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腹部

腹部

腹部
腹部

1. 试述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

1)位置:是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为一外上斜向内下的肌筋膜裂隙。

2)构成:包括四个壁和两个口,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外侧1/3为腹内斜肌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内侧1/3为腹股沟镰(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内口为由腹横筋膜向外突出而形成的环状的浅凹,即深环(腹环),外口是由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的裂隙,即皮下环(浅环)。

3)内容:男性主要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和髂腹股沟神经通过。

4)临床意义:此处为腹前外侧壁的薄弱区之一,长期腹压增高,可导致腹腔或盆腔内的结构经此管突出,形成腹股沟斜疝。

2. 试述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周围与哪些结构相毗邻?

前方邻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起始部;后方邻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联合腱);上方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方邻腹股沟韧带。

3. 在脐环水平以下,腹前外侧壁的腹膜形成哪几条皱襞?各皱襞内有何结构?皱襞间形成哪几个凹陷?各凹陷对应何结构?有何临床意义?

1)皱襞:有脐正中襞、脐内侧襞和脐外侧襞。

2)内容:脐正中襞内含脐正中韧带,为胚胎期脐尿管的遗迹。脐内侧襞内含脐动脉索,为胚胎期脐动脉闭锁的遗迹。脐外侧襞内含腹壁下血管。

3)凹陷、对应结构及临床意义:脐外侧襞的内侧为腹股沟内侧窝,对应腹股沟三角,为腹股沟直疝的突出部位;脐外侧襞的外侧为腹股沟外侧窝,对应腹股沟管的内口,为腹股沟斜疝的突出部位。

4. 何谓腹股沟区?此区为何易形成疝?手术中如何区分直疝和斜疝?

1)腹股沟区:是腹直肌的外侧缘、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连线之间的区域。

2)易发生疝的原因:①腹外斜肌在此处移行为较薄的腹外斜肌腱膜,其下方还形成一三角形的裂隙(皮下环);

②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没有肌肉覆盖;③腹股沟管的出现,形成了腹壁潜在性的裂隙;

④当人体直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压力比平卧时要高出3倍。

3)区别标志:手术中以腹壁下动脉内、外侧为标志,分为直疝和斜疝。腹腔或盆腔结构由动脉的内侧突出者为直疝,由动脉的外侧突出者为斜疝。

5. 简述胃的位置和毗邻?

1)位置:胃在中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贲门位于第11胸椎的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的右侧。此外,胃的位置可因体位、呼吸及胃内容物的多少而发生变化。

2)毗邻:胃前壁前面的右侧份邻接左半肝,左侧份的上部邻膈,下部邻腹前壁;胃后壁后面隔网膜囊与胰、左肾及肾上腺、脾、横结肠及其系膜。

6. 试述十二指肠上部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1)毗邻:前上方邻肝方叶、胆囊及网膜孔;下方邻胰头和胰颈;后方有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肝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走行。

2)临床意义: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好发部位。如前壁溃疡穿孔时可累及结肠上区,而后壁溃疡穿孔时则可累及网膜囊或溃入腹膜后隙。

7. 试述十二指肠降部的毗邻?

十二指肠降部的前方有横结肠及其系膜跨过,借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邻肝的右前叶,下部邻小肠袢;后方邻右侧肾门、右肾血管和右侧输尿管起始部;内侧邻胰头、胰管和胆总管;外侧邻结肠右曲。降部肠腔的后内侧壁上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的十二指肠大乳头。

8. 试述十二指肠水平部和升部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1)毗邻:①十二指肠水平部:上方邻胰头、胰颈、钩突;前方的右侧邻小肠袢,左侧邻小肠系膜根和肠系膜上血管;后方有右侧输尿管、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

②十二指肠升部:右侧邻胰头和腹主动脉。

2)临床意义:①水平部位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内。当肠系膜上动脉起点过低时可能会压迫水平部而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②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左侧与横结肠系膜根下方的十二指肠上襞(十二指肠空肠襞)为手术时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9. 简述肝的位置和毗邻?

1)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2)毗邻:膈面在左、右肋弓之间的部分与腹前壁相贴;右半部借膈与右肋膈隐窝和右肺底相邻;左半部借膈与心膈面相邻,后缘近左纵沟处与食管相接;脏面邻胆囊、下腔静脉、右肾及肾上腺、十二指肠上部、幽门、胃前面小弯侧和结肠右曲。

10. 何谓膈下间隙?膈下间隙是如何分部的?膈下脓肿好发于何处?易向何部位蔓延?

1)位置:为位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间隙。

2)分部:膈下间隙由肝分为肝上、下间隙。肝上间隙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肝上间隙。左肝上间隙借左三角韧带分为左肝上前、后间隙。肝下间隙借肝圆韧带分为左、右肝下间隙。左肝下间隙借胃和小网膜分为左肝下前、后间隙。此外,还有膈下腹膜后隙。

3)膈下脓肿多发生于右肝上、下间隙,脓肿向下可经右结肠旁沟蔓延至盆腔。

11. 简述胆囊的毗邻、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及与临床意义?

1)毗邻:上方邻肝(胆囊窝);下后方邻十二指肠和横结肠;左侧邻幽门;右侧邻结肠右曲;前邻腹前壁。

2)体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线或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的交角处。

3)临床意义:胆囊炎时,可在投影处出现压痛或叩击痛。

12. 试述胰腺各部的位置、毗邻及与临床的关系?

1)胰头:位于第2腰椎的右侧,其上、下及右侧被十二指肠环绕,前面邻横结肠系膜根和空肠,后面有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和胆总管。胰头部肿瘤时,可压迫十二指肠、门静脉及胆总管,导致消化道梗阻、胆汁引流障碍和门静脉回流受阻等。

2)胰颈:位于胃幽门部的后下方,前上方为胃的幽门部,后方有肠系膜上血管和门静脉。

3)胰体:位于第1腰椎平面,脊柱前方。前方隔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后方有腹主动脉、左肾上腺及肾和脾静脉,上缘与脾动脉、腹腔干和腹腔丛相邻。临床上胰腺病变侵犯腹腔丛时,可导致难以缓解的持续性疼痛。

4)胰尾:位于脾肾韧带内,末端邻脾门。临床上行脾切除时应注意勿损伤胰尾,以免形成胰瘘。

13. 试述脾的位置、毗邻和体表投影?

1)位置:位于左季肋区肋弓深面。

2)毗邻:膈面邻膈、膈结肠韧带;脏面的前上份邻胃底,后下份邻左肾、左肾上腺;脾门邻脾肾韧带内的胰尾、脾的血管等。

3)体表投影:脾的后上端平左第9肋的上缘,距后正中线约4~5cm;前下端平左侧第11肋,可达腋中线;脾的长轴与左侧第10肋平行。

14. 试述腹膜后隙的位置、交通、内容及临床意义?

