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第二部分第九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与环境、中国的人口迁移(大纲版)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第二部分第九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与环境、中国的人口迁移(大纲版)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第二部分第九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与环境、中国的人口迁移(大纲版)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第二部分第九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与环境、中国的人口迁移(大纲版)

第二部分第九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与环境、中国的

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

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

还有()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

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解析:本题可直接从图中得出结论。

答案:D

2.深圳户籍人口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

解析: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流向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答案:A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3~5题。

3.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解析:根据经纬度数值可以推测出: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图中人口主要是从四川盆地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迁移方向为从我国农村到城市,属国内人口迁移。

答案:D

4.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解析:人口从四川盆地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主要是由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收入差距引起的。

答案:A

5.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解析:大量人口从内地迁往沿海既给沿海补充了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扩大内地与外界的经济联系,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同时大量人口涌向沿海,既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又给沿海地区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答案:B

(2010·成都联考)读某地区2008年人口资料表(单位:人),回答6~7题。

6.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解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地区出生率为1.3%,死亡率为0.5%,属于现

代型。

答案:D

7.该地区()

A.大量人口外迁

B.城市化水平高

C.人口增长过快

D.老年人口比重递减

解析:表中数据并未涉及该地区的人口迁移情况,所以A无法判断;从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约为84%,所以B对;从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8%,增长较慢;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自然增长率比较低,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答案:B

(2009·全国卷Ⅱ)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下图完成

8~9题。

8.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解析:由图表示可知,该国1951年~1970年自然增长率较高,1971年~2000年净迁入人口较多,根据这两个时段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和机械增长情况,50年间该国为人口净迁入国。

答案:A

9.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解析:根据题干条件和图示信息,该国人口增长模式,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总人口状况,无法准确判断。但是可以确定出该国目前净迁入人口较多,且自然增长率较低,符合欧洲的实际人口增长状况。

答案:B

(2010·广州模拟)读我国200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0~12题。

10.下图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组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能正确反映图中时期

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有几处明显的凹陷处,影响M处的成因是()

A.战争

B.自然灾害

C.经济水平

D.人口政策

12.图中反映了我国当前人口正面临的问题是()

①青少年入学困难②就业人口压力大③社会福利负担重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从人口金字塔图中可以看出65岁以上人口增长较快,而14岁以下的年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中青年人口增长缓慢,则图③与这种情况相符。M处对应的人口年龄为20~30岁之间,由2005年倒推20至30年,就是1975~1985年,正是我国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之时。我国中青年人口多,必然导致就业压力大;老年人口多,则社会福利负担重。

答案:10.C11.D12.B

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

解析: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西欧较弱的南欧地区。

答案:C

14.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解析:读图可直接获得答案。

答案:D

15.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

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解析: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越低,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越大,人口迁移率越大。经济水平越高的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就越大。据此可判断①、②、③、

④所代表的省份。

答案:A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博士在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表示,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最迅速的人口迁移运动。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将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有序流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亟待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引发老人照料和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2 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

材料2: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科技素质亟待提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女性儿童的辍学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出生人口素质问题已迫在眉睫,每年我国约有80万~120万缺陷人口出生,全国累计的残障人口已超过6 000万,相当于法国的总人口。

(1)下列关于我国未来20年的人口迁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国家组织的人口流动数量大量增加

B.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C.流动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D.人口流动方向错综复杂,没有明显的主流方向

(2)由于大量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出现了“留守家庭”“”等现象,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素质不高提出的基本国策是、。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农村由人口迁移可能引发哪些人口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影响,认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是解题

关键。

答案:(1)B

(2)留守儿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人口迁移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改变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都会导致人口迁移。由于人口迁移可能会出现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素质降低等问题。17.近年来,我国国内跨省区人口流动量非常大,下表为我国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省区

的有关数据,未列入表格中的省区,均为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请回答下列

问题。

我国部分省区省际人口、资金流动情况(2005年)

