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云南0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共40分,非选择题6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反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规律B.基本教学规律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

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A.130 B.140 C.150 D.160

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A.自我了解B.自我实现C.自我行动D.自我临近

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A.女优于男B.大致相等C.男优于女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A.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

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又慢

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

A.一般化B.具体化C.分化D.泛化

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

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生活焦虑B.择友焦虑C.缺钱焦虑D.考试焦虑

13. 发现学习是属于()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 引起和维持个休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A.注意B.需要C.动机D.兴趣

15.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A.健康的人格B.健康的习惯C.健康的心理D.健康的生活

16.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苛勒B.斯金纳C.桑代克D.布鲁纳

17.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监视策略

1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

1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

20.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A.形成性评价B.定性评价C.定量评价D.考查性评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 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___________。

22.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____________×100

23.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_____ 的学习。

24. 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__________。

25.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_____________。

26. 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_______________的培养。

27. 先于一定的活动则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

28. 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______________。

29. 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_______________。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30. 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___________性。

31. 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2. 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_________。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33. 有系统的惧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

34. 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___________。

35. 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___________。

36.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_____________。

37.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_________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38. 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___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39. 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__、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40. 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2. 教学中臬促进学习的迁移?

43. 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44.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5. 教师成长的历程经历哪几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潢分10分。)

46. 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示:将5种基本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填在下图表中,并着重分析一下最高层次的需要。)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D 5.A 6.B 7.A 8.C 9.D 10.C

11.C 12.D 13.A 14.C 15.C 16.A 17.B 18.D 19.B 20.A

二、填空题

21.关键期22.智力年龄23.行为规范24.准备律25.寻求发展

26.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27.心向与定势28.瞬时记忆29.过度学习30.自律性31.程序教学32.课堂气氛33.教学评价34.可比性35.信度

36.皮格马利翁效应37.信息流38.趋向或接近39.认知目标40.学生

三、简答题

41.【要点】(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并着。42.【要点】(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意识性。

43.【要点】(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4.【要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5.【要点】(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四、论述题

46.【要点】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眨眼、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为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

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云南06年1月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为选择题,1页至2页,第二部分分为非选择题,3页至6页,共6页;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 2岁

B. 4岁

C. 6岁

D. 8岁

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A. 1岁

B. 3岁

C. 5岁

D. 7岁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

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

4.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7.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14.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1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A.4 2

B.5 2

C.6 2

D.7 2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2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13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的特征,在教学中应遵循__________原则。2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成分。

23.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___________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_____________的经验过程。

24.看见路上的垃圾便绕道走开,这属于_____________条件作用。

2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______________。26.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___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的信息。

27.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_______________。

28.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____________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29.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给定的条件、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基本成分。

30.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______________,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____________。

31.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_。

32.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道德健康。

33.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4.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5.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6.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7.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38.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四、论述题(本题1小题,共10分)

39.什么是复述策略?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D 7..B 8.A 9.B 10.D

11.C 12.A 13.C 14..B 15.D 16.D 17.D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

21..22.自我体验、自我监控23.语言、个体24.逃避

25. 替代性强化26.辨别、概括27.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28.创造性29.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0.知识、评价

31.区分度32.心理健康、社会行为33.他律道德

三、简答题

34.【要点】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谁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35.【要点】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36.【要点】(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7.【要点】(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8.【要点】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论述题

39.【要点】一、复述策略的定义: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

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二、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2)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

200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

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

A. 7岁

B. 3岁

C. 12岁

D. 18岁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

A.道德素质

B.道德情感

C.道德修养

D.道德学习

5.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

C.教师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6.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7.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8.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9.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0.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

B. 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

1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1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A.发展认知结构说

B.习得三类知识

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认识发生论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2.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

为。

3.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4.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一是。

5.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6.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和程序性知识。

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和态度五个方面。

8.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需要。

9.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

最佳效果。

10.皮亚杰认为,守恒是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11.归因理论是从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12.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和学习。

13.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1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三个过程。

15.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4.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5.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6.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7.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8.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9.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10.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既是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展学习。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

5.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

2.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200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B

