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_李进丰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_李进丰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_李进丰

2015年第24期

给水排水科技创新与应用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李进丰

(重庆纵横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重庆401122)

在海绵城市的给排水建设中,建设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并找出建设的关键问题。

1当前城市给排水面临的问题

1.1给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建筑物高度的不断提升,城市现有的供水管道在长度、结构和质量等各方面都开始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然而,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却一直不断增加,这加大了城建部门给排水设施建设工作的压力。同时,很多城市的城建部门对地下设施的建设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地上设施与地下设施建设的速度不协调,使得城市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欠账较多。另外,一些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对已经建成的市政给排水管道缺乏有效的日常维护和周期性排查,这也是导致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对短时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较差

随着全球变暖程度的加深,气候变化更加频繁,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愈加严重,受此影响,城市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如短时强对流天气和局部强降水等,这给城市的给排水建设工作提出了更严峻地考验。另外,此类短时间极端天气具有突发、易逝的特点,更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和供水污染,或是造成道路拥堵、基础设施损坏等社会问题。

1.3雨洪资源利用不足

当前,我国城市的雨洪利用设施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均滞后于城市建设进程和经济发展进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城市的雨水污水管道没有相互分离,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造成了很严重的“资源归类错误”,雨水并没有得到有效收集和充分利用;二是城市雨洪资源利用设施的标准较低,城市排水管网所能承受的降雨量较小,这一标准与国外先进城市排水管网所承受的降雨量相差较大。

2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意义

2.1弥补给排水设施欠账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将自然措施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尽量保持城市开发之前的自然水文特征,通过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来涵养水源、应对强降雨。另外,利用生态手段对传统粗放型城市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修复已经被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应尽量增加绿地面积,以有效积存、渗透并净化雨水,满足城市生产、生活以及景观用水、供水的需求。

在建设过程中,应将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统筹管理,有效协调给排水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城市给排水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建立起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水系绿地等各种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建设地下管道网络、充分发挥城城市资源优势,尽量在缓解城市管道网络压力、提高管道网络承载力的同时,有效收集城市雨水,对各种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2.2提高极端天气抵抗能力

据统计,我国共有642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但是其中未达到国家要求防洪标准的有340座;在34座特大防洪城市中,能达到国家要求防洪标准的仅有7座。除此之外,一些新建立的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更是严重缺乏防洪投入。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建立起完整的给排水设施,将防水、排水、蓄水、处理水等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在遭遇短时间局部强降水时,出现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流量加大的现象,尽量减轻城市防雨防洪的工作压力,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次数。

2.3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随着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以提高城市化质量为主的阶段,因此,我国相关建设者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将城市建设工作与城市资源保护工作相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想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者要在现有环境下,建立起一个具有自然积存水资源、自然渗透水资源和自然净化水资源功能的海绵城市,在新型城市的建设进程中,要充分协调城市资源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来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要统筹雨水开发系统、雨水管理系统和雨水排放系统,加强对雨水的渗透、存储、管理和净化,有效收集并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城市供水的压力。

3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3.1突出规划引领,进行科学建设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统筹考虑相关的专项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等,将各项规划任务融入总体规划工作中。在规划、开发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影响,明确各项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开发的区域特点确定相应的规划目标。通过加强对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和管理,尽量缓解城市内涝,从径流源头消灭供水污染,实现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改善城市景观,在城市内部建立起一个全面有效的水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的建设内容复杂,工作量大,因此,要注重“大规划”的理念,从城市的供水、防洪、排水、环保等各方面入手,将各环节衔接起来,统筹规划设计,科学分析城市的给排水设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按部就班地照规划设计步步推进建设。

3.2注重顶层设计,推进建设进程与实施力度

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量大,工作周期长,且我国在该领域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并没有充足的建设经验。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建设经验,注重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上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完善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给排水管道网络建设规章制度,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3.3大力开展试点,落实责任主体与经验推广

要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建设海绵城市,较为稳妥的方式是首先在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先进行试点建设,以地区现有的基础设施为基础,在保证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科学地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规划统筹。在建设实践中,尤其要加强对雨洪水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引进,采用先进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方法,积极探索建设海绵城市的先进经验,使该项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为海绵城市的推广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3.4兼顾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要兼顾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尽量通过建设规划达到顶层设计的要求,尤其是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建设者应该结合其他地区的专项规划经验,因地制宜地对径流污染进行控制,对比多种控制方案,选择能从源头、过程及终端整个过程进行污染控制的方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建立起科学的海绵城市给排水体系,建设者需要在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等各阶段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完善城市给排水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抵抗极端天气的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琼,王思远.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J].中国给排水设施建设,2012(8).