1)位置:位于腹后壁,是介于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的间隙。上方起自膈,下至骶骨的岬。

2)交通:此隙向上可经腰肋三角与后纵隔相通,向下与盆腔的腹膜后间隙相延续。

3)主要内容:有肾及肾上腺、胰(胰尾除外)、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水平部、输尿管、腹部的大血管、及大血管的分支和属支、神经和淋巴结等。

4)临床意义:①腹膜后隙感染时,可向后纵隔及盆部的腹膜后间隙扩散。②临床上行腹膜后隙内的器官手术时,多采用腹膜外入路,以达到不污染和破坏腹膜腔的目的。

15. 试述肾的位置、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1)位置:位于脊柱的两侧,贴于腹后壁。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端平第3腰椎;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

2)毗邻:①两肾相同的毗邻:上方邻肾上腺;内下方邻肾盂和输尿管;内后方邻腰部的交感干。后方在12肋以上邻膈和肋膈隐窝,12肋以下邻肋下血管和肋下神经、腰大肌及其前方的生殖股神经、腰方肌及其前方的髂腹下

和髂腹股沟神经等;②两肾不同的毗邻:左肾的前面上部邻胃后壁,中部邻胰,下部邻空肠袢和结肠左曲;右肾的前面上部邻肝右叶,下部邻结肠左曲,内侧邻十二指肠降部。左肾的内侧邻腹主动脉;右肾的内侧邻下腔静脉。3)临床意义:①由于右肾距下腔静脉较近,右肾肿瘤或炎症时多累及下腔静脉,故行右肾切除术时应注意勿损伤下腔静脉,同时还应注意勿损伤十二指肠降部;②左肾切除时,应注意勿伤及胰体和胰尾。③当行肾的手术需切除第12肋时,应注意保护胸膜,以免造成气胸;④当肾周围发生炎症或脓肿时,可刺激腰大肌而致其痉挛,引起患侧下肢屈曲。

16. 简述输尿管腹部的位置、毗邻及临床意义?手术中应如何分离、寻找输尿管?

1)位置:输尿管腹部位于腹膜后隙,脊柱两侧,紧贴腰大肌前面向内下方斜行。

2)毗邻:①右输尿管的后方贴腰大肌,前方有十二指肠降部、升结肠血管、回结肠血管、右侧睾丸(卵巢)血管和回肠末段,右侧邻近盲肠和阑尾;②左输尿管的后方贴腰大肌,前方有十二指肠空场曲、降结肠血管和左侧睾丸(卵巢)血管。

3)临床意义:①回肠后位阑尾炎时,可刺激右侧输尿管,尿中可出现红细胞和脓细胞;②由于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有升结肠血管、回结肠血管、降结肠血管走行,故实施升、降结肠切除术时应注意勿伤及输尿管。

4)如何分离和寻找输尿管:由于输尿管的动脉多来自其内侧,故手术时自外侧游离输尿管比较安全。

17. 简述肾上腺的毗邻?结扎肾上腺血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毗邻:①相同毗邻:后面邻膈,两侧肾上腺之间有腹腔丛;②不同毗邻:左侧肾上腺前面的上部借网膜囊邻胃后壁,下部邻脾血管和胰尾,内侧缘邻腹主动脉;右侧肾上腺的前面邻肝,前外上部邻肝的裸区,内侧缘邻下腔静脉。

2)注意问题:鉴于左、右肾上腺的毗邻不同,临床上行肾上腺切除术结扎肾上腺血管时,要注意保护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肾上腺的动脉有三个来源,要逐一结扎之。

18. 简述腹主动脉的毗邻?

前方主要有胰、十二指肠水平部及升部、小肠系膜根和左肾静脉等;后方为第1~4腰椎及椎间盘和左侧腰静脉;左侧邻左腰交感干、左肾及肾上腺,右侧邻下腔静脉。另外,腹主动脉周围还有腹腔淋巴结、主动脉肾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和相应的神经丛等。

19. 简述下腔静脉的毗邻?

前方邻肝、胰头、十二指肠水平部、右侧睾丸(卵巢)动脉和小肠系膜根;后面邻右膈角、第1~4腰椎、右侧腰交感干和右侧腰动脉;左侧邻腹主动脉;右侧邻腰大肌、右肾和右肾上腺。

20. 临床上经脐下腹前壁正中线切口行剖腹产手术时,需依次切开哪些结构才能到达子宫腔?

经过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腹膜外组织)和子宫前壁后到达子宫腔。

21. 请写出在弓状线以上经腹直肌切口时,需经过哪些层次结构后到达腹膜腔?

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腹膜外组织)及壁层腹膜后到达腹膜腔。

22. 在阴囊根部、皮下环以下做斜疝修补手术时,(从理论上)需切开哪几层结构才能见到疝内容物?

需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精索外筋膜、精索中筋膜(即提睾肌)、精索内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层腹膜后才可见到疝内容物。

23. 经麦氏点(McBurny点)切口行阑尾炎手术时,需经过哪些层次结构后到达腹膜腔?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何处?手术中如何寻找阑尾?

1)经过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腹膜外组织)及壁层腹膜。

2)体表投影:①McBurney点为脐环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②Lanz 点为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界处。

3)三条结肠带最终都汇集到阑尾根部,故结肠带是手术中寻找阑尾根部的标志。

24. 简述腹直肌鞘的构成及鞘内的结构?

1)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

膜构成。但在脐环下4~5厘米处以下,三层阔肌的腱膜都转移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腹直肌鞘前层的构成,使腹直肌的后面无任何肌腱膜覆盖,在后层下缘形成一凹向下的弓状游离缘称弓状线(半环线),此线以下腹直肌的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2)内容:有腹直肌、腹壁上血管、腹壁下血管、肋间血管的终末支,和神经的终末分支、肋下血管和神经的末技等。

25. 慢性阑尾炎可引起肝脓肿,请用解剖学知识解释细菌是如何到达肝脏的?

阑尾炎时,细菌栓子脱落后进入阑尾静脉,经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门静脉的分支,进肝内形成肝脓肿。

26. 简述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1)构成:由腹壁下动脉、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和腹直肌外侧缘围成。

2)临床意义:①为临床上腹股沟直疝的突出部位;②腹壁下动脉为手术中鉴别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标志;③腹壁下动脉的体表投影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与脐环的连线,故腹腔穿刺时应在此线的外上方进行,以免伤及此动脉。

27. 试述肝外胆道及胆囊三角(Calot三角)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1)肝外胆道的组成: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孔组成。2)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围成,其内有胆囊动脉走行。

3)临床意义:①胆囊颈起始部的膨大形成Hartmann囊,为胆囊结石易停留的部位;②胆囊管内Heister瓣的存在,使胆囊不致于过度膨大或缩小,有利于胆汁排放的调节,但胆囊结石时易嵌顿于此,致胆囊积液;③由于胆囊动脉常位于此三角内,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但常有变异,应谨慎寻找。

28. 临床上行脾切除术时,需切断哪些韧带、结扎哪些血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切除的韧带有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

2)需结扎的血管有脾血管、胃短血管和胃网膜左血管。

3)注意的问题:首先要避免伤及脾周围的胰尾(位于脾肾韧带内)、胃底、结肠右曲、左肾上腺等主要器官。

29. 临床上精索(睾丸)静脉屈张为何多见于左侧?