5.A

6.A

7.C

8.D

9.C 10.C 11.A12.D 13.B 14.A 15.D 二、填空题

1.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成就动机

3.调节策略

4.概念同化

5.社会自我

6.陈述性

7.动作技能

8.自我实现

9.中等10.具体运算11.结果

12.原由的知识发展水平13.桑代克14.评价15.心理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错

9.对10.错

四、简答题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人形式运算阶段。

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3)附属内驱力。是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4)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4.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5.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五、论述题

1.(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00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

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

B.改变C.变式 D.突出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 1903年

B. 1913年

C. 1914年

D. 1900年

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

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

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1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固定时间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1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和调节策略。

18.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19.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

在一起的。

21.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在。

23.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

24.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和目标。

25.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学习准备27.心理发展28.创造性29.知识30.复述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3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3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3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7.试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38.试论述青年初期的心理特点。

200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A

5.B

6.B

7.B

8.D

9.B 10.A 11.C12.D 13.C 14.B 15.D

二、填空题

16.原有认知结构17.监视策略18.教育学与心理学19.理解问题20.教学过程21.知识学习22. 11、12岁一14、15岁23.接受学习24.存在的限制或障碍25.呈倒U

型关系

三、名词解释

2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2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9.知识就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类关于客观事

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30.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

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四、简答题

3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

导作用。

32.(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

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33.前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

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4.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35.(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来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五、论述题

36.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人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37.(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心智技能作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从大量研究也表明,知识掌握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通过知识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缺乏知识的头脑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创造性不会从无知无识的头脑中产生。

38.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于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如道德、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2018的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经结束了,如果没有考过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明年再战,要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下面就来和中冠老师一起来坐坐明年考试的试题吧~~ 1.古人云:“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A.学生的行为培养 B.学生的能力培养 C.学生的人格养成 D.学生的情感体验 2.某学校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是:你的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的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关于张老师的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 B.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爱国守法 D.热爱学生 4.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的行为( ). A.是正确的,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 C.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 D.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 5.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6.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 A.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正确批评、建议 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7.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 A.报酬待遇权 B.学术研究权 C.进修培训权 D.教育教学权 8.下列武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首次研发成功,并用于战争的是(). A.坦克 B.重机枪 C.原子弹 D.潜水艇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河南省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使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取决于一定社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D,科技 2.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始于 A.18世纪前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3.学位制的确立最早是在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4.以行政权力为主的高等学校管理模式是 A.美国模式 B.英国模式 C.亚洲模式 D.欧洲大陆模式 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色之一是 A.教学内容研究 B.教学方法研究 C.教育实践研 D.教育科学研究 6.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7.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A,线性关系B.正弦曲线关系C.型曲线关系D.倒“U型曲线关系 8.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9.发散思维的基本特性是 A.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B,敏捷性、批判性和广阔性C.流畅性、灵活性和广阔性 D.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10.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次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认同、遵从和内化 B.遵从、认同和内化 C.遵从、内化和认同 D.内化、遵从和认同 11,高校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是 A.爱国守法 B.敬业爱生 C.服务社会 D.为人师表 1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由于目标或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精神上愉快和满足的道德情感是 A.荣誉感B,自豪感C.正义感D.幸福慼 13,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制度联系最密切的教育政策是【】 A.教育经费政策 B.教育体制政策 C.教育人事政策 D.教育质量政策 14.教育行政赔偿的主体是 A.公务人员 B.学校 C.国家 D.教师 15,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是 A,激发学生的情感B.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C.发展学生的智力D.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 16.课堂教学的灵魂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形式 17.通过合理地控制一定的条件,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从而骏证假设,探讨 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行动研究法 D.实验法 18.受训者通过模拟备课以提高其教学技能水平的方法是 A,模拟教学法B.介入教学法C.书面作业法D.微格教学法 19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行为进行的强化是 A.语言强化 B.标志强化 C.动作强化 D.活动强化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3个月的时间,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在缓缓等待考试时间呢?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C.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需要重新注册认证 D.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不能留在原学校任教 8.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 )。

2016下半年河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综合素质》(最新)