[2]张俊涛,李婷.我国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北京建筑大学,2012(5).

[3]王一川,李安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应作为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重要内容[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6).

摘要: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多次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和障碍。目前,我国城市给排水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有水资源短缺、内涝频繁发生等,因此,有必要加强海绵城市的给排水建设,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供水需求,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城市中给排水建设面临的问题,然后对海绵城市加强给排水建设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设意见。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注意问题

171

--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

项目名称: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 项目单位:珲春市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工咨甲10820070043 单位负责人:王金山 总工程师:郭荣辉 技术负责人:邹军高级工程师经济负责人:刘凤祥高级工程师 参加编制人员:王琳琳高级工程师 翟伟娜高级工程师 赵蕾高级工程师 宋学丹助理工程师 校核:赵红音 校对:徐静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5)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5 问题与建议 (7) 第二章现状分析与建设必要性 (9) 2.1 城市概况 (9) 2.2 城市生态本底 (11) 2.3 现状评价 (12) 2.4 需求分析 (15) 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第三章建设地点与区域条件 (20) 3.1 项目地点 (20) 3.2 区域建设条件 (20) 第四章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8)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8) 4.2 建设原则 (28) 4.3 主要建设任务 (28) 第五章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方案 (32) 5.1 工程概况 (32) 5.2 设计依据 (32) 5.3 海绵型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33) 5.4 海绵型道路技术措施 (37) 5.5 海绵型道路工程部分道路改造、交通设施 (46) 5.6 合流制改造工程 (32) 5.7 工程量 (68)

第六章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方案 (71) 6.1 概述 (71) 6.2 建设方案 (73) 6.3工程量 (87) 第七章城市水系统建设方案 (91) 7.1 工程概况 (91) 7.2 建设方案 (91) 7.3 堤顶路工程 (107) 7.4 工程量 (130) 第八章节约能源 (132) 8.1 设计依据 (132) 8.2 工程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34) 8.3 节能措施 (134) 8.4 节能管理措施 (137) 8.5 节能效果分析结论与建议 (138) 第九章环境保护 (139) 9.1 建设地点现状 (139) 9.2 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 (139) 9.3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缓解措施 (139) 9.4 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141) 9.5 环境影响控制预期效果 (142)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43) 10.1 劳动安全卫生 (143) 10.2 消防 (144)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建设管理 (147) 11.1 组织机构 (147) 11.2 项目建设管理 (147) 11.3 运营管理 (147)

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探讨 李劲亨

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探讨李劲亨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的新型理念的提出,对于人民、城市甚至于 国家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和作用,对于新型理念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运用 到城市的建设中去来使人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都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本文就 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概念;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探讨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在该理论的 指导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期间,应该针对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附属设 施等进行科学规划,并做好道路与城市绿地的衔接工作。 1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1.1雨水的利用 我国城市的水资源缺失也是很严重的,但是对于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不足, 海绵城市的建设从给水方面看,可以利用对雨水资源的搜集及改善雨水质量从而 运用到可以使用的领域中,在排水上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在雨水发生时有效的 改善城市的排水问题,讲这些问题解决有利于城市的更好发展,并且还可以避免 资源的浪费。 1.2生态环境的改善 经济的快速发展,会造成生态环境的问题,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近些年国 家也在大力的进行生态环境改善的各种举措,海绵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对生 态环境的改善上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海绵城市的理念提出并且积极的建设,政 府也推出了许多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2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依据少只能自行探索,问题多指标应用度低 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我国目前可作为建设依据的资料和案例并不多,当前的建 设方式和建设思路多由少数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所提出,实战性价值有待于在实 践中予以检验。正因为可依据的案例和资料较少,海绵城市运营、建设时出现的 问题不能及时被应对和解决。比如水资源利用率低,排水体系合理性不足等,民 众的给排水需求和期待的需要,与城市建设的实际特征和要求同样被纳入到海绵 城市建设和运营中来,并做好给排水规划方案,但是事实上,各项建设指标,水 平衡和水量预测等的分析,在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重视及运用。 2.2给排水管道问题久远,水资源配备不合理 伴随全球变暖速度的不断加深,地球气候变化极为频繁,城市热岛效应与温 室效应的日渐严重,直接影响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加之城市的极端气候频频 出现,如局部强降水和短时强对流天气等,此类客观问题的存在势必为城市给排 水建设带来诸多风险及严重考验。城市短时间极端天气所具有的易逝和突发等特点,又容易造成供水污染、基础设施损坏、城市内涝、道路拥堵等社会问题。 比如我国城市雨洪设施在管理、建设、规划等方面始终滞后与经济和城市建 设进程。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对给排水建设设施管理缺乏 必要的周期性排查和有效的日常维护,在城市污水和雨水管道长期的不分离的影 响下,又为海绵城市的给排水建设带来了诸多障碍和隐患。比如西北区域因雨水 管道长期被闲置,与水资源大多被直接排放到给排水的目的地,如此所带来的资 源浪费问题,也需要借助海绵城市建设给排水理念及实践的优化和调整来应对。

