的大洋—陆架边缘海动力系统。

研究这样一个以西边界流为纽带的大洋—陆架边缘海动力系统对海洋动力学理论发展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不仅将热带环流和副极地环流连接在一起,使北太平洋环流系统成为一个动力学上串通的三流环整体,而且从动力学上将我国近海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从能量与涡度平衡来讲,我国近海是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能量与涡度耗散的一个重要海区。然而这种耗散机制与传统的刚体西边界大洋环流理论中的耗散机制完全不同。因

5

2

2

1

第12期 吴立新等: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

此,认识和理解以黑潮为纽带的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与我国近海环流相互作用的机理,是对大洋西边界流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从气候系统来讲,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之上是副热带高压,这里海水的蒸发超过降水,与南海降水超过蒸发正好相反,因此是我国乃至全球水汽的重要来源,在全球水汽和能量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本身是海洋经向热输送的重要通道,黑潮将低纬度海洋热量盈余输送到中高纬度,释放到大气,从而调节中纬度大气环流。因此,副热带环流的变异将触发水汽和海洋热量循环的调整,引发气候系统变化。研究这样一个大洋—陆架边缘海动力系统的变异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反馈作用也将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贡献。

研究该系统中的物理过程,既要深入研究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大洋内区和西边界流变异机理,又要研究动力学特征各异的陆架海、深水盆海和大洋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一项不同海洋动力学过程交叉在一起的前沿研究,代表目前国际海洋动力学的研究趋势。研究结果必将推动海洋动力学发展,同时还将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大洋与近海在全球和区域变化中都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后期,国际科学界发起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大洋和近海研究计划。

在大洋环流研究方面,以大洋环流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为出发点,20世纪80年代国际科学界组织实施了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实验(T OG A),为E N SO的预测奠定了基础;90年代又组织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 O C E),展开了对全球海洋环流的全面调查,旨在取得大量全球大洋环流的观测数据,用以了解其基本特征和验证描述大洋环流的数值模式。T OG A、W O C E计划的成功实施,为气候变异及其可预测性(C L I VA R)计划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直接推动了全球实时海洋观测网(A r g o)计划的实施。与C L I VA R同期,国际海洋科学界也在实施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 OO S)、全球海洋资料同化试验等计划,旨在构建集观测、通讯、模式与同化为一体的全球海洋监测与预测系统,以全方位、多视角、多尺度、综合地了解全球海洋环流的演变。这些计划的实施,提高了人们对大洋环流基本特征及其变化的认识。

在近海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发起近海

海洋过程(C o O P:C oa s t a l O cea n P r oce s s e s)计划,专门研究以动力环境为中心的近海海洋过程;另外,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 G B P)的子计划,如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 O I C Z),研究近海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过程;许多国家也推出了相应的研究计划。

上述大洋环流与近海研究计划的实施为研究大洋与近海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一些国家开展了近海与邻近大洋相互作用的研究,但相对比较零散。进入21世纪,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 C O R)2007年启动了“深海与陆架交换(D O E S)”的国际研究计划,旨在了解大洋环流与陆架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日本国家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也明确地将与日本相近的北太平洋副极地环流与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的相互作用作为重要研究方向。由此可见,大洋与近海相互作用的研究正在成为国际海洋科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我国也积极开展了大洋研究,20世纪80~90年代进行了诸多调查研究,如中美赤道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调查研究、中国科学院6所合作进行的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调查研究,以及中日黑潮合作调查和中日副热带环流合作调查等。21世纪初,启动了“973”项目“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这些研究在深海记录重构东亚季风的演变历史、“棉兰老潜流”、东海黑潮的流速结构和流量、琉球群岛以东的西边界流和副热带逆流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创新成果。“十一五”又启动了“973”项目“亚印太交汇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把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洋动力过程作为其重要研究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海洋资源环境领域相继支持了一系列重要的近海科研项目。特别是“十五”期间启动了“973”项目“中国近海环流形成变异机理、数值预测方法及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对我国东部陆架海和南海一些关键动力过程包括渤海超浅海环流的变异及温盐场长期变化规律,黄海冷水团环流的结构,东海黑潮支脉的基本特征,中尺度涡特征的确定,南海季节环流及其变异和形成机制,南海多涡结构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正在执行的“973”项目“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从近海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能量转换出发来进一步研究东部陆架边缘海的物理环境演变机理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基于黑潮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述近海“973”等项目也开展了有关黑潮对中

6

2

2

1 地球科学进展 第22卷

国近海环流影响的一些研究,提出了东海黑潮多核结构的形成机制,黑潮影响南海的几种可能方式等观点,对黑潮在吕宋海峡的形变和对东海陆架环流的影响有初步的认识。然而必须指出,黑潮作为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西边界流,其变异与大洋内区环流的变异息息相关,而且我国近海作为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一个重要能量汇区,其动力环境对黑潮的能量、质量收支平衡又起着调节作用。因此,要全面深入地认识我国近海及邻近西北太平洋的动力环境变异,特别是低频变异,必须将北太平洋副热带与我国近海作为一个统一的大洋—陆架边缘海动力整体来开展研究,从根本上认识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变异以及与我国近海的能量、质量交换机理。从这样一个统一的动力系统中的能量、质量平衡出发来开展我国近海及邻近西北太平洋动力环境变异机理及其可预测性研究目前尤为缺乏,存在着以下不足:(1)对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机理的认识有限。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存在着明显的低频变异特征。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内区扰动能量如何形成、西传并影响西边界流,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波—涡—流相互作用的海洋动力过程。这些过程如何决定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的空间特征和时间尺度是目前尚未清楚的前沿热点问题。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不仅是单纯的海洋过程,而且还包含着海洋环流与大气环流之间的耦合效应,而目前对这种副热带海洋环流与大气环流之间的耦合反馈机制认识非常有限。

(2)对黑潮源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机理缺乏认识。黑潮源头是指北太平洋副热带内区环流的南支———北赤道流到达西边界分叉向北流的部分,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控制着黑潮与南海的能量和水交换,以及对南海动力环境的影响;进而向北影响进入东海的黑潮之强弱。然而,目前对黑潮源区海流时空变化的观测严重不足,没有较长时间的定点海流观测。已有的“973”项目“亚印太交汇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计划在此布设两个潜标,但这难以给出该区黑潮流速的空间分布和低频变化特征。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该区的海流强化观测以及模式理论研究。

