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颅内肿瘤术后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颅内肿瘤术后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颅内肿瘤术后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颅内肿瘤术后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颅内肿瘤术后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袁 杨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市 650031)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内肿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 N)组30例、肠外营养(TP N)组28例。EE N组经鼻胃管持续滴注能全力;TP N 组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观察两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营养状况在1、7、14d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 N组并发症明显少于TP N组(P<0.05)。结论 鼻胃管持续滴注喂养方法对颅内肿瘤术后病人有良好的耐受性,EE N支持可减少颅内肿瘤并发症。

【关键词】 颅内肿瘤;颅内肿脑手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营养状况;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4304(2009)03203972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胃肠道营养在应激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胃肠营养的优点和早期应用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1,2]。目前,临床上关于颅内肿瘤术后,特别是对术后有意识障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 N)与肠外营养(TP N)的对照研究较少。本研究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等热量、等氮量的条件下分别采用24h持续滴注胃肠营养剂与全胃肠道外营养,比较两者间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云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4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术后因意识障碍或吞咽功能障碍、不能进食患者58例,并符合以下条件:(1)无胃肠道功能异常,肝肾心肺功能良好;(2)无糖尿病等基础疾病;(3)术后24h内无消化道出血;(4)术前未经过放化疗。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EE N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2~64岁;TE N组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13~68岁,两组均在术后24h后开始营养支持。

1.2 营养支持方法

1.2.1 EE N组:营养支持实施途径为鼻胃管,以胃管缓慢滴入能全力,初始剂量从4186kJ/d开始,用500m l生理盐水稀释加热袋加热至40℃缓慢滴入,最快不超过100m l/h,在2~3d 内逐渐增至需要量,按20m l(3125kJ?kg-1?d-1)。

1.2.2 TE N组:通过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导管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热量与氮量供给同EE N组,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热氮比为628kJ∶1g,糖脂比为1∶1,成分包括糖、脂肪乳剂、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缓慢输注。1.3 观测指标 血生化指标检测,营养评价指标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于治疗开始第1、7、14天采集清晨外周静脉血检测。同时观察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进行统计和预后判断。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2.1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1、7、14d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x±s)

组别n时间总蛋白(g/L)白蛋白(g/L)血红蛋白(g/L) EE N组30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

术后第14天

64.56±3.42

58.24±4.58

62.33±3.49

42.52±2.80

35.47±3.30

40.68±2.47

128.60±22.70

116.38±18.50

124.25±20.35 TP N组28

术后第1天

术后第7天

术后第14天

65.88±4.03

56.40±3.80

63.56±4.20

40.28±3.04

34.40±2.60

39.68±2.66

130.80±22.80

118.40±16.84

128.76±18.40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血糖升高、感染、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EE N组低于TP N组(P<0.05);而腹泻、便秘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组别n

腹泻

便秘

血糖

升高

感染

消化道

出血

肝功能

损害

电解质

紊乱

EE N组304(13.3)6(20.0)3(10.0)3(10.0)6(20.0)8(26.7)

TP N组288(28.6)18(64.3)10(35.7)14(50.0)15(53.6)11(39.3)

χ2值2.0511.714.5111.187.074.80

P值0.1520.0010.0190.0010.0080.017

3 讨 论

3.1 术后肠内营养的可行性 颅内肿瘤术后病人病情往往严重而复杂。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等自主神经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胃肠麻痹,胃肠功能低下但功能尚存。EE N 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增加内脏血流,使代谢更符合生理,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3]。“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应用时,就要利用它”这一营养支持的准则已达成共识[4]。肠内营养指采用口服或管饲等方式经胃肠提供代谢需要的能量及营养基质的营养方式[5]。

3.2 术后肠内营养的时间 以往认为,只有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对病人进行EE N,故早期多采用静脉途径提供机体所需的热量和基本营养。近年来,随着EE N制剂和置管技术的

793

广西医学 2009年3月第31卷第3期

发展,已趋向于早期进行EE N支持[6,7]。本研究术后24h即给入能全力肠内营养,收到良好效果。

3.3 肠内营养的优点 (1)由于原发疾病及开颅手术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因此,以往提倡术后早期限盐限水。同时脱水药物的应用加剧了水电解质的紊乱及内环境稳定而加重脑水肿,胃肠道营养给入安全有效。本研究证明,能全力EE N组,电解质紊乱明显低与TE N组。(2)保护胃肠道黏膜防止应急性溃疡发生增加机体抵抗力,机体所需的营养20%由胃肠道提供,能起到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肠道是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同时也是体内细菌存在的主要部位,健康完整的肠黏膜屏障能防止肠内细菌大量地进入循环,造成全身感染。EE N对肠道的免疫刺激作用往往强于降低肠道内微生物移位的作用[8],且能较好控制血糖。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血糖会升高,在加上术后激素的应用都会使血糖升高,EE N组能很好的控制血糖,血糖升高病例要远远少与对照组。

本实验表明,鼻胃管持续滴注喂养方法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大有裨益。

参 考 文 献

[1] 黎介寿.重视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

(5):256-260.

[2] 黎介寿.肠功能障碍[J].肠外与肠内营养,1998,5(2):63-65.

[3] 李元新,黎介寿.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6(2):90-95.