海绵城市建设论文规划要点论文

海绵城市建设论文规划要点论文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系统具有海绵的特性,可适应气候变化及环境变化,即便遇到自然灾害,也可通过自身“弹性”对自然灾害产生抵御作用。雨水季节时,海绵城市可通过吸水、蓄水、净化水等作用对水资源进行贮存,并加以利用,极大程度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保證了城市用水需求。 2.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1规划理念滞后。传统城市规划政策大多出于从局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是一种经验的推广,而不是把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然后在理论指导下设计政策。如城市理论作为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到目前我国大多城市发展依然是“唯规模论”,对城市功能、形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不足,忽略对城市历时性的空间形态机理分析,更难以与海绵城市低影响的开发理念相融合,由此制约、阻碍了海绵城市相关决策设计。 2.2问题与目标脱节。海绵城市建设是以多目标的制定和优化为目标,针对城市内涝、径流污染、生态恶化等多方面问题进行规划设计处理。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关键问题,由此也不能因地制宜的确定核心目标,盲目套用模式现象普遍存在。 2.3水危机问题与目标问题。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 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径流污染严重等。针对多重问题,需要制定与优化多个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规划过程中,由于存在的问题较多,

往往导致不能准确把握核心问题,进而出现无法确定核心目标的问题。如果盲目套用《指南》中的模式,则会导致规划设计不合理。 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几个要点 3.1规划程序。在建设规划海绵城市时,需按照以下步骤来实施:?全面评估区域场地总体情况,其中包括排水模式、流域、地质条件、植被、天然水体等;?确定城区雨水排水流域,以此来选择相应的基础设施技术;?根据具体的流域,规划上述措施,比如适用的街坊地块等。 3.2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南北方城市建设差异较大,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需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北方城市来说,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如何存蓄更多的降水、并能及时地加以再利用是关键问题。而南方城市因降雨量较大,河流、湖泊众多,排洪量远小于降水积蓄量,造成了地表径流,容易诱发城市内涝。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 3.3具体规划 3.3.1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建设海绵城市的同时,应该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生态系统。通过对城市河流、湖泊、水渠等资源进行保护,以获取充分的涵养水源;对湿地、林地、 草地等加强保护,使城市保持良好的水文特征;对受到破坏或开发过度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保护,营造出良性的生态空间。 3,3.2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对城市河流、湖泊、沟渠、坑塘、湿地等原有生态系统加大保护力度,减少开发建设活动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持其良好的涵养水源功能。对于降雨量较大的城市,要加强保护原有的林地、草地、湿地,并采取生态修复手段对已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收、渗透、净化功能。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X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1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的必要手段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与内涝有关的高强特大暴雨、飓风台风等极端气候频现;城市高楼林立、循环不畅,城市上空的热气流无法疏散,城市热岛产生的局地气流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雨的发生,同时城市空气中的凝结核多,也会促进降雨,由此形成的“雨岛效应”是城市内涝的诱因之一。另一方面,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由于降雨不能及时下渗,形成地表径流,传统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适应强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洪峰,产生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是控制径流,降低汇流是海绵城市控制的关键。六字建设方针中的“渗”是减少屋面、路面和地面的硬质铺装,充分采用渗透和绿地技术,从源头减少径流;“滞”是通过植草沟、滞留带等工程措施,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洪峰出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缓解降雨时的排水压力。通过各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多项措施联合作用,达到降低地表径流量、控制城市内涝的目的。 2海绵城市建设是降低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地表水资源污染形式严峻,面源污染是其主要来源之一。面源污染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和证实以来对水污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城市面源污染是除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面源污染类型。城市面源污染主要由降雨径流的淋浴和冲刷作用产生。特别是在暴雨初期,由于降雨径流将地表的、沉积在下水管网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冲刷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水体污染。据观测,在暴雨初期(降雨前20min)污染物浓度一般都超过平时污水浓度,城市面源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海绵城市建设六字方针中的“净”,是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措施过滤和降解汇流雨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体、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城市水环境的目的。同时,在雨水通过“渗”“滞”的过程也能对大颗粒污染物达到截留和初步净化的目的。 3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我国水资源匮乏,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城市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大,城市开发建设过度硬化造成降雨形成径流外排,导致地下水补给不足;水体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也加重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缺水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应对水资源短缺危机,一方面要治理源头污染、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探寻新的水资源替代。雨水污染程度轻,处理成本相对较低,是再生水的优质水源。在降雨时,利用自然水体和地下雨水调蓄池收集雨水,实现“蓄”的目的;再通过各类净化设施的处理和各级管网的输送,将处理达标的雨水回用于市政浇洒、景观水补充等用途,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而且充分、有效的“用”雨水,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节约了水资源也降低了污水的排放。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都匀经济开发区11号东段道路工程(K0+000~K2+000)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都匀经济开发区11号路东段项目经理部 编制时间:2016年2月