(3)对黑潮与近海能量和水交换机理认识急待提高。我国近海的海峡和宽广陆架为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柔性”西边界条件。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与我国近海进行能量、水体交换是这种“柔性”西边界条件的突出表现。深刻认识黑潮与近海能量和水交换机理是拓展传统大洋固壁西边界流理论的必要前提。黑潮变异、陆架地形、近海动力环境等均对这种能量和水交换过程起重要作用。而目前对这种交换机理的认识有待于提高。对关键海区的强化补充观测,并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和投弃式的温—深仪(X B T)、船舶及A r g o等多种观测数据,将为这种机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支持。

(4)近海—大洋海洋环流模式亟待发展。我国近海环流与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是一个多种运动形态耦合的系统。近海环流模式与大洋环流模式有实质差异,两者都不能用来完整描述大洋环流与我国近海相互作用的过程。对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与我国近海相互作用认识的不足,导致对一些关键过程参数化方案不够成熟,特别在描述西边界流的作用上存在不足。发展一个既能模拟近海动力环境又能模拟大洋环流变异特征的模式,以适应预测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综上所述,大洋与近海的相互作用研究是国际海洋科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在国内外已有的有关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和我国近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将把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和我国近海作为一个统一的动力学整体进行研究,以认识我国近海及第二岛链以内的大洋动力环境低频变异可预测性为应用出口,预计取得以下突破:

(1)从大洋—陆架边缘海系统中的能量、涡度、质量收支平衡出发,来揭示我国近海动力环境对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边界调节作用,发展大洋非固壁西边界流理论。

(2)以大洋环流的低频变异为近海及邻近大洋低频变异的先兆,以大洋与近海的能量、涡度、质量交换为主线,建立我国近海及第二岛链以内的大洋动力环境低频变异的可预测性理论框架。

4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围绕“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通过黑潮与我国近海动力环境之间的驱动—调节作用机理”这一核心主题开展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北太平洋副热带内区环流变异的机理及其对黑潮的影响。黑潮汇聚了从北太平洋副热带内区输送来的能量与质量。大气强迫通过影响副热带环流内区的E km a n抽吸、混合层和温跃层水之间的卷

7

2

2

1

第12期 吴立新等: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

挟、海水的潜沉等物理过程改变了受强迫区的环流和热结构,同时激发不同时空尺度的行星波将能量和涡度调整西传到西边界影响黑潮。在调整过程中既有不同时空尺度的行星波相互作用,也有行星波与背景流的相互作用。因此副热带内区环流对异常大气强迫的反应是一系列复杂的波、流、涡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但是目前对这些过程还缺乏深入的了解。深入研究内区扰动能量的调整西传过程不仅是理解副热带内区环流变异机理的内容,也是理解和预测西北太平洋跃层与密度变化的前提。

另外,副热带环流变异,特别是黑潮变异,影响海洋经向热输送和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导致中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形成对大气的反馈作用,从而影响到内区环流,这种过程在副热带太平洋环流的低频时间尺度上尤为显著。因此研究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与中纬度大气环流的耦合反馈机理是完整认识副热带环流低频变异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2)黑潮源头变异机理及其对吕宋海峡水交换的影响。黑潮源头是控制吕宋海峡处的水交换及其对南海环流影响的一个关键因素。已有的研究表明,黑潮在吕宋海峡处的形变,不仅取决于黑潮的流量,而且还取决于黑潮流速的分布。由于复杂的地形、流系,以及观测的稀少,至今对黑潮源区的流场结构以及吕宋海峡水交换了解还非常有限。局地风(季风)强迫、内区变异西传的遥强迫、北赤道流以及北赤道流分叉位置的改变都将造成黑潮源区的变异和吕宋海峡水交换,因此黑潮源区的变异与北太平洋副热带内区环流密切相关。研究黑潮源头变异的特征和机理,是揭示黑潮与南海能量和质量交换的关键。

(3)黑潮变异机理及其对东部陆架海域动力环境的影响。黑潮在台湾以北沿东海陆架坡折北上,构成东海的大洋边界,还可以以暖流的形式直接进入东海,所以黑潮变异将直接影响黑潮与东海陆架水的交换。有关黑潮变异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将副热带环流内区、黑潮及东海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还不多见。内区的扰动能量西传汇聚到黑潮,和黑潮局地大气强迫共同导致黑潮异常。黑潮变异涉及了波—流—涡相互作用、与东海的能量再分配等过程。陆架坡折诱导的中尺度涡以及大河冲淡水浮力强迫的作用都可能导致黑潮的变化。因此研究黑潮变异及其对陆架海域的影响是理解和预测台湾周边海域及东海动力环境低频变异的关键之一。

围绕上述关键科学问题,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和调整机理。利用历史资料、卫星遥感和A r g o资料,分析北太平洋副热带内区动力环境变异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制,不同区域位势涡度异常的形成—移动—耗散过程及对能量传播与转换的影响,西边界流对内区位势涡度异常的响应过程;利用已有资料及现场强化观测,研究黑潮源地海洋环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北赤道流分叉变异机制及其对黑潮源头流量的影响。

(2)黑潮与我国近海的能量与水体交换过程及机制。利用已有资料和现场强化观测,研究吕宋海峡处水交换时空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北赤道流的分叉、黑潮源头流量、南海局地风和海峡两侧混合的关系;研究黑潮形变诱导的绕吕宋岛、台湾岛动量平衡变化以及海峡水交换引起的能量与位势涡度变异对南海北部环流、台湾暖流的影响;研究陆坡、中尺度涡和长江冲淡水的浮力强迫对黑潮和陆架能量和水交换的贡献,黑潮变异所引起的能量、位势涡度和环岛动量平衡调整对东海暖流系统变异的影响。

(3)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与大气驱动力的耦合效应。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与大气环流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耦合反馈作用。大洋内区变异会通过海洋内部过程对黑潮形成重要影响,但黑潮变异会通过影响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来改变大气驱动力,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内区环流。因此将研究黑潮变异对海洋经向热输送的影响;研究经向热输送变异对中纬度海洋—大气之间热量交换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研究洋流—大气耦合效应对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影响。

(4)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低频变异的可预测性研究。在深入研究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与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自主发展我国高分辨率近海—大洋环流模式;融合已有的观测资料、强化补充观测资料和模式模拟,提出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低频变异可预测性概念模型,并利用发展的数值模式来评估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低频变异的可预测性。