一、单选题 1.某校的校训是“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这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A.开拓创新 B.全面发展 C,自主发展 D.因材施教 2.图1中某些学校的做法( )。 A.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B.阻碍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C.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 D.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初一学生小武想做一名科学家,班主任说:“你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也学不好,一定不能把当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班主任的说法( )。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C.忽视了学生创造性 D.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4.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今天的校研会上,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样的,居然没有得到认可。是我错了?还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这表明邱老师( )。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缺乏问题意识 D.辫于自我暗示

5.中学生王某上课玩手机,被班主任李某当场没收。王某课后向李某承认错误并要求归还其手机,被李某以王某违反校规为由拒绝。李某的做法( )。 A,正确,学校规章应该人人遵守 B.正确,教师有惩成学生的权利 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D. 不正确,应上交学校销毁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情形中,学校不能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是( ) A.故意旷课,损害教学的 B.体罚学生,屡犯不改的 C.穿戴不整,影响仪表的 D.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7、某中学上课时,高年级学生李某到教室外喊赵某,说有事让其出去一趟,班主任张某默许了。赵某走出教室后被李某殴打,导致右眼失明。对赵某所受伤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A.李某 B.张某 C.学校 D.李某和学校 8、下列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9、初中生钱某屡次在学校偷盗其他同学的财务。学校对钱某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学校提出申请,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 B.扭送公安机关,依规开除钱某的学籍 C.劝说钱某退学 D.责令钱某转学

2018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2013模拟考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班杜拉D、加涅 2、一般来说,我们在早晨和临睡前记忆效果较好,这一现象可用(B)来解释。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 C、检索困难说D、同化说 3、每个人都有使他的潜能得到实现的需要,这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B )A、生理与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 4、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了把直接宾语变成间接宾语,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是一种(A)的学习。 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5、某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自己能力强,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个学生所作的是(A)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D、不可控的外部归因 6、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C)信息单元。 A、1~3B、2~6 C、5~9D、15~20 7、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学习程度为(C)时,记忆效果最好。 A、80% B、100% C、150% D、200% 8、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依据是(A)。 A、学习的方式 B、学习的内容 C、学习的目的 D、学习的层次 9、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线性关系 D、倒U型关系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C) A、成人每天早晨做广播体操 B、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C、幼儿上幼儿园不再怕见生人 D、成人用筷子吃饭 1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 )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 C、负迁移D、逆向迁移 12、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A)。 A、领会B、实践 C、知识经验D、技能 13、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A ) A、理解B、机械 C、内隐D、无意 14、下列各项中运用了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强化手段的是( D ) A、对违纪学生给予批评B、对成绩下降学生给予提醒 C、对舞弊学生取消其成绩D、对犯错误学生因表现好而取消记过 15、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D) A、命题B、命题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16、我国古代先哲早就提出,学习可以“温故而知新”,从迁移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 B )。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17、在男女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无差异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的结论是(A)。 A、无任何差异B、男优于女 C、女优于男D、尚无定论 18、根据皮亚杰关于思0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半数或更多的大学生思维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C)。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之间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 A、命题B、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20、做了坏事就一定要接受惩罚,这种道德观念水平处于皮亚杰认为的( B )。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与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末D.1903年 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原理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发现学习 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维思维 B.思维的不可逆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自我中心

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10.奥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答案:1-5:DCCBD 6-10:ABCBA 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正强化和负强化 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4.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6.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三、简述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3.按照维纳的观点,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主要涉及哪三个维度? (举例说明) 4.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联系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题大全(含答案)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基础理论一、案例分析题答题重要知识点概括总结 (一)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二)教师观 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 (1)与学生学习,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 (2)与教育教学,教师是研究者; (3)与课程,教师是建设者和开发者; (4)与社区,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欣赏 (2)教学上,强调帮助者、引导者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应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四)新的学习观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五)评价观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六)师生关系 1、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1)充分了解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七)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八)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8、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际锻炼

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精选)

