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

单位:姓名:职务:电话

摘要:根据江苏大学目前的人才培养情况,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科学制定并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结合袁寿其校长在研究生入学报告上关于如何做“研究”的讲话,着力解决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对于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意义的问题,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研;创新

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指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上,借助一定的设备和相关技术,在运用基础知识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本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许多适应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其中,高等学校则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的目的,就是保证这项任务的完成。此外,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我们要逐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

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学科建设,促进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校拥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成了占地面积3045余亩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博士点,16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多个省级重点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已形成了以传统工业学科为优势、多学科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这些都为今后的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的学科整体水平还不够高,还处

于一个成长阶段。因此,我需要借鉴国内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甚至是国外顶尖学校的办学经验。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现有的资源,学习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先找到学校学科的优势所在,充分发挥流体、机械等传统优势学科的牵动作用,带动一些符合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学科、高科技学科的发展。我们要在继续建设好已有的重点学科的同时,加强新型学科、高科技学科的建设力度。同时,还需要采取重组、改造、提高、增设等方法,改造某些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积极拓展新学科、催生和促进新学科的萌发与成长,着力建设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使学科布局合理化、类型多元化、专业特色化,从而使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提高学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探讨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化教学改革,培养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

发展是改革的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前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江苏大学办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心环节。在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建设,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在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基础上形成江苏大学自己的创新和特色。

21世纪,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与难点就是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就需要我们从本科教育抓起,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根据目前社会的需求潜力,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优势专业;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本着以“科学研究”和“就业实

践”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进一步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搞研究,自主修订培养方案,形成师生互动的机制,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成效,扩大覆盖面,着力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深入教育改革,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创造宽松的科研创新环境,为教师的培养与学生的素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结构上,增减课程科目,围绕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开设一些对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的实用性课程。在课堂实践中,对研究生进行研究式的学习和训练,提供学习、发展、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自主的发现、理解以及应用知识。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积极提倡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合适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去探究,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他们培养成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科研创新型人才。与此同时,试行交叉培养的方式。当代的科学技术,在分科越来越细的基础上,又日趋走向综合、走向整体化。交叉培养可以采取跨学科招生和不同学科联合招生的方式,以达到知识和技术的互补,促进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世纪,高校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人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人才素质、思想品德的培养,培养的是综合性、全面发展

的人才。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更要发扬这样的精神,传承这样的美德。所以,我们在培养人才素质是要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重点。艰苦奋斗,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历来都十分重视继承和发扬的精神,更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电子产品的产生对于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了巨大冲击,滋生了学生们的好高骛远,追求高端,相互攀比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安安静静做研究,一心一意搞科研的心态。那种“凿壁借光、聚萤映雪”的刻苦钻研精神渐渐的被大学生所淡忘。

因此,学校要注重通过思想理论课对学生系统的进行理想、信念和人生观教育,理直气壮地讲清艰苦奋斗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讲清新形势下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帮助大学生分清是非,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中,我们要鲜明的树立起反对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坐享其成、不思进取的状态。在学校上下形成一股正气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使艰苦奋斗成为一种毫无疑问占主导地位的价值选择。仅靠理论的引导还不够,学校还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期间深入基层去做社会调查和义务服务。通过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不怕艰苦,团结协作的精神,引导他们克

服贪图安逸的懒惰思想,激发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通过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民情,亲身体验创业的艰辛与不易,让他们把这种精神投入到科研创新中来,更好的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追寻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思想发展轨迹,永远高扬艰苦奋斗的旗帜不动摇,对于学生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踏踏实实做研究,实实在在做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加强教师党员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育学术名师

党的基层组织要把培养教师党员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教师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养成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确保培养人才的关键。他们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就是保障“传道、授意”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培养和汇聚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我们组建科研团队的前提,也是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走上新台阶的保障。我们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国家建设的目标要求,制定并实施“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继续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工作,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同时,要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引进部分学科骨干人才,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与专业进修,让他们在专业上

成学科与学术带头人。尤其要注重青年优秀教师的引进。“年轻就是资本”,他们接触的知识,拥有的思想更容易被高校学生接受吸纳;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更符合时代的潮流;他们的科研方向,创新思维也更加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高职称教师中的比例,要切实加强这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学风。在加强师德教育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发挥党的先进性,特别是教师中的党员,要激发他们的带头作用,树正气、树形象、聚人心,使高校培养工作,科研创新工作更加的规范化、正规化、优秀化。我们党也需要积极的把那些优秀教师培养为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中的指导地位,引进全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科研和育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将学校教育推向另一个高峰。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水平,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我们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贡献,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

在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下,我们要全面落实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工作指导思想,切实把科研工作放到学校中心工作的位置上来,努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要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立校之本,

在“夯实理论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创新水平。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想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需要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高校建设则更应该认真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坚持以教育为本,着力发展高科技、特色性专业,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水平。江苏大学作为首批全国重大大学,不仅要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更要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原创性研究,取得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以此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为国家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既是江苏大学理应担当会责任,也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然要求。

总结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高科技研发的基地,更应该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中心,围绕党的思想,深入教学改革,统筹学科规划,引进科技人才,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人才的科研创新精神,从而以科研创新精神更好的建设党,发展党。只有我们拥有了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党,才能更好的推进人才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淑敏,开展创新性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23(1):86- 87.

[2]査星星等,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综合指标考评体系的探索 [J]. 高教与经济,2009(3).

[3]林海斌,关于高校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J] 教育育人,2005, 3: 34- 35.

[4]赵淑敏,开展创新性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J] .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 23 ( 1) : 86- 8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