原因如下:1)左侧睾丸静脉的血液需经左肾静脉注入下腔静脉,故流程较长;2)左侧睾丸静脉垂直上升,并以直角注入左肾静脉,故回流的阻力较大;3)左侧睾丸静脉在上行过程中,有乙状结肠(及系膜根)跨过,易受压迫;4)左肾静脉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所形成的夹角内右行汇入下腔静脉,故左肾静脉的回流受阻也可累及左侧睾丸静脉。

30. 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处有何结构通过?有何临床意义?

1)通过结构:有左肾静脉、胰腺的钩突和十二指肠水平部。

2)临床意义:①当病变导致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时,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②当左肾静脉受压致回流受阻时,可引起左侧精索(睾丸)静脉曲张等。

31. 简述肝门处3种主要管道系统的名称、排列关系及汇合(或分叉)点位置的高低?

1)结构名称: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2)位置排列:肝左、右管在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

3)汇合(分叉)点位置:肝左、右管的汇合点最高,肝门静脉的分叉点较低,肝固有动脉的分叉点最低。32. 简述左、右肠系膜窦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1)左肠系膜窦:由小肠系膜根、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1/3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及其系膜围成,窦内感染时可蔓延至盆腔。

2)右肠系膜窦:由小肠系膜、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2/3部围成,由于窦的周围近乎封闭状态,故窦内感染积脓时不易扩散。

腹部触诊

腹部触诊 实践技能考试时,腹部触诊要注意触诊手法、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脾脏触诊法及注意事项。 1.腹部触诊方法 (1)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腹肌放松,做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 (2)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手法要轻柔。 (3)按顺序触诊腹的各部。一般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检查;原则是由下而上、先左后右、从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变区域。 (4)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应给以安慰和解释。 (5)触诊手法的应用:①浅触诊法:腹壁压陷1cm左右,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皮下脂肪瘤、结节等;②深触诊法:腹壁压陷2cm以上,用于检查压痛、反跳痛以及腹腔脏器、腹内肿物的状况;③滑动触诊法:触及腹腔脏器或肿块时,在其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了解脏器或肿块的形态及大小;④双手触诊法:用于检查肝、脾、肾和腹腔内肿块等;⑤浮沉(冲击)触诊法:用于大量腹水时检查深部的脏器和肿块;⑥钩指触诊法:用于肝、脾检查。 (6)注意事项:①为避免被检查者腹肌紧张,检查者可先将手掌置于腹壁上,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再行触诊检查;②检查时可同时与被检查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③各种触诊手法应结合不同的检查部位,灵活应用。 2.压痛及反跳痛 (1)压痛:正常腹部触诊时无疼痛感,重按时可有一种压迫感。触诊时,由浅入深进行按压,发生疼痛者,称为压痛。压痛多来自腹壁或腹腔内的病变,如果抓捏腹壁或仰卧屈颈抬肩时触痛明显,可视为腹壁病变,否则多为腹腔内病变。腹部压痛常因炎症、结核、结石、肿瘤等病变引起。 压痛的部位常提示相关腹腔脏器的病变。临床常见的压痛点和压痛部位有:①阑尾点叉称麦氏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处,阑尾炎时此处有压痛;②胆囊点,位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③急性肝炎时,可在右季肋部、上腹部产生压痛;④十二指肠溃疡可在中上腹部产生压痛;⑤胰腺炎症,可在左侧腹部产生

直肠指检法操作步骤及要求

直肠指检法操作步骤及 要求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直肠指检法操作步骤及要求 【适应症】 便血、便频、肛门坠胀、盆腔肿块及炎症(如盆腔脓肿、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直肠肿瘤和产前可作此项检查) 【禁忌症】 新鲜肛门裂。 【准备工作】 备石蜡油及指套。 【操作方法与步骤】 1.检查体位: (1)左侧卧位:左下肢略屈、右下肢屈曲贴近腹部,此体位适用于人身体衰弱病人。 (2)膝胸位;病人跪于检查床,头及前胸紧贴床,臀部抬高,两大腿略分开,此体位内脏上移,盆腔空虚、肛管下垂,肛门显露清楚,食指进人直肠较深、检查易成功。 (3)截石位:适于双合诊及三会诊检查。病人仰卧、屈髋屈膝、两腿外展。检查者左手作腹部们诊、右手配合行肛门指检,即为双合诊。必要时,可将另一指进人阴道作三合诊,以了解肿块位置、范围及活动度。 (4)蹲位:病人蹲下作排便姿势、排便样用力、适用于指检前检查内痔、外痔、脱肛以及直肠息肉脱出等。

2.按病情选择体位后,注意肛门附近有无脓血、粪便、粘液、瘘口或肿块等。检查是否有肛门裂,以排除禁忌症。 3.检查者右食指戴上涂有石蜡油的指套,以食指纵向按压肛门口,使括约肌放松,然后将食指逐渐深人肛门。注意肛管括约肌的松紧度;肛管直肠壁及其周围有无触痛、肿块或波动感;肛管直肠有无狭窄以及狭窄程度与范围;如扪及肿块,应注意其大小、形态、硬度、活动度以及占据直肠或肛管范围。直肠外肿块直肠粘膜是光滑的。直肠前壁外的前列腺或子宫颈可以们及,不应误为病理性肿块,必要时可用双合诊了解肿块与盆腔内脏关系,退出后观察指套上有无脓血和粘液。

肛肠科直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直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就全国范围而言,目前直肠癌在大 肠癌肿所占的比例高于结肠癌,在直肠癌中,70%以上属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的 低位直肠癌,由于其解剖部位特点,手术难度高,为根除肿瘤,往往需切除肛 门,作永久性腹部结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治 疗不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也是保留肛门避免永久性腹部造口的主要措施。 【临床表现】 1.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血色大多鲜红、与粪便不混,一般量不多, 故极易被误认为痔出血,如癌肿位于直肠上段,则血色可较暗并与粪便相混, 故从便血的色泽及其与粪便的关系可以判断病变在直肠内的位置高低。 2.排便习惯改变也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

便频,即排便次数增加, 粪便的质并无改变,每次粪便量不多,有排便不尽感,但并不是腹泻,有时可 有黏液便,一般黏液量不多。如黏液量很多,则可能是有一个大的绒毛状腺瘤 癌变,当然随着肿瘤增大,病员可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甚至梗阻,同时可见有 粪便变形、粪便变细等现象。 3.便急或里急后重,也就是想排便又排不出,或排出少量便或黏液和血 液,这是直肠内有一个大的肿瘤引起直肠饱满感后所致的症状。 4.肛门和会阴部疼痛,最初出现在排便时,以后呈持续性,这是低位直 肠癌侵犯肛管和肛门括约肌后产生的症状,甚至可出现骶尾部疼痛,有时还向 下肢放射,表示肿瘤侵及骶骨和骶神经丛,这些都是晚期症状。 【诊断要点】 1.直肠指检是首要的检查和诊断步骤,扪及病变后应注意病变下缘至肛 缘的距离、大小、部位(以截石位为标准,描述其相当

