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读博很好的建议-How to finish a Ph.D

关于读博很好的建议-How to finish a Ph.D

关于读博很好的建议-How to finish a Ph.D
关于读博很好的建议-How to finish a Ph.D

[交流]关于读博很好的建议-How to finish a Ph.D. (转自UW教授Matthias Schonlau)已有33人参与

这篇文章转自U Waterloo教授Matthias Schonlau 的网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951364.html,/finishphd.html 。作为RAND corporation 的HEAD,他对读博士的建议尤其深入~推荐

A few years ago I was asked by several Ph.D. students what advice I could give to finish a Ph.D. While I don't think there is only one answer I do have some principles that worked well for me- if you are a current PhD student hopefully you will find this useful also.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or suggestions, I'd love to hear from you.

Over the years I have received many positive comments from Ph.D. students from the U.S., Canada, and as far as China and Korea. Several students have linked this site form their sites.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feedback. It means a lot to me that some of my thoughts made a difference to you.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I found it always helpful to know I what my overall goal was. During my PH.D. I aimed to finish in my Ph.D. in 3 years. I didn't make that in the end - it took 4 years - but that isn't importan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I knew in order to make 3 years I had to do a certain course loa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erm , I had to take the comprehensive exam the first time it was offered, I had a rough idea of how much time I had to write the dissertation. There are road blocks along the way and things turn out different than you expect. But if you know your overall goal obstacles won't through you off the course, you are just taking a detour.

You have no obligation to write an important or even useful thesis Sometimes students set out to write this all-encompassing break-through thesis and then fail because they try to accomplish too much at once. Very few researchers achieve fame because of their dissertation work. Try to write a good dissertation, not a great dissertation. Further, don't insist on writing a useful thesis. Your primary goal is to get a Ph.D. , not to change the world. There is enough time for changing the world after your dissertation when you have less constraints about what criteria your work has to meet.

Write!

A psychology student told me once that he spends the entire day doing research and then forces himself at the end of the day to summarize what he found - even if he doesn't think he found anything that day. This is important for several reasons : (a) writing helps your thoughts to crystallize (b) you accomplish your daily task which will make you feel good (c) you can track your progress (d) when you write your thesis you have material to draw on (e) you won't forget what you were thinking two weeks ago. In my opinion most students start too late putting their thoughts into words.

Exercise regularly

I have always found I can work better when I am physically in good shape. During stressful times such as exams, I exercise more often rather than less often. The energy I get from

exercise more than compensates for the "time lost".

Enjoy your "play time"

There is a time to work and a time to play. I try to work hard when I work, and not to think at all about work when I don't work. For example, every year I fly home to Germany for Christmas. I never take work to Germany. All that would accomplish is that I would feel bad the whole time about not doing the work. When you have worked hard all week and can afford to take the week-end off, try to get out and do something fun. Try not to think about work at all.

Talk to others about your problems

After finishing his Ph.D. a social scientist at an Ivy League university told me once that at some point during his Ph.D. he had so much dissertation anxiety that he went to see a psychologist at the medical center. To his surprise the waiting room for the psychologist was packed and he recognized several other people. Everyone was there for the same reason. He later emailed one of the students he saw whether he wanted to talk about it . Within 10 minutes he got a reply email : the other student was just as desperate to talk about it. Most Ph.D. students at some point or another have problems - talking to fellow students or professors almost always helps. You are not alone. (The above mentioned student graduated smoothly and now excels working at a very prestigious institution). Record your progress

Sometime during my second year of my Ph.D. I started writing down every week-end what I had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preceeding week. I took great care in this and I often reread what I had done in the past few weeks. This weekly ritual became very important to me and motivated me a great deal. Sometimes in the middle of the week I would realize that I hadn't accomplished anything to be recorded at the end of the week and I would make sure I would get something done.

In addition, I kept a list of things to do at the white board and marked each item off once I had done it. I wouldn't erase it until a few days later though - because that gave me the satisfaction of seeing what I had accomplished already. I still follow this habit to this day. During a Ph.D. you often try something and it doesn't work in the end. That can be frustrating - but I feel that tracking what you have done helps to overcome this frustration. The path to success has unexpected twists and turns in a Ph.D. - and while a failed attempt looks like no progress it really is.

Don't find excuses - don't do too many other important things.

Some of the brightest students sometimes have trouble finishing because they are so successful doing other things that may reasonably also be considered important. A very bright young fellow I know kept taking on temporary consulting jobs working for the UN in Brazil and all kind of other exciting and useful jobs. Working for the UN in Brazil is a great experience and you may not want to pass it up. But at some point finishing your Ph.D. outweighs taking on extra consulting jobs.

Choose a dissertation topic you are passionate about

You will do your best work when you work on a topic that you really care about. This not always possible - but if you have the choice go for it. Also, it is better to come up with your own thesis topic rather than having your supervisor find you a thesis topic. You will find it easier to care deeply about a thesis topic that you came up with yourself.

Work on your strengths, not on your weaknesses

I was once fortunate enough to have a brunch with the famous statistician Erich Lehman - organized by Agnes Herzberg in Kingston, Ontario. Dr. Lehman had an unusual career and had many things to say.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following advice he gave : when in England the professors noticed that his background in mathematics was much stronger than in physics. They therefore forced him to take extra classes in physics. On hindsight Dr. Lehman felt that that was a big mistake. He didn't have any passion for physics and he claims he wasn't good at it either - so there was an extraordinary effort going into something that wasn't necessary.

There may be situations where our passion requires us to work on something we are not good at. For example, my friend Fiona was never interested in any handyman work. However, she was a theatre major and some point she had to know technical theatre operations. And when it was relevant to theatre, she all of the sudden took an interest in handyman work as it related to theatrical set construction.

Unless necessary though I always thought that it was good advice to work on one's strengths - because otherwise we'll be constantly disillusioned and frustrated.

Take charge - it's your life not your supervisor's

I have always found taking an active role leads to better results than a passive or reactive role. It makes life more exciting. For those of us who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 it's like the difference of playing the game and watching the game. Playing is just more fun.

Do what is right for you - including the choice of discontinuing your Ph.D.