[4] 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中华实

用外科杂志,2003,23(2):67.

[5] 李永新,李 军,覃晓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

患者预后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8,20(12):1963-1964. [6] Jeejeebhoy K N.Enteralfeeding[J].Curr Op in Gastr oenter ol,2005,

21(2):187-191.

[7] Bo wling TE.Enteralnutriti on[J].Hos p Med,2004,65(12):712-716.

[8] Zarzaur BL,Kudsk K A.The mucosa2ass ociated ly mphoidtissue struc2

ture,functi on,andderange ments[J].Shock,2001,15(6):411-420.

(收稿日期:2008-12-15 修回日期:2009-01-19)

盆腔治疗仪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的疗效观察

黄 敏 吴惠芳

(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贺州市 542800)

【摘要】 目的 观察盆腔治疗仪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盆腔治疗仪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抗生素联合活血化瘀中成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4%,对照组为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8.200,P=0.006)。结论 盆腔治疗仪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方法简便。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中医药疗法;中药灌肠;物理疗法

【中图分类号】 R71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4304(2009)0320398202

慢性盆腔炎主要表现下腹部坠痛,腰、骶部胀痛,性交痛或痛经,常在经前或劳动后加重,白带增多,月经不调,极少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妇科检查多见子宫后屈,活动差甚至完全固定,可扪及增粗的输卵管或输卵管与卵巢形成的包块,有压痛,如合并盆腔结缔组织炎,则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厚、变硬,有触痛[1]。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但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均不太理想。我们采用盆腔治疗仪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50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年龄25~45岁,病程1~10年,平均3.5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其中盆腔炎性包块17例,输卵管炎及宫旁结缔组织炎33例;一侧附件炎20例,双侧附件炎13例。治疗组50例,其中盆腔炎性包块18例,输卵管炎及宫旁结缔组织炎32例;一侧附件18例,双侧附件炎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医疗条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2] (1)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疼痛,伴有月经失调1年以上或不孕史,症状常反复发作,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2)患者自觉下腹部有肿块、压痛、变硬;(3)妇科检查下腹部可触及单侧或双侧增粗的呈条索状或片状轻度增厚物或囊性肿物,有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触痛、子宫活动度受限;(4)B超检查:盆腔内有边界不清,实质不均的暗区,内有较密的光点,有积水呈液性暗区。凡具有(1)、(3)条主要依据,加(2)、(4)中任何一项异常,并通过症状、体征,检测癌抗原125、抗子宫内膜抗体等除外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非炎性包块即可诊断为慢性盆腔炎[2]。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中药保留灌肠加盆腔治疗仪治疗。

(1)灌肠方法: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便,使用灌肠器灌入中药。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及肛门后将肛管缓慢插入15~20c m,然后将药液徐徐灌入(药温保持在38℃左右),嘱患者臀高左侧卧30m in。行经期间暂停。药方:紫花地丁30g,延胡索15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败酱草30g,枳实15g,枳壳15g,三棱10g,莪术10g,乳香10g,没药10g,地鳖虫10g。浓煎取100~150m l,每天1次保留灌肠,10次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2)盆腔治疗仪治疗:采用北京市威力恒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893Guangxi M edical Journa l,M ar.2009,V ol.31,N o.3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一)(精)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一) 【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 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 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细心照料病人的饮食,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对于全胃切除术病人,一般均采用肠外营养,也就是静脉输入营养液,但是长期禁食或肠外营养支持会使肠道处于无负荷的休眠状态,缺乏食物刺激会使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肠外营养一般费用都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为避免肠外营养的不足,我们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以帮助病人尽早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4年1月~2005年3月28例在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1枚,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胃空肠营养管的位置,使其放置至蔡氏(Treitz)韧带下20cm,然后用胶布在病人面颊部固定好。 肠内营养输注开始时间一般在术后12h,首先给予5%葡萄糖盐溶液,开始时缓慢滴注,每小时20~40ml,24h维持输注,术后24~36h如病人肠道得以适应,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给予要素饮食能全力(能全力为500ml/瓶,费森尤斯公司生产),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经鼻胃营养管缓慢滴注,速度为由20ml/h逐渐增至100ml/h,滴入量由每日500ml逐渐增至每日1500ml,维持5~7日。滴注过程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可视病人习惯而定,一般以接近体温为宜。过热可灼伤肠黏膜,过冷可刺激肠道,引起痉挛或腹泻。 2 结果 本组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采用鼻胃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方法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27例病人痊愈出院,1例因高龄在术后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死亡。