5 主要科学目标

5.1 总体目标

揭示北太平洋副热带内区环流变异的规律及其对西边界流的影响;探明西边界流与我国近海能量、物质交换过程和机理,及其对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建立大洋—陆架边缘海动力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值

8

2

2

1 地球科学进展 第22卷

模式,阐明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低频变异的可预测性;发展大洋与近海相互作用理论;造就一批在大洋环流及其与近海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逐步确立在该研究领域我国的优势地位;为国家安全与海洋权益维护,海洋推进,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海洋动力环境的科技支持。5.2 五年预期目标

(1)揭示北太平洋副热带内区环流变异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阐明行星波与温跃层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内区能量传播的影响;探明西边界处的波—涡—流相互作用及其对跃层和环流的影响。

(2)揭示黑潮源地海洋环流时空变化特征和控制因素;确定黑潮与南海在吕宋海峡处的能量和水体的再分配过程和机理;阐明吕宋海峡水交换和黑潮形变对南海北部环流及台湾暖流的影响。

(3)阐明陆坡诱导的中尺度不稳定性在黑潮的能量和涡度平衡、形变,及其与陆架水交换中的作用;揭示长江冲淡水与陆坡对黑潮的联合强迫作用;确定黑潮形变对东海暖流系统的影响。

(4)确定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对中纬度大

气环流的影响,揭示其动力学机制,阐明该反馈作用对大洋—陆架边缘海系统中海洋动力过程的影响。

(5)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海—大洋环流模式;阐明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的可预测性,为国家安全与海洋权益维护,海洋推进,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海洋动力环境的科技支持。

总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了解和把握我国近海和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的规律和机理并对其做出准确的预测奠定基础,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从近海走向大洋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对该项目将在大洋与边缘海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国际舞台上占领一席之地。

致谢:本文主要依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项目“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的申报书撰写的,该申报书是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由参与项目申报的所有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并得到苏纪兰、潘德炉、陈大可、黄荣辉、吴国雄、丑纪范、符淙斌、丁一汇、吴德星、王凡等专家的指点。

V a r i a b ili t y o f t h e S u b t r o p i c a l G y r e i n N o r t h P a c i f i c a n d I t s I m p a c t s

o n D y n am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 of C h i n a M a r g i n a l S e as

W U L i - x i n 1

, L I U Q i n - y u 1

, H U D un- x i n 2

, L I C h o ng- y i n

3,4

Z U O J u n- c h e ng 1

, Y U Y o ng- q i a n g 3

, S U N C he 2

, W AN G Q i

1

(1.

P h y s i c al O c e an o g r a p hy L a bo r t o r y , O ce an- a t m o s p h e r e I n t e r a c ti o n a nd C li m a t e L a b o r t o r y , O c e an U n i ve rs it y o f C h i na , Q i ngdao 266100 , C h i na ;2. K L O C A W , I n s tit u t e o f O c e an o l o gy , C h i n e s e

A c a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 Q i ngdao 266071 , C h i na ;3. L A SG , I n s tit u t e o f A t m o s p h e r i c P h y s i c s , C h i n e s e A c ad e m y o f S c i e n ce s ,

B e i j i ng 100029 ,

C h i na ;4. P LA , U n i ve rs i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d T e c hn o l o gy , N an j i ng 210007 , C h i na )

A b s t r a c t : T he E a s t e r n C h i na M a r g i n a l S ea s a nd t he S o u t h C h i na S e a a r e t he i m p o r t a nt ga t e w a y f o r t he C hi - n e s e N a ti o n a l S ec u r it y a nd D e f e n s e. T he S ub t r o p i ca l N o r t h P ac ifi c , w h e r e l oca t e s i n w e s t o f t he S eco nd I s l a nd C h a i n , i s n o t o n l y t he i m p o r t a n t r eg i o n s i g n ifi ca n t l y co n ce r n e d b y m a ny c o un t r i e s , b u t a l s o t he i m p o r t a n t p a ss ag e o f m a r c h i ng f r o m c o s t a l t o d ee p o cea ns f o r o ur n a t i o n. C e n t e r i ng o n m ec h a n i s m s o f t he i n t e r ac t i o n b e t w ee n t he S ub- t r o p i ca l G y r e i n t he N o r t h P ac ifi c a nd C h i na m a r g i n a l s ea s v i a t he K u r o s h i o , t he N a ti o n a l

B a s i c R e s ea r c h P r og r a m o f

C h i na , e n titl e d " V a r i a b ilit y o f t he S ub t r o p i ca l G y r e i n t he N o r t h P ac ifi c a nd i t s i m p ac t s o n d y n a m i c e n v i r o nm e nt o f t he C h i na M a r g i n a l S ea s " h a s l a un c h e d a p r o j e c t o n S e p t e m b e r 2007 , T h i s p r o j ec t w il l n o t o n l y a i m t o e x t e nd a nd e n r i c h t h eo r i e s o f ocea n d y n a m i c s , r evea l va r i a b ilit y m ec h a n i s m s o f co s t a l a nd t h e a d j ace nt d ee p o cea ns , a nd i m p r ov e t he p r e d i c ti o n c a p a b ilit y , b ut a l s o p r ov i de a ss u r a n c e o f o cea n d y n a m i c e n v i r o nm e nt f o r t he n a ti o n a l d e-

9221

第12期 吴立新等: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

f e n s e , m a r i ne r i

g

h t s a nd

i n t e r e s t s p r o t ec ti o n , t he s a f e a nd s u s t a i n a b l e ex p l o it u r e a nd u til i z a ti o n o f m a r i ne r e s o u r ce s.

T he m a i n r e s ea r c h t h e m e s o f t h i s 973 p r o j ec t c o v e r :(1) v a r i a b ilit y a nd a d j u s t m e n t m ec h a n i s m s o f S ub t r o p i ca l G y r e i n t he N o r t h P ac ifi c ;(2) p r oce ss e s a nd m ec h a n i s m s o f e n e r g y a nd w a t e r e x c h a n g e b e t w ee n t he K u r o s h i o a nd t he C h i na M a r g i n a l S ea s ;(3) c o up li ng b e t w ee n v a r i a b ilit y o f t he S ub t r o pi c a l G y r e i n t he N o r t h P ac ifi c a nd t he a t - m o s ph e r i c ; a nd (4) p r e d i c t a b ilit y o f d y n a m i c e n v i r o nm e n t va r i a b ilit y o f t he m a r g i n a l s ea s a nd t he a d j ace n t de e p o - c ea n. T he k e y s c i e n tifi c i s s u e s t o be r e s o l ve d i n c l ude : d y n a m i c s a nd m ec h a n i s m s o f s ub t r o p i ca l N o r t h P ac ifi c i n t e r i - o r o cea n c i r c u l a ti o n a nd i t s i m p ac t s o n t he K ur o s h i o , V a r i a b ilit y m ec h a n i s m s o f t he K u r o s h i o a t i t s o r i g i n a nd i m - p ac t s o n t he w a t e r exc h a n g e t h r o u g h L u z o n S t r a i t , a nd m ec h a n i s m s o f t he K u r o s h i o va r i a b ilit y a n d it s i m p ac t s o n d y- n a m i c e n v i r o nm e nt o f t he C h i na M a r g i n a l S ea s.