于几点到几点),病变 上缘是否可扪及,形状,活动度,基底浸润感,病变表面光滑度、质地,肠腔 有无狭窄,指套上有无黏液、脓血等情况。 2.女性病人还应常规作阴道指检,双合诊了解癌肿有无浸润阴道,子宫 附件有无受侵。 3.纤维结肠镜检同样是必不可缺的检查内容,其目的不但在于咬取组织 作病理检查,还在于检查有无同时存在的病变包括良性与恶性肿瘤,为制定手 术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摄片可作为纤维结肠镜检的补充或者替代,即在纤 维结肠镜检不满意时或无条件作结肠镜检时,可作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摄片来了 解有无同时存在的多处原发病变,但不能依赖X线造影片作为诊断依据,特 别在低位直肠癌时,造影片中常看不到病变并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此 外,由于无条件作纤维结肠镜检,因此至少应作硬管的乙状结肠镜检,同时可

腹部皮肤松弛怎么紧致.doc

腹部皮肤松弛怎么紧致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腹部皮肤松弛怎么紧致》的内容,具体内容:很多新妈妈产后成功甩掉了腰部激增的赘肉,却在减肥后发现皮肤变得松弛甚至出现皱纹,那么腹部皮肤该如何紧致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腹部松弛皮肤怎么紧致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女人皮肤松弛吃什么好一... 很多新妈妈产后成功甩掉了腰部激增的赘肉,却在减肥后发现皮肤变得松弛甚至出现皱纹,那么腹部皮肤该如何紧致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腹部松弛皮肤怎么紧致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女人皮肤松弛吃什么好 一:皮肤松弛后要适量饮水:人体组织液里含水量达72%,当人体水分减少时,会出现皮肤干燥,皮脂腺分泌减少,从而使皮肤失去弹性,甚至出现皱纹。 二:皮肤光泽红润,需要供给充足的血液。铁是构成血液中血红素的主要成分之一,故应多食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海带、紫菜等。 三:皮肤松弛应常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对于防止皮肤衰老,保持皮肤细腻滋润起着重要作用。学者发现维生素E 对于皮肤抗衰有重要作用。因为维生素E能够破坏自由基的化学活性,从而抑制衰老。爱美的你想要改善皮肤松弛的现象,通过上面的小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和减轻。

腹部皮肤紧致运动 1.爬楼梯是减腹好方法,上下楼梯时,主要使用的是大腿的前侧肌群,上楼梯时抬起身体,下楼梯时支撑身体,对腰大肌也有锻炼的功效。爬楼梯时上半身打直,下半身运动的力量就会传到腹部,腹部肌肉也能训练到。若是办公室或住家楼层不高的话,就改成走楼梯吧。 2.在家多动动,走动时加上扭腰动作。平常在家里走动时,可以加入扭腰的动作,锻炼肌肉薄弱的腰腹。踏出左脚时,腰大大地往右边扭转到底,再踏出右脚,腰往左转到底,如此不断重复。但太长时间用这种方式行走,会对腰部造成负担,每天最好以30分钟为限。 3.可以单脚站立减腹部,单脚站立腹部在内的躯干肌群会用力,抬起大腿的动作会用到腰大肌,藉由抬腿动作大幅活动腰大肌,腹部肌肉也能跟著运动到。抬腿紧实腹肌操在家就能练习,每天只要3分钟,就能把原本松垮垮的肚子练得一天比一天紧实。 4.利用通勤时间健走。健走是入门门槛低,运动伤害较低,而且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上班的时候,搭车提早1、2站下车,用可以跟人自在聊天,不会上气不接下气的速度走到公司。健走时记得腰杆打直、腹部收紧,腹部肌肉就能运动到啰。 了解皮肤松弛的11件事情 1、皮肤是超乎你想象的有弹性 去看看那些孕妇们。皮肤可以伸展和收缩到令人吃惊的程度。 2、皮肤的弹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起皱纹和缺少弹性是年龄增加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变化,同时也是比

腹部触诊流程

河南省肿瘤医院 腹部触诊流程与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主考老师:分数

腹部检查相关注意事项与知识点: 一、注意事项: 1.可以边检查边交谈,分散被检查者注意力,以减少腹肌紧张,注意被检查者面部表情。 2..避免用指尖猛戳病人腹部,每检查一个区域后,检查者手应提起并离开。 3.如果估计被检查者肝脏、脾脏肿大明显,开始检查部位应当下移。 4.视诊发现全腹膨隆见于腹腔积液、积气、胃肠胀气、腹腔巨大包块。局部膨隆见于脏器肿大、肿瘤/炎性包块、腹壁肿物、疝等。全腹凹陷见于消瘦、脱水、恶病质,需进行进一步检查。视诊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蠕动波等。 5.病理状态下可见腹壁静脉曲张。判断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方法为: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用一手示指和中指指腹压在静脉上,然后一指紧压不动,另一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后抬起该手指,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帮助判断血流方向。门脉高压:血流方向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俗称“海蛇头”;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和胸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下;下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向上。 二、腹部分区: (1)体表标志:包括肋弓下缘、腹上角、髂前上棘、腹直肌外缘、腹中线、腹股沟韧带和脊肋角等。 (2)腹部分区:包括四区法、九区法和七区法。 1)九分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九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9个区域。

2)四分区法:通过脐画一水平线与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 3)七分区法:根据九分区法的两条水平线将腹部分为上中下区,上下腹部再由腹正中线分为左、右上腹部和左、右下腹部。中腹部则按照九分区法的两条垂直线分为左右中腹部和中腹部。 三、肝脾大测量 1.肝肿大的测量: 1)第一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 2)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 3)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 正常肝脏:肋下≤lcm,剑下≤3一5cm,上下径9—11cm。 弥漫性增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 局限性增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 2、脾大的测量: 1)第一测量:又称甲乙线。左锁骨中线上,肋缘至脾脏下缘之间的距离。 2)第二测量:又称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3)第三测量:又称丁戊线。脾脏右缘距前正中线之间的距离。脾脏向右越过前正中线,测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正常人脾脏不能触及。脾明显肿大时记录第二、三测量。 轻度肿大(肋下<2cm):见于肝炎、伤寒、急性疟疾、粟粒结核、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中度肿大(不过脐):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SLE、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重度肿大(过脐或腹中线):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疟疾、黑热病等。