A Ph.D. is not for everyone and I think not to continue a Ph.D. ought to be one of your options. I am most impressed with Judy whom I met during my time as a student. She successfully mastered the comprehensive exam, and then decided that she wasn't really all that interested in research. I still hear her say "You know, it's not for everyone" - not disappointed but just matter of fact. She is happier now. However , I do think you should only quit because you hav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you do not enjoy research, not because "it's overwhelming", "it's too much work", or "I don't know whether I can do it" or "I don't like my supervisor". People can do more than they think - they just have to really try

在读女博士的读博感悟,写给大家也是写给自己

读博之前雄心壮志 读博之后萎靡不振 我是女,09年考上博士的,当初为何考博原因有二:第一,之前的学历平平;第二男友读博,学历平等总是好的吧。 考博的时候正是09年初北京房价最低点,父母要求我们抓紧买房,主要因为当时未来的公公婆婆总觉得房价还会跌,加上我在准备复习考试,没有心情管这些事情,而且觉得当时北京房价确实便宜,能涨到哪里去呢?对父母要求买房一事就没有回应。09年5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准备开始看房的时候,我的父母对买房已经提不起精神,从此买房事情就耽搁了。今年房子虽然已经买了,但是价钱贵了一倍。说这件事情就是想表达:我读博失去的代价,不仅仅是自己的青春,雄心壮志,还有房子价值一半的人民币也可以看成一个房子。 来到这里看到很多和我同命相连的姐妹,我感觉自己找到组织了。先谈毕业问题,我的导师要求严格,一般情况下是4年毕业,按照4年的时间,我毕业时30岁。但是近期导师又提高了毕业资格,可以说目前我毕业渺茫,可以说是遥遥无期。再谈工作和事业,假设我30岁如期毕业,30岁的女人还能有什么资格去企业从基层做起,去拼搏?企业都不喜欢要女博士,更不喜欢要已婚女博士,最不喜欢要已婚未育女博士。分析现状,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更何况那些HR?其实我已经不奢

求去企业了,只想求一份轻松稳定的即可,但是父母供自己读博总是抱有希望的吧,对不起自己,也不能对不起父母吧,从事一份本科毕业就能做的工作,让父母觉得丢人,这样让我情何以堪?个人觉得女博士最适合的工作就是高校、公务员,理工科专业再加个研究所。谈完工作,再说性格。读博之后我变得沉默寡言了。博士群体本来不多,加上都比较自闭,所以和博士同学沟通交流很少。研究生、本科和高中同学,我已经不知道如何和她们去沟通交流了,即使我有老公可以交流,但是我仍然觉得很孤单,我需要一个群体,在群体中共同进步,共同交流,这样才有乐趣和激情。我变得有点呆若木鸡,不爱说话,不知所措,不喜欢见人,更不喜欢见陌生人。再说习惯,因为毕业遥遥无期,加上毕业后能从事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欢的,导致于没有毕业的动力,我已经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慵懒女。每天起来电脑前一坐,泡泡论坛。我多么希望自己回到年轻的时候,背着包,闯荡大江南北,就算30岁一无所获,拥有的也是一种经历,一个健康的生活和一个正常的性格。 我真后悔读这个学校的博士,换个别的学校也许好毕业多了吧。我的幸运是已婚,不幸也是已婚,就因为我结婚了,总是存在惰性,对自己不够狠,也许女博士真的只有到了灭绝师太的地步才能毕业吧。未来的路很迷茫,也许只有埋头认真学习,没有其它出路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同学们,我该怎么办呢?