(1)[多选]你认为流入山西、云南的人口,他们分别主要从事的职业是。

A.外资工厂就业

B.旅游服务业

C.开荒种粮

D.种植蔬菜

E.边境贸易

F.开采煤炭

(2)流入新疆的人口主要在每年的8月底至10月底,试分析他们选择这个时间的理由。

(3)我国大规模的跨省区人口流动主要原因是发展不平衡。

(4)简述我国大规模跨省区人口迁移对人口移出和迁入地区的影响。

解析:第(1)题,针对山西和云南的具体经济特征回答。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云南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点众多,旅游业发展较快,且与越南相邻,边境贸易方兴未艾,流入人口从事相关产业的可能性较大。第(2)题,新疆已成为我国棉花产量最大的省区,由于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因此棉花采摘的8月底至10月底,有大量内地的劳动力流入。第(3)题,城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第(4)题,人口迁移的影响应从两个“二”考虑,第一个“二”是考虑对迁出、迁入两地区的影响,第二个“二”是需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

答案:(1)BEF(2)棉花采摘。

(3)经济(4)对流出地的影响:①为流出地(源地)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流出地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缓解了人地矛盾;③使土地集中耕种,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④流出者提高了从业素质,获取了经济利益,为流出地的经济发展从人力、资本两方面提供支持。但也会造成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流入区的影响: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进了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但也会带来资源、住房、交通、环境的压力。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人口数量、分布 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 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人口迁移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⑵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 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⑶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⑸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①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②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③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集人口与环境专题

人口与环境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图1),完成1~2题。 1.与当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状况相符的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清、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69.17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长人口299.4万,其中浦东增加101.41万……65岁以上的老人比重为11.5%,比199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据此回答3—4题。 3.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①郊区的经济发展迅速②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③上海的城市化 进程中,主要为“郊区城市化”④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4.上海在未来几年里 ①应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②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突出③允许生二胎 ④更关注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医疗护理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两地自然增长率相同,那么 A.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肯定相同 B.它们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率一定相同 C.它们的生产力水平大体相近 D.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右图为“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图2), 据此回答6-8题。

6.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7.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动机是 A.政治因素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 8.目前发达国家人口从大城市迁向小城镇,主要原因是 A.环境条件B.生活水平 C.交通条件D.就业条件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简称CBD),一个是华尔街地区,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白天人来人往,可一到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商务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据此回答9—10题。 9.“空心城”反映CBD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B、建筑物高大稠密 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D、内部分区明显 10.与不夜城相比较,空心城没有发挥CBD的哪一项功能 A、商业活动 B、金融贸易 C、通讯联络 D、休闲娱乐 右图中等值线a、b、c呈有序排列,读图回答11—12题: 11.如果图中a、b、c代表美国某大城市的地租等值线图,则甲最有可能为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教育区12.图中甲点代表某城市(某种文化源地),周边为乡村,则由甲到周围乡村的近距离文化扩散类型较为可能的是 A、刺激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 读图4,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据此回答13~15题。 13.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3个功能区,那么 A.X是工业区B.Y是绿化带C.Z是居民区D.Y是工业区14.若X、Y、Z为某平原上的3个区域,人口密度X>Y>Z,则3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A.X地最大 B.Y地最大C.Z地最大D.不确定 15.若X、Y、Z3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区域是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案例研究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案例研究 ——以上海市人口迁移为例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戴艳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即人口迁移。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至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47.46万人,户籍人口总数为1419.36万人。但在19世纪中期以前,上海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上海是如何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的人口过千万的大都市的呢? 上海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近现代的人口迁移。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上海市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分析上海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探究人口迁移对上海市发展的影响。 一、解放前上海人口迁移(1843~1949年) 1、人口迁移的表现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上海在开埠之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上海开埠时人口不足10万,开埠以后,人口迅猛增长,至1949年解放时,上海人口为520万。 1928年始,上海华界(租界以外的地区)开始有居民籍贯登记,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停止居民的籍贯登记。下图为1929~1936年上海市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 海人口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更重要的是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2、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迁入人口中,以工商业者及小型个体业主为主,即多为经济活动人口。②流入上海市的以离上海近的江浙两省的人为最多,约占迁入总数的3/4(1949年上海市综合统计)。③出现大量来自海外的移民,主要有英、美、法、俄等国的移民。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本阶段,由于上海开埠,使上海成为我国中外贸易中心,此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的吸引。上海开埠,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如政治、交通、资金、技术等有利的条件,而快速发展的经济、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习题