项目经理部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方案、常规技术方案)审批页

目录 项目经理部 (1)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 (4) (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4)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4) (5)《给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4) (6)《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4)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4) (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 (9)《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99); (4) (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2012); 4 (1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4 三施工准备 (4) 1技术准备 (4) 2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4) 四施工技术方案 (5) 4.1测量定位 (6) 4.2挖基 (6) 4.3植被及种植土 (7) 4.4砾石层 (7) 4.5透水盲管及土工布 (8) 4.6路缘石开口 (8)

4.7溢流雨水口 (8) 4.8透水铺装 (8) 五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频率 (8) 六质量保证措施 (9) 七、安全保证措施 (11) 八、环境保护措施 (13)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都匀市经济开发区,共1条道路;11号路(东段)道路工程起点位于谢家寨接11号路西段,向东延伸。道路设计等级城市主干道,总宽度60m。海绵城市工程施工范围K0+000~K2+000 二编制依据 (1)道路工程设计图;

海绵城市建设 · 六大要素

海绵城市建设·六大要素 2015-11-10 1海绵城市--渗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透水景观铺装

传统的城市开发中无论是市政公共区域景观铺装还是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中多数采用的都是透水性差的材料,所以导致雨水渗透性差,而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 2透水道路铺装 传统城市开发建设中道路占据了城市面积的10%-25%,而传统的道路铺装材料也是导致雨水渗透性差的重要隐私之一,除了景观铺装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之外,还可以将园区道路、居住区道路、停车场铺装材料改为透水混凝土,加大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经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下水,减少了直接性雨水对路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染。 绿色建筑

海绵城市建设措施不仅在于地面,屋顶和屋面雨水的处理也同样重要。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2海绵城市---蓄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复习过程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 车伍,武彦杰,杨正,闫攀,赵杨 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调蓄设施的合理设计、应用,可以很好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缓解洪涝灾害、利用雨水资源等。针对国内在城市雨洪调蓄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厘清调蓄设施的不同种类及功能特点,进而提出调蓄系统的概念、构建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框架,分析调蓄系统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子系统的联系及相互衔接关系,为我国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更科学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调蓄是维持自然水文循环和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极关键的环节,也是构建“海绵城市”的重大举措。我国古人在治水、用水中已充分显示了对调蓄的理解和智慧的运用,甚至可追溯到古老、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云南元阳的哈尼梯田和南宋时期赣州的福寿沟蓄排系统等。然而当代,随着城市雨水“快排”理论的发展和灰色排水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城市自然蓄排系统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灰色基础设施的增加减少了对自然调蓄排放设施的需求,大量河道、坑塘、湿地等天然调蓄设施被破坏、填埋甚至消失,城市调蓄能力大幅下降。尽管传统“快排”模式在城市排水和内涝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难以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流失、径流污染、洪涝风险加剧等突出问题。而这也警示人们,重拾古代雨洪管理智慧,利用现代雨洪管理理念和技术,构建现代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重要性。 调蓄是综合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开始成为雨水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受到广泛重视。业内已开展了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应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要点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要点分析 1、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主要是根据海绵进行命名的,目的是能够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海绵相似,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吸收和净化。但是根据我国的生态水资源的使用状况,我国的水资源的储存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运用高效的技术措施,进行雨水的收集工作,提升生态水资源的使用率。“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主要是以城市的水系统为核心进行分析的,将高效的技术进行结构网的建立。在进行雨水的收集过程中,需要循环的对其进行净化和过滤,从而降低城市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只有通过对绿道进行开发、加强可渗透路面的采用,进行透水停车场的建设等,从而实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2.1、规划引领、系统布局 在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进行其详细化的设计,对于修建性规划进行全面的落实,同时需要将海绵城市的环保理念和比较低影响的开发理念等进行落实,同时对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进行明确,重点坚持首先进行规划,随后进行建设的原则,对于集中连片布