胃肠术后肠内营养护理

胃肠术后肠内营养护理 肠内营养(EN)?是指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法。营养物质经门静脉吸收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改善和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肠道细菌易位,肠内营养适合生理状态,体重增加及氮潴留优于肠外营养,并发症较少,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但是EN护理不当,会发生腹泻、误吸、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因管道护理不当,会发生堵管、脱管、治疗错误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护理差错事故。如何做好EN护理,确保治疗有效、患者安全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1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不能经口摄入足够的食物,但能通过鼻饲管将注入胃肠道的营养液消化吸收的患者。如吞咽和咀嚼困难、意识障碍、昏迷等。适用于【:①意识障碍或昏迷; ②吞咽咀嚼困难;③消化道瘘;④高代谢状态、营养不良;⑤炎性肠道疾病、短肠综合征;⑥胰腺炎;⑦脏器功能障碍及脏器移植;⑧口/咽、食道手术。 1.1肠内营养的途径和输注方式:20世纪70年代,肠内营养主要于经鼻胃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来实现营养供给;20世纪80年代后期,技术大大进步,采用经鼻十二指肠、空肠置管,经皮内窥镜胃、空肠穿刺或空肠造瘘口置管均可实现肠内营养(EN)3I。 1.2肠内营养输注方式: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有一次性投给、间歇性重力滴注和连续性经泵滴注3种方法。连续性经泵滴注效果最佳。肠内营养速度应该由慢到快,初起应采用低浓度的营养液,使胃肠道逐步适应营养液。 2肠内营养护理的要点 2.1心理护理5l:在置管前向患者介绍留置营养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合作。老年人对术后不能经口进食不易接受,耐心向患者解释,介绍其优点及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告知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的应对方法,使患者顺利度过置管期。术前和术后应向患者和家属讲明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告知术后肠内营养的配合要点以及在输注过程中易发生的护理问题,使患者有心理准备。遵从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有腹胀、腹痛、腹泻时及时向医生护士反映,有问题及时与医生护士沟通。督促患者床上翻身及下床活动,有轻度腹胀、腹痛时积极与医生护士沟通,并对患者进行鼓励与安抚。 2.2营养管护理:妥善固定营养管并保证其通畅,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防止营养管的脱出;每次喂养前后均要用30~50ml的温水或盐水冲洗管道,持续滴注时应每4h冲洗1次,以防管道堵塞。保护黏膜与皮肤:长期留置鼻饲管可因压迫鼻咽部黏膜而引起溃疡,应每日用石蜡油涂拭润滑鼻黏膜;管饲时由于缺乏食物对口腔腺体的刺激而使唾液减少,细菌容易滋生,因此每天应给予口腔护理2次或咀嚼木糖醇口香糖15分钟,早、中、晚各一次日,若为胃肠造瘘口应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2.3掌握好灌注的三度:输入营养时掌握好浓度、速度及温度。由低浓度、低速度开始,逐渐增加到患者可耐受的浓度和速度。若初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速度更应缓慢,一般为25~50ml/h,以后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1 10~125ml/h。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温度偏低会刺激肠道引起肠痉挛,易致腹痛、腹泻,温度过高,则可灼伤肠道黏膜,甚至可引起溃疡和出血网。 2.4病情观察和监测营养状况[81:在鼻饲营养液的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察,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发生腹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 及护理对策 齐向秀 王微 范玲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胃肠、营养外科,辽宁沈阳110004 ) 摘 要 目的分析5 2例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使肠内营养顺利进行。方法分析52例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发生腹泻患者,给予减慢速度、减少营养液的量、停用抗生素及配合使用益生菌等方法。结果5例严重腹泻患者停止肠内营养改为肠外营养;36例患者经给予减慢速度、减少营养液的量后腹泻好转;2例患者腹泻是因为使用头孢抗生素疗程过长,停药后,肠内营养配合使用益生菌治疗2日后腹泻停止。结论肠内营养发生腹泻通过减慢速度、减少营养液的量、停用抗生素并配合使用益生菌,可缓解腹泻的发生。 关键词 全胃切除 肠内营养 腹泻 对策 Key words Total gastrectomy Enteral Nutrition Diarrhea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R473.6,R4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1-1986- 02 作者简介: 齐向秀(1978-),女,硕士,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胃肠疾病护理研究 通信作者: 范玲 随着对肠功能认识的深入和肠内营养制剂的开 发,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并发症也随之逐渐显露出来,其中胃肠道并发症是困扰肠内营 养的主要问题[1] ,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腹 泻是大多数患者因无法耐受而导致肠内营养被迫中 断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可达20%~40%[2] ,Kelly等[3] 报道,腹泻在经肠内营养的危重病人中发生率 为68%。肠内营养的正确使用、使用过程中的监测及出现腹泻时的积极处理,是保证肠内营养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现将我科2010年7月~2011年7月对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发生腹泻的52位患者的处理对策及效果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全胃术后经鼻肠内营养支 持发生腹泻的病例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54~82岁。1.2 方法 1.2.1 腹泻评价指标 诊断标准[4] :EN支持过 程,每日排便次数>3次;粪便量>200g/d;粪便稀薄(含水量>85%),符合上述一项即为腹泻。1.2.2 材料和设备 所有患者均使用荷兰纽迪西 亚公司生产的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CH10型、英复特泵、一次性肠内营养输注器800型进行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输注器与鼻肠管连接的5cm处均使用加温器进行加热,以保证营养液进入人体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8℃左右。 1.2.3 输注策略 总的原则是速度由慢到快。肠内 营养开始当日给予5%糖盐水500ml以20ml/h缓慢泵入,如患者无不适,第2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百普力,以20~25ml/h的速度泵入, 密切观察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 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至肠内营养结束未出现任何不适,第3天开始将速度调至50ml/h,如可耐受,第4天开始调至50~75ml/h,第5天可调至100~125ml/h。如果需要增加肠内营养液的量,就不增加速度,5d后肠内营养液更换为能全力,速度为100~125ml/h。1.2.4 腹泻的处理 发生腹泻的患者将肠内营养 液速度减慢至前一天的速度,如有缓解,则次日起按照速度递增原则增加到腹泻当日的速度,可耐受则继续按照原则增加速度。如不能缓解, 则再减速直至20ml/h, 并将肠内营养液的量减半,如仍不可耐受,则暂停肠内营养,配合使用止泻药如思密达。腹泻停止后开始肠内营养,起始速度20ml/h,逐日递增,若再次腹泻经减速不缓解,停止肠内营养,改为肠外营养。所有腹泻患者均留取大便培养,如怀疑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则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更换或停用抗生素,给予益生菌。2 结果 52例腹泻患者中,5例因腹泻严重, 连续水样便· 6891·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11月第27卷第21期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析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一般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清蛋白及前清蛋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促进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为突出的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胃肠道手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作用效果 临床中,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营养支持,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结合胃肠道手术患者营养支持开展情况,主要有肠内支持和肠外支持两种方式,其中,肠外支持在临床中已经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作用效果,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由于受传统治疗思想影响,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相对较少[1]。针对这种情况,以笔者所在医院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情况为例,对其营养支持方式及作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参考和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27~72岁,平均(49.8±12.4)岁,临床检查显示胃癌患者2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例,肠癌患者8例,其他胃肠道疾病患者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29~72岁,平均(49.6±12.1)岁,临床检查显示胃癌患者2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3例,肠癌患者5例,其他胃肠道疾病患者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选患者均符合胃肠道手术指征,术前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患者;排除存在肠炎以及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排除病历资料不全患者。 1.3 方法