考博与读博有感:中科院好还是高校好

考博与读博有感(五)考博的选择-中科院or高校 对于理工科的大多数考生而言,在面对考博学校选择的过程中,通常会在中科院的研究所和大学之间犹豫徘徊,我想就这种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大家知道中科院相对与学校而言,其科研条件是非常优越的,所里的老师不需要承担教学任务,他们的所有精力是全部放在科研这块的,尤其是上海这边的研究院所,很多是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其课题的研究也是面向企业面向一线的。所有这些繁重的科研任务,都是需要他们所带的博士,硕士所承担的!所以如果大家选择到中科院读博的话,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现在研究所就是一个企业,你需要遵守每天按时上下班的规定,承担一定量的甚至是繁重的任务。相对于高校而言工作是繁重的,休息和空闲时间也是很少的。也许有人会说,其实这样也是好事啊,可以又很多锻炼的机会,的确这种繁重工作的的确确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可是锻炼有长有短,机会有大有小,经过一小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这种锻炼就是非常简单的、机械的劳动而已。以前考博的时候遇到过福建一个晶体研究所的一个女孩,那是她还只是在读硕,考完试后,我问她是否还在上海多待几天看看同学,再玩玩,她说“不行啊,老板就给了我这几天的假啊,回去等着我去做事呢”。联系我们扣扣:四九三三七一六二六。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 大家选择研究所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录取的所有学生是公费的,每月的工资是不菲的,研究所的待遇差别也很大,一般的一个研究所至少都在1000以上,遇到北京半导体所,还有上海的微电子所这些好的研究所,待遇都是很不错的!我想这一点一定是大家动心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既然大家都读了博士,对于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都是有着很高的期望和目标,就在上海而言博士理工科毕业一般刚刚参加工作,月薪拿到1w一般都是很平常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在选择学校和研究所的的时候,可以把眼光放远些,不要因为一时的小钱,而左右了你的思维。读博期间最大的困惑就是金钱的匮乏,上海的高校比如交大,一般一个月的收入也在800左右,和一般的研究所所差别不是很多,如果让我作出选择的话,我还是愿意选择高校。毕竟那些钱的因素,等以后工作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可以收回来了!至于其他的原因,我在下面还会继续讨论。 对于博士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我想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点,首先从企业对高校和研究所的认可的角度出发,就上海的就业而言,上海的企业对于理工的学校的任何最看好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其次同济,文科类别的专业首推复旦大学,当然象复旦的微电子,医学也是非常出名的!对于研究所的认可程度远远逊色于大学。同时各个学校每年的毕业生的数量远远高于研究所的招生数量,本身的同学,校友,这些无形的人脉对于你眼前的就业以后的发展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我觉得对于那些以应届生的身份考取博士一路走来的学生而言,读博的这三年的时间是对于他们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缓冲时间,可以好好的利用这段时间做些工作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比如口语的提高,社会实践的参与,等等,结合自己的特点我想大家肯定会有很多计划的,由于在上海呆了将近一年,这时候我对于上海高校的学生找工作相对外地的学生好找的深层次的原因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上海的学生之所以留在上海的很多,被众多上海企业所欢迎,除了以前所说的上海人排外的理由之外,上海的学生地处家门口参加上海各大招聘会的机会很多,面试也很方便,不像外地的学生今天到上海,今天就要把工作找好,很难在在上海停留,住宿,吃饭,太多太多的不便利让他们早早的打道回府,更重要的一点,据我了解,这边很多高校尤其是交大,同济,很多开学研三的同学,很少暑假闲着的,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考生谈博:考博与读博有感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考生谈博:考博与读博有感 从自己参加几所知名高校考博的经历而言,我觉得考博也不是想象的特别困难,导师联系和考博信息的收集在整个考试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主导作用。因为在整个博士招生的过程中博士导师的自主权还是很大的!对考生是否录取起到很大的主导作用。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对博友么有所帮助,对于导师的联系我认为刚开始通过email发邮件联系是最直接最合适的方式,通过邮件把自己的个人情况,学术成果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导师,让导师对你有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也给导师对学生的选择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至于导师对你什么态度,从导师的回信中略微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一般导师回信有以下几种:“你好,报考的人很多,。。。”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报考,因为一般导师只招考两三个学生,这样的竞争很大,没有什么意思,也许有人认为自己的实力很强,其实强与不强都是相对的,看导师怎么认为了!不是你分数考的高就可以。“欢迎报考”这种回信一般是最多,喜忧各半,你可以继续加强联系和沟通,从而获得更多的导师想法。“已经有几个人联系报考,请改换其他导师,谢谢”这种情况导师的意思很明白了,就是基本上报考的学生问题不是很大了,你再报考的话,即使考的很好,录取的希望也不是很大,这种情况大家最好再改投导师把。“欢迎报考,对你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然后介绍很多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内容和整个实验室的内容”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比较圆满的!可能导师的回信还有很多很多种,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那出来,一起交流,我认为email联系是选择导师的最关键的一步,基本上通过email联系就可以把导师确定下来了。然后根据email联系情况你可以选择电话或者登门拜访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有很多的朋友咨询直接打电话是否好?联系我们扣扣:四九三三七一六二六。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 我觉得如果在双方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电话沟通很容易造成尴尬无话可说的情况,而且你也不太容易知道博导是否在忙,什么时候打比较合适,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email先联系,,然后再通过email预约的方式再电话联系的要好些!还有很多的博友问到:第一次去见导师的时候是否需要带礼物,我觉得如果到导师家里话,可以适当的带些家乡的特产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是不错,如果是到办公室的话,我觉得最好的礼物就是自己简历和一些学术成果,让导师对你有个很好的映象! 说了这么多关于导师联系的情况,也许有人会说,我只管考我的试就可以了,联系导师有什么意义!其实好多博友也知道现在很多高校博士是开始收费了,你所报考的导师是否有公费的名额,名额有几个,自费的导师是否可以资助,所有的这些问题,咨询任何人都是没有意义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答案就是通过联系从导师那里获得的!而且在我的经历中,有部分的考生是导师破格录取的,比如说考生学术水平很高,业务技能不错,很适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录取的!换句话说,在很多的博友中也有分数考的很高,可是由于硕士学校不是很多,或者其他种种原因不能被录取的情况也是很多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导师联系的意义还是很大,希望广大的博友慎重选择!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考博与读博有感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951364.html,中国考博辅导首选学校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五)和导师见面到底该谈些什么? 考博系列咨询问答: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五)和导师见面到底该谈些什么? 在很多考博网友的问题中,经常会提到,如果去见导师,或者导师要求去见学生,我们该如何准备这次谈话,到底该聊些什么? 结合博士家园在考博咨询中的一些经验,给大家提几个要点,欢迎大家踊跃补充! 其实见导师无非三个目的: 一、加深导师和学生的了解和彼此的感情,让导师对将要录取的学生有个具体的认识,从而保 证在分数达线的情况下,导师不会拒绝你!在这个目的前提之下,尽量的展现自己,让导师对你本科 的专业背景和硕士的课题有所了解,充分的把自己的学科优势展现出来,让导师对你有所兴趣,对你 个人的能力表示认可。联系我们扣扣:四九三三七一六二六。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 二、和导师的见面也是你最后判断是否报考这个导师最关键最直接的一环,导师在选择同学的同时,同时学生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选择一位人品好,学术好的导师,千万不要被网上的一些信息所误导!在很多时候学生处于单方面只被选择的境地,所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对于导师的多些了解对你将来的读博生涯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对实验室的课题,老师的为人、性格等等本人很看重的方面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判断,最终决定是否报考这个导师,毕竟网上很多的描述和实际差别还是很大的。 三、关于考试的细节问题,见面是很好的沟通的机会,所以你要好好的利用这次机会,去之前对于考试的很多环节自己不能确定的,还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的,尽量的考虑到,在和导师沟通的时候交流!比如说,公费自费情况啊,实验室的补助情况啊,专业课的准备上,还有是否招收调换专业的考生啊,只要是你自己不确定的,那个时候尽可能的交流,以免在以后麻烦! 本文由“育明考博”整理编辑

读博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感悟

读博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感悟 读博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感悟 正如我以前说的那样,我的确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中等身材,只是稍显文雅而已. 我是在一个小学校读的博士.正如我在博士论文致谢中所说的那样:导师给实验室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宽松的研究氛围,使我能够在广阔的科研天地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很少得到导师的指导.从入学的第一个月开始,我就埋头于课程的学习中(专业有点改).小学校的一个主要的弊端就是带有色眼镜的人太多.课题组的几个老师,尤其是自己的导师和某位学术造诣较深的老教授,总认为我的水平不过如此,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每次轮到我汇报研究进展时(导师业务很忙,一般很少参加),某教授说得最多的总是“没有什么价值,前途堪忧”,让我郁闷的要死. 由于自己拼命学习,几乎没有节假日,身体终于垮了.在课题还没有明显进展的时候(2004年底),就查出有慢性病.在2005年2月底,刚过完春节就住进了医院2周.以前从没有住过院. 就在我上个月刚拿到学位时,去医院检查身体,又发现自己的腰椎有问题.终于这一次我下定决心:不走学术的道路了.虽然内心很是遗憾,但为了家庭和健康,这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我在这3年中的学术研究所得,可以很欣慰的说出许多.就论文而言,在国内外顶级刊物发表和录用论文10余篇(学校要求一篇就行),在ietjournal(原来的ieeproc.)发表一篇,在ieeetrans.投稿2篇(一篇已经修改待二审),在ei核心检索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这些学术成果,可以申请国内很多院校的博士学位了. 所以,小学校也是能够成材的. 三年来我总的感觉,就是如果要想博士学位拿的坦然的话,必须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因为时间太少,三年多的时间,在一个领域里面要有

