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09社工滕金静17号一,老年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那些识

(一)老年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基础

(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

(1)关于社会的知识.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是老年人,这个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老年人所经历的人生使他不可避免的鱼社会人产生各种关系。

1、小组工作的实质是一个组织活动,是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将有共同需要的工作对象组织联系起来的活动,小组工作对组织协调能力的要求是明显的。实际上,可以说小组工作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的集中展示,一个老年社会工作者,在经常的工作中,只能是小组活动,而不可能用开大会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况且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可见,小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心在社区,社区工作则以更复杂的情境,更艰巨的任务向老年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提出挑战。社区工作的大量的、主要的工作是社区组织,它要求老年工作者在做老年人工作时,靠自己的能力将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内的老年人动员、团结、凝聚起来,去同心同德地主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我国现阶段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社区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因此说,社区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帮助落后城区、落后农村解决发展问题,二是在城市中建设社会支持网络。老年社会工作者要针对社区工作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做好老年社会工作。

(2)关于人特别是老年人的知识。

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的最直接的工作对象及着眼点都是老年人。老年社会工作者必须把工作的对象放在整个工作的中心位置,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老年人和其他各类人群一样是生物和社会性,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群体。只有对老年人的各方面的特点、老年人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老年人的各项权益等有充放电认识,才能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做的更好。

(3)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社会工作是一套方法与技巧,这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内容。老年社会工作除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项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外,还要根据该找对象是特殊性,不断从工作中总结,推广适用有效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并把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具体化。

二,老年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1思想修养方面

为提高老年人的思想修养,可着重传授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社火科学安排、老年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等知识。

2.卫生保健方面

为增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可安排诸如卫生保健、常见老年病预防、老年饮食营

养、老年体育等学习内容,以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

3.知识方面

为增加老年人的知识,可安排诸如问下、历史、地理、法律、外语、园艺、家教等方面学校内容这也是可以充实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内容。

4.兴趣爱好方面

为满足老年人发展兴趣爱好的要求,可以安排如书画、球类、唱歌、乐器演奏、健身、乐器、书画、棋、牌等类的学习、表演、竞技、观赏和个人的习练等活动序曲欣赏、摄影、手工艺品制作等学校内容,以增加老年人晚年情趣育。5.生活方面

为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可以安排一些如烹饪、服装剪裁、针织工艺、家用电器的使用和保养等课程,以帮助老年人掌握各种生活技能。

6.专业技能方面

为让老年人更好的发挥余热,为社会服务,可以安排一些足够参与社会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三,常见老年疾病有哪些?如何护理?

常见疾病:

1,高血压病:是老年常见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另一方面,高血压又是老年人患冠心病,脑血栓病,心力衰竭,中风的主要病因.同此诊治高血压病对于增进健康,延长寿命起到积极作用.

2,急性脑血管病:又称冠心病,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老年人发病率高,是由于冠状动脉与其粥样硬化引起心脏缺血所致.心脏为需氧器官,需要充足的氧来供给心脏收缩所需要的能量,当心脏的耗氧量超过冠状血流所提供的血氧则产生缺血引起心绞痛.

3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心脏能有节奏的跳动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特殊功能的心肌细胞,能发出有节律博动的窦房结,房室结,能传导生物电的传导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原因使心脏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都可出现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4,心力衰竭:在正常情况下,心脏舒缩平衡活动,使心脏排出和回收血液保持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则发生心力衰竭.年龄使老年人心脏基本功能发生变化,心脏舒缩功能减退,排血量下降,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脏蓄备功能降低,

呼吸系统疾病: 吸系统疾病: 随着年龄增加,肺逐渐老化,胸廓变形,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肋间肌,膈肌,呼吸肌萎缩使老年人胸式呼吸减弱.呼吸道粘膜萎缩,分泌粘液的细胞和排痰的纤毛上皮细胞减少,粘膜分泌局部抗体减少,这些使呼吸道清除功能降低,有利于细菌,病毒生长繁殖,所以老年人切勿患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病,加上多种肺部有胸部疾病经久不愈,使换气的肺泡减少,弹性降低,呼吸道残存总体增加,形成肺气肿.因而老年人患肺部疾病时容易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内分泌的代谢系统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病症,其共同点是胰岛素不足或相对不足,分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均有遗传倾向,以后者遗传因素更强.老年糖尿病绝情大部分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并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亦增加.虽然糖尿病遗传因素不能排除,但积极防止诱发因素,

如肥胖, 精神刺激,长期进食过量,手术,体力活动.减少应激状态,则可使有糖尿病遗传史的成年人长期潜伏而不发病.