腹部视诊

视诊 进行腹部视诊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全腹,上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躯体其他部分应遮盖,暴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腹部受凉引起不适。光线宜充足而柔和,从前侧方射入视野,有利于观察腹部表面的器官轮廓、肿块、肠型和蠕动波等,医生应站立于患者右侧,按一定顺序自上而下地观察腹部,有时为了查出细小隆起或蠕动波,诊视者应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皮肤,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以及疝等。 一、腹部外形 应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的膨隆或凹陷,有腹水或腹部肿块时,还应测量腹围的大小。 健康正常成年人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凹,称为腹部平坦,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肥胖者或小儿(尤其餐后)腹部外形较饱满,前腹壁稍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为腹部饱满。消瘦者及老年人,因腹壁皮下脂肪较少,腹部下陷,前腹壁稍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为腹部低平,这些都属于正常腹部外形。 (一)腹部膨隆 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外观呈凸起状,称腹部膨隆(abdominal distension),可因生理状况如肥胖、妊娠、或病理状况如腹水、腹内积气、巨大肿瘤等引起,因情况不同又可表现为: 1.全腹膨隆弥漫性膨隆之腹部呈球形或椭圆形,除因肥胖、腹壁皮下脂肪明显增多,脐凹陷外,因腹腔内容物增多所致者腹壁无增厚,腹压影响使脐突出。常见于下列情况: (1)腹腔积液:腹腔内有大量积液称腹水(ascites)。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侧腹部明显膨出扁而宽,称为蛙腹(frog belly)。侧卧或坐位时,因液体移动而使腹下部膨出。常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水量多致腹压增高,此时可使脐部突出。亦可见于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腹膜癌转移(肝癌、卵巢癌多见)、肾病综合征、胰源性腹水或结核性腹膜炎等。腹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时,腹部常呈尖凸型,称为尖腹(apical belly)。 (2)腹内积气:腹内积气多在胃肠道内,大量积气可引起全腹膨隆,使腹部呈球形,两侧腰部膨出不明显,变动体位时其形状无明显改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或肠麻痹。 积气在腹腔内,称为气腹(pneumoperitoneum),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前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 (3)腹内巨大肿块:如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畸胎瘤等,亦可引起全腹膨隆。 当全腹膨隆时,为观察其程度和变化,常需测量腹围。方法为让患者排尿后平卧,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测得的周长即为腹围(脐周腹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还可以测其腹部最大周长(最大腹围),同时记录。定期在同样条件下测量比较,可以观察腹腔内容物(如腹水)的变化。 2.局部膨隆腹部的局限性膨隆常因为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性肿块、胃或肠胀气,以及腹壁上的肿物和疝等。视诊时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而移位或随体位而改变,有无搏动等。脏器肿大一般都在该脏器所在部位,并保持该脏器的外形特征。 上腹中部膨隆常见于肝左叶肿大、胃癌、胃扩张(如幽门梗阻、胃扭转)、胰腺肿瘤或囊肿等。右上腹膨隆常见于肝大(肿瘤、脓肿、淤血等),胆囊肿大及结肠肝曲肿瘤等。左上腹膨隆常见于脾肿大、结肠脾曲肿瘤或巨结肠。腰部膨隆见于多囊肾,巨大肾上腺肿瘤,肾盂大量积水或积脓。脐部膨隆常因脐疝、腹部炎症性肿块(如结核性腹膜炎致肠粘连)引起。下

腹部检查81423

腹部检查 腹部范围检查方法:按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 一、腹壁静脉 门静脉高压时:腹壁静脉血流以脐为中心呈放射状 上腔静脉梗阻时,腹壁和胸壁的静脉血流方向向下 下腔静脉梗阻时,腹壁静脉血流向上 二、肠鸣音 正常: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 1.肠鸣音活跃>10次/分 见于急性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等 2.肠鸣音亢进>10次/分 3.肠鸣音减弱 4.肠鸣音消失 见于急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或麻痹性肠梗阻。 三、振水音 正常:餐后或饮入大量液体时,可出现振水音。 异常:清晨空腹或餐后6~8小时以上仍能听到振水音,提示胃内有较多液体潴留,见于幽门梗阻和胃扩张等。 四、移动性浊音叩诊 检查移动性浊音是判断腹腔内有无积液的重要方法。 移动性浊音:腹部叩诊出现的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正常人无移动性浊音。若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腔内游离腹腔积液达1000ml以上。 五、触诊——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 方法:触诊时,病人取仰卧位,两腿屈起并稍分开,以放松腹肌。护士站于病人右侧,面对病人,前臂与腹平面在同一水平。先全腹触诊,后脏器触诊。全腹触诊时,先浅触诊,后

深触诊,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检查腹部各区。原则是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渐移向病变区域,以免造成病人感受的错觉。边触诊边观察病人的反应与表情。 1、反跳痛 护士的手指在触诊压痛处稍停片刻,待压痛感觉趋于稳定后,迅速抬起手指,若病人感觉疼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 反跳痛是壁腹膜受炎症累及的征象,见于急、慢性腹膜炎。腹膜炎病人腹肌紧张、压痛常与反跳痛并存,称腹膜刺激征。 2、肝脏触诊 肝脏触诊时,除须保持腹壁放松外,应嘱病人做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以使肝脏随膈肌运动而上下移动。 单手触诊法较为常用,护士将右手平置于右锁骨中线上估计肝下缘的方,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示指前端的桡侧与肋缘平行或示指与中指的指端指向肋缘,紧密配合病人的呼吸运动进行触诊。 病人深呼气时,腹壁松弛下陷,指端随之压向深部;深吸气时,腹壁隆起,触诊的手稍落后于腹壁随之抬起,并以指端向前上迎触随膈肌下移的肝脏。如此反复,自下而上逐渐触向肋缘,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①正常: 一般触不到肝脏,少数可触及,但其下缘于深吸气末肋下不超过1cm,剑突下不超过3cm。 ②压痛 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用手压迫肝脏时,由于使回心血量增加,已充血的右心房不能接受回心血液而使颈静脉压上升,表现为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脾脏触诊 正常脾脏位于左季肋区,相当于第9~11肋的深面,肋缘下不能触及。 4、胆囊触诊 ①胆囊肿大 肿大的胆囊超出肝缘及肋缘时,可在右肋下的腹直肌外缘处触及。 ②胆囊触痛与Murphy征阳性 检查时,护士将左手掌平置于病人的右肋缘部位,拇指指腹以中等度压力勾压于右肋

细说推腹法(很详细)

细说推腹法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还记得这句话吗?它成了很多慢性病康复的领航灯,消化道、心血管、生殖器、泌尿系统…..无论您患有什麽病,我都建议您从推腹法开始,只要在腹部这一亩地三分田的地方,耐心耕耘,总会有所回报。您会问,这不成了包治百了病吗,太玄了吧? 一点也不玄,首先要看我们为何得病?俗话说“百病从气生,百病从郁起”,回想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少事情事与愿违,您就象上了弦的发条,整天被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赶着、追着,推着,太多场合要口是心非的面对……种种矛盾情绪都被您控制着、压抑着,难以及时宣泄,整天在各种的压力下度过,如此怎能不肝气郁结,心肾暗耗,脾胃皆损呢,这些都是现代人的时髦体质,再加上饮食不节,起居无度,从而“三浊两害泛滥”,经络阻塞,百病从生。 就拿肝气郁结来说,你可保证不了自己从来没有怒气、怨气、闷气,抑郁之气,这些浊气使肝受伤,工作能力下降,时间一久肝的很多浊气毒素会聚集在胸肋,这就是所谓“肝胆有邪,其积在胁”,你自己检查一下自己那个部位有无赘肉或压痛的地方,就能知道自己的肝胆毒素聚集的情况。这些东西导致两侧胸肋闷胀,呼吸不畅;肝胆工作不好,直接响脾胃气血的供应。脾胃缺乏气血,不但后天能源的吸收乏力,而且同时也会导致脾胃自身防御能力下降,无法对抗外界细菌和不良成分的刺激,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各种消化道疾病就出来了。而平日治疗,只会针对胃肠的外敌,抗酸啊,杀菌啊,增加胃动力啊……却缺乏对肝气郁结对这个病源的治理。脾胃疾病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由此引发的后天气血危机才是颗重型炸弹,在先天脏腑功能就不很平衡的身体内,它们专门轰炸虚弱的脏腑,把它们渐渐拉垮,于是各种病就出现了。从此您也可以看出,肝气舒畅、脾胃健康才是养生第一要诀。 推腹法就是通过简单的手法,帮你清扫经络垃圾,从而达到舒肝理气、开胃健脾,补肾养心……的目的,这简直就是不用钱的十全大补丸嘛。 这样好啊,那我们赶紧开始推吧!别急,有些准备功课需要您做。让我们先了解下腹部这几条重要的经络。请仔细观察下腹部的经络图: 腹部经络图 从过脐的中线往外两侧对称,分别有任脉-主全身之阴,肾经-主先天之本的,胃、脾-主后天之本,还有主生杀决断的肝、胆经,五脏之经络无不汇集于此。其上调节脏腑机能的孔穴、募穴、交会穴,各种枢纽星罗棋布。例如任脉上的关元穴,您大可理解成关于元气阳气的穴位,与肾经相通。中极穴,是脾经营气的中转站,曲骨穴是肝血运输枢纽。这三个穴位是管理生殖系统的要穴。提到这些例子,只是为了说明腹部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您去