考点13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对应学生用书P029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人口的迁移]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 解析根据经纬度数值可以推测出: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图中人口主要是从四川盆地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 2.[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答案 A 解析人口从四川盆地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主要是由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收入差距引起的。

[2018·南昌调研]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3~4题。 3.[考向人口分布]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本区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B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其主要环境问题。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该处的人口密度为47人/平方千米,已远超出30人/平方千米的合理人口密度,故导致生态破坏严重,进而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4.[考向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本区北部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 ①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②降水较少,水资源较少③科技水平低④对外开放程度低⑤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图中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故合理承载力低。 [2018·广州模拟]下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福建专用)2019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过关五人口与环境练习(含解析)

专题过关五人口与环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5年以来,难民潮困扰欧洲。读“难民潮迁移路径图”,回答1~2题: 1.引起2015年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 ) A.收入下降 B.灾害频繁 C.战争威胁 D.就业困难 2.这次难民潮对欧洲带来的地理影响是( ) A.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B.有利于提高欧洲的环境人口容量 C.推动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 D.提高欧洲国家社会保障水平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春运是一道特殊的风景。2017年春运期间,360网站发布了《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下图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分析。据此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春运出发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 A.乡村生态良好,吸引城市居民 B.侨乡众多,海外游客迅猛增加

C.气候温暖,来此越冬人数增加 D.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 4.北京成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其原因与南方地区不同的是( ) A.历史文化名城,游客比重大 B.高等院校云集,返乡学生多 C.环境优美,吸引外来人口 D.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注: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表,回答5~7题: 5.根据该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 ) A.人口增长加快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劳动力仍较充足 6.甲省( ) A.人口进入零增长 B.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C.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 D.抚养比上升 7.甲省最可能是( ) A.贵州 B.广东 C.甘肃 D.四川 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回答8~10题: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人口迁移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7年中国最新人口流入城市排名,深圳排名第一。2011-2014年深圳市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性别比为117:100(性别比),而深圳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100,而全国0~14岁性别比为118:100,下图为深圳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 对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地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相对于中部和东部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小 B. 空间距离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 C. 深圳对东部地区人口吸引力较强,可以推测,广州也是深圳主要人口迁出区 D. 文化差异是深圳外来人口东部、中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 2. 对材料中深圳人口性别结构合理的分析是 A. 为调节性别结构平衡,深圳政府应增强第二产业中对男性人口的吸引力 B. 深圳外来人口数量男性少于女性 C. 深圳外来人口数量男性多于女性 D. 深圳本地人口性别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人口性别结构合理 【答案】1. B 2. C 【解析】 1. A.深圳外来人口来源,相对于中部和东部,西部经济落后,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大,A错误。 B.西部地区距离深圳较远,交通不便,空间距离太远,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B 正确。 C.深圳对东部地区较发达城市人口吸引力较弱,广州经济发达,迁入深圳人口少,C错误。 D.文化差异不是深圳外来人口东部、中部、西部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答案选B。 2. A.增强对男性人口的吸引力,会加剧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A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选择题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 量选择题专题训练 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下图为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人口规模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自然资源B.乙—生活消费水平C.丙—社会生产力D.丁—人口迁入 2.要提高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行的措施是 A.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住房建设C.人口大规模迁出D.加强科技应用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 4.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新疆B.湖北C.山东D.广东 5.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高植被覆盖率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6—7题。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 7.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8—9题。 8 A.311;345B.207;344C.227;338D.207;338 9.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容积率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D.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 10.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 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 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发达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