四,简述老年期心理特点。

(一)老年人感知觉的变化

人的心理活动是外界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的结果,没有感知觉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心理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感知觉是论述所有心理活动的出发点,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也是从感知觉的渐变开始的。老年期感知觉变化的一般特征是:各感觉系统出现普遍的退行性变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敏锐度下降,感知时间延长。

1、视觉

2、听觉

3味觉

4、皮肤感觉

(二)老年人记忆的变化

记忆是指人们将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操作过的事物的印象保持在头脑中,以后又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再认、再现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回忆起来的心理过程。

老年人的记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记忆过程来看瞬时记忆随年老而减退,短时记忆变化较小,老年人的记忆衰退主要是长时间的.实证研究发现,老人对年轻时发生的事往往记忆犹新,对中年之事的回忆能力也较好,而仅对进入老年后发生的事遗忘较快,经常记忆事实混乱,情节支离破碎,甚至张冠李戴。

2、从记忆内容来看老年人的意义识记(即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保持较好,而机械识记(即靠死记硬背的记忆)减退较快。例如,老人对于地名、人名、数字等属于机械识记的内容的记忆效果就不佳。

3、从再认活动来看老年人的再认活动(即当所记对象再次出现时能够认出来的记忆)保持较好,而再现活动(即让所记对象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记忆)则明显减退。

(三)老年人智力的变化

智力是大脑的功能,是由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各种能力有机组合而成,主要包括注意、观察、想象、思维、实际操作和适应等能力,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它保证了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智力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点,它是在人们具体的行为活动中显示出来的。

(四)老年人情绪、情感的变化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不断互动,与现实事物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对现实事物也会产生一定的态度,这些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喜、怒、哀、乐、惧、爱、恨等,情绪、情感指的就是这种内心的主观体验。

老年人比较多地表现出下列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1失落感

2孤独感

3、疑虑感

4、抑郁感

5、恐惧感

(五)老年人需要的变化

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物性的需要和社会性的需要两种,一般来说,进入老年期以后,人的生物性需要降低,表现在老年人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缩减,性欲也有所减弱,但在社会性需要或心理需要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我们把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老有所养

2、2、后继有人

3、老有所归

4、老而有爱

5、老而受尊

(六)老年人兴趣的变化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特别是新事物表现出的热情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老年人兴趣方面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的淡化、对事物的关注面趋于狭窄,对新事物缺少激情。由于老年人见多识广、经历复杂,加之高级神经活动反应的减慢,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兴趣范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小,好奇心逐渐减弱,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变得冷淡,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也逐渐下降,表现出心理上的“惰性”。然而,兴趣是完全可以通过培养而产生的。老年人在离退休以后若能及时培养广泛的、适合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钓鱼、养花、下棋、旅游、跳舞等,既有利于身体健康,也可以陶冶情操,排解孤独,对老年生活产生积极意义。(七)老年人性格的变化

一般而言,性格是一种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一种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但是人到老年,性格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有些老人会变得固执、刻板、退缩、墨守成规,对人或事产生明显的偏见,也不听从任何劝说;有些老人会变得自私,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对周围亲友很淡漠,不再体贴关心别人,甚至要求别人服从他,按他的需要行事;还有些老人变得好猜忌、多疑,总怕儿女算计自己,对周围人也不信任。所以,我们经常说一些老人年纪越大,脾气越怪,这实际上就是因年老而出现的性格老化现象。

(八)老年人自我意识的变化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它具体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老年人的自我意识,主要体现在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人生,如何正确对待即将走完的人生历程

五在一些失聪老年人中,怎样与其沟通?