K e y w o r d s : N o r t h P ac ifi c ; S ub t r o p i ca l gy r e ; C h i na m a r g i n a l s ea s ; I n t e r ac ti o n ; K u r o s h i o ;檼

V a r i a b ilit y.

《地球科学进展》“973

项目研究进展”专栏公告1997 年6月4日,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 ”)。其战略目标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

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自1998 年起至2006 年,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

等领域,已先后批准了297 个项目,其中资源环境领域有44项,此外,其他方面含有资源环境和全球变化范

畴的项目约有28项,合计达72项,占总项目的24.2%。为了更好地宣传、交流我国“973 ”原创性项目的研究成果,提升这些项目的科学价值,《地球科学进展》

编辑部自2005 年第11期开辟“973 项目研究进展”专栏以来,到2006 年第12期已刊登了13项的15篇综述论文,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积极关注,普遍认为增进了对“973 ”项目的了解,有利于项目之间的交流。

为此,我们希望继续不断得到广大“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大力支持和踊跃投稿,扩大刊登“973

”项目中有关资源环境和全球变化方面的项目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该专栏文章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对已结题的项目,主要围绕该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价值、发展前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等内容。

(2)对正在进行的项目,主要就项目研究的现状、进展、新成果及发展前景等内容。(3)对刚申请批准的项目,围绕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其要达到的目标等内容。凡是无项目首席科学家署名的来稿,最好经首席科学家的同意和认可,并签署意见。撰写的文章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内容完整,数据翔实,应有必要的文献、英文文摘等内容。具体格式要求参阅《地球科学进展》的投稿须知。

专栏负责人:林海 教授 联系方式: l i nh a i @ m a i l . n s f c. g o v. c n ; l i nh @

i g s n r r . a c. c n 编辑部地址: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730000 电 话:

0931 -4968256 E - m a i l : a d ea r t h @

l z b. a c. c n 网 址: h tt p ∥ w w w. a d ea r t h. a c. c n 投稿时请注明“973 项目研究进展”栏目,栏目稿件经审核达到发表要求的将尽快刊出,免收审稿费,酌收一定的版面费并致稿酬,同时免费赠送全年期刊一套(1~12 期)。欢迎从事“973 ”项目研究的科学家、学者赐稿;谢谢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地球科学进展》编辑部

2007 年12月

0321

地球科学进展 第22卷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历史沿革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洋保险”)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 1994年,中国太平洋保险(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实施体制改革,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控股设立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7年,中国太平洋保险A股上市(中国太保,SH601601) 2009年,控股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中国太平洋保险H股上市(中国太保,HK02601) 2010年,中国太保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2012年,太平洋保险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经营概况 2011年全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49.58亿元,同比增长11%,市场份额10.8%,净利润83.13亿元;寿险一年新业务价值67.14亿元,同比增长10.1%;产险承保利润32.24亿元,同比增长46.5%。截至2011年末,中国太平洋保险总资产规模为5706亿元,偿付能力充足,各项指标均位居中国保险市场前列。 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拥有产险、寿险、资产管理和养老保险等专业子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截至2011年末,拥有6000多个分支机构,8.2万余名员工和32多万名产寿险营销员,为全国7000万客户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中国太平洋保险全国客户服务电话95500涵盖了保险咨询、查询、理赔报案、服务预约、急难救助以及投诉受理等各项服务。 中国太平洋保险始终以价值为导向,专注保险主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整体业务保持健康发展。寿险积极应对市场挑战,“聚焦营销、聚焦期缴”的发展策略取得明显成效;产险强化专业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产管理业务着力提升投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努力提高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养老业务巩固优势、积极拓展,业务规模平稳增长。 公司治理 中国太平洋保险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监管部门颁布的各项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公司通过不断优化集团化管理的架构,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加强与资本市场的交流沟通,形成了较为完善、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公司治理体系。 中国太平洋保险董事会致力于治理结构和机制的不断完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治理体系,并积极推动和实现了集团一体化管理架构下的子公司治理方案。同时通过各种制度保障和实际行动,积极建立了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桥梁,为董事、监事履职创造条件,保障了董事、监事对公司事务的知情权。 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按照《公司章程》赋予的职责,依法独立运作,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 企业文化

四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气压中心气压状况出现的时间和P地的风向分别为( ) A.1月东南风 B.7月西北风C.7月东南风 D.1月西北风 10.图中Ⅰ、Ⅱ、Ⅲ、Ⅳ四个气压中心,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的是( ) A.Ⅰ、Ⅲ B.Ⅱ、Ⅳ C.Ⅰ、Ⅳ D.Ⅱ、Ⅲ 读某半岛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于乙地,甲地距海洋近 B.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多地形雨 C.甲地多于乙地,甲地受副高控制 D.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受西风控制时间长12.该半岛1月和7月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 C.植被差异 D.地球的公转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②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④处为________气候; 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________(1、7)月份多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监测业务规定-国家气候中心

附件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监测业务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进一步规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的监测业务,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定义)西太副高是指出现在西北太平洋上的暖性副热带高压系统,其范围大小以500hPa位势高度场的588位势什米等值线所包围的区域来表示,是影响东亚以及我国天气气候最主要的环流系统之一,尤其是其位置、面积和强度的变化对我国汛期降水有重要影响。 第三条(区域范围)西太副高监测区域为500hPa等压面上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及邻近的大陆地区(10oN~50oN,90oE~180o)。 第四条(业务界定)西太副高监测业务是指利用位势高度和风场等大气环流资料,对西太副高的面积、强度、位置等关键参数进行定量化实时监测、分析和发布业务产品的工作,是国家级气象部门承担的主要天气气候监测业务之一。 第五条(资料和气候态)西太副高监测业务所用资料为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逐日和逐月的500hPa高度场