高三第一轮复习——人口迁移学案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高考考点】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考纲解读】 1、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 3、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4、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差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 增长和人口 增长。 2.概念: 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 的空间流动行为。 3.分类:(1)根据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分为 和 。 (2)由 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特别提示] 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内,人口迁移情况不相同,有时是迁入区有时是迁出区,这是因为一个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是随时变化的。当本地或外地条件发生 变化时,人口的迁入或迁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地域文化:是指在 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1)世界文化 ①婚俗???? ? 初婚年龄偏低,会加快人口增长晚婚乃至不婚、不育,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的增高会降低出生率 ②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易形成较高的出生率。

(2)中国文化??? ?? 生育变化? ????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二、母题导引 例1、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4)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5)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反思归纳: 1.人口迁移的条件: ; ; 。 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在于定居地的变更和时间限度两个方面。 例2 (独立思考完成,时间为5分钟) 闯关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北地区辽阔的土地便吸引了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尤以山东人居多。 “关东”原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泛指东北各省。明朝以后,人们把不顾官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作“闯关东”。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98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70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达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除上述原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影响着人口迁移? 反思归纳: 《导与练》P87核心突破要点一 补充:1、中国人口迁移 (1)我国人口迁移的阶段,迁移方向及成因 分三个阶段,历史上,由黄河流域到长江和珠江流域,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争、自然灾害;清朝到新中国成立为近代,从黄河流域到西北和东北,主要原因还是战争、自然灾害;建国

中考地理-世界人口的分布-专题练习含解析

专题10世界人口的分布 1. 某同学编写了一段顺口溜——“高纬高山①,沙漠内陆②,雨林湿又③,人们定居难。”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的是() A. ①旱、②寒、③热 B. ①寒、②旱、③热 C. ①热、②旱、③寒 D. ①寒、②热、③旱 2. 读下面某大洲轮廓图,关于该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主要分布于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B. 南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C.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 球 D. 所有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3. 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完成以下问题 (1)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 环境污染严重 D. 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 (2)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 ①亚洲②欧洲③非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⑥大洋洲。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4. 亚洲的东亚、南亚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B. 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

C. 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 D. 工业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5. 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是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其中位于欧洲的是() A. ①B . ② C. ③ D. ④ (2)⑤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 经济发达 B. 气候寒 冷 C. 炎热干 燥 D. 地势高峻 6. 6月至7月,某探险队沿①到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沿途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途中探险队员们曾遭遇“狂风暴雨”的天气,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 A. ①B . ② C. ③ D. ④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口的迁移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071班 授课老师:蔡小丽 授课时间:第12 周星期三第9 节 上课题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2 必修,2006年第1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P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结合实例,培养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事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手段开展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国内、外人口迁移的情况,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因素,体会人口迁移的艰辛。 通过探讨“德国移民”,激发学生要尊重民工,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同时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其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三、课型:综合课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小黑板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课与新课导入 【讲述】在上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因为上一节课的内容跟这节课的有很大的联系。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人口迁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照时间划分,可分为哪些形式? 【学生回答】永久迁移和季节迁移。 【提问】按照迁移方式划分,又可分为什么形式? 【学生回答】自发迁移和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和集体迁移,自愿迁移和被迫迁移。 【提问】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 【学生回答】可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讲述】很好,上一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情况。那么,这一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二)讲授新课