(1)面向光线而坐,以便老年人可以行出的看到社会工作者

(2)以正常声调说话。

(3)缓慢而清晰的说话。较强一些重要“用字”,在句子间要稍微停顿。

(4)当有组员与失聪老人交谈时,制止其他组员交谈,以免妨碍该失聪老人教授讯息。

(5)避免聚会地点四周有太多噪音,要确保小组房间有隔音设备。

(6)留意小组人员的面部表情,在沟通上是否有误会。

(7)如怀疑有组员误会时,社会工作者最好重复一次话语,以确保准确接受。

(8)要与组员之间沟通,不要摸不着边际的闲聊其他事情。

在小组内与弱视老人的沟通方法

(1)询问弱视组员是否需要协助到达集会房间。若答称”需要”时,择让老人搀扶着你的臂弯前行。在前进时要维持在老年人跟前半步以便让老年人晓得你何时停步及转弯。

(2)当小组开会时首先介绍自己及每一位成员。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介绍。令小组成员晓得别人所在方向。

(3)当你引导以为弱视老人首次进入新聚会房间时,最好能描述一下房间摆设,家具位置等让老人知晓,此举动有助于老年人的方向感及避免潜在的意外危险。

(4)不要任意改变小组工作室陈列,若有此需要时亦要告诉弱视组员们。

(5)当引领弱视组员至其座椅时,首先把老年人的手引带至座椅靠背上,然后让老人自己坐下。

(6)说话时宜直接与老人交谈,不要通过第三者。

(7)当说话适宜注视着该老年人。

(8)不用害怕适用“你看”,或者有目共睹等字眼。

(9)用正常声调说话,不要大声呼喊。

(10)不要表现的过度保护性,弱视老年人与常人一样需要自主。

(11)在小组经历中清楚的告诉组员们有关程序细节。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策划书 项目名称:第二人生 申请团队:蜗牛小组 组员姓名:谭姝 班级:社工121

2014年 12 月 30 日

要求清晰界定本项目可以服务到的人群,并提供其数量、基本特征、具体需求或问题状况等信息。请着重分析受益群体需求。 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征。 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老年社会工作》大作业及答案

考试科目:《老年社会工作》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文件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问题1: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有哪些。(10分) 问题2:老年社会工作使命、专业守则有哪些?(20分) 问题3:以材料为例,结合本地老龄化特点,请围绕如何健全本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加快发展老年产业,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1500字。(70分)(题目自拟) 答:1:人中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化问题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制度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特点: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 2:老年社会工作使命:社会工作专业的使命:促进个人福利;陪同和代表当事人,透过改变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义;鼓励和促进大众去正视本身的需要;社会工作的特征:这个专业对个人福利和社会整体福利的重视;基本目标:帮助个人解决生活问题及改善其生活环境。 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守则:为个人和社区提供服务;维护社会公义;维护个人尊严和价值;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要有能力和胜任工作。 3: 重视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摘要: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本文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养老服务;服务体系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年化社会。目前,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我市作为较发达地区,人口老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人的这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改变情形,即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人的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情形,因为老人所面对的情形是无法改变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老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观察老人是否有抵触情绪。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包括:第一,老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最后,拓展

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社会工作者要把握这些,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精神上关怀老人。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1.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 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2.在老年伴侣工作方面 通过婚姻生活回顾,追寻往事,解决旧时冲突。中华考试论坛 3.家庭体系的工作 包括:(1)帮助家庭“解除羁绊”,把家庭动员起来。(2)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技能。(3)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秩序。(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4.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 包括:开办照顾人支持小组;维系住照顾人,给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具体的建议,让照顾事宜效率更高,更有收获。

老年社会工作

1、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1)每个老年人都具有改变的能力和要求发展的能力。(2)都享有与他们相同的生存权利。 (3)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4)都享有人的尊严,并且这种尊严必须受到尊重。(5)都应受到社会的关怀,尤其是受到贫困、饥饿、疾病和其他困难威胁的老人更应该受到社会的重点照顾 (6)都有权利享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结果 (7)一个民主和理想的社会应该不断修订和完善有关老人的社会政策与法律,为老人的生存与发展不断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8)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每个老年人都享有下列最基本的权力,生存权、健康权、教育权、居住权、休息权、选举权、参政权及社会福利和人道服务的权利 2、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老年人社会救助,提供经济上的供养,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2)老年人生活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辅导与照料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正货中的困难,满足基本需要 (3)老年人家庭关系处理,协助老年人处理其与子女的关系,推进老年人与子女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并协调老年夫妻之间的一些矛盾,以改善老年人的家庭环境,发挥家庭的正