北大中文系博士录取后的感悟

从寒假复习到被录取,前后四个月的时间,这真是浓缩了人生五味的四个月;在此,我愿把自己的一些考博体悟与大家共享,权作纪念,也为后来者。 一,选择学校:一定要选择名校,最起码要985,既然都已经到了博士这个层次,上一个全国34名以内的大学是必须的。名校难考不假,但公平性要好很多。因为它晒在全国人民的面前,甘德怀事件后,相信风气更好了一些,导师犯不上为了一届博士的录取而坏了清誉。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那么就报北大吧。 二,英语和专业课之间的平衡:很多人认为,考博就是考英语,这说对了一半。英语是通行证,没有的话完全没戏;但要想录取,专业课必须过硬,因为如果两个人上线而导师只要一个,那么拼的就是专业了。北大的导师一般情况下就是带一个人,所以英语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权衡好。 三,英语的学习:北大的英语全国最难,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没有方法,我认为最好的教材就是新概念英语4,最好的记单词方法就是在句子中记忆,最常被选作阅读语段的网站就是New York Times,最不起眼但是却有效的方法就是抄写,最众所周知却不能被坚持的就是每天听。但是话说回来,要考北大英语至少六级要过,基础不够的话很短时间内达到要求不易。 四,联系导师:考前得到老师的许可是必须的,如能和老师见个面聊一聊当然好。但是做不到也大可不必担心。中国的人才现在流失极为严重,所谓的海归大多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之辈,北大清华的本科、硕士还继续留在国内或者考博的事实上不太多,因此竞争者的实力和背景是有限的。如果你相信自己还算优秀,就放手一搏,导师都是过来人,行家一看就知道你有没有。。。大多数导师绝不会违心的埋没人才。 五,报考几个学校:我在报考之初选了三所,北大,清华和我的母校北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我发现事实上很难三头都顾。老师之间的的学问差异比较大,到了博士这个层次老师当然希望学生的思想大致和老师一致,这话反过来同样成立。因此,我先是决定放弃清华,最后又放弃了北语。专心的把能找到的导师的书、论文和视频都梳理了几遍。日益发现自己必须要拜在他的门下。当然,我的经历是一个个案,我一次只能专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 六,最后一点说考博的年龄和信心:我是硕士毕业四年之后才考的,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学术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路向的一种选择,如果考博是为了工作和金钱,那么我认为不如考公务员;如果真心要做学问,年龄不是问题。我们的社会又一次礼崩乐坏,需要有人来为我们的民族来寻找精神的支柱和道德的准则,也需要有人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到世界上去,因此,做学问虽清苦,却是大为有益的事情。 七,补充一点,关于经济基础:手上有粮,心里不慌。一定的经济基础对考博的人来说是保证心理平衡的基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的消费水平、备考时间和路费、考试期间住宿费用来考虑自己需要准备多少钱。同城少点,异地就多。在校生不论,在职考不论。(不过我认为在职考脱产的博士,难度极大。我也是因为精力实在不够,寒假过后辞职。)对于背水一战的往届考生,我认为5k是底线,如果是异地考试,1w也是必须的。

总结读博士的感受(一)

国内的博士基本还是很辛苦,就我读的学校来看,基本反映了这个状况,也许它的要求高点。但是整个年级70多个人,基本都是很辛苦,努力去拼杀和苦熬,多数同学要延期,一般人其实也难以解释。我们真的太笨吗,还是不用功,但我想是因为我们在经受一些更大的锻炼,这群博士有时会抱怨,但是站在他们的位置也许会理解他们的坚强。读的很累的博士都有点强迫症,就是很疲倦时的一种不自信的症状,去年的我是很劳累的一年,曾经为了配一种溶液,配完一次就不怎么相信我是否配对了,是不是忘记加一种东西呢,怎么办?重新注意精力去配,于是我配了六次才配的自己相信成功了。读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理解这个博士基本很傻了,这往下去不是神经病吗,千万不能理睬。但是我想也许只有我们自己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每个真正拼下博士学位的人,这个因疲倦产生的强迫症是正常和普遍的,而我们在这个情况下,依然会这么努力和坚持,这本就说明了我们博士的坚强,经历过这些我们也更比一般人更加珍惜,更有耐心。步入社会,也许会有很多事,比我们带着疲倦去连续配六次溶液复杂和艰难,但是我们因为这个博士阶段的艰苦而更比别人有耐心。 前两年我在每晚临睡前就反思,想我所有的错误,实验的和做人的,因为我很感激这段时间,我完成一天的实验可以躺在寝室,不必担心房租,不用暂时考虑复杂的社会,但是我知道我必须成长,我不想复杂,但是我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和思维判断力保护我和亲人的简单。举例说,昨天下午有几个人一起去食堂吃饭,谈及催导师改文章,有人批评我太柔弱,要跟导师硬顶才对,冲他拍桌子。几年前我曾经因他不让我作自己选择的课题而拍过,但是最后还是自己主动承认错误,因为学生跟导师的地位在中国太明显了。今天呢,我肯定不那么冲动,导师电脑又有了一个小问题,叫我帮他修理,我帮他修理了很久,最后给他把所有事情办妥后就望着他,似欲非欲。这帮老师不管怎样一般还不是太傻,知道我的意思,因为我催过他好几次了,不等我开口问就主动说他开始在看。假如我昨天听了别人的话,今天真朝他拍了桌子,闹了脾气,也许真是砸锅了。因为人的逆反心理,而且我的文章对我是学位,是一切,而对他基本没影响,他什么都有了,文章也不差这一篇。我注意到,基本所有人跟导师说话时都是低头和谦恭,委婉