和纬向风场(1951年1月至今)(水平分辨率为2.5° 2.5°)。气候标准值的选取采用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30年滚动气候态的国际气候业务标准。现行业务中统一采用1981~2010年的平均值作为气候标准值。 第二章监测指标 第六条(监测指标)选用西太副高的面积(GM)、强度(GQ)、脊线位置(GX)和西伸脊点(GD)等能够客观定量地反映其基本特征的参数作为监测指标。相关定义及计算公式如下: (1)面积指数(GM):是表征西太副高范围大小的指标,即在10oN以北、110oE~180o范围内,500hPa高度场上所有≥588 位势什米的格点所围成的面积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x d y 式中: :纬向格距数值; :经向格距数值; i:格点纬向序号,i=1,2,……Nx,Nx为监测范围内的纬向格点总数,由西向东增加; j:格点经向序号,j=1,2,……Ny,Ny为监测范围内的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天气的关系word精品文档15页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天气的关系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本身;另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在西太平洋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有强烈的下沉逆温,使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造成晴空万里的稳定天气,时间长久了可能出现大范围干旱。 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我国降水的水汽来源,虽然主要依靠西南气流从印度洋输送来,而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对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有关,而且还影响着它南侧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同时,西太平洋副高的北侧是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因而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每年2-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20N间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6月副高脊线北跳越过20N,稳定在20一25N 间,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的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很大差异。梅雨可以出现在 5-7月间的各个时段。出现在5月的梅雨称为早梅雨出现在6-7月的梅雨称正常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约20天。造成梅雨期连续降雨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准静止锋、切变线和西南低涡。这些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续出现或缓移、停滞,都能造成大面积的洪涝。到7月份,副高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得炎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现象。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30°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 上述情况仅仅是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副高的南、北季节性移动经常出现异常,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水涝的反常天气。例如,1956年西太平洋高压脊第一次北跳偏早,第二次北跳偏晚,这一年梅雨很盛,长江中下游流域雨量过多。1954年副高比较久地稳定在20一25N间,长江流域梅雨持续时间达两个月之久,结果造成江淮地区几十年罕见的大水。1958年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偏晚,第二次北跳偏早,形成了这一年空梅,造成了

中国太平洋国内信保条款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短期)条款 第一条 保险合同的构成 1.1本保险合同由本保单的所有条款和附加条款、投保单、批单、批注及明细表构成。 1.2本保险合同的解释应遵照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不得拘泥于所用文字。本保险合同含义不明确之处,应作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 第二条 承保范围 2.1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本公司”)对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向买方发送货物或提供服务,因本保单第三条所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而遭受的承保损失给予不高于本保单第四条规定的信用限额的赔偿。 2.2 前款所称货物限于在发送日后四周内开具发票或付款通知书的货物。 第三条 保险事故 3.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视为保险事故已发生: 3.1.1 买方无清偿能力;或 3.1.2 买方长期拖欠。 第四条 信用限额 4.1 被保险人可以在发送货物或提供服务前,根据保单明细表所规定的信用管理程序,为买方设定信用限额,但其最高金额以保单明细表第6.1项所规定的最高自定信用额度为限。 4.2 若被保险人未依上述第4.1款规定为买方设定信用限额,则被保险人应最迟在发送货物或提供服务后的15天内向本公司申请信用限额。 4.3 超出保单明细表第6.1项所规定的最高自定信用额度的信用限额必须得到本公司的书面批准。任何由本公司设定的信用限额,将自动取代被保险人为同一买方设定的信用限额。第五条 除外责任 对于因以下事项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本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5.1 汇率波动; 5.2 被保险人或其代理人未能遵守与买方订立的合同条件,包括被买方在欠款中扣减与合同违约或赔偿责任相对应的款项,或是未能遵守被保险人或买方所在国家或其他地区的现行法律、法规或其他法律上的要求; 5.3 无法取得为履行被保险人与买方订立的合同所需的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任何授权,或履行该合同将会违反外汇管制规定; 5.4 任何由全国性、地区性或地方政府或是国家机关做出的措施或决定,包括但不限于导致没收或阻碍货物运输的措施或决定,以及由上述部门或机构作出的全面延期偿付声明; 5.5 任何阻碍或延误买方汇兑付款的政治、经济事件、立法或行政措施; 5.6 战争、敌对状态、叛乱、起义、革命、骚乱和民众暴动以及自然灾害,包括飓风、台风、水灾、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啸; 5.7 由核废料或燃烧核燃料或由任何爆炸性核物质或核成份的放射性、毒性、爆炸性或有害物质造成的辐射或放射性污染; 5.8 被保险人自定信用额度时,买方在被保险人发送货物或提供服务前已无清偿能力;

1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2

3 5.造成等温线在D 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影响 B .大气环流 C .太阳辐射 D .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 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 ②高原 ③湖泊 ④城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图示区域50°N 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 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海陆分布 C .大气环流 D .地势起伏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特点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特点 副高内的天气,由于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少云,微风、炎热为主。高压的西北部和北部边缘,因与西风带交界,受西风带锋面、气旋活动的影响,上升运动强烈,水汽也较丰富,多阴雨天气。高压南侧是东风气流,晴朗少云,低层湿度大、闷热。但当有台风、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活动时,可能产生大范围暴雨带和中小尺度的雷阵雨及大风天气。高压东部受北来冷气流的影响,形成的逆温层低、是少云干燥的天气,长期受其控制的地区,因久早无雨,可能出现干旱,甚至变成沙漠气候。 副高的强度、范围、位置和形状有着明显的季节和短期变化,虽然各个地区副高变化的程度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主要介绍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特征。 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有多年变化的表现。据分析,1880-1890年,副高中心偏向平均位置的东南;1900一1920年却偏向西北;1920一1930年又偏向东南,这种副高中心位置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东亚,甚至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时,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一船位于15N附近,随着季节的转暖,脊线缓慢北移,到6月中、下旬,脊线迅速北跳,稳定于20一30N间。至7月上、中旬,脊线再次北跳,跃到25N以北地区,以后就摆动在25一30N之间,七月底到8月初,脊线跨越30N,到达最北的位置。从9月起,脊线开始自北、向南退缩,9月上旬脊线第一次回跳到25N附近,10月上旬再次跳到20N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副高的这种季节性移动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表现出有时稳定少动,有时缓慢移动,有时突发跳跃的方式,而且北进持续的时间比较久,速度比较缓慢,而南退却经历的时间短、速度比较快,这是副高季节变动的一般规律,在个别年份,副高的活动可能有明显出入。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进、南退,同其他地区副高的南北移动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移动的幅度更大一些。 西太平洋副高还有短期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北进中有短暂的南退,南退中有短暂的北进,而且北进常常同西伸相结合,南退与东退相结合。这种短期变化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如果以一个进退作为一个周期,则比较长的周期可达15天左右,短的仅2-3天。长周期活动和短周期活动往往同时出现,而且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短期变化,大多是副高周围的天气系统活动所引起的。例如,夏季青藏高压、华北高压东移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副高产生明显西伸,甚至北跳;而当台风移至西太平洋副高的西南边缘时。副高开始东退;台风沿副高西部边缘北移时,高压继续东退;当台风越过副高脊线进入西风带时,副高又开始西伸。西风带的短波槽脊活动,对西太平洋副高的短期变化的影响也很显著,当副高强大时,一般小槽、小脊只能改变副高的外形,而脊线位置变化不大。但发展强大的长波槽脊,对副高的影响就十分可观了。当有大槽