常功能 (4)老年人心理援助,对于逐渐衰退的身体机能、退休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收入减少与社会地位的下降、丧偶、病重、家人的变异、亲朋的离去给老人带来的心理压力,使老年人容易变得孤独,寂寞,忧郁,从而引发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积极应对,协助老年人进行自我调适,缓解内心的压力,以对生活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5)老年人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各种问题娱乐活动服务,鼓励老年人走出家庭,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增加老年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3、评估的方面(社会人口特征评估、身体和生理机能评估、心理机能评估、社会资源系统评估、经济评估)老年抑郁量表GDS 4、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类型 (1)由社区照顾 家庭照顾(非正规照顾)在家中照顾,家庭成员为主要照顾者 居家照顾老年人在家中接受专业人员提供的服务,如医疗照顾,家庭护理健康,个人生活照顾,家政服务 日托照顾一种开放式的小型机构照顾,属正规照顾,老人应尽可能生活在社区中,过独立自助的生活 (2)社区内照顾(机构照顾) 如老人院、老人福利院、老人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陈述: (一)案主的基本信息 案主段大爷,男,68岁,已退休,退休工资3000多元。有一养女。 (二)案例陈述: 段大爷老伴朱大妈年轻时不能生育,于30年前报养一女孩并按规定办理了收养手续。一家三口一直居住在辖区驹章胡同15号直管公房,面积30平左右。段女长大成人结婚后,段大爷出资20万元在沙子口为其女购得60平两室一厅,段女与丈夫在外独住,因为工作忙,段女不经常来看父母。2017年朱大妈去世,没了朱大妈的陪伴和照顾,段大爷也不愿与邻居交流,身体也每况愈下,脾气变得暴躁悲观,经常给养女大点换抱怨,认为自己没什么活头了,与养女的矛盾加深,觉得白养了女儿,段大爷希望段女能搬回来看他,照顾他的生活并带他看病,但段女不同意,矛盾再次激化。段大爷心灰意冷,找到居委会希望居委会工作人员帮助其解决家庭纠纷。段大爷向工作人员叙述之前碍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不想把家里的事抛到明面上来让别人知道,但是现在老伴也不在了,养女也不孝顺,自己觉得活着没意思。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层面:段大爷自从老伴去世后,与养女关系不好,无人照顾,也不愿与邻居多交流,身体情况日趋下降,情绪低下,很悲观,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家庭层面:养女与段大爷有矛盾,不照顾不赡养周大爷,养女家人也不待见周大爷,矛盾越来越多。与子女间缺少亲情的交流,老伴去世后,心里的话没有人倾诉,又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容易产生悲观心理。 3、社区网络层面:朱大妈去世后,段大爷不喜欢与人交流,也不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长期一人独处,容易产生孤独、空虚的感情。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然老伴去世,养女的不赡养不善待让周大爷心灰意冷。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案主来源:案主求助案主类型:自愿 1、案主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与养女不和 2.评估途径:通过案主邻居、养女、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 3.初步评估的结果:案主所出现的问题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应以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式进行介入和干预。4.约定阶段注意的事项:虽然段大爷是主动求助于机构,