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评估经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腹部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胃大部切除术和其他复杂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术中空肠造口,并通过空肠造口进行een。结果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经空肠造口进行een,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论腹部大手术后经空肠造口实行een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部大手术;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外科手术创伤和术后应激期将引起机体的高分解代谢,从而加剧营养不良。为此,如何在术后早期发现营养不良,并对进食不足患者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传统术后早期给予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在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作用,意见已趋一致。但术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特别是附加空肠造口的安全性尚存争议。为评价腹部大手术后经空肠造口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疗效及可行性,自2002年9月~2005年5月,我们对60例上腹部大手术后患者经空肠造口给予een支持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9月~2005年5月,60例上腹部大手术附加空肠造口术患者,男45例,女15例。年龄25~78岁。疾病及手术名称见表1。 表1 各种疾病及手术所占例数(略) 1.2 手术方法及操作步骤术后常规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及将肠管自然排列后,应用普通红色橡胶导尿管实施空肠造口术。 胃大部切除术采用毕ⅱ式吻合,一般选定吻合口远侧10~15cm空肠为造口点。具体操作方法:在距吻合口远侧10~15cm处的肠系膜对侧缘做两层荷包缝线,相距0.5cm,两端夹以肠钳。于荷包中央切开肠壁,向肠腔远端置入带侧孔的红色橡胶导尿管约10cm,结扎两层缝线并固定喂养管。将管尾平置于近端肠壁上,管两旁以丝线做浆肌层间断缝合,使喂养管包埋3~4cm,于左上腹另戳口引出喂养管,在空肠上绕导尿管四周做腹壁吊置3~4针,丝线固定于腹壁皮肤上。 其他上腹部手术后,空肠造口点选择在距treitz韧带10~15cm处。本组10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穿孔破裂患者手术时还加了经空肠造口逆行置管于十二指肠内减压。操作步骤同上。 1.3 肠内营养的补给办法肠内营养液从空肠造瘘管滴入,一般手术后6~8h开始输注葡萄糖盐液500ml,24h匀速输完,如能耐受即开始输注含有膳食纤维的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产品由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提供],采用持续缓慢重力滴注,速度开始为20~40ml/h,以后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逐渐增加速度,达到每天2000ml维持。对一些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患者则开始时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百普力[产品由荷兰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提供],等肠道适应后再改用能全力。 2 结果 本组病例有58例术后6~8h即成功应用肠内营养,2例术后48h开始接受肠内营养。其中55例在应用葡萄糖盐液后直接应用能全力,5例在应用葡萄糖盐液后开始应用百普力,适应后改用能全力。4例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液出现腹泻,经减慢滴速和应用易蒙停,最终可按计划完成en。术后经营养支持,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术后体重较术前减轻<5%。全组患者没有出现手术并发症,空肠造口管拔除后,大多数患者皮肤造口处红肿2~3天,甚至有渗液,但都能很快愈合,无需特殊处理。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5-03-17T16:22:36.78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胡晓[导读] 肠内营养(EN)支持主要是指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胡晓 云南昆钢医院云南昆明 6503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N)对于ICU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ICU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早期EN支持)和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的Hb、ALB、体质量指数等各项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经过相应的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偏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8.8%)、腹胀(8.8%)、呕吐(8.8%)、便秘(2.9%)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7.3%、24.2%、21.2%、18.2%、21.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早期EN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关键词: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观察肠内营养(EN)支持主要是指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目的保护患者肠黏膜正常生理结构及其屏障功能,确保患者肠道的正常运行,避免细菌和毒素易位;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使患者身体负担减轻[1]。通常情况下,ICU患者病情危重,机体生理代谢较为紊乱,机体能量消耗较大,大约比基础值高出1/2左右,因此大多数ICU患者常常会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等症状[2]。在ICU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EN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全身机体抵抗力,帮助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近年来EN支持治疗已经逐步被应用于ICU患者治疗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分析早期EN支持在ICU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7例ICU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7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发病后2-3d左右入院就诊。现将所有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最小44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4.3±2.4)岁。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最小43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64.1±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性别、年龄等经过统计学处理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价值较高。 1.2 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在患者入院就诊后,进行胃肠减压处理,同时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采用补液、抗生素等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1.2.2观察组。所有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常规基础治疗和对照组一致,在患者入院就诊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在24-48h左右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早期采用EN支持。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普通鼻胃管喂养:在第1d、第2d每天应给予500ml肠内营养液注入,在第3d开始每天应给予1000-1500ml左右肠内营养液。开始的滴注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25-50ml左右,观察患者没有不适反应后,可将滴注速度维持在每小时100-120ml左右。具体的剂量以及滴注速度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体质量指数等相关的营养状况指标。同时应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腹泻、腹胀、呕吐、便秘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分析两组相关数据,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应用卡方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代表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的Hb、ALB、体质量指数等各项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经过相应的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偏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对比(X±S)