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副高是由于对流层上层的空气辐合、积聚而成,它是常年存在,稳定少动的高气压系统。它的存在和活动不仅对低、中纬度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巨大作用,而且对全球环流的演变也有很大影响。 副热带高压由于受地表海陆间分布的影响,沿纬圈分裂成几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这些高压中心主要位于海洋上,位置比较固定。在北半球高压单体中心,经常有5个~6个分别位于北太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北大西洋的中部及墨西哥湾和北非等地;青藏高原也有一高压中心。南半球有南太平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和南印度洋高压等。这些高压不是同时都很明显,而是有强有弱,有时合并、有时分裂。 副高的强度、范围、位置和形状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多年来变化不定。据分析,1880年~1890年,副高位置的中心偏向平均位置的东南;1900年~1920年却偏向西北;1920年~1930年又偏向东南,这种副高中心位置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东亚、甚至全球性的气候的变化。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时,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一般位于15°N附近,随着气候的转暖,脊线缓慢北移;到夏季时,脊线迅速北跳,入秋时可达最北的位置,之后从9月起脊线开始自北向南退缩,10月上旬再次回跳到20°N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进、南退,同其它地区副高的南北移动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移动的幅度更大一些。 西太平洋副高还有短期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北进中有短暂的南退,南退中有短暂的北进,这是由于其北进中常常同西体相结合,南退与东退相结合。这种短期变化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如果以一个进退为一个周期,则比较长的周期可达15天左右,短的仅2天~3天。长周期活动和短周期活动往往同时出现,而且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短期变化,大多是副高周围的天气系统活动引起的。例如:夏季的青藏高压、华北高压东移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 1 / 7

2 / 7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气压中心气压状况出现的时间和P 地的风向分别为( ) A .1月 东南风 B .7月 西北风C .7月 东南风 D .1月 西北风 10.图中Ⅰ、Ⅱ、Ⅲ、Ⅳ四个气压中心,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的是( ) A .Ⅰ、Ⅲ B .Ⅱ、ⅣC .Ⅰ、Ⅳ D .Ⅱ、Ⅲ 读某半岛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多于乙地,甲地距海洋近 B .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多地形雨 C .甲地多于乙地,甲地受副高控制 D .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受西风控制时间长 12.该半岛1月和7月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 .地形差异 B .海陆位置差异 C .植被差异 D .地球的公转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②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④处为________气候;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________(1、7)月份多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某季节沿60°N 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摘要:副高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特别是西太平洋副高的进退与中国夏季旱涝有极密切的关系。在它的控制下将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它还通过与周围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其它类型的天气。因而,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字: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强度变动中国天气气候影响 1、副高概述 西太平洋副高是指出现在西太平洋(180度以西洋面)副热带地区的暖性深厚高压。副高具有明显的季节位移,冬季位置偏南,夏季偏北,南北变化约为20度,这种位移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平均而言北半球副高的强度在暖季要比冷季强大的多,尤其是在盛夏最为强大,其面积几乎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暖季较冷季的位置更偏西而维度更偏高。在南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因而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它的位置和强度变动都对我国雨带的进退造成较大影响。 2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变动 副高强度的年变程呈双峰型,第一峰值在6月,第二峰值在9月。而副高位置的年变程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副高强度的年变程与我国雨带活动有关,而副高位置的年变程和太阳辐射的年变程十分一致。 所谓副高的季节性变动是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随季节而发生的变化。一般来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冬到夏位置北移,强度增大;从夏到冬,位置南撤,强度减弱。一般在8月份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点,8月以后,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如图5.11所示。