#老年社会工作的一些知识

老年社会工作的一些知识! 老年社会工作 一.简介 1.老年学知识 一、老年学发展简史1935年美国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案标志着从人类的群体,从社会角度研究老年人和人口老龄化已是客观要求。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老年人最早的是40年化的两篇代表作:1940年兰德斯( J. Landis )的《依阿华州农村老年人的态度和调适》和1945年西蒙斯(L. W. Simmons)的博士论文《老年人在原始社会里的角色》。《社会老学手册——从社会的角度研究老龄化》,这本书堪称是一部社会老年学的百科全书,在1960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社会老年学的产生。 二、老年学的学名至于“社会老年学”一词是译自Social Gerontology, 这一用语是准确的,它涵盖了几乎所有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人类老龄化的成果,而不仅仅限于社会学的范围; 三、老年学的教学和培训据报道,在80年化初期,美国社区学院中有三分之一至一半开设一门或数门老年学课程。国家拔专款支持培训老年学研究人才。教学和培训的发展为老年学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四、老年学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学术活动的频繁程度和科研成果的交流情况;在发边国家,老年学学术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由政府和私人基金资助的研究所和设在大学的研究所很多。一门科学的活力就在于频繁的学术活动,不断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内容。老年学学会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活动同任何一门科学相比都毫不逊色。现在国际上有两个主要的老龄研究机构:一个是国际老年学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Gerontology)简称IAG, 会员以国家学会的名义参加;另一个是国际老龄研究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search on Aging)简称IFRA。1982年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成立。 (二)老年学研究对象的定义,内涵和外延:老年学研究人类老龄化的现状和过程,研究人类老龄化和群体老龄化的规律,研究人类老龄化和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人类社会和个人如何适应老龄化。这一特点也是这门科学发展的必然。人类的个体或群体的老龄化无疑是以人的生物性为基础的,生物性这种人的自然属性对人类的衰老过程,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仍有决定性的影响,它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口老龄化也会反过来影响社会生活,包括影响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各个方面。老年学必须研究人类对付老龄化的对策。 社会老年学的性质和它在老年学中的地位,决定了老年学是一门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综合学科。国外有的文献认为,凡是从不同的科学角度或方法研究老龄问题的成果都属于老年学,这些科学研究都算老年学的分支,是低估了老年科学的分支。社会老年学被认为是老年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老龄化非生理方面的问题,但不是说社会老年学不具有多学科性质。(三)、老年学历史任务首先,是要解决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社会如何在养老负担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活力,使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正常进行,社会资源公平分配,老年人不致因年龄的增长而成为相对贫困的群体,从而使人类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其次,老年学要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不妨碍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管理的更新,不妨碍扩大再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整个经济能良性运行,保持社会的储蓄积累和投资持续、快速、健康地增长。再之,老年学探索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途径,不受歧视、有尊严和有保障的充实的晚年,生活质量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最后,实现最优的社会继承和世代交替,需要缓解由于老龄化可能出现的代际间在经济、政治、社会和家庭方面的矛盾,同时使历史上优秀的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代代相传。所有这些规律都为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李某,男,60岁,老党员,任行政机关领导多年。今年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退休后他每天就是看看电视,种种花草,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社会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 (一)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 老李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 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二)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 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2家庭因素 离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退居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家庭日趋小型化是现代家庭的共同特点。家庭的分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对于老年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有较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 二、处理原则 应该遵循: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等原则。 三、问题解决 1.收集资料

老年社会工作分析

老年人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李奶奶今年已82岁了,老伴去年去世。李奶奶共生有二子一女,均已成家立业。大儿子15年前留学美国,一家人现在美国定居;二儿子1969年到江西插队落户,早在1978年就上调县城工厂,娶妻生子,现在夫妻俩都被选拔在县政府当干部;小女儿从戏剧学院毕业当了演员,结婚后住在婆家,经常出外景拍戏。李奶奶的三个儿女都很少回来看望她,现在老房子里就李奶奶一人“留守”着。前几年李奶奶身体还算硬朗,这两年每况愈下,特别是老伴撒手人寰后,李奶奶总感觉到“下一个该轮到我了”。作为老年社会工作者,你将如何介入和帮助李奶奶解决问题,请写出介入方案。 一.问题分析1.个人问题(1)年龄方面,案主82岁高龄,其智力逐渐衰退和吸收新事物的能力下降,传统思想不能及时地转变过来,接受新思想的能力下降,保留着过去联合家庭的观念,认为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参与变少,从而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消极。(2)从身体方面,案主这两年身体每况愈下,客观的生理机能衰退,身体素质的下降使其产生消极情绪,变得敏感,猜忌多疑。(3)在精神方面,案主自老伴去世后,长期独居,精神感到空虚,在身心的影响下,她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总觉得下一个就轮到自己。2.家庭问题案主自老伴去世后,独守空房,而子女不在身边,案主的两个儿子远在美国、江西,女儿住在婆家,平时工作又忙,自然很少回家探望,再加上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在时间精力上自然很少顾及到案主。案主与子女间缺乏亲情的交流,隔阂逐渐加深。正是这样长期缺乏子女的生理照顾和心理的关怀,案主觉得自己被冷落,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孤单、无聊的感觉和消极的情绪。并且,老伴的去世给案主带来了一种死亡将轮到自己的心理恐惧。3.社会问题(1)社会环境对案主也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案主的消极行为。(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认为有儿孙跟随左右,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上述消极原因而会更加加重。(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老年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2017年4月 目录 1 调研背景 养老问题是基本民生问题之一,也是社会管理中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在迅速进入老龄化时期,如何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推进养老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市场背景 (1)中国社会老龄化加速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3年底, 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中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养老产业规模巨大 我国消费结构转向老龄产业,2010年,我国老年人退休金总额8383亿元,2020年将达28145亿元,中国的老年群体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 (3)养老服务人才面临巨大缺口