鼻饲、肠内营养护理要求全新

鼻饲、肠内营养护理要求 【鼻饲管固定】 要求: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 方法:采用分叉交织法、蝶翼法、吊线法、固定带法、挂耳法固定 【间断鼻饲】 1、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解释,取得合作。 2、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斜坡位,将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 3、胃管外端接注射器,先回抽,见有胃液抽出,即注入少量温开水(准备温度 38~40 o C),再注入温度适宜的肠内营养(准备温度38~40 o C),注入的量需根据医嘱决定,最后注入温开水10-20ml。 4、然后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裹,夹子夹紧或胶布裹紧。有盖子的胃管直 接将盖子盖紧。 【肠内营养输注】 1、肠内营养配置后置冰箱保存,24h内使用,输注前30min-1h取出恢复至室温。 2、尽量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输注。无肠内营养输注泵时建立输液巡视单,根据医嘱 和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滴速。输注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腹胀,并回抽胃液,胃液量小于200ml,即可开始输注肠内营养;若胃液量大于500ml,说明有胃储留存在,应暂时停止输注向医生报告。 3、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速度由每小时 25-30ml开始,根据病人情况每日增加10-20ml不等。 4、营养液输入的温度一般为35o C-37o C左右,寒冷季节输注时先加温再输入,常 用的加温方法有:恒温器加温法、热水袋加温法。 5、每2-4h用温开水10-20ml冲洗体内导管一次,输注管道每日更换一次。管

腔较细的经皮内镜下造口管或鼻饲管经常冲洗以防堵塞。 6、经营养管给药时,先将药物碾碎溶解后注入,再用温开水20ml冲管,以防阻塞 营养管。 7、对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胃排空不良者要防止返流、误吸的发生。 8、采用30-45o半卧位喂养,控制速度。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输注,用力咳嗽、 吸引器吸引等方法清除气管内液体或颗粒。 9、记录24h尿量、排便次数与性状。根据医嘱监控血糖的变化。 10、肠内营养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出现症状, 立即停止肠内营养。 11、高温季节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过长容易变质,对于输注速度较慢的,可用250ml 输液瓶分装输注。 12、可根据病人治疗及活动需要,采用持续输注法和循环输注法。 【注意事项】 1、经鼻胃管输注肠内营养时每班检查鼻胃管是否在胃中。其它营养管在喂养之前, 必须确证管端的位置。 2、胃内喂养时,床头抬高30-45o,气管切开者气囊充足可减少误吸。 3、喂养时掌握好三度:速度、温度、浓度。速度由慢到快,温度30-40o C为宜(鼻 饲管末端夹加温器),浓度由稀到浓。 4、鼻饲过程中注意保持清洁,营养袋及输注管每24小时更换,每次输注的肠内营 养悬挂于常温中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5、管道的维护:为避免发生堵管并确保管道长期正常使用,每次暂停输液时,用 30~50ML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冲洗管道,平时每隔8小时冲洗管道一次。 6、鼻部护理:经常更换固定管道于鼻部的胶带。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鼻部皮肤和鼻 腔,如有必要,使用能去除胶带的试剂。如果胶带下的皮肤破损了,应拔除鼻胃管并通过另一侧鼻腔重置一根新管。对破损皮肤加强护理。可用0.2%碘甘油涂