需要强调的是,副热带高压一年中北进与南撤过程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表现为稳定少变、缓慢移动与跳跃三种形式。平均而言,冬季副热带高压脊线在15°N附近,3、4月份开始缓慢北移,5~6月间(一般在6月中旬),出现第一次北跳,脊线北跳到20°N以北,并稳定在20°~25°N之间达一月左右。到7月中旬,脊线再次北跳,越过25°N,在7月底或8月初,副高到达一年中的最北位置,9月以后,副高向南撤退。 3、副高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夏半年更为突出,是我国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虽然主要是依靠西南气流从孟加拉湾、印度洋输送来,但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关系着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水汽的路径和数量,而且还影响着西南气流输送水汽的状况。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的本身;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每年2月~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N~20°N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6月副高脊线北跳超过20°N,稳定在20°N~25°N时,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值江南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较大差异。 例如:西太平洋副高中心的推移,对我国江淮一带的天气变化影响更大,它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我国境内夏季雨带的分布。由于西太平洋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因此,我国主要雨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春末,雨带往往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着副高面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于长江流域一带,造成长江中下游四十天左右的阴雨天气。“黄梅时节家家雨”所反映的正是这种情况。但是,如果某年副高的位置较常年偏西或偏北,北方的冷空气的路径也偏西,这就是副高西侧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锋的雨带也异常偏西,于是就会在长江流域连续暴雨,而东部地区则在副高控制下出现持续干旱。尽管是梅雨时节,但天晴无雨,正是“梅子黄时日日晴”的写照啊! 气象专家指出:2010年西太平洋副高正向北退进,一直到8月份副高依然盘踞在华北地区东郊,这是副高10年来强度最大,位置最偏北偏西的一次,受其影响,我国一些地区陆续出现一系列极端的天气,致使“2012年末日”之说稍许的影响一些市民的思想。 据新闻播报,2010年5月以来,我国华南地区首先遭遇罕见的强降水,接着江南10个省市先后遭遇洪涝灾害,7月上、中旬还在长江流域发生多地局部灾害。与此同时,极旱的青海格尔木出现2000年一遇洪涝。汛期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是西太平洋副高和北极极涡共同影响,导致江南一带出现强降雨。 总之,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但也有异常现象,它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各国各省市的气象局也应做好监测,尽量降低灾害对其的影响。 参考文献:1.《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第二版李爱贞刘厚凤编 2.百度百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3.中国新闻网(2012-3-31) 4.京报网-北京晚报(2010-8-26) 5.新闻晨报(2010-7-14)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妇女团体疾病保险条款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妇女团体疾病保险条款 (2009年8月呈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 第一条 合同构成 本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由保险单和其他保险凭证及所附条款、投保单、与本合同有关的投保文件、声明、批注、附贴批单、其他书面文件构成。 “妇女团体疾病保险”简称“妇女团体疾病”。 第二条 合同成立与生效 投保人提出保险申请、本公司同意承保,本合同成立。 合同生效日期在保险单上载明。 第三条 投保范围 一、投保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可作为投保人,为其在职的女性员工投保本保险。 二、被保险人:年龄在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下同),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正常从事本职工作的妇女,可作为本合同的被保险人。 第四条 保险责任 在保险期间内,本公司对被保险人负下列保险金给付责任: 一、被保险人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满90天后,被确诊初次患原发性的乳腺癌、卵巢癌、宫体癌、宫颈癌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公司按本合同所载明的保险金额给付保险金,本公司对该被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终止; 二、被保险人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90天内(含90天),被确诊初次患本合同所列明的四种癌症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公司将退还其相应的保险费,本公司对该被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终止。 第五条 责任免除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被保险人患有本合同所列明的4种癌症(无论一种或多种)的,本公司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 一、投保时已患有本合同所列明的4种癌症之一; 二、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患疾病; 三、被保险人未遵医嘱,私自使用药物,但按使用说明的规定使用非处方药的除外; 四、被保险人患有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卵巢癌、转移性宫体癌或转移性宫颈癌; 五、被保险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 六、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 如发生以上情形之一,导致被保险人身故或患本合同所列明的4种癌症(无论一种或多种),本公司对该被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终止,本公司退还相应的现金价值。 第六条 保险期间 本合同的保险期间为1年。保险期间在保险单上载明。 第七条 保险金额和保险费 一、本保险按份计算,每份保险金额为人民币5000元。投保人最多可为每一被保险人投保10份。 二、投保人应于投保时一次性支付全部保险费。 第八条 明确说明与如实告知 订立本合同时,本公司应向投保人说明本合同的内容。 对保险条款中免除本公司责任的条款,本公司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的流向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的规律。 理解单个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通过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单一的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收集资料、设置导学案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所学的三圈环流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三圈环流的形成。 赤道:赤道附近是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气温 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 极地:空气受冷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30°附近:受重力的影响高空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60°附近:两只气流相互挤压上升,形成低气压。 下面同学们再来分析一下各风带的空气流向。 (信风带——高纬向低纬,中纬西风带——低纬向高纬,极 地东风带——高纬向低纬)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首先,我们先回忆一下气候的要素。 气温 降水 气候风向 风速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气候的降水与气温。 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带起环流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完成导学案。 (一)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讨论:大气运动的垂直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 大气运动的水平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提示:维度变化方向) 1、气流方向对气候的影响 (1)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气流上升:湿润,降水多 气流下沉:干燥,降水少 (2)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两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可编辑)