局需要给予重视,从而防止项目出现的碎片化问题,最大程度的提升城市规划对于海绵城市的影响。 2.2、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务必按照水循环的脉络进行雨水的处理,对于雨水的排放过程中,需要按照自然坡降的原则,同时结合生态环保的理念进行雨水资源的存储,通过对植被等自然下垫面的充分利用,对雨水进行渗透和净化,从而提高其城市的自身调蓄能力。 2.3、示范带动、统筹推进 务必遵循“先建设样板、再全面推进”的建设标准,对于示范性比较大的项目进行优先建设,及时的进行建设经验的积累,从而促进试点的建设开展。在进行新区建设时,需要以目标为建设知道,进行优先实施建设,全面的运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技术。对于老城区的建设问题,则需要根据改造规划结合旧城的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城市设施的全面推进。 3、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建设资金匮乏 一般而言,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资金主要是由我国的政府进行拨款的,建设资金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的将建设的价值进行体现,如果政府的资金链出现问题,资金供应不足,势必影响海绵城市的正常建设进度。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初期,社会各

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 杨正平

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杨正平 发表时间:2019-07-16T17:06:27.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杨正平 [导读]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建设项目中市政工程项目为关键构成部分,就目前市政工程建设成绩来看取得较好效果。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昆明分院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建设项目中市政工程项目为关键构成部分,就目前市政工程建设成绩来看取得较好效果。但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还应进一步完善,以创新理念主导设计方向,以实现全新时期市政项目建设。海绵城市是当前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新理念,主张构建 “水弹性”城市,能够对城市降雨进行蓄水、净水循环利用,是市政排水设计中应积极引入的理念。本文主要针对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1导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海绵城市理念的建设也在不断增强,一些城市通过利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结合传统市政给排水设计,逐步的实现解决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并且对于改善城市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也进行了改善,从而真正的促进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海绵城市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理念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需对市政给排水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首先通过整个城市的生态性建设进行充分的研究,合理选择利用海绵建设理念及措施,保证整个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能够符合自然生态发展的要求。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与传统城市的给排水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是从整个城市的道路建设、水安全及水环境等方面,其都存在相应的改善。不仅能够保持城市地下地理环境,减少道路建设施工对城市地表的生态破坏。而且,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保护原有的水资源生态系统,这样能够促进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设计,从而给城市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3传统设计理念下市政排水问题 3.1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中使现有的市政排水系统得以一定改善,但原有设计老化问题较严重,使城市排水无法满足当前现实需求。同时地下排水规划欠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排水能力;有关设备无法得到定期的维修,一旦遭遇洪涝灾害就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在突发的恶劣天气影响下,市政排水系统无法及时作出应急措施,将会给整个城市的给排水系统造成影响,甚至易引起人身伤害等。 3.2资源利用率偏低 目前市政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较低,降雨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导致地下水得不到有益的补充,雨水和污水得不到净化。雨水很难直接渗透到地下,因此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大部分雨水流失造成的用水不足,污水又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应用,导致水资源匮乏现象会日趋严重。受到市政排水设计束缚影响,造成了雨污合流水资源有效的利用率不高,某种程度影响了城市化更好推进。 4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控制要点分析 4.1合理规划 市政部门进行海绵城市的设计和规划时,应当经过多次的现场查看和调查,统计出城市发展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保护好城市中的河流、湿地和湖泊等,加强这些生态“海绵体”蓄积水资源的能力,以便应对强降雨,尽市政部门所能,做好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大城市“海绵体积”,强化吸收雨水能力,净化海绵体蓄积的雨水,强化雨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程度,平衡城市水源,调节、控制水资源的循环流通,以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4.2注重绿化带的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内部的绿化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整个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中的关键要素。通过利用合理的绿化带的建设,加强雨水径流的渗透与过滤作用,真正的提高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质量。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合理利用低影响开发措施,保证设计竖向,这样能够使得路面积水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顺畅的排放到绿化带中,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净化径流污染。 4.3车行道设计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大多选用硬化的不透水路面,虽然这样保证了路面的使用时间,但会导致路面积水严重并且造成地下水给予不足,易产生热岛效应。在城市路面的计划工程发展中,采用海绵城市观念,有利的改善了路面积水和地下水易产生的问题。在现实道路施工实践中,车行路面的上方需要铺设透水沥青混泥土,中部和下部选择采用透水性胶乳或非透水性构造材料,为防止大量降雨对路面基层造成的损坏。使用了透水性材质的材料后路面积水会顺着路面斜坡流入盲沟。接着进入绿化带或流入污水井到达地下,有效的解决路面积水问题。 4.4路缘石、雨水口、路肩边沟设计 在城市道路建设当中,除了主要的道路建设之外,道路以及雨水排放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路缘石、雨水口、路肩边沟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建设内容。路缘石是城市道路边缘的排水设施。路缘石的主要功能是让雨水通过集中的流动流入雨水口。在海绵城市的概念中,路缘石的设计可以增加穿孔路缘石,间隙边石和间隔边石的设计。它可以促进雨水快速进入绿化带。沟壑是一个重要的设施,用于收集城市道路上的雨水。传统的雨水口设计中,大量雨水携带者大量泥沙或垃圾等废物涌入,很容易造成雨水口阻塞。鉴于上述情况,城市沟壑设计可以增加传统沟壑设计中的拦截装置。帮助拦截细小的污染物,使得雨水口能够保持畅通,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路肩边沟是一种帮助进行排水工程的设施,在设计肩胛沟时,应注意草沟的设计。因为植草边沟的设计能够在发挥雨水收集、净化、排放功能之外,它还具有美容和雨水净化功能,有助于更好地建造海绵城市。 4.5附属设备的设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除了需要重视上述一些问题外,还需要加强对相关附属设备的科学设计。首先,加强对城市道路路缘石的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结合实际现状,因地制宜的进行分析设计。例如,我们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对于平缘石的高度和周边的地表进行竖向衔接,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雨水直接流入到路边的绿化带中或者是设计的雨水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doc 96页)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doc 96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AY 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 1 6年4月