上海交通大学考博与读博有感

上海交通大学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二)目前考博收费制度改革对考生影响 考博系列咨询问答: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二)评目前考博收费制度改革对考生的影响 2007年考博即将告一段落,今年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很多的学校对于目前的收费制度进行了改革,由以前的学校、学生买单改变成现在导师买单的状况,目前实行这项改革的学校很多: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等,可以说这项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任何事务都是具有两面性,以下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为例作一不全面的剖析: 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如下: 单科成绩≥45分,总成绩(三科)≥160分。联系我们扣扣:四九三三七一六二六。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 各院(系)原则上按1:1.2比例确定复试考生人数,复试采取差额选拔方式进行。复试成绩满分为200分,与初试成绩一并计入录取总分。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交大2006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初试三科总成绩180分、单科成绩50分,在2007年分数线没有出来之前,博士家园对于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考生做过一些调查和了解,(考试大)普遍的分数考的很好,博士家园对于2007年的分数线的预测也是至少和去年持平甚至更高。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取消了英语听力的测试,而且目前考博的大军日益壮大也会造成水涨船高的状况,可是最终公布的分数线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出乎了很多人的意外,不过从另外一个情况去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正常的,由于目前是导师出钱,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导师而言第一个学生是6000,第二个是12000,第三个是18000,所以导师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既然现在是市场经济,导师出钱的话,那么那就应该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是优秀的学生,毕竟很多的导师对于考试都不是很在意,很不在乎那些所谓的高分。这样目前分数线的过低,从来让导师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能动权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生,而不会受到分数线的限制。从而让导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说的直接些,导师想招谁就可以招谁,而不会受到分数线的限制,以下再以某学院的复试形式为例进一步说明导师的自主权:(复试总分200分,有三部分组成。其中笔试40分,导师60分,自我介绍及问答100分。)经过复试过的朋友了解,其中笔试40分的题目是导师出的,是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出的题目,可以说,最终评判的人也是自己报考的导师,这个可以说是导师说了算,那么导师的60分显然还是导师说了算了,自我介绍及问答100分,一般是三个导师参与复试的,可是说真正唱主角的或者说最终作决定的还是导师,其他的导师对于不是他的学生一般不会作出实质性的评判,主要还是以自己报考的导师的评判为主。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复试的200最终的导师的决定权就是200分,回过头大家看看自己考试的成绩总分是300分,可是要想在考试的时候拉开距离一般是很困难的,可是艰难的拉开的距离在复试的时候可以说太容易左右了。其实从以上的分析还是希望给大家一个提醒,在确定报考某个学校某个导师的时候,必须加强和导师的沟通和交流,在得到导师的认可和默许的情况下才可以去报考,而不要一味自信自己的实力很强,我能我会考很高的分数,否则这样一定会打败仗的! 这种收费制度的改革从很大的程度上,博士家园认为是目前博士改革体制的一项尝试性的改变,是一种积极的尝试,由于之前学生,学校买单导致大量的没有课题的博导们招收廉价的劳动力,学生不是不愿意干活,可是宝贵的青春年华在付出的同时,没有收获到更多的积累和财富。在艰难的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所面临测试没有课题可以去做,没有资金去做测试、试验、调查,在郁闷中艰难的应付毕业为了读博而读博,为了学位而学位。可以说对于导师和学生都是痛苦的!从国外的博士招生情况来看,国外在博士,博士后这块的制度要健全的很多,大量的攻读博士,作博士后工作的朋友

钢铁研究总院考博与读博有感

钢铁研究总院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三)考博需要准备多少时间? 在和广大的博友们交流的过程中,经常有朋友问起,考博需要准备多长的时间,现在准备是否还来得及等等,关于考博时间安排的问题,结合个人了解的情况和一些和博友们交流的经验,简要介绍以下时间的安排。关于考博的时间,按一下几个部分分开讨论,考博的时间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1、确定学校的时间。2、联系导师的时间。3、英语准备的时间。3、专业课准备的时间。其实从这些时间的安排大家也就可以知道了整个考博的准备的过程。关于确定学校和联系导师的时间,没有什么固定的时间可言。可是却在整个考博的过程中却是决定成本与否定最关键的一个时间段。关于考博学校的选择,个人觉得还是学校第一,地点第二,导师第三。当然如果三者都可以兼顾上当然更好。读博本身就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一件事情,所以如果要想读,而且不让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的话,就读好的学校,这样也许才不会让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懊悔。在城市方面北京、上海我觉得是首选的城市,毕竟一个人的发展,个人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机遇也很重要……我这里要提到的就是一个人的视野非常的重要,在大的城市读博,在人生面临选择的重要关头,通过在大城市宽广视野的洗礼,我想大家都会作出正确人生选择的。哪怕回到内地,发展毕竟曾经对大城市了解过,经历过,对于以后的发展都是会有帮助的。其实就那几个城市,一个城市也就那几所大学,等到大家确定好城市和学校以后,就到了第二个时间段了,联系导师的时间,这个也是不定的,是不是越早越好,这个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这里只是谈一下时间“长度”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联系导师的问题大家可以看看关于导师联系点时间,我认为大家可以采用广撒网的方法,首先结合个人的学术经历,个人的学科背景,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等一些方面,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导师,这里大家不要过多的考虑导师是否会要我这个问题,每个导师对于实验室的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划,你是否是最适合的,只有导师站在她的角度去考虑才是最真实的,所以不需要自己给自己找个理由就放弃了,确定好导师以后,就给他们发email,关于如何写email详见,通过他们回信来判断导师是否对自己有兴趣。在这种方法下再去确定导师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节省时间的。根据导师的回信,一般会找到几个对自己感兴趣的导师,最后再根据个人的情况有所取舍,留下一到两个继续保持联系,继续保持联系的目的,一是找到一个最自己最敢兴趣的,这样可以在保证分数够的情况下,肯定录取,二是为了对于导师的为人还有实验室的课题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最终的判断提供信息。到目前为止学校、导师都确定了,这一步走好了,才能保证你一下的复习是有意义的。联系我们扣扣:四九三三七一六二六。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 其实对于考博而言,考试都是一件较为简单的体力劳动,呵呵,和以后读博的感觉很是相似!所以省下的就是准备英语和专业的问题了。在准备考试之前,要做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收集资料,收集关于历年考博的英语和专业课的真题,这样对于大家选择去考那些专业课和最终准备专业课都是很有帮助的。关于考博真题的收集大家可以看看,这些时间还是很快的,因为市面的上真题就那么多,如果可以买到的大概大家不怕花钱的话,几天就可以买到,如何实在买不到的话,大家只知另想办法,比如说向在读的师兄,师姐么求助,毕竟在广大的考博大军中,群众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很多稀有