肠内营养必看知识

【肠内营养适应征】 任何胃肠道功能存在,但不能经口安全而舒适地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都应该首先考虑管饲饮食,原则上越早越好,具体如下: 1.当病人经口摄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时,就必须进行营养支持(B级)。 2.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首先考虑肠内营养(B级)。 3.肠内营养支持应该在病人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48小时开始(B)。 4.肠道吸收功能存在,空肠至少100cm, 回肠至少150cm以及部分盲肠,回 盲瓣必须完整。 【肠内营养禁忌征】 1.顽固性呕吐或严重腹泻。 2.完全性肠梗阻或肠道缺血。 3.循环性休克或胃肠道出血。 4.引流量>500ml/d的肠外瘘或严重腹腔感染。 5.病情进展可能不适合积极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 【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 1.机械性并发症:喂养管堵塞或脱落,消化道机械性损伤,局部感染等。 2.肺吸入可发生于昏迷、呕吐、胃张力降低的患者或喂养管移位时。 3.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胃食道返流、肠痉挛、倾倒综合征、便秘等。 4.代谢并发症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肾前性氮质血症,必需脂肪酸缺乏、高血糖或低血糖等。 【肠道喂养安全性(肠道耐受性)评估】 1.通过目测或影像学检查监测喂养管位置是否移位。 2.及时了解患者对管饲营养的耐受性。每日检查胃残留量,放置鼻胃管的危重病者胃底或胃体的允许潴留量应≤200ml,而胃肠造口管的允许潴留量应≤100ml。如果残留量过多,应停止管饲数小时或降低与速率。 3.为避免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定期体检以确定是否是过渡喂养或胃轻瘫以及肠梗阻造成胃胀。新发生的腹泻必须进行评估,并首先排除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作用或是肠道感染的可能。 4.危重病人营养支持中应每日常规记录生命体征和液体出入量。 5.每日监测水电解质和肾功能,每4-6小时监测血糖,对于糖代谢障碍的病人应主动补充足够的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每日或隔日监测肝功能和全血细胞计数。病情平稳后逐渐改为每周监测。 6.定期监测病人营养状况, 【常用制剂与输注】 危重病肠内营养所用制剂于其他疾病并无不同,要注意避免过度喂养,以免加重代谢紊乱,特别要避免葡萄糖补充过多。 【完全型肠内营养制剂】 1.氨基酸单体制剂:氮源为左旋氨基酸,主要特点是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成分明确,无残渣。缺点是口感较差,渗透压高,浓度过高或输注速度过快易导致腹泻,刺激肠功能代偿的作用较弱。主要用于肠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耐受整蛋白和短肽类EN制剂的病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新进展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新进展 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会因消化不良等引起自身电解质紊乱,而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又需要长时间内禁止进食和饮水,更加导致了胃肠减压,自身营养缺失。胃肠功能正常者在实施营养支持时第一选择的是肠内营养支持,同时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变胃癌患者体内的营养代谢,本文对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进行研究探讨。 标签:胃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胃癌患者术前因肿瘤消耗身体机制和缺少进食等原因造成了轻度、中度或重度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情况,同时手术创伤等外界因素让患者身体长期处在高代谢的状态,从而加重了患者身体营养不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肠胃功能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因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它不仅仅能够维持患者肠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还能够向患者肠道内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1 肠内营养的方式和途径 1.1 肠内营养方式 早期肠内营养给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连续性经输液泵泵入、一次性给予营养以及间歇性重力滴注。连续性营养给予过程中,营养吸收与间歇性输注相比,患者肠胃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效果明显。在连续性给予营养前先使用适量葡萄糖和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处理,若未发生不良反应,则进行下一步的微量泵向患者注入营养液,在输注过程中要注意对输注管路进行加温,将营养液的温度保持在38度左右[1]。每瓶营养液在开启后,需要立即使用,营养液在使用中,其输注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避免营养液放置时间过久而导致变质,若开启后患者暂时不需要输注营养液,可以将营养液放置于5℃左右的冰箱内进行冷藏,需在一天之内使用完。 1.2 肠内营养途径 肠内营养的主要途径包括了鼻空肠管、鼻胃管、胃空肠造瘘管、螺旋鼻肠管等,患者长期在体内留置胃管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管道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螺旋鼻肠管具有对患者鼻腔刺激性较小、柔软等优点,但患者长期放置经鼻管道可能会导致患者鼻部出现不适感,同时还存在营养液返流的风险[2]。对于肝脏移植后身体状态差且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一般采用胃空肠造瘘管,此管道能够在术中放置较长时间,且还能够避免出现肺部、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出现反流的情况较少。 2 护理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推荐意见1:建议对所有重症患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危重症患者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分)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推荐强度:8.3±1.0分) 推荐意见2:建议排除EN禁忌后,对重症患者于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4-48小时内启动EN支持治疗,外科术后患者可提早至24小时内。(推荐强度:8.1±1.0分) 推荐意见3:对于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无EN禁忌症的重症患者,应尽早启动EN。(推荐强度:8.9±0.5分) 推荐意见4: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在液体复苏完成、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后尽早启动EN。(推荐强度:8.4±0.9分) 推荐意见5:对于大部分重症患者,不建议早期单独使用肠外营养(PN)或补充型PN联合EN;对于基础营养不良或胃肠道大手术术前已进行PN的重症患者,建议EEN。(推荐强度:7.6±1.3分) 推荐意见6:对于重症患者,目标喂养量为104.6~125.5kJ/kg.d(25~30Kcal/kg.d),目标蛋白需要量为1.2-2.0g/kg.d。(推荐强度:8.3±1.0分) 推荐意见7:建议对有EEN适应症的重症患者,建议尽早建立EN通路。(推荐强度:9.0±0.0分)