来自民政部的报告则表示,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潜在需求为1000万人左右,但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远远低于国际上5:1的服务人员配比标准。 政策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快,2011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发布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尤其在2014年,各大部委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在推进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等方面提出重要意见。2014年已成为养老事业发展元年。 2 调研主题与目的 为更深入地了解养老行业需求和养老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老年事业部联络行业机构和相关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具体目的如下: 了解养老行业和细分服务领域的实际状况; 了解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和养老产品消费能力; 了解机构的老年社工岗位设置情况和对于实用人才培养的需求; 了解养老行业现有的标准要求。 3 调研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研采取实地探访、焦点小组访谈、个案访谈、暗访、电话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北京市和其他地区的大型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地产、虚拟社区养老等不同模式的服务进行深入了解,与养老行业专家、知名学者、社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和社工服务机构的实务工作者进行了深度访谈。 4 调研发现 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在社会发展和政策推动下,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老龄工作方法趋于专业,在养老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模式探索等方面有所创新,初步建立了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适宜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 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尤其是在壮大专业人才培养和提升专业服务品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

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要认识到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社区,老年人福利设施的建设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既保证了老年人的日常照顾,又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不足之处,我国的老年社会工作缺乏规范性,没有体现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而且在我国广大农村中,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一直是处于缺失或落后状态,随着社会的转型加剧,老年社会工作也亟待有相应的发展。 (一)促进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有助于强化社会福利政策和增强社会服务的成效。欧美国家的老年社会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相比其他国家更为专业和规范。我国港台地区由于是在与内地不同背景下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的,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制度化与内地相比更为明显一些,专业化的老年社会工作有助于科学地有效地解决老年人问题,是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趋势。 (二)增进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发展 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发展不仅是老年社会工作对象的社会化,还包括老年社会工作开展的社会化,不仅局限于行政部门,还要发展社区力量、社会团体、教育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来一起投身于老年社会工作中,真正实现老年社会

工作的社会化。 (三)实现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老年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和职业产生于西方国家。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因此在发展老年社会工作中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而应该根据自身经验和现状,通过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方法,来发展适合本国国情的老年社会工作模式,实现其本土化发展。 (四)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老年人的生活照顾方面。 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整体上来考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方面还未达到完善,生存状况问题是老年问题中的首要问题。因此,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应重点放在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顾上。 (五)促进相关老年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老年社会工作的实施需要相关社会政策的支持。只有在相关社会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老年社会工作才会更加科学规范的进行,从而实现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六)加强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对于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应加强培养实务型人才,注重理念、方法和技艺的学习,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这一部分人才除了应在老年社会工作领域发挥充分作用外,还应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四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中华考试论坛 一.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 1.缅怀往事疗法 是指社会工作者引导老人回顾以往成功的事、过往的兴趣及痛苦的经历等,从而帮助老人完成“自我完整”的人生任务。此方法对于老人的抑郁症、自尊和社会化有积极的作用。 2.人生回顾疗法 人生回顾疗法的重点既有一生中的正性事件,也有负性事件。它的目的是重新建构老人对人生历程一的感悟,使老人现在的生活更满意,更有建设性。在实施人生回顾疗法时,特别注意前测(建立评估基线)和后测(评估介入的效果)两个环节。 3.验证疗法 验证疗法是尊重头脑混乱的老人所感知的世界,运用他所感知的现实,而不是照顾人或社会工作者感知的现实,了解老人想表达什么。明白老人行为的意义,