腹部详细体格检查

腹部检查 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腹部的上方以膈肌为顶;下面以骨盆为底;前面上起肋弓下缘和剑突基底,下至耻骨联合处及腹股沟;后面以肋骨、脊柱、骨盆壁及骶骨为支架;左右两侧面上为第10肋或第11叻下缘;下为髂嵴。 (一)体表标志为了准确地表示腹部体征的部位,常用下列体表标志:①肋弓 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②髂前上棘:髂嵴 前方突出点;③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④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⑤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⑥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图8—1)。 (二)腹部分区 1.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肋弓下缘连线(横贯于两侧第10肋骨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是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线。这样将腹部分为九区。各区的命名及各区的脏器位置分布如下(图8-2,图8i3)。 (1)右上腹部:肝左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部分十二指肠。 (2)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右肾下部。 (3)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4)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大网膜,横结肠,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 (5)中腹部:大网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瞠及其淋巴结。 (6)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7)左上腹部: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上腹部(右季肋部) (8)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9)左下腹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尿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2.四分法临床较少用。以脐为交点,划一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图8-1)。 二、视诊

腹部触诊

腹部触诊 第一操作流程文字 目得: 1、触诊就是用医生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得方法。 2、触诊时结合解剖部位及脏器、组织间得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 3、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及脏器(心、肺、肝、脾、肾、子宫等)得物理特征。 4、帮助医生对检查部位及脏器就是否发生病变提供直观得重要依据。 用物准备: 屏风,需要时备手套,必要时准备木板。 二、操作前评估 1、告知:操作得原因、方法、可能出现得不适,征得患者同意。 2、心理:了解患者得心理状态,交待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及家属恐惧。 3、认知:对腹部触诊得认知。 4、、环境:隐蔽程度、清洁、安全。 三、操作计划 1、操作者:仪表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戴口罩无菌手套。 2、用物:按需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四、实施操作 1、触诊时必需紧密结合解剖部位及脏器、组织间得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触诊可用于检查身体任何部位,在腹部检查时尤为重要,病人取平卧位,双下肢屈曲,使腹肌放松后进行触诊。可取右侧卧位触诊脾脏;取直立位,上身稍前倾来触肾脏。触诊时,检查者应以整个手掌平放在病人腹部,手应温暖,动作要轻。手过凉或用力过大过猛,可造成腹肌紧张,使触诊检查不能顺利进行。触诊应先从正常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最后检查病变部位,检查压痛及反跳痛要放在最后进行。一般常规体检先从左下腹开始,循逆时针方向,由下而上,先左后右,由浅入深,将腹部各区仔细进行触诊,并注意比较病变区与健康部位。触诊前应教会病人进行深而均匀得腹式呼吸。检查时要注意病人得表情,尤其就是检查压痛、反跳痛等。 2、常用触诊得方法有:(一)直接感触法:以手掌或手指直接轻置于体表被查部位,以感触被检查部位得温度高低、有无细震颤或搏动感等,主要用于体表检查。 (二)浅部触诊法:将右手放在被检查部位,以掌指关节与腕关节得运动,进行滑动按摸以触知被检查部位有无触痛或异常感觉。常用以检查皮下结节、肌肉中得包块、关节腔积液、肿大得表浅淋巴结、胸腹壁得病变等。检查时除注意手法轻柔外还应观察有无压痛、抵抗感及搏动,如有肿块应注意其大小有与邻近脏器之间得关系等。 (三)深部触诊法:运用一手或双手重叠在被检查部位逐渐加压向深层触摸,借以了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 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对腹部体征的认知和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有些体征如腹膜刺激征、腹部包块、脏器肿大等主要靠触诊发现。 一、腹部触诊检查要点 1.根据检查目的不同,嘱被检查者采取不同体位。若取仰卧位检查时,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下肢屈曲并稍分开,平静状态下做腹式呼吸,以放松腹肌,并使膈下脏器上下移动;检查肝、脾时,可分别采用向左、向右侧卧位;检查肾时可用坐位或立位;检查腹部肿瘤时可用肘膝位。 腹部触诊体位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动作要轻柔,先行腹部浅表触诊,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肌紧张度。 3.检查顺序,作为常规,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触诊腹的各部。

腹部触诊顺序 4.若病人有腹痛,应先触诊未诉病痛的部位,逐渐移向病痛部位,以免造成患者感受的错觉。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给以安慰和解释。亦可边触诊边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顺利完成检查。 5.合理应用不同触诊法。如浅部触诊法,目的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包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皮下脂肪瘤、结节)等。为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肿物时,需要用深部触诊法,包括脏器触诊、深压、滑动、浮沉(冲击)触诊法。有时还要用双手触诊(双合诊)感知脾、肾、子宫等脏器。

浅部触诊法 二、腹部触诊内容主要包括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震颤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等号。分述如下: (一)腹壁紧张度(abdominal wall tensity)指触诊腹部时腹肌的紧张程度。是根据腹肌抵抗感来确定的。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因不习惯触摸或怕痒而发笑,致腹肌自主性痉挛,称肌卫增强。在适当诱导或转移注意力后可消失,此属正常情况。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1.腹壁紧张度增加 (1)全腹紧张度增加有以下几种: 1)腹部饱满感触诊时,腹部张力增大,但无肌痉挛,亦不具压痛。见于腹内容物增加如肠胀气或人工气腹、腹腔内大量腹水者。 2)板状腹(board-like rigidity)指腹壁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见于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所致。 3)揉面感(dough kneading sensation)或柔韧感指全腹紧张,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触之犹如揉面团一样。多见于结核性腹膜炎,此乃由于结核性炎症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较缓,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所致。此征亦可见于癌性腹膜炎。 (2)腹壁局部紧张度增加常因其下的脏器炎症波及邻近腹膜而引起。如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胆囊炎;右下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阑尾、但也可见于胃肠穿孔,穿孔时胃肠内容物顺肠系膜右侧流至右下腹,引起该部的肌紧张和压痛。 另外,在年老体弱、腹肌发育不良、大量腹水或过度肥胖者腹膜虽有炎症,但腹壁紧张可不明显。盆腔脏器炎症也不引起明显腹壁紧张。 2.腹壁紧张度减低表现为按压腹壁时,感到腹壁松软无力,多为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 (1)全腹紧张度减低见于重症肌无力、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低钾或大量放腹水后。也可见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或经产妇。 (2)局部紧张度减低腹壁局部松软无力,较少见。常为该部腹肌瘫痪或缺陷所致。前者见于脊髓灰质炎或周围神经损伤,后者见于疝或腹直肌分离等。