2019版浙江高考地理(选考1)复习专题检测5人口与环境

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我国已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并进行全面的评估。下面是“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金字塔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上面4幅人口金字塔图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户平均人口规模不断缩小,1990年缩减到4.0人,2010年缩减到 3.1人,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3.02人。导致我国家庭户人口规模越来越少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 B.迁移流动人口增加 C.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D.人口的快速增长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结合不同时期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比重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图①中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最大,时期最早,然后依次判断并排列出早晚顺序。第2题,结合题干要求及选项判断,人口的快速 增长会导致家庭规模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少。 (2018·浙江温州高三适应考试)读某地2000年和2013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该地人口结构变化会( ) A.影响产业结构 B.延长平均寿命 C.加重社会负担 D.缓解就业压力 4.适应该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B.扩大基础教育规模 C.适度调整人口政策 D.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被称为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图中显示2000年和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社会处于“人口红利期”,因此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减轻,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会影响产业结构。故A项正确,C、D两项错误。延长平均寿命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相关,与人口结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第4题,图中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当地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逐渐明显,为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当适当地调整人口政策,比如我国的二孩政策。故C项正确。针对老龄化问题,应适度推迟退休年龄,故A项错误。因当地出生率下降,未来适龄入学人口数可能减少,因此不适于扩大基础教育规模,故B项错误。当地就业人口比重上升,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故D项错误。 5.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6.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环境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第6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2018·浙江11月选考,4~5)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第7~8题。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上海金融学院 20 13 ——20 14 学年第一学期 《人口社会学》课程代码:5322091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1 班姓名毛奕琳学号 2013137106 成绩_________ 答题纸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研究 摘要:中国的人口迁移从古至今分为若干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改革,人口迁移活动日趋活跃,而伴随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受到计划时代户籍制度和市场化的双重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在相当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体制的牵制,反而言之,大量人口的定向流动又反作用于经济上,两者呈相辅相成关系,所以人口迁移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关键词:历史诱因;城市向心力;时代性特征;经济主导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一、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研究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通常受到地理环境、战乱和政策的影响,可以大致地分为三个关键性的时期,从这三个时期可以大致观察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一阶段,公元前221年前的人口迁移,是一种低水平的生存型迁移。根据历史的推测,秦国建立之前的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最适宜人类的生存和繁殖,黄河中下游平原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当时中国的很大一批人口,然而众所周知,由于当时的地理知识有限,缺乏人口迁移的诱因,人口迁移的速度相当缓慢。 第二阶段,公元前221-公元1376年(秦朝至元末)的人口迁移,是一种强制型和自发型相结合的人口迁移。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一时期正是转乱纷飞的高峰时期,密度大、时间长的战争从而导致了人口迁移在当时十分集中。“安史之乱”、“靖康之变”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关键导火索。以北宋末年为转折点的

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 (2015·高考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 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014·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2.土壤铜含量()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 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mg/kg大量微小尘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下图示意黄淮地区1971~2001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3~4题。

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关系是() A.20世纪80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世纪80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世纪80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D.20世纪80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4.推测黄淮地区1971~2001年间() A.冬季风势力减弱 B.降水量显著增大 C.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改变 D.森林湖泊面积大量增加 2015年12月12日,湖北省多地空气质量急剧变差,遭遇雾霾锁城(如下表所示)。从8日开始,襄阳、随州、荆门、荆州、武汉、孝感等地区陆续出现中、重度污染天气。11日,湖北省环保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完成5~6题。 2015年12月12日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7时和14时排 名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专题复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知识导图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 影响因素 1.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的差异,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认识人口迁 移的时空变化。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理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通过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定义: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类型? ??? ?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4.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5.人口迁移的影响 (1)正面影响?????①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 经济收入 ②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 ③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④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2)负面影响?????①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 ②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 ③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 ④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如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2)拉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如收入、教育、工作、医疗、和平、食物、城市生活等。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 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①总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②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③方向:????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从欧洲向美洲和大洋洲迁移从非洲向美洲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①特点?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②方向?????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 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大量 人口流向经济发达的北美和欧洲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 工人,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2.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2)工业化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3)1949年以来 ①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②改革开放以后 a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 b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高考地理-人口、城市与环境-专题练习(七)(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七) 人口、城市与环境 一、选择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完成1~2题。 1.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 2.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引进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2016·郑州二模)下图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对数变化图,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密度越大。读图回答3~4题。 3.从1990~2010年北京市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北京市人口迁移的原因合理的是( ) A.郊区经济较城市中心发达 B.城市中心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且环境污染严重

C.郊区就业机会比城市中心多 D.城市中心就业机会多 4.有关北京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城市中心人口压力 B.阻碍城市中心的发展 C.增加城市中心公共设施负担 D.增强城市中心人口压力 下图为新加坡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该城市及其各功能区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中心地带布局大片绿地,不利于保护城市环境 B.城市西南部工业区靠近海峡,交通便利 C.因地价便宜,城市中心区位置靠近东南边缘 D.城市交通落后,人们出行不便 6.决定该国公共住房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质量、历史文化B.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C.功能分区、基础设施D.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2016·太原一模)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7~8题。