而不是让老人意识到现实是什么样,是应用验证疗法的要旨。验证疗法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对改善患痴呆症老人的行为和情感状态有成效,但它还是一个尚在实践中验证的疗法。 二.老年小组工作方法 1.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 首先,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老人在身体上的不便和知觉方面的限制。 其次,还领者自始自终都要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角色。 第三,老人小组工作的节奏要比年轻人的小组慢许多。 2.专门适用于老年人的小组 (1)现实辨识小组 现实辩识小组的成员一般是有轻度到中度认知混乱的老人,通过环境中的一些提示,帮助他们确认时间、方位或者是人。现实辨识小组一般是在护理院、医院或者成人日间护理设施中开办。 (2)动机激发小组 动机激发小组的目的就是要激发那些不再对眼前或将来感兴趣或投入的老人。小组活动是通过愉悦的活动,帮助老人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摆脱一直满脑子装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麻烦的状况。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和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和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和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又会导致这类老人在生理方面的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老年社会工作针对案例的服务方案

老年社会工作针对案例 的服务方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案例关某今年60岁,刚刚退休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平时很少回来,就老两口在家。关某擅长写、画,退休前是某乡文化站站长,乡里上上下下文化事宜全由关某来承担,甚至乡里出一个板报也要找他来匦。每天上班让关某感到很充实,而且文化方面的工作正是他非常喜欢的,虽然琐事特别多,天天不着家,但是每天都感到特别地快乐。他妻子是一个热心肠,在家自己干点农活,平时做豆腐卖给村里,规模不大,但是满村的人都喜欢吃她做的豆腐,她也小有名气。平时她从不埋怨关某不帮她干活,非常支持老伴的工作。关某退休后,就一直在家闲着,一下子没有事情可做了,他感到非常失落。关某最近都闷在家里,哪也不想去。老伴让他帮她干活,他也不想做,这使老伴心里特别着急。 一、理论分析: 1.活跃理论 活跃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到年老时仍然期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中年生活型态,维持原有角色功能,以证明自己仍未衰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尊重、归属的需要,如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人生的满足感、被认同感,感知自己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对他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转换不当,就会出现角色模糊、角色失调。老年人退休的角色转换,包括由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容易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 二、方法:个案工作 三、服务方案设计: 1.问题分析 本案例中,关某当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1)关某退休在家,克服不了内心的障碍,一时难以接受退休的生活; (2)关某的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退休后没有人可以倾诉,内心空虚、孤独。 2.方案目标