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 前列腺呈饱满、增大、质地柔软、有轻度压痛。患病时间较长的,前列腺会变小、变硬、质地不均匀,有小硬结。同时应用前列腺按摩的方法获取前列腺液,做一个常规检查。 前列腺液检查 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在显微镜高倍视野中超过10个,卵磷脂小体减少,可诊断为前列腺炎。如果同时作细菌培养,可以对慢性前列腺炎做出明确诊断和分类。如前列腺炎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则诊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反之,则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B超检查 显示前列腺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楚、紊乱,可以提示前列腺炎。经过上述的几项检查,我们可以对前列腺炎做出诊断、鉴别和分类。另外,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另一类前列腺疾病做出诊断:前列腺痛,它在临床上具有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尤其是盆腔、会阴部疼痛明显,而前列腺液检查正常,培养无细菌生长。 除临床表现外,直肠指诊可触及肿胀、饱满的前列腺,压痛明显。有脓肿形成时,两侧腺叶不对称,可能有局限性波动。蛮龙液认为,急性期切忌前列腺按摩,防止感染向附睾、睾丸扩散,或细菌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尿道分泌物可涂片染色镜检和做细菌培养。尿液镜检常见较多红细胞或成堆脓细胞。三杯试验的第1杯尿微混,镜检可见白细胞,第2杯尿色清,无白细胞,第3杯尿混浊,有大量白细胞和脓细胞。 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中医属“劳淋、精浊、白浊”等范畴。 前列腺炎分急性细菌性、慢性细菌性和非细菌性等不同类型。其发病机理是细菌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免疫反应;关节炎、虹膜炎,尿道器械检查、导尿管放置,上呼吸道、泌尿系感染、性机能变化或饮食不节,喜怒不时引起湿热内蕴、败精浊腐,导致腺体发炎,脓肿。急性期的典型症状是发冷发热、体温升高、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尿浊、便秘、会阴部及下背部胀痛、前列腺肿痛。慢性期的临床表现是头昏头晕、腰部酸痛、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尿后排出粘液、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睾丸肿痛。 前列腺炎病有症状复杂,病程迁延、顽固难愈、容易复发等特点。传统医学应用清利湿热、热毒通淋法多能奏效。

(完整版)腹部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

腹部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 腹部检查的顺序与其他系统检查略有不同,由于触诊可导致肠鸣音的改变,故遵循望、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为宜。 1.腹部的形态或轮廓: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囊肿等;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增大的脏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状者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局限性凹陷多见于手术后疤痕收缩。 2.腹部呼吸运动:正常人呼吸运动自如。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水及膈肌麻痹。 3.腹壁静脉:注意检查静脉有无怒张及血流方向。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及上、下腔静脉梗阻。 4.腹壁皮肤:注意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疤痕、疝、皮肤弹性、水肿、脐及体毛分布等。 5.胃型、肠型或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幽门梗阻患者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蠕动波。肠梗阻患者可见梯型肠型,蠕动方向不一致。 6.上腹部搏动:病理情况见于右室肥大、腹主动脉瘤及三尖瓣关闭不全。 【听诊】 1.肠鸣音:要求听诊3-5分钟,注意其频率、音调及强度。正常频率为4~5次/分钟,超过10次/分钟为频率增多,0-l次/3-5分钟称肠鸣音减少,见于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高亢呈金属声见于机构性肠梗阻。 2.振水音:医生用微弯的手指,在病人上腹部进行连续冲击2-3次,同时将耳部接近上腹或用听诊器听取胃内气体与液体碰撞的声音,称为振水音,见于幽门梗阻或胃储留的病人。 3.心血管音:腹主动脉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肾动脉狭窄可在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癌肿块压近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硬化门脉高压腹壁静脉怒张,可听到静脉嗡鸣音。 4.摩擦音:肝、脾周围炎时,在相应部位深呼吸时可听到摩擦音。 【叩诊】 1.肝叩诊: ⑴肝上界叩诊:沿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正常人肝上界位于第5肋间。当肝下缘触及时,应叩肝上界以确定肝脏是否真正肿大。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 (2)肝下界叩诊:肝下界与结肠、胃等腹腔脏器重叠,故叩诊准确性差。(3)肝区叩击痛:以左手掌平放患者肝区,右手握拳用轻至中度的力量叩击左手背,出现疼痛者称肝叩击痛,见于肝脏肿、肝炎等。 2,胃泡鼓音区叩诊;为于左前胸下部,呈半圆形的鼓音区,为胃内含气所致。3脾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9一11肋间为脾浊音区,前缘不超过腋前线,宽度为5-7cm。 4.肾叩诊:将左手平放于病人肋脊角,右手掌握用轻到中度的力量叩击左手背。正常无肾叩痛。 5.膀胱叩诊:一般从脐下叩至耻骨联合上方,用以了解膀胱充盈度。 6.移动性浊音叩诊法:主要用于检查有无腹水存在。病人取平卧位,从脐部向

2019版: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完整版)

2019版: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完整版)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的,形成半圆,厚1.5~2.0cm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3.1 TME:(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3.2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 诊治流程图

5 诊断依据 5.1 病因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 5.1.1 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 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 高危人群 5.2.1 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 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 大肠腺瘤患者。 5.2.4 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 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 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 Crohn病患者。 5.2.9 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 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 症状 主要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大便表面带血和/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根据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直肠癌临床表现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5.3.2 直肠指诊 凡遇到患者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要注意有无肿物触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大小、硬度、活动度、粘膜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侵犯骶前组织。如果肿瘤位于前壁,男性必须明确与前列腺关系,女性患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掌握腹针针法的环节 特效腹针疗法是一种针灸治疗的新疗法。特点之一是:操作方便、容易学习、容易掌握,并能不断地提高治疗水平。掌握腹针,必须全面理解和熟悉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要掌握好三个环节: 一、掌握好多种取穴方法腹部存在广泛的经脉,理解十二经、奇经八脉和早期经脉的规律,灵活用好三种取穴方法,即(1)循经取穴法;(2)定位取穴法;(3)八廓取穴法。循经取穴法和八廓取穴法,目的在于调理人体的脏腑机能和疏通经络;定位取穴在于治疗人体相对应部位的病证。综合灵活使用三种不同取穴方法是掌握腹针的重要环节之一。八廓取穴法是根据后天八卦和五行学说的规律,以腹部八个方位中的有效腧穴,用以加强调理脏腑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的基本处方。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的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和关元穴; (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和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和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这些基本处方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