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两株海 洋新菌的分类鉴定(可编辑) 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两 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 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两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两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导师及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师 长、同学、亲人和朋友李昭 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两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 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两 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学位论文答辩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两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 需要特别声明的, 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并同意以下事项: 1、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2、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清 华大学― 中 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用于出版和编入 CNKI 《中国知识资源 总库》 , 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月日签字日期: 年月日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沉积物及底 层海水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两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南太平洋环流区深海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两株海 洋新菌的分类鉴定 摘要 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其整体功能的基础,一直是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 题。深海是一个永久低温 (热液口除外 ) 、高压、黑暗的极端生态环境, 是极端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结构特征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副热带高压结构特征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作者:陈甜水文3班0808220706 摘要:副热带高压是低纬度最重要的大型环流系统,它的活动不仅读一低纬度的环流和天气的变化起着极大作用,而且对中高纬度环流的演变亦有显著影响。此外副热带高压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与中国夏季旱涝有极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副热带高压,无论在天气学理论上还是预报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西太平洋副高结构特征变动中国天气气候影响 1.副热带高压概述 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存在的永久性气压系统,但其强度和位置冬夏不同。平均而言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在暖季要比冷季强大的多,尤其在盛夏时期最为强大,其面积几乎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暖季较冷季的位置更偏西而纬度更偏高。在南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在暖季反较冷季为弱,在暖季比在冷季其位置虽也有偏于高位的现象,但不是像北半球那样偏西而是偏东。事实上,即使在同一季节、同一月份中,我们看到的副热带高压,常常是时而强度增大或范围扩大或西伸北进,时而又强度减弱或范围缩小或东退南移,而且一个副热带高压单体有时分裂为几个闭合中心,有时又发生合并现象。总之,副热带高压平均而言是稳定少动,但逐日变化还是大的。 2.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于维持 副热带高压的形成过程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生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及各纬度太阳辐射分布的不均匀性所致。 首先是,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空气受热上升至高空后,向高纬度方向流动。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北的气流发生向右偏转产生西风,到达维度越高,西风分量越大,向北的风速就越小。向北风速随纬度增高而减小的结果便造成空气质量的水平辐合,致使地面气压升高,而在副热带高空水平辐合最强,由此在副热带地区形成高压。由于质量连续的关系和辐射冷却的原因,高掏空向北流的空气在副热带高压区内不断下沉,以补偿地面因辐射而外流的空气这就是副热带高压形成过程的一个方面。另外,中纬度高空西风急流的空气与南面空气发生侧向混合的结果,是南面空气获得动量运动加速,因而使其原来的气压梯度力不能平衡加速后的地转偏向力,这样空气便往低纬度方向运动。然而有一距离急流越远,侧向混合作用越小,所以空气向南运动的分速亦越小,结果在西风急流的南边产生空气质量的水平辐合,导致地面气压增大,形成高压。同样由于空气质量连续的元一本,高空向南运动的空气和来自赤道低纬的气流一起在副热带下沉,以补偿地面外流的空气,因而形成副热带高压。 实际上,副热带高压并不是林旭的均匀分布的高压带而是断裂成某些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并且高空与地面也不相同,这显然害死由于海陆分布造成沿纬圈方向不均匀假如的结果。由此可见海陆分布对副热带高压形成的重要作用。 3.副热带高压内部的结构特征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活动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时,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一船位于15N附近,随着季节的转暖,脊线缓慢北移,到6月中、下旬,脊线迅速北跳,稳定于20一30N间。至7月上、中旬,脊线再次北跳,跃到25N以北地区,以后就摆动在25一30N之间,七月底到8月初,脊线跨越30N,到达最北的位置。从9月起,脊线开始自北、向南退缩,9月上旬脊线第一次回跳到25N附近,10月上旬再次跳到20N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副高的这种季节性移动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表现出有时稳定少动,有时缓慢移动,有时突发跳跃的方式,而且北进持续的时间比较久,速度比较缓慢,而南退却经历的时间短、速度比较快,这是副高季节变动的一般规律,在个别年份,副高的活动可能有明显出入。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进、南退,同其他地区副高的南北移动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移动的幅度更大一些。 西太平洋副高还有短期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北进中有短暂的南退,南退中有短暂的北进,而且北进常常同西伸相结合,南退与东退相结合。这种短期变化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如果以一个进退作为一个周期,则比较长的周期可达15天左右,短的仅2-3天。长周期活动和短周期活动往往同时出现,而且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短期变化,大多是副高周围的天气系统活动所引起的。例如,夏季青藏高压、华北高压东移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副高产生明显西伸,甚至北跳;而当台风移至西太平洋副高的西南边缘时。副高开始东退;台风沿副高西部边缘北移时,高压继续东退;当台风越过副高脊线进入西风带时,副高又开始西伸。西风带的短波槽脊活动,对西太平洋副高的短期变化的影响也很显著,当副高强大时,一般小槽、小脊只能改变副高的外形,而脊线位置变化不大。但发展强大的长波槽脊,对副高的影响就十分可观了。当有大槽东移时,能迫使副高压脊不断东退;当大槽在东亚沿海加深时,沿海副高南退,海上副高因与槽前长波脊迭加而北伸。可见周围系统同西太平洋副高是相互影响的,影响大小视周围系统与西太平洋副高的发展程度和相互对比关系而异。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天气的关系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本身;另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在西太平洋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有强烈的下沉逆温,使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造成晴空万里的稳定天气,时间长久了可能出现大范围干旱。 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我国降水的水汽来源,虽然主要依靠西南气流从印度洋输送来,而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对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有关,而且还影响着它南侧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同时,西太平洋副高的北侧是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因而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每年2-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20N间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6月副高脊线北跳越过20N,稳定在20一25N间,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的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很大差异。梅雨可以出现在5-7月间的各个时段。出现在5月的梅雨称为早梅雨出现在6-7月的梅雨称正常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约20天。造成梅雨期连续降雨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准静止锋、切变线和西南低涡。这些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续出现或缓移、停滞,都能造成大面积的洪涝。到7月份,副高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得炎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现象。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30°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 上述情况仅仅是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副高的南、北季节性移动经常出现异常,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水涝的反常天气。例如,1956年西太平洋高压脊第一次北跳偏早,第二次北跳偏晚,这一年梅雨很盛,长江中下游流域雨量过多。1954年副高比较久地稳定在20一25N间,长江流域梅雨持续时间达两个月之久,结果造成江淮地区几十年罕见的大水。1958年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偏晚,第二次北跳偏早,形成了这一年空梅,造成了干旱。 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03)...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03)条款 (2009年9月呈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 第一条 合同构成 本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由保险单及所附条款、投保单、合法有效的声明、批注、附贴批单及其他有关书面文件构成。 “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03)”简称“个意(2003)”。 第二条 投保范围 一、投保人:凡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的人,可作为本合同的投保人。 二、被保险人:本合同被保险人投保时的年龄应不超过60周岁,但被保险人续保时的年龄超过60周岁的,最高投保年龄可延至65周岁。 第三条 保险责任 在本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有效期间内,被保险人发生下列保险事故,本公司负保险金给付责任: 一、若被保险人自意外伤害发生之日起180日内以该次意外伤害为直接原因身故,本公司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保险单所载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终止。 二、若被保险人自意外伤害发生之日起180日内以该次意外伤害为直接原因致《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中所列残疾之一的,本公司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保险单所载保险金额及该项身体残疾所对应的给付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被保险人因同一意外伤害造成两项及以上身体残疾时,本公司给付对应项残疾保险金之和。但不同残疾项目属于同一上肢或同一下肢时,本公司仅给付其中一项残疾保险金;如残疾项目所对应的给付比例不同时,仅给付其中比例较高一项的残疾保险金。 三、本公司对被保险人所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以保险单所载保险金额为限,一次或累计给付的保险金达到保险金额时,本合同终止。 第四条 责任免除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被保险人身故或残疾的,本公司不负保险金给付责任: 一、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故意杀害、故意伤害; 二、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或抗拒依法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 三、被保险人殴斗,醉酒,故意自伤,主动吸食或注射毒品; 四、被保险人自杀,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五、被保险人受酒精、毒品、管制药物的影响而导致的意外; 六、被保险人因药物过敏、食物中毒、中暑导致的伤害; 七、被保险人因精神类疾病发作而导致的意外; 八、被保险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及驾驶无行驶证的机动交通工具或助动交通工具; 九、被保险人妊娠、流产、堕胎、分娩(含剖腹产)、避孕、节育绝育手术、治疗不孕不育症、人工受孕及由以上情形导致的并发症; 十、被保险人因手术(包括整容手术)导致的伤害; 十一、在诊疗过程中因医疗事故原因造成的伤害; 十二、被保险人未遵医嘱,私自使用药物(按使用说明的规定使用非处方药除外); 十三、被保险人从事潜水、滑水、滑雪、风浪板、蹦极、跳伞、水上摩托艇、滑翔翼、拳击、柔道、跆拳道、空手道、武术比赛、摔跤比赛、攀岩运动、探险活动、特技表演、马术、赛马、各种车辆表演、车辆竞赛或训练等高风险运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