推荐意见8:建议对重症患者以低剂量起始喂养;而对于可耐受EN的重症患者,建议尽快达到目标喂养量。(推荐强度:8.9±0.5分) 推荐意见9:对于喂养不耐受患者,可考虑滋养型喂养。(推荐强度:8.4±1.1分) 推荐意见10:喂养过程中需注意能量监测,以避免能量摄入不足和能量相对过剩(如再喂养综合征)。(推荐强度:8.4±1.1分) 推荐意见11:建议对重症患者,尤其是喂养相关性腹泻患者,实施EN时将营养液调节至接近体温。(推荐强度:7.7±1.4分) 推荐意见12:建议对大多数的重症患者,建议选择标准配方EN制剂。(推荐强度:7.7±1.7分) 指南主要推荐意见(二) 推荐意见13:建议重症患者留置鼻胃管经胃喂养;喂饲时将床头抬高30°~45°。(推荐强度:8.4±0.9分) 推荐意见14:建议对经胃喂养不能耐受、胃排出梗阻、胃瘫或者有高误吸风险的患者,采用幽门后喂养途径,如鼻肠管等。(推荐强度:8.6±0.8分) 推荐意见15:对于重症患者,建议盲法留置鼻胃/鼻肠管;对于置管失败或者置管困难的患者,建议在内镜引导下放置;对于无法耐受内镜引导置

肠内营养支持及其管路护理学

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 一、肠内营养的定义 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方式,它是一种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方式。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 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通过营养支持维持氮平衡,保存瘦肉体,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病人康复。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三、肠内营养的特点 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肠内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基础。 四、对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 在 8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只是处于一个“休眠状态”。 80 年代后对肠道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一个中心器官,而且认为肠道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 60 %的淋巴细胞。 由于观念的转变,对于肠道的功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过去认为肠道功能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而现在认为,肠道功能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从肠

内进入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支持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是非生理的,是创伤性的治疗。所以,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五、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这是我们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及肠道功能的正确认识。 六、营养途径选择 经口营养不足或不能经口营养时,需要肠内营养治疗。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小于 30 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是判断为长期(大于 30 天)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内窥镜做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 PEG )进行肠内营养,或通过剖腹手术进行空肠细针穿刺造口。如果肠内营养治疗不耐受,可选择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短期者可以通过外周静脉给予,长期者通过中心静脉给予。 七、肠内途径的选择 PPT10 图片中绿色的是鼻胃管,黄色的是鼻空肠管,红色的是 PEG 经胃到小肠的造口管,紫色的是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后进行的造口管。 八、肠内营养用法 肠内营养用法包括以下几种:推注法、重力滴注、间断泵喂养和持续泵喂养。小肠内喂养建议采用喂养泵喂养方式。 一次性输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并发症多,适应证是置鼻胃管或胃造口。间歇性重力滴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活动方便,但并发症较多,适应证是鼻饲喂养。持续胃肠泵输注的优点是并发症少、营养吸收好,缺点是活动时间少,适应证是危重空肠造口。 九、肠内营养治疗操作的方法 (一)一次性输注 一般每次只能输注 200ml 左右,每天输 6 ~ 8 次。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和全胃肠外营养的疗效比较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和全胃肠外营养的疗效比 较 作者:曹水江蒋清华方子兴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全·肠内营养·胃肿瘤·外科手术 胃肠道肿瘤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手术治疗使营养不良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下降,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1],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2]。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近代外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3],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普外科2005年1月—2009年1月对60例胃癌患者行择期手术,分别给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TPN,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胃癌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6~82岁,平均59.3岁。术前排除明显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机分为2组:EN组和TPN组,每组各30例。 1.2方法 营养素供给量根据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按计算值90%供给,卡氮比150∶1。术后第一天开始TPN或EN。TPN组采取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全合一3 L袋输液泵控制下匀速滴入,采用糖脂双能源供能,糖脂能量比为6∶4,使用7~10 d,营养制剂为华瑞制药公司产品。EN组实施经鼻置胃管或术中放置肠内营养管,营养液选用

荷兰Nutricia公司的能全力,每500 mL含能量2 092 J、纤维素7.5 g,术后当天静脉滴入生理盐水500 mL,后给予能全力,渐加量至1 500~2 000 mL,输液泵控制下匀速滴入,使用7~10 d。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8 d测定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和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体质量,测定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2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治疗相关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述,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肠梗阻、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未发生置管和代谢并发症。EN组和TPN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各1例,EN组尿路感染1例,经抗感染后治愈。 手术前后2组ALB、PA、TFN、Hb及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 2组患者的CRP水平术后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TPN组术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2组手术前后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2)。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最新资料推荐------------------------------------------------------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肿瘤病人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病,约 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引起抗肿瘤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的耐受性、有效性下降、毒付作用增加,机体体力状态下降,器官功能损害,生活质量低下,生存时间缩短。 研究报道约 20%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因为营养不良。 因而,通过营养支持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的实施过程中,常有些问题困惑着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和家属。 一、营养不良是否应该治疗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是一常见的现象,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不可避免的并发病,从而引起针对营养不良的临床治疗不是非常地积极。 一、营养不良是否应该治疗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是一常见的现象,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不可避免的并发病,从而引起针对营养不良的临床治疗不是非常地积极。 不少患者是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以至于于疗效欠佳,毒副反应增多。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些原因是可以通常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的方法加以纠正、控制或缓解的,如机械性梗阻、厌食等。 1 / 3