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的基本方。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的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三、掌握好不同针刺深度的规律腹针治疗在针刺深度上有严格的区别和要求。腹针针刺的深度,应根据治疗所达到的不同效应,而选用不同的针刺深度。针刺深浅的目的和原则是:为调理脏腑功能,一般采用中刺或深刺;为疏通经络多采用中刺;为定位调治人体各部位病证时选用不同程度浅刺或中刺。定位针刺早期经络范围内的腧穴或针刺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加以分析,要考虑患者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而选择不同的深度,以提高腹针治疗效果。存针刺深度的实践中,彭印高氏2001年的论文报告中明确提出:调脏腑,通经络,改善脑血流异常,腹针针剌的深度以“浅入肌层即可,体胖者适当增加深度。”完全能取得良好疗效。特效腹针疗法的可重复性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和经验医学的特点,针灸学更具有经验医学的明显特征。特效腹针疗法由于有脏腑、经络基础理论的指导,腹针理论明确,经络条理清晰,腧穴定位准确,综合取穴合理,基本处方有效,临证选方得当,施术手法轻缓,针刺深浅有度,腹针的临床治疗是完全可以重复的。

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十分重要的方法,直肠指检可帮助诊断某些肛管直肠疾病,如直肠癌中75%可在直肠指检时被发现。直肠指检对一些肛管直肠疾病的治疗、包括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了解外科肛管及外科直肠的应用解剖便于直肠指检 1.1 外科肛管 根据胚胎发育和组织形态,自齿状线以下至肛缘称解剖肛管,解剖肛管长约1.5-2厘米。从临床应用和外科观点出发,自肛管直肠环上缘至肛缘(即提肛肌平面的最低处至肛缘)称外科肛管[1]。外科肛管约为解剖肛管的2倍长,外科肛管主要由不随意肌和随意肌等组成。 不随意肌为内括约肌,是直肠下端延伸增厚的环肌,位于外科肛管的内层。内括约肌下缘和外括约肌皮下部之间有一沟称白线,白线是看不到的,直肠指检可扪到此沟,位于外科肛管中下1/3等分交界处。随意肌由上向下排列的是:耻骨尾骨肌(提肛肌的一部分)、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深部、浅部、皮下部)。外科肛管的上1/3等分肌肉组成肛管直肠环。 排便时腹压增大,外科肛管扩大,有利于大便排出。根据这一原理,直肠指检时嘱病人做排便动作,此时示指进入直肠,病人一般无明显疼痛。直肠指检可明显感觉到长约3-4cm的肌管状的外科肛管包绕着示指。 保肛手术的实质即是保留了外科肛管,外科肛管不仅存排便节制功能,还存在排便感觉功能没,近来认为外科肛管中的皮肤、粘膜下层以及耻骨直肠肌内存在排便反射感受器[2]。 1.2 外科直肠 外科上直肠的上界定为骶骨胛水平,如此直肠全长约12cm,直肠行程并非直线形,在矢状面上有2个弯曲,即约4cm左右的直肠会阴曲和约8cm长左右的直肠骶曲。我国与欧美把直肠分为三段,外科肛管3-4cm,距肛缘8cm以下的直肠称低位直肠(直肠下段),8-12cm 称中位直肠(直肠中段),12-16cm 称高位直肠(直肠上段)[3]。直肠会阴曲相当于低位直肠。直肠指检可明显感觉到在肌管状的外科肛管的上方有呈低坡样的、空间明显增大的直肠会阴曲。 2 直肠指检方法 2.1病人的体位 我们不常将病人作胸膝位或蹲位,病人作胸膝位不方便,病人作蹲位,医生检查不方便。我们先让病人排空大便,嘱病人左侧卧位,双髋关节向上屈曲,双手抱住双膝,双膝尽量靠近腹部,这样肛门显露充分。 2.2指检前先行肛门周围检查 先检查病人肛门缘周围皮肤,如有压痛或搏动感,常提示有肛周感染;皮下有索条状物并与肛门外口相连,提示有肛瘘。 2.3 进指方法

第45章 妊娠腹部四步触诊检查法

妊娠腹部四步触诊检查法 一、目的 四步触诊是孕中、晚期产科腹部检查方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是否衔接。 二、适应证 孕中、晚期孕妇。 三、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但对于子宫敏感或已经有宫缩者,应避开宫缩,且动作务必轻柔。 四、操作前准备 1.物品准备:皮尺、洗手液。 2.检查者准备:清洁双手O 五、操作步骤 1.体位:孕妇排尿后仰卧在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部放松,检查者站在孕妇的右侧,在作前三步于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作第四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 2. 第一步:检查者将左手置于宫底部,描述宫底距离脐或剑突 的指数,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月份是否相符;两手置于宫底部,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 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柔软而宽且形态不规则。 3. 第二步:确定胎产式后,检查者两手掌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轻轻深按进行检查。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能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4. 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他4 指分开,置于骨盆入口 注意:为消除孕妇的紧张情绪,检查者要态度和蔼,并向孕妇解释操作的必要性。 注意:检查者要清洗双手,天气较冷时要轻搓双手,使双手温热开始检查。 注意:一手轻按的同时另一手固定不动,之后交换进行。

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检查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 是否衔接。若胎先露部仍可以左右移动,表示尚未衔接入盆;若不能 被推动,则示已衔接。 注意:第四步检查者 面向孕妇足端5. 第四步: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人口向 下深按,进一步核实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 盆程度。先露为胎头时,一手能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一手则被胎 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为胎头隆突。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 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 六、相关知识 四步触诊是通过腹部触诊的方式了解胎儿大小及胎位的物理诊 断方法。 每月妊娠子宫大小:12 周末耻骨联合上2-3 横指;16 周末脐 耻之间;20 周末脐下1 横指;24 周末脐上1 横指;28 周末脐上3 横 指;32 周末脐与剑突之间;36 周末剑突下2 横指;40 周末脐与剑突之 间或略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振宇王山米)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测试题 1.四步触诊第一步于法错误的是 A.检查者站立在孕妇右侧,动作轻柔 B.检查者双手置于宫底部,并划线标记宫底位置 C. 若宫底位置不明显可嘱孕妇双腿略屈曲使腹肌放松 D. 检查者双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了解宫底部胎儿部分 E 孕妇头部稍垫高 2. 四步触诊第二步手法正确的是 A. 孕妇应该排空膀脱取左侧位 B. 检查者立于孕妇左侧 C. 检查者双手指置于孕妇腹部一侧 D. 双手同时轻推和深按 E. 若产妇有不适要减轻按压幅度 3. 对孕妇进行腹部检查时应该 A. 检查者立于孕妇左侧 B. 先听取胎心再进行四步触诊 C. 当出现宫缩后要暂停测量 D. 对前置胎盘的孕妇禁做四步触诊,只测量宫高腹围 E 孕28周前不用做四步触诊 4. 对某孕妇进行四步触诊时哪项是错误的 A.孕妇应该排空膀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