【新编】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练15人口迁移含解析新人教版-参考下载

课练15人口迁移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F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的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 ?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A. 2003 年 B ? 2006 年 C. 2009 年 D . 2012 年 2. 该城市可能是() A. 武汉B .重庆 C.上海 D .西安 答案:1.D 2.C 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曲线图的判读、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特点。第1题,仔细读图,注 意图中常住人口数量曲线、自然增长率曲线变化及标尺数值变化,图中显示常住人口数量在 逐年增加,但2010?2013年,每年人口增长最少。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是正增长,说明该城市在2012年人口净迁入量 最少,故选项D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且以人口迁入为主,近年来迁入人口减少,应是我国沿海开放早的城市,故排除选项 B D近年来可能由于产业升 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导致迁入人口减少,选项中最可能是上海,故选项C正确。 某国2000年到2010年移民人口持续增长。2008年,该国人口的11.3%为移民,其来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 该国最可能为() A. 西班牙B .日本 C.美国 D .德国 4. 自2011年以来该国移民人口持续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移民政策收紧,入籍困难 B. 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困难

C. 环境容量有限,污染加剧 D. 国家发生战争,政局不稳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国2008年的移民总量为522万人。这些移民大部分来自欧盟,由此排除日本和美国;然后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德国和西班牙相比较,由于距离和交通的缘故,西班牙更能够吸引拉丁美洲和非洲移民。故该国最可能是西班牙。第4题,经济 因素是吸引国际移民进入西班牙的主要因素。西班牙吸引大量移民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水平高,提供的就业机会多。但2011年后由于欧洲出现经济危机,西班牙经济发展缓慢,就业 机会减少,移民数量也不断减少。 20 40 60 15-39 5^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读该国2005年和2015年劳动力年龄结构示意图, 完成5?7题。 5. 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降低就业年龄 B. 鼓励妇女就业 C. 人口迁移 D. 出生率稳定 6. 10年来,该国人口() A.快速增长B .缓慢增长 C.零增长 D .负增长 7. 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老龄化严重B .死亡率较低 C.人口迁移D .出生率过低 答案:5.C 6.D 7.D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10年来,该发达国家30?50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下降,而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其最可能的原因是从国外迁入了较多的青壮年劳动力。第6题,10年来,该国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由此可推知此期间该国人口呈负增长特点。第7题,图示30?50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下降,51?64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上升,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口出生率过低,新增人口数量少。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入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地理环境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与地理环境专题训练 读“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1~3题。 1.由图可知()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 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该地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D.该地的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少年儿童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严重;故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选D。 2.该地应该() A.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答案】C 【解析】该地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且我国目前仍需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男女性别比失衡也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青壮年人口外迁后,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教育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该地应完善儿童教育和安全设施;鼓励老年人外迁和自主创业不符合实际情况。选C。 3.该地青壮年比重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A.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 B.重大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 C.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 D.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常住人口中青年男女数量小,且男性少于女性,这主要是由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造成的。选C。 读“2019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 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 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 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看出,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区,都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的伏尔加沿岸区和北高加索区也以人口迁出为主,只有中央区、西北区和南方区三个区以人口迁入为主;中央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但人口迁出数量比伏尔加沿岸区少;东部地区的人口除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之外,还有部分迁入南方区;人口迁移数既包括人口迁出量,也包括人口迁入量。选D。 5.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3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A.1 B.2 C.3 D.4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埃及B.中国C.新加坡D.德国 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A.甲B.乙C.丙D.甲和乙 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4—6题 4.若此图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则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 A.非洲B.西欧C.北美D.大洋洲 5.上图反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到20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然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递减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B.图中反映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C.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过

D.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6.有关图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解析正确的是( ) A.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的结果 B.资源递减是由于资源均为非可再生资源 C.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关 D.人口增长过快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唯一原因 7.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的多,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8.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在砍光烧尽的森林的废墟上戳洞下种,说明( ) A.次生环境因素对人体有危害 B.人口数量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就不会破坏环境 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而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