项目名称: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 水系统构建 委托方(甲方):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承担方(乙方):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165) 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证书编号A141002828 编制阶段:送审成果 送审单位: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送审时间:2016.04

院长:杨德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院总工程师:尹卫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管院长:陈永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院长:陈利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副院长:孙成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魏改霞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姚学同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赵耀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赵耀薛磊肖梦莹 刘亚洲陈宁宁张凤菊

安阳市地方规章 AY 编号:AY01-2016 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2016—4—23发布 2016—4—23 试行————————————————————————————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联合发布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阳市规划局 前言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旨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是建设项目,因此,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仅仅考虑雨水管渠系统、以“快排”方式应对雨水的传统发展方式,转而全面考虑小雨、大雨、暴雨等不同情形下对雨水径流的合理管理需求,构建由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雨水管渠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协调衔接组成的海绵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对于建设项目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鉴于我国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的实际情况,相关规定中并未照搬国外在强降雨(如重现期为30年、50年或100年一遇的降雨)时外排峰值流量的量化控制要求,因而只需合理进行场地竖向设计、使超标雨水径流能够按照规划要求排出场地即可,不需要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雨水管渠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明确指出:“为保障城市安全,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仍然应当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雨水管渠系统规划设计已有规范迸行指导,也不需要另外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目前尚缺乏技术导则以指引相关规划设计落实量化管控要求,为此,编制组根据本地降雨、土壤、地形地势、地下水位、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具体情况,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规划设计标准;5.规划设计指引;6.计算指引;7.附则。 本导则由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解释。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最新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学习资料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1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的必要手段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与内涝有关的高强特大暴雨、飓风台风等极端气候频现;城市高楼林立、循环不畅,城市上空的热气流无法疏散,城市热岛产生的局地气流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雨的发生,同时城市空气中的凝结核多,也会促进降雨,由此形成的“雨岛效应”是城市内涝的诱因之一。另一方面,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由于降雨不能及时下渗,形成地表径流,传统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适应强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洪峰,产生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是控制径流,降低汇流是海绵城市控制的关键。六字建设方针中的“渗”是减少屋面、路面和地面的硬质铺装,充分采用渗透和绿地技术,从源头减少径流;“滞”是通过植草沟、滞留带等工程措施,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洪峰出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缓解降雨时的排水压力。通过各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多项措施联合作用,达到降低地表径流量、控制城市内涝的目的。 2海绵城市建设是降低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地表水资源污染形式严峻,面源污染是其主要来源之一。面源污染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和证实以来对水污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城市面源污染是除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面源污染类型。城市面源污染主要由降雨径流的淋浴和冲刷作用产生。特别是在暴雨初期,由于降雨径流将地表的、沉积在下水管网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冲刷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水体污染。据观测,在暴雨初期(降雨前20min)污染物浓度一般都超过平时污水浓度,城市面源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海绵城市建设六字方针中的“净”,是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措施过滤和降解汇流雨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体、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城市水环境的目的。同时,在雨水通过“渗”“滞”的过程也能对大颗粒污染物达到截留和初步净化的目的。 3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我国水资源匮乏,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城市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大,城市开发建设过度硬化造成降雨形成径流外排,导致地下水补给不足;水体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也加重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缺水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应对水资源短缺危机,一方面要治理源头污染、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探寻新的水资源替代。雨水污染程度轻,处理成本相对较低,是再生水的优质水源。在降雨时,利用自然水体和地下雨水调蓄池收集雨水,实现“蓄”的目的;再通过各类净化设施的处理和各级管网的输送,将处理达标的雨水回用于市政浇洒、景观水补充等用途,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而且充分、有效的“用”雨水,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节约了水资源也降低了污水的排放。 