第十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案例: 李奶奶今年已82岁了,老伴去年去世。李奶奶共生有二子一女,均已成家立业。大儿子15年前留学美国,一家人现在美国定居;二儿子1969年到江西插队落户,早在1978年就上调县城工厂,娶妻生子,现在夫妻俩都被选拔在县政府当干部;小女儿从戏剧学院毕业当了演员,结婚后住在婆家,经常出外景拍戏。现在老房子里就李奶奶一人“留守”着,前几年李奶奶身体还算硬朗,这两年每况愈下,特别是老伴撒手人寰后,李奶奶总感觉到“下一个该轮到我了”。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需要,比如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或心理、社会需要等,案例中的李奶奶即是一例。那么什么是老年人,他们面临着哪些普遍的问题和需要?以老年人为工作对象的老年社会工作及工作内容和基本原则是如何?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一.老年期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特点。许多低龄老人并不需要特别的服务,而大部分高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一些社会服务。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服务规划和提供上要做特别的考虑。 二.老年人的需要 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如重新就业工作、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等(如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 三.老年人的问题 老年人问题,是由老化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括因个人的老化而导致的问题,以及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问题。 1.由老年人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老年人自身的社会问题,称之为老龄问题的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 2.由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上升,而导致的人口年龄化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问题,国际上称之为老龄问题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 (1)国民寿命延长与老年慢性病增加; (2)家庭结构改变与无人照顾老人增加(“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增加); (3)工业化都市的迅速发展与老人生活环境的恶化; (4)教育文化进步与严重的代际隔阂; (5)医药发达与老人医疗费用负担; (6)老人闲暇的增多与社会交往的减少。 四.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人的这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改变情形,即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人的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情形,因为老人所面对的情形是无法改变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老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观察老人是否有抵触情绪。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包括:第一,老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最后,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社会工作者要把握这些,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精神上关怀老人。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1.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2.在老年伴侣工作方面通过婚姻生活回顾,追寻往事,解决旧时冲突。 3.家庭体系的工作包括:(1帮助家庭“解除羁绊”,把家庭动员起来。 (2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技能。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老年社会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或方法,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解决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是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幸福安度晚年的社会生活 老年个案工作 老年个案工作就是老年社会工作者依托老年服务机构对老年个人或者家庭提供物质和情感支持与服务,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与条件,增强其社会功能,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和应对困难的能力的活动过程 老年小组工作的定义 老年小组工作既通过组织老年人存于小组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功能,协助老年人更好地处理个人、家庭。团体及社区的问题 老年小组活动制定计划 老年人的活动小组根据小组的目标和任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成长小组。学习小组、康乐小组、任务小组、任务小组、治疗小组、教育小组、志愿小组、兴趣小组等 老年社区工作含义 老年人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中的老年人为工作对象,通过发动的和组织区内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确定老年人在社区中的问题和需求,动员社区资源来预防和解决老年人问题,培养老年人的自助、互助、自觉精神,让老年人有愉快晚年生活并维护社区的稳定 社会撤离理论的主要观点 1.老年人身衰体弱,形成了撤离社会的生理基础 2.老年人心理较为消极,经常想到死亡,甚至盼望死亡 3.老年人的撤离过程可能由老年人启动,也可能有社会启动 4.老年人的撤离状态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继承 5.老年人的撤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对社会撤离的批评(对社会撤离理论的评价) 1.忽视个体差异 2.忽视个性差异 3.忽视地位差异 4.忽视撤离造成的弊端 5.忽视撤离的文化特征 6.忽视老年完全撤离社会的负面意义 活动理论主要观点 1.活动理论的要点 ①老年期角色与成年期不同,老年期的角色属非强制性的,更加符合个人意愿。 ②非强制性角色有益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③非强制性角色的数量与老年人精神状态呈正相关关系 2.活动理论观点的基础 ①老年人角色丧尸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 ②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明 ③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 ④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 对活动理论的评价 1.有利于老年人的重新认识自我 2.活动理论符合社会的价值体系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

.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策划书 项目名称:第二人生 申请团队:蜗牛小组 组员:谭姝 班级:社工121

2014年 12 月 30 日

要求清晰界定本项目可以服务到的人群,并提供其数量、基本特征、具体需求或问题状况等信息。请着重分析受益群体需求。 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征。 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

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三年前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个人问题 (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2、家庭问题 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2、社会问题 (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

老年社会工作重点

1日历年龄:也称自然年龄、生命年龄、出生年龄,指生命离开母体后实际过的时间。 2成功老化的因素:很少患疾病和与疾病相关的伤残,积极参与生活。 3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特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 4听觉:高听力比低听力衰得更显著。 5皮肤感觉:对流眼泪或流鼻涕常常毫无知觉。 6退休进入时老年期的重要标志。 7社会地位变化的特征:执行退休制度经济收入明显减少社会漠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忽视老年人的价值和作用。 8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是把人口分成老年中年和青年,或分成老年工作年龄人口和少儿人口的情况下,在以上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 9底部人口老龄化:少儿人口比例的下降 10顶部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 11老年人口的比例:老年人口比例也称老年系数,指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2少儿人口的比例:少儿人口比例也称少儿系数,指14岁以下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指标增大表明人口年轻化,缩小表明人口老龄化。 13反应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指标:一定时期如5年、10年老年人口比例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点或增长速度一定时期如5年、10年每年平均增加的中位年龄老年人口比例由某一程度增加到另一程度所需要的年数年龄中位数由某一年龄增加到另一中位数年龄所需要的时间 14常用的抚养比有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非劳动人口数|劳动人口数*100 少儿抚养比=少儿人口数|劳动人口数*100 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数|劳动人口数*100 15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老年社火工作机够和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位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解决老年人的社会问题,使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幸福安度晚年的社会活动。 16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全体老年公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