我的博士面试经历及感想

我的博士面试经历及感想 前几天,终于考博上线,初试成绩第一,收到了复试通知。 复试成绩还可以,排在专业第3位,主要原因是我的英语口语不太好。 现把复试过程中的一点感受说一下,不对之处大家多多指正。 感受一: 尽管有很多人说,博士面试是走形式,随便问问而已,但对于一般像样一点的学校和专业,还是有自己的面试主题,本人认为,那就是: 即然是博士面试,那就要考察你的知识面是否广博,在我面试过程中,面试的七位博导的问题五花八门!我们不可能全部会答,但假如多数不会,显然是不可以的。 感受二: 专业基础(或学科基础)还是比较重要的。我的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因此,面试过程中,导师们对运筹学的知识明显问得要多一些,有两位老兄因为运筹学的相关知识答得不好,而被刷掉。 感受三: 反应能力。对实在不会的问题,就说不会,可以干脆一点。如了解一点,那就答慢一点,好好想想,导师们一般会给你时间的,但一定不要乱说。 感受四: 必问问题就是博士期间的研究计划。 博士期间的的研究计划当然是越详细越好了,说明你对导师与研究方向极为熟悉,专业功底极为扎实,攻读过程中导师可以少费点力啊! 但一般而言,我们不会太详细,此时,一定要说自己非常有把握,真正熟悉的内容,宁缺勿滥!当时我的回答是分为两个方面的想法,一方面将从事理论付诸实践方向研究,把所学专业方面的先进理论付诸于应用实践;另一方

面,理论创新研究,如果有机会,会在相关模型设计、构建与方法创新有所突破。 感受五: 也要了解一点回答问题的基本技巧,不要太呆板,太就事论事! 如以前炒的沸沸扬扬的北大初试第一名被淘汰现象,当时,导师们问那位倒霉者的问题是“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显然问题绝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实际是想让你说一下对专业的认识的。而那位倒霉者就说“喜欢费孝通的某一名著”,显然有点答非所问!一方面显示其出反应能力有缺陷,没搞懂导师到底想问什么: 另一方面,失去了阐述自己对专业认识的机会。 有关补充: 不同的学校面试要求会有所不同的,我的上述5点主要适用于比较严谨的学校而言!不太严谨的学校,有的学校仅导师提问,而其他人不提问的情况也有。Good morning, Professors: it is really a great honor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for the interview, Besides English, I also learnt another foreign language–russian , now Ican speak andread inRussian.I can be skillful in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in both English andRussian .that is my pride. I am open-minded, optimistic and confident ,quick in thought and very fond of the studyof soil liquation. Of course if I am given a chance to study here, I will concentrate on thestudy and research in this field. Ok, that is all,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在读博士生谈考博的若干策略

在读博士生谈考博的若干策略编者按:2002年全国招收研究生20.26万人,其中博士生3.83万人;在校研究生50.10万人,其中博士生 为10.87万人。2003年全国招收研究生27.3万人,在校研究生64万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考博是众多在 读硕士研究生及已经工作的硕士毕业生的想法与打算,大家都希望了解报考、应考、面试等等环节的信息 ,本文汇集北京师范大学三位不同类型、生源、专业的在读博士生关于考博的经验。三人分别毕业于西南 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郑州大学;有在职的,有应届的;有本专业报考的,有跨专业报考的。 一、考博前的准备工作 以真诚赢得报考。在职者报考,首先要征得单位同意。我们的体会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专业必须和现在所从事的工作紧密联系。一般说来,自己从事的工作自己比较熟悉,从理论 到实践积累较好,它一方面是自己报考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更是自己争取

单位支持的基础。只有把单位 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才具备说服的前提。有许多考生,感觉成绩不错,但因为是自己单方面愿 望,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最终得到颇为遗憾的结果。 2.注意人际关系。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虽然就个人、单位、国家而言,考博都 是一件好事,但理论上的好事要变为现实生活中的好事,就必须注意人际关系。要从工作需求、个人发展 、感情认同等方面去做工作,在争取的过程中,注意讲究方法,忌简单暴躁,多感情投入,少意气用事, 自己的体谅和耐心终究会取得单位的同意。 3.正确处理工作和考博的关系,做到工作和备考两不误。考博复习前期主要以单位的工作为主,把工 作做好的同时,尽可能腾出一定的时间看书。后期,主要是以复习为主,工作上别出问题。快要考试时必