4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熊健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熊健 发表时间:2019-06-14T15:40:55.6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熊健[导读]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118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推进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弹性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给排水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本文将结合海绵城市的作用,分析现阶段我国给排水系统的问题,论述建设海绵城市给排水的措施,旨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方案引言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大型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应用一些先进的材料,而随着这些高科技道路的不断增多,道路在铺设中使用的这些新型材料渗透力下降,导致城市道路的渗透能力出现问题,经常会发生城市内涝问题。而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城市内部市政排水管道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城市内的雨水进行收集与利用,从而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1海绵城市设计概念 1.1海绵城市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自然理念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需对市政给排水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首先通过整个城市的生态性建设进行充分的研究,合理选择利用海绵建设理念及措施,保证整个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能够符合自然生态发展的要求。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与传统城市的给排水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是从整个城市的道路建设、水安全及水环境等方面,其都存在相应的改善。不仅能够保持城市地下地理环境,减少道路建设施工对城市地表的生态破坏。而且,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保护原有的水资源生态系统,这样能够促进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设计,从而给城市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1.2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路 在很多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其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都是为了能够构建一个城市水资源循环系统。这样能够比传统的市政排水规划更加生态化,从而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真正的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从而帮助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且能够将城市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进行有效的补充进而缓解城市内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真正的让城市生态系统得到健康的发展。 2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与规划中的问题 2.1给排水管网布控不合理 城市给排水管网的布控需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例如,某一城市区域内主要以住宅为主,那么给水排水管网的布控应该体现均匀性,为各个区域的住户提供生活用水;如果某一城市区域内以重型工业为主,则需要体现工业用水的需求而对给排水管网,用水量及需求时段也有所差别。这些给排水管网的布控需求,体现了沿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内容和侧重要点。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主要采用均一化的规划思路,这就导致很多工业区域在用水高峰期出现水量不够的问题,或者某一区域的给排水管道系统在设计完成后运营几年,因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更换。总之,城市给排水管网的布控需要体现城市发展要求及区域化差异。 2.2排水管道设计不理想 城市道路中雨水管道和排污管网都属于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设计合理性决定了城市的市容市貌。以雨水管道为例,目前,我国诸多城市在暴雨季节普遍存在的排泄能力差的问题,导致城市诸多区域被雨水淹没而产生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反映出城市设计中对于排水管道的设计不合理。以排污管道为例,如果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没有对污水提升泵的合理位置进行规划,会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污能力差,导致排泄不通引起晦气污染,对市民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目前,雨水管道和排污管道的设计不理想问题,在我国诸多城市中都有出现,亟待解决。 2.3给排水管道系统的维护管理困难 渗漏和堵塞是给排水管道容易出现的运营问题。城市给水管道出现渗漏会影响供水量,导致水资源浪费,生产与生活用水不能得到保障。城市排水管道一旦发生堵塞很难识别堵塞的具体位置,因此,往往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成本进行梳通。目前的城市给排水管道,由于规划问题其维修和管理相对困难,不仅仅对道路本身的车辆通行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道路旁边的市政设施,其基本原因是城市给排水系统还没有和其他市政设施进行很好的结合,这导致一旦需要进行给排水管道的维修,可能对其他市政设施的运营产生影响。 3建设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措施 3.1合理规划 市政部门进行海绵城市的设计和规划时,应当经过多次的现场查看和调查,统计出城市发展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保护好城市中的河流、湿地和湖泊等,加强这些生态“海绵体”蓄积水资源的能力,以便应对强降雨,尽市政部门所能,做好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大城市“海绵体积”,强化吸收雨水能力,净化海绵体蓄积的雨水,强化雨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程度,平衡城市水源,调节、控制水资源的循环流通,以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3.2提高海绵城市设计的水平 城市的排水系统一方面要满足城市建设和发展现实需要,另一方面还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起步较晚,研究成果有限,应用范围较小,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更少,市政部门是一边摸索一边建设,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保证城市排水系统科学合理的开展,应当立足于当前的发展现状,不断研发新技术,将先进技术引入到市政建设中,聘请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壮大海绵城市建设的人才队伍,提高海绵城市设计的水平,进而提升海绵城市的给排水功能。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为缓解城市内涝情况,优化城市环境,海绵城市理念已受到众多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青睐。海绵城市即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排水、吸水及储水。该类城市除了弹性良好外,还可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使城市水资源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及自身的防御能力。 1工程概况 某市在开展沙湖港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排涝方面,基于周边区域发展情况,科学运用滨水景观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入利用再开发。本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港渠黑臭水体,提升渠道排涝能力,同时建设一个集海绵景观游憩、宣教及科普为一体综合性公园。基于工程所在地的地势情况对公园进行规划,通过多种办法建立综合海绵系统,将雨洪处理设施与城市景观结合,做到景观及防洪工作的相互结合,使公园不仅具有丰富景观,同时滨水空间也可向纵深延伸。 2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论述 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考虑各种基础设施和周边情况,科学使用现有条件;需对雨落管断接技术进行优化,围绕建筑周围绿地布置使用屋顶雨水,如雨水花园等。通过建筑绿色屋顶的使用,使雨水得到净化,提升水质,同时使汇流时间得以放缓,降低公园内涝压力;