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使用范围: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2.“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华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3.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时教必有正业 B.君子之教.喻也 C.藏息相辅 D.不凌节而施 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维果斯基 C.布鲁纳 D.皮亚杰 5.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是()。 A.廖世承 B.陶行知 C.蔡元培 D.潘菽 6.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称为()。 A.前摄促进 B.倒摄促进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7.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A.布鲁纳 B.赞可夫 C.杜威 D.加德纳 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是()。 A.专门学校 B.职业学校 C.特殊学校 D.普通学校 9.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审定部门是()。 A.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10.()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A.关心工作 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 D.自我监督 1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子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A.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B.乐教善教,讲究教法 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D.有教无类,教书育人 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A.介入教学 B.教育教学实习 C.微格教学 D.模拟教学 13.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是()。 A.直接导入 B.复习导入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 )。 、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 A 18世纪末 B 、19世纪末 C 、18世纪中期 D 、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A 、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 B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5、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8、 1924 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 1867~1869 年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 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学大纲》 10、 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 ) 1 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 A 、卡普杰列夫 B 、乌申斯基 C 、维果斯基 D 、布隆斯基 11、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 、教学环境 B 、教学过程 C 、教学媒体 D 、教学手段 12、 ( )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 80 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A 、布鲁纳 B 、皮亚杰 C 、维果斯基 D 、乌申斯基 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的移植到教育心理学, 并创立 了心理学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是前苏联著名 的心理学 家( )。 A 、维果斯基 B 、布隆斯基 C 、鲁宾斯坦 D 、列昂节夫 14、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是前苏联 著名的 教育心理学家( )。 A 、鲁宾斯坦 B 、维果斯基 C 、布隆斯基 D 、列昂节夫 15、 在教育心理学中, (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 要 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16、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17、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 、教学媒体 B 、教师 C 、学生 D 、教学环境 18、 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 、教师 B 、教学环境 C 、学生 D 、学校领导 19、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 1903 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姆 D 、詹姆士 2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教学过程 B 、学习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2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E 、教学环境 22、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 )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反思过程 D 、管理过程 E 、互动过程 23、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 )。 A 、如何教 B 、如何评价 C 、如何学 D 、如何管理 E 、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C 、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 D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 世纪 80 年代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6、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7、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华生 D 、布鲁纳 )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C 、华生 D 、桑代克 )。 ,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最新推荐:2014全国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备考 最新推荐: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资讯 公务员笔、面试练习题及模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1.【答案】C。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2.【答案】A。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3.【答案】D。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 B.青少年阶段 C.成年阶段 D.老年阶段 4.【答案】B。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5.【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 6.【答案】B。解析: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 有价值的观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 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 B.附属学习 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 7.【答案】A。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 的态度、兴趣和情改的熏陶。 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 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8.【答案】B。 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9.【答案】D。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10.【答案】B。 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 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1.【答案】D。 12.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 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12【答案】A。 13.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在近景动机 13.【答案】C。 14.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A卷

单选 1.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A.一般与特殊 B.抽象与具体 C.宏观与微观 D.基础与应用 2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为 A.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 B.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 C.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D.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3高校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 A.因人设岗 B.因事设岗 C.因学科设岗D,因专业设岗 4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是【】 A.政治教育 B.培养人才 C.完善政体 D.民主问题 5.权力分散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典型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6.具有不同办学条件、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称为高等教育的 A.水平结构 B.种类结构 C.形式结构 D.能级结构 7.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这体现了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 行毕业设计或论文时的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我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于1924年出版,该书的作者是【】 A.旁宗岳 B.廖世承 C.陆志韦 D.潘菽 9.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 A.需要 B.思维 C.世界观 D.想像 10.学生把自己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和不可控归因

B.内部、不稳定和可控归因 C.内部、稳定和可控归因 D.内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归因 11.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等特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语义记忆 D.情绪记忆 12.研究表明,记忆效果最好的学习熟练程度为 A.50% B.100% C.l50% D.200% 13.教师讲课过程中的间隔和停顿是运用感知的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集体主义 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忠于职守 15.教师职业的最基本活动是 A.班组管理活动 B.教育教学活动 C.第二课堂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16,实现教书育人的基本前提是 A.把握教材 B.把握教学大纲 C.把握学科的特殊性 D.把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7教师资格丧失的条件之一是 A.被剥夺政治权利 B.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C.受到行政处分 D.体罚学生 18.《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属于 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19,属于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教师 B.教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