像需要针对肿瘤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状态进行治疗一样,营养不良也应被重视,并采取方法加以治疗,而不应视为肿瘤患者的必然状态,任其发展。 在手术、化疗、放疗的同时,应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筛选和评估,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的患者。 常见的方法包括: 一些客观检查: 免疫功能、血淋巴细胞计数、如机体组成测量、血浆蛋白和血生化等。 还应包括一些主观指标如: 体重的变化、食欲、功能状态、不良症状的问询。 通过筛选及评估,发现已经有营养不良和存在发生营养不良危险的患者,以便于制定营养支持的方案,同时通过不断地评估,以评价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二、营养支持的目的恶性肿瘤的进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营养支持的目的有所不同。 二、营养支持的目的恶性肿瘤的进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营养支持的目的有所不同。 在积极的抗肿瘤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增加抗肿瘤治疗的效果,维持器官功能,减少并发病和副反应的发生。 在晚期姑息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日常家居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肠内营养在胃癌病人术后的早期应用.

肠内营养在胃癌病人术后的早期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方法将胃癌根治术后的56 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28 例和对照组28 例,对照组按胃癌术后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24h 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早(PvO.01)。实验组术后并发症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O.05)。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 持能提早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关键词】肠内营养胃癌护理近年来,对我院收治的28例胃癌根治术病人早期实施肠 内营养和护理,并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病人营养的影响,现将实施过程中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 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胃癌根治术病人56例。均经病理切片证实为胃癌,随即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等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按胃癌根治术后留置胃管、 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除给予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24h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1.2.1 留置营养管的方 法实验组病例全部采用CHIO福尔凯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前在病人清醒状 态下,将有内导丝的鼻十二指肠营养管从胃管前端第一个侧孔插入胃管前端,然后插入胃内,具体方法同普通胃管置入法。医生手术结束前,将营养管与胃管分开,分别将胃管放入胃内,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放入十二指肠内,并固定,十二指肠营养管植入长度约为60-65?M。 1.2.2 营养液成 分营养液为能全力,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能量。1.2.3 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病人于术后24h经鼻十 二指肠营养管将营养液持续重力滴入十二指肠内,第1d管喂总量为500ml,30-40ml/h,第2d 管喂总量为1000ml,60-80ml/h,第3d 管喂总量为2500ml,100- 120ml/h,第4d均按全量2500ml给入,营养支持共7d,每天给予总热量为83.60-125.40kj/kg ,其中氮为0.15-0.2g/kg 。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者,给予拔除胃管,5d后进食流质,停止静脉输液,第8d拔除营养管,完全经口进食。 1.2.4 观察指标观察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 间及术后并发症。 1.2.5 统计学处理方法数据处理采 用SPSS10.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技术资料采用x检验。 2 结果28例患者鼻肠管固定牢 固、妥当,无滑脱移位。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早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x =4.66,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 义。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护士 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思想情况,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优点等,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3.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 作。 3.3 肠内营养液输注时的护理要点在喂养前必须 确证管端的位置。可籍X片证实,保证管道在位通畅。若鼻饲管滑出,可插入导丝后重新置管于胃内,患者右侧卧位易使鼻饲管随胃蠕动到达十二指

肿瘤患者营养饮食护理(详细)

肿瘤患者的营养饮食护理 第一部分:前言 许多肿瘤患者在患病与治疗后出现体质虚弱,主要是因疾病本身或治疗后的不良反应造成食欲下降/身体不适/精神压抑而影响食欲,导致摄取营养不足,体质下降.因此,合理的营养和饮食是治疗肿瘤/提高肿瘤患者机体抵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章对各种肿瘤患者在营养膳食上的不同需求做出了详细的介绍,每一位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制订出合理的饮食方案. 第二部分:相关目录 1.肿瘤患者为什么需要饮食护理? 2.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可分为那些类型? 4.如何作好肿瘤患者的日常营养支持? 5.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方式有那些? 6.如何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7.如何处理影响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症状? 8.如何为肿瘤患者选择适宜的膳食种类? 9.如何安排术前的饮食? 10.术后如何作好营养护理? 11.如何对化疗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12.如何对放疗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13.不同手术部位患者的膳食安排有什么区别? 14.如何对肺癌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15.如何对癌症康复期患者进行营养饮食护理? 16.那些食物有可能促使癌症复发? 第三部分:正文 问题一:肿瘤患者为什么需要饮食护理? 回答一: 饮食护理的目的就是要让肿瘤患者吃的好/吃的下,一增加 集体抵抗力,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康复,从而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原因如下: (1)心理因素:据统计,约有40%的患者,由于突然发现自己患有肿瘤,心理准备不足/精神过度紧张/情绪低落,从而直接影响到食欲,进食急剧下降,造成肌体营养不良。 (2)肿瘤引起体质消耗:肿瘤细胞增殖很快,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而肿瘤或肿瘤细胞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往往会引起患者食欲下降/味觉/嗅觉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造成营养摄入/消化和吸收的障碍。 (3)放疗/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化疗易引起肝功能下降,造成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放疗易引起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口腔溃疡/食管炎/胃炎,小肠黏膜畏缩等并发症,使营养吸收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