在对公园内部的绿地展开设计时,可通过多种滞留设施的使用来对其进行处理,要求布置溢流口。在进行公园设计时可降低雨水管道的布置量,若一定要使用雨水管道,须布置雨水口。从各种源头对雨水进行处理后,就将其投入到绿化及景观水体的使用中。为降低公园对水资源的使用量,景观水体应避免使用自来水作为补水水源;而应积极进行雨水积蓄利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开展雨水收集,雨水要优先投入到补充景观水体,绿化及喷洒道路方面。雨水的处理途径具体为:雨水在降落到屋面后,需要通过初期弃流,使其汇集到高位花坛及雨水桶中,之后需使其溢流汇集到低势绿地内,其中雨水桶中的雨水可以投入到绿化用水中;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可通过雨水花园、低势绿地或渗透铺装等形式使径流得到净化及消纳,其他超标准雨水需要近排入雨水管道中。为降低雨水管道内杂质含量,可把各种截留装置,如旋流沉沙或截污挂篮等悬挂于雨水口。雨水通过处理后,其中一部分可排入雨水管内,通过间接方式加以使用,其余可流入景观水体或雨水池内得到调蓄、储存,并对其进行过滤消毒处理后再集中配水,之后可投入到道路浇洒、绿化灌溉及景观水体补水方面。由于公园本身很难消纳全部的雨水,所以过多的雨水可排入到公园周边其他公园及广场中。公园中雨水的应用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技术 3.1透水性铺装方法在使用透水性铺装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进行铺设时,材料之间应有更宽的衔接缝隙面积,从而增强缝隙透水量;(2)选择材料时,应要选择透水率更高的透水

海绵城市中“灰色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1244976.html, 海绵城市中“灰色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作者:江彬柳颖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19年第06期 【摘要】海绵城市强调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相对于“绿色设施”,城市中的“排水系统”则是“灰色设施”。文章首先介绍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灰色设施”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说明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灰色设施;排水系统;综合管廊 “雨季一来,城市看海”[1]。我国 99% 的城市目前都是快排模式[2],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从管道中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修再多管道也不够用。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这一理念,从源头出发,对雨水进行管理。除了城市中的“海绵体”的建设,就是海绵城市中的“绿色设施”,包括城市河道,城市公园、草坪植被等,还需要对城市的排水系统----“灰色设施”进行改造。灰色设施如何解决,国家提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实 施意见,将有助于消除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提升防治水涝灾害的能力[1]。所以,建设综合管廊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1、海绵城市概述 1.1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针对城市雨水洪涝的管理理念[2]。是 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在面对雨水带来的灾害时具有更强的“自我消化”能力以及更高的“弹性”,又称为“水弹性城市”[2]。其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3]。 1.2 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及意义 1.2.1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海绵城市强调增加绿地,降低城市地面的硬化比例。有研究表明,城市地面硬化直接阻断了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使地下水水位难以回升。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收集并处理雨洪水,这些被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或者作为景观用水,补给地下水等,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2.2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减少城市内涝发生,提高适应极端天气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