考博读博的一点感悟

考博读博的一点感悟 录取通知书又领到了,为什么要说又?! 面对即将到来的博士生涯,我总觉得应该回顾点什么,展望点什么。毕竟对于一个之前一帆风顺、硕士毕业5年、考博3次、从工科跨到经济学的人来说,中间能讲的东西还是蛮多的。 一、之前一帆风顺 为何要说之前一帆风顺呢?2005年高考轻轻松松进了985学校,真心是轻松,因为那是我省第一年看分填志愿,大学愉愉快快玩了4年,2009年考研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学校扩招,300多一点的分数就轻松读了985高校自己原本的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当地最好的国企研究所之一,因为里面校友很多,虽然后来工作中小事不断,但总的来讲算是衣食无忧、轻松愉快。不过这也为后面的尴尬埋下了伏笔。那为什么我又吃多了要读博呢??没那么多梦想、追求、前途、命运的考虑,就只有简单的一个思路------想走捷径、想偷懒,想实现我的最大梦想------“脑力劳动赚钱、轻松愉快生活!”。 二、硕士毕业5年 我本硕都是工科,电子信息类,这种专业和大多数其他专业一样,说牛逼就牛逼、说没用就没用。.............这里本来我想啰嗦半天描述一下毕业后我的单位多么强力和我的专业技能多么娴熟,但现在我决定直接点.......大家好我是“程序猿”。很多人要说:我知道啦,程序猿辛苦,你是怕累,才考博换专业读经济的!其实不然,我工作的核心就是管理外包,我自己压根就不需要编多少程,以至于到后面很简单的小项目,我也会选用复杂的“成熟方案”,外包给长期合作的“好哥们”来做。作为IT行业从业者,我也经常加班,但核心目的的看住外包人员,我自己就坐一旁看看书就好,遇到方案讨论,跟着大家一起撕逼就好。所以每当BAT和华为的同志高声呐喊加班无道惨绝人寰时,我总是随声附和! 毕业后的工作前3年波澜不惊、小打小闹,工资稳步提升,税后一年12-13W 轻松拥有,加上年终奖和公积金,16-17W轻松搞定。这种收入多也不多、少也不少,混吃等死正好够用。但在我心里“想走捷径、想偷懒”的思路又出来了(因为没有最轻松、只有更懒散!)。官、富二代咱比不着;关系、套路深厚的咱碰不上。但是当我看着那些同样混吃等死的博士们,拿着高出我们一年7 8W的工资时,我的羡慕之情确由然而生(就好比叫花子不羡慕靠卖力赚钱的哥们儿,而羡慕另外一个比他要饭要的多的叫花子一样),于是我决定为了这几万块回母校读个博士。凭借国企研究所的“天然优势”------闲、散、慢,2015年我轻松通过了母校的博士初试,然而我并没有被录取,2016年我再一次初试过关,这次虽然拿到了通知书,但事实证明也没有什么卵用,直到2017年... 三、考博3次 与其说是考,不如说是折腾了3年。众所周知博士报名都要单位盖章什么的,于是我老老实实的告知单位,领导从得知我要考博那时起就一边支持、一边打压,搞得我晕头转向,好在国企研究所的“天然优势”并没有消失,每天上班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考博与读博有感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一)考博前的“三问”+警告决定是否要读博士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想做科研工作吗? 你要考虑你的长期目标。因为PhD是训练你的科研能力。如果将来不做科研,博士不适合你。 2、你想进高校工作吗? 博士是进入高校任教的必要条件。 3、你有足够的能力吗? 评价一下自己是否有下述能力。 智力:显然 时间:往往比你想想的要长,你能承受吗? 创造力:读博需要你用新的思路看待问题。问问自己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你学高数时感到有意思吗? 好奇心:你是不是强烈的想知道周围事物背后的规律? 适应能力:读博常会出乎意料的困难。你可能会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领域。你能忍受郁闷吗?能忍受住找没人知道的答案时的枯燥吗? 自我驱动:教授不会告诉你怎么做。你能自己给自己长期科研的动力吗? 竞争能力:你将与最聪明的人共事,别人会将你与这些人比较。你扛得住吗? 成熟:读博时间大部分由你自己支配。你要自己安排自己的日程。 4、警告 博士不是让自己有声望:你毕业后,你周围每个同事都是博士。 保障自己观点正确:博士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这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 自己的目标:如果你只想要各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联系我们扣扣:四九三三七一六二六。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 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时先把科研部门砍掉。 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可以很骄傲的说自己孩子是个博士。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由 证明自己的聪明:你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 将来就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你将来要不停地科研,学习新方法、新理论 找工作更容易:搞笑! 比其它选择好:每个人都要决定自己究竟要什么,什么最能激励自己。 赚钱更多:至少5年之内你的收入是负的。除非你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 5、还有几个好消息 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趣,搞科研将获得与所有其它工作不同的奖励。你能遇到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甚至与他共事。你将不停的超越自己。你将解决以前从没有人解决的问题。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考博士的体会

我的考博心得 博士,是目前的最高学位,在很久以前,这是个稀罕物,虽然现在不算什么稀罕物了,但还是最高学位,还有很多人趋之若骛.因为很多人需要他,可能有些人需要升博导,必须是博士;可能有些人想挪窝,所以考博士;可能有些人想要点光环,所以读博士;也可能有些人看到别人读了自己也读个。总之原因总总.这里,我就谈一下自己的经历和心得吧。 我是在行政上混的角儿,按理有一个本科文凭已经足够。要在官场上有大出息,一是靠背景,二是靠人灵巧、会来事,与混上个硕士、博士是毫无关联的。我对于考博的真正原因,自己也不能完全说清。也许是2005年提拔为副处以后,工作压力减少,自己的年龄还算年轻,就动了这个心思。经过一年时间的准备,就报考了中南大学的一文科专业的博士。大学毕业这么多年,平时忙于工作和应酬,外语已经丢得差不多了,要检起来难度大。果然考试结果出来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尚可以,外语只得55分,离复试分数线差一分。看来读博士没希望了,我在心里已经放弃。第一批复试结束快一个月了,突然接到参加复试的通知,原来每年都有降分录取的几个名额,我有幸检了一个好处。 复试的时间很短,大约每人三、四分钟。进了复试的房间,有五位老师正襟危坐在等着我,主考官是院长,坐在我的对面。先有一位老师用英语叽哩呱啦说几句,其意思是让我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并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大学毕业后,由于没有好的语言环境,我的英语口语比阅读能力更差。我只简单地说了几句,自己叫什么名字、哪年出生、来自哪里,对中南大学心存向往,等等。接着就是另外几位老师问我专业的问题了,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了一下将来的研究方向。然后就通知我先到外面等待结果。复试全部结束后,院长微笑着对我们7个人说:恭喜你们,全部通过!就这样我成了一名在读博士生。 一、报考前的准备工作和考博攻关的运用 1、对报考专业与学校的正确分析。报考专业和学校,首先要能够考得上,其次是结合兴趣和爱好,再次是学校的名气和地理位置。报考方向很重要,往往决定你考博的成败。如果方向选错了,即使你准备再充分,实力再雄厚,可能也只是"陪考"而已。好学校不一定难考,一般学校不一定好考。首先是报考的专业。专业不同,直接决定自己将来的事业走向。一般考生往往会选择和硕士时期相同的专业,也有人为了将来就业需要,可能会考虑转行。这就要求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如果转专业,一定要注意现在要报考的专业和自己的原专业不能太脱节。不能否认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博导们对跨专业考生的偏爱也与时俱进。如学数学、统计学的报考经济学、管理学有明显的优势,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报考与公共政策与管理有关的专业也较受欢迎。成功的专业选择取决于自己的兴趣和对自己实力以及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 2、对考博攻关的适当应用。要了解考博公关的好处首先得知道博士录取的过程。博士入学考试只有三门,一门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一门专业课,当然,对于同等学历者还需加试其他课程。外语由学校统一命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院系组织出题,可能采取从题库抽取,也可能由几个老师联合出题或由某一老师出题。各学校外语试题形式和试题难度不一样,外语上线标准由研究生院根据所有考生的考分情况而定。研究生院划定各单课线和总分线后,各院系的导师根据报考自己的考生情况确定录取名单,然后由院系汇总上报研究生院确定,研究生院定下名单后再上报国家教委确认。要想做到考取的把握大一些,必须“学习未动,公关先行”。对考博公关要高度重视考博圈子中流行的这样一段话:老头喜欢小女孩(年纪大的博导喜欢年轻、可爱的女孩子),年轻博导不考(年纪轻的博导喜欢招有权有势的人以利于他发展),官员兼职者别报(官员博导圈子大,和他熟悉的一般是有钱人或官员,那些人显然占优)。那么公关的优势究竟在哪儿呢?前面说过考博试题的出题方式,因此,公关的第一步就是争取能了解考题的内容和方向。因为,尽管考博的往年英语试题有许多学

一个中科院博士的读博感想

博士期间的最后一篇论文完成了,小憩一会。顺便来晒晒我的博士成绩单,主要谈谈自己对读博士及发表SCI的一点感受。 我是03年本科毕业,同年秋天考入中科院的硕士,第一年在中科院研究生院集中学习基础课,由于当时想着可能会读博士,顺便就把博士生的必修课也完成了(也就是政治和英语再加上几个学分的专业课程),由于大家都直忙着课程学习,许多同学都在准备托福和GRE考试(现在想起来后悔自己当初怎么不是他们其中的一位,起码对英语提高还是有点好处),对SCI是什么,有什么用并不清楚,只是觉得挺难的。 04年秋天回到研究所开始论文阶段的学习,刚开始的几个月就是看文献(导师写的一些论文、本方向的两本英文书和大量的SCI论文),郁闷的同时也慢慢的理清了一些思路,大体知道本方向当时的“热点”,“难点”等,导师提议让我把最近几个月阅读的文献整理成一篇中文核心的综述文章(本方向此前只是02年的时候导师有一篇中文核心的综述文章,国内相关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第一次写文章,很兴奋但也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参考英文综述写了,完成后给导师修改,反反复复10多次,文章写成投稿,很快有了结果,04年的最后一天,文章接受了。 05年,我转为博士(硕博连读,最后只有一个博士学位),与此同时又完成了另外两篇中文核心文章,审稿很快也都很顺利的接受了。转为博士了,必须尽快确定自己的课题方向(说来惭愧,确定课题方向花了一年的时间),通过

与导师交流,自己对文献的阅读,结合我们自己的样品、实验方法及仪器等情况,终于确定了博士论文的方向。时间过的很快,05年结束了。下一年我得奔着SCI去了。我们所的博士毕业必须要发表SCI的。 忙碌的06年。年初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全额资助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获得批准,下办年英语学习四个月(当时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的人都要去学习外语,通过考试才能最终派出)。其他时间主要是进行样品的准备工作(地球化学的同行都知道,样品准备情况直接决定了实验的结果),到年底,我的实验数据已经出来不少。部分需要到别的单位进行的实验样品也基本都准备好了。努力了一年,感觉有信心十足,似乎比我想象的要容易。 07年前半年,主要是部分实验的补充和重复(确保数据可靠,导师多次告诫我,数据一定要铁)。到7月份,我的所有数据已经完成了,对博士论文也有个大概的框架,剩下的工作就是写了。8月份,我以联合培养博士的身份去美国访问1年。9月份,我投出《科学通报》,两个月后收到小修意见,修改后返回接受。算是我的第一篇SCI了。 08年收获的季节。由于不想推迟毕业,我3月份我回国博士论文答辩,一切都很顺利。4月份返回美国后不久,我1月我投出一篇SCI收到小修意见,修改返回,7月初接受,第一篇国际SCI(07年IF 2.34)。5月份投出另外一篇SCI,3个月后收到拒绝意见(三个意见:两个审稿人和主编,一个审稿人似乎不在乎我的文章,而是列了很多文献要我引用“里边都有一个人的名字,我估计

博士面试 为什么读博士

1、德国交流学习感悟 (1)德国人的工作方式:以平时实验室学生工作为例,效率高working manners, there is almost no person in that lab playing cellphone when they are on work. Most of them have a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2)德国人时间安排:以学生工作安排、Merklin安排见面为例general schedule, every master student have a detailed schedule for everyday, every hours in this week or month (3)德国人严谨的态度:以博士答辩正装要求为例,strict working attitude, take the PHD dissertation defence 2、为什么会读博士? (1)能力提高:我觉得硕士有一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比本科好一些,但是和博士又差距很大,有一点刚走上道,还没有来得及固化和提高就毕业了。而经理博士阶段的人,我觉得不仅仅在自己的所研究的课题领域应该属于专家型的人,更重要的是在博士阶段在人的思想、精神、能力层面都会得到一个很好的锻炼(good training)和很大的提高,能够真正培养一个人在认识和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自己可以有得到这样一个锻炼,得到这样的一种提高。 (2)工作原因:本科和硕士生,薪酬待遇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发展空间很有限。然而,博士生首先它是突破了社会或者用人单位对于学位学历的限制,其次博士所具备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处事能力可以支撑一个人发展到一个比较理想的高度。还有就是,我想进高校工作,博士学位是最基本的门槛。 (3)个人追求:博士应该算是社会中受教育程度很高的群体,所以和他一起共事的,以及接触到的圈子,大多属于比较有思想、比较上进的,这样就会驱动我们便将不停的超越自己,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我比